科学发展观统筹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方法论上对我国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新提炼,是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的新概括。统筹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方法论之一。我们党对统筹思想的认识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地深化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是我党对统筹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发展观统筹论文 篇1: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我国电力行业发展

[摘 要]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日益显现,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电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从总体上审视电力行业供应形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供相关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电力 成因 对策

作者:党安明

科学发展观统筹论文 篇2:

科学发展观统筹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方法论上对我国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新提炼,是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的新概括。统筹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方法论之一。我们党对统筹思想的认识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地深化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是我党对统筹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筹思想;传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方法论上对我国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新提炼,是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的新概括。统筹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方法论之一。所谓统筹,是指在领导和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时,在制定发展战略、采取发展措施时,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统筹就是兼顾,是整合,是协调。统筹思想是一种实践思维、关系思维。统筹思想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运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矛盾统一体的辩证思想。矛盾的双方既有斗争、对立,又有综合、统一。在和平建设时期,就应当开创一种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的局面。这个时期不是没有差异和矛盾,而是要使差异和矛盾的各方成为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尽可能不要造成外部冲突的局面,从而促成社会各个方面平稳发展。

一、统筹思想的初步提出和在实践中的发展

我们党对统筹思想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指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在延安的时候,就采取这个方针。这是一个战略方针。可以说,这是在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提出著名的“四面八方”政策,即“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就是影响全局的十大矛盾。这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涉及经济体制,中间四条主要涉及政治体制,最后一条牵涉到对外开放。《论十大关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这就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个基本方针的突出点,就是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谈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问题。他说现在我们是执政党,要搞建设。执政党要对执政的国家中所有人负责,要整合社会,这就是统筹兼顾。但是统筹兼顾并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既承认差别,又要使各方面利益都能得到保护和实现,各得其所,是在总体上能够平衡、协调地发展。这种既承认差异和矛盾,同时又强调综合、统一,要使差异和矛盾的各方成为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从而促成社会各个方面平稳发展的思想,对实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强调对立,强调斗争占了上风,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用统筹的思想来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多次强调统筹兼顾。如在谈到现代化建设时,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他把沿海地区加快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作为两个大局提出来,把先富带动共富作为一个大政策,防止片面性、顾此失彼,导致两极分化。1979年。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比方说,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而我们人口这样多,怎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这里的问题很多,需要全党的同志共同研究,我们一定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来解决。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系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五个重大关系,即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体制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姓“社”姓“资”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中的义利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主体性与开放性的关系;贫穷与富裕、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警惕右与防止“左”的关系:发展经济与科技教育的关系:改革开放与惩治犯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与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的关系:中国前途与世界前景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关系。如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这些矛盾?邓小平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就是两点论,实行同步、协调发展的方针,坚决克服了相当长时期“一手软、一手硬”的做法。

江泽民同样重视统筹兼顾这一思想。他指出:要通过改革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基本原则应该是,从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创造精神的优越性。既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又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列举了关系到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东、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十二大关系,从第一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到最后一条“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都贯穿了一种同样的辩证思维方式: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的前提下,具体分析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强调对立面之间的中介联系,不过分强调一方吃掉一方,强调对立统一,强调寻求对立面和谐结合的尺度,使矛盾统一体各方面都得到共同发展。江泽民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问题。江泽民沿着毛泽东、邓小平开辟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筹观。

二、科学发展观对统筹思想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同时也

积累了许多矛盾,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城乡失衡、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等。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验,借鉴国际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际上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这“五个统筹”构成我们在发展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大的关系。这就是既要重视当前的发展,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维护全局的利益,又要照顾局部利益;既要保持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保护发达地区的利益,又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照顾比较落后地区的利益;既要保护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利益,又要关心普通群众特别是农民、低收入和困难群众的利益;要调节和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实现各个方面的良性互动。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继承和升华了统筹兼顾的思想,把它纳入科学发展观的完整体系,作为根本方法赋予其新的内涵,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阐述的统筹思想是对统筹方针的发展和深化。它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发展性的要求。把统筹和发展联系起来,提升统筹发展思想到指导方针和战略的最高层。统筹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针对前进中的问题,突出了以统筹谋发展的战略思考。二是体现了全面性的要求。统筹是全面的统筹,全社会的统筹。改革发展稳定要统筹,各种利益关系要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要统筹。“五个统筹”以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为内容,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着眼于全面发展,囊括了当前改革和发展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构想。三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趋向。统筹,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整个社会比较协调地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四是明确提出“五统筹”作为统筹发展的主要内容。“五统筹”既是我们发展的指针,也指明了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五是体现了整体性的要求。统筹总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正确处理的多种关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六是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统筹思想。中共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统筹思想的新发展。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它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执政兴国的一门领导艺术。

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始终坚持好统筹兼顾这一战略方针。统筹兼顾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是方法途径与理想目标的关系。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并进,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又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实现以人为本与各种利益关系的科学协调,尽最大可能满足社会各个利益主体多方面的利益诉求,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统筹兼顾是处理当前各种矛盾及利益关系的有效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建设实现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矛盾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产业结构失衡等等。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必须落实好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

统筹思想,就是要统筹兼顾,要全面地协调各种利益群体、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之能达到相对的平衡。应该说,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统筹兼顾思想方法,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新应用。掌握和应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

作者:李冬晓

科学发展观统筹论文 篇3: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宗旨和最新执政理念。

(二)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社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好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协调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协调产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关系等等。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三)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建国之初就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统筹兼顾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方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党和国家及时提出了东部地区继续加快发展、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对统筹兼顾方针的具体运用。

虽然发展问题是世界的问题, 但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换言之, 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立足于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

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给现阶段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的理论指导, 主要表现在以下

方面: 第一, 科学发展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内在包含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是达到社会层面的和谐, 其中,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其衡量指标。科学发展观在以往旧的发展观基础上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 这种三位一体的目标内在包含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第二,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导向。和谐社会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个方面。所有的和谐都离不开人, 都围绕着人这个主题。社会的和谐依赖于人的和谐,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的重心由物转移到人, 建构了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 这种新的发展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引导, 因此,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三,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持续的基本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落实和坚持科学发展观, 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 即坚持“五个统筹”。“五个统筹”为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提供了方法指导。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首先就要正确认识、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而要做到这一点: 第一,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教育,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 认清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特别是要学习蕴涵在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 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而是中国社会以后发展的长期的指导思想。因此, 必须认识到, 中国社会要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切入点,缓解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

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在地区之间合理转移,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当地经济为依托、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人才,积极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增加自主品牌的出口,限制资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决纠正卫生领域的不正之风。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发展创新带动就业。

2、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政府要合理引导、协调和必要的支持。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 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1、政府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加强教科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人口和就业管理,加强社区管理,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搞好市场监督和管理。要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协调和信息服务,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 完善市场监督体系。推动社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制度和信息支持系统。

3、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改革;建立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增强调控的有效性和调控手段配合的协调性;及时将成熟的改革举措和政策用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化、制度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 也是全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云辉.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世纪桥,2008(1).

[2]宋德孝.科学发展观: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J].党政论坛,2008(1).

[3]沈辉.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J].安徽文学,2007(8).

[4]王海平.论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J].理论前沿,2008(1).

[5]李大鹏,章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问题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7(4).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作者:宋蓉霞

上一篇:安全工作措施(精选2篇)下一篇:幼儿园评估汇报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