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泵通信技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天然气的开发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泵通信技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网络泵通信技术论文 篇1: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是煤炭资源的生产与消耗大国,随着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速信息通道的建立,煤矿生产过程通过电子监控和信息传输技术进行指挥成为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指挥手段。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对煤矿生产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契机,对煤矿事业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煤矿自动化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煤矿;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煤矿事业开始朝着自动化方向研究和发展,立足世界范围内的科学事业的高度发展,历经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煤矿自动化控制已经从最初的利用庞大的继电控制器实现开关、闭锁控制的阶段发展到晶体管与逻辑电路为主要控制器件的阶段,再到单片机的产生,彻底取代了传统继电器,大幅度提升了煤矿自动化控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新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升级,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各生产部门的实时监控成为煤矿控制与监测的新发展方向,煤矿自动化的水平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能源短缺,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市场,只有通过高新技术的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煤炭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的地形地貌各异,不同地区的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可能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工作环境,尤其是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开采的安全性前提下做好煤矿的开采工作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煤矿的自动化与通信技术的引进,是现代科技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体现,也是矿井作业合理化、生产自动化的要求。本文就煤矿自动化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煤矿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一)煤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我国的自动化技术起步比较晚,在煤炭行业中,在无人操作或者很少数的人操作的条件下,通过机器、设备等进行生产相关的检测、控制与信息传输、处理的全面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煤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采煤、运输以及相关的抽水、安全监控等过程中。

在采煤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工业电视的应用,一方面调度中心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将时事通讯数据上传与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工作开始与结束时的设备(包括刮板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及泵站等)顺序启停、闭锁控制功能。此外,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微机保护与监控装置对井上井下的配电设备进行监测和保护,防止出现相关供电、配电设备的短路、断路或者过载、漏电、欠压等情况。开采区域的供电网络结构比较复杂,运行过程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大,故障排查时间长,但是作为主要工作程序的重要保障,只有对整个用电网络进行有效监控和危险预警、快速故障排查才能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综采综放工作面的巷道做好监控工作可以有效解决机载信息和移动可视信息的有效快速传输工作。在数字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不断升级更新的情况下,数字化的工业电视也会朝着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改进。

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挖煤器械的机械化作业,实现单人或者无人操作,提高开采的效果,降低人工成本。在矿井机车的辅助运输过程中,有轨机车的监控系统相对成熟,但是无轨机车的调度与监控仍是空白的,由于大型设备的铲装与运输以及液压支架的运输都要依靠无轨胶轮车来完成,因而其调度监控系统的缺失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综采工作面搬家的时间与国外的差距达到二十天以上。这都是需要发展和进步的地方。

在抽水的过程中(煤炭开采位置的不同,水量也不尽相同),自动化的水泵抽水可以实现井下高速作业,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也存在水质对泵排空阀的影响大、故障发生率高、维护难度高、单泵功率大、耗电量高且安全性差、相关技术不成熟的情况,所以在煤矿生产中,自动化的抽水系统应用并不十分广泛。

在安全监控的过程中,我国实现了从进口监测系统引进到自主安全监控系统研发应用的转变,在各大煤矿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中也存在稳定性与可靠性不高,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的煤矿自动化技术还比较落后,自动化水平低,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也存在时效性和可靠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进行煤矿的自动化技术升级改造的要求。

(二)煤矿的通信技术现状分析

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煤矿的日常生产过程中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信系统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根据通信介质的不同,矿井中也存在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分别。

通信系统在生产调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包括主机调度、安全隔离器调度等等。目前使用的矿用通信系统大都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相对而言具有无线信号覆盖广、使用便捷的优点,但也存在包括信道容量小、电磁干扰大、传输频率较低、信号弱、通话噪音大等问题。而且,矿用通信系统的调度功能尚不是十分完善,仍存在诸多的限制,要积极进行开发和研究。常见的矿用通信系统包括:矿用透地通信系统、载波通信系统、漏泄通信系统、感应通信系统、小灵通通信系统、CDMA通信系统等。其中矿用CDMA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其不仅可以实现双工通话、短消息发布、移动图像与数据传输,还具有井下巷道内无线电波覆盖较好、区域内同时通话数多、设备轻巧、使用不受限等优点。

井下光纤通信也是研究前景看好的通信技术之一,井下光纤通信系统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防爆能力,且其具有自动化检测功能,传输质量有保障,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传输能力与质量也会不断提高。井下光纤通信的主要问题在于使用高压放电熔接技术时产生的安全隐患,因而今后的完善与发展方向就是保证单模光纤机械连接装置不产生火花,损耗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二、煤炭自动化与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煤炭的自动化与通信技术的改进与完善,致力于高速监控网络与通信技术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矿井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作为煤炭资源的生产与消耗大国,在能源危机的大环境中,只有通过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革,推进煤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才是综合发展的趋势。未来的煤炭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做到的是:全矿井自动化系统的集中控制、生产现场信息的自动化控制和集控中心的远程控制。

全矿井自动化系统的集中控制是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开采与挖掘设备,在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采煤操作过程与相关辅助控制过程的集中管理和控制,采用先进的软件平台,打造地面控制中心,对各类系统、相关工作设备进行在线控制,对故障进行远程诊断和处理,通过信号清晰、受干扰小的通信设备对井下人员进行要求和管理,及时下达故障处理命令,对煤炭企业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实现煤矿各个级别、各个管理层的统一领导。改变旧有的煤矿安全生产方式,通过企业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一体化控制。

生产现场信息的自动化控制是将生产相关的仪表信息、设备信息等高度集成,在各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对煤矿的生产信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利用监控软件和传感器对采集到现场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对矿井内的多自动化因子进行集中式的管控,并且利用网络传输协议对获得的现场信息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实现地面控制中心对生产设备的控制。生产现场信息的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是在设定的设备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矿井生产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机械化。

集控中心的远程控制是利用中心软件和快速通讯设备实现矿井自动化生产信息和安全信息的传输与控制,从而达到在线控制、远程操作的目的。远程控制的目的在于在生产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准确判断故障类型并能调派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还可以借助生产制造的执行系统与调度系统进行综合的生产计划制定与问题分析,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能有一手的现场设备、生产的数据资料,提高判断与决策的准确性。

要达到上述的发展目标需要通过统一标准的建立、加快采掘自动化建设和软硬件的投资实现。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宏观调控,通过对煤炭企业的积极引导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来支持企业的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建设,通过与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解决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现有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

三、小结

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与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引入到煤矿的日产生产中是保证煤矿的信息流通、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促进煤炭生产企业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的煤矿自动化与通信技术还比较落后,应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的综合自动化水平与通信水平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郭志杰.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C].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2011(6):62-67.

[2]宗立军.探析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2012(26):16-20.

[3]檀静.我国煤矿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3(7):47-48.

[4]张晓红.针对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分析[J].电子测试,2013(6):261-262.

[5]徐宏亮.论煤矿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3(21):133.

[6]邓荣.煤矿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电子世界,2012(11):44-45.

[7]应东杰.浅析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J].电子世界,2013(19):159-160.

[8]李宁,雷宏彬,曹晓娟.光通信技术在煤矿安全系统的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7(6):64-66.

作者:张智宇

网络泵通信技术论文 篇2:

5G通信技术在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的推广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天然气的开发非常重要。天然气开发是一项强度和风险都非常高的工作,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风险,特别是高含硫天然气,由于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开发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完善的安全防控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通过在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应用5G通信技术,建立智慧生产系统,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生产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对5G通信技术在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5G通信技术 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 生产安全 智能化

一、高含硫天然气开发面临的风险和难度

高含硫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较高,這增加了其开发的难度和风险,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人员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含有硫化氢的环境中,对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受到损伤,甚至威胁生命。除此之外,硫化氢还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在高含硫天然气场生产过程中,出现天然气泄漏,可能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除了开发环节外,在运输和使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够松懈,一旦出现泄漏都会给人体和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

1.2硫化氢具有腐蚀性,增大了运输风险

对于高含硫天然气来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杂质,这些硫化物杂质呈现酸性,管道、设备等长期接触高含硫天然气,处于酸性条件下,会加剧腐蚀,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因此在进行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时,需要加强相关设备和管道的防护水平。

1.3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的难度大

在高含硫天然气的开采工作中,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腐蚀性,因此可能会导致相关设备和管道出现焊缝开裂的问题,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高含硫天然气开发中,需要加强原材料、施工质量和过程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在高含硫气田的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多,而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威胁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所,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应用5G通信技术来构建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智慧系统,通过该系统来进行生产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保证生产人员安全的同时,降低高含硫天然气场开发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

二、基于5G通信技术的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智慧系统组建

相较于4G、3G等移动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带宽更高、延迟更低,因此具有更重要的应用。基于5G通信技术的特点,使其能够构建分布式核心网络,能够同时构建出多个虚拟网络,并且对网络资源的分配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使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基于5G通信技术,可以提高通信速率,再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判断安全风险,从而更好地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如通过5G技术能够建立油气水井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场站无人值守、管线监测等,通过应用这些先进技术,以及5G通信技术作为支撑,能够对气田生产动态进行全面的感知,对气田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智能化的操控气田行为,优化气田管理,为气田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气田的智能化管理,提高高含硫气田生产的安全性。

三、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所5G通信系统技术的应用

3.1高清视频监控及回传系统

在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对于大门、泵房、加热炉以及罐区重点区域,都应设置高清摄像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的监控,通过应用5G通信技术,能够将这些视频信息实时的传输给服务器,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并且可以进行调阅和回放,从而确保管理人员可以掌握生产现场的实时情况。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清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的分析,若发现存在跑、冒、滴、漏或者是其它各种危险情况时,系统能够智能检测到并且进行报警。此外,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还应进行区域入侵监测、绊线检测、遗失检测、遗留检测、方向检测、徘徊检测、人群流量统计等,为管理人员提供现场的信息支持,辅助其进行管理工作。

3.2 VR/AR辅助控制

VR/AR作业辅助控制的载体是计算机,利用这一载体,其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由于其具有智能感知、智能交互等功能,因此能够适配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为场站运行提供标准化信息支持,能够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依据可以遵循。

此外,VR/AR辅助控制在生产巡检方面也有重要应用,通过应用机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识别、图像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将这些技术和VR/AR技术结合起来,将反馈的信息叠加显示到眼镜上,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帮助,推动生产的智能化。

AR智能作业辅助系统具有语音识别、作业辅导、设备工艺拟合和人脸识别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利用语音降噪算法,能够降低噪音,在噪音中实现语音指令的准确识别,根据语音指令进行操作;通过头戴式计算机来替换手持终端,可以将作业指导的多维信息实时叠加到操作部位,实现“可视化”的作业指导,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设备工艺拟合是指,将设备3D工艺动画匹配到设备实景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作业要求的宣讲以及指导,使工作人员更容易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关键和复杂操作,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通过AR人脸识别,可以进行进出站验证,效率和准确性都更高。

3.3 机器人站内巡检

应用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巡检,机器人的巡检路径可以通过激光导航来引导,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现场环境,保证机器人按照规划路径来进行巡检,从而提高巡检的针对性。

除此之外,智能机器人还能够自主巡检,即在不人工设定路径和目标地点的情况下,由机器人自主确定路线,对生产场所进行检查。在自主巡检工作中,机器人能够智能的循迹避障,并且实现路径的自主规划。智能机器人上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如高清摄像头、热成像摄像头等,通过这些传感器,其能够对加热炉、泵体和管线等温度敏感区域的温度进行测量,若发现温度过高则会自动报警,并且完成过热部分的智能读表和故障分析等。

机器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够对温度超标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将视频和探测到的数据信息实时传输给后台,并且进行保存,为事后的计算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提高运行维护管理水平。若需要人工排除故障,机器人能够引领运维人员到达事故地点,来排除故障,并提供其搜集到的信息,为排除故障提供支持。

在环境不允许人工作业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机器人来排除故障,通过应用5G通信技术,利用其低时延的特点,能够实现机器人的实时控制,这样可以采用控制排险机器人的方式对故障、险情等进行处理。

高温、毒气等对人体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因素,不会影响到机器人的正常工作,机器人可以在这些条件下近距离拍摄故障情况,并将高清视频传输给指挥中心,使工作人员对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对排险工作进行指导,更快、更准确的排除险情。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机器人的方式进行排险操作,通过搭载机械臂,机器人可以进行关闭阀门、扑灭火源等操作,从而在人无法靠近的情况下,排除问题。通过应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进行排险,能够更好地保证人员安全,提高抢险的安全系数。机器人还能够实现历史巡检录像、内网远程操控和指定地点巡逻等多方面的功能。

3.4 无人机巡检研究

通过利用无人机可以实现高含硫天然气场站的快速巡检,利用5G通信技术可以将无人机捕获的信息实时传递给地面工作人员,从而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场站的工作情况。无人机巡检主要分为巡检无人机、云端控制系统和本地飞行控制端等三部分。其中巡检无人机的作用是在生产场站上飞行并且采集数据,通过让无人机搭载不同的设备,可以采集不同类型的信息,如通过在无人机上搭载可见光相机,能够拍摄出高清图片,其能够将信息传输给地面,通过内业处理软件,能够合成全景,对生产的实时情况进行检查;搭载可见光相机的无人机还能够拍摄高清视频,从而全面掌握地面的实时情况,视频可以保存,方便后续进行分析;云端控制系统的功能是任务处理和数据加密及处理等,通过其可以向无人机下发指令,无人机获取的影像可以在云端储存储;本地飞行控制端具有飞行控制、任务管理和航线规划等功能,可以保存巡检得到的视频和图片等成果。当发现存在生产问题后,系统会通知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5G技术以其具有的高带宽、大连接和低延迟等方面的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5G技术,能够实现工业生产各生产要素之间的联通,通过和智能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结合,能够实现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进而使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更好地保障生产的安全。在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场站中应用5G通信技术,构建“5G+边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架构,能够推动生产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保证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参 考 文 獻

[1]韩林元, 冯小波. 5G技术在天然气智能化控制上的应用[J]. 信息周刊, 2019, 000(045):P.1-1.

[2]范兆廷, 袁宗明, 段勇,等. 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与处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13-15.

[3]李立勇. 5G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探讨[J]. 数码世界, 2019, 000(004):36.

[4]成诚. 5G通信技术在工业建设的应用[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9(30).

[5]曲大伟. 关于高含硫天然气处理技术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 000(027):155.

作者: 张莉 冉波

网络泵通信技术论文 篇3:

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

摘要:光纤通信是当前通信技术中最常用的通信技术,是以光纤最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是当前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从光通信的高级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从传统的通信技术到如今的光纤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传输媒介的选择中经历了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光纤通信发展的过程,得出管线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

关键词:光通信;光通信系统;光纤;光缆;光器件

1、概述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是通过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来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随着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需求的逐步加快,信息传输媒介的选择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光纤通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产生的一种通信能量大,传输距离远的通信设备。在光纤发展的过程中,管线通信是通过利用光波来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在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中,通信技术正在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信息载体频率来扩大通信的容量。而光纤比起以往任何通信方式来都有着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能量消耗低和抗信号干扰强的重要优势,并且在光纤通信的使用过程中能降低有通信辐射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由于环境中各个因素对传输媒介造成的伤害。

2、光通信设备和系统是光纤通信技术在近4年内(Telecom95之后),特别是OFC'99之后,国际水平进步的集中反映,以个人的认识水平,感到有如下几个特点:

(1)超高速大容量系统的记录不断被刷新,在这次Telecon’99上,Nortel宣布了两个世界记录: ·单信道 80 Gbit/s的最高记录;线路上出现的最大色散为30ps/nm,总色散为零。工作波长1550nm,全线使用了12个掺饵光纤线路放大器。40Gbit/s信号的产生是用 Mach- Zehader外调制器实现的。可以具有在一对光纤上可靠地连接2500个核心路由器的能力。 顺便提一下,Nortel估计到2002年全球光网络的市场可达350亿美元,而且容量要求每9个月翻一番。该160 Gbt/s的系统用的是与目前商用的系统同样的,基于半导体的发送机和解复用器。

(2)无电再生距离不断加长 通常的DWDM系统的无电再生传输距离可达600 km(5× 33 dB),Pirelli公司利用光线路扩展模块 LEM可以将这个距离提高到 6000 km。由于它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光放大器及可选各种泵浦源,包括预放的远泵,使跨距衰减可达44-75dB,根据光纤参数不同,跨距可达210km到385km。同时采用带外的FEC还可赢得额外的5.5 dB,这对海光缆系统是特别有利的。

(3)波分复用的波长数不断增加 目前商用的DWDM系统的波长数一般为8波或16波,32波和40波系统也开始使用。

(4)DWDM系统从干线进入城域网 无论是Lucent、Nortel、NEC,还是Alcatel、Siemens、Maconi、Fujitsu等都展示了城域网的DWDM解决方案。可在任何波长保护由于光纤出现的故障,并将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综合在一起,具有容易使用的特点。

(5)多模光纤传输高速率信号有新的突破,这种多模光纤主要是为局域网LAN设计的,1998年5月,Bell Labs就做了类似的实验,当时模拟了最坏条件的情况,包括使用4个最坏情况的光连接器,加上光缆受压力的影响和廉价的光收发器与光纤的耦合不准等因素,因此传输距离只有300 m。

(6)对OTN的开发都给予了高度重视Nortel的OXC采用Corning的40波100 GHz波长选择开关,可有512个波长进出。还可以实现波长保护,采用的是聚合物波导开关,开关的菲特率为100 Fit,开关执行时间2ms,总的光倒换时间为20-50ms。其OXC设备采用一种PI-LOSS开关,即通道无关插入损耗(Path-Independent Insertion Loss)所关。输入喘口可以为32×10 Gbit/s。它的光分插设备称为WAD(Wavelength Addand Drop),在直通波道中无需光放大器。

(7)光的大气传输为光通信增加了灵活性 Luent宣布,载送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2.5 Gbit/s单波道光信号可以直接通过大气传送。传送距离到2000年3月可达2km,到2000年9月可达5km。并准备用DW DM技术将8个波道复用后,达 20 Gbit/s速率。该光束可以通过水帘,说明抗恶劣气候的能力很强。

(8)光通信都要为Data传输提供解决方案 NEC在其N×2.5 Gbit/S的DWDM环中,可以连接其IX7000核心路由器(100C背板容量)及IX5000边缘路由器(4G背板容量),而这些路由器均可提供ATM、ISDN、PO TS、WPN和VOIP等接口。其IP的传送是先映射进SDH,然后通过WDM实现的。组网能力为5×25dB。

3、微电子器件和光器件

(1)微电子器件 Lucent发布一项消息说,他们做出了仅 50 nm的晶体三极管,比人的头发还要细2000倍。这是一种垂直型晶体管,体积比180 nm的普通水平型晶体管小,同时它比通常的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快一倍。采用这种技术有望将集成電路,特别是 ASIC的集成度大大提高,数百万门甚至千万门的ASIC将不是梦想。 Lucent宣布做出了第一个可以把一个SDH/SONET ADM功能放在一片芯片上的 ASIC,实现了“Systm on Chip”。这种芯片采用CMOS技术,工作速率为2.5-10 Gbit/s。目前芯片有两种:TADMN42G5(和TADM0410G,分别对应于2.5 Gbit/s 和10 Gbit/s系统。

(2)光器件 Nortal宣布用最先进的技术开发出可调谐范围为15nm的DFB-LD(一般可调谐 LD的可调范围为3-5nm),对100 GHz波道间隔的DWDM系统可支持18个波长,对 50 GHz波道间隔的DWDM系统可支持36个波长。这种可调谐DFB-LD的关键技术是采用了三段电极级联,每一段电极提供5nm的可调范围,总的连续可调15 nm。如果将两个这样的器件耦合进同一根光纤,则可调范围可扩展为30 nm。其特点是:简单、可控、易于生产。Lucent在其OXC中所用的光开关是自由空间光开关,是用微镜阵列(Micrro- mirror Array),构成了128×128的光开关矩阵。每个开关尺寸为0.5mm,开关间隔为1mm,做在硅的基片上,最大规模可达1024×1024。开关时间为1ms。 Fujitsu做出了用于40 Gbit/s的LiNb03(银酸锂)外调制器。 它还研制了用于OXC的光开关,采用PLC技术,每个基片上可集成8×8的开关矩阵。

4、光仪表、工程施工及其它 光测试仪表方面的新内容也不多,主要在两个方面: 10 Gbit/s信号分析仪,可调谐光源的波长范围为1500-1640 nm;输出功率达+10dBm。可以对DWDM系统进行测试,也可对系统的元器件、合波/分波器、滤光器、连接器等进行测试。 当光缆的芯数逐渐加大时,光缆的接续护套能否适应光缆芯数的需要,就成了突出的矛盾。它展出了18碟片的通常束管式光缆接续护套,适于多芯及光纤带光缆的72碟片的接续护套,同时还有配套的器件和专用工具,也有缠绕式光缆的缠绕设备展出。

5、结语

随着各种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数字化通信技术中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近年来,我国的通信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之中,但是由于我国当初的国情影响,使得我国光纤通信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有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高科技人才的不断流失、装备条件差等方面的问题,也有配套基础力量弱的因素,因此在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各个元件和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通过超高速,大容量设备的不断研发来提高我国通信技术的水平,为社会通信做努力,为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奋斗。

作者:姜春光

上一篇:治乱工作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村委工作思路(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