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是林西县第一家从事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围绕马铃薯种植这一产业,结合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组织起来,重点解决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促进了农民群众的增收,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机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机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篇1:

赤峰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不断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并通过发展起来的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机户、农机大户和种植户组织起来,打破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形成“农机+农艺+农民”等类型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设备多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助推现代农业进程,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一、赤峰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从2008年赤峰市注册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据调查,全市在工商部门已经注册、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68家,入社社员5875户,拥有机具1229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021台,配套农具7724台,联合收割机械266台,水稻插秧机34台),从业人员6866人,服务农牧户120154户,资产总额达47742.2万元,合作社年度总收入15368.4万元,承担着464万亩耕地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任务,达到了总播种面积的28%。赤峰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组建模式形式多样。一是农机大户联合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机大户都是有经营头脑、组织能力强、知名度较高的老农机手,他们联合本村及周围村庄的农机手,采取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的形式入社。二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与社会投资人、农机手与农民自愿联合出资入股,组建或改制改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或由村干部牵头筹措资金、带领本村及附近专业生产大户共同组建。三是农村能人牵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由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懂经营、善管理、先富起来的能人,投入资金,动员组织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或由外出务工有成人士回乡领办农机合作社。四是农机企业组建农机合作社。引导农机加工、维修、流通企业,利用他们生产、加工、维修、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吸引农机户、农户参加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经营管理优势,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二)经营方式简单灵活。一是反租倒包,以一定的价格租赁、承包农户的耕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二是代耕代种,农户耕地不入股,但交给合作社管理,农产品归农户,农户交一定的费用。三是单一作业服务,如耕、播、收等按亩收费。四是跨区作业服务,统一组织社员到外地开展机械化生产。五是通过项目资金进行土地治理,增加耕地面积,实施规模化经营。

(三)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一是成立机构。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普遍建立了成员代表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建了机耕、机防、机收、机修等作业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操作规范独立,实行统一管理、分组核算。二是建立管理及分配制度。制定安全操作、农机服务质量、农机维护规范、财务核算、收益分配等多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产权清晰、责任分明、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合作运行机制。三是统一标准。农机合作社普遍采用“五统一”的运行机制,即统一作业合同,合作社与各农户签订农机作业服务合同,明确作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业项目、时间和要求;统一作业标准,农机作业小组在进行农机作业时,严格按照农机服务规范进行操作;统一农机调度,合作社根据作业合同信息,对农机具进行统一调配,引导社员合理流动作业;统一农机维护,落实专人开展农机维修服务;统一财务结算,农机作业完成后由合作社统一与服务对象进行结算,并续签下轮作业合同。

(四)合作优势突出,发挥效益显著。一是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机械、资金、技术、人力、耕地和市场等资源结合在一起,改变了过去农户种粮的传统习惯,也改变了种植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合作社带动农牧户,推广大型机械和农业技术的应用,把农牧民从传统的繁重耕种方式中解脱出来,实行耕、种、收的半程及全程机械化服务,统一作业标准,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二是合作社已成为解决社员困难的重要载体。农机合作社作为生产经营主体更有效地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开展土地整理、配套设施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为各级政府实施现代农牧业建设工程提供保障。农机合作社按照统一规模化经营的建设思路,确立以示范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作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有效实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了机械化示范园区逐步达到生产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灌溉自动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四是增加社员收入。农机户、种植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组建了合作社,通过联合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是林西县第一家从事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60户社员以机具入股、120户社员以土地入股,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是由合作社成员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土地流转、调地,建立起种植面积达3.2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并由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资供应、农业产品收购、营销、储藏和农机作业等一系列服务。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剩余劳动力100多人走向了北方活畜市场,100多人外出打工,合作社这种形式使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也受益”,使他们在外面安心打工挣钱。经测算,按照每人每年打工净赚7500元计算,仅此一项社员便可增收200余万元。合作社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36万元,种植马铃薯和甜菜的收入就达到了8500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数量和质量上看,赤峰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土地不集中、科技含量不高、小农经济意识强、运行机制粗浅原始、缺少长期规划、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等等,阻碍了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来看,一是民主管理不规范,内部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日常管理以及重大事务决策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社务不公开;产权制度不明晰,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二是多数合作社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弱。三是社员素质较低,对合作社认识模糊。一些合作社的成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多,文化素质较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营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上。四是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合作社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贷款难、融资难,又没有政府的项目资金扶持,即使有很好的生产项目,也很难扩大生产规模,不能有效带动农牧民致富。

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上来看,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早已颁布实施,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鼓励发展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二是辅导培训机制滞后。农机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不知道怎样管理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才、财务人员、营销人员。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多种服务支持体系缺位,缺乏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市场前景把握不准。

三、进一步发展农机合作社组织的建议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快出台扶持合作社的政策意见。要站在“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牧民”的政治高度,大力扶持合作社快速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其开展技术信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支持其参与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建设。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重点向农机合作社配套急需的动力机械和机具倾斜,加大合作社农机更新补贴,及时补充所需机械,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设立专项财政支持资金时,要对农机合作社的机具库棚、办公用房、信息化设备建设提供一定的扶持,引导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土地部门要制定标准,为农机合作社的办公、机具库棚建设提供专项用地,解决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乡镇政府要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解决农牧民与农机合作社之间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问题,保障农机合作社引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长期稳定运行。财政部门要建立农机合作社贷款贴息制度,协调金融部门,为开展规模化经营的农机合作社提供足额的土地租赁、生产资料购置、农牧业机械购置贷款,解决农机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强化政府行为导向,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在人多地少的问题上,农民不愿意交出自己的土地,需进一步探讨对于人多地少区域如何实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解决农牧业生产难题。要积极指导合作社设立章程、完善机制、规范运行。要制定培训规划,定期培训合作社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营销人员。要设立合作社指导机构,为合作社提供各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要组织合作社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四是抓典型示范,提升整体素质。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逐步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完善、规范、提高、发展”,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试点建设,建立市、县两级合作社示范体系,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赤峰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责任编辑:欣闻

农机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合作社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天地宽

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是林西县第一家从事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围绕马铃薯种植这一产业,结合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组织起来,重点解决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促进了农民群众的增收,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立四个组织 实施三种形式

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在生产经营形式上探索建立了“四个保障组织”,实施了“三种经营形式”,实现了“五个统一”。

建立四个保障组织。一是管理调度组,负责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园区的生产管理和作业调度;二是生产作业技术组,负责合作社所有机械的生产作业;三是生产供应组,负责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采购;四是经纪人组,负责马铃薯收获后的销售。四个保障组织的协调配合,有力推动了合作社正常工作运转秩序,提升了管理效能。

实施三种经营形式。一是以土地入股形式。农民把耕地的使用权归合作社所有,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决策管理。合作社每年给社员每亩耕地400元作为保底。此外,按实际收入计算,比如,每亩收入超出400元以上部分的70%给社员,30%留在合作社用于机械更新,此形式成功完成土地流转2000亩,亩收入达800元以上;二是承包形式。合作社以每亩100元的价格一次性承包农户地力较差的耕地,农户不再参与具体经营管理,解放出的劳动力,打工就业;三是代耕代管形式。合作社负责管理和实施土地的整地、播种、中耕、喷药、收获等农业机械作业,农户负责种子、化肥、田间管理以及支付每亩100元的作业费用,此形式作业面积达5035亩。三种经营形式,满足了不同农户的客观需要,有力促进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农户收益。

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种子、化肥,按农户要求,统一由合作社供应组负责引进马铃薯优质种子,购进优质化肥;二是统一机械作业,由合作社生产作业技术组负责,搞好机械维修和保养,使机具达到良好技术状态;三是统一田间管理,按照合作社技术规程,合作社统一进行种植田间管理;四是统一调度,由合作社管理调度组负责,按生产季节提前做好生产计划及生产时的作业调度;五是统一销售,由合作社经纪人组负责,按市场最高的价格找外地客商前来收购。五个统一,确保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减少了损失,使农户心里有了底数安了心。

推进规范服务 树立企业品牌

合作社始终秉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信誉至上、共创双赢”的经营理念,有力推进了规范生产服务,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化服务。一是注重培训,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织广大社员学习讨论、外出参观考察;聘请农机部门的专业人员来社进行农机操作技术的指导和专业技术培训,聘请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农业技术讲座,并对马铃薯全程种植技术进行指导,两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社员1000余人次。二是提高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上岗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有驾驶证和上岗证开展农机作业,并订做了20套工服,统一着装开展机耕作业,在农民面前树立合作社的新形象。三是筹集资金,为36名农机驾驶员上意外安全保险,为入社机车(机具)建立档案,把每天外出作业的面积及收入录入电脑记账,便于社员随时查询。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契约化管理。合作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针对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开始实施契约化管理。制订了《合作社章程》,并与社员签订了具体的《管理协议》,细化管理内容与措施,强化内部管理;与县裕兴农机公司签订了《农机具采购供应合同》、《农机具租赁合同》,对机具到货时间、质量、标准、价款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了农机采购供应及时到位;与机械手签订《机手操作协议》,明确工作责任,明晰操作规程,有效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与社员签订《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合同》、《社员外出机械化作业合同》,根据不同入股形式,明确对地块的整理、农资备用、对农户要求以及需要服务的项目、标准等都做出具体规定,落实到合同中,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互惠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推动了合作社的健康规范发展;合作社党支部大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对管理水平高、致富能力强、机具操作经验丰富等不同特长的党员,分别签订《履职尽责承诺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社员共同为合作社发展献计出力。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施品牌化经营。双赢农机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于2009年4月,有党员9名,均为统部村所辖,与统部村党支部双重管理。按照镇党委的要求,双赢农机合作社作为“两新”组织,参加了以“树示范品牌、争做新型农民标兵”的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双赢”理念,在争创自治区优秀示范社的同时,党支部争创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以此教育引导合作社党员深化学习、熟练技能,做出突出业绩,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合作社理事会班子合理安排社员的分工,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和全体社员大会,研究討论合作社的重大事项,使合作社按章程有序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二是吸纳更多素质高、学识广、技术多的群众入社并发展为党员,不断壮大合作社的党员队伍。根据党员的数量及分布设立党小组,围绕企业经营中心开展党组织活动,2010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三是理顺组织关系,对合作社党组织的外部和内部关系做出界定,明确其接受所在村党支部的领导。推行“柔性管理”方式,要求党员接受合作社党组织和本村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党组织关系转入合作社党支部的党员,以合作社党组织管理为主;党组织关系未转入的党员,以村党支部管理为主;合作社和村支部交叉的党员可以参加合作社党支部的活动也可以参加村党支部的活动;对于党组织关系未转入合作社党支部的村支部党员可以凭借村支部的介绍信参加合作社党组织的活动。通过理顺关系,保证每位党员都能及时参加各种活动,做到不脱管、不漏管。四是强化合作社党支部的职责,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设岗定责,加强对合作社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开展“双带双联”活动,即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联系致富无门的贫困户、联系老弱病残的重点户,引导他们富而思进,富而思源,积极为贫困户、重点户传授致富经验,提供致富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合作社充分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联系帮扶、代耕代管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实现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集聚规模效益 促进互惠双赢

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承担着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的任务,对马铃薯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负责土豆种子的调运—专用肥供应—机械播种—中耕培土—叶面肥的喷施—收获—运输—销售等服务。经过3年多的努力与发展,合作社固定资产由注册时的86万元,发展至现在的358万元,入社村民由22户发展到现在的109户。其中以农机、机具入社的46户,以土地入股的63户,拖拉机和各种配套机具由45台套发展到现在的82台套。2010年,建设了813平方米的农机大院,配齐了厂库棚、办公室、电教室、会议室以及桌椅、电脑、电视、DVD等电化教学设备;有532平方米的机具停放场,水泥硬化面积518平方米。随着合作社业务的拓展,现已开展了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和机收等服务项目,今年预计完成机械化作业量4.4万亩,农机作业年收入184.2万元。

合作社成立以来,各方效益显著增加。

在经济效益方面,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社在稳定了农民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開始在养殖业等方面开展了新的生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在统部村,共有140户搞育肥牛羊养殖,160多人走向北方活畜交易市场,40多人进入肉类加工厂工作,440多人外出打工,几项合计使统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年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与此同时,合作社极大地推进了机械化种植,活化了劳动要素,农业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下降,节本效果明显。以种植5亩土豆计算,人工种植费用约230元,机械耕种费用为100元,每亩相差130元。人工种植马铃薯株距、行距不均匀,深度不够,效果不好,每天按10个人工种植,可种5亩地;而一台车每天可种30—50亩,播种、开沟、施肥合垄、腹膜、盖土等一次完成。种植5000多亩马铃薯增收节支效益可达247万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合作社在县农业局、统部镇党委、政府以及村干部的帮助协调下,通过规范运作,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成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推动了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同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合作社这种形式使他们“离乡不丢地、不种也受益”,能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直接发挥了“减少劳力、富裕农民”的作用;改变了过去分散种植的小农形态,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了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实现了承租户和转包户双赢。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党组织党员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威信得到明显提升,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合作社制订了2011年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吸纳200户社员,壮大合作社力量;继续扩大土地流转亩数,增加马铃薯和甜菜种植面积,对甜菜种植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进新型的农机具;合作社正在争取对全镇马铃薯注册商标,取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合作社打算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开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林西县委组织部)

农机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篇3:

溧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机插秧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 通过对溧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机插秧服务农业生产进行调查,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机插秧服务的发展对策,进一步引导、规范、保护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较好地解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溧阳市地处太湖流域、长江南岸,地理环境优越,现有耕地面积7.5万hm2,常年良种稻麦播种面积保持在6.5万hm2,是全国粮棉油生产大县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的完善,水稻机械插秧替代人工插秧,水稻机插秧面积迅速扩大。溧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较好地解决了种粮大户因劳动力不足而延误季节的矛盾,更好地节约了劳动成本,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尚不成熟、不完善,专业化技术程度不高,对农业生产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为了进一步引导、规范、保护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2008年4月笔者就溧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水稻机插秧服务进行了调查。

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1.1 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农机农具的补贴,农机推广部门加大对农机农具的推广与应用,水稻机械插秧替代人工插秧,水稻机插秧面积迅速扩大。溧阳市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得到迅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纷纷成立,至2008年4月30日全市已有工商注册登记成立的合作社18个,分布于全市9个镇,共有社员121人,注册资金1 143万元。2007年底拥有各种农业机械514台(套),其中插秧机222台,2008年计划新增各种农业机械277台(套),其中插秧机223台。预计2008年全市机插秧社会化服务面积将达0.67万hm2。合作社插秧机数量发展快,机插秧面积增长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1.2 合作社的服务模式 目前合作社提供服务共有3种模式:一是合作社内的服务。合作社成员自行购种,自育秧苗,合作社提供机械自行栽插服务;二是合作社外的服务。由农户自行购种,合作社进行代育秧苗,机械代插秧苗服务(此模式因农户提供品种较多,育苗、栽插管理难度大,很少采用);三是合作社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为合作社内、外农户实行统一整地,统一购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育苗耕种,统一田间管理。打破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发挥合作社机械化连续作业的优势,统耕统作,有效地节约了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本。

1.3 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比例高、种子用量较大 2008年计划水稻机插秧面积0.54万hm2,由18个合作社进行机插秧服务,其中合作社成员自有承包田机插秧服务面积0.11万hm2,占机插秧面积的19.74%;合作社同一社会化服务面积的0.432万hm2,占机插秧服务的80.26%,社会化服务面积大,种子用种量超过15万kg,在机插秧面积的不断扩大趋势条件下,机插秧种子的用量将随之增大。

1.4 合作社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合作社均刚刚成立,其成员是由过去个体种植大户或农机大户向企业法人进行转变,其社会化机插秧服务模式是由过去分散式自育秧苗自行栽插方式转变为合作社对社内外农户统一供种、育苗、机械栽插等社会化有偿服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2 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缺乏规范化经营 合作社成员大多是种田大户出身,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江苏省种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在开展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由以前单纯种子使用者转变为既是种子使用者、又是种子经营者和推广者,成员身份发生转变,自身意识跟不上转换,缺乏依法经营意识和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合作社是互助性经济组织,是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但在合作社营业执照业务范围明确为成员提供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合作社采取对外广大农户(非成员)统一提供种子种苗和机插有偿服务的行为不具规范性。其规范化经营还需较长的发展过程,需要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的正确引导和专业技术支持。

2.2 种子来源复杂,用种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合作社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种子使用较为混杂,种子的来源多种多样,部分农民使用自留种,甚至是自留商品粮。虽然很多农民也购买了正规渠道的种子,但是由于对种子的认识有限,加之部分种子经营者惟利是图,极力向老百姓推销利润高而未经审定的甚至是假冒伪劣种子,严重影响用种安全。目前,全市近0.67万hm2的机插秧服务面积,随着机插秧面积的不断扩大,若缺乏有效管理,非法种子的蔓延,将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2.3 种子档案不健全,种子管理与执法难度大 合作社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种子法》等有关规定建立种子经营档案,种子来源、销售去向和销售数量等台帐资料不健全,种子管理与执法难度大。合作社社会化机插服务有偿销售种子或种苗的行为是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既没有纳入种子市场日常监督管理的范围,也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经验,且合作社小而分散,注册登记场所以农民家庭为主,没有固定的种子经营场所,种子销售使用时间集中,真假种子界限不明确,育成种苗的种子真实性在较短时间难以鉴定,给种子管理和行政执法带来较大困难。

3 合作社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溧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农业生产向省力简化、节本增效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标准化、工厂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给予扶持。

3.1 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培训和法制宣传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农机服务组织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成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采用举办培训班、送法下乡、巡查宣传等形式,加大法制宣传培训力度,促使合作社成员了解和掌握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提高依法经营法与服务、防范经营风险意识,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2 引导和示范带动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与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引导、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着力建设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和推动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培育合作社机插秧标准化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合作社开展标准化育秧社会化服务,着力破解单家独户育秧难和小田块分散经营等问题,使之成为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主力军。政府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社依法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强农机补贴资金发放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考核相挂钩,对有不合法经营种子行为的,应取消其申请政府补贴资金的资格,促进合作社规范运作,守法经营。

3.3 加快推进良种补贴工程 目前,溧阳市暂未实行良种补贴,种子生产经营完全是靠市场化运作,因此,种子价格与商品粮价格存在较大差额,个别合作社或其成员受利益驱动,将非种子的商品粮冒充种子提供给广大农户用于机插服务,以获取更大利益,从而因种子质量问题或种性退化等因素给农户造成损失。通过加快推进政府良种补贴工程,使直接销售到农户的种子价格基本接近商品粮价格,不法经营者无利可图,将有效抑制商品粮冒充种子和使用未审定品种的不法行为,用种安全将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3.4 加大对合作社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 种子管理部门要将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种子经营行为纳入种子市场日常监督管理范围,加强种子质量抽检,督促合作社建立和健全种子来源、数量和种子经营档案,加强种子与种苗进出库管理工作。在种子播种期间,要加大合作社种子质量巡查力度,对违法用种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规范合作社的服务行为,预防因使用不合格或非法种子而引发农业生产事故,避免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

4 结语

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克服了个体劳动和分户经营方式的局限性,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协作服务的原则,以约定共营的形式组建的民间自助服务性合作组织,较好地解决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与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但是,目前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给予扶持,要进一步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和支持政策,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成员的服务功能,化解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提高农民的市场交易地位和谈判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平,张山泉,陈川,等.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04-2105.

[2] 皋耀东,周雪松,张景.加快机插秧服务组织建设与提高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滨海县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07(7):105.

[3] 张建国.无锡市机插秧技术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7(5):24-25.

[4] 陶建国,曹明良,赵进,等.江阴市水稻机插秧社会化作业服务经济效益分析[J].江苏农机化,2006(6):12-13.

[5] 皋耀东,周雪松,张景.加快机插秧服务组织建设步伐——江苏滨海县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J].农机科技推广,2007(3):18.

作者:徐春松 余顺波 戴庆荣 张国铭 许爱国

上一篇:公司质检部副经理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学习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