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上一个重要概念,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密切联系。课题组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在调研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基础上,探讨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气质因子关系,以期为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改善提供新思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篇1: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 物流管理“顺丰班”探索与实践

摘 要:以产教融合为视角,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首先论证了开设“顺丰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梳理了国内高校开设“订单班”的办学情况,从中总结经验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最后提出了开设“顺丰班”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条件,从各方面保护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同类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物流管理;顺丰班;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Key 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SF clas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0 引 言

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重大发展机遇,伴随而来的是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剧增,由此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近年来诸多高校均抓住机遇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每年向企业输送的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但由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使得人岗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基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视角,探索新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多年来与众多知名企业保持密切合作。但新形势下,物流企业的技术快速更新,学校教学的教材和理念往往跟不上行业发展,因此,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直接紧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采用企业正在使用的新思路新技术进行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鉴于此,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已于2019年与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顺丰班”联合培养人才。本文拟就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究,为校企合作双方实现互利共赢保驾护航。

1 开设“顺丰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1.1 必要性

(1)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地方院校,受应用型转型发展要求,重实践而轻理论,与“双一流”、“985”、“211”等名校在生源、师资等各方面均存在差距,人才输出质量也难以与重点学校学生竞争。因此,通过“订单班”形式,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对接企业需求开设课程,更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毕业时已是经验丰富的半个职场人,如此可在就业择业中比重点学校毕业生稍有优势,提升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2)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设以来,便一直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积极寻求与知名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在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和就业环节已有成熟且稳定的合作基础。但多年来,合作仍然较为松散,缺乏深度合作,主要聚焦于完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因此,若想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技能竞赛、毕业论文指导等环节全面渗透,以“订单班”形式将校企合作常态化,以合作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更有助于保障各方权益。

(3)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限于学校师资和教学资源所限,学生所学多为陈旧过时的理论知识,对行业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作方法知之甚少,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将课堂搬到企业,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直面企业实际问题,学生可获取企业第一手资料,尝试用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4)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优秀的物流人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实施“订单班”计划,学生一旦报名入选,毕业即录用,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得到了保障,可以使学生安心学习,免除了毕业季四处奔波择业的苦恼。

1.2 可行性

(1)顺丰速运在行业内的良好形象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顺丰速运作为中国5A级物流企业,位列“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213位(唯一一家上榜的快递企业)、“2019年中国品牌发展指数百强榜”第61位、“2019年胡润品牌榜”第48位,拥有众多知名头衔的顺丰速运,在业内拥有良好口碑,并常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因此,选择顺丰作为合作伙伴,在实力、品牌、口碑、资源等各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和可靠保障,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

(2)本校与顺丰速运多年的合作经历造就双方互信基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自2015年起,便与浙江顺丰速运达成初步合作关系,并于2015年10月派出超过50人的学生队伍前往顺丰开展为期半年的实习。随后几年,每年均有20~40名学生前往顺丰开展毕业实习(招生规模有所减少),顺丰也每年定期前往本校开展宣讲会,双方合作关系良好。2019年,经慎重考察和多轮磋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浙江顺丰速运签订了开办“顺丰班”的校企合作协议,自物流管理2019级开始正式实施。因此,良好的政策和合作意愿已为深入合作奠定基础,只待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和实施。

2 同类高校开办“订单班”的现状与经验总结

以“订单班”形式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来已久,并非本校首创,因此,在深入落实“订单班”办学的各项工作前,对国内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查閱文献,梳理归纳了国内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开设“订单班”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文献梳理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开设物流管理“订单班”的高校多为高职类院校,仅有广州理工学院(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为本科办学层次。

(2)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订单班”办学模式的企业,多为在业内具有良好形象口碑的知名企业,如顺丰、德邦、京东、苏宁等企业在大学生群体和业内可谓人尽皆知。

(3)高校与企业以“订单班”形式的办学模式,主要合作途径为企业进校授课,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以及联合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源等。

鉴于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由于目前开设“订单班”的多为高职院校,在本科院校中的案例还比较少见,因此,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充分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并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3 开设“顺丰班”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条件

3.1 合作企业选择与制度保障

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先后与浙江顺丰、东莞DHL、东莞顺丰、广州德邦、南宁苏宁等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对比之下,浙江顺丰与东莞DHL与本校合作时间最长,合作关系较为稳定。但东莞DHL由于是外资企业,且有第三方外包公司参与其中,加之文化和制度差异,深度合作存在一定难度。而顺丰速运作为快递行业的标杆企业,口碑好、形象佳,企业文化和晋升机制等各方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且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宜人,成为诸多希望“走出去看一看”的广西学子的首选。因此,综合分析之下,浙江顺丰成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合作首选单位。

2019年1月19日,在经浙江顺丰与学校在相互深入对方考察,并经多轮磋商的基础上,“顺丰订单班”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拟定从物流管理2019级开始正式启动实施“顺丰班”计划。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双方展开深入合作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3.2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为落实“顺丰班”在学校落地实施,首先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充分体现“顺丰班”元素,在政策层面为合作提供支持。在充分尊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学校与浙江顺丰管理人员就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体课程进行了论证和设计,在选修课环节单独设立了7门“顺丰班”方向选修课,加之4门本专业学生可在企业完成的实践类必修课,共有11门课程可由企业协助完成,课程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人才培养方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才能真正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与学生学习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实做到有的放矢。

3.3 学员选拔与培养机制

(1)学员选拔方法。①遵循自愿报名+企业考查录用的双选原则;②报名时间设立在第三学期开学初前三周,先由教研室和企业共同为学生召开宣讲动员会,然后再由学生自行做出选择;③学生一旦报名并录用为“顺丰班”学员,原则上不得中途退出该计划,若因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学习者,需由二级学院与企业主管经理审核批准,否则无法取得对应课程学分,影响正常毕业。

(2)学员学业评价。①针对企业讲授的文化类课程,由企业讲师按学校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后出题考试,教研室负责在程序和材料规范上进行协助;②针对实践类课程,由企业根据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和实操训练,结合平时表现和综合测试进行成绩评定;③针对联合指导的课程,由企业按岗位要求进行过程性指导,并在期末提供学员过程性材料和成绩评定建议,由教研室最终予以评定。

(3)学员奖励机制。为提高“顺丰班”对学生的吸引力,可根据学生表现予以一定的奖励。①设立“顺丰奖学金”,于每学年结束后根据综合表现对前10%和前10%~30%的同学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学金,并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②在学员前往企业实习满3个月时,为学员报销前往企业的交通费。

(4)学员管理规范。①学员以虚拟“顺丰班”的形式存在,不单独成立行政班,班级归属按入学时的政策执行;②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相关部门全权管理;③学生前往企业学习期间,需遵守企业相关规定,由企业主管经理进行管理并分配岗位,教研室委派教师随行,协助企业进行生活和安全管理;④除必要的个人生活开支外,学校和企业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学员任何费用,相关费用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和企业协商承担;⑤学员毕业后,学校应继续作好就业跟踪管理,为进一步优化合作提供参考。

3.4 学校政策与办学师资

在办学政策上,学院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备校企合作事项,并最大限度争取到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在部分合作事项上尽可能予以灵活处理,如教师送学生前往企业实践的差旅审批,企业讲师来校授课的课酬与生活安排等,以及学生可能安排在寒暑假期间的授课计划等。在教学师资上,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2人,浙江顺丰根据授课需要配备3~5名左右的专业讲师为“顺丰班”学员授课,并为每名学员配备1名企业导师,原则上每位企业导师指导的人数不超过5人,以最大限度保证指导效果。

3.5 毕业生就业政策

在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顺丰班”学员毕业时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毕业即转为正式员工,不再设立实习期。非特殊情况下,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录用“顺丰班”学员,且学员应享有一定的优先选择权,可在岗位、工作城市等事项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申请和选择。企业需最大限度保障学员权益,以确保该计划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 结束语

“订单班”办学作为深度校企合作的常见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方共赢:为学校赢得口碑,树立形象;为企业持续稳定输送优质人才,降低人才招聘与培养成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就业平台。但如何促使各方拿出诚意,保障各方权益一直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浙江顺丰联合开展“顺丰班”合作办学做好了各方面前期准备,期待双方合作的持续推进和各项工作的落地实施,为同类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崔国成. 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培养”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顺丰班”为例[J]. 物流科技,2010,33(9):138-140.

[2] 李月,朱文涛. 定岗双元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开发——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顺丰班”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5):257-259.

[3] 黎红. 校企合作、物流技能竞赛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 物流科技,2016,39(9):143-147.

[4] 郝文卿.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复合型人才[J]. 交通职业教育,2017(2):4-5.

[5] 瞿万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顺丰班”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167-168.

[6] 秦明.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 老区建设,2017(22):94-96.

[7] 刘丽君,赵叶.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办学探究——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京东班”为例[J]. 智库时代,2018(49):282-283.

[8] 吴春涛. 基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式高职快递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山西农经,2018(5):123

-125.

[9] 刘金国. 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创“京苗班”为例[J]. 中国商论,2018(29):170-171.

作者:翁世洲 朱俊 王超 朱春燕

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篇2: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气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摘 要: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上一个重要概念,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密切联系。课题组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在调研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基础上,探讨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气质因子关系,以期为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改善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学生;个人气质;主观幸福感

一、研究背景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产生的评价具体化,包括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以及相对存在愉悦情绪或缺乏负面情绪。自从20世纪60年代主观幸福感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以来,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了衡量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心理指标。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然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往往把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过度简单的归纳到环境、认知等因素中,并没有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证调查,了解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讨高职学生的气质因子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某高职2015级学生为总体进行调查,随机抽样,共确定123個样本,涉及物流管理与建筑工程管理两个专业。本次采取心理问卷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95.12%。其中,男生67人,占57%;女生50人,占43%。

(二)测量工具

1.大学生情况调查表

采用由姜永杰编制的《大学生情况调查表》,用来考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特点。该量表由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学习生活评价、择业就业感、恋情情感、自我评价、人际交往感以及学业感8个维度构成,共61个项目。

2.成人气质问卷(The adul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ATQ)

采用由Derry和Rothbart编制的中文版承认气质问卷(The adul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ATQ),用来评价被试的气质特征。

(三)数据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使用SPSS10.0对数据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数据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经分析,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8个维度上均分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消极情感、学业感、自我评价、学习生活评价、恋情情感、择业就业感、人际交往感、积极情感。对主观幸福感8个维度进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8个维度中,除“消极情感”和“自我评价”、“学业感”,“积极情感”和“人际交往感”,“学习生活评价”和“恋情情感”、“自我评价”,“择业就业感”和“恋情情感”,“自我评价”和“学业感”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外,其余维度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二)不同专业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

经分析,高职男生与高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学习生活评价、择业就业感、恋情情感、自我评价、人际交往感以及学业感8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不同性别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

高职男生与高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学习生活评价、择业就业感、恋情情感、人际交往感以及学业感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高职女生的自我评价低于高职男生。

(四)不同家庭情况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

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与非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学习生活评价、择业就业感、恋情情感、自我评价及人际交往感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业感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非独生子女的学业感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五)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气质的相关性

对高职学生的气质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以及总体主观幸福感进行皮尔逊(Person)积差相关分析。外向性因子(p < 0.001)、定位敏感性因子(p < 0.05)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相关显著,即在外向性因子以及定位敏感性因子上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否定的情感因子、努力控制因子与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四、结语

(一)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从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看来,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总体较为满意,适应性较强,对于自身的现状较为满意,但对于择业就业方面较为担忧。高职应注重学生择业及就业问题,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努力解决高职学生择业就业的困扰,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二)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性别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在家庭情况维度上,非獨生子女高职学生的学业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高职学生,这可能与独生子女以及非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逃避的态度,适应能力不强。

在性别维度上,高职女生自我评价显著低于高职男生,也就是说高职男生对于自我的状态较为满意。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较为感受,容易受生活中其他事件的影响,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偏高,因此,高职女生对于自身的满意度较低。

(三)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气质的相关性

由调查可知,负性情绪较多学生较为悲观,遇事容易往消极方向思考,较为压抑,因此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自制力较强的学生较为理性,对自身有很好把控,遇事较为沉着、理性,因此对于自身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较高;性格外向的学生较为乐观、开朗,能够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从而能够增强其主观幸福感。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气质因子对于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职院校工作者应重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基于气质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针对学生气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改善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陈凌婧.高职学生气质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88-89.

基金项目:本文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大学生的气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607)、金华市社科联科研项目《大学生气质类型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项目编号zb3)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陈凌婧

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篇3: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交通人才的摇篮。学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始终与吉林省交通事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在吉林省省政府、教育厅、交通厅的关怀和支持下,全院师生员工同心协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3万册,期刊杂志500余种。在校生7 500余人。学院设有6系4部,共开设32個专业。其中“公路与桥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试点专业、吉林省示范专业,“物流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为吉林省示范专业。学院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21门,有40多门课程正在进行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将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五十年来,学院建设起一只素质较为全面、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教师299人,教授1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1人,双师型教师123名。“发动机构造”教学团队曾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三名教师被评为教育部和交通部专业带头人。正在实施的“3111”工程将在3年内为学院培养百名硕士、10名专业带头人和一大批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骨干教师。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年来,发表论文205篇,出版教材103部,主持省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52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为鼓励、支持对学院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优秀研究项目,学院设立了改革发展创新基金。

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办学特色,在学院“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的“六项工程”和六个保障体系。在“依法治校、专业兴校、人才强校、勤俭持校、廉洁奉校”方针的指引下,学院规模快速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校内实训基地设施配套、齐全,有全球卫星定位仪与全站仪、汽车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工程监理公司、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站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保障。学院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承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学院新建的1万3千平方米汽车实训大楼已投入使用,成为省内一流的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学院在校外建立了113个实习实训基地,与吉林省金钢汽车销售集团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成立了吉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刚汽车学院,实现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学生学习、实践、生活均在企业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突出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高职教育特色。此外,学院还与省劳动厅合作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汽车维修、公路工程测量、公路工程试验、物流、电子商务和办公室自动化等13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和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达到90%以上,95%以上的学生都考取了双证或多证,汽车专业学生考证率达到100%。

学院被誉为吉林省交通事业的“黄埔”,建校以来培养出各层次专业人才3万余人。吉林省交通一线的技术干部多数为我校毕业生,现任吉林省交通厅厅长王树森同志就是我院路桥专业毕业生。学院良好的社会声誉使招生工作渐入佳境,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线超过同类院校投档线百分以上,新生报到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逐年攀升。在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的社会大环境下,学院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多方沟通就业渠道。学院自办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每年吸引了大量省内外用人单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在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招生工作、毕业分配工作实现了“高报考率、高录取线、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良性循环。

2001年,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院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学院在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学院被评为吉林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集团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为吉林交通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闯出新路。

(学院科研处供稿)

作者:学院科研处

上一篇: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下一篇:资源共享型财务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