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意义分析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统一性2006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较之1993年的会计转制,本次会计改革主要解决会计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深层次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因此,实施新准则的企业必将结束准则与制度并存的局面。本次会计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会计准则意义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会计准则意义分析论文 篇1: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约束了企业会计的各种行为,其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仍旧有一些企业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来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条件的局限,致使企业难以充分发挥会计准则的功能和作用,进而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难以得到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探讨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是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内涵和意义,接着重点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希望这些对策有利于企业会计准则功能作用的发挥,从而推动企业的会计管理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对策

企业会计准则是经由财政部全面规划、认真制定出的会计工作依据跟相应准则,是企业在进行会计工作时都必须遵守的条例制度。毫不夸张地说,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让会计事物工作变得更专业、更规范、更有技术含量,其对于会计事物的健康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可是,现今很多企业在应用会计准则时,在思想、制度、行为层面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会计准则应有的功效和价值,更是影响着企业财务资金的健康运作,因此针对性地改进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目光短浅,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不深

为了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变得更成熟完善,让我国各大企业能够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我国财政部门才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的出台规范了会计事务的行为,让会计事物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技术化。可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会计准则的重大意义,很多企业领导没有及时更新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对于该准则的认识较为浅显,没有深挖其价值和作用。部分企业并没有组织会计人员来深刻学习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教导会计人员怎样来使用该准则,他们的会计理念、会计依据、会计工作方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效率,进而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之所以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意义跟重要性缺乏认知,是因为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部分领导认为企业要去适应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更换以往的会计工作准则和依据是较为麻烦的,是需要花费较大代价的,既要为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又要花费时间、金钱跟精力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还有分出精力来监管会计人员的行为,如此多的工作加起来太过劳神费力,所以领导人员依旧选择应用旧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领导人员没有意识到,革新企业会计准则,落实和观察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它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科学合理,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对企业会计准则重视程度不够是阻碍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会计准则实施的制度环境不完善

企业会计准则有序执行和贯彻落实的前提就是有一套成熟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只有确保制度完善,才能让各个管理环节无缝对接,流畅实施,让会计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脑海有略,让各项会计事务有据可依。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在某些方面却不是非常健全。企业缺乏对会计人员必要的监督机制。会计人员所面对的监管氛围还比较松散,会计人员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之外,还需要单位或是社会必要的监督和评价。在企业内建立监督和评价机制,用来奖励优秀会计人员和惩罚会计人员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 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准则执行的需求

会计人员是落实且推进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和主力,会计人员只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相应的会计技能,才能够在思想上重视企业会计准则,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行为上贯彻企业会计准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总之会计工作人员是影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是落实企业会计准则的关键所在。但是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没有会计管理意识,缺乏专业的会计管理知识,对资金的敏感度不高,因此經常出现让企业资金限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及时对资产进行清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账实不符或者帐帐不符的现象。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观念,对于违法乱纪现象视而不见,甚至知法犯法,谋求私利。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和贯彻实施。

(四)市场磨合困难

虽然市场经济实际发展状况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但企业在执行和应用该准则时,依旧暴露出了和市场不符的问题,存在市场磨合困难的问题。这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出台之前,市场本身就存在一套比较成熟健全的制度和体系,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内容和市场制度及体系的某些内容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但是很多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却没有选择科学的方法来化解这些冲突,或者在新准则和旧制度之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时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来开展工作,时而又参考市场制度来开展工作,最后使得会计工作漏洞百出,这制约了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度的对策

(一) 加大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力度

加大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是提高企业对会计准则认识程度的有效方法,这样能够增加企业和会计准则打交道的机会,能够渲染出一种企业会计准则无处不在的氛围,形成一种必须学习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认知。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应该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国家财务部门应该重点宣传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和会计准则的执行意义,丰富宣传渠道,拓宽宣传广度,让宣传工作能够做到全面覆盖、多维渗透。这样能够改变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短浅认知,培养他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能力,进而促使他们下定决心来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除了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以外,企业内部也要积极宣传,通过微信、QQ、企业文化墙、企业会议、企业培训等宣传途径和形式来强化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知,宣传内容应该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知识以及执行会计准则的奖励和不执行会计准则的惩罚,这样能够调动会计人员获取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资讯的积极性,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

(二)重视企业会计人员培训

会计人员的技术能力跟专业素养决定着会计工作的效率跟质量,决定着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如果说企业会计准则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这把剑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披荆斩棘,那么企业会计人员就是握剑之人。会计人员自身能力的强弱决定着这把宝剑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培训计划来全方位地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到的是会计人员培训计划系统应该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该计划系统的制定首先要正确认识到会计人员培训的作用,认识到会计人员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撑意义;其次,立足于企业现状,积极引进先进的培训方法和培训理念,根据员工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制定灵活的培训形式,例如情境教学培训形式,网络远程教学培训形式,国外进修培训形式等。另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是充满积极意义的,企业文化的强势能够提高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服从管理的意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让员工积极参加会计准则培训工作,积极完成企业交代的会计準则执行任务,从而全面提升准则的执行力度和效率。

(三)完善会计管理监控机制

企业内部需要制定出成熟健全的会计管理监控机制,该机制要围绕财务会计部门来制定,其内容应该包含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具体目标、操作步骤,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做好安排给自己的工作,认真检查并核实自己有没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工作。在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过程中,企业所有人、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利益涉及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能,从不同的层面来查看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进度、效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对难点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要求企业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端正自己的态度,突破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困境。总之,完善企业会计监控机制的重点是要整合社会外界和企业内部各方利益涉事主体的力量,例如整合政府、会计事务所、法庭、企业所有人的力量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监控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从而确保企业相关领导跟会计人员没有敷衍应对、消极怠工、弄虚作假、牟取私利的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是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的,企业领导人员目光短浅,不重视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企业内部缺乏会计准则执行监控机制、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环境不完善等等都阻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制约了企业会计准则功能作用的发挥,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社会外界跟企业内部要联动起来,从思想、制度、行为等层面来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企业会计准则能够顺利执行,高效执行。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2]郭瑞娜.《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菏泽市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6):6-8.

[3]罗永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8(15):157-158.

[4]张俊霞.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2016(02):79-80.

(作者单位:嵊州市测绘设计有限公司)

作者:沈飞君

企业会计准则意义分析论文 篇2: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若干问题探讨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统一性

2006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较之1993年的会计转制,本次会计改革主要解决会计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深层次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因此,实施新准则的企业必将结束准则与制度并存的局面。本次会计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今世界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必然要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乃至全球趋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和全球趋同的现实基础,是各国国家会计准则即财务会计实务规范趋于一致。毫无疑问,如果一国内部的会计规范尚未统一,很难想象该国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能够高质量、透明和可比,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势必难以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乃至全球趋同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可以预期,在今后不太长的时间内,我国大中企业财务会计实务规范必将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意义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奠定了基本准则的基础地位,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建立了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提供了便利,也为大中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财务会计实务规范方面的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是一次重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的促成,既有来自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的动力,也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众多机会诱因和巨大压力。

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视角的财务会计职能维度

众所周知,确认与计量是会计的核心,由此决定财务信息的质量。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开放的,必须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采集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原始数据并对之进行分析,确定应予借记和贷记的账户。这就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起始步骤,这一步骤决定了所采集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原始数据,计入何种会计要素及由此生成的财务报表。会计作为企业通用的商业语言,担负着向财务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的任务,借助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形式,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概要地描述企业的财务结构和盈利能力及其趋势,以便财务信息使用者据以区别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正确进行投资、信贷和类似活动。会计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工具,虽然主要是定期对外提供通用目的的财务信息,但企业管理当局确实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预测和决策所需的内部财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突出强化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因而将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强化对内决策与预测的功能。

另一方面,业界也有人认为会计是一门艺术。的确,从复式记账、账户分类与分级到财务报表要素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以及三表构稽相符,都充分显示出财务信息的编报追求平衡的特性。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使收入和费用的跨期摊提体现一定的规则和频率,同时,权责发生制也可以使人为操纵财务信息成为可能,以致不同的职业判断完全可以产出大相径庭的报告数字。由此可见,实施具有更多职业判断要求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要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监管。

四、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笔者认为,会计是理念与技术并重的职业。如前所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较之先前的会计实务规范,主要解决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深层次的问题。应当承认,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技术层面对于企业会计人员而言尚有一定的难度去学习和适应。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原则方面的变化,特别是理念上的改革将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够准确理解和恰当把握。与原有会计实务规范相比,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留给企业管理层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这是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会计人员面临的关键性挑战。

会计准则的传统理论是中立观。也就是说,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提供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系统,为了帮助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必须客观、中立和不偏不倚,会计准则的制定不能偏向企业任何利益关系群体、任何行业、任何组织机构、任何阶层和个人。但是,随着会计准则历史的发展,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蒂芬·泽夫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证明了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存在。按照经济后果观,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即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正如税收基本理论秉承税收公平的中立观,而现实中的税收政策却具有明显的宏观导向作用一样,会计准则的中立观虽然不失为传统经典和主流理论,但并不妨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观的广为认可。可以预见,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作为一次会计准则的全面性变革,其实施必然会对企业利益关系集团各个方面的决策行为产生不同影响。

五、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要求动态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是以市场经济环境和开放经济以及资本跨国流动为基本条件的。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既要适应转型经济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面临转型经济提出的新问题,也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资本、人才、技术和商品市场竞争的挑战。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继2006年末开放批发和金融市场之后,在2007年末将开放电信、交通和互联网,由此本土市场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分割和竞争。同时,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在国际浮动汇率体系下,汇率风险进一步加大,加之人民币在面临持续升值的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面临升息的艰难选择。而且,金融工具和外汇管制逐渐放开,金融风险正在逐渐累积。在国际热钱的冲击下,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受到追捧。与此同时,我国税收也正在经历着持续的国际协调和趋同,加入WTO的承诺和双边及多边税收协定留给我国税收法规宏观调控的空间逐渐狭小。中东局势一触即发,国际石油、生铁、有色金属等商品的价格处于较大的变化空间。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将要承担日益增加的环境责任。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确实施要求企业管理层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丰富的金融、商品、技术、物价和税收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博弈技巧。惟有如此,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职业判断,客观编报财务信息,公允提供财务报告。

六、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面临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较多背离历史成本原则,在系统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一些特定交易或事项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

同时,也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然而,相应的价格信息源尚不充足,现有价格来源的权威性也有待检验,由此留给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风险,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准、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风险预测、评估和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会计主管部门有必要加强指导、培训、规范和监管。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准则的整体变更必将导致企业财务结构、盈利状况、信用评级和税负的相应变化。根据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可以预期,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会对企业利益集团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产生调整作用,相应的评估和监管法规尚未配套,因此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需要企业尽早了解自身采用新准则可能出现的重大影响,做到未雨绸缪。

七、会计准则建设的阶段性及国际趋同的持续性

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系统是从其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并且反映所服务环境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的条件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已经是既成事实并将继续取得进展,实现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视这一过程的阶段性,将导致会计准则在某些经济中的不适用,因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不是会计准则建设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乃至全球趋同,旨在减少国家间会计准则的差异,以形成一套严密的准则,增强不同国家会计规范下生成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主要标准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监管机构、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认可。纳入统计的证券交易所的三分之二接受按照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截至2006年3月,纳入统计的145个国家中有73个国家要求上市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概念框架和具体准则方面积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版本集中于2009年及其以后的财务报表生效的临近,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仍然面临继续国际趋同的问题。

八、会计准则趋同与实务趋同的关系

应当承认,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将极大地缩小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可以有效地框定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理论上说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不能否认,会计准则的趋同仅仅是会计实务协调乃至趋同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在一定的会计准则框架下,会计实务的趋同和财务信息的可比,主要决定于企业所处环境中经济、法律、市场、契约、文化等诸因素,也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契约和监管临界点、企业的税负分布、企业经营战略和财务政策等。因此,无论是企业管理当局还是企业监管机构,或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都应该明确,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一般应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而是否能够确实提高将因企业及其环境不同而异。但无论如何,全球会计准则必将走向高质量、易理解和强制性,根据这样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的信息要求达到高质量、透明和可比,这样的信息旨在帮助世界各种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促使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高质量趋同,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最终目标。

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难度

诚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初期,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将会经历观念转换的痛苦和原则变更的困惑。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逐渐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相信这些经验可以为新旧准则的顺利转换提供帮助。如1985年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经验积累,1992年大量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随后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践经历,1997年以来实施的较多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16项具体准则的过程,特别是2001年以来实施实质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更为接近的《企业会计制度》的体会。此外,发行B股和H股的企业已经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些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应该不会发生困难。因此,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地贯彻实施新准则,积极探索,客观测试,确保新旧准则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

作者:曲晓辉

企业会计准则意义分析论文 篇3: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科目计提和转回规定存在一定模糊性。许多企业利用这一点对资产减值科目的会计处理进行调节以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經济市场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行。同时,企业的类似行为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决策水平,从而增加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为此,了解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调节企业利润的机制、分析企业此类行为产生的影响,对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控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企业;利润;影响

企业通过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达到对企业利润的操控,这种行为会对我国经济市场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规定具有模糊性和灵活性,致使有关部门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想要遏制此类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分析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会对企业利润造成什么影响,以此作为依据才能不断完善和调整对企业会计处理工作的管理准则。

一、资产减值概念及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项损益类会计科目,当企业某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时候,企业会计工作应该对这样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工作,突出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在新会计准则中,为了避免企业对资产价值的虚假评估,规定当一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将差额作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涉及到资产减值这项会计科目的资产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商誉等。

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1.达到规避亏损的目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企业目前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于无法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和商誉,应该每年进行减值准备测试,并确定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如果按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那么企业的利润指标很有可能不达标甚至小于零。这种现象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当企业投资者看到企业利润降低或者为负数时,可能会选择撤资或者终止股票交易,此时企业的处境就会极为被动,且企业会面临巨大的损失。为此,企业在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中会通过少计提、虚假计提、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甚至违反规定地转回数额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以此来虚假提高企业的利润指标,从而掩饰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发展成果,达到规避亏损的目的。

2.为利润操纵提供了空间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虽然对于各项资产的资产减值科目的计提和转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没有对资产减值的概念作出具体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提到了当某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该计提减值准备,那么如何界定“可回收价值”呢?如何判断某项资产是否发生资产减值呢?这些都是较为模糊的概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提到了“资产价值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等描述性语言,但对于如何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资产减值科目的会计处理时受主观因素较多,会计人员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去考虑和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这种情况下就给了许多企业暗中操作的空间,对某项资产进行虚假的评估和报价,掩饰这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在会计处理中对该项资产不计提减值损失或者少计提减值损失,达到提升企业利润指标的目的。

3.资产减值测试困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企业资产减值测试方面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提出了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内部有些资产的可回收价值是根据市场公允价值进行计算的,比如企业内部有一台生产设备,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每年都要对其进行资产减值的计提工作,金额就是这台机器设备的市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但是我国积极市场的信息并不完善,价格市场也不透明,所以对这台机器的市场公允价值难以判定。此时企业对这项固定资产少计提甚至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我国相关部门是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企业内部还有一些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有关,比如企业的各项金融工具或者长期股权投资,这些资产的核算涉及到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这其中涉及折旧率的问题,折旧率又是一个需要主观评估的概念,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折旧率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又给了企业暗中操作的空间,使得企业的违法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4.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

我国企业会计新准则中明令禁止了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看似阻断了企业利用转回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来虚增利润的道路,从而降低了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操控作用,但在实际会计处理工作中却并不是这样。首先,企业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永久性的损失,不能转回长期资产减值的规定对企业的利润调节行为并没有影响。其次,企业为了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可以增加对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科目的资产减值准备,因为这些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可以流动性的,企业可以以此达到利润反弹的目的。另外,由于这项规定,企业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无法转回,那么企业资产中的隐藏利益就不会被披露,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前期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后在后期减少计提折旧和资产摊销的金额,达到利润反弹的目的。

三、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影响的对策

1.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企业之所以能够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中入手,操纵企业的利润指标,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够明确和完善。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时具有许多主观性、模糊性和灵活性。而且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本身就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变动、税收政策、经济体制等,所以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中无法明确界定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概念,使得我国企业有了在这方面操纵利润的空间。

我国财政部门想要完善此类会计准则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比如通过计算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占企业资产净值的比例来限制企业的行为。但是这样做如何能体现企业资产真实价值的反应呢?我国财务会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至今依然与国际会计工作有明显的差距。为此,我国财务会计研究者和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向这方面有所建树的国家学习并借鉴经验,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限制企业对资产减值的操纵,且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真实资产价值的情况。

2.提高资产评估技术

在计提资产准备的工作中,对资产可回收价值的判定是最重要的内容。我国监管部门一旦能够实现对企业各项资产可收回价值的准确判断,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虚假计提、少计提甚至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目前企业对自身资产可回收价值的判断主要根据两个标准,其一是市场公允价值,其二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企业能够对资产减值的金额进行操纵是因为我国市场信息建设不完善、价格不够公开透明导致的。所以想要解决这类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就要着手健全我国市场信息建设、改善市场价格环境,实现市场价格公开、透明,同时还要提高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技术,通过不断完善对经济市场的数据信息库,健全我国监管部门对企业各项资产的评估机制,从而准确判断企业各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逐步压缩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操作空间。

3.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披露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的资产在发生重大减值的时候要在报表中明确披露相关资产减值信息。但是在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重大减值损失”的判断标准,所以许多企业利用这一点,在企业资产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时,并没有将真实的资产减值情况披露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而是利用一些模糊的财务数据混淆视听,从而达到规避损失、粉饰利润的目的。为此,我国会计准则可以明确界定一下“重大减值损失”的标准,比如某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达到了该资产原值的一个百分比,就确定为该项资产发生了重大减值损失,这样就可以避免企业利用虚假数据模糊概念。其次,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粉饰利润指标的做法无法蒙蔽和欺骗专业人士,具有一定会计知识的人员会自动屏蔽企业财务报表中混淆视听的数据,但是在普通公众眼中却并非如此,普通公众很有可能被虚假的利润数据欺骗,从而购买该企业的股票或债券,形成对该企业的投资。为此,我国财政部门可以考虑以简单直接的形式披露企业实际的净利润,从而降低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规范我国市场的经济秩序。

4.健全相关证券监管法规

企业出现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操控利润指标的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监管机制去控制和监督企业的行为。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虚假提高利润数据是一种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违法行为。由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没有严厉打击这类行为,致使许多企业心存侥幸,即便被罚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为此,我国监管部门一定要完善和健全相关证券监管法规,加大对企业此类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检查强度。比如,我国监管部門可以将对企业的评判标准从是否为连续亏损转变为累计亏损。因为企业通过此类行为只能粉饰企业的利润数据,但企业实际的净利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之所以企业的利润数据会上升,是因为企业通过这种违法行为将净利润分摊在了不同的会计期间。我国监管部门可以制定有关法律,只要判断企业的累计亏损达到一定数额,就要对企业的股票进行处理,由此增强对于企业行为的约束力和监管强度。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科目的相关规定存在一定模糊性,致使企业会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影响企业利润数据,达到规避亏损、利润反弹等目的。这种做法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市场秩序,增加了债权人的投资风险,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为此,我国财政部门应该深入了解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操纵企业利润指标的依据和机制,分析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漏洞,包括对“可回收价值”的判定标准,对长期资产减值不可转回的规定以及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是否合理等,并根据企业的操纵机制和准则漏洞,从完善相关会计准则、提高资产评估技术、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披露、健全相关证券监管法规等方面约束和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参考文献:

[1]袁海.基于利润调节视角的制造企业减值行为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徐敏慧.资产减值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

作者:郭健

上一篇:母亲节演讲稿400字下一篇:小学生315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