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系2021年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立项号L2021Y10290102摘要: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美育的关键举措。舞蹈舞蹈教学对于高校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核心技能之一。而当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创新陷入了瓶颈。高校培养的学前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篇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摘 要] 现如今,高校越来越重视课程建设、改革问题,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如何更好地进行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此,以学前教育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理论、实践课并重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学前教育基本特征进行了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学前教育思想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高校要采用有效措施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学课程包含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置规划、课程内容、编制要求等内容,其主要是为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引导。该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必修的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原则,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并且学会在遇到问题时积极解决。基于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应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做好课程改革,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很多高校并未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只是对课本内容加以讲述,忽视了对内容的拓展分析。这就削弱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下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课程思想陈旧

现如今,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陈旧,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未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知识,甚至还对课程学习有抵触情绪。加之,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思想陈旧,不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认为只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并未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拓展,更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面临教学困境。

(二)课程目标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有些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将重点放到基础知识、相关法规制度、学前教育方式、规则等内容的讲述上,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实现,缺少对学生能力素养目标的培养。此外,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缺少对学生教育观、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只是局限在理论知识层面。

(三)课程内容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教学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学前教育学课程虽然内容已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是依然滞后于学前教育教学的要求。课程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实践内容很少。且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少,实用性不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也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此外,在课程教学时,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也很单一,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听或是简单记录。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甚至会出现厌学心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考核评价受限

现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从讲述到考核结果的评价都是由任课教师来完成的,评价主体很单一,评价结果主观性很强。即使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对考核结果做出反馈,可大多数还是限制在对卷面的主观评价层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用情况,考核评价过于主观,不够真实和全面。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要保证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就要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践,具体如下。

(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促使学生建立价值认同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揭示学前教育现象本质的一门课程,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必须让学生掌握关于如何有效对幼儿实施教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爱幼儿、爱学前教育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利用好各种幼儿园教学的案例,用具体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对学前教育学课程学习有全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意识到学前教育学课对他们日后工作的有效性,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课程内容,总结经验、教训,融入各種典型案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优化、完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要选择对学生课程学习或日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经过科学分析、整合,实现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理论知识更高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不断巩固已学知识,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通过整合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理清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育、学前教师职业素养等。各板块都要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比如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板块,可设置学前教育理论的起源、发展、学前教育观等一系列内容;早期教育,可以设置早教意义、目的、具体任务等;学前教师职业素养板块,可以设置教师实施教学所要具备的基础素养、所要掌握的技能水平等相关内容。

(三)更新课程教学思想、手段,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新时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观念,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正确学习方式的指导,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要重视科学教学方式的选取,将有效教学作为标准,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果的教学经验和手段,并综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时,要依据学前教育学课教学目标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依据各班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有效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参与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具体如下:(1)参与教学法。参与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双向互动学习中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进度、要求等进行调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2)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双向互动的关键,让学生经过讨论、分析理解和应用知识,可以拉近师生间、学生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所选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及实用性,要保证所选案例的质量。对于案例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进入案例中,与案例的人和事出现共鸣,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試着解决在日后岗位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3)情境教学法。在应用该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教师在设计情境活动时,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可以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主题,并按照“情境设定—对象选择—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总结反馈”的顺序进行模拟训练。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综合利用,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更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命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

(四)设置课程考核机制,以评价促进教学导向

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必然需要完善的考核机制来保障,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兴趣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来促进。所以,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先要设置课程考核机制,这是很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更新传统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考评方式,在考评中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问题。考评的方式要多样化,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等多种方法。在当前高校教育人才质量考核机制体制创新背景下,学前教育学应该积极创新课程考核机制,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课本知识的理论考核,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社会实习能力的综合考核,尤其要注重与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加强联系,建立由教师、用人单位及学生自我评价的综合考核机制,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为此,为加快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即具备理论教学素养和实践教学素养的教师。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一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素养。要深化课程改革,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参加各种培训教育,以丰富理论知识,反思教学行为,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二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办学情况,熟悉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还要多进行实践锻炼,积极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需求。

(六)高校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深入幼儿园实践的机会。可要求幼儿园优质教师到校进行知识讲述,开展幼儿园活动方面的专题讲座,传授自身的教学经验、体会,以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高校也可拓展教育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实践,让学生担任幼儿园教师的助理教师,通过实践让学生提前熟悉幼儿教育岗位工作,为日后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可以转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促使学生建立价值认同;更新课程教学思想、手段,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置课程考核机制,以评价促进教学导向,以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才智,2018(2):12-13,15.

[2]柯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8):61-64.

[3]马晶晶.“国考”背景下地方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5):62-64.

[4]刘秀芳,裴秀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3):49-51.

[5]武玮.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对学前教育教学的影响:评《学前教育课程论》[J].新闻与写作,2016(10):130-131.

[6]黄胜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教师,2020(5):110-111.

[7]徐莉莉.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析:以农村幼儿教师培养为视角[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7,37(1):69-73.

[8]王薇.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实践培养模式探究: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7):137.

[9]赖晓倩.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26.

[10]张园园,阳学文,黄明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2):32-38.

◎编辑 司 楠

作者:刘满荣 张苗

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篇2:

浅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改革

本文系2021年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立项号L2021Y10290102

摘要: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美育的关键举措。舞蹈舞蹈教学对于高校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核心技能之一。而当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创新陷入了瓶颈。高校培养的学前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推动落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改革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现状 实际问题 具体意义 解决方式

引言:

人们需要了解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的定位:掌握幼儿教育关键技能的高水平从业人员,这同时也是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如今,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并未将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纳为重点教学内容。舞蹈教学是较为基础的能力。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身的一种媒介,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着的思维,起到了提升学生的审美,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定位并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愈发的重视,落实学生全面发展逐渐成为了核心理念。但是当下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定位并不明确,定位不明确就导致了高校的教学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偏差。高校要明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标准不同于舞蹈专业的学生。高校并非要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舞蹈演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定位是成为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带领学生的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练习,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而当下很多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定位并不明确,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高校的对学生的舞蹈要求过高,而有些院校对于学生的舞蹈要求明显较低。对于学生的定位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大纲的制定。模糊的教学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高校有限的资源,是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创新核心问题。

(二)教学要求不明确

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要求并不明确,每个院校之间的教学要求业绩课程设置具有极大的差别。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高校的教学目标较为模糊。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距离现实具有很大的差距。舞蹈教学大纲并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甚至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不重视所直接造成的,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前教育的专业学习时间以及内容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时间通常情况下是三年,而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制约,舞蹈课时被严重的压缩。较短的学时与舞蹈专业的高难度以及专业性强的特点背道而驰。{1}

(三)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热门专业而言,整体的综合素质偏弱一些。很多学校在招生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舞蹈要求极低,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舞蹈功底很弱。除此以外,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等各个方面都达不到标准要求。需要明确的是,生理上的因素对舞蹈学习的影响不同于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的薄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弥补。但是身材以及柔韧度等生理特点往往会造成致命的的缺陷,学生的可塑性的都是有限的。很多学生在进行舞蹈专业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动作很难达到标准,在一系列的打击之下逐渐的丧失了信心,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质疑,最终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

(四)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在很多高校,学前舞蹈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学生的舞蹈能力并未能有效的在成绩当中得到体现。单一的评价体系与单一的考核标准是分不开的。成绩在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占比过高是主要的问题。这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学生自评以及同学互评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很多高校的评价体系并没有自评以及互评。这些都导致最终的成绩并不客观。

二、舞蹈教学对于学前教育学生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幼儿的教育不经当仅限于智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工作者逐渐的开始重视起来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践行美育的重要策略。现代舞蹈教学逐渐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舞蹈教学是践行美育的重要实现手段。舞蹈肢体表达出一种形体美。舞蹈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经过了历史的演变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藝术,舞蹈动作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舞蹈对于幼儿是极为重要的。舞蹈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艺术修养,对于陶冶情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幼儿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对幼儿进行科学的舞蹈教学符合时代的大背景。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措施

(一)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当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学质量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课堂质量。当下很多高校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都存在形式主义,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教学设计无法满足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当前的教学基本模式。单方面的向学生硬的灌输相关的知识是不可取的,这种教学方式应当彻底的改变。教师应当倡导交互式的教学,在提升学舞蹈能力的过程当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消除学生内心对学习舞蹈的抵触,要让学生对舞蹈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知。{3}

(二)重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创新多种教学手段逐渐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当下,互联网新媒体在舞蹈教学中起到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很多高校却并未充分的利用优质的互联网资源。教师应当积极的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等技术,让学生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储存能力以及搜索能力可以为教师的舞蹈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大量优质的舞蹈资源若是可以得到妥善的使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优质的视频,视频可以进行放慢,也可以进行回放,这位学生的解决一些舞蹈上的难题又给出了一条高效的途径。学生可以在视频中观察标准的舞蹈动作,这可以辅助学生日常的舞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是视频的内容对自己的动作及时的进行纠正。通过重视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避免了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逐渐迈向了多元化发展,让舞蹈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4}

(三)立足实际教学情况

针对与当下高等院校学前专业舞蹈课时少的现状,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舞蹈专业课程的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阶段性的教学,分阶段提升学生舞蹈的基础能力。在高校的教学当中,学前专业的学生存在舞蹈能力差距较大的情况,这极为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调整教学的内容。首先,教师需要承认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合方式对学生的舞蹈能力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注意问卷内容的设置,要确保问卷的问题全面性。教师应当对问卷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这对于教师接下来的课堂设计以及课程的安排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5}

教师需要贯彻因才施教的教学方针,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适当的竞争,互相进步。教师应当积极的在校内组织一系列的舞蹈演出,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在活动当中逐步的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理论的学习的同时,需要提升学生的舞蹈实际能力。很多学生的在形体方面跟其他学生有一系列的差距,教师应当尤其重视这部分学生的舞蹈学习。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高校的教师而言,深挖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找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舞蹈之间的共性是十分必要的。最为关键的是,高校的舞蹈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渗入到舞蹈动作当中。不仅如此,高校的教师需要让学前教育的学生了解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这对于舞蹈教师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对于舞蹈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舞蹈專业能力过硬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很深的了解,并可以把我国的传统元素细化,逐渐的渗透到教学的过程当中。{6}

这样庞大的任务是很难独立完成的。高校应当组成教研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由高校的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小组。小组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研。在教研的过程当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教研的成果可以及时的应用于本校的教学过程当中,且教研成果具有针对性、特殊性、科学性。具有实际意义。

四、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意义

(一)加深学前专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有助于未来的教学

学前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学习的过程,可以逐渐的掌握必备的技能。在对幼儿的指导过程当中,专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会更加的深入,有助于学前专业学生的教学,在提升学生舞蹈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舞蹈的学习往往不是孤立的,幼儿在舞蹈学习所积累的经验可以在学前专业学生的引导下逐渐的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舞蹈教学可以让幼儿的很多不良习惯得到彻底改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育。通过舞蹈的学习,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将远超同龄人。

(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的影响早已深入到了学前教育当中,这就导致很多幼儿需要学习简单的语文、算数、传统国学、英文字母。这就将幼儿“困”在了房间内。在这一阶段,幼儿的生理发育极为迅速,长期的静坐会对幼儿的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幼儿的骨骼很软,而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可以适当的帮助幼儿拉伸骨骼,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不仅如此,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充分的落实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方针。在这个时代,手机等互联网设备对幼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幼儿长期盯着收集电子屏幕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舞蹈教学对于幼儿有着天生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电子设备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一定是面向时代的,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而学前教育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如何解决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革也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现阶段难度教学情况稳步开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设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稳步的替身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的改革应当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当发挥其引导作用,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评价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韩莉娟. 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与创新[J]. 中外交流, 2016, 000(004):239-239.

[2] 周向东, 聂翔. 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与创新[J]. 神州, 2012(6X):1.

[3] 窦红岩, 李德谦. 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广播歌选, 2008(6):1.

[4] 鞠小萌.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设计思路的改革与创新[J]. 文学教育:中, 2011(11):1.

[5] 李卓, 崔元慧.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现状与改革[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10):3.

[6] 李春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大舞台, 2010(4):1.

作者:季悦慧

高校学前教育论文 篇3:

互联网+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时代到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善于借助线上教学的形式展开育人工作,这样方可全面激发高校生兴趣,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互联网+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实践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前教育;线上教学

一、互联网+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资源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引入互联网技术,能大幅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授课时,教师除了能给高校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还可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利用网络手段引入一些幼儿园、教育机构的视频,以此给高校生带来更多趣味性、新奇性、教育性兼具的授课内容。另外,数字化的学前教育线上资源非常丰富,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类型高校生的学习需求,帮助教师展开更具深度、广度的授课工作,提升育人质量。

(二)拓宽教学路径

与以往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不同,在线上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能够更高效地将高校生与学前教育知识间的时空壁垒打破,使其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想要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这对扩宽他们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路径意义重大。此外,结合高校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兴趣倾向、性格特点等因素,教师可构建一个更为开放、自主的线上学习平台,充分借助网络视频、微课等教育资源,为高校生自主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提供便利,使其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丰富互动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线上教学工作可以看成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既往的授课中,教师通常是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授课手段,高校生与教师间的有效互动较为匮乏,授课过程在形式上也较为简单,通常是教师问、高校生答的方式,难以体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入线上教学,教师能逐渐构造出一个线上互动平台,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出一个更加高效、趣味的课堂氛围,将高校生参与到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中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增强其理解水平,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二、互联网+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实践策略

(一)借助线上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对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质量的意义非常重大,甚至可以看成是教师开展高质量线上教学工作的基础。若是在实施线上教学时,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方式,很难促使高校生真正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魅力,从而阻碍实际教学效果提升。为此,教师要尝试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课堂,从线上为高校生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无论是幼儿园游戏还是幼儿日常活动,都能有效调动高校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其从不一样的角度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从而逐渐将他们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为后续教师展开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提供助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线上视频前,要对高校生充分了解,比如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等,这样方可保证线上视频与高校生需求的契合,提升育人效果。

(二)引入微课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理解

高校生的理解能力相较于中学生虽有了较高程度发展,但由于他们对学前教育市场的不了解,在理解相应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此背景下,教师展开线上授课时,高校生可能会对部分知识内容理解错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会手足无措,这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开展有巨大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教师可将微课引入线上教学过程,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帮助高校生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内容,提升其理解水平。在设计微课时,教师既要控制好其时长,又要保证微课的趣味性,还可在其中插入一些问题,以此从全方位加强微课对高校生的吸引力,增强微课的教育性,发展高校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理解水平。

(三)构建线上自学平台,完善知识体系

在线上教学实践中,高校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其自主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此促使他们能更好地复习、预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使其对学前教育工作产生自己的理解,为后续步入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教师可构建一个线上自学平台,将日常授课所用的课件、视频资源、微课等上传到平台上,高校生可结合自己的需求取用,逐渐帮助其养成自学习惯,促使他们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教师若想提升高校学前教育專业线上教学质量,可以从借助线上视频,激发高校生兴趣;引入微课突破难点,加深高校生理解;构建线上自学平台,完善知识体系等层面入手,以此在无形中促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线上教学实践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潘贞贤.互联网+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1(04):15-16.

[2]董文媛.“互联网+”背景下通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142-143.

作者:吴婷

上一篇:小区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店面营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