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室内设计毕业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对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工科类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一篇: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设计毕业”理念的数据分析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从毕业设计到设计毕业的理念转变视角,研究数据分析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安排,使毕业设计环节成为贯穿本科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主线,成为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和缩短职业适应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毕业设计;设计毕业;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数据分析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本科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同时也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检验。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綜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数据分析人才除需要掌握通用的数据分析技能和分析工具外,还需要了解不同细分行业的行业知识。只有数据分析技术与具体行业相结合,才能保证数据分析有用武之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数据分析类专业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具体行业的数据分析实践,促进教学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实现培养特定行业数据分析师的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数据分析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数据分析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从教学设计和制度安排上,主要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3]:

1.毕业设计环节与学生实习就业的冲突。毕业设计环节没有与学生职业规划有机结合,成了一个孤立的环节。很多专业到了大四才启动毕业设计,这与学生找工作和实习在时间上出现了重叠,导致表面上的冲突,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2.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兴趣的不一致。绝大部分学生在大四之前没有思考过自己将做什么样的毕业设计,因此也就没有能力来自拟毕业设计题目,只能选择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来开展毕业设计,这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做毕业设计课题不感兴趣。

3.毕业设计形式单一。目前数据分析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基本上还是依据培养学术性人才这一教育目标而制订的。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充分挖掘学生解决数据分析实际问题的潜力。毕业设计形式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这是毕业设计制度安排上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设计毕业”理念的毕业设计模式

本文结合国外高校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4]和国内相关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5],基于毕业设计到设计毕业的理念转变视角,来研究数据分析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安排,转变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孤立环节的现状,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成为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主线,成为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和缩短职业适应期的重要手段。

1.毕业设计教育时间前移,实现与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大多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学生在前面三年,没有自主地思考过未来毕业设计(论文)选择做什么,老师一般也不会提前给予详细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和老师都是等到需要安排毕业设计(论文)了,才会考虑选什么题目的问题。这意味着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孤立的,没有能够成为指导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前进目标,特别是数据分析类专业,学生既需要掌握数据分析技术、了解细分行业的相关知识,又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具体领域的实际数据分析问题。

将毕业设计(论文)教育的时间前移,可以使其与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使毕业设计(论文)教育成为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大一、大二就知晓毕业设计(论文)是达成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重要环节,尽早开始思考毕业设计,并为此储备行业知识和数据分析技能,从而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论文)主题,以更好地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

2.课程教学与职业发展教育融合,引导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促进师生对接。毕业设计(论文)主题与未来职业方向较为一致的话,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该职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缩短未来的职业适应期。传统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常常是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承担的,其他专业教师不太会主动参与这个环节。而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会存在个人知识面的局限性,特别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分析的新技术和新领域层出不穷,其不能对所有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方向有很好的了解,因此需要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从而促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计相关的制度安排,要求任课教师将任教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所处位置、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目标、课程知识的相关应用领域、未来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可以选择的毕业设计(论文)主题等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将数据分析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最新或最热门的数据分析技术介绍给学生,将企业在做的实际数据分析问题分享给学生。课程教学与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的紧密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提升专业兴趣,帮助学生明晰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储备达到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和提供动力;促进学生了解各任课教师擅长的数据分析领域,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领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要发挥企业导师拥有大量一线实际课题的优势以促进真题真做,避免出现学生随便找一个指导老师、随便选择一个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即可的情况。

3.毕业设计与创新训练融合,发挥示范效应和传帮带作用,促进毕业设计指导。借鉴王钟庄等人的做法,推动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创新训练指导相融合。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还是低年级时就开始设计一些小问题去训练,然后可以把几个有类似兴趣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使他们在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去参加创新项目、学科竞赛或生产实际中的真实项目,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指导教师最需要做的是适时整合学生以往训练过的项目、竞赛题目或生产实际的真实项目,对其进行拓宽和延展,并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拟定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或通过学生自拟、指导教师把关后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促使学生继续发挥创造性,提出新观点,应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

指導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效应和传帮带作用:在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已完成系统专业训练的优秀学生,让他们承担指导教师的部分角色,采用传帮带、结对子等形式,去带动和指导大一、大二年级的新手或未能参加过创新训练的高年级学生。由于数据分析类专业的创新训练或毕业设计(论文),都会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结果解释、引申应用等步骤,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的尝试性探索等环节就可以由优秀学生来帮助指导完成。

三、总结

本文从毕业设计到“设计毕业”的理念转变视角,研究数据分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安排,使得毕业设计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成为与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让学生尽早了解学业目标和掌握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储备,形成一条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主线,使得毕业设计环节成为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和缩短职业适应期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虎挺,吴天松,胡蓉,张涛.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7,(29):76+78.

[2]王威,李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毕业综合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7,33(5):25-27.

[3]孙毅,刘雄飞,邓改革.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工程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156-157.

[4]王艳,施梅超.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8,(6):79+81.

[5]陈海艳,曹玉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4):128-130.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design graduation; acade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 data analysis

作者: 乐安波 岑仲迪 黄剑

第二篇: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四年来专业技能学习的检阅,而毕业论文是四年来理论学习的考察,两者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近年来一直有不同的教学改革观点。本文通过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展开讨论,从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来探讨当下毕业设计的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多,思路也层出不穷,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但高校教学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以点盖面,而是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的去处理。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只有教学指导思想清晰而明确,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高质量毕业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将学生培养成即有谋生的能力,理论与实践技能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往往处在四年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心里比较浮躁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既要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又要接触社会,奔波与各个单位应聘,可谓疲惫不堪。如此以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好像是每个学子的累赘,怨声载道,明显成为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在当下经济萧条的时期,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在外出找工作,提前毕业急于上岗,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水平和正常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据不完全统计,一半以上学生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中,几乎是抱着应付心理,似乎认为毕业设计是次要的,指导教师只能是“软硬兼施”、苦口婆心的疏导。可是学生们往往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不去认真构思设计,反而完全剽窃他人的设计成果,有的只是在他人作品的基础上略作改动或调整,便冠而堂皇地成为自己的创意作品。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们也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此处抄题,彼处抄文。有的东拼西凑,五花八门,抄袭之处,令人目不暇接。对本科的教育教学生态建设具有急剧的破坏性,为后续的教学之风,将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损失。作为艺术设计学设计专业,在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艺术设计专业四年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是全面系统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系统整合课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时间紧促,加之学生文化课程基础薄弱,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实际上就等于为社会企业输出了一个半成品或者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企业、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二、毕业设计与社会紧密结合

我国普通本科的教育,指导思想十分明确,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普通本科的教育导向是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其唯一出路,生存与发展与社会密切相关,只有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这个新兴专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调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与市场的必要性,避免“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现象的出现。因此,普通本科的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发挥推动行业发展和储备人才的积极作用,探究和创立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就毕业设计与企业、市场紧密结合问题提几点思路。

(一)首先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管理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单体,由指定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毕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指导。从毕业设计专业考察、市场调研、毕业设计课题选定、初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深化、一直到实物模型与产品制作,包括家具展示、卖场环境设计、陈设设计,归纳整合完成一本图文并茂的毕业设计报告书,然后开始进入毕业设计展览和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将毕业答辩、毕业展览、人才招聘三结合,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上走一条具有创新特色的新模式,对艺术设计学科及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强化课程的实践性,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二)切实提高本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个青年学子来讲,影响十分深刻,而由于我国教育制度滞后,众多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性较强,而实践能力不足,这对本科教学来讲,是一个重大缺陷。本科的教学性质,是技能知识的掌握,这也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采用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或从企业中高薪引进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

(三)艺术设计毕业展示同学生就业相结合

毕业设计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们思想较为焦躁时期,急于找工作的心情与日俱增,很多学生会将自己毕业的那段时间用来长期奔走于各个招聘会现场,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社会极强的就业压力,进而占用众多毕业设计时间,因此就使两者产生冲突,不仅使学生焦躁不安,更为教师的正常教学持续带来挑战。其主要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毕业设计与就业没有有效结合一起,是毕业设计与就业脱节所造成的一种教学现象。因此学校应该多举行校内招聘会,加强其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减少学生奔走各大招聘会的时间。例如中国美院各设计专业展的陈列于社会观摩带来很好的社会效应,学生在毕业展会上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创意,推销自己的产品。社会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直接在展会上发现合适的人才和买断有创意的设计。这样的展示带来的不仅是学生的自我价值的提升,重要的是让毕业设计变得有价值,学生也会更加重视毕业设计这门学科,也提高了整个学习的氛围和整个设计学科的建设,达到良性的循环。

(四)促进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推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如果能够和公司、企业等机构的重大设计项目联合,让公司、企业等机构的项目变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再加上有相关经费的支持,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便于学生进行调研实习,提高学生创作的兴趣,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又为学生实习和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1]。

三、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

如果说毕业设计是检验一名学生四年所掌握的实际专业技能知识,是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那么毕业论文则是一名学生四年来对本专业理论的掌握以及对本学科的认识与理解,毕业论文决定着日后设计的创意内涵以及后续设计发展的方向。因此,毕业论文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可小觑。那么,作为本科院校的学生,毕业论文改如何撰写呢。更具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经过大量调研,认为毕业论文应该是毕业设计的一部分,融合到毕业设计中去。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宗旨是寻找问题,梳理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也就是说让学生真对设计过程中找到该行业或某一项目的弊端,分析弊端存在的原因或背景,指出解决这一弊端的思路,并展望该领域的前景。其实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尤其对一名缺乏理论研究的本科生来讲。因此,作为一门课程,我们就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指引学生前进的道路。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时间跨度比较长,教学环节比较多,遇到问题比较多。所以,毕业论文的撰写毫无疑问应该与毕业设计密切结合起来,从最初的选题开始,到调研、设计每一步都与毕业论文密切结合。比如,毕业设计选定城市住宅小区设计,那么毕业论文也应该与之紧密结合,论文中选择一个点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对论文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解决的办法。其中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在毕业设计中,应该有所体现,也就是说,以往的设计疏忽或遗忘的部分,毕业设计应该以比较完美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弥补论文中所认为的遗憾。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四年来专业技能学习的检阅,在整个学科模块中占关键的位置。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可从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本科院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艺术设计毕业展示同学生就业相结合、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的多渠道来加强此项教学改革。把毕业论文融合到毕业设计中去,从毕业设计专业考察、市场调研、毕业设计课题选定、初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深化等各个环节入手,使毕业设计更加饱满,层次更加清晰。最后是毕业答辩、毕业展览、企业人才招聘会的三结合,以全体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后才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最终结束。

【参考文献】

[1]马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14(08)

作者:徐蕾

第三篇: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对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工科类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1引言

工科类专业特点要求实践性很强,只有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大学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工科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完成大学学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为基础做一些探讨,为提高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3]。

工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毕业实习可从生产实践中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质量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每个本科高校而言,建立一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2]。

2当前工科类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毕业实习的角色,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效果,很多学生最后也就是写个报告就算结束了,严重地忽视了该环节对学生动手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马上就要毕业了,急功近利比较普遍,很多学生直接在外就业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形同虚设。二、就业压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参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三、师资因素影响。现在学校人数多,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从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很多教师还要从事其他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也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四、区域条件的限制。沿海经济发达,厂家比较多,能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场所,而像内地高校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低,没有足够的厂家,有的厂家也都是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让学生与所学专业挂上钩[4]。五、经费的制约。高校院系在制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时,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但由于没有具体经费配套的落实,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很多实践性的毕业设计,由于没有经费让学生购买一些元器件等东西,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多也就在仿真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制约。六、管理制度的制约。当前院系为了管理方便的需要,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了很多硬性规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统一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题目,使得学生的选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题目陈旧,学生不感兴趣,仍然要硬着头皮去做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形式多、实质性内容少等等[l]。

3提高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有效可靠运行,例如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生的理论课上完了,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上课的心理准备了,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难度加大,可以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进行,第八学期再上一些选修课程,这样管理起来更加有时间,有效性更好。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表,细化内容,进行过程管理等。

3.2 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

学校要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让教师和学生手中有研究项目以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充分的内容质量保证。目前,各类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方方面面加强内涵建设以保证人才质量。通过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立项一批教研项目和实训基地。由于内地企业发展规模不大,科研能力不强,并且技术含量不高,对专业支撑力度不强,学校要花大量资金以教学研究立项形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一个基地投入20-30万元,让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建设,毕业实习有了具体的科目内容。同时,学校要利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大力进行建设,大力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利用高校“振興计划”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推进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通过学校“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等有力地推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负责人选聘工作,优秀教研室和优秀实验室评选活动等等。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有声有色,内涵丰富,必将促进人才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局面。

3.3综合推动各项举措

学校要综合推动各项举措,例如让企业界人士到校作报告,派遣大量教师进驻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进院系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就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的着重点进行说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进行强化、改进,教师与企业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回校设立奖学金,通过多方举措的开展,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明显加强,各种教研、科研、参观交流等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专业性、质量和深度都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加大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意大赛等国内大赛投入力度[5],鼓励学生广泛参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大奖,受到了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校工科学生的发明专利更是屡见不鲜,有一个在校学生个人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有十几项,给全校师生作了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实践能力更强,能把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

3.4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各种举措的实施,为提高人才质量做好准备,剩下的工作就是管理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范有序进行。对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校院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并且按照此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认真谋划,做好规划,形成制度;中期真抓实干,无缝连接,不留死角;后期认真总结,收集资料,做好考核。使得我们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特色,内容丰富。在具体细节上,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譬如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范围还要更广,不仅要从形式上,还要从专业内容上去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抽查评阅,使得教师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克服现在这种传统的模式,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3.5经费的支撑

经费的支撑,要进行专项经费拨付,专款专用的方案,一定要明确,我觉得这一块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在模式是没有明确,很多都停留在意识上,实际中根本没有做到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经费保障。这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表现出来,各项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运行下去[6]。

4总结

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皖西学院在近13年时间里,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势而上,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由师范教育为主到综合性、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两大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好的成绩,实现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并取得好成绩;为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内同类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3年我校接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评估专家对我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学校对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而又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皖西学院正在多渠道研究改革方案。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常支持,在今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已完成了对2013届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工作总体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长期的教改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课题主持能力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层次结构合理,涉及面较广,大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经验,他们参加了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我国工科专业的办学现状及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比较了解,教学经验丰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高等工科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立明,李寒旭.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李国锋,李云龙,张志刚,等.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

[3]李文红.浅谈高等学校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4]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乏与觉醒[J].南京:江苏高教,09.1:71-73.

[5]刘星.论政府服务超越”顾客导向”的必然性与可能性[J].太原:理论探索,07.4:106-109.

[6]戴亞平,田德振,董芳艳.混合结构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实验室[J].北京:仪器仪表学报,2008(2):250-255.

基金项目:皖西学院2013年度委托招标课题(项目号:2013 zb86)资助;安徽省高校2013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号:2013jyxm182)资助。

作者:黄家兵 何润

第四篇:基于毕业去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可以通过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基于毕业去向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思路和方法,制定两阶段毕业设计的管理办法。从设计选题、过程控制和成绩评定三个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开展了连续五年的实践,并对改革实践成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基于毕业去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对于调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毕业去向设计选题过程控制成绩评定

[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步伐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生的需求近些年呈增长态势,国内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也相应扩大,适应新形势下的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各高校土木工程教师的关注热点。[1] [2] [3] [4] [5]通过对国内开设交通土建专业高校的调研和相关文献检索,可以发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1.选题环节。一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多是重复上年的课题,甚至很多年都没有大的变化,题目和资料陈旧,有些图纸甚至用了很多年都没有变化。二是题目类型单一,学生的可选择性小,大多数学生设计的内容基本相同,重复的设计内容不能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设计资料与实际工程结合较弱,导致毕业设计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下降,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下降。

2.过程控制环节。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每个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较多,加上毕业设计专用教室的紧张,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大多在宿舍完成。这样师生见面的机会非常有限,指导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设计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指导,学生设计“先松后紧”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毕业答辩环节。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学生在答辩中的介绍也越来越简化、笼统,没有针对性。教师的提问趋于简单化,只能提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如果提问有针对性的问题,则多数学生不能回答。另外,毕业答辩时间紧,学生人数多,很难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有一客观评价。

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去向统计分析

通过笔者所在高校2008届-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学生毕业后去向统计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施工单位,这是主要的毕业去向;二是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三是其他的一些方向,包括设计院所、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单位,或者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三种主要毕业去向的学生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图12008-2012年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毕业去向分布图

通过对上图分析可以看出,本科在毕业后从事施工仍然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的选择方向,所占比例维持在65%-75%之间,尤其是男生居多;选择考研的比例随各年的就业大环境有所波动,所占比例在10%-20%之间;选择其他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基本比例在10%-15%之间,其中以女生居多。

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根据上述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去向的统计分析,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对应的选题方向分为三种类型:基本型、科学研究型和工程实践型。在毕业设计的内容安排上,将毕业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二部分为针对毕业去向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毕业设计选题环节

A.通过与设计院的联系与合作,充分收集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其他设计原始资料,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情况相一致。

B.针对上述三种毕业设计类型,提出每种类型的学生选题建议:基本型适合毕业后从事施工方向的学生;科学研究型适合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工程实践型适合已经确定工作单位并且未来从事的工作已经确定,可以将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

C.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三种类型均一样,为道路、桥梁或隧道等结构物的基本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二部分针对三个选题方向分别制定不同的完成内容:基本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科学研究型针对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或目前的课题进行选题并开展研究;工程实践型针对未来实际工程开展专题设计或专题研究。

D.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实行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为主、调剂为辅的双向选择机制。

(二)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环节

A.日常指导方面。根据毕业设计类型对教研室教师进行分组,同时针对工程实践型毕业设计聘请企业指导教师,实行指导教师值班制度,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解决;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指导教师每个星期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建立当面答疑和网络答疑相结合的指导模式,缓解学生人数多设计室不足造成的不足。

B.过程检查方面。建立一套毕业设计过程检查管理办法,界定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教研室的职责和分工,时间上形成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设计进度、教研室不定时抽查和期中随机抽取学生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进度慢和设计质量差的学生,提出推迟答辩或直接进入二次答辩的预警。

C.设计成果提交方式和提交时间。将原来的在答辩前提交全部设计成果的方式改为分两个阶段提交设计成果。根据第一部分设计的时间安排,在完成第一部分设计内容后,提交第一分册设计成果,对第一阶段设计成果进行期中考核,将考核结果和设计成果存档在教研室;在完成第二部分设计内容后,答辩前提交第二分册设计成果,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共同构成设计完整成果。

(三)毕业答辩环节

A.答辩分组。针对学生多教师少的现实,根据教师的职称和指导方向进行答辩分组,保证每组答辩教师职称和指导方向上的均衡。在学生分组上,以自然班级为基础,同时避开指导教师所在的分组,保证指导教师不评阅和参与答辩自己所指导的学生。

B.答辩成绩评定。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面,指导教师成绩、期中考核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相互独立,最后汇总到答辩小组形成总成绩。每个答辩小组学生的优秀和良好成绩人数按规定比例控制上限,而不及格人数控制下限。随机抽取每个答辩小组部分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的学生,加上每个答辩小组的所有不及格学生,参加由所有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的二次答辩,最终成绩以二次答辩的结果为准。

四、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实践及效果评价

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已经连续实施了四年,涵盖了笔者所在学校该专业的所有学生,其中2009届6个班级,共172名学生,2010届7个班级,共189名学生,2011届9个班级,共245名学生,2012届6个班级,共178名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选题的自主性和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了学生结合自己未来毕业去向自主选择,同时部分情况存在双向选择,因此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非常慎重。同时学生在内心上把毕业设计作为自己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的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从思想上达到了对毕业设计的正确认识,态度较为端正,杜绝了应付、混学分的想法,使得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完成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二)选题的针对性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于选题是针对学生毕业去向完成的,同时第二部分完成的内容又和下一步的工作或学习生活紧密相关,部分学生的选题完全是结合自己的毕业工作开展的(例如有单独完成基坑设计、风力发电基础设计、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必选与评价等各种类型的选题),所以学生的设计变成了“真题真做”,设计成果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两阶段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内容为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由于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均完成了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而第一部分设计内容中部分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指示,因此学生在完成第一部分设计时难度不大,基本能按设计任务书按时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而第二部分为针对性设计,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这就杜绝了学生的“等、靠、抄”想法,学生自然会抓紧时间完成。另外,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教研室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体系,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随时把握。由于在第一部分完成后需要提交正式的设计成果,并且作为期中考核的主要依据,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就变成了两个阶段的分别考核,这相比以往毕业设计中“进入状态慢、先松后紧、最后突击”的现象有很大改观。

(四)严格考核制度和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

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和成绩评定是对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很好的促进。在毕业设计最后的成绩评定中,指导教师(10分)、两名评阅教师(20分)、中期考核小组(20分)和答辩小组(50分)分别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做到上述几个成绩相互独立,“背靠背评定”,最后答辩之前前三部分成绩已经形成并存档密封,答辩完成后四个成绩汇总后形成最后的设计总成绩。

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上,严格按照以下四个基本做法:1.指导教师不评阅自己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2.两名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分差在4分以上者要第三名教师进行评阅,然后取三者平均值;3.指导教师避开学生中期考核分组和毕业答辩分组;4.全体教师参加的“二次答辩”成绩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

上述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基本上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效避免了成绩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实践证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从内心上认可,这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解决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师生比偏小的现实情况下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的难题。

(五)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毕业设计完成的内容都是依据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完成的,因此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应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在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2.如何处理好使用设计辅助软件和基本手算能力的训练。由于毕业设计属于大学教学的一个环节,不完全等同于设计院完成的设计,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复习和应用。因此学生既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夯实专业基础,又需要和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大趋势相适应,因此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论

新形势下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国内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和实践,创新性的提出了可实施的改革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提出了基于毕业去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达到了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毕业设计对学生毕业后工作或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2.提出了两阶段毕业设计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既达到了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又有助于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设计质量的提高。

3.制定了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对学生毕业设计在成果的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的评定,同时避免了评价的简单化和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述研究仅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土木工程人才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雷学文,龚建伍. 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2(1):135-138.

[3]赵永平. 公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4-106.

[4]石现峰,张的青,安蕊梅. 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2):181-183.

[5]韩现民,王红霞. 提高土木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7-88. [6]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3):103-107.

[责任编辑:陈明]

作者:易富 张二军 赵文华

第五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摘 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实践需要农业工程人才做支撑,本文探索了农业工程类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各环节的改革措施,提出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教改探索;农业工程;一体化

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改变以往毕业设计教师出题、学生选题、侧重理论、缺少实践支撑的模式,从企业生产、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一体化”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选题、设计形式多元化、校企联合指导、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措施,使毕业设计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期,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一、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与社会深入接触的良好机会。毕业实习之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参观和调研的机会充分认识本行业的情况、特点、企业需求以及当前的业界形势和各项政策,据此初步形成毕业实习意向。

1.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企业直接从事岗位工作,与工人同吃住。为使学生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岗位的选择上需反复论证。学生顶岗实习有一定压力和工作强度,实习之后学生对工作、就业会有深刻的认识,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扎实的基础。

2.注重工艺训练和设备的使用

在学校,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和基本原理的验证。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应注重农业生产工艺的训练以及现代化农机设备的使用。

3.校企合作

校企优质资源联合,学校的优势在于师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设备和生产制度,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1.小组合作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进行选择。研究内容、设计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得好的毕业设计项目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实际生产。考虑到学生的特长爱好,通常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合作完成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根据确定的毕业设计方案进入实习企业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有条件的高校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指导方式多元化,力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有大致的阶段划分,但无须明确界限,应根据当时具体环境灵活掌握。

3.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

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筛选、凝练和总结,各小组均选出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进行评价。以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设计了一些品牌项目,如“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电梯的基本升降控制、无线报警控制、视频监控等功能;“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土壤的墒情信息、环境参数信息智能监控,并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监控;“食品包装生产线监控系统”,实现食品的称重、传送、包装智能监控;“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实现安防监控、智能照明、智能门禁监控等功能。

三、就业拓展探索

1.与相关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协议

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现代化农机、农建、农村新能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工程类人才需求量大增。高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有利于促进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的提高。农业建筑、农业水利、农业水电、农业物联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农业电气化等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共赢。

2.实现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

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发展更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具有农业工程类专业背景的学生创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服务类公司拥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促进就业的多元化。我校近年来创建了一大批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公司,并对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子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毕业生陈飞宇参加全国创业大赛赢得8100万元的巨额意向融资。

3.国外就业拓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类人才培养和应用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海外发展大有所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我国的农业人才青睐有加。

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1.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即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结合生产实际中的具体课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毕业实习工作,积累经验并为就业做好准备。

2.一体化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模式对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也应支持本校教师去相关的工厂、企业开展实验进修。为确保一体化模式的有序实施,指导教师应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及设计项目和企业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和毕业设计项目。同时,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方案论证、督促检查,并与企业导师一起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3.一体化模式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期参观和调研阶段。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相关企业参观和调研。通过参观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现状及生产特点,对职业发展意愿进行自我调整,以便为后面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确定目标。

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目标的设计阶段。在前期实地参观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自身意愿和企业要求,确定毕业设计题日、毕业实习地点和未来就业方向或单位,并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方案进行具体修正。

第三阶段是针对具体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实行“统一导师制”,即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也同时负责该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专业知识学习的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指导、就业及职业发展引导等。

4.一体化模式的评价体系

建立契合一体化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本模式的修订。在“一体化模式”下,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应体现三者结合的程度,并综合考察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对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廖晓纬.校企合作低成本高效率毕业实习的一种新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131-133.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3]黄运茂,田允波,许丹宁.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0,23(增刊):107-111.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支持,项目编号:X2015042。

作者:周曼 邹志勇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下一篇:兽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