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西藏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能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1:

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径

【摘要】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急需要一种新的路径来正确引导中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出现偏差。但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注重升学压力的情况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缺乏有效措施。这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来开辟一种思想教育的新路径,那就是音乐教育与人生教育相结合。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独特优点进行分析,将音乐教育与人生教育相结合,力图开辟出一条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教育;音乐教育

中学是人生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老师与家长不仅仅是要在学业上关注中学生的成长,在人生教育上同样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及时指导中学生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防止出现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在此期间,学校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多种类,但大多是文化课的教育以及家长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经常被学校以及家长忽视的良好方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将音乐教育的独特优点与人生教育相结合对于中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同样也是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的路径,是需要学校与家长熟悉与了解的。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独特性进行分析,针对司空见惯的中学生人生教育方式,将音乐教育与人生教育相结合,把中学生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上来,开辟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新的路径。

一、中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花儿一般的年华,其人生观、价值观均没有成熟,对于世界的看法还仅仅停留在老师的日常课程以及家长的说教之上,其状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稚嫩但又对未来无比憧憬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一种合理的方式来积极引导,这才是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教育状态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老师或者家长需要从日常的教育方式中发现一种新方法来引导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树立端正的思想态度与人生目标。如今,很多学生对于未来人生的态度一般是拥有着崇高理想的,但又呈现出一种复杂化、多样化的态势,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处于一种多元化的状态,这时候是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的。学校与家长对于中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还是陷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下,思想教育内容单一、思想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枯燥乏味、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低下,这些问题是困扰着中学生的主要难题,是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且多次强调德育为先,把立德育人作为中学生教育的根本性基础。学校应当把握这样的机会,把培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奋斗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开辟出一条新路径将中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

二、别具一格的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在中学里是一门并不被老师们重视的课程,因为这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在很多人看来就如同虚设一般。但就是在这样的不重视情况下才导致了不少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问题。音乐教育虽然短期内看不出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考试也并没有太大帮助,但它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却是一副良药。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人类情感的真实反映,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面对着学业的压力、家长的期望、青春期的躁动等等,这些都需要情感来表达出来,否则会出现压抑的状态,这是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的事。音乐既可以舒缓人的心情,同时一种艺术的熏陶、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充实,对于中学生的思想教育的益处可见一斑。从音乐的益处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优势,同时音乐教育的开展也是在繁重学业压力下对于中学生的一种放松,有劳有逸才能将学习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化,这对于考试课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的熏陶可以提升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学习一门艺术时,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创新的渴望,唤醒他们内心对于美的追求。不仅仅如此,音乐教育在情感上的表达,也可以在思想层面上将中学生培养成一名懂得理解他人、体会别人情感的知心人。这些都是日常的学校教育与家长的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与独特之处,这些都需要学校与老师共同努力来提升音乐教育的力度,积极开展适当的音乐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与艺术展现力。

三、如何开辟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径——音乐教育与人生教育相结合

音乐教育的优势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情感表达上的帮助,这些如果与人生教育相结合,则是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新路径。人生教育注重的是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与端正,而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对中学生情绪的表达与释放以及艺术创新力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充满理想与抱负的,同时也是情感丰富,是能够真心对人的。在音乐教育的同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适当播放拥有着正能量的音乐,或者诉说音乐人背后的故事,这些都是需要音乐教育积极开展的,对于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舒缓情绪与课业压力的同时也会避免中学生走入歧途,学习先进的音乐与故事,是对中学生思想教育一种新路径的尝试,并且也是很有收获的。如何开辟思想教育的新路径,就应当在音乐教育的同时进行人生教育,两者结合,用音乐来诉说人生教育的真理,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领悟。

音乐教育中包含人生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来共同努力、共同理解,在大家的一致支持下不断进行思想教育,确立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条新路径不仅仅是对学生创新与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是思想教育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创新、情感表达能力一起培养,必然会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未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崔润国,郑钰.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音乐人生课程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4).

[2]周萍.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与教育[J].教育科学,1998(4).

作者:黄树根

中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2:

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问题分析

一、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藏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能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家庭诸多不良因素以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我区中学生脆弱的心理和薄弱的意志承受不了种种压力,部分学生道德滑坡,行为失范。有的学生不分场合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有的学生讲哥们义气,为朋友的错误“保密”;有的学生与伙伴发生矛盾,到校外找人帮助。现在中学生以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向实际。在学生的目的中,以自我发展为目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中,选择“两方面兼顾,既得利又不得罪人”;在人生价值观中,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以上情况说明西藏中学生思想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行为表现外显了其思想状况。深刻探讨西藏中学生思想存在的部分问题,有其自身基本素质的原因,也有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体制性的问题。为了加强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对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二、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师资队伍数量少、质量差,并且不稳定

西藏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少,特别是农牧区严重缺少中学教师。在现有中学教师中很多都是代课教师,专门从事思想教育的教师更少,虽然现在培养出了一批民族中学教师,但至今骨干教师仍然很少,形成了骨干教师仍以援藏教师为主的局面。西藏边缘地区比城镇艰苦,物价又贵,但西藏对基层与农牧区教师又无特殊补贴,多数教师不愿意去基层,有些高水平和骨干教师开始改行从事其他行业。这样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

2.藏、汉语教学的体制问题

西藏是一个藏民族最集中的聚居区,全区总人口中藏族占95.2%,区内的门巴族、夏尔巴族、珞巴族、回族等一般也习惯于使用藏语教学。中学思想教育的教材是汉语课本,而广大牧区里的小学里,由于学生基本全是藏族或是通用藏语的其他区内少数民族,只有藏文课本和藏族教师,一般到三年级后才开始上汉语课,这样一部分学生汉语基础较差,他们在思想教育课中吸收知识比较困难,许多知识难以理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3.宗教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解放前,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几乎全民信教。解放后几十年来,政教合一虽然被取消了,人们的觉悟也有所提高。但在精神生活中,宗教仍有极为强烈的影响,不少群众仍保持着浓厚的宗教热情。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它是整个社会体系的结构要素之一,同其他各种社会要素发生着广泛的社会联系。这就使宗教在社会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同其他相关领域发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青少年来说,受宗教社会的影响而信教的也不少。

(1)生活中受到挫折,因而消极厌世,想在宗教中求得解脱。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消灭了剥削压迫,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现实社会中还是存在着大量矛盾,给当事人带来各种各样的迷惑和苦难。就个人来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常常会碰到各种不如意的事。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各人态度不一,有些人知难而上,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有些人丢失了信心或者由于受到挫折而失去了勇气,不敢面对现实生活,而是转向宗教,祈求在宗教中得到心灵的安慰。

(2)升学和就业问题。上大学是许多青年人的希望和理想。诚然,能上大学,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即使没考上大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样能为人民做出贡献。有些青年人则因高考落榜而一蹶不振,或因工作不如意而感到人生没有意思。

(3)对社会上存在的丑恶现象感到愤懑,认为宗教能使人品德高尚。大多数青年信教是为了追求崇高的道德,他们将教堂视为神圣之地,以信教为修身之法。

从以上分析的情况看,青年人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源于他们自身的经历、生活的环境、个人的文化社会。宗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不仅对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有影响,而且对生长在新社会的部分青年同样会产生影响。这些信教青年将会成为宗教的基本群众,因此,他们的生活情况、思想变化、信教的原因和目的以及他们在社会上和宗教内的活动等,无疑会同今后的宗教发展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忽视这一点将会给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损失。

4.家庭教育的松弛和误导,妨碍西藏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团体。家庭是以永久生活为目的而同居的亲属团体。因此,家庭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它是由互为亲密关系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组合及经营的团体。传统的家庭关系重视礼教,容易受到家庭成员影响。

受家庭成员影响而导致信教,这是部分中小学生信教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平解放后,西藏社会虽然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识,将长期在西藏社会上存在,并影响大多数青年甚至成年人的思想。特别是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笃信宗教的老年人,他们对于宗教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这些人的宗教信仰会时时通过种种方式,感染周围的人,特别是他们的亲属。受家中信教的老人或亲友影响,是许多青年信教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这些青年信徒的宗教信仰比较虔诚,宗教知识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这部分青年教徒是整个青年教徒中的主流。

5.中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的滞后性和行为上的随意性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所谓思想观念的滞后性主要是指思想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西藏中学生思想观念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由于国家对民族地区学生实行优惠照顾政策,高考时降低分数线录取,而且中学阶段在校期间还有生活费用上的补贴。这些优惠条件一方面使民族地区学生感受到党和人民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学习进取心不强,缺乏竞争意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二是自卑心理困扰,自暴自弃。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升学无望,无心学习,在校期间养成打架斗殴、吸烟、酗酒等一些不良行为,经常旷课、逃课。这些与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所要求的求实、开拓、创新、拼搏的精神不相适应。

6.法制教育的缺乏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由于学生的法制教育缺乏致使当前中学生犯罪的现象明显增多。有的中学生主观上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结成团伙闹事,为小事情相互打架、斗殴;有的中学生还借助于黑势力逞能,出现打死、打伤人的事件,从而导致犯罪;有的中学生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家不守家规,在学校不守校规,缺乏起码的社会道德;还有的中学生在黄、赌、毒的影响下,道德败坏,强奸犯罪屡屡发生,抢窃、吸毒、贩毒、卖淫等现象时有所闻。西藏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缺乏对中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重视。

(责编 潘冰)

作者:达穷

中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3:

谈我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摘 要】西藏中学生思想教育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区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当前反分裂形势依然艰巨,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人生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本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我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教育 对策

中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培养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西藏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不但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而且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决定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西藏地区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加强西藏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全面实施西藏地区的科教兴藏战略,有利于实施西藏地区未来人才培养的战略,有利于确保西藏地区全面实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面我就着重谈谈我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如果父母、师长及其刻意模仿的人们都以身作则,塑造好形象,发挥表率作用,那我们就不必过于再担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要根据中学生热衷于“追星”的特点,注意发现、总结、推广现实中的好典型,充分运用身边的先进榜样力量,在学生中形成崇尚、学习、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人师表”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言行规范,教师必须以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表率作用。

二、因年龄不同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

要根据中学生成长学习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如对初中生,主要应使他们多从切身的小事做起。譬如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国旗,唱国歌要起立;遵守社会秩序,购物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物;拾他人遗失的物品一定要设法归还;在公共场所不袒身露体,不说污言秽语等等,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年后就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容易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及其理论。

三、要重视调查,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做好个别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则无从谈起。而要了解学生,就必须对学生作调查。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开调查会等等。我们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师生的沟通和交流,经常向学生征询有哪些感到迷惘不解、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有的当面作答,有的书面作答,采取不同方法让学生弄清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随时掌握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既要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思想的本质和主流及其特点,又要对他们的个人经历、思想认识方法家庭政治经济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到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合理施教,把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到每个学生身上,切实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感情基础,对学生有爱心才有关心,有关心才会愿意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有了爱生的情感,就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学生之痛痒,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不管哪个学生出现思想问题,都会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她),产生强烈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责任感。教师的爱心,虽然是一种外部条件,但由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有人说,教师的爱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催化剂”,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

五、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尊严,当人的人格尊严被损害时,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其自身才会被学生尊重,其教育才会被学生接受。有的教师简单粗暴,好情绪化,动辄发脾气,常常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用贬低人格的语言训斥学生,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在中小学教师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样做,不但不会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事与愿违,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近些年来,由于教师教育不当,致使学生人格受损,导致学生精神分裂或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对于我们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以后工作中应引以为戒。

六、要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重要的师德规范,也是教师取信于学生的重要方面。“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都是说榜样作用的重要。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要言行一致,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个好学生,自己须首先做个好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敬师”而“信师”。曲啸同志曾说: “常常听人讲,现在的青年人可不好办呐。这个说法不敢苟同。为什么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青年热爱党,八十年代的青年就不热爱了呢?难道八十年代,共产主义就不是真理了吗?不是的。主要是他对有的领导同志的品德作风不信任,所以你讲的马列主义他也不信。”所谓“现身说法”,就是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启发学生如何面对现实,处理眼前的问题。如果教师很有威信,学生就会从教师的经历中受到启发,找到打开心锁的钥匙和走出思想误区的渡口。

作者:黎媛

上一篇:民办中小学管理论文下一篇:财务半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