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性体育新闻的特点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虽然包罗多种语义类型不同的宾语,但作为一个图式构式,它呈现出一些整体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层级性、类推性和能产性、形义不对称性、发展性四个方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预测性体育新闻的特点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预测性体育新闻的特点论文 篇1:

受众需求转变对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影响

【摘要】市场经济下,大众传播由“传者为中心”转变为“受众为中心”,受众需求的转变对预测性体育新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面注重娱乐化,增加了受众的乐趣,同时宣传深入化,带动了媒体自身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呈现泛娱乐化和浅俗化趋势,影响了体育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受众的体验。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发展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平衡要辨析的看待,也成为了当代媒体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受众;需求转变;预测;影响

近些年来预测性体育新闻蓬勃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传播形式,并且也深入受众心中,在社会变革的今天,各个媒体也都在大力扩充市场,争取受众,预测性体育新闻也成了他们争取受众的利器。受众的需求变化也决定了能满足受众刺激、猎奇和想象的预测性体育新闻发展的必然。而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发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和不容忽视的;预测性体育新闻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平衡以及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都是值得讨论和思考的。

一、预测性体育新闻概述

1、预测性体育新闻定义

预测性体育新闻指的是对将要进行的体育比赛的过程,尤其是比赛结果的前瞻性和预测性的评估和判断报道。真实性是新闻采写和传播中最重要的特性以及最具备新闻价值的特点,是新闻最基本的特性;真实性在体育新闻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和其他一般的新聞相比,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不仅会对已然的事实进行客观反应及赛事评论和总结,也包涵了对未知赛事的事实的客观评估,即对“可能的真实”进行客观反映,是对赛事结果的预测。当然在其他新闻传播中也有预测性的新闻活动,如对3D福利彩票、双色球的预测;如对经济新闻中“牛市股票”和“熊市股票”升降涨停以及经济走向的预测等等。然而这些新闻活动中的规模、发展以及具体的运作方式是不能与体育新闻相比较的。预测性体育新闻以理性、科学的眼光对事实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向受众提示、明晰“明日体育”。

2、预测性体育新闻成因

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取之于民”和“用之于民”。所谓取之于民,即取之于受众,其受众分为作为决策者的受众和作为体育爱好者的受众。作为体育决策者的受众,在获取大量信息和数据支持后,加以科学和理性的分析,对赛事的走向进行评估,之后给体育爱好者受众提供“预测”,在预测准确后会不断强化决策者的权威性,更有利其在竞争激烈的体育新闻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作为体育决策者的受众会不遗余力的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形成独有的判断力和预测风格,以便在风云变幻的体育赛事预测中抓住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受众。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厂家企业来赞助和投放广告,增加收视率、阅读率和收听率。作为体育爱好者的受众,是预测性体育新闻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体育,尤为是具有激烈对抗性、娱乐性及结果具有悬念的竞技体育,足够吸引体育爱好者,如足球迷、网球迷、拳击迷等等。对体育竞技的预测中国早已有之,人们更是对其津津乐道,如田忌赛马、梁山燕青和李逵相扑比赛等。预测性极大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刺激和娱乐的心里,所以形成的结果具有必然性。

3、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社会下的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强烈要求是体育新闻兴起并发展的社会基础;随着体育新闻业的迅速发展,并且为了满足当代人对体育新闻的要求,体育新闻日趋娱乐化和大众化,且各个媒体之间为了拓展传播空间而展开激烈的竞争。预测性体育新闻悄然兴起且渐渐壮大不断满足,并且形成了独有的传播领域,其使报纸体育新闻版面别具一格,影响体育新闻的播出时段,不断满足受众的激情和猎奇等多元化需求;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新闻现象。由于受众对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喜爱和亲睐,以及预测性体育新闻独有的运作方式,预测性体育新闻的规模和影响也不断加深;不仅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其新闻价值取向也更体现了准确、科学、权威性,而且也具有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的导向作用。

预测性体育新闻种类众多,且呈现多元多样化形式发展。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壮大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倡导及开展,体育新闻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成长,且形式种类众多,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与其他新闻活动受众相比,体育新闻传播的受众对体育新闻所传播的两个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其一是市场经济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对自身“充电”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时间利用效用最大化。其二是随着社会改革的加深,第三产业极大发展,人们更多的付诸脑力劳动,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俱疲”,人们渴望得到放松和得到愉悦。预测性体育新闻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在现代社会中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不仅在其预测本身的准确、科学以及娱乐性上下功夫,更是在其运作方式上不断推出新花样,做到“给力”。

二、双刃剑下的预测性体育新闻报道

1、普及大众化,注重娱乐化,增加受众乐趣

预测性体育新闻和其他娱乐性新闻一样,都是为了娱乐受众,使受众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不同的是预测性体育新闻还满足了广大受众对具有未知事实和充满悬念的竞技体育的猎奇、猜测和主观想象的心态。以及在科学和准备的预测性体育赛事报道中,会为彩民带来经济利益。所以无论是真正的体育爱好者还是单纯想“赌博”者亦或是“找乐子”者都可以在预测性体育新闻中找到满足。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受众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传播中心在受众,即以传播者为中心,转移为以受众为中心。所以受众希望体育新闻的预测更加具有娱乐性且以科学和理性为依据,且经济便利,提供准确和合理的预测,给受众带来实惠。受众往往对预测性体育新闻寄予厚望,并乐此不疲。

2、宣传深入化,带动体育发展

预测性体育报道的茁壮成长和壮大,使其不仅在人们中大众化,更是深入了人们生活中。在全民健身的倡导和实施下,预测性新闻体育也成了“全民健身”的间接助力,体彩也近乎人尽皆知。预测性体育新闻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如每期国际大赛或重要比赛,新闻媒体总会制定竞猜节目等来提高受众的关注热情和提高受众兴致,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他们长期关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体育福利彩票的大量销售,也会扩大体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在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带动媒体自身的发展空间,预测性新闻既满足了受众心里需求,又增加了体育的魅力,会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小视野。

3、预测报道泛娱乐化、浅俗化

预测性体育报道的“卖点”加剧了各个媒体公司的竞争,有竞争就有层出不穷的手段,为了赢取受众,难免会为了一味迎合受众而泛娱乐化和浅俗化。各个媒体在满足不同受众需要的同时,难免会出现偏颇,那这样新闻媒体传播的公信力也将会受到质疑和破坏,为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发展埋下不良的种子。更主要的是预测性体育新闻反馈给受众的是不接近“未知事实”的预测和前瞻,不仅会令受众蒙受经济损失,更是损害了受众对体育媒体的信任和喜爱。

三、结语

预测性体育新闻在实践来看是颇受受众喜欢的,不仅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是因为其独特的新闻价值,其规模和影响力是值得看重的传播表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下,大众传播要以受众为中心点而进行服务,受众需求的转变对于预测性体育新闻发展来说是指挥棒,但是并不是让预测性体育新闻一味迎合受众,对于受众和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发展要辩证分析,这也是当代媒体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潘 兵. 全球化体育传播的途径[J]. 体育成教育学刊, 2004,20(6): 28-29.

[2] 雷 航, 黎 莎. 试析预测性体育新闻[OL]. 传媒学术网, 2010-3-29.

[3] 陈文远. 受众需求与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22,6.

作者:孟庆辉

预测性体育新闻的特点论文 篇2: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特点研究

摘 要:“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虽然包罗多种语义类型不同的宾语,但作为一个图式构式,它呈现出一些整体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层级性、类推性和能产性、形义不对称性、发展性四个方面。

关键词: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特点

动宾关系是句法关系的核心,也是汉语语法学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在动宾关系中,“吃食堂”“写毛笔”“切小刀”“捆绳子”“喝大碗”“走小道”“跑里圈”这一类“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结构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邢福义将这一类宾语称为“代体宾语”,他分析了代体宾语形成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1.有三角关系;2.代体宾语要提供新信息;3.代体宾语不存在歧解;4.动词和代体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只有在特定的言语背景之下才能确定[1]。任鹰认为,“吃食堂”类动宾结构是一种转喻说法,是以容器转指内容物[2]。谢晓明在邢福义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动词“吃”“喝”带宾语的情况,指出代体宾语的形成是由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动宾格式的强类化作用、新信息安排的需要、认知思维模式的影响四个方面的因素促发的[3]。冯胜利则运用空动词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认为,从句法上说,代体宾语结构是核心词移位的结果;从韵律上说,核心词移位是焦点韵律强迫的结果[4]。孙天琦受以班图语为代表的施用结构的启发,把汉语的旁格宾语结构归入施用范畴,提出允准旁格宾语的功能成分是高阶施用核心[5]。董粤章从认知语法视角,对“吃食堂”为代表的论元替换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论元替换是由动词的概念潜能和上层构式的允准共同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包括明晰度调整、突显度变化和显影调节在内的心理观照发挥了重要作用[6]。张智义认为,“吃食堂”类结构源于介词省略,但其后语义关联成为结构允准条件,一旦语义关联项能够进入推导生成非标准题元,语义关联就摆脱了对介词省略结构的依存,形成一种独立的句法语义现象[7]。彭家法、孙超以语料调查为基础,运用“包含库藏差异的句法制图”理论,对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解释,作者指出,汉语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的句法结构中具有词根动词的移位现象,汉语动词库藏具有轻动词和词根分离的特点,相关轻动词具有隐形特征[8]。

上述研究大多以某一具体语义类型的非核心论元宾语为对象或者仅仅聚焦允准机制,采取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缺乏对这类结构整体的观察和分析。构式语法认为,小至语素,大至词、短语、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如固定词组、惯用语)、句子等都是构式的结构单位。构式的意义并不是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构式的句法格式有某种自身独立的意义。可见,构式语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自上而下的研究范式。因此,本文拟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特点进行整体的、自上而下的觀察和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语料主要来自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少数例句来自网络。

一、“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层级性

文旭、杨旭指出:“一个构式取得独立的意义后,会与现有词汇成分融合,出现部分或全部的图式构式。构式组配有语义化倾向,并沿着意义连续体产生新构式。新构式的出现伴随着‘新形式—新意义’的配对。Traugott & Trousdale(2013:22)把这种‘新形式—新意义’的配对看作构式化。”[9]可见,构式产生之后,并不是处于静止停滞的状态,而是伴随着人们的使用,处于一个连续、渐变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构式化实现的标志就是“新形式—新意义”配对的出现。

本文所说的“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的构式化层级,主要是指构式的各种具体实例的构式化程度等级。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不同的构式实例呈现出不同的构式化等级。有的实例处在大范围、高频次地使用中,并产生了超出其字面意义之外的新意义,这种新的意义和固定的词汇形式的结合已经非常凝固、稳定,基本实现了构式化的过程,具有极高的构式化程度。如“走后门”“跑龙套”等。有的虽然使用频率也很高,但并没有产生出新的构式意义,动词和宾语的结合比较松散、自由,构式化过程尚未完成,构式化程度不高。如“写毛笔”“寄挂号”等。还有的实例属于使用者出于修辞或者其他语言表达的需要,临时地对某个动词和宾语进行搭配使用,动词和宾语的结构非常松散、随意,甚至在脱离具体语境的情况下,这些动宾组合并不成立。例如:

(1)春有水仙、夏有玫瑰、秋有菊花、冬有康乃馨,探病人、访亲友、祝生日、贺开张,上海市民每天都离不开鲜花。(樊文娟《消费心理学新编》)

(2)近战具体说就是“三打、三不打”和“三多打、三少打”的原则。即放到有效射程内打,打临近、不打临远,打主攻、不打佯攻,打低空、不打高空;多打近头(俯冲机)、少打追尾(临远机),多打威胁大的、少打威胁小的,多打短点射、少打长点射。(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如果单独来看的话,“祝生日”“打临近”“打临远”这样的动宾搭配是不成立的,但是在例(1)、例(2)中,由于具体语境内容的补充、限定,这些搭配不但合法,而且语义也是完整的。王寅曾经提出过构式中存在着一种“惯性压制”,这种惯性压制“时而制约着语言表达。如我们在正常表达后,再顺着前面所用词语,以其作参照点引出其后不很正常的表达,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轭式搭配的表达式”[10]。“祝生日”“打临近”“打临远”之所以能够成立,正是因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受前置结构的“惯性压制”而实现的。在这一类构式中,动宾之间的搭配组合是偶发的,有的甚至是一过性的、不具有重现性,动宾结构松散,没有进入构式化的进程之中。

按构式化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的实例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如表1所示:

在表1中,Ⅰ级“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实例具有最高的构式化等级,图式构式的两个语法槽内填入的词汇已经固定化,而且两者的结合也相当牢固。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产生出的新意义与形式的结合越来越凝固,形成了意义和形式的新配对。对任意一个构件的细小变动,都将导致构式的不成立、不合法。如“走后门”不能变成“跑后门”,新搭配不成立、不合法。相比较于“走后门”,“走前门”却只有构成成分的加合意义,并不拥有超越构成成分之上的属于构式的意义。因此,这一类“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实例中动宾结构的融合度最高,已经实现了词汇化或者说呈现出词汇化的趋势,构件不能被拆分、替换,构式拥有统辖整个结构的构式义,构式化程度最高,实现了图式构式向实体构式的转化。

Ⅱ级“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实例具有中等的构式化等级。在日常的语言使用中,这些动宾结构常常以固定搭配的形式成组、成块出现,并被频繁使用。但动词和宾语的组合并不十分凝固,构件可以被拆分、替换。比如相对于“吃食堂”,我们也常常说“吃馆子”“吃路边摊”等。相对于“寄挂号”,我们也常常使用“寄平信”“寄特快”等。相对于“吃筷子”,我们也可以说“吃刀叉”“吃勺子”“吃叉子”等。這些实体构式在长期使用中都未产生出新的属于构式的意义,没有实现“新意义—新形式”的配对,因此,它们的构式化程度中等。

Ⅲ级“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实例具有最低的构式化等级。这些动宾搭配并不以固定的形式出现,它们的搭配组合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和随意性。它们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根据不同的语义表达需要临时产生的一次性的搭配组合。动词和宾语的组合非常松散,在不同语境下会出现不同的搭配组合。如“洗木盆”就是一个临时的组配,它是在具体的场景下产生的,一个人在洗衣服时,面前有木盆和塑料盆两个选择,那么,就可以问“你洗木盆还是塑料盆?”“走四环”也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说话人根据眼前的具体情景而进行的临时表达。这类实例搭配组合很不稳定,也没有属于构式的专有意义,因此,它们的构式化程度最低。

如前所述,语法结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一个连续、渐变的动态过程中。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个构式的构式化程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吃食堂”这一构式就是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出现而出现的。在1958年以后,“食堂”作为单位、机构、学校为其工作人员、师生开办的公共就餐场所出现在社会中,新的词语组合“吃食堂”也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产生。由于食堂是大锅饭,饭菜和烹饪技术都相对简单,因此,“吃食堂”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也具有了“饭菜简单、不合胃口、没有营养、因工作或事务繁忙而不得不凑合吃饭”的言外之意。“吃食堂”由一个自由的搭配逐渐出现了构式化的趋势。再以“跑龙套”为例,“龙套”的本来意思是“传统戏曲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所穿的戏装,因绣有龙纹而得名”。“跑龙套”则是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扮演随从、兵卒一类的小角色”。随着“跑龙套”被人们频繁使用,它的语义范围从戏曲领域投射到了生活其他领域,并逐渐发展出“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小事情”的新意义。它从最初的动宾自由搭配结构逐渐发展成一个构式化程度很高的实体构式。

二、“动词+非核心论元”构式的类推性和能产性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类推性和能产性跟该构式的构式化程度呈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构式化程度越高,构式的类推性和能产性越低;构式化程度越低,构式的类推性和能产性越高。

构式化等级为Ⅰ级的构式实例构式化程度最高。其动宾搭配已经凝固化,在长期的使用中,它所生成的结构稳定的动宾结构已经产生了新的构式意义。动宾组合的任意一方都不能被拆分、替换,一旦被拆分、替换,新的形式便不成立、不合法。这一等级的构式实例一般是不能被类推的,能产性极低。

相对而言,构式化等级为Ⅱ和Ⅲ级的构式实例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类推,能产性较高。“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的类推能力和能产性,是由宾语所在语义场的范围大小决定的。以动词“吃”为例,除去核心论元宾语,“吃”可以和工具宾语、处所宾语、范围宾语、材料宾语、方式宾语、目的宾语等非核心论元进行搭配组合。我们对“吃”和不同语义类型非核心论元宾语的实例类推进行了整理、归纳,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可以类推的非核心论元宾语通常属于一个语义场,而语义场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语义场是开放的义场,义场内的成员无法穷尽列举,比如“餐费范围”义场,这个义场内的成员可以是任何一个数字,而数字是无穷尽的。虽然一餐饭不太可能吃出“十亿”“百亿”的价格,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数字和动词的搭配仍然是合法的。有一些语义场是半开放的,按照我们目前的认知,语义场内的成员是可以穷尽的,但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不断出现,语义场的规模有不断扩大的可能。比如“烹饪方式”义场,我们可以穷尽列举目前人类所拥有的烹饪方式,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烹饪方式有可能会不断出现,那么这个语义场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还有一些语义场是封闭的,例如在具体的环境下,当我们面对的是只有“大碗”和“小碗”两种选择时,“餐具”这个义场就是封闭的。在盛饭时说话人问:“你吃大碗还是吃小碗?”在这一语境下,听话人只有“大碗”和“小碗”两种选择,因此,工具宾语的语义场是封闭的。

在同一个语义场内,每个成员的身份都是平等的、相同的,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互斥的,每一个成员进入“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句法槽内的能力和资格也是平等的。一个语义场内有多少个成员,就有多少种搭配组合的可能。由于语义场大小不一,“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类推能力和能产性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构式可以进行无限类推,有的构式只能有限类推。Ⅱ和Ⅲ级构式的类推能力和能产性很强,Ⅰ级构式则基本不能类推。

三、“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形义不对称性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形义不对称主要是针对Ⅰ级构式而言的。这一级别构式的构式化程度最高,动宾的结合非常凝固,词汇化程度很高。在长期的使用中,已经有新的构式意义产生。这个新的构式意义既不能从已有的某些构式中预测得知,也不能从构成成分的意义中推测得知,而是属于整个结构的新意义。

“走后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版本,但无论为哪个版本,其最初的本源意义都是“从后门进入”的意思。在这个阶段,该结构的形式和意义是对称的,其意义可以由构成成分的意义推知。随着这一搭配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其本源意义发生了推演、转移,逐渐发展出了新意义,即“用托人情、行贿等不正当的手段,通过内部关系达到某种目的”。在大范围、高频次的使用中,新意义和新形式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并逐渐凝固下来。在这个阶段,“走后门”的意义已经无法从构成成分的意义来推知了,形式和意义也变得不对称。

“打游击”中的“游击”本来是指“游击战”,这是我党创造的一种非正规、不固定、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打游击”最初的本源意义就是“用游击战的方式打击敌人”。其本源意义可以由动宾结构的构成成分和两者的语义关系推知出来。随着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人们把它从一个概念领域投射到另一个概念领域,由此发展出“没有固定地点地工作或活动”的新意义。新意义和新形式的结合逐渐凝固,词汇化程度越來越高。这时,“打游击”的意义已经无法根据构成成分及其相互语义关系来推知了,形式和意义便不再对称。

虽然形式和意义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Ⅰ类构式中,但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Ⅱ类、Ⅲ类构式有可能会发展为Ⅰ类构式,它们的形式和意义也有可能变得不再对称。

四、“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发展性

如前所述,“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形义不对称通常只在Ⅰ级构式存在,但我们认为,从形义的对称到形义的不对称仍是构式化发展的趋势之一,虽然这个过程也许会十分漫长。“走后门”“打游击”“泼冷水”“扣帽子”等动宾搭配在出现之初,其形式和意义都是对称的,随着这些词语的广泛、高频使用,其本源意义发生了推演、引申、转移,逐渐产生出新意义。因此,Ⅱ和Ⅲ级的构式实例虽然现在看来形义都是对称的,但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变动,其中一些动宾构式的构式化程度会越来越强,形式和意义的对称也会逐渐走向不对称。当然,从形式的对称到不对称并不是必然发生的。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形式和意义这两个方面。

(一)“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形式上的发展

许多“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都有极强的类推性。这个类推是基于宾语处于同一个语义场内,语义场内有多个成员,各成员都具有相同的进入“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这个语法槽内的资格。不过,“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还存在一种类推,它并不是基于宾语处于一个语义场的前提,而是单纯根据宾语的结构形式进行的结构仿拟类推。例如:

(3)在本场比赛中薛明打出了背飞、背溜、背错这些二传身后的战术球,也打了短平快、时间差、拉三和近体快这些身前的战术球,快攻战术明显增多。(新浪体育新闻,2010-06-05)

(4)播出打时间差,央视、卫视春晚“错峰出街”。(中国日报网,2018-01-31)

(5)开学路过学校有技巧 支招:打时间差和打空间差(东南网新闻,2016-08-30)

(6)农业部门希望广大生产者关注价格行情,在市场信号的引导下,通过打时间差、空间差,填补市场空白,增加种菜收益。(《人民日报》,2003-03-28)

(7)仇和举例说,搞经济工作实际就是“打三差”——打空间差,打时间差,打信息差。(《扬子晚报》,2003-09-18)

(8)这是肃州农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市场做文章,打“时间差”、“空间差”、“技术差”,闯出致富增收特色路的一个缩影。(农博网新闻,2007-08-01)

“时间差”本来是一个排球运动技战术名词,是指在队员进攻时,利用对方拦网队员起跳时间的误差,达到突破对方拦网的目的。“打时间差”是排球比赛中利用“时间差”而采取的一种打法,这里的“时间差”为方式宾语。它和“打短平快”“打背溜”“打近体快”等都是排球运动的技战术打法。随着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出现,它的使用范围也由体育领域向其他生活领域转移,逐渐引申出“利用两个时间点之间存在空隙的机会去做某事”的意义。这个意义与本源意义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一动宾组合在新的概念领域的使用,人们又仿照“打时间差”的结构形式而仿拟类推出“打空间差”“打信息差”“打技术差”这样的新组合形式。

“打时间差”在形式上的发展,可如图1所示:

(二)“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意义上的发展

在大多数情况下,时间宾语“踢下半场”的形式和意义都是对称的,表示“在下半场的时间段踢(球)”。不过,我们也发现,这个动宾结构逐渐发生了推演和引申,由一个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中,其意义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例如:

(9)房地产如何开踢“下半场”。(《大河报》,2014-11-24)

(10)柳传志,从容不迫地踢好下半场(搜狐网新闻标题,2017-09-18)

(11)乐观不抱怨,踢好人生下半场(搜狐网新闻标题,2017-07-25)

“踢下半场”本来是一个足球领域的用语,后来,它的使用范围就从专业词汇领域扩大到普通词汇领域。其本源意义也发生了推演、引申、隐喻,由原来的“在下半场时间段踢球”引申为“做下半段时间的事情”。就目前来看,这一意义和形式的结合还比较松散,在句法上也比较灵活,构式化程度并不太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意义的转移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使用的日益频繁,“踢下半场”的构式化程度的演进仍将继续下去。

“开小差”最初的意义是“军人脱离队伍私自逃跑”。由于频繁的使用,它的意义也发生了推演、引申,从源概念域投射到其他概念域,逐渐发展出“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逃避任务的行为”的含义。例如:

(12)部队第二次攻打长沙时,由于敌我力量异常悬殊,官兵伤亡惨重,一些意志薄弱者开小差、脱离部队。(《人民日报》,1998-04-29)

(13)即使你没撞到北方佬手里,那儿的树林里也尽是掉队和开小差的士兵,南军和北军的都有。(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14)斯基多和他们商定,先忍耐下来,等待这船靠岸,之后便集体开小差。(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15)她呢,则在元帅夫人到后不久,离开了蓝色长沙发:这是从她那个平时的小圈子里开小差啊。(司汤达《红与黑》)

例(12)、例(13)中的“开小差”,使用的是原义;在例(14)、例(15)中,其意义发生了引申,从原来的特定概念领域投射到了其他生活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开小差”的语义继续引申、扩展,又产生了新意义。例如:

(16)当然,这一系列动作,都得争分夺秒,干净利索,一环扣一环,容不得思想开小差。(公刘《大难不死尚待后福》)

(17)米勒小姐讲课和问你问题时,你看来一点儿都没开小差。(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8)面对一个“开小差”的丈夫,你的婚姻还要继续吗?(知乎网,2019-10-30)

在例(16)、例(17)中,“开小差”发展出“思想不集中、做事不专心”的新意义。在例(18)中,“开小差”又呈现出词义发展的新方向,特指“情感不集中、不专一”。“开小差”在语义上的发展,可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图式构式,“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呈现出一些整体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该构式的层级性、类推性和能产性、形义不对称性、发展性四个方面。就层级性来看,可以按构式化程度的高低,把“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的实例分为三个等级。其中,Ⅰ级构式的实例具有最高的构式化等级,Ⅱ级构式的实例具有中等的构式化等级,Ⅲ级构式的实例具有最低的构式化等级。“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类推性和能产性跟该构式的构式化程度呈负相关的关系:构式化程度越高,构式的类推性和能产性越低;构式化程度越低,构式的类推性和能产性越高。Ⅱ和Ⅲ级构式的类推能力和能产性很强,Ⅰ级构式则基本不能类推。“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形义不对称主要体现在Ⅰ级构式中。这一级别构式的词汇化程度很高,动宾的结合非常稳固,并产生了新的构式意义,由此导致了形式和意义的不对称。“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说,以上对“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整体性的把握,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动宾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动宾结构形式与语义发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2).

[2]任鹰.“吃食堂”与语法转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3).

[3]谢晓明.代体宾语的理解因素[J].汉语学报,2004,(1).

[4]冯胜利.“写毛笔”与韵律促发的动词并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5]孫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 2009,(3).

[6]董粤章.构式、域矩阵与心理观照——认知语法视角下的“吃食堂”[J].外国语,2011,(3).

[7]张智义.句法演进和语用视域下的汉语非标准题元研究——以“吃食堂”为例[A].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学研究(第十八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8]彭家法,孙超.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以包含库藏差异的句法制图理论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9]文旭,杨旭.构式化: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路径[J].现代外语,2016,(6).

[10]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作者:莫莉

预测性体育新闻的特点论文 篇3:

体育新闻传播的框架与需求分析

【摘要】体育运动特有的竞技性、健美性、自身超越性和普遍爱好性,使得体育新闻具备了独特的吸引力,走进了越来越多观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体育新闻正在利用这些优势,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为载体越来越多地占领新闻市场。体育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有生力量。伴随着它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体育新闻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和提升。本文结合受众需求建立体育新闻传播框架,并对各层次的需求进行分层分析。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时期;需求

对于基层百姓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

国家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倡导,使得人们对社区体育、学校体育等社会体育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但是在媒体上,对于和基层百姓相关的社会体育新闻却鲜有报道。

现今新闻媒体对体育新闻的报道,考虑到商业价值,将收视率高的竞技体育新闻作为主要的报道内容,而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等社会体育新闻的报道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以占据大众传播主流的报刊、电视及网络为例,笔者对多家报纸的体育报道和电视体育新闻作了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竞技体育新闻所占比例超过80%,社会体育新闻只有不到20%,网络更是将体育新闻竞技化发展到了极致,由此可见百姓身边的社会体育新闻遭受了冷落。这种报道的缺失会导致人们对体育认知的缺失,从而减少人们对社会体育的关注。对于收视率、阅读率来说,片面的报道也会失去一部分受众。

一些媒体只注重竞技性、对抗性强的国内外大型赛事体育新闻,却忽视了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等基层百姓所从事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比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等体育活动更加刺激,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的优势。对于篮球迷们来说,世锦赛自然要比社区业余篮球赛更具吸引力,关注竞技体育新闻的多为中青年男性,这一人群的需求是激烈和直观的比赛。因此,他们对于竞技体育新闻的关注度远高于社会体育新闻。但这些并不说明群众体育新闻就无人关注,社区体育活动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参与其中,往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收视率、阅读率,广告和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各媒体一边倒地倾向于竞技体育,从而忽视了社会体育。媒体报道的偏离使得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片面化,错误地将竞技体育看做是体育的全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热情。媒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社会体育新闻的关注,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体育新闻的需求。[1]

对于学校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

体育包含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相应的体育新闻也应包括竞技体育新闻、社会体育新闻和学校体育新闻。学校体育是体育得以良性发展的基础,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以往我们总是在强调,体育运动应该从孩子抓起,让他们在学生时期产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热爱体育运动,反过来再利用这个基础来提升整个国家在体育运动上的国际竞技水平。但是学校体育却很难真正被关注起来,学校体育新闻报道也一直不被媒体重视。原因在于学生参加的学校体育,其内容往往是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主的比赛和游戏,例如,学校运动会就设有很多体育趣味游戏。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不具有吸引力的,新闻媒体也会为保障收视率、阅读率而迎合优势人群的喜好,将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作为报道的主流,逐渐减少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度;长此以往,学校体育新闻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体育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校体育,就会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和了解,这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2]

一个只有官方支持,而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与支持作为基础的项目,想要开展起来是极其不容易的。作为媒介的广大新闻媒体,应当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对学校体育进行系列报道、跟踪报道,让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体育新闻,对学校体育改革进行支持,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发展。

对于非事件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

单场比赛的过程与结果被称为事件新闻,这是体育新闻最为常见的报道形式。它的优势在于:1.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场比赛正在进行的同时就能通过媒介进行报道。2.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比赛精彩细节的描述可以抓住读者的心理,吸引读者的注意。它的缺陷在于:1.报道无法有广度。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篮球世锦赛、网球大满贯赛事、高尔夫巡回赛等,几乎每时每刻体坛都在上演精彩的对决,对于大部分体育爱好者来说,即便是有大把的时间,也常常是顾此失彼,无暇顾及所有比赛,而此时事件新闻报道只是在详细地报道某一场比赛,无法帮助体育爱好者们顾及全局。2.报道无法有深度。只是对每一场比赛进行常规报道,而只凭一场比赛来分析竞赛双方在一个系列赛事中的综合表现,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它不具备对于赛事的深入报道。

体育非事件新闻也是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体育非事件新闻报道的不是哪一个具体事件,而是对某一种体育现象带有理性分析的深入综合报道。一般体育非事件新闻报道的内容可分为三种:综述性新闻、综合性新闻和经验性新闻。它的特点在于:1.报道广阔而精练,无论是周期多长的比赛,还是国内外同时进行多个大型体育赛事,通过一篇不超过千字的体育综合性新闻,就可以让读者基本了解近几日各赛事的全貌,让无暇顾及众多比赛的人们不会错过热点比赛的结果和简明过程。2.报道有深度且具前瞻性,对比赛各方在一个赛事、多场比赛的表现进行综合的深层分析和评述,一篇百余字的赛事分析便能增强读者对比赛的阅读性,在此基础上,对于之后比赛将出现的热点和焦点做出前瞻性的预测。[3]

可以看出体育事件新闻与非事件新闻是良性的互补关系,一些媒体只注重体育事件新闻报道,却往往忽略了体育非事件新闻报道的重大作用。

对于体育新闻适度娱乐化报道的需求

北京奥运会无论从转播的国家、转播的时间还是全球观众的数量,都是历届奥运会之最。之所以有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人关注体育新闻,其本质在于人们已经把对体育的欣赏作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源于游戏,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娱乐大众。它能够在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工作和学习压力日趋加大的当今社会,使人们放松心情,从紧张而繁琐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这种娱乐功能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是体育新闻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另外,注重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功能可以为媒体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使媒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在收视率、阅读率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分地将体育新闻娱乐化,将会使体育事件本身在报道中被淡化,甚至失去其本身的意义。综合近几年的体育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一种规律,体育事件本身所占的报道篇幅越来越小,而对于明星运动员花边新闻的报道则长篇累牍。特别是网络,事无巨细,从体育明星结婚生子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都要品评一番。一些媒体硬是要把体育新闻变成娱乐新闻,观看一篇赛事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成了主题,而比赛过程则成了点缀,舍本逐末。更有甚者,一些网络体育报道为了吸引读者注意,用“血战”、“宰杀”等血腥字眼冠以题目,内容充斥暴力,看起来像一篇恐怖新闻;还有一些网络媒体总爱把“星”与“性”联系起来,不惜捏造虚假新闻来迷惑受众,内容略显低俗。[4]这些都是将体育新闻过分娱乐化的表现,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提高媒体本身的点击率,谋取经济利益。

体育新闻报道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应将提高人们的娱乐品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作为自己的使命。体育新闻的纯粹娱乐化,在短期内也许能为一些媒体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出现低俗、虚假新闻的现象违背了新闻媒体生存的基本准则,必将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纯粹地叙述体育新闻事件是枯燥的,而纯粹地将体育新闻娱乐化则是空泛且必将走向低俗的。只有深度报道与适度娱乐化有机结合的体育新闻,才是既能触动人心,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对于体现人文关怀的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指的是人的运动,人是运动的主体,人自然也就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核心。体育运动的力与美展现得充分与否,取决于参与运动的人。观众热爱某项体育运动,从事这项体育运动的明星运动员就会成为他们的偶像,观众对于他们的关注度就会很高,这说明了在体育报道中人的重要性,体现了体育“以人为本”的特性。体育新闻报道就应该充分显示对人情感的关注与尊重,体现人文关怀。

在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报道的焦点都是胜利者,无论摄像机的镜头还是报刊的版面,统统都对准了获胜者,而其他运动员则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就连一向以“重在参与”为主旨的群众体育运动,也几乎成为“胜者世界”。2011年11月24日广州亚运会110米栏赛场,当刘翔摘冠后,他成了所有媒体聚焦的中心。绝大多数新闻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亚运史上第一个110米栏“三连冠”的诞生。而获得亚军的另一位我国优秀短跨运动员史冬鹏,却很难在镜头中出现,报刊、网络上也难觅其踪,唯有在新华网一篇题为《110米栏刘翔破纪录豪取三连冠书写亚运会新历史》的报道中出现了史冬鹏的名字:“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在刚刚结束的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得三连冠。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110米栏三连冠。史冬鹏以13秒38获得亚军,朴泰映以13秒48获得第三。”竞技体育运动,每个项目冠军就只有一个,我们在崇尚胜利的同时,对其他参与者难道就没有敬佩之心吗?相信他们在日常训练中也都付出了血与汗水的努力,毕竟没有谁不想获取好的成绩。媒体在关注冠军的同时,对其他运动员的成绩也应该肯定,这是一份简单而又不可或缺的尊重。[5]

体育运动原本是不分尊卑的,但同样是奥运项目,同样都有我国运动员参加,但媒体对残奥运动员却没有那份热情,原因很简单,人们对于残奥会的关注度不高,对媒体的收视率、阅读率偏低,利益驱动不足。而残奥健儿们付出的努力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同样也有着对荣誉的渴望,对于他们难道就不应该多一份关注和关心吗?广大传媒报道的作用之一就是宣传与普及,只要媒体多宣传,相信关注和关心他们的人是会越来越多的。

结 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正逐步得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凸显,体育新闻报道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唯有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不足、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提出了现实中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不足之处,阐明了社会对于体育新闻的需求,强调了媒体对于完善体育新闻报道的关键作用,谋求体育新闻报道更加全面、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崔慎之.当下体育新闻症候分析[J].新闻知识,2009(5).

[3]陈岩.网络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3上).

[4]段娟玉,李济东.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性[J].新闻前哨,2009(7).

[5]王选琪,王若斯.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复归[J].新闻知识,2011(3).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编校:张红玲

作者:陈岩

上一篇:物管履职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年终工作总结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