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命名园林景观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进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影响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规划与设计对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就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景观命名园林景观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景观命名园林景观论文 篇1:

西湖景观建设的研究及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西湖十大名景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西湖十景的景观要素、景观特色及人文特色的对比研究,提出园林命名设计、根据自然环境设计景观、对景观进行分层设计等要素观点,体现园林建筑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旨在推动现代景观的规划建设。

关键词:西湖景观;建筑设计;古典园林;规划设计

“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或位于湖上,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古典园林的兴盛,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项目申遗成功[1],这说明西湖景观对现代景观规划具有世界公认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对西湖十大名景的特征进行介绍,并提出园林命名设计、根据自然环境设计景观、景观分层设计等观点,希望能为园林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1 西湖著名景观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具体位置为西湖区龙井路。整个西湖与杭州市的西部地区和山脉紧密相连,有历史闻名的十大景观。下文主要对西湖十大名景的景观要素、景观特色及人文特色进行研究。

1.1 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大名景之首。苏堤是西湖边一条南北走向的林荫大堤,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临堤有大量观赏树木花草,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即民间流传的“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具有一株杨柳一株桃”的说法。

1.2 曲院风荷

曲院是南宋朝廷用于酿酒的作坊,四周配植大片荷花,使夏日观荷成为景观主题。每到夏季,清风徐来,荷花摇曳,甚是好看。水面上架设各式小桥,游人从桥上穿行,荷花摇曳生姿,人影立于其中,犹如神游荷间。

1.3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东西向连接断桥残雪和孤山,是西湖风景区的核心地带。唐朝时设有望湖亭,明代改建龙王祠,康熙年间改为御书楼,也就是今天的茶楼,楼中题有楹联“穿满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晴朗的夜晚,银辉洒向水面,游人立于茶楼,可欣赏粼粼波光与皎皎月色交相辉映之景,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方典胜览》对平湖秋月有如下描述:“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遗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也。”

1.4 断桥残雪

断桥是白堤的起点,起源于唐代的宝祐桥。断桥之名的来源有两个说法:一是由于孤山之路断于此桥,因而称为“断桥”;二是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记载,桥边住着段氏一家,因而也称断桥。驻足断桥,南北之景不同:南侧视野开阔,远景朦胧,群树如烟,波光万顷;北侧视野幽闭,形态曲折,婀娜多姿。明代洪丞的《断桥闲望》有“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的佳句,可见断桥的宜人胜景常使游人沉醉忘我。

1.5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大致形成于雍正年间,是一座西湖中的小岛,名曰“小瀛洲”。岛内以水体为主,有堤桥穿插其间,岛上有先贤祠、迎翠轩、木香榭、开网亭等诸多建筑。南侧水中设有三座壶型石塔,犹如淹没于湖中的巨大香炉在水面露出的三足,也就是一元人民币纸币上刻画的著名风景图。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留下诗句,如宋代王洧的“塔边分占宿湖船,宝鉴开奁水接天。横笛叫云何处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1.6 花港观鱼

相传大麦岭后的花家山有一条小溪流入西湖,溪边落英随水漂流,“花港”因此得名。南宋时期,内侍卢允升在这里构筑园林,放养各种鱼类。《武林旧事》记载:“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康熙皇帝曾亲自为此景勒石立碑,感叹其秀丽、典雅之美。

1.7 南屏晚钟

南屏山位于西湖之南,阵阵钟声是南屏晚钟流芳百世的底蕴与意境。钟声来自南屏山与西湖之间的净慈寺,净慈寺靠山面水,取古时风水学说中的吉祥之寓意。南屏山峰峦形态奇异,峻壁横坡,慧日峰凌空而立,峰下净慈寺严整而坐,配以悠远的钟声,具有多角度、多感官的独特魅力。

1.8 柳浪闻莺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便是柳浪闻莺的雏形。柳浪闻莺的游赏在南宋时期最盛,聚景园作为皇家园林,沿湖五里遍植柳树,每逢春季,柳树生机勃勃,一片莺啼鸟语;元朝时期柳浪闻莺逐渐没落,成为墓冢的选址地;清朝康熙年间柳浪闻莺重返辉煌,从此不断扩建,成为如今现代化的公园。

1.9 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的主景观是一座御碑亭,双峰指的是北高峰和南高峰,附近还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山峰。双峰插云之景在云雾缭绕的天气最为壮观,南北两峰好似插入云中,清代文人陈璨在此留下“晚来新西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的诗句。

1.10 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景观原以雷峰塔为主景,王洧曾作《雷峰夕照》一诗:“塔影初收臼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塘半暗门。”但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后,此景全无。

2 园林建筑设计

2.1 园林命名设计

景观的人为命名对游览体验极为重要。早在明代晚期,张岱在写给祁彪佳的信中就提出了“造园亭之难,难于结构,更难于命名”的观点。景观的命名需遵循四大原则[2]:第一,突出景观设计特点;第二,满足语言词汇要求;第三,注重音韵平仄协调;第四,兼顾历史文化底蘊。

园林命名需直截了当地点名景观主体或主题,在主体明确的前提下,用观景的时间、空间或游览者行为加以修饰。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其命名首先开门见山地点明景观主体“苏堤”,将景观的性质、规模、主景和游览方式定性,其次将时间“春晓”置于从属地位,暗喻初春时节的诗情画意,在观景时间方面给游人以引导。苏堤春晓的命名阐释了该景观最基本的信息,即西湖畔林荫大堤在暮春时分的曼妙之景。除苏堤春晓外,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也以此结构命名,观景的目标与时节被一语道破。另外,动词宾语的使用会为命名锦上添花,如西湖十景中花港观鱼一景的命名巧妙结合了游览者的行为,“花港”为景观主体,“观鱼”则是人的行为,强调了观景者的主观感受,显得更加亲切,且能与游人产生互动。比起静态的“鱼塘”“鱼池”,“观鱼”这一人的动作更加得体,与柳浪闻莺使用“闻莺”而不是“莺啼”有异曲同工之妙。

优秀的园林命名一般符合音韵平仄的要求。中国自古用字讲究平仄,齐梁时期,人们把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当代把平声作为“平”,意为平直,把上、去、入声作为“仄”,意为曲折[3]。普通话中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我国古典文学中,起名讲求“音韵协调、平仄相间”,对于四字的命名,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要求一平一仄,以达到音调抑扬顿挫、节奏感强的效果。西湖十景的命名大多遵循了这一方法:“苏堤春晓”中“堤”为一声(平声),“晓”为三声(仄声);“雷峰夕照”中“峰”为一声(平声),“照”为四声(仄声);“断桥残雪”中“桥”为二声(平声),“雪”为三声(仄声);“三潭印月”中“潭”为二声(平声),“月”为四声(仄声)。

不同景观之间最直接的关联由名称来维系,园林的命名不仅可以增强园林的形式感,还能给游园者以访园和评鉴方面的引导。西湖十景将原本孤立的西湖景观整合成一个完整连贯的体系,十景各有四字名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体系的韵律感,凸显了古典造园的统一感。园林命名在古典造园中的重要价值早已被人们发现,和西湖十景相似的还有我国古代文人园林的鼻祖辋川别业,它是唐代王维在蓝田县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别墅,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中早已被湮没。虽景观实体已不复存在,但王维为辋川二十景所作的诗依然活跃于园林史研究领域,成为百闻不厌的研究主题。当代城市公园的建设或城市场地更新大多也以诸多小景点为依托,这一命名手法值得借鉴与应用。例如,江苏省南京市的玄武以西湖十景为蓝本,缔造了全新的玄武湖公园,园内景观有“环洲烟柳”“梁洲秋菊”“翠洲云树”“樱洲花海”“菱洲山岚”“玄武晨曦”“古阅武台”等等,与西湖十景的命名有极高的相似度,均用四字命名,极具可读性,使园内景观浑然一体,大大增强了文化底蕴和游赏趣味。

2.2 根据自然环境设计景观

在景观规划中,天文现象、气象景观、植物种类和形态的季节性变化都会影响景观性质。尤其在自然主体之下,以时间为切入点进行景观设计成为常见的造景手段,既能赋予景观因时而变的动态美,也能避免植物季节性凋零导致游赏停滞。

借特定时间的气象属性可为景观增添趣味性。西湖十景中的双峰插云一景形成于每天的清晨,借清晨时刻南北峰之间的低温造成的浓重云雾和两高耸的山峰组合成双峰插云的奇观,云雾缭绕,云中建筑若隐若现,宛若天国。暮色降临时分,在观景楼上凭栏眺望水景,可以看到月光渲染下完全不同于白天的图景,领略到平湖秋月的魅力。月光的皎洁烘托出水面的浩渺,为游人立于月下的画面平添了几分浪漫。此手法也见诸现代景观规划,在惠东富力湾希尔顿逸林酒店的景观设计中,海上木栈道区以“向海远行”为主题,木栈道旁设有漂浮游泳池,无论潮涨潮退,始终与海平面保持一线。黄昏时分,情侣倚在水吧,拿着香槟,赏海、看日落,能感受到浓浓的“向海遠行”的浪漫意境[4]。

根据植物形态的季节性变化配植花草树木可以为景观四季可赏提供保证。西湖十景中的花港观鱼是一个开放式园林,园中植物种类繁多,兼有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这种多树种搭配混植的方式确保了园林全年的可游览性(见图1)。每年1~4月山茶花秀丽报春,4~5月海棠花、杜鹃花和牡丹花争奇斗艳,6~9月紫薇一展芬芳,这种长达9个月的观花期限在世界景观园林中都是不可多得的。9月后有红枫装点秋色,即便是腊月入冬之时,仍有苍松、翠柏等常绿树种装点园林,大地银装素裹,园中充满生机,游园仍有无限乐趣。此造园手法为诸多设计师所注重并沿用至今,如福州市的胪雷河串珠公园,设置了植物科普文化空间,选择乡土树种小叶榕、大花紫薇等,体现本土特色,沿河种植垂柳,并搭配黄山栾树、鸡爪械等秋叶树,开花乔木选择福建山樱花、鸡蛋花等花期不同的树种[5],以求四季有景的规划效果。

巧借自然的物理性质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规划景观,是提高景观游览舒适度的重要手段。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中夏季最受游人欢迎的一景,除了其独有的荷塘美景外,气候原因也至关重要。酷暑时节,在游览室外景观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清风和凉意能给游人带来极强的舒适感与满足感,而曲院风荷主体位于水上,依托水体特殊的气候调节机制(见图2),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降温效应在每天温度最高的14:00~16:00达到峰值,平均降低环境温度1.6℃~3.0℃。另外,水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水面与相邻路面产生气压差,从而带来持续的空气流,配以较高的相对湿度,共同影响人体散热效率。这种相对低温的环境可避免人体生理热能的极端丧失或获得[6],使游人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

2.3 对景观进行分层设计

早在南宋时期,中国建筑师就发现了垂直分层景观的魅力,利用空间的关联性,自上而下的视觉差异带来的冲击效果被大量运用于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景观分层是指一种因循自然理念,在不同标高层上,结合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创造景象丰富、风格各异、有机联系的景观格局。在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中,笔直挺拔的保俶塔与青石嶙峋的宝石山构成最上部的景观层,游人需仰望来感受其恢宏的气势;断桥、白堤以及周边大乔木构成中部景观层,也就是景观的主题,最先映入游人的眼帘,具有典雅如诗般的神韵;微波粼粼的湖水则是下部的景观层,需要游人俯视甚至俯身近距离观赏,水中倒影随微波而动,灵动可爱。上层庄严宏大,中层悠远典雅,下层活泼可爱,这种分层的景观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冲击使园林充满无限魅力(见图3)。除此之外,双峰插云一景也引入了景观分层的概念,上层南北峰与山云互相遮掩,中层御碑亭坐落于密林间,下层湖水微漾,构成了一幅风格多元的图景。在现代景观规划中,也应该重视景观分层思想的运用,尤其在山地公园等有高差的景观中,单一的景观系统会显得单调死板,可利用建筑、山石、自然植被和水体,设置风格多元的景观层,集宏伟、典雅与灵动为一体,和谐相生,匠心独具。

3 结语

西湖十景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族瑰宝,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湖风景固然秀美,但这些风景中蕴含的造园智慧也不能低估。在如今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为规避设计雷同、规划失衡和游赏体验不佳等种种弊端,不妨回顾古典造园,参考西湖十景,探索其中蕴含的造园智慧,并将其引用到现代景观规划建设中,使其成为点睛之笔,体现园林景观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张炜,马军山,韩林.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景观价值要素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9(6):29-31.

[2] 曲虹运.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景点命名原则[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6):105-108.

[3] 杨景祥.当代汉语诗歌必须讲究平仄、音步、节奏、押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46-50.

[4] 梁满运.海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借景”理法的运用——以惠东富力湾希尔顿逸林酒店景观设计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1(15):90-91.

[5] 吴天杰,曾真,邓林昊,等.基于生态宜居视角下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营建策略——以福州市串珠公园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21(4):4-7.

[6] 卞晴,赵晓龙,刘笑冰.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风景园林,2020,27(6):88-89.

作者简介:郭铮(2001—),男,辽宁锦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

胡运宏(1981—),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江南园林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从杭州西湖十景探究其对当代景观建设的启发”成果,项目编号:2021NFUSPITP0326

作者:郭铮 胡运宏

景观命名园林景观论文 篇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进程,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影响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规划与设计对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就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间、美化园林环境。作为城市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为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单纯植树、种草、摆雕塑、设置座椅,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其更关系到城市居住舒适型、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一)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例如:在哈尔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丁香花作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植物,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打造丁香之城的脚步,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場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三)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四)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由于现代城市土地的紧张,城市园林面积多为中小型园林。这也使得其绿化面积较小,其尽管设计应以中小型景观为主。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三、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开展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采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遍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而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的条件,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增加了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有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增加互动性景观为重点,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这就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科学合理的引入外来植物打造互动性的园林景观,为现代城市综合居住条件的改善奠定基础,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提供更加富于观赏性、娱乐性的城市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张超逸《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技术》园林景观资讯2009.5

2.朱祥春《以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基础开展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园林设计 2008.8

3.王战江 《浅谈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绿化技术的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 2009.8

4.刘建东《互动式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园林绿化 2009.6

5.李展鹏《城市街心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思路》园林设计师 2009.10

作者:喜旭芳

景观命名园林景观论文 篇3:

浅析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本文主要针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及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探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0.引言

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坎,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间、美化园林环境。作为城市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

2.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单纯植树、种草、摆雕塑、设置座椅,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其更关系到城市居住舒适型、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用问题

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如某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4.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4.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4.1.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4.1.2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來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

4.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没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4.3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4.4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5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展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遍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而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的条件,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增加了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有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

5.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是完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志。城市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对园林绿地的科学布局。这就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人性化极向上新颖而不浮躁美观而又实用简单而满足需求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园林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作者:张宇

上一篇:餐饮合作合同下一篇:居间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