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相关的财政资金支持十分重要,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效率的提高,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资金的投入,而且在其可持续发展方面还要加强实施力度,从而进一步实现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1:

冷链物流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摘 要:近年来,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迅速发展,但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下质量安全问题被不断爆出。在剖析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的基础上,从农产品的易腐蚀性和冷链物流过程的多环节、复杂性两方面分析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冷链物流环境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新鲜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新鲜以及营养流失最少,农产品冷链物流便应运而生。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被不断爆出,这直接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

冷链物流是指产品在生产、运输、流通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都处在所需的恒定温度,以此来确保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不会出现过多的损耗。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现代制冷技术发展承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温物流过程。农产品在进入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之前,先经过预冷处理,然后通过冷藏车、低温液体运输车运输至食品加工厂,之后通过冷藏车只送到冷库进行保鲜存储,或者通过冷藏车运送到卖场的商业冷柜。如果农产品是通过网上销售的话,运输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将会减少,通过冷藏车以产地直邮的形式直接运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详见图1。

图1 冷链物流体系

随着农产品经营方式不断升级,冷链物流在农产品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到农产品试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流通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只有将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每个环节落实到位,确保其安全性、高效性和连贯性,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在冷链物流体系中的质量安全,使消费者通过冷链物流食用到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2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

2.1 农产品的易腐蚀性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摄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如何在运输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减少营养成分在运输过程中国的损耗就显得很必要。农产品本身就比较容易腐蚀,尤其是肉、鱼、蛋等,一旦发生腐蚀,就直接影响食品品质,造成农产品的价值效用直线下降。以广东省为例,每年因农产品保鲜不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高达7.5亿元。对于运输不当所产生的农产品腐蚀损失必然转移到消费者头上,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有些不良商家会以次充好,这样不仅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且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不同的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温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所设定的温度不符合该农产品的要求,或者说不符合该农产品的冷冻标准,则该农产品可能会在短期内迅速产生腐蚀,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产品的易腐蚀性决定了在冷链物流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否则,一味的强调恒温、低温,对农产品来说只会适得其反,只是白白增加物流成本而已。

2.2 冷链物流过程的多环节、复杂性

随着国内生鲜市场的迅速发展,物流运输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冷链物流也随着发展起来。在所有的生鲜产品中,农产品是主力军。相比于一般物流。冷链物流则更加复杂。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必须会配备冷冻保鲜设备,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冷冻保鲜设备,冷链物流就失去了意义。在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冷链设备操作技能,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相比于一般物流而言要高。对于远距离的农产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环节很长,即使是除去任何的中间商、批发商,从产地直邮到消费者手中,依然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多个环节,过程越复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挑战就越大。

3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冷链物流量大幅度增长,但相比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脚步。尤其是小规模生产的瓜果蔬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经常会出现“断点”的现象。近年来,各地政府在积极构建蔬菜生产二维码追溯系统,希望通过该二维码追溯系统打通从蔬菜生产到消费者终端全流程,消费者通过扫描各个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手机了解该蔬菜流通的全过程,实现生产流通过程的上游消息与销售的下游信息联通。但是由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度不高,批发商、大型商户的信息化程度跟不上,加之二维码追溯系统推广不到位,很多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农产品追溯体系了解甚少,使得我国年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

3.2 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匮乏

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综合分析各大高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冷链物流的课程却少之又少,很多高校甚至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冷链物流的课程,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大都集中在运输、仓储、配送、营销、生产运作等,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知识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实际的冷链物流工作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就是所谓的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有所脱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物流企业所运用的专业物流设备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操作人员的,冷链物流行业则更加如此,这也就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

3.3 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度不高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各个环节的要求相比于普通物流要高得多,因此所涉及的物流成本要比普通的物流高出50%左右。通过冷链物流所运输的农产品的营养流失要相对较少,尤其是瓜果蔬菜的口感要相对较好,但是从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体系而言,冷链物流所投入的成本與所产生的收益不能够成正比。因此,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企业、农户、商家则不太愿意使用冷链物流。而消费者在关注冷链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甚至有些消费者认为只要是冷链物流参与的农产品肯定没有质量安全的,也有一些消费者认为即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也无法像其他产品一样,想卖家讨要说法,毕竟消费者在购买时时无法确保以冷藏或者低温的形式存储食品的。

4 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

政府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应起到一定的统筹规划的作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出台一系列的标准,且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要有不同的标准,太过笼统的标准不能够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监管力度,对于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操作过程不规范的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使政府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定真正落实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政府还可以组织冷链物流的相关企业参与培训,从宏观层面提高冷链物流工作的整体素质,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职业资格考试。

4.2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想要确保冷链物流环境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必须构建起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通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的追溯,可以获得农产品生产流通过中的全部信息。如果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追根溯源,找到问题源头,从而避免出现各方相互推诿的现象,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该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对所购买的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该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需要将冷链物流环节的各个主体的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在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会汇总整合之后,反馈到各个主体,从而实现各个主体信息间的共享,从而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安全。此外,冷链物流企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参与政府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冷链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运作风险。想要真正发挥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还需要政府着力推广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化平台的好处,完善平台的管理制度,增强平台在各个主体间的权威性,还可以适当将监测系统和执法系统纳到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中,解决消费者信息追溯难的问题。

4.3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保障

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技术的支撑。冷链物流行业投资大,成本高,相比于一般的物流企业而言,冷链物流行业对于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要求更高。当地政府在规划物流行业发展时,应该加大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合理的有关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划,根据当地冷链物流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打造能够覆盖本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总管全局的基础上宏观部署规划冷链物流节点。在整合周边城市冷链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本地区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冷链物流整体运营能力。在城市中划分專业地区,大招农产品专门的冷链流通加工中心,引进一批先进的农产品冷链设备,优化农产品冷链运输、配送的难题。通过对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财政、税收政策等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减低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负担。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当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多形式发展,注重普及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从而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策略研究[J].物流与供应链,2019,(9):177-178.

[2]王力锋.B2C模式视角下的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研究[J].经济管理研究,2019,(1):68-69.

[3]黄礼舒,淘梅,郭宝璇,等.大数据应用环境下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基础运作环节初探[J].物流平台,2019,(3):48-49.

[4]苗洁莹.低碳经济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2019,(1):56-58.

[5]梁坤.低碳视角下冷链物流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物流科技,2019,(3):79-82.

[6]林佳纯,韩芳,孙旭晨,等.电子商务环境下南昌市冷链物流发展瓶颈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1):77-78.

[7]张萍,曹桂银.供给侧改革下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8,(2):41-44.

[8]肖鹏.果蔬冷链物流保鲜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市场研究,2019,(1):8-9.

[9]夏江雪,梁飞.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研究[J].科学管理,2018,(11):141.

[10]曹思昱,郑琰,许美贤.冷链包装运输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3):63-65.

作者:张晓旭

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2:

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现阶段我国对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相关的财政资金支持十分重要,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效率的提高,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资金的投入,而且在其可持续发展方面还要加强实施力度,从而进一步实现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体系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由于近几年我国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视,在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方面更要进行完善。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我国在农产品物流体系方面尽管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农产品物流效率的要求是必然的。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基本策略,是要在农产品物流的现存问题基础上,建立相关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1.1 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对象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对象涵盖了农产品主要种植农户、农产品贩卖人员、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以及进行农产品销售的人员等[1]。在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农产品主要种植农户在物流体系中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因为20世纪70、80年代时我国由于农产品紧缺,为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要以及市场中农产品的发展需要,农产品种植农户采用了直接参与的方式,并且此种方式需要的交易成本较小,更适合农产品种植农户。其二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种植中存在的家庭生产制度,由此导致农产品主要种植农户在物流体系中的存在。

随着近几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逐渐加大,市场中农产品在滞销的情况下,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已经成为销售农产品的必然选择。由于需求的逐渐加大,农产品种植农户的种植规模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并且农产品种植农户在经营农产品方面的基本成本也进行了一定提高,因此,一些农产品贩卖人员逐渐从农产品种植农户中脱离,开始单独进行农产品销售,对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改变。

与此同时,农产品种植农户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作用,对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行改变,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在一定期间内成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础。

1.2 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渠道

我国在进行农产品体系建立时其相关的物流渠道主要包含农产品种植农户直销市场;农产品种植农户—当地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销售点;农产品种植农户—农产品贩卖人员—农产品销售点;农产品种植农户—农产品贩卖人员—当地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销售点;农产品种植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点;农产品种植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地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销售点等多种形式的物流渠道[2]。

在以上几种形式的物流渠道中,存在直接的市场物流,其中也包括多个渠道的合作物流,但其中并未存在比较直接的利益关系。除此之外,一些几个不同合作组织的合作不仅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交易双方的利益进行了保证。通过对以上农产品物流渠道的了解,可以得知在农产品物流渠道交易中,直接的市场交易比较适合现阶段农产品物流体系。

1.3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功能性业务

在农产品物流的基础功能性业务中,与基本的物流体系相同,主要包括农产品运输、农产品存储、农产品包装、农产品装卸运输、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货物配送等基本流程。然而由于农产品自身物流的特性,对物流的基本要求也存在一定的特殊要求。以农产品装卸运输为例,由于农产品包括一些新鲜的物品,那么在运输途中就需要将农产品进行保鲜,或者在进行农产品存储时对农产品自身的保质期进行了解,以免存放时间过长,导致产品过期。

以此在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其主要是对农产品物流主要对象、农产品物流主要物流渠道、农产品物流基础功能性业务等基本环节的建立,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产品物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1 大力开发政府对于农产品物流的支持

进行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是比较繁琐的过程,由于物流体系的建立与政府的支持存在一定的关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的相关利益,在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过程中依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其不断支持,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3]。首先,加强改革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将现阶段存在的相关物流基本标准各异现象进行统一,将我国现在空运、陆运等相关的运输标准全部进行统一。其次,相关部门要建立一定的农产品物流协调体系,将部门之间与农产品销售之间的利益进行全面协调,保障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标准在执行时的合理性。

2.2 提高农产品经营人员的参与度

在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中,农产品经营人员是主要的实行人员,在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时经营者占据了主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物流的推广。就农产品物流的长远发展来看,將农产品物流进行标准化统一,是发展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物流参与者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可最大限度的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产品经营人员利益的最大化。另外相关部门在拟定农产品物流标准时,要以农产品未来发展为基础,同时结合现阶段农产品经营人员的经济利益,对农产品物流标准进行制定。如果出现利益冲突,相关部门要以一定的优惠措施对农产品经营人员进行鼓励,鼓励其使用农产品物流的统一标准。

2.3 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进行了融合,尤其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对其发展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意义[4]。农产品物流中相关信息的漏洞对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造成了很大影响,从而对农产品经营人员的利益造成影响。因此加强推进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是推动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运用标准的信息化技术,将农产品信息进行信息化整理,才能将农产品物流的高效率进行发挥,从而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将农产品物流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调整,将更加科学的数据进行输入,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产品高科技信息物流平台,使农产品物流发展更加信息化,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过程中的失误,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物流在市场中的服务水平。

3 农产品物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提升效益

农产品物流本身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其中涉及了生产、消费等一些和农产品有关的诸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连接可以构成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批发—销售—产销供应链,将农产品生产商与购买者进行连接,突破了以往交易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增加农产品效益。在农产品的物流体系中,涵盖了所需要的内部设备、生产工具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标准,其中支撑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其标准化,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农产品物流效率这一方面呈现了相对效率低、成本高的趋势,对农产品的销售与供应造成了极大影响,很难体现产品的自身价值。面对这一问题,只有实现物流体系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将农产品物流和人口、资源等实现相应协调发展。

3.2 有利于规范农产品物流行为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这也吸引了更多经营者的目光,在这一类人群中,一些市场的新成员因为不了解物流标准,导致发展队伍专业化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经常出现一些服务水平与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对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所以,面对这一现状,注重可持续化发展、制定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前农产品物流改革的必然之势,同时也是指引我国农产品物流迈向国际物流市场的有效渠道。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能够实现农产品物流资源的整合,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物流经营人员的行为,从而逐渐提升物流效率及服务质量,以全面推动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有利于加快农产品出口

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我国农产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趋势愈发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体系,例如美国、欧洲、日本等。以日本为例,在农产品物流这一方面,生成了由集装箱、托盘再到运输设施、搬运设备等一系列连贯的物流体系。而美国方面则是利用条形码进行农产品物流跟踪,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农产品供应情况,追踪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由此可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产品物流体系是否标准,是决定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点,然而现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要想迈向国际市场,并不缺乏机遇。所以,保证我国农产品物流和国际标准的承接、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是提升农产品出口核心竞争优势、加快产品出口、实现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对于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实现农产品物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将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建立并完善。因此本文针对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了研究,笔者主要从大力开发政府对于农产品物流的支持、提高农产品经营人员的参与、大力推進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实现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策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廷仙.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J].中国商贸,2011(08).

[2] 杨军,葛孚桥.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财政支持政策探讨[J].生态经济,2011(03).

[3] 陈凯田,张吉国.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04).

[4] 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04).

作者:杨博威

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3:

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摘 要:大力發展农产品物流对于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物流模式成为了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文章对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进行SWOT分析,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整合的集成模式”主导,以“专业批发市场主导物流模式”为补充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主体创新、制度创新等对策研究。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模式;对策研究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e logistics; model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 logistics;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1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涵义

1.1 农产品物流。由于物流在我国的引入时间晚、起步慢,人们在认识物流时存在偏差,单纯认为是传统的搬运和运输。在对农产品物流的认知中,更是将农产品物流等同于农产品的运输问题。根据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内涵和发展要求,结合现代农业的具体特点,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进行的物理性运动,具体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的价值增值以及特定组织的利润目标[1]。

1.2 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的一个产物,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和定义,国内有“农业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食品供应链”等定义,国外有“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agri—supply chain”等。张明玉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把农产品从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采购、加工、运输,最后由销售网络把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将生产者、核心企业、分销商直到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式[2]。农产品供应链总体结构见图1。

2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模式及问题分析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促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重庆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6 000多种植物,2011年重庆市生产粮食1 126.90万吨、蔬菜1 407.97万吨、肉类196.28万吨、水产品27.56万吨、水果261.16万吨①。目前,重庆市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农户+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零售商物流模式和农超对接三种典型农产品物流模式。

2.1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重庆农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区域分散、生产规模小。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需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是典型的“散—聚—散”三段式物流模式,虽然可以通过非规模化的组织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大规模集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分散的问题。但是需要经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市场的周转,且每个环节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因此,专业批发市场物流模式具有流通时间长、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的缺点。但目前,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较小且分散,单个农户进入市场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逐步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仍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最重要的环节。

2.2 农户+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零售商物流模式。在我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使命在于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组织程度,克服传统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得农民以更高的组织形式和主体进入市场[2]。农业合作组织整合分散的农业生产者,使其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从而具备实现“中心市场”二段式物流发展模式的条件。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表现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直接把农产品运输到销售地,分销给零售商,最后流通到消费者。该模式减少了汇聚物流和市场交换环节,节省了时间和流通的环节,提高了物流的效率。目前,重庆农村产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农产品协会的数量较少,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资本实力和组织规模的市场主体。

2.3 農超对接物流模式。农超对接物流模式是我国积极借鉴美国农产品发展经验,通过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实现由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直接到终端销售环节。农超对接能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联系起来,形成了集生产、运输、配送、销售为一体的供应链,使产业链各环节都能专业化运作;提高生产规模、及时运送的效益,实现农产品物流主体之间的无缝链接,使农产品物流模式能够运行的更有效率。目前,从农超对接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超市数量总体不多、覆盖范围有限、采购缺乏规模、连锁超市的物流费用偏高等问题。发展农超对接农产品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如何有效克服超市的覆盖面、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3 重庆农产品物流发展SWOT分析

3.1 重庆农产品发展优势分析。重庆区位与交通优势,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拥有渝新欧铁路大通道,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同时重庆也具有政策与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重庆作为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的定位,重点发展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物流工程。支持了重庆改善交通条件、物流产业发展优化及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使得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重庆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0余所,在校生613 026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3.2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劣势分析。首先,重庆农产品流通渠长、物流水平低,流通渠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长渠道,经过产地物流、中转物流和销地物流等多个环节,导致农产品流通时间长,农产品损耗情况严重。加之缺乏专业设施设备和物流技术导致难以实现“物畅其流”。其次,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落后,重庆市农产品物流最缺乏的是冷链技术,自动化立体车库、标准化托盘、叉车以及流通加工类设施设备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重庆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最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重庆市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主要是以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兼顾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的发布。以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农民、企业、消费者参与的,互动、易操作的综合性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尚未建立。

3.3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机遇分析。重庆面临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产业政策机遇,《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则从规划农产品物流园区和构建城市配送中心等多方面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巨大,重庆市推进农产品生产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集群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重庆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期11个重点发展产业将实现产值约3 000亿元。

3.4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威胁分析。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高要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崇尚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不含转基因等安全问题,而且对于农产品的含水量高、新鲜程度提出要求。同时近年来,重庆市周边的四川省、贵州省等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多项措施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给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4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农产品物流也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积极构建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迫在眉睫。根据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重庆市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应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通过集成化的服务商为主导的集成化物流服务供应链[2]。构建以“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整合的集成模式”主导,以“专业批发市场主导物流模式”为补充的发展模式。

4.1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集成模式分析。重庆市农产品物流集成模式是基于供应链管理集成化思想提出来的,整个模式包含了战略规划层、参与协作层、物流功能层和支撑层组成。其中战略规划层主要从战略规划、顶层设计方案的高度对农产品物流发展进行整合,主要参与对象为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第二层是参与协作层即供应链活动的参与主体,包括生产主体、运作主体和销售主体,其中生产主体强调以农业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核心,运作主体主体包括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咨询服务公司、行业协会等,零售主体则是农产品零售企业和组织。第三层是物流功能层即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功能。当然物流模式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关的支撑,包括硬、软件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撑。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集网上洽谈与营销、订单处理、网上结算、行情分析、后台管理、售后服务、物流配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农产品第三方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集成模式如图2所示。

4.2 专业批发市场物流模式分析。专业批发市场物流模式是典型的“散—聚—散”三段式物流模式,这种物流模式具有通过非规模化的组织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大规模集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分散的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存在零散经营、交易落后等问题。有关学者认为,通过大型商业企业替代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以商业企业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3]。但是大型商业企业替代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也不符合重庆市实际,实践上也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屏障。当前,将单纯以批发交易为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转型为集交易、集散与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包含流通机制建设和物流配送处理功能和信息管理系统,起到了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商品储存、信息发布、结算服务等功能。

4.3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根据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结合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环境,构建以“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整合的集成模式”主导,以“专业批发市场主导物流模式”为补充的发展模式。还需要配套的农产品物流主体创新、农产品物流制度创新、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撑。通过培育农产品物流生产主体、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引导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集约化发展;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农产品物流功能等措施[4],“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方式拓展农产品物流销售主体,进行农产品物流主体创新。重庆市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集成模式,不仅需要农产品战略发展规划和第三物流的专业化运作,还需要农产品物流协同机制、运行机制、支撑机制进行约束。重庆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应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进程,健全专门性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与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物流主体企业的经营行为[5]。最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技能型物流人才;实行严格职业资格证准入制度,强化物流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人才为主的高层次人才,为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5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本文对重庆市农产品物流的三种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重庆市发展农产品物流进行了SWOT分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结合重庆市实际提出的构建以“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整合的集成模式”主导,以“专业批发市场主导物流模式”为补充的发展模式,对农产品物流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探讨了农产品物流主体创新、制度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创新等对策。

注:①重庆市统计局:2012年重庆市统计年鉴. http://www.cqtj.gov.cn/。

参考文献:

[1] 周洁红. 农产品物流管理[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明玉. 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杨广宁. 论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拓展与战略转型的重要性——以拓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例[J]. 商业经济,2009(6):2-3.

[4] 孙连波. 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82.

[5] 周帮扬,徐韬韡.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农产品物流法律制度[J]. 世界农业,2012(5):23-24.

作者:陈中耀 殷朝华

上一篇:个人工作岗位总结3篇下一篇:生物工作总结(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