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中的古代礼仪文化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是集物质文化、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既展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出时代、国家、地区、民族的美学修养水平。没有独特风格及特色的设计,是没有设计价值的设计。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幅员辽阔的国土,铸就了不同区域各自具有特色的文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包装设计中的古代礼仪文化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包装设计中的古代礼仪文化论文 篇1:

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在现代化的包装设计发展中,传统文化不仅发挥着广泛的商业领域的价值,而且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装设计可以显示出产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对消费者的思想理念也是一种反映。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在近几年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也促使许多设计者将目光投向了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使得包装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传统文化 包装设计 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与积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包装设计逐渐向国际化趋势靠拢的时候,在其中加入属于自身民族的特色的元素也已经成为了设计人员的共识,将传统与现代进行重新的组合符合当前包装设计领域的发展潮流。

1 传统书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对象,中国书法旋律的美、形体的美、意境的美已广泛被现代设计家所采用,并赋予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1]。在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的书法艺术元素首先可以从借鉴书法的美开始,比如利用不同类型的书体,可以表达不同时代的风格特色,将其运用到包装设计之中就可以向外界传达更加明确的时代或者品质方面的信息,这样消费者也对这种产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明确的了解,

不同风格的书体在设计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醉仙”酒等商品在包装上就使用的草书这一书体来表达这种酒的风格,“老窖”等品种的酒在包装设计中则引用了汉隶、秦篆等书体形式,对自身商品的浓厚醇香的品质进行了突显,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对商品的文化深远的时代信息进行了很好的传递。

2 传统色彩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对传统色彩的使用比较复杂,在原来的封建社会中,色彩与当时社会的等级分化、礼仪制度等都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对传统色彩进行应用,就首先需要对这其中包含的意蕴进行了解,对它在原有的历史发展中所具备的内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比如在古代,社会国家的统治者一般会使用五色来对服装的颜色进行分级,这与社会之中成立的礼制也是相一致的,其中正色的地位通常是最高贵的,间色次之,在间色之中又以紫色为地位最尊贵的颜色,基本上从东汉使其开始,黄色就成为了五色中地位最高的一种颜色。

虽然现代社会对颜色的等级分化已经消除,但是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还是会产生一些内涵方面的影响,比如国礼茶作为国家外交中互赠礼品的代表其在茶叶中的档次也属于顶级的,因此,设计者在色彩的运用上主要选择了传统的富贵色,红色与黄色,这样既可以显示出礼品的社会地位也能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

3 传统造型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立体造型大都具有饱满、敦厚、富有张力的造型特点,显得朴实素雅,具有豪迈大度的气势,这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圆满、完整的民族心理以及民族文化密切相关[2]。传统造型主要的体现的是一种东方文化之美,在长久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中,传统造型逐渐成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事物,具备了文化符号的作用。传统造型对圆形与曲线比较青睐,这样更能体现大气、饱满的一种思想精神,比如半山型彩陶等器具都是传统造型特点的代表作品,比如五粮液的酒瓶设计就采用的蒜头瓶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种造型在秦代就已经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且具有地方民俗特点,不仅具有雅致、柔美的装饰作用,而且形状适合手握,具有很实用的功能价值。

4 传统包装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天然材料是传统包装材料中重要的一类。它指将竹、木、草、柳、兽皮等作为包装材料,可以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包装材料,几乎伴随着整个包装的历史[3]。使用天然的材料进行物品包装这种方式流传比较久远,一直到今天许多商品的包装设计依然采用这种方式。比如使用绳子进行捆扎,使用植物的叶子进行包装等等。天然材料不仅可以符合现代社会回归自然、绿色生态的消费理念,而且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比如稻香牌咸猪肉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就采用了消毒后的稻草进行包装,然后两头使用麻绳扎紧,这样就方便拿取又卫生干净,而且避免了使用塑料制品进行包装造成的材料污染。这种对自然材料的应用使得特定的商品去除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劣势,与传统文化理念相融合,很好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使人们感觉质朴、亲近,但是又具有时尚、大方的特点。

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领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应用属于一种现代与古典的融合,将传统文化使用现代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创新的演绎与呈现,使其与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更加接近。同时我们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也不能丢失对传统文化风格的借鉴,这种设计理念使得文化的传承更加具有现代感与活力,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包装设计思想精神的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段阳.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

[2]肖烨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李丽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2009,13:85-86.

作者:姚屹东 陈颖

包装设计中的古代礼仪文化论文 篇2:

地域特色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设计,是集物质文化、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既展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反映出时代、国家、地区、民族的美学修养水平。没有独特风格及特色的设计,是没有设计价值的设计。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幅员辽阔的国土,铸就了不同区域各自具有特色的文化。在一定区域的本土居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行为、饮食起居、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文化符号或者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地域文化。其特征是本土化、特色化。区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其对于现代包装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使包装设计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被全国、乃至世界认可,是时代的要求,是每一位设计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但是,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求、探索、鼓吹设计的地方风格、民族特色,却出现了一些只是机械的照搬、拼凑一些传统艺术素材的设计,笔者认为这是极其不可取的。

地域特色文化并不能简单地归类于几个符号,几种色块,而是深深的植根于当地的日常生活中,与地域环境相融合。它是复杂的、潜移默化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自然环境。例如季节气候、自然条件;二是人文环境。例如历史遗迹、生活方式;三是社会环境。例如民族民俗礼仪文化等。正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复杂性,作为设计者,我们更应该深入生活中去感受文化,体验文化。只有在充分学习、体验后才能加以提炼、准确定位,再加上新颖的创意、整体的策划,才能将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民族、地域、人文、时代等信息借助包装来较充分地传,使之具有生命力。

是否真正深入地感受文化,二者的区别即微妙的又显易见。前者将文化精髓借用得当、商品与包装溶为一体,锦上添花,体现出真特色;后者则定位不准,勉强拼凑,则非驴非马、牵强附会。因而,设计对素材的借鉴应根据现实需求,商品属性、产品特点、产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等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只有准确定位、采用最佳形式及手法进行表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说到带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包装,我们不得不向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学习。看到日本的包装设计,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它独特的设计风格:精致却不奢华,浓郁的日本味道与西化元素完美结合,设计不仅简单大方而且方便使用。这种特点与日本本土的地域性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上文提过地域环境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也决定了这个地域居民的性格、精神和生存意志。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居民与北方居民明显在文化、精神、生活习惯上不同。日本虽然不同地域也有细微差异,考虑到其国土面积,这里暂且将其忽略,视为一个区域的整体。日本人区域文化同样植根于它特殊的生存环境,源于生存需要与生存环境之间矛盾冲突激发的生存意识。这也是其包装设计存在地域性特征的根源。

第一,国土狭小。日本是西北太平洋上一个狭小的群岛国家。面积仅37.7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

第二,资源短缺。日本能源资源和矿物资源的蕴藏量极小,使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进口国。日本能源资源90%以上依赖海外进口。铝土矿、镍矿石、磷矿这些矿产及羊毛、棉花和天然橡胶都需要100%依赖进口。不进口原料就不能生存,这是日本经济今昔都不变的本质。

第三,灾害频繁。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1/3。全国每天平均发生地震约4次,有“火山国”、“地震国”之称。此外,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也经常肆虐日本。地小物少、灾害频发的特殊环境不仅给日本民族的经济和物质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也使日本的文明在发展的程度上异常落后。古代日本处在中国内地文化的边缘,近代日本则处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边缘。日本文化的落后性使其在与中心文化的接触中更加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危机意识。这个特点使其设计既保存了民族性,也迷失了其民族性。

地域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决定其设计的特点。在这种艰苦的地域条件下造就了日本人独特的性格,而这些品格也直接造就了日本包装设计的独特特点。

首先,日本人具有勤劳、细腻、坚韧的精神。由于日本山多地少,相对人口而言耕地十分有限,这使日本人不得不在有限的土地内,或以超常的辛劳去垦荒才可以生存。

其次,日本人具有团结意识。日本地域本身狭窄,加上山脉的阻隔,分散孤立且自然灾害多发的的自然条件客观上要求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仅在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合作,更要团结一致抵抗自然灾害。另外日本单一的大和民族、统一的文字语言、稳定的政治形态,使得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文化归属感比较强,这是日本人产生强烈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基础。

最后,日本人具有强烈地学习意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创造自己的物质精神文明是很困难的,受海洋影响,日本民族形成了突出的进取、开放的性格,危机意识更是日本向外学习的动力。向外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极易形成对先进文化的认同。

那么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在地域环境影响下日本特色文化对包装设计的直接影响: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民族固有的神道信仰。日本的神道教是一种泛神教,源于对自然的原始恐怖而产生的人类本能认识,其目的也是为了如何在自然许可的前提下生活得更好。他们认为,清澈的流水、峻峭的山峦、葱绿的草木等皆有灵性,不能对其亵渎。日本自古以来受到美丽岛周自然环境的陶冶,对自然美与色彩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日本清幽的自然环境使这个民族形成了简朴淡泊的性格.也影响到大众的审美取向。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日本包装色彩一定是清雅、温馨、朴素的,颜色偏向素雅清新,即便华丽也是让人感到一股梳理过的浮华,优雅绝不媚俗。环保的意识也不仅因为它资源的匮乏,也源于它对自然的热爱。

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样铸就了日本包装设计的极致——“无包装”理念。“无印良品”可以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无印良品”自诞生之日起,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准则是积极生产日常生活所真正需要的物品,采用简朴的单层产品包装,略去一切不必要的粉饰与吹嘘,只专注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及质量。日本传统的设计原则,一直强调顺应自然,努力在人类需求与自然存在中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它独有的寻找本土风格的设计。包装设计服从产品,不浪费,环保,以产品为上,包装为次。也只有在日本这种地域环境下才能产生出这种设计,无印良品的包装设计无疑是日本包装设计地域性体现的典型代表(如图所示)。

中国地域宽广,资源富饶,在地域特点上与日本截然不同。我们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民国大学者刘申叔就曾说过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北方地域辽阔、景色壮丽、气候寒冷干燥、植被贫瘠、空气中充斥着空旷凄凉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强悍、豪爽、严谨。这也铸就了其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的北方文化。而南方山水相间、植被茂密、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婉约、细腻、灵捷、浪漫、精明。这也就铸就了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梦幻的南方文化。另外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集聚地文化更是不同。如果深入发掘,我们可以有更多具有特色的设计,但是我们却没有更好地加以利用。

虽然我们也有很多优秀案例可以学习,例如云南包装设计《云腿月饼》包装盒,该包装从品牌设计入手,将具有云南象征性的孔雀造型变形为对称图案外型,再恰到好处地把呈现着原始风格自然美的云南傣锦、云南山茶、孔雀羽毛等融于设计。再以组合摄影的现代技法,形象逼真地烘托出名扬四海的云腿月饼,既有较强的商品性,又体现了云南风格及特色。但是纵览国内大部分的设计,还是有很多照葫芦画瓢模仿国外设计、粗制滥造、脱离本土的包装设计,降低了总体包装设计的水准。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深入挖掘,植根于自己的土壤和特色文化中之中,取其精华,加以创新,精心培植,才能做出具有特色和生命力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刘晓芳,杨轶.日本包装设计精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许开强,杨仲林.自然之美日本传统包装的启示.包装工程,2002-6,(23).

[5]龚道贵.地理环境与日本民族精神.黑河学刊,2008(9).

[6]潘鲁生.抢救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张璐 张力

包装设计中的古代礼仪文化论文 篇3:

新文房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为传统文化产品注入新的活力,对文房四宝进行创新设计,让国人重拾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喜爱。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房四宝文化的分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代化设计的方式进行文房四宝产品的现代化创新设计。通过对文房四宝的现代化创新设计,使文房四宝摆脱发展困境,成功转型升级,最终设计了一款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文房四宝产品,为传统文化产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文房四宝 传统文化元素 创新设计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房书写工具,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一直深受文人骚客的青睐。但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传媒逐渐成为主要的传播载体,“笔墨纸砚”逐渐远离日常生活,甚至面临生存和发展困境【1】。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持中国的独特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房四宝作为中国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化载体,具有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是世界的财富,为了让这种精神财富源远流长,需要对传统的文房四宝进行创新设计,让现代消费者重拾文房四宝的文化精神和乐趣。

一、文房四宝的发展现状

(一)文房四宝的发展现状

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对“笔墨纸砚”的统一称。在古代笔墨纸砚的选材、制作、造型都有很多的讲究和寓意,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并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自宋代以来文方四宝特指宣笔、徽墨、宣纸、歙砚(或端砚),发展至今这些文房四宝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图1为笔墨纸砚。

笔指毛笔,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绘画、书写工具,其笔杆选用竹材进行制作,头部选用兔、羊、狼、鼬等动物皮毛制作,一杆好毛笔需要选用上等的材料,经过匠人精心的制作才能形成。毛笔有很多吉祥的寓意,例如妙笔生花、笔走龙蛇、笔参造化、秉笔直书等,其在古代代表了文豪挥墨成章的气度和文臣忠诚直谏的果敢,是中国传承至今的文化精华。

墨是中国古代书画特有的颜料,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代表中国形象的元素,浓淡不同的墨绘在纸上别有一番“墨韵”。制墨需要经过制墨烟、入胶、和剂、蒸杵、模压等多到工艺制成,制成的墨根据模具设计的不同,可以有方形、圆形等多种样式,但长方形的墨块最为常见。墨通过在纸上晕染,展现出别样的魅力,造就了中国水墨画的独特气质。

纸指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其质地绵韧,表面光洁如玉并且不蛀不腐,是中国的国宝。宣纸根据用料的不同分有净皮类、棉料类等不同种类,其选料用水取自天然植物、山泉,是优良的环保产品。纸作为笔墨的载体能够完美地展现执笔人的奇思妙想以及墨料的晕染效果,其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

砚虽居笔墨纸砚的次席,但从观赏和收藏的角度,砚处于四宝之首。砚台的主要功能是研磨,因此发墨是评价砚台优劣的一大指标,只有材料细腻润滑的材料才能发出好墨,因此砚台的选料也是极为讲究,良才美质需要细细雕琢,一方好砚也需匠人细细雕刻,小小的一方硯台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匠魂【2】。

(二)文方四宝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由传统的书面传播形式转变为电子传播形式,并且由于用户对书写速度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文方四宝不再适用于大众群体,笔墨纸砚逐渐的淡出大众消费群体的生活。而新一代的年轻消费群体从小接触互联网,对文房四宝的认知停留在书面上,实际使用的用户很少,传统文房四宝面临着市场份额减小、生产技艺的传承者减少等发展难题。

二、文房四宝的发展方向

文房四宝的转型升级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古老的传统文化产品都需要跟随时代的变迁进行设计演变,有原则性地进行继承和发扬【3】。为了文房四宝文化的文化精神传承和中国文化的世界化推进,需要对文房四宝进行创新型设计,新产品一方面要满足文房四宝的内在文化精神【4】,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具备现代设计的特色,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

(一)设计方向定位。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礼品行业的发展,市场对文房礼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文房四宝作为礼品能够表现出送礼者高雅的品味,同时也能寄托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意趣。不难发现,文房四宝定位为文房礼品能够更好适应市场环境,进行产品转型升级,在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焕发新的光彩。

(二)创新的方式。新一代的年轻消费群体追求与时俱进、现代时尚,新国潮、上新了故宫等相关文创与品牌的大获成功,说明了中国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很高。传统文化产品需要通过新的设计手段、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设计工艺进行产品再造【5】。

(三)新文房礼品的未来展望。礼记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文房四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独有的书写工具,沉淀了华夏文明的精髓,新形式的文房四宝作为送予外国友人的礼物,一方面能够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展现中国与时俱

三、新文房产品产品创新设计

(一)造型灵感及文化内涵

提梁(提篮)盒属于明式家具中箱匣类别,是用于存放物品的器物。提梁盒很早以前就有,宋代以来,提梁盒是用来存放酒食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提梁盒在演变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到了明代,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成为了书房用具,其长方形的提梁盒样式基本上才固定下来,明代的提梁盒是文房案头之物,其设计使用和文化特征与明式家具一脉相承,展现了明代技艺的精湛,如图2。

新文房产品的整体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提梁”造型,提梁又名“提篮”提篮寓意为步步高升。“提”有提拔、提携、提升、提醒之意,“篮”谐音为难,象征着有贵人提携,排除万难之意,提梁盒造型的推演符合新文房产品的造型要求。

(二)色彩灵感及文化内涵

新文房产品主色采用中国古代传统吉祥色“绛红色”,如图3。绛红色是传统的中国红,它记录了中国人的心路过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演化和扬弃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华文化的底色,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性格。绛红色不但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性,符合新文房国礼对色彩性格的要求。

(三)图案灵感及文化内涵新文房产品的刺绣图案来源选择为马的形象,如图4。马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地位极高,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新文房产品从文化内涵上传递了中国的形象和精神,反映了民族的性格特征,展示了现代中国的文化魅力,因此,在新文房产品中刺有马形象的图案符合新文房产品对图案文化属性的要求。

(四)人机尺度分析

古人在写书法时讲究运笔,运笔时需要心、眼、手相互配合,这里的“手”就与握笔杆的手感密切相关,因此笔杆的舒适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要笔的粗细适手,笔杆不能过粗,但更不宜过细。经验表明,笔杆的直径在0.5-1.0cm之间一般是可以接受的,尤以直径0.7或0.8cm为佳,因此新文房产品的笔杆选择了直径粗细为0.8cm的尺度,笔身整体长度为20cm,如图5。

(五)新文房产品的结构造型与使用方式说明

新文房产品设计有别于以往传统造物,没有单纯从图案、纹样进行刻画,重点从产品的使用方式上进行了形态和结构创新。

1.新文房产品从组合方式上采用了嵌套的形式,最外层为可展开式的镇纸垫,镇纸垫背面展开效果如图6,红色部分为丝绸材质,刺有中国马的刺绣纹案;镇纸垫正面设计为双面夹层,如图7白色部分,一层为水写纸材质,可用于日常书写练习,另一层为毛毡材质,宣纸至于其上,铺平可用于书写防污。

2.新文房产品的提梁可从上下提出,从上层提出为卷筒式的宣纸卷,宣纸卷用于临摹和书写练习,卷筒式结构的优点在于宣纸书写材料易于存储,方便拿取;从下层提出为书法文具盒,内置了书法文具盒,如图8。

3.书法文具盒上层为亚克力香台,中层为香插,下层收纳有可折叠的虹吸式毛笔、组合式印章香插盒、墨囊盒,其内部爆炸示意图如图9。

4.新文房产品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将产品外侧的镇纸垫展开,置于桌面,将上提梁中的宣纸卷抽出,将宣纸书写材料置于镇纸垫上,用镇纸垫上的固定带固定好,然后从下提梁处抽出书法文具盒,点燃香台,拿出毛笔即可沐手敬书,图10为方式效果图。

(六)新文房产品的组件构成

新文房产品的组成部件如图11,(1)提篮(2)宣纸卷(3)套筒(4)镇纸垫(5)亚克力流香板(6)香插座+收纳盒(7)折叠式毛笔(8)印章香插盒(9)墨囊盒。

(七)新文房产品的CMF设计

传统文房四宝的设计比较保守,在色彩、材料、工艺表现等方面都不符合当代审美。因此,文房四宝的设计必须创新。CMF(Color-Material-Finishing)作为产品设计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可以综合运用色彩、材料、工艺等因素赋予产品新的品质感。

新文房产品的CMF设计研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加工工艺,设计出既能批量生产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现代化产品【3】。

1.色彩选择色彩在产品表现和市场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给消费者以直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上,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周朝的建立确定了红色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经过岁月变迁和历史演变,红色吸收了中国历史上各种精神文化精髓形成了今天的中国红,也称绛红色,其余的红色皆有降红色演变而来,因此新文房产品的色彩选择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绛红色”,如图12。绛红色不但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性。绛红色的选择,不仅能够展现产品的高级感、深邃感、神圣感,也能够展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2.产品各部件的选材及加工工艺新文房产品的主体部分分为提筒、套筒、书法文具盒三部分,主要材质包括五大类:丝绸、毛毡、塑料、纸、黄铜,其各部分构件材料及工艺,如表1。

产品塑料部分采用的是PP塑料材质,其特点是无毒无味、注塑流动性好、易配色,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感,PP塑料的加工方式为注塑工艺,其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常用材质,能够表现产品的现代化设计感。

产品的金属部分采用黄铜材质,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等优良性能,并且黄铜具有特殊的金色金属光泽,能够增添产品的设计感,黄铜的加工工艺为CNC数控加工。中国是最早使用铜的国家,殷商时期青铜冶炼技术高度发展,明代时期黄铜开始兴盛,一直发展到今天黄铜融入到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黄铜材质的使用能够凸显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化的不朽精神。

产品的布料部分采用丝绸、毛毡材质,丝绸材质具有很好的表面触感和表面视觉感受,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毛毡材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触觉感受,既能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又能满足产品的美观需求,丝绸、毛毡的加工方式是选材裁剪缝制。丝绸是中国的特有产品,丝绸之路闻名古今,丝绸材质的使用能够彰显中国文明友善、合作共赢的大国形象,也能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

新文房产品从设计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创新的方式,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产品赋予新的生命。新文房产品注重多元融合、交流共存的设计理念,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创新,设计出了一款极具现代中国风格的文房产品,产品样式新颖,结构巧妙,文化内涵丰富,表现技法独特,是传统文化产品创新应用的例证,也是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新式文房礼品,该设计扩宽了传统文化产品发展的可能性,为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儲佳俊.数字时代“文房四宝”生存路径与突围[J].中国报业,2018(12):93-94.

[2]杨静楠.端砚的美学价值研究[J].设计,2019(11):118-119.

[3]何丽华.传统文化在设计应用中的现状探究[J].设计,2016,29(11):30-31.

[4]陆珂琦,潘荣.基于中国精神的产品再设计[J].包装工程,2016,37(18):121-124.

[5]赵国珍.从传统文化基因看中国现代产品设计[J].设计,2016,29(18):144-145.

[6]张城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保护研究[J].设计,2019(14):102-104.

作者:张莉 梁爽 李禹莹

上一篇:新闻实习记者实习报告下一篇:城管局四进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