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国内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人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密切关注。语文作为学生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重大影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

[摘 要] 中职语文和思想政治课都是中职非常重要的课程,两者的领域虽不同,但是拥有一致的育人宗旨,都要求教师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来展开教学,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要求各类课程都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渗透其中,形成协同效应。在课程思政理念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此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探析。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和思想政治课堂的根本任务一致,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导向功能,做好教学工作。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教学现状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个学科要深入挖掘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并将思政教学元素和理论课程同步教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来让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挥作用,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作为中职语文课程,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还能从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但是从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语文教学脱离了思政理论,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人才培养体系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增长,而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倾向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各种句子结构和语法,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而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1]。教师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要素,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较低。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并没有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来深入开展教学。

另外,德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但是中职语文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中职语文内容难以有效地向学生的生活延伸,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德育方面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政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这也严重影响了语文学科思政教育的效果[2]。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课程定位偏差

虽然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已经被人们熟知,但是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中职语文课程定位影响了中职语文人文性作用的发挥。中职学校属于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将技能培养当成核心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求各个学科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来开展教学。中职学校的特性决定了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实用性的目的来开展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弱化了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情况[3]。中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也确定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会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来制订更加细化、实用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当成重要的内容,使学科的人文性没有发挥出来,影响了语文学科的优势作用发挥。

(二)教学内容偏离

语文学科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质量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大纲编写和课程标准建设都缺乏严格、统一的规范,教材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有不同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融入进去,这就使中职语文学科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的人文载体的功能被弱化,不利于语文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4]。

(三)教学模式固化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都尝试做出一定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没有从语文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没有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作用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没有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内容。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掌握语文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始终不得要领[5]。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创设思政教育的体验情境,也不善于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和感染学生,甚至还有的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政修养水平有待提升,难以给予学生极具感染力和富有说服力的思政教育指导,影响了语文学科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教学建议

(一)树立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国情怀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深沉而又朴素的情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和情感教育的关联性,明确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国家的荣辱关系到个人的荣辱,而每个人的爱国行为都会成为保护国家安宁的重要力量,所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等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家国情怀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例如学习《故乡的榕树》,课文蕴含了作者深沉、炙热的情感,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影视资料来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湘江美景,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地大物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体味诗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将《红海行动》《战狼》等影视资源作为拓展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出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优秀文化经典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拓展教材内容的宽度和广度。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窦娥冤》《雷雨》以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原著,传承文化经典。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经典诵读,通过经典诵读来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唤醒。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中职语文教师对课文诵读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中职语文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上,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跳过了朗读这个环节,往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就开始讲解课文内容。实际上,朗读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和诵读,尤其是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经典,通过经典诵读来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独特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劝学》《师说》等议论文的结构非常严谨、观点鲜明,《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等千古名篇的诵读能够让学生体味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一定要注重语调、语速、情感、基调等,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内涵和情感。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经典。

(三)立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也是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思政教育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要重点渗透德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重要教育作用和导向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并给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做好铺垫。

另外,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直观、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德育内容的重要作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学习《项链》这篇课文时,主人公虽然爱慕虚荣,但是在丢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和丈夫倾家荡产地拿出积蓄并借债凑够三万六千法郎买来新项链还给她的朋友。随后数年里,她和丈夫勤俭节约,辛苦劳作偿清债务。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玛蒂尔德和她的丈夫的优秀品质,并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优秀的品质,成为诚实、有担当的人。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让学生畅想:“如果玛蒂尔德当时没有借项链、丢项链,她会成为什么模样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玛蒂尔德的命运是由她的性格决定的,从这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要脚踏实地做人,要摒弃虚荣心。

四、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高职语文教师,也应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价值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经典,传承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语文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而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培养出德智双全的高素质人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蔚.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60-61.

[2]張虎.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 教育观察(下旬),2019,8(9):33.

[3]张莹.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9,12(5):10.

[4]郭红英,马瑞霞.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12(3):51-52.

[5]刘泽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探索[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9,21(2):42-45.

编辑 郑晓燕

作者:宋军华

中职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2: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国内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人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密切关注。语文作为学生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重大影响。在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中,语文教育应该是与其他职业性课程紧密相连,具有非常重要的职业导向作用,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入手,基于职业能力对语文教育途径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有效的语文实践模式,以给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育;职业能力;教学分析

一、中职语文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导向作用

中职语文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语文属于人文社科教育领域,依托于文字,对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学习。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更体现出一种特有的职业性,中职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教育,优秀的中职语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上的名人事迹,体会书中人物在面对大是大非时候的想法和选择,进一步升华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优良的精神品质会影响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中职语文影响着学生的品格。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成绩上与重点高中学生相比相距甚远,因此社会上会普遍认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相比重点高中的毕业生,道德素质方面可能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如果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没有树立和养成优良的品格,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歧视,甚至是淘汰,难以在社会立足。在这方面,中职语文教育以引导培养学生正直善良的品格为主,以学习鉴赏方法为辅。在中职语文的教育内容中将人格的塑造作为重点,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将人生道理直接传授给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人生信条格言理解不够透彻,难以将其融会贯通作为要求自己做人的准则,教学效果不佳。中职语文教育将职业道德故事融入课堂中,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对教材中的人物性格,思想进行剖析,同时结合实际,结合学生在职业院校所学专业和技能,引导学生塑造正确,高尚的人生品格。

中职语文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学科,承担着母语教学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才好,能说会道的学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入社会后往往更受领导的亲睐和赏识。

二、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弊端

1、课程目标模糊

中职语文教育课程目标模糊。许多语文教师无法明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不知道中职语文教育是应该以教授语文鉴赏能力为主,还是在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无法明确中职语文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还是培养学生参加高等职业院校的应试能力为主。诸如此类的情况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教学深浅度和教学侧重点,使得中职语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重要的职业导向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2、对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備

中职学校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备。中职语文教育由于专业化导向缺失,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没有专业课那样的具有针对性。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职语文教育的评价体系依旧依托于试卷考试,检验测评等方式,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却忽略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存在差异,不能这么一概而论。长此以往,偏离了中职教育的职业性,不符合学校培养要求和企业需求。

三、基于职业能力强化中职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

1、加强中职语文的教学针对性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活动项目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联系起来,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组织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如说,《讲演与口才》的具体教学中,文秘,管理类专业可侧重情感性,会计,商务物流类专业可侧重条理性,而机械,化工类则侧重准确的诠释能力的培养。

2、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服务的,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价指的是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发展性评价,保持学生的专业差异性和性格差异性;定量评价指的是摒弃“一考定终身”的观念,通过学生入校以后各方面的成绩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发展素质以学年综合素质评定,涵盖学习成绩,技能评价,校园文化,社会工作等各项评分,切实培养综合能力强的职业学生。

结束语: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语文对建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职语文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以及正确的思维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充分发挥语文在中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瑜.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J].知识文库,2020(23):76+78.

[2]张雯.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分析[J].汉字文化,2020(20):94-96.

[3]李炳林.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371-372.

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安徽 六安

作者:方翠薇

中职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

摘 要:本文就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究职业素养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水平,推动中职院校的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 具体策略

在中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当中,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的结合程度不够紧密。中职院校主要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应重视语文教学方案与职业素养的融合,促进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职业素养与语文教学的联系

语文是中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鉴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熟练地应用语言文字,促进提升语文基本技能和综合性实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职业能力、职业中的灵活应变能力和长期性学习能力。语文学习应为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和综合性科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培养现代化的社会劳动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现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点重复率高

高职院校不少知识点和初中阶段的知识点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探究,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仍旧是重复以往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理解仍旧处于原有的层次,难以进行提升。

不少语文教师以教材中的内容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这导致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仅仅局限于教材,对教材之外的其他语文知识点了解不够,所学的知识点较为局限。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综合素养过硬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较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知识漏洞,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上有着很大的缺陷。

2.语文与专业结合度不高

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同,中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素质培养的结合力度不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难以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素质教学结合起来,语文学习和专业素质培养是脱节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将语文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师仅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把控得不够严格。

3.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仅仅以单纯性的语文知识讲解来进行课堂授课,仅仅以教材当中的内容为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对于相应的知识点不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语文教学仅存在于语文内容表面。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意识地将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把控,导致学生在职业素养的提升上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教师的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

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当中,学生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1.明确教材职业素养教育内容

中职学校普遍使用的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在教材中,以职业精神为主导思想,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探究,激发学生对学习职业精神的兴趣,通过相应的语文读写训练,锻炼学生的自信心与职业素养。

教材的不少课文是通过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来培养学生职业信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教授一些教材内容之外的东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应用举一反三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性的提升,端正学习态度,利用语文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培养优秀的职业精神素养,为将来的就业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材的不少文章中存在着不同的职业形象。通过对这些职业形象地刻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的人物所呈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应当对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明白应当拥有的职业素养。

另外,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对主人公职业形象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主人公的职业形象,吸取主人公的优点,剔除其糟粕。

2.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中职阶段应当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将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融会贯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好的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语文交际训练。交际训练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普通话教学,注意学生的发音、用词以及表达内容的清晰程度,尽可能地设立相应的锻炼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各种应用文体的训练,让学生会书写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文件资料。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性技能的同时,应当分析学生在专业工作当中可能涉及的文件书写种类,有侧重地对与学生未来工作有相关性的文体进行必要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能。

例如,教师应当加强对求职申请书、计划、通知、总结、报告、合同等的写作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工作中应用到的具体书写类型和工作流程。在书写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增强对于语文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当中,选取的教学模式是“学徒制”教学,通过对相应的理念与模式进行探索,探究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教学阶段主要分为学徒、学生、员工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主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大量的语文文章和相应的工作报告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索文章内容和结构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在高一级的学习阶段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语文素养和职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加深对未来职业的理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职业性思维,从工作流程中挖掘出工作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

在更高一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职业核心素质的培养,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利用所学的各种技能做好人际交往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和自我提升,理解企业的文化,不断地进行学习,拓展自己的职业性思维并弘扬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升。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职业性思维的扩展和创新性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索,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把握好学生的好奇性心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出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列举相应的工作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地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聯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间自主搜集相关的内容与资料,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对权威性的知识和普遍性的认识提出质疑,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共同商讨的学习模式,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四、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语文课堂有效地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职业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林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微[J].基础教育,2019(5).

[2]乌仁娜.对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J].实践探索,2019(2).

[3]张婷婷.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J].才智,2019(10).

(作者单位:仪征技师学院)

作者:张永亮

上一篇:申请书三篇下一篇:党员入党申请书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