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儿科护理教学方法中通过选取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情景模拟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如何在中职儿科护理的教学当中使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护理教学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以下方法供大家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论文 篇1:

移动云班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利用移动云班课提高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效率这一问题,首先深入分析了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介绍了移动云班课的优势,最后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套移动移动云班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移动云班课;中职教育;儿科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作为移动终端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其所具备的强大处理能力,使其成为移动教育的重要工具。研究如何利用移动终端促进中职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充分挖掘移动云班课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移动云班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该套方案已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中职儿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临床学科之一,其特点是评估难度大、观察任务重、护理项目多、操作要求高。如何使護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目前,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1.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儿科护理教学主要以课堂教授为主,每堂课的时间为四十五分钟。但是,儿科护理内容琐碎,数字多、公式多,理论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在短时间内让护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效率低下。课堂外教师与护生之间缺乏高效的交流渠道,教师无法实时掌握护生的学习状态,护生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正确的解答。

2.教师教学思维的僵化。

教师在学校中一般担任一门课的教学任务,在年复一年教授同一门课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僵化的教学思维,缺乏更新其教学方案和知识储备的积极主动性。更有甚者,简单的将教学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缺乏责任感和目的性,不管护生有没有理解,只是照本宣科的完成教案要求的教学内容。另外,有些教师教学功底不扎实,业务水平不高,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无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3.护生学习能力的限制。

近年来,中职护理专业招收的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未能考上高中,加之年龄较小,无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护生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而选择护理专业,对学习毫无兴趣。但是,孔子说:“有教无类”,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合理的引导,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使护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二、移动云班课的优势

移动教育是指以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为理论基础,以无线移动网络为访问渠道,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使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段,通过教学双方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移动教学服务器来实现的交互式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各类教育APP应运而生。其中,移动云班课作为对传统课堂模式的补充和创新,因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院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操作简单方便。

智能手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移动终端设备,在中职院校中教师和护生人手一部,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的移动云班课可以保证覆盖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同时,中职院校教师和护生对于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能够熟练操作,可以实现移动云班课的最大应用效果。移动云班课简单方便的按钮操作容易被中职院校师生接受掌握。上述因素为移动云班课的成功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交流高效快捷。

移动云班课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交流平台。通过移动云班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推送资源、发布活动、答疑解难,掌握护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移动云班课,护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教师推送的资源,完成教师发布的活动,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护生之间、护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方便的交流。这一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

3.资源丰富多彩。

移动云班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案的知识海洋。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制作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移动云班课供护生观看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搜索网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并推送给护生。移动云班课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资源,为护生提供了除教师之外的另一条获取知识的渠道。护生不再是简单的听取教师的讲解,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渠道获取的知识,可以提高护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促使教师提高其知识储备和改善其教学方案。

4.活动形式多样。

移动云班课提供“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和“作业/小组任务”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师通过合理的组织活动能够及时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快速收集每一位护生的见解看法,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解决中职护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教学参与度低的问题;同时,护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

5.管理灵活方便。

通过移动云班课的“发布通知”功能,教师在课前和课后可以将学习要求、教学安排、作业、重要事项、重要安排等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发送给护生,使护生及时了解教学动态。移动云班课提供“签到”功能,护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课堂签到,从而保证考勤的效率和公正。移动云班课提供的“经验值制度”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一位护生资源学习情况、测试情况和讨论情况等,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位做出合理的评估,确保课程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三、移动云班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移动云班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技术,如何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完美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已将移动云班课应用于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学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与总结,以期给出一套移动云班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案,指导儿科护理学教学,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1.合理完善的教學方案。

教师对于移动云班课这一新兴技术,要全面理解其功能及优势。移动云班课能够补充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移动云班课提供的各种功能,要熟练掌握并合理充分的利用。借助于移动云班课,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发布通知”功能,使护生对课堂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并对护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及时掌握,据此安排课堂内容的讲解详细程度。课堂讲解仍然是护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移动云班课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使自己的讲解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使护生容易理解接受。利用移动云班课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根据课堂讲解内容的需要,合理设置活动,使护生积极的讨论和提问,提高护生的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课后教师需要利用移动云班课及时了解护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引导护生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要及时提问,对于护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解答。利用移动云班课提供的丰富资源,对于同一知识点从不同的方面给予讲解。但是,由于网络提供的资源良莠不齐,教师要对推送的资源进行严格把关。

2.积极主动的改进。

教师通过移动云班课及时获取教学效果的反馈,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进行积极主动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升级自己的教学方案。

3.正确合理的引导。

护生对于移动班课功能的认识比较片面,无法充分利用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对于移动云班课的定位、功能及意义需要给予护生全面详细的介绍。移动云班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应用护生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每个护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移动云班课提供的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中职护生自律能力较低,教师需要利用移动云班课对护生的学习历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张金玲 万春

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论文 篇2:

情景模拟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在儿科护理教学方法中通过选取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情景模拟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如何在中职儿科护理的教学当中使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护理教学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以下方法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情景模拟法;中职儿科护理教学;教学方法

[

在临床护理专业课程中儿科护理学属于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该门学科中涉及的儿科常用护理技能是开展儿童保健和临床诊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常常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及临床护理情景的模拟,学习主动性以及活跃度都不佳。本校为了提高儿科护理教学的质量,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11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110例学生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学生,对照组当中共有男性4例,女性51例,对照组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10±1.2)岁;实验组当中共有男性5例,女性50例,实验组学生的年龄在16~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4±1.3)岁。经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发现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干预,实验组的学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将实验组的55例学生随机分成5个小组,然后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能的教学培训,每组选用一名教学能力好、沟通能力强并且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临床护理经验的老师作为带教老师。(2)制定统一的教學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设置依据实习生大纲的要求编写,确保教学贴近临床。(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分类,按照类别编写出相应的剧本,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其中,同时在扮演的过程当中将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暴露出来,待所有的小组角色扮演完成后,各小组互相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最后由带教老师对其进行总结指导。

(三)评价指标

在本次的研究当中需要采取师生双向的考核方式进行成绩评估,由带教老师在培训期满时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水平考核;使用互联网评教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打分评价,若打分为1~2分则表示为不满意,若打分为3~4分则表示为基本满意,若打分为5~6分则表示为满意。

(四)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的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次研究所得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表示,使用卡方值进行检验,对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使用均值进行表示,使用t值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考核成绩对照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满意度

两组学生经过互联网评教后,实验组52名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对照组44名学生对教学满意,实验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三、讨论

在临床护理专业课程中儿科护理学属于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1],学生只有掌握常用的儿科护理技能才能保证以后临床实践的顺利开展。传统的教学常常重理论轻情景,极大地影响到教学实践的效果。

有研究报告显示在教学实践当中运用情景模拟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消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2]。在本次的研究当中,使用情景模拟法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并且实验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更加说明了情景模拟法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当中使用情景模拟法教学进行教学干预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亢杨,白明辉,周丽娜,等.儿科临床技能培训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20-21.

[2]郑良芬,陈英.高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多情景模拟教学法[J].护理学杂志,2015,30(11):66-69.

作者:叶霓

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论文 篇3:

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研

摘 要:文章对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研。将微课引入中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有利于创设愉快的课堂环境,提高儿科护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微课应用;教学效果

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微课的有效利用,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并对一些不好理解的内容反复观看,直到充分理解为止。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难题。文章对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研。

一、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选择的18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致。比如,都是在同一年龄区间,都是初中毕业女生,学习情况也都类似。选择的这些学生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到考试的时候再进行突击复习。其次,微课的制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微课制作内容是“小儿腹泻脱水判断”。在课堂上这一小节的教学时间不到六分钟,但内容非常难懂也非常重要。这节内容不仅是日常儿科护理工作经常接触到的,而且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该节内容的微课制作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微课时长一共是四分钟,主要内容是对脱水的性质以及程度进行判断,可以供学生自学以及复习使用。微课使用Camtasia Studio 8.0软件进行录屏,再根据具体内容进行配音录制,在具体内容上使用流程图、动画、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再次,具体实施方法。在上课十天前,教师将微课材料发放给实验组的学生,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课代表组织所有学生使用班级中的电脑播放一次微课,确保每一名同学都对微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将微课发送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来相应地安排自学。在十天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讲授微课以外的知识点,对微课中的内容不再重复。在结束本节课后,教师及时测试学生自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评分。在下节课,教师再针对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照组则利用讲授法,由教师在课堂中讲授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并未发放相关微课视频供学生学习。在结束本节课后,教师也像实验组一样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内容和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最后,进行评价。采用同样试题测试两组学生,试卷中包括20道单选题,每道题5分,共100分,主要内容都与判断腹泻脱水有关。

二、结果分析

首先,比较两个组的测试成绩。实验组的平均考试成绩为65分,对照组的平均考试成绩为45分。其次,微课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效果。90%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提高了自学水平,80%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有利于自己对儿童脱水情况进行更好的判断,78%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有助于帮助自己进行课后复习。有30%的学习者运用微课学习时间不长,在 10分钟左右,超过25分钟的学习者在10%左右。虽然有67%的学习者认为小组集中讨论效果会更佳,但实际上与其他同学讨论的学习者是少之又少,只占30%。

三、结论

首先,微課创设了愉快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侧重于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样化、情境化的讲解,具备资源共享、突出主题等特征。它可以提供给学习者多种选择,学习者可根据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自我调节。学习者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在课外通过微课学习知识,微课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习者营造出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查发现,有96%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教学方式下的学习效率更高,有85%的学习者认为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一些抽象知识,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其次,微课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微课是教学者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一种情境化教学视频,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调查发现,有93%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有利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动自己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有92%的学习者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护理技术。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创新性,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完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挖掘微课更多的教学价值,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成长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井晓磊.微课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6).

[2]吴岸晶,吴卓洁.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7(02).

作者:阴媛媛

上一篇:年轻法官演讲稿下一篇:交通警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