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经济理论研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任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季涛从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拍卖工作并获得注册拍卖师执业资格,1999年还被聘为注册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组成员。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拍卖经济理论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拍卖经济理论研究论文 篇1:

股份配额制实施原理

由于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包含集体理性,个人会为自己的利益去寻找对自己最有效的结果。因此,自由竞争常常造成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影响最佳整体利益的实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必须通过制度安排和调整,获得好的集体收益。

股份制也经历了一个从适应到不尽适应甚至完全不适应的发展过程。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股份制的优越性。经济学研究人员把股份制的优越性归结为五个方面。认为股份制能够(1)有效地筹集资本,为社会生产的扩大和生产的自动化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创造的条件;(2)实现经营的专业化与管理的现代化;(3)通过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对高投资回报率的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具有社会主义的成分;(5)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当然,经济理论研究也并不回避股份制存在的问题,承认股份制存在(1)滋生食利阶层;(2)衍生严重的投机;(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受制于人;(4)产生诸如美国股份制大公司的致死病等问题(何志勇,1997)。本文对股份制优越性的分析并无疑义,也基本认同他们所罗列的股份制的缺陷,但主要从股份制制度安排缺陷的层面,研究它与现代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以及如何加以改革的问题。

股份制与现代经济不适应的情况

世间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也产生了与现代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方面:

1.经营者出卖股东利益

股份制有效地筹集资本,促成了大规模、高速率和专业化的生产,只有那些智商高度发达,并且受到严格训练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精英,方能驾轻就熟地游弋其间,而大多数投资者或出资人都力不从心。股东们不得不将公司经营权以某种合约方式移交给公司的经理人员。由于信息的不充分和信息的不对称,公司的经理阶层演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集团,他们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机会,谋取其利益的最大化,使公司实际掌握在经理阶层手中,形成所谓内部人控制。

在普通的股份制下,为防止经理阶层的偷懒及背叛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虽然投资者也采取相应的激励与监督措施,但由于股份制公司经营活动的复杂性、资金运动的规模性以及中饱私囊行为的隐蔽性,经理阶层欲壑难填的期望并不因激励力度的提高而良心发现。同理,经理阶层的中饱私囊的行为一旦得手,由此所得利益与效绩评价及终止委托代理关系的惩罚则显得微不足道。

股份公司的内部人一般利用经营的复杂性与监督不力,在购入原材料、设备时,借口技术指标、交货时限和搜索成本等而选择愿意提供最大租金的供应商。在卖出商品时,也会如法炮制。如果股份制公司存在所有权缺位,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危害会更大。日本学者西山中范把内部人控制成为经营者专政,并预言由于内部人控制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现代股份制度土崩瓦解。

2.大股东控制的法人资本主义现象

企业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股份制公司的股权结构越是分散,无力监督的股东越多,搭便车的行为也就越普遍,公司治理中经营者资本主义现象越明显,内部人控制越严重。所以,在公司内部人控制成为路人皆知的事实以后,聪明的投资者和经济理论界开始转向法人持股,希望借此改进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关注法人资本主义现象。奥存宏把法人资本主义现象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以法人所有为基础的经营者控制。其普遍特征是母公司为了控制和支配子公司而持有子公司的证券。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证券一般不因证券的市场价格的涨落买入或卖出股份。以法人所有为基础的经营者控制包括母公司绝对控股地位和母公司与关联企业共同控制两种类型;

第二、相互持股和董事的连锁任职。为了取得价格决定的主动权,许多公司采取相互持股和连锁任职的策略。德国的康采恩与日本的大财阀都持有下属公司的股份。尽管美国1890年制定的谢尔曼法禁止托拉斯式的合并,但由于1889年新泽西州法确认了股份公司的持股先例,美国公司持股也就畅通无阻了;

第三、经理人员就是股东。由于法人资本主义的存在,股份公司基本被控制在大股东手中。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大股东控制经理阶层的现象,公司大股东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的经理人。这样,公司被置于大股东的内部人控制之下;

第四、分红减少。企业制度的理论家们认为,分红是股东取得收入的最重要的表现,但是由于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以及卡特尔运动的兴起,分红政策逐渐被利息化政策所取代。奥存宏把分红制度食利化称为公司本位主义企业的拿手好戏;

第五、股东空壳化。随着股份公司的扩大和股份的逐步分散,股东大会逐步空壳化。这已经是一种世界化的趋势,美国很早就出现了所谓股东大会是没有观众的演出的说法。奥存宏认为,在股份公司制度下,掌握少量股份的股东人微言轻,一般通过提交空白委托书和委托股东会专业户的方式寻求本位利益的增加,其直接结果是导致了股东大会名不副实和对股东主权的实质性侵害;

第六、股票投机。由于股票同时具有融资、投资和支配证券的功能,所以包括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的股票市场的强势竞争者易容联合起来,共同控制市场,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使证券市场逐渐丧失其投资价值。

3.处于垄断地位的大股份公司对消费者的价格掠夺

股份制能有效筹集资金的特点使股份制公司得以迅速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击败那些业主制公司、合伙制的小型公司,然后通过资产重组或企业并购的方式,在所在行业建立垄断地位。通过用户垄断等方式,将相关公司的经营也置于它的控制之下。这样,大多数股份制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都会逐渐、甚至迅速演变为垄断性股份公司。

具有完全垄断地位的股份制公司,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它们一般通过数量控制将价格提高到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极限。不仅如此,垄断企业还会减少技术进步的投入,降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还会因它独特的市场地位,放慢商品的交货速度,降低对消费者的服务水准。产业组织理论充分认识到了垄断的缺陷。但是,由于受到通讯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制度供给短缺的制约,自由经济理论对垄断问题束手无策。一般地说,垄断意味着规模经济效益。如果要提高市场的竞争性,就会牺牲规模经济效益,如果要保障规模经济效益,消费者就要蒙受巨大的利益损失。垄断问题让自由经济理论者们无所适从。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垄断势力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严重威胁到美国经济的正常运行,美国总统罗斯福积极推行新政,广泛地实施反垄断。在罗斯福政府的领导下,大量的垄断公司被肢解,许多垄断公司的负责人被传讯。罗斯福通过把垄断公司“一分为多”的方式,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对风雨飘摇的美国经济起到了扬汤止沸的作用。但传统的反垄断措施,又是以牺牲社会的规模经济效益为代价的。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出于保护或谋求竞争优势的目的,主要发达国家对日益庞大的垄断势力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措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微软司法案的不了了之都说明了国际经济中重商主义已经卷土重来,消费者的正当利益与合理要求正在开始被侵蚀。

4.技术进步内部化

由于技术具有无限次分享而不改变它固有属性的特征,因此,技术的研发应该举全人类之智力,通过协作的方式,义加速进步、降低费用。技术也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了鼓励各阶层积极参与技术的研发工作,补偿技术研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智力、体力和财力的支出,社会应该考虑对技术成果的持有人进行一定的补偿。

由于国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拥有先进技术的市场主体可以在短期内攫取远远超过其投入的利润。也正是这一原因,垄断企业依仗它的经济实力把科学技术的研发工作内部化,以期永远主宰和垄断相关市场的经营权。这样,不仅提高了科学技术开发的经济、社会成本,而且降低了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由于垄断企业在所把持的市场上举足轻重,它一般脱离社会理性,独立地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整个社会来看,造成了技术开发的重复劳动和多重投入,导致社会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样,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市场地位的考虑,垄断企业也总是处心积虑地谋求技术上的优势,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地阻碍其他市场主体的技术研发。为了维持技术垄断优势,企业往往不惜重金网罗在技术研发上具有前途的研究人员,形成技术开发的某种真空,也阻碍了技术的传播,客观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5.导致社会有效购买力的降低和经济的恶性循环

与战争的目的不同,经济竞争的直接目的不是消灭竞争对手,它的目的是通过竞争达到提高,通过竞争实现共同发展。一旦世界上只存在唯一的一家企业,那无疑是经济社会的灾难。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各个市场行为主体都必须在这个系统中获得益处。如果市场价格过高必然降低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者就会因此变得太穷,社会有效购买力就会大幅下降,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也就成为无水之源。如果市场价格过低,投资者就会因此入不敷出、得不偿失,社会经济也会因此成为无本之木。

上市公司凭借其资金与技术优势取得对整个行业的垄断权时,可以通过数量控制提高商品的市场价格,使消费者支付更加高昂的代价,减少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贫困化的结果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反过来对厂商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由于自由竞争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厂商理性与社会理性存在严重的冲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扩大销售和保有市场份额,厂商总是努力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劳动支出,降低生产的成本。从厂商的角度来看,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是最有效的竞争策略。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生产与消费、需求与供给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矛盾统一体。社会总的工资支出降低必然引起社会的有效购买力的降低。厂商理性的发挥和它竭泽而渔的行为会最终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入每况愈下的困境。

6.对加剧失业和贫困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

大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的排斥,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在雇佣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具有单一化趋势。投资者通过利润分割资本收入,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发明获得技术转让收入,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收入。失业意味着丧失收入来源、意味着衣食无着。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个社会就无法实现长治久安。早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期,工人阶级为保住饭碗、维持生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在机器威胁到他们的就业与生存的时候,劳工阶级就会毁坏机器设备;在厂商大量雇用童工,使他们面临失业的危险的时候,成年工人就会堵截、殴打、毒杀童工。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一度使得西方资本主义政权风雨飘摇。出于缓解社会矛盾、达到使资本主义苟延残喘的目的,西方各国普遍采取了压缩工作时间的权宜之计。

在现行的股份制条件下,发起人资本和二级市场资本的待遇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发起人的资本一般都按票面价值认购,而二级市场的资本按市场价值进行交易。发起人资本的收益相当于二级市场资本收益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加上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恶意炒作,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也几乎得不到任何投资收益。

配额股份制基本原理

市场的过度供给间接地表现为资本的过度供给。一些重要的投资场所基本都被大额资本或垄断企业所把持。所以,消灭贫困、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大额资本或垄断企业让出一部分投资机会,实行投资配额制度,使低收入阶层和公务员队伍能够分享资本收入。实行投资配额制度不需剥夺富余人口的资产,富裕人口可以继续持有的富余资金,将其转作单纯的消费基金用于消费。这样,只要调整个人的配额投资标准,就可以改进社会财富的分配,就可以彻底地消灭贫困,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

实现配额投资制度必须充分考虑投资的风险性。如果没有可靠的制度供给的保障,配额投资所募集的资本就会泥牛入海,徒惹天怒人怨。由于垄断企业市场容量大、所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市场的竞争性小,完全垄断企业应该成为配额投资的首选目标。由于垄断企业生产的商品依赖于社会、垄断企业是不合理的市场经济制度安排的结果,垄断企业应该接受社会的理性化改造。通过公开信息措施和充分竞争措施,可以在保全垄断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将垄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完全消除垄断的负面影响。如果垄断企业一意孤行、拒绝社会的理性化改造措施,社会和消费者可以通过自组织或政府的他组织建立一个自投资、自经营、自消费的具有垄断地位的新企业,原有的垄断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充分信息条件下,面对消费者的自组织或它组织性投资的直接威胁,垄断企业是一个弱势博弈者,除了接受社会的理性化改造之外别无选择。这样,对垄断企业的理性化改造实际酿就了一种新的股份制形式-股份配额制。

股份配额制就是对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通过公开信息措施,强化对经理人阶层的监督,消除内部人控制和解决公司治理的问题;通过职业经理人对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的经营权的竞争,把生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按成本加平均利润的方式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使普通消费者能够及时将所持闲散资金转化为资本、参与资本收入分配、分割平均利润,达到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的目的。

1.按照完全垄断的要求,把上市公司改造为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公司。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反垄断的公开信息措施、(对经营权的)充分竞争措施和配额投资措施,可以将垄断的市场结构改造为完美无缺的理想的市场结构范式。根据上市公司的行业特点、规模要求,对同类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并按现行的市场价格收购同行业中非上市公司资产,组建相关的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制公司。只有具备垄断地位的公司才能按照反垄断的公开信息措施、充分竞争措施和配额投资措施,降低市场风险,消除经营的不确定性,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2.按照配额投资的原则,将上市公司的股份按照票面价值优先在低收入人口和急需提高其收入水平的群体中等额分配。毫无疑问,市场的非均衡实际也是投资机会的非均衡。在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等四个市场结构类型中,只有垄断性市场结构中存在利润,而且垄断性越强垄断利润越高。因此,社会应优先对垄断企业实现科学管制,使之无法实施价格掠夺。更进一步地,垄断的市场结构是消灭贫困、提高社会有效购买力的突破口。实现股份配额制就是给那些低收入人口和急需提高其收入的人口以公平的市场机会。

3.按照平均利润率,确定股份配额支持股人的资本收益率。一般地说,由于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市场容量大,社会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基本确定,一般没有经营风险。特别是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只有一个经营者,厂商具有强劲的价格决定能力,可以将价格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但是,为了兼顾消费者、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利益,股分配额制应该按平均利润率确定投资者的资本收入。一般地说,平均利润率不必严格按加权平均的方式确定利润率,可以根据消除贫困的要求,使其等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3-5倍。在社会差距很大的时期,配额投资的利润率可以定得高些,在人们缺乏进取精神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配额投资的利润率。

4.通过互联网络的强大的互动式通讯功能,及时掌握社会对特定商品的详细需求信息,实现以需定产,消除经营的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收入水平和生产条件下,社会对生产性商品的需求是确定的。即使是消费理性较低的日常消费品,只要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络及时地将其对相关商品的需求信息以提前定购的方式通知相关的生产企业,社会或相关企业掌握社会对该商品的具体需求信息。只要需求是确定的,股份配额制企业的经营就不存在任何市场风险。当然,对于不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群来说,社会可以通过培训和配备计算机统计专员等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向这些群体提供技术帮助。同样,社会可以通过价格优惠和价格惩罚鼓励消费者提前定购所需求的商品。只要掌握了详细的需求信息,以销定产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5.通过强化职业经理人对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公司的经营权的竞争,把股份制企业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水平。由于具有垄断地位的上市公司是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设计的,因此,它的经营权既是一定时期对该企业实施控制的权利,也是一种展示个人才干的机会,更是一个获得相关管理收入的关键。换言之,取得了相关的经营权意味着获得相应的管理收入。根据博弈论在拍卖经济学中的运用,参加拍卖的人员越多,拍卖所形成的贝叶斯纳什均衡价格越是接近其生产成本。把这一研究成果运用于股份配额制,经营权的竞争可以把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公司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水平。通过职业经理人对具有垄断地位的实施公司的经营权的充分竞争,可以改变其价格决定,把生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使投资者获得平均利润,经营者获得管理收入,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消费者获得较大的实惠。

6.通过对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制公司的财务信息的充分披露,消除具有垄断地位的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解决其治理问题,并最终消除经营得到的风险。由于垄断企业的受管制的特点和具有垄断地位的股分配额制企业的特殊的市场地位,社会可以通过立法强制具有垄断地位的股分配额制企业在互联网络上及时、充分地披露垄断企业的财务信息。只要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配额制企业开诚布公,把相关财务信息的明细账、分类账和总帐及时地公布于互联网络,实际就等于把垄断企业置于社会、新闻机构、消费者、竞争者的严格的监督之下。公开信息不会影响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正常经营,而且在互联网络条件下,公开信息实际就是在投资者和经营者、消费者和企业、国家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基本对称的信息,只要国家、管理学家、消费者、投资者、对经营权的竞争者甚至无关人员中某一个方面对经营者的监督是有效的,就可以认为整个社会对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的监督是有效的。所以,在公开信息措施之下,面对着巨大的威胁,经营者只有克尽职守的义务,不敢越雷池半步。换言之,公开信息措施,轻而易举、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具有垄断地位的股份配额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公司治理问题。

总之,股份配额制具有与一般股份制不可同日而言的优越性。

作者:孙天法

拍卖经济理论研究论文 篇2:

季涛

时任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季涛从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拍卖工作并获得注册拍卖师执业资格,1999年还被聘为注册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组成员。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难得的是他不但精于业务,还擅长写作,曾著有《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当代北京拍卖史话》、《拍卖师主持教程》等书;参与编写《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二十年》、国家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拍卖通论》、《拍卖经济学基础》、《拍卖基础教程》、《拍卖实务教程》等。

拍卖经济理论研究论文 篇3:

中国的拍卖行最早出现在上海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拍卖行成立于1874年。英国的一家拍卖行在当时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开设了一家远东子公司—鲁意斯摩拍卖洋行。随后,英国商人开办的瑞和洋行、罗森泰洋行,法国商人开办的三陆洋行,日商的新泰洋行,丹麦的宝和洋行等纷纷挂牌,开展拍卖业务。

最初时,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对进出口商品中的纠纷事件进行鉴定、估价、协商、公证和处理。后来,海关的没收物品、海洋运输中的水渍物资、银行委托的典押品以及保险公司、法院的一些物品的变现业务都由他们代为处理和拍卖。同时,他们也代理私人拍卖家具、旧货等。在洋行经营拍卖业的初期,拍卖师都是外国人,用英文进行拍卖,买家也多是外籍商人和少数旧货商贩。

当时的拍卖行里到处都是柚木写字台、弹簧转椅、打字机,还有古董、古画、秦瓦汉砖,外加珠宝玉石,还有外国“白兰地”、“化妆品”等,这些名贵物品都是要拍卖的东西,并没有损坏,常常是受了些水渍浸泡的污损。

逐渐地,拍卖师由会说英文的中国人担任了。洋行的中国雇员在从外国人那里学会拍卖经营后,就开始自立门户,相继模仿办起了几家拍卖行。比如,有“榔头大王”之称的上海怡和拍卖行老板,原来就是一家外国洋行的拍卖师。

晚清文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曾对当时上海由中国人主持的拍卖会有过生动的描述:“丙子春间,华人亦仿外国拍卖物件。先期悬牌定于何日几点钟,是日先悬外国旗,届时一人摇铃号召,拍卖者高立柜上,手持物件令看客出价,彼此增价竞买,直至无人再加.拍卖者以小木槌拍桌一声为定,卖予加价最后之客。一经拍定,不能反悔。”

当时出版的《上海生活》杂志的文章里对拍卖也进行过描述:

上海滩的商人认为:到“拍叫货行”(即“拍卖行”)里去“叫货”(竞买),要有几个最低限度的条件:第一,要眼光“狠”,把你预备拍的那件东西,越看得透彻越好,因为一经拍定,再看出“毛病”来,亦不能反悔了;第二,要略懂得几句“洋泾浜”英语(即讲的不标准的带有上海口音的英语),比如会说“Dollars”(美元),“Number”(号码),“万来那司”(Very nice),即极其好的意思。懂得这些,便可和拍卖行里的洋人攀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便利和利益。拍卖师(当时上海称为“叫货鬼”)都是些眼光老练,计算精明的人,不是拜个“师父”或“先生”,学上几年就可以吃这碗饭的。全在乎自己的经验,多接触、多留心,处处化解应变,“死事活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嘴要灵活,随时随地要显出敏捷的样子,“逢人能说话”,才能当得拍卖师。参加拍卖的人耳朵要灵活,洋人站在高高的台上,手持木制的槌子,一边唱着“Number 6,one and half”,立刻要明白,就是“第6号拍品,一块五起拍”。这时你看旁边有没有加价的人,一分钟后没有的话,你便立刻伸手表示愿买。但事实上没那么顺利,难免有人会加价喊“Two”, 意思即肯加到两块钱,或许又杀出一个“程咬金”,喊一声“Two and half”,要加到两块五。这时候你就要当机立断,看那东西是否值得,自己还要不要。一般认为最“热门”的货色,还是化妆品、花边、假首饰、鞋帽袜带等之类。很多人闲来无事,到这些地方去转转,好在拍卖行老板很欢迎你们去看,壮壮他的声势。货色繁多,记不清多少,可以边看边听着台上的叫喊。如果遇到心爱的东西,便可参加竞拍。

1917年,上海的鲁意斯摩拍卖行开始由拍卖师品斯主持定期的集邮品公开拍卖活动。著名集邮家张赓伯所写的《邮海沧桑录》中曾有过描述:“鲁意斯摩拍卖行常举行邮票拍卖。每有一老者道貌岸然,手戴钻戒,口衔雪茄,据前排坐。每遇罕贵票,辄与碧眼儿(外国人的俗称)竞购甚力。某次与一西人争购‘临时中立’(著名珍罕邮票)一角六分、五角票两枚,出价高于市价一倍以上。此时国人高等集邮家颇少,人均为之注目。时余方弱冠,求学沪滨,亦时至鲁意斯摩拍购廉价西票。见此老者,亦以为奇。私询于人,始知即老邮商李辉堂也。”

季涛

时任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季涛从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拍卖工作并获得注册拍卖师执业资格,1999年还被聘为注册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组成员。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难得的是他不但精于业务,还擅长写作,曾著有《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当代北京拍卖史话》、《拍卖师主持教程》等书;参与编写《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二十年》、国家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拍卖通论》、《拍卖经济学基础》、《拍卖基础教程》、《拍卖实务教程》等。

作者:季涛

上一篇:自然力经济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就业考验经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