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西南地区特点,根据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特性,借鉴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体制与经验,提出西南地区各类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和谐服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篇1:

公共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服务创新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创新

摘 要:文章简述了公共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服务的现状,分析了中文电子图书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通过制定多种资源协同采访机制、加强电子图书阅读推广、健全电子图书评价机制、改进电子图书检索系统等措施提升中文电子图书服务水平。

1 公共圖书馆中文电子图书服务现状

1.1 读者对电子图书的需求持续上升

随着互联网、智能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凭借易存储、便携带、出版快、价格低、内容多、检索便捷等诸多优点,弥补了纸质图书的不足,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其图文并茂的特点也为读者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率不断下降,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在逐年上升,可见读者对电子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大,数字化阅读和移动阅读方式正不断渗入人们的生活。

1.2 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日益丰富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馆配商逐渐向电子产业转型,电子图书的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在众多电子图书供应商中,超星、书生之家、方正Apabi等电子书数据库是各公共图书馆主要购买的电子图书资源。其中,超星数据库涵盖多种学科领域,价格便宜,能够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成为很多公共图书馆配备中文电子图书的首选,超星数据库也成为图书馆占有率最高的供应商;方正Apabi提供的是特色资源数据库。还有一些公共图书馆把本馆的纸质资源进行电子化,实现了馆藏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同步化,优化了馆藏资源。中文电子图书数量的增长为数字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移动阅读终端APP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持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之兴起和普及,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电子资源的读者数量也与日俱增,公共图书馆纷纷向读者提供免费移动阅读服务。如:上海图书馆推出了市民阅读网站和APP,读者通过APP可以下载电子图书到移动设备上进行离线阅读;陕西省图书馆通过超星移动图书馆定制了专属客户端,有100多万种电子图书可供读者下载及在线阅读;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提供了阅读器外借服务,使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移动阅读不仅使读者的阅读更加便捷,还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电子图书服务开辟了新天地。

2 公共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图书更新速度缓慢,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新书的纸电同步是目前馆配电子图书市场的热点问题,尽管这个问题迫在眉睫,但目前纸电同步还很难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中文电子图书的盗版现象严重,出版社和作者担心出现盗版。因此,数字内容供应商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对图书电子化慎之又慎,致使很多新书无法提供电子版或延迟出版电子版。版权保护虽然保障了出版商和作者的权益,却导致电子图书新书更新缓慢,造成纸电不能同步。此外,电子图书价格低、赢利少,也是出版社和作者不愿授权出版电子图书的因素。这些都导致了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更新缓慢、内容匮乏,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而难以对其产生吸引力。

2.2 图书馆对电子图书的宣传力度不够,利用率不高

多数公共图书馆对馆藏电子图书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读者对电子图书的知晓度和使用度都很低。甚至有些读者都不知道图书馆还有电子图书,使用过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的读者则反映电子图书内容过时、更新缓慢、使用不方便,导致电子图书利用率不高。

2.3 电子图书评价体系不完善,服务效益低下

公共图书馆采购电子图书时优先考虑的是本馆的馆藏体系和经费等,对电子图书的内容、质量及相关技术考虑得较少,也不太重视对电子图书资源进行评价。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公共图书馆仅对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并没有对读者在电子图书获取和使用过程中的阅读行为进行分析,导致其购买的电子图书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更谈不上提供个性化的电子图书服务。

2.4 电子图书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检索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大多是由电子书供应商提供的,而电子图书的阅读格式多种多样,因此,不同电子书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平台或阅读软件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读者在检索电子图书时需逐个点击不同电子图书数据库的链接,给检索、访问、共享和利用电子图书带来不便,极大地影响了电子图书的使用效率。没有统一的检索标准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服务。

3 公共图书馆中文电子图书服务改进措施

3.1 完善电子图书采选机制,推进电子资源建设

3.1.1 科学制定馆藏发展政策。随着图书纸电同步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不再局限于纸质资源。面对海量的电子资源,公共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特点,积极推动电子资源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馆藏体系,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满足数字阅读时代读者的需求。

3.1.2 完善电子图书的采购策略。网络时代,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阅读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公共图书馆采购电子图书前应对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及专业读者的数字阅读的行为、方式、目的及借阅情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依据调查结果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采购符合读者需求的电子图书,保持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平衡。

3.1.3 采用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读者决策采购模式采购电子图书,根据读者对电子图书的浏览和借阅情况决定是否购买。目前,我国几大馆配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图书平台,部分图书已实现纸电同步发售,读者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检索、浏览、下载电子图书,也可以荐购符合公共图书馆购买要求的纸质或电子图书。实践证明,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深受读者青睐,公共图书馆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读者真正需要的电子图书,能有效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馆际联盟、联合采购、馆际互借合作等方式,弥补馆藏电子资源的不足。

3.2 加强电子图书的阅读推广,提高读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随着电子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电子图书的宣传推广力度。如:公共图书馆可在官网及时更新电子图书目录,提高读者对电子图书的关注度;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加入电子图书信息,使读者在查询纸质图书的同时了解电子图书的信息;定期举办特定主题的电子图书阅读活动;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并为其推送个性化的电子图书服务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盗版电子图书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盗版电子图书不仅侵犯了出版社和作者的权益,同时还制约了电子图书的更新和出版。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深入开展知识版权教育,提高读者的版权保护意识,引导读者获取和使用正版电子图书。

3.3 健全电子图书的评价机制,完善电子图书检索系统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对电子图书质量和使用效果的管理,建立电子图书评价机制。如:公共图书馆购买电子图书前应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电子图书软硬件的质量、内容、检索功能等;收集读者使用电子图书的情况和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電子资源馆藏体系,提高电子图书的服务效益。方便读者查找和检索电子图书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目的,公共图书馆应整合电子图书与OPAC系统,实现一站式检索,这既可以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又能节约读者的时间。公共图书馆还应构建电子图书服务平台,整合各种电子数据库和电子资源,提供统一的入口和检索工具,制定统一的电子书格式,便于兼容各种电子书格式等。此外,公共图书馆应对各种新型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和质量进行监控考察,时刻关注电子图书出版发行的新动态,不断拓宽电子图书的获取渠道。

参考文献:

[1] 刘术华,牛现云,童忠勇.我国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调查分析及启示[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5(8):48-52.

[2] 谢强,刘术华.我国数字阅读最新发展及对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启示[J].图书馆,2017(1):24-27.

[3] 顾烨青,陈铭.高校馆配中文电子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1):42-52.

[4] 郑文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建议: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0-44.

[5] 春燕,沈奎林.新信息环境下电子书馆配商经营模式分析与展望[J].图书馆建设,2018(6):23-30.

(编校:徐黎娟)

作者:芦艺芹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篇2:

区域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与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西南地区特点,根据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特性,借鉴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体制与经验,提出西南地区各类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和谐服务。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评估;问题;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24

Assessment and Thinking of Regional Public Library

——Study Points on Southwest RegionDong Yuan1 Chen Qingsu2 Cheng Jiejing3

(1.School of Marxism,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2.Zunyi Municipal Library in Guizhou Province,Zunyi 563000;

3.School of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历来被人们公认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人类已有的知识文献,最大量、最集中的储存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主要文化服务中心,它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它在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文明潮流、开展终身教育等方面是社会其它机构所不能替代的[1]。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他的社会职能——要服务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民族的读者,要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百姓生活。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2]。这为公共文化事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必将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事业单位之一,承担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信息需求的使命。研究公共图书馆问题,是发展图书馆事业,完善国家图书馆体系必不可少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就公共图书馆问题进行了颇为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如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水平偏低、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在图书馆事业管理中感觉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这次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工作,有一些思考,提出来与同行探讨,以期为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有所裨益。

1 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效、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办馆条件有较大改善,馆舍建筑面积得到较快增长;经费补助基本得到落实,有些地方还有大幅度增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专业人员普遍增加;现代化技术装备从无到有,为图书馆的现代化技术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藏书总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基础业务建设普遍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有新突破。

但是,笔者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在运行过程中还不完全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图书馆事业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图书馆规模、布局、责任、权利、标准不够明确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滞后,特别是社区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乡镇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图书馆界专家于良芝教授、吴慰慈教授认为,这些差距主要是在各级政府对图书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由于城乡差别较大使各级图书馆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基层图书馆资源贫乏等。据2008中国图书馆年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有借书证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千分之五,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0%。这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存在小众化、精英化的弊端。另外,我国平均每45.9万人口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0.27册[3]。从可度量和专业角度,国际衡量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平均一座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数;二是一座城市的人均公共藏书量。根据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标准,每5万人应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行标准为4公里。到目前为止,深圳市已基本实现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室),实现全市常住人口人均2册(件)、户籍人口人均6册(件)的藏书指标,并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3]。笔者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到2008年为止,四川省全省常住人口有8 750万人、公共图书馆有151个,约57.95万人拥有1个公共馆,人拥有0.24册藏书;2008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有3 793万人、全省公共图书馆有92个,约41.22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人拥有0.18册藏书;到2008年云南省常住人口有4 543万人、全省公共图书馆有149个,约30.48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人拥有0.31册藏书;等等。以上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大的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分布情况都远远低于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标准。同时以行政区划来确定馆的建设规模,如省、地、县级公共图书馆,每个行政区划都建一个与行政区划相当的图书馆,不管服务人口多少,造成服务资源的不均等化,有的资源不够用而有的资源却闲置。如表1所示。

(册)四川8 75015121 17257.950.27贵州3 793926 95641.230.18云南4 54314914 19530.490.31(备注:根据2008中国图书馆年鉴604~605数据统计制表[4])期区域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与思考由于没有具体标准可供参考,各自为政,造成很多县级图书馆在建设和管理中概念不清,为了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和办好图书馆,咨询相关问题不断。各级图书馆对于什么是合格,什么是不合格没有明确的标准。有的布局既不合理也不科学。很多区域有的人口密集的地区只有1所图书馆,有的人口很少的地区也有1所图书馆。而图书馆应该建多大面积、配备多少藏书和多少工作人员、政府应该拨付多少经费等等之类问题,我们只能参照评估标准来答复,但是评估标准不等于法律法规,它不是各级政府必须执行的标准,显得很苍白和没有说服力度。与国外公共图书馆相比,缺乏管理的规范性,他们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责任、权利非常明确。

1.2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没有保障措施,文献藏量不足,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由于以上的管理体制,使得经济发达地区与相对贫困地区政府在经费的投入上不一致。2007年我国人均拥有馆藏图书0.39册、年购书经费0.601元;有756个公共图书馆全年无一分钱的购书费,远低于国际图联要求人均拥有藏书2册标准。从现有体制标准及费用投入来看,东西部地区差别很大[5]。例如,发达地区早就到达到年购书经费一百多万到几百万,而西南地区却达不到。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图书馆2009年度经费为50余万元,截止2008年共有馆藏图书43 103种,142 542册;云南省勐腊县图书馆2000年购书经费2万元,到2009年的图书馆购书经费才增加到3万元,目前总藏书量27 204册;云南省开远市图书馆2009年年度经费为16万元,藏书123 045册(其中电子图书10 008册);云南省南诏大理文献中心2009年清点藏书统计数目为:全部藏书9 539种,31 908册(含地图、书画作品、拓片、照片、木刻板片、线装古籍、民国时期出版物、大型丛书、期刊合订本、个人捐赠图书、出版文献、内部资料等12项)。在这些藏书中,1911年以前的古籍线装书共有8 089种10 483册(其中地方文献258种1 409册),1911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平装书有3 671种7 894册,现、当代研究记述南诏大理史、白族学研究文献资料共1 581种2 806册,相关民族文献1 694种2 923册,期刊合订本147种1 935册;巍山县图书馆2009年年度购书经费为4万元,藏书量为15余万册,其中急需修补的元史珍贵古籍善藏本2 000余册;广西桂林图书馆2009年馆藏文献总量223万册,2009年购书经费185万元;重庆开县图书馆1998年购书经费2万元,2009年增加到15万元,目前总藏书量20余万册;四川省眉山市图书馆原馆舍被撤,到2009年只是在馆舍建筑面积仅有900平方米的地方向社会免费开放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图书外借室和电子阅览室4个服务窗口,年度购书经费约10万元,共享工程经费2万元,报刊费2万元,业务费2万元,目前眉山市图书馆总藏书8 412册,2005-2008年,图书年入藏种数平均为2 100种,报刊年入藏种数平均为200种。遵义市地级公共图书馆2006年以前购书经费一直只有15万,最近才达到65万(就在西部地区的兰州市图书馆,现在的年购书经费到达了160万)。

由此可见,西南地区落后于全国水平,以遵义市2008年为例,全市人口744万,市县公共图书馆年购书总经费85.8万元,藏书总量120.61万册,人均拥有购书经费才0.11元,人均拥有藏书只有0.162册,有的馆几年没有一分钱的购书经费。运转经费也是如此,有的县级图书馆只保工资,无其他开展活动经费(开展活动所需的资料费用、交通工具等)。由于经费投入的不同导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许多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发挥。

1.3 业务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和管理素质有待提高西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果,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作为惟一的标准,以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作为图书馆级别的判定标准。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主要还是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即“粗加工”,例如,图书以整本图书为著录单元,期刊以一种刊物为著录单位。工作人员从书刊的采、编、加工、入库、管理,主要是从事重复性劳动,工作繁琐,劳动强度较大。从一个图书馆整体动作而言,西南地区还有7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很难提高服务与管理的效率。

同时还由于没有行业准入制,导致各级图书馆进人成了政府解决人事困难的地方,造成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能保障公共图书馆工作规范的正常开展(如有的县馆,把最基本的图书排架方式也弄错了。图书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与书架之间的S型排架理解为一架上书的S型排架顺序,变成了第一排从左到右,第二排又从右到左的倒序排列了;还有的馆图书分类用一级类名后,下面自己写中文来标识编些号来排;未分编的图书和才买的新书上在同一书架上…等等,都没有按照公共图书馆的分类编目标准和书库管理要求来管理图书)。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可谓是围绕图书馆馆舍展开的。由于在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许多服务人员仍然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如:2009年7月20-24日,笔者在云南省景洪市图书馆调研时,目睹这个地市级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情况,该馆的工作人员根本不懂图书馆的工作本质,更不欢迎读者入馆,以不友善甚至非常恶劣的服务态度对待读者,导致该馆每天只有几位读者光临。该图书馆共4层楼,2、3楼是借书室和阅览室、书库等,4楼是娱乐和藏书室、办公室,只有1楼的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有许多少年在那里打游戏、看电影,该电子阅览室是收费的2元/小时。而且笔者了解到,周围居民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图书馆,这就充分证实图书馆服务理念及宣传力度亟待改善。

1.4 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各图书馆各自为政,还由于缺乏法律保障,政府对图书馆的布局随心所欲,有些地方还存在着随意拆迁拆借、侵占挪用图书馆舍的现象。如四川省眉山市图书馆、贵州省黔东南洲图书馆、遵义县图书馆等等,被当地政府部门为了城市建设开发的需要在未选好、更建好新馆的情况下,就下令强行将原图书馆撤除,至今还未达成修建协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2]7号规定:“城市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并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至使四川省眉山市图书馆、贵州省黔东南洲图书馆多年无馆设,贵州省惟一的一个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缺失,使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权益受到影响;又如贵州省务川县图书馆长期以来都没有馆舍,好不容易在国家政策要求(国办发[2002]7号文件要求“…县县有图书馆…”)和各级政府资金匹配下建了新馆,还未得到使用就被当地政府挪作他用,还美名其曰说给你们从新规划安排更好的馆…或许是吧!这个馆的馆长从80年代20多岁就从事图书馆工作,盼了一辈子的馆舍快要退休了也没有看到自己的馆舍,她感慨的说:有过规划有过梦,可是打了一辈子的杂,还没有机会好好发挥自己的能量就要退休了…等等。

开展活动和图书采购及设备配置等没有区域规划,造成资源的闲置与不足并存(比如缩微设备、大型工具书、电子文献等,可以按地区规划)。目前虽然许多图书馆在进行一些馆际之间的协作与协调,但这只是一种没有责任的自觉行为,不能形成一种有计划的规模。与国际上各国家图书馆的管理有很大差距[6]。以建新馆为例。在国内要建一个图书馆,通常都是政府说了算,尤其在县乡更是如此,等馆舍建好才交付图书馆使用。在德国,为保障全州居民有同等的文化享受权利,从新馆布局、选址、资金划拨、人员培训、协调等都由咨询委员会全程参与和负责(在德国,咨询委员会是一种区域内的业务活动,其所发挥的作用是超越单个的图书馆的,是全方位的,因此也更具专业化)实现图书馆的合理布局。早在1970年,巴伐利亚州颁布有关法律以来,该州的咨询委员会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当地的法律规定了大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应该达到的程度,当然,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2.5 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管理效率不高

西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果,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作为惟一的标准,以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作为图书馆级别的判定标准。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主要还是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即“粗加工”,例如,图书以整本图书为著录单元,期刊以一种刊物为著录单位。工作人员从书刊的采、编、加工、人库、管理、主要是从事重复性劳动,工作繁琐,劳动强度较大。从一个图书馆整体动作而言,西南地区还有7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很难提高服务与管理的效率。

2 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现状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建议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尽快制定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法治条例参照国际上的管理经验,很多国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图书馆的管理,如1969年3月31日《关于德意志图书馆的法令》;197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英国图书馆法》;1948年2月9日,日本颁布了《国立国会图书馆法》;新加坡1968年《国家图书馆法案》修正案详细规定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能。1965年136号法令《新西兰国家图书馆法》;澳大利亚1960年颁布的《国家图书馆法案》;自1963年以来,韩国先后颁布了《图书馆法》(1963年)、《图书馆振兴法》(1991年)和《图书馆与读书振兴法》(1994年)[7]。在这些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法规中,对图书馆的设立、业务、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都进行了完整、具体、明确的论述,为图书馆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当前,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我国稳步推进,依法治馆也必然是广大图书馆人和读者的迫切愿望。迄今为止,我国已有上海、浙江、湖北、内蒙古等地先后出台了地方性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为了实现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真正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建议通过广泛调研,尽快制定西南地区图书馆管理条例,为国家图书馆法的制定作参考。

2.2 建议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布局符合实际

建议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和布局及规模在立法时考虑以服务人口多少为单位来确定图书馆建设规模(具体细化,如人口多少应该达到馆舍面积、藏书要求、人员配置、经费拨付、工作职责等方面要求)[8]。在现在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并上升到法的层面。做到合理布局,既不浪费资源又能满足社会需求。

2.3 建议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与社会介入来增加经费投入所谓社会介入,首先是指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多种形式直接举办或资助、参与管理和监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第三部门大量涌现,并成为参与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力量。然而,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现实是,许多地区甚至是大城市中,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些大型的书店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因此,西南地区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及其他组织、个体、团体用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来。使每个公民都能平等享有对公共图书馆这个公益事业的所有权。这既有利于节省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提高其透明度,更有利于保证西南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所以,应发挥各级图书馆学会和协会在图书馆专业领域的特殊作用,下放一些管理权限并强化学会和协会的职能,以减少政府部门的管理负担,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2.4 建立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自身激励机制来优化组织机构激励是一个系统,就是通过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手段,满足从业者的需求和愿望等工作诉求来激发其工作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从业者的潜能。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体制的建立,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馆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如:建立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严格的自身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并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岗位责任制等。

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必须进行改革和重组,调整、合并组织机构,变垂直型等级结构为横向扁平型结构,以增强横向联系,实现水平管理。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受到的外部影响越来越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不断地强化外部责任,更好地满足外部的需求,逐步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作[9]。由此通过对组织机构的优化,使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建立一套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灵活、动态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支持实施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的目的。

2.5 建立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定期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关键是对管理者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馆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现代公共图书馆对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高的要求,管理的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知识,信息时时更新,因而必须终生学习,成为知识型馆员。为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鼓励馆员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竞争观和效益观,使他们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10-11]。

2.6 构建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以人为本”的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基础,“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教育,由此形成和谐的服务环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就是在做好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等各项常规服务的,同时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服务。

2.7 实现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当信息资源数字化后,它便具有高密度存储、高速度处理与远距离传递的特征。在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使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由原来的现实馆藏发展为现实和网络虚拟馆藏共存[12]。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必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为此,西南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2.8 建立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服务与管理机制从图书馆的管理者角度来看,建立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服务与管理机制,使每个员工既是图书馆资源的提供者又是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者,从而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这也是图书馆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在管理方面,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外部管理来说,要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可以成立图书馆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作为其决策的上级部门,对于图书馆专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和决策,应先咨询,后决策,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在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上,应赋予馆长充分的法人地位,行使馆内的人事、财务等权限,馆员应该推行聘任制,因为这可以使管理者专注于业务研究和事业发展,使工作人员保持社会人的身份,有利于人才的交流和成长,有利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便于管理[13]。在监督方面,除了文化行政部门外,要建立西南地区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以便更多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特别是广大公民关心、支持和监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完善的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机制,如果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与服务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管理与服务原则就无法落实,管理与服务结构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服务与管理机制,对于实现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良好治理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陈瑞湘.和谐社会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2):301.

[2]岳云龙.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取向及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8,(4):55-57.

[3]杨柏林.加快公共图书馆建设[EB/OL].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2007-12-21.

[4]2009年中国各省人口总数[EB/OL].http:∥hi.baidu.com,2009-12-24.

[5]黄小驹.《公共图书馆法》将体现以人为本[N].中国文化报,2009-02-17,(2).

[6]中国图书馆与德国基层图书馆之间的比[EB/OL].http:∥www.nlc.gov.cn/service/lw.htm,2010-01-22.

[7]《遵义年鉴》编辑部.《遵义年鉴》2009年卷[G].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45-120.

[8]美国图书馆协会简介[EB/OL].http:∥www.clcn.cn.net,2010-02-01.

[9]刘洪辉.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5,(4):210-211.

[10]王建军,于克信.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1-123.

[11]王智华.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J].全国新书目,2009,(12):4-6.

[12]刘丽慧.论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转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56-57.

[13]闫小斌.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J].图书馆学建设,2008,(12):46-50.

作者:董 渊 陈庆苏 程结晶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论文 篇3:

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探讨

[摘 要]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根本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供社会服务,创造社会效益”这个中心上。本文就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讨

学习国外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成功模式。我们应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开放、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情况,建立起符合我国国国情的体制。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建立详细的规则和条例,使读者借阅书籍,访问各种信息资源、处理规则等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人才及文献资源优势为地方服务。知识经济社会里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追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应该承担责任,向社会开放,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提供服务,有助于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就公共图书馆来说,无论是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还是经费投入和服务手段的创新都优于其他图书馆。以林口县图书馆为例:现有各类图书7万册,各种数据库3个,这么丰富的文献资源,应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推动信息资源全面共享。

一、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信息中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大多数地方都很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林口县图书馆为例,为满足当地的科学研究的需要,在过去的10年中,林口县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根据当地的发展和需要,系统地收藏专业参考书,还有大量的社会科学书籍、文学与艺术,人生修养、林口县地方文献等其他书籍。近年来,随着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服务功能的发展加强,建立了图书馆资源数据库及各種采购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读者可以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数据。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满足多方面的社会成员的不同需求,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和阅读爱好,成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

二、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技术优势为社会服务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重点在管理及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化、自动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设备更新,手工借阅到计算机扫描,通过手动搜索目录到智能检索,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进入公共图书馆,在网上预订、更新、借阅、咨询等功能。公共图书馆手工借阅时期,工作量大,满足读者的要求是非常困难的,现藏,借,阅一体,丰富的数字资源,网络链接,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人力,方便读者借阅,网络信息咨询,可以快速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了条件。公共图书馆局域网通过Intert联网。公共图书馆网络数据库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向社会读者提供每天24小时开放使用,基本具备为他们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条件。

三、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才优势为社会服务

经过近10年的建设,林口县图书馆的变化重点在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由老龄化向年轻化发展,从低学历向高学历的发展,由单学科向多学科发展,聚集了一批资深的专业图书馆人才和其他专业人士,目前副高级职称图书馆工作人员已达到2人,因此,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才优势,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服务领域,更好地满足信息社会成员的需求,为社会信息化做出贡献。

四、读者借书证的发放和服务多样化

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首要工作是制定读者借阅制度,读者的利益被保障,并且明确读者义务。林口县图书馆读者办证的条件是:办理Ic卡,并收取成本费20元,押金100元。可有偿借阅热门书库图书和使用电子阅览室,可利用各阅览室的资料。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实际能力,在满足读者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既可以有效提高本馆的资源利用率,又可以方便公众使用,为周边地区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些信息服务。

五、调整开放时间

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主要是科技人员、学生和阅读爱好者。大部分的文献资源基本是闲置的,如果将馆舍资源对外开放,既能扩大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又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在开放期间,要解决好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只有待遇问题解决了,工作人员才能全身心地、愉快地投入工作。还可以聘请读者或者合同制临时工参与服务,也可让馆内服务窗口员工有一定的轮休时间。也可开展三下乡活动,招募志愿者参与服务,充分发挥文献资源在提高市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向社会提供电子文献资源服务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文献资源的建设,购置了适合科研需求的中文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以及各种考试、网上报告厅等特色数据库。这些馆藏文献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方式,是一个全天开放的图书馆,读者可以不受时空和馆藏复本量的限制,最大眼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部分资源向社会开放,可以满足读者查阅资料的需要。电子文献资源对社会开放,要处理好知识产权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和电子文献出版商达成共识后,可考虑将公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向社会开放。也可联合采购,既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资的现象;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文献利用率。

七、查新咨询服务

由于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研究的需要,图书情报部门的重要任务是查新咨询服务。查新咨询服务范围很广。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示范项目的引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的专利文献、科技成果。查新服务是对上述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的实践,最后写查新报告,为公司领导或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对党和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有关部门开展有偿查新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信息资源的优势,并将其转变成知识资本,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八、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建设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公共图书馆必须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为依托进行二、三次文献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这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公共图书馆在网络时代赖以生存的资本。近年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结合地方性科研课题和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了地方文献的收集力度,建立了书目数据,公共图书馆还可根据本地经济、教育的发展,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也可凭借本地重点学科的优势、文献保障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权威性,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专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向社会推广,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九、馆际互惜资源共享,民众享受知识平等

资源共享是公共图书馆界努力的方向,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长期发展形成的条块分割的情况,形成公共馆、科研馆,高校馆、专业馆、儿童馆等,各馆是不相互接触的,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但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不便。目前,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面对我国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社会的构建,公共图书馆是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和发展看,开展社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是必由之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使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公共图书馆开放打破图书馆之间的界限,在资源方面转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分享。事实上,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是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一致的。馆际互借发展,文献传递服务,可以提高公共图书馆本身的文献屏障的能力,节约和规范公共图书馆经费,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公共图书馆是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网络共享库资源之间建立的,建立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以保证馆际互借的顺利发展。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使整个社会资源共享。也可以尝试与读者的身份,建立读者数据库,公共馆和其他馆的读者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为读者服务打开了绿色通道。不管读者的身份,让其享有一个简单的读者注册服务。公共图书馆对社会服务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服务模式适用于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高市民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燕.对公共图书馆公益性与社会化服务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3(08).

[2]张喜萍,陈坚良.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1(06).

[3]刘建江.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10(04).

[4]孟庆宇.对图书馆讲座作用的全新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9).

作者:王硕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超市信息管理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