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市场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水利市场旅游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利市场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摘要】隨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状态。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存在一些问题,高层旅游管理人才缺失,大批旅游管理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市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出现供给矛盾。本文结合旅游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产业需求

我国旅游管理行业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国家也相当重视旅游行业的发展,这就对旅游管理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旅游管理行业发展历史不算长久,在人才培养与专业技能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旅游管理发展的方向和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才是振兴旅游管理行业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深化教育改革,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注重对人才的应变能力,外交口才,道德品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加强基础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国家的旅游行业发展得很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人才培养发展比不上旅游行业发展的速度,就直接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找不到工作,和旅游景点急缺高素质综合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适应旅游管理行业而选择转行,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人才竞争力没有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成正比,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缺口会更大。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由于新兴的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旅游专业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调研与学习,才能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调研速度未能赶上旅游行业发展的速度。所以才出现了旅游专业人才与旅游行业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的培养机构还是采取的过去的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旅游管理是一个实用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只看重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然而这与旅游管理的专业性质不相符合。从教学方式上看,没有以市场为主导,只是机器地照搬课本上的知识点,没有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独特性和品牌性,在实际工作中就被认为是没有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与企业的合作中,落实情况不好,合作不是很多,取得效果一般。

(二)校企合作落实效果不明显

现在已经有部分学校在于企业联合教学,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太多,校企联合规模较小,范围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大三学生中,总体而言校企联合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问题从两方面来看,企业方面,认为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工作能力不高,能够创造的价值不大,给的报酬也就不多了。学生角度看,付出的劳动与所得价值不成正比,也就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旅游管理缺乏创新

从事实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度是远远不够的。从横向来看,各个高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都是大同小异的,没有多大的创新。从纵向来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史上,近些年来的发展相当缓慢,很少有创新的观点。如果某高校提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其他高校也会竞相模仿,很多高校没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与理念,这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创新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更要体现在思想教育等方面。

(四)改革受政府与市场双重影响

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控制不到的地方政府进行辅助。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有些本末倒置了,没有以市场为需求和主导,更多的是受行政力量的影响,这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教育不是目标管理的模式,而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型的模式,依靠行政力量来进行管理,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自主性不强,灵活性不强,创新度不高,发展空间受限,好处就是受到行政力量的保护,稳步向前发展。

三、解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矛盾的办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组建,落实优质教学管理制度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否强大直接影响到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劣。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优秀教师团队的组建,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实际培训,把旅游管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让教师们掌握好旅游管理的市场动态,教会学生们去实地考察,进行研究。在旅游管理的课程设计上也需要做一些调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所以旅游管理的学生们应该注重实践,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多一些实践,自己亲身去体验旅游管理专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程设计上,多听取旅游企业建议和反馈意见,也可以多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去实地实习,这些工作都会对学生学好旅游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具体落实好实习工作

既然企业提供的报酬不够吸引人,那么学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有价值的回报,具体的操作例如获得学分,与企业协商好工作表现优异的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还能得到校方的推荐或特别奖励等。

(三)准确定位市场,培养专业人才

市场上急需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是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针对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可以给自己找准定位,尽显自己的才能与特长,做到自己的专业加上特长,打造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上善若水的地步,就算市场变化很大,也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水平,轻轻松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学校多举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

大学不应该只重视课本上的教育,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和综合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雄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性格活泼开朗外交能力强。因为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复杂的专业,要求高校学生对自己定位标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注重学校内部与外部的联合发展。高校要突出人才的特色教育,形成创新性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四、总结

总体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面临着新的社会形势,旅游管理专业会进行一次次的创新与改革,所以,组建强大的教师队伍的任务迫在眉睫,高校的自主转变也是理所应当,但愿高校与旅游企业能够多进行一些合作,多为学生们提供一些锻炼与提高的平台。也不忘学习他国或他校成功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转变,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旅游管理行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曾国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J].旅游学刊,2016,31(10):18-19.

[2]饶品样.新形势下我国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02):158-160.

[3]唐斌,杜曾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02):173-174.

作者简介:于庆文(196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学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作者:于庆文

水利市场旅游管理论文 篇2: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区域特色的旅游管理创新人才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新人才;旅游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07年批准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科学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始建于1985年,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在广西创下了三个“第一”和四个“唯一”:第一个创建旅游管理专业(1985)、第一个招收旅游管理本科学生(1994)、第一个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1993);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中,广西唯一的全国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广西唯一的国家级的旅游管理学科实验中心(2008)、广西唯一的重点学科(2007)、广西唯一的优质专业(2006)。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和旅游管理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旅游管理专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2008年全国92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旅游管理专业秉承我校“校、政、企、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和学校教学和师资情况,按照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精理论、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王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旅游管理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酒店、景区、旅行社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结合现实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潜意识的引导,最终将其培养成面向国际的“高端服务型”人才、面向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面向行业的“专业型”人才、面向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服务型”人才。主要采取在大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让学生有目的、根据自己兴趣选修或自学一些相关课程。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

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原则,实行“双师、双语、双向”的“三双”策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培育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导,分期分批投入经费10万元,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及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攻读博士学位、获取各种与旅游行业相关的高等级的资格从业证书,以及参与各种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培训活动、国内外高校的交流活动等。尤其是要积极开展与东南亚旅游教育业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泰国等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并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访学、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并承办一定数量与东盟国家及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适应新的高等教育环境和产业环境下办学模式的、实现相应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具有“四种能力”的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自2005年开始,不断完善《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旅游管理专业生产实习大纲》、《旅游管理专业生 产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建立了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其核心是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较好地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平台”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三部分构成,“模块”由专业方向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基于此,学生前两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后两年依据“志愿+考核”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二是实践教学体系,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认识层次,了解“旅游六要素”的各个方面,第二层次是基本技能层次,进行旅游服务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层次是专业研究层次,进行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和毕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素质教育体系,通过“两课”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身心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坚持“师生互动、实践为主、突出技能、交流沟通”的教学思路,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注意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改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初步实现了以“实践——应用”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广西教育厅的数个奖项。

3.专业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我院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有力地支持了专业教学。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都会有2-3个区级或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等提供了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实践。

4.开展双语教学法的探索

双语教学法是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涉外旅游业务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十分重要,既是摄取知识的前提,又是未来才从事行业工作的基础。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旅游学概论”、“客源国概论”、“旅游市场学”、“旅游英语”等课程,学院也有了向其他有关课程推广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计划方案。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旅游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在旅游学院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本专业坚持“校、政、企、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了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本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研究机构建设作为学科专业的建设重点同时开展进行。2007年,旅游管理中心实验室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目前投入275万元,建设酒店、导游仿真、景观、民族、案例等实验室;校外争取到本地和外地的众多旅游企业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持。

1.实验教学

目前,在学院内建有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旅游管理案例分析室、酒店管理实验室、民族旅游管理室、景观绘图室及旅游电子商务室、生态旅游实验室、资料室;另外还有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房,本专业课堂教学基本配置了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教室均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现拥有实验室面积1197m2,共有仪器设备348台,总价值500多万元。旅游管理专业资料室拥图书194434册,学术期刊266种;各类教学音像资料300多套。本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和实验条件。

另外,旅游学院还拥有三星级涉外宾馆1个,具有较强接待能力的旅行社1个,具有国家旅游乙级规划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1个,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民族旅游研究中心1个,并建有旅游人类学研究所、导游培训中心,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

2.实践教学

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场所,巩固专业知识,旅游学院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目前已与25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范围涉及少数民族村寨(桂林平安壮寨、桂林金坑瑶寨、桂林蝴蝶谷瑶寨等)、景区(桂林七星公园、桂林古东景区、龙脊梯田景区、桂林龙胜大塘湾民俗文化中心等)、设计研究院(桂林桂工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桂林七颗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南宁博驰旅游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旅游行政机构(广西旅游局、桂林旅游局、龙胜旅游局等)、旅行社(桂林国际旅游社、桂林中国旅行社、北海市青年旅行社、钦州山水交通旅行社等)、酒店(桂林喜来登大酒店、杭州豪森大酒店、海南博鳌金海岸大酒店等)。

参考文献:

[1]易荣华.特色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2]宋孝忠.办学特色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责任编辑/田苗)

作者:杨主泉 伍 进

水利市场旅游管理论文 篇3:

探讨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及应对措施

[摘 要] 旅游业是新兴的综合性产业,为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从旅游业的发展来看,该行业的每次进步都离不开旅游管理体制。将分析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探析其应对措施。

[关 键 词] 旅游管理;被动性缺位;应对措施

[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体制虽在不断发展,但仍然还有着一定的问题,旅游管理体制已经逐渐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被动性缺位是旅游管理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其对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要想旅游管理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实现其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重视对被动性缺位的研究。

一、“被动性缺位”具体表现

在我国,旅游业属于后发性新兴产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旅游管理体制是各部门在分配资源、利益以及权力时均基于原来的条块管理模式,且已经形成长期的模式和惯例,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体制的形成本身就有其缺陷性。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中,旅游业管理体制是处于弱势,也由此导致了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新兴产业间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管理及旅游业管理这两大方面。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性质模糊的旅游业管理体制现状

就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业管理体系而言,在进行建设时主要是沿用了传统部门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各级旅游局为主管部门对级别不同的旅游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在对旅游企业、市场进行管理和规范时,主要是采用管理办法各种条例等,这样的体制具有较大的缺陷性,造成很多区域的旅游管理缺位或空白 [1]。另外,相关人员层次参差不齐也是旅游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人员配置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所在地方对旅游行业的重视程度,也表现出了旅游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二)管理混乱、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现状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其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许多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涉及的领域较广,旅游行业也由此覆盖到国民经济体系的许多部门,这样的联系必然促使旅游管理需要有较大的涉及面。但是,在传统部门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旅游资源管理权已经被强制归属于建设、水利、林业、文化、环保、文物、海洋、旅游、宗教、地质等12个不同方面的政府部门。若是说导致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化的客观地理因素是旅游资源分布呈分散性,那么,多部门对旅游资源进行管理的模式则是导致资源呈现条块分割以及分散管理的制度性根本因素。这样的管理形式下,资源管理混乱,同时,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管理越位、管理空白以及管理缺位的问题。

二、旅游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构思和具体应对措施

(一)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我国旅游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进入到成熟阶段。为了顺应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和阶段的需要,对未来的旅游管理体制发展有几点想象:市场导向诱导性变化因素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今后的旅游管理体制中,将更加重视协调,重视协调各部门间的权力等,进而对旅游业的管理更为合理;民间组织的地位以及作用会不断加强;针对旅游行业,不断加强对旅游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规范管理。

(二)“被动性缺位”应对措施即改革初步构思

1.实行“虚实双轨制”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

“虚”为建立协调和决策机构,实现旅游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逐渐过渡到宏观调控 [2]。旅游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解决的问题有:确定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道路;对各行业、部门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处理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重大问题等。“实”为采用“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合并管理的模式,实现旅游管理从重视行业管理向资源管理进行转变。将几个和旅游发展最为紧密的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对内明确分工,对外仅有唯一口径,这样不仅能统一管理旅游产业要素和资源,还可以有效缓解各部门间原有的内部竞争,进而形成合力管理。

2.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在旅游行业市场主导以及政府调控的背景下,还需要重视民间组织特别是旅游协会在旅游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由于旅游协会没有牵扯到经济利益,所以,在进行管理时能够较好地对多方的利益进行协调,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就这样的情况而言,在完善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出旅游协会的作用是必然趋势。在旅游协会发展时,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旅游协会的发展,从而促使我国旅游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实现旅游业稳步快速发展,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旅游业相关管理体制。另外,旅游业管理体制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使旅游管理体制满足发展的需求,促使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研究及其对策[J].华章,2014(26):51-52.

[2]毛敏.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研究及其对策[J].当代旅游(中旬刊),2013(10):20.

作者:胡薇

上一篇:教师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半年工作安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