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追求不生病和健康长寿,当然这一切必须要从小做起,所以社会上对儿科护理极为关注,护理不仅是要做到疾病的全面治疗,更要做到疾病的提前预防,即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其治病不如治未病。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医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儿科护理论文 篇1:

浅谈中医儿科护理

1 中医儿科护理特点

是以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建立起来的护理理论,体现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传统医学理念。未病先防体现在护理中就是要加强保健护理,而既病防变又体现在做好临床护理以促病员早日康复的护理工作中。

作者:丁晓辉

中医儿科护理论文 篇2:

浅谈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追求不生病和健康长寿,当然这一切必须要从小做起,所以社会上对儿科护理极为关注,护理不仅是要做到疾病的全面治疗,更要做到疾病的提前预防,即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其治病不如治未病。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儿科护理;中医思想

人们了解最多就是治病,去医院主要目的也是治病,总是在生病之后才想起来要去治病,有些病能治好,有些病为时已晚。所以现今社会更加关注治未病,本文从治未病概念和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内容介绍了该思想的重要性,同时联系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全面清晰介绍了该思想和其应用重要性。

一、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含义和概念

治未病一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不治己病治未病”的观点,在古代甚至于现代的中医治疗基本法则中都占有重要的部分,是自古以来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中医之所以不同于西医的关键之处。西医讲究“治病”,在发现了疾病之后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使之恢复健康,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这种方式治疗速度,身体恢复迅速,然而易引起致病基因的突变和病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力,人自身对药物也产生了依赖性,需要科学实验者和医药研创者对药物进行不断的更新和研发。西医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很多敝处。中医不同于西医,中医注重“治未病”,即采取预防和治疗的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治未病”的主要思想包括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和“既病防变”。中西医的区别简言之就是一个是治本,一个治标。治未病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治未病从字面上说就是治疗未发的疾病,通俗易懂,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保健养生,将治病因素抑制在萌发阶段。此外,从表1可以看出治未病思想认为非常重要为98人,约占28.1%;重要为206人,占59.0%;而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占到45人,约占12.9%,可以看出治未病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表1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 频数 百分比

非常重要 98 28.1%

重要 206 59.0%

不重要 35 10.0%

非常不重要 10 2.9%

二、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饮食养生护理预防疾病

儿科护理在饮食上的疾病预防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注重饮食上的卫生健康,另一方面注重食材的搭配。中医上常说病从口入,食物的干净和卫生关系着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所以对于儿科的护理一定要着重关注饮食的卫生,从食材的选取,清洁,和制作,制作方面包括厨具的卫生,碗筷的消毒等等,要加强食品的安全检查,是否腐坏变质,有没有过保质期,有无病菌等。防止变质的食物入肚造成小儿腹泻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除了对食物的安全卫生加强监督之外,食材的搭配也是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在中医上,十分关注食材搭配的养生。错误的食材搭配容易导致腹泻,头晕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可以令人休克,窒息,导致死亡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所以儿科护理要关注食材搭配的安全,同时还要关注食材搭配的健康和养生。食物的相宜相克在中医上有着深入而且具体的研究,在营养学的基础上,对食材进行适当的搭配,做到营养的均衡和丰富,也是儿科护理的关键和前提。饮食不能太油腻,忌辛辣,以清淡为主。全面提高身体各方面的自我调节与抵抗能力是饮食养生的主要目的。

(二)针灸推拿护理缓解病情

针灸推拿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既发的疾病,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时,要注意穴位把握的准确性,力道的精确性。针灸推拿治疗虽然方法和治疗程序要比西医的药物治疗繁琐,但是效果显著,一般患者在进行了一两次的针灸或者推拿之后病情都会有缓解,酸痛部位明显改善。这是由于针灸推拿的治疗中,采用了舒经活血的理念,物理因素对筋脉和身体各部分结构的作用远比药物的慢慢渗透要快的多,因为针灸推拿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而药物治疗需要通过胃的消化,肠道的吸收,然后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治疗面积广,但是不够准确。

(三)环境卫生护理

在儿科护理中,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因为小孩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力相对成人要大的多,身体的各个结构都没有完全成熟,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抵御外界病菌干扰的防护系统没有完善和成熟,所以对于小孩来说一点很小的因素,都会导致病原体的侵入,造成小孩的感染和疾病的产生。于是环境卫生的管理在小儿护理中极为重要。中医上的理论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人与环境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在与环境的长期相处与适应中发展而来的,长期以来,随着身体各部分的成熟和发育,人类逐渐形成了抵御外界病菌侵入的能力,即抵抗力。但是这种抵抗力在儿童身上还是相对较弱的,所以环境的安全对小儿也是相对成人要重要的多的,这边所说的环境不仅指的是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环境,除了关注环境内病菌的存在因素之外。还要注意春夏秋冬的交替,风雾雨雪的变换等等,天气的转热,转冷。衣服要适应性的加多减少,这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气温情况,同时保持室内的干净通风,常换气,室内的消毒,空气质量指数的检测等都要做好。

(四)心理健康教育

在儿科疾病中,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是困扰着众多家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当然造成这些疾病的因素也有很多,缺少父母的陪伴,同学的孤立和欺负,或者其他很多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在不能避免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对小儿的护理要加强心理的教育,中医的心理学上这样认为,理想的生活状态应该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当然这并不是让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教育人们要看得开,放的下。小儿的心智不够成熟,遇到问题的反应比较过激。一些不顺心的事会让小儿收到心理的创伤,所以中医上对儿科护理的心理护理上就注重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培养小儿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状态。

三、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提高儿童的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上文提到过,儿童之所以相对成人容易得病,是因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的缺少,护理人员在对小孩的护理中不仅要注重环境的卫生等,让小儿免受或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最重要的是,合理的调理小儿的身体状况,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合理的膳食搭配,补充缺少的营养。在其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中药治疗,达到强生健体的效果,提高小儿身体内部各方面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二)抑制隐藏疾病的发生,降低遗传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完美而有效的儿科护理最大的作用便是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最主要的体现,在上文提到的各种护理要点和方法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隐藏的疾病的发生,降低遗传病疾病发生的概率,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遗传病,有些是先天表现的,从出生就表现出了治病基因,对于这些患者,护理人员主要是尽量避免疾病的恶化,对于一些随着成长才回表现出来的疾病,护理时需要格外关注对这些疾病的控制,提早增强对该疾病的抵抗力,使之不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

四、结论

从儿科护理的众多要点和一些方法上都可以看出治未病思想的影子,治未病思想的核心是疾病的预防,预防疾病在儿科护理中极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有能力,有资金去讲究健康质量,同时随着家庭小孩数量的限制,讲究优生优育,于是社会对儿科的关注力显著提高,各种疾病预防的手段和措施都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治未病思想开始风靡。

参考文献:

[1]张晓黎,郭迎树.中医护理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 2009(08)

[3]李成香.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冠心病防治的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09)

[4]霍新华.“治未病”理论在防治哮喘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 2010(08)

[5]方桂珍.“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5)

[6]赵盛云.“治未病”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6)

作者简介:李文娟(1977—),女,本科,宁夏中宁县人,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中医医院,主要从事儿科护理。

石桂萍(1975—),女,本科,宁夏中宁县人。

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中医医院,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

作者:李文娟 石桂萍

中医儿科护理论文 篇3:

儿科中医护理的思想方法实践

【摘要】 从宏观与微观、病期、病势、体质、时间节律等不同方位,在辨病、辩证、辩证护理的护理层面出发,对中医护理理论进行探讨,主要提出辨病、辨证与辨证护理结合,标本兼顾;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护结合,客观准确;辨病期护理,随机应变;辨病势护理,因势利导;辨体施护,因质制宜。儿科中医护理的思想方法能够指导中医护理行为,这不仅是儿科临床的实际需要,也对中医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一定帮助,可以提升儿童保育及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儿科;中医护理;思想方法;实践

中医护理的精髓是辩证护理,经常年临床时间,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儿科护理学的特点,探索出了新的护理模式,即“病、证、症”三个层次护理。新的护理模式实施于中医护理,对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考虑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中医护理理论应具有儿科特点。本文将从多元化角度,对中医儿科辩证护理的特点和临床运用思路进行探讨,以完善中医儿科辩证护理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儿科护理和儿童保育工作,使儿科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1 儿科中医护理的思想理念

1.1 护理与治病相结合,标本并顾 中医护理实施的基本要求就是辨病、辨证与辨证护理。辨病施护主要是从患者疾病的病理发展考虑,侧重于对患者内在实质进行调理;其针对患病阶段患者的病情状态进行护理,找准病因,对疾病阶段性的病变实质进行调整。此理论中,辨病、辨证施护侧重于对疾病本质的调理,其中辨证护理则侧重于治疗急症,在“治标”和缓解病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三个方面的治疗思想相互结合,可以在临床中标本兼顾,起到相得益彰的良好成效。结合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更要做到病、证、症相结合。举例说明,小儿出现“脾常不足”,容易被六淫、乳食等侵犯而出现泄泻,泄泻的发生更会加重对脾胃的伤害,对小儿营养吸收产生影响。此时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病变发生特点,从病论护,对患者的护理应以保护脾胃、固本为基本治疗原则,严格控制小儿日常饮食,减少食量,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为宜,使脾胃负担得以减轻的同时保证患儿良好的营养供给,忌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及时给予补液处理,调摄寒暖,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从证论护,应把审症求因作为目的,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辩证施护。因伤食而泄泻者,应以消食化积为主要护理手段,使患儿进食间隔时间进行适当延长,给予神曲、山楂等消导之品,可按摩患儿腹部以达到消胀化积的目的;湿热侵犯而致泄泻者,应当卧床休息,对患儿大便性状和全身症状进行严密观察,用药以清热利湿为宗旨,及时给予增液补津,切忌辛辣;脾虚所致泄泻者,应当加强饮食方面的护理,施行少量多餐,可长期服用健脾化湿药品,忌食用荤腥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也对患者行艾灸、推拿等以达温脾胃助运化之效。如果患儿泻下急迫频繁或伴有呕吐不止的症状,应当先治标,及时给予止泻止吐治疗,防止患儿出现阴竭阳脱,良好的对症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病情,使患儿病痛减轻,提升治疗效果。对护理关系的处理要把握好辨病、辨证与辩症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顾,对患儿整体脏腑功能进行调整。

1.2 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辨证施护 中医传统理论中的宏观辩证法,主要依靠医者的直观感受,有外揣内,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微观辩证法主要加入了现代医学检测方法的利用,这样便可对病患体内的病理变化进行客观了解,并运用中医知识对病变进行分析,归纳其证候,这样既可以弥补宏观的辩证法的不足,还能使内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更加客观直接;宏观和微观辨证法的结合,可以使疾病本质的反映更加全面和准确。就儿科护理来讲,小儿的抗病力一般较弱,容易发生疾病,病变较为迅速,在无病可辨,或证候复杂,或存在“隐性证”的情况下,宏观辩证法往往会使医者处于模糊状态,而微观辩证法则能够准确、客观指导临床护理的实施。举例说明,小儿咳喘患者在早期咳喘不甚兼有表证,但是听诊肺部可闻及增粗的呼吸音,X线下可见患儿肺纹理增多,此证多因外邪侵犯或邪阻肺气多引发,对此类患儿的护理以解表发汗,宣肺止咳,减除病邪对患儿肺部的侵害为主,给予患儿发汗宣肺的药物;如果咳喘日渐加重并伴有痰鸣音,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X线可见有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存在,此类患者多为痰饮阻肺,对其的护理措施应以宣肺、清痰止咳、消除肺部炎症为原则,给予患者化痰止咳剂或去经穴进行穴位注射,忌食用油腻、甘甜食物,以防止助湿生痰。后期患者咳喘症状消失,一般临床认为痊愈,但是听诊肺部仍然有湿性啰音存在,X线下显示有浅淡、不规则的散在片状阴影存在,这说明患儿正气不足,病灶依然存在,这时要注意患儿护理以扶正补虚为主,增强其营养供给,帮助补养脾肺,肺部病灶的处理可采用拔罐法,加强病灶吸收。

1.3 随病施护 所有疾病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所表现出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是不一样的,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施行不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就叫做辨期护理。鉴于小儿易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变证复杂等特点,其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把握具有较大差异性,所以要由浅入深地对疾病发展规律和动态变化进行把握,掌握好疾病的病机和临床特点,这时辨证护理得以实施的关键点。举例说明,如小儿麻疹,其病程可分为疹前期、见形期、疹没期,在疹前期一般疹点未发,护理主要针对表证,护理措施应采取发散解表,助汗等,以去除淫邪;见形期热毒内蕴,疹点出现外透,护理措施以清解邪毒、透疹外出为主,并观察疹点出现的顺序及形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及時补充水分;疹没期患儿肺胃阴伤,要注意养阴清肺,调理患儿饮食,加强营养,帮助恢复正气。辨期护理要与脏腑病机变化和证候轻重相结合,制定相关护理措施。

2 儿科中医护理方法辨析

病势主要是指疾病所表现出“证”的动态趋势和疾病的证型变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包含有邪气发展之势和正气抗邪之势,这时正邪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

2.1 顺势驱邪 结合儿科特点,小儿神气怯弱,抗病力较差容易感受外邪,“纯阳之体”在手写后容易从热从火而化,邪热充斥结聚导致实证、热证出现。临证应审察邪气在表在里之动态趋势,根据邪势主流,采取恰当护理措施顺势驱邪。举例说明,初感外邪,发热恶寒,病位在表,病势向外,护理措施的实施应当以解外为主,顺势可助汗驱邪外达,忌用凉水擦身,防止出现腠理闭塞,阻断病势外扬。病邪深入,或饮食郁滞,主要表现但热不寒,病为在里,病势向内,护理措施以清内为主,但是更要辨清邪势的上下趋势,或散或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清上火泻下;高热烦渴,热势散漫在上向外,可以选择气薄味轻的清热药物,适当配合使用针刺法,可顺势透热降温,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热盛腹满便秘,热势结聚在下在内,可选择气厚味重的泻下药物,同时配合灌肠法,可顺势通里泻热,饮食方面宜清淡。

2.2 辨势防变 中医临床实践可知,小儿“心肝常有余”,热邪容易枭张,常出现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在临床实践中,要及时掌握小儿病变的转变规律,仔细观察先兆癥状,准确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措施,使疾病得以及时控制。举例说明,小儿高热过程中,患儿会出现烦躁不安,鼻柱发青,手足可有一时性抽动,这时热盛发惊的先兆,应给予及时降温并止痉,阻止疾病向恶劣方向发展。

2.3 因“质”制宜,辨体施护 小儿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其阴阳平衡呈现动态变化趋势,且昼夜不停消长发育,加上有些患儿具有先天遗传和后天饮食、生活状态和地域差异,儿童中存在着较多的体质类型。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李燕将其分为三种体质,即阳盛体质、阴盛体质和阴阳平和体质;温振英从阴阳平衡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分为阴阳平和型、滞热性、阴虚型、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大多数医者认为小儿体质类型与疾病的病因、病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体质类型不同,对疾病存在不同的易感性。举例说明,小儿体态肥胖容易患湿疹和喘息;燥热型体质的小儿容易患乙肝痱子,但不易患水肿;阴盛体质的小儿容易患水肿,但是不易得红臀、痱子;营养性贫血小儿多因脾气不足而导致生血功能薄弱。由此可知,要以疾病为系统、以体质为背景,辨明体质差异。“因质制宜”可以使儿童保育与治护措施得以确定,改善病理性体质,争取做到未病先防和治病求本。

3 小 结

中医护理具有自身特色,结合儿科患者的特殊性,要对中医儿科护理的思想方法进行全方位探讨,摒弃主观的、臆断的诊治护理疾病的思维方式,“病、证、症”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儿科护理学的特点,探索出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临床实践运用中拓展中医儿科护理层面。上述儿科中医护理的思想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研究,取得良好成效,值得在中医护理行为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1(7):8-10.

[2] 李燕.225例夏季出生足月健康新生儿体质分型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20.

[3] 温振英,郑军.小儿体质类型与辨证论治[J].中医杂志,1998(6):362.

[4] 蒋运兰,杨惠,曹艺进.询证护理对中医护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护理杂志,2007,4(3):84-86.

[5] 李璐彤,毋琪渝,王艳杰,等.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8):6020-6023.

[6] 段秀清,张瑞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24):2238-2239.

作者:李桃莲

上一篇:年终财务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环境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