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内涵得以丰富,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产生影响。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阶段性向终身化发展,从工具性向生活化发展,从专业性向开放性转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论文 篇1: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管理原则探究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不仅强调全程教育,也强调全民教育。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应对终身教育理念的冲击,本文主要分析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管理原则。

【关键词】 终身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 管理原则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第五技工学校。

“终身教育”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提出,其对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即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思想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终身教育不仅强调全程教育,也强调全民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成员的,包括失业者、农村人口、残疾人等。基于这一背景,职业教育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要将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到整个教育活动中。

一、终身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1. 促进管理理念的转变

终身教育活动贯穿于人一生的成长过程,要求个人为职业与生活做好准备。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广大师生,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将其看作富有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进行培养。为此,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推行社会化管理,鼓励社会相关受益者参与进来,这不仅能够提升职业管理工作的效益,也是终身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

2. 促进管理体制之间的衔接

终身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协调性与连贯性,职业教育属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尤其要加强与高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此外,职业教育还需要与继续教育衔接起来,为学习者提供进修性培训、补充性培训等发展途径。

3. 呼唤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了适应终身教育理念的要求,职业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对教学体系、课程安排、师资力量进行改革,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便利。管理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科技,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水平。

4. 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家也未对其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国外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普遍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学到老,活到老”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就我国现阶段的思想状况来看,大部分民众都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将终身教育理念应用于职业教育管理活动中,可以让广大民众明确终身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让其明白自己能够从终身教育中获取何种益处,久而久之,职业教育管理活动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管理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为了适应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立足于学习者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以就业为指导的管理理念,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职业知识培训机会,将教育工作覆盖到学习者的发展全部。职业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考虑到个人、家庭与社会的需要,着重对学习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与择业指导,并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变动的准备。

同时,还要丰富教育目标,职业教育不仅需要提升学习者的专业素养与学习能力,还需要加强对其职业道德、一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加强对学习者的“追踪”,在学习者完成学业后,不能置之不管,还应该对其学习情况展开追踪调查,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二次培训。为此,可以对学习者建立起个人学习账户,为其终身学习提供更高的要求,这是终身教育理念最为显著的特征。

2. 开放性原则

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原则就是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其他教育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教育工作的开放性,这也能够让社会其他阶层获取到学习机会,实现教育机构之间的衔接与过渡。首先,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有效协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涵盖到政府、教育、产业界等多个部门,并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原则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加强教育部门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让学习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到不同的教育活动中去。再次,完善培训质量认证体系,让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可以得到各个教育系统的承认,这一指标体系需要具有严格的评判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以及公正的评价过程。

3. 灵活性原则

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师资管理等活动中,还需要遵循灵活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只有多元化的课程才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发展与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长期课程、短期课程、日间课程、夜间课程;为了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可以设置微型课程、虚拟课程等。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此,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此外,还要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不仅仅针对学习者,还包括广大的教师群体。为此,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教育,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只有教师的水平得到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的学习可以是多元化的,除了要为教师提供必备的学习机会,职业学校也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讲座,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到培训过程中,使其深刻意识到终身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进而将这种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辐射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有效传承。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进步的客观需求。将终身教育理念应用于职业教育管理活动中,并根据其具体的管理特点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原则,不仅可以提升终身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院校中的应用成效,还能够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管理的水平。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要为学习者传授基本的知识,还要为他们传达终身教育的思想,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禇红,陶红.加强职业教育管理 推进广州职业教育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2] 李香群,王桂云.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8,(02).

[3] 董海燕.终身学习:无法回避的话题——兼论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08).

责任编辑:刘芳玲

作者:王礼军

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论文 篇2:

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

摘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内涵得以丰富,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产生影响。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阶段性向终身化发展,从工具性向生活化发展,从专业性向开放性转变。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一、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偏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怎样的人,即职业教育要达到的目的,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培养目标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它既受制于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又反过来制约着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影响着教学方式、手段的运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多的职业学校以“职业导向”培养人才。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由于对就业导向的片面理解,导致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偏差。

1. 片面强调技能的培养。许多职业学校把技能培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过分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传授大量的技能操作性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动手”还要能“动脑”。许多学校培养的学生针对当时的工作需要进行培养,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的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变得越来越差。因此,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进行适当调整。不能只片面强调人才培养的技能化,应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片面强调就业。很多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一定意义上就是就业教育。把人才培养的目标仅仅局限于就业, 而不是育人,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片面迎合就业需要,随波逐流,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违背了教育自身的规律。

3. 片面强调实用性。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专业计划、课程设置等环节中,以实用技能训练为中心,灌输给学生的是单一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强化的是单一的实用技能,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

4. 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身体成长迅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心理问题凸显,个性发展要求强烈,急需学校和教师加以关注和指导,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二、终身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

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理念。自此,它便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及“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三个基础性概念。从三个基础性概念来看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终身教育”概括而言,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合”。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认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是贯穿终身的一种教育。不仅要交给学生获得职业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社会的能力。哈钦斯认为,“学习化社会”指的是“不光是对所有成人男女随时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而且是以学习、完善和人为目的的,以所有的制度指向于该目的的实现而成功地完成了其价值的转换的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社会的所有部门都要提供学习资源,参与教学活动;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充分发挥学校以外的制度和机构的教育能力,去自觉地进行学习。” 也就意味着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各种职业教育实习场所,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培养目标上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对于“终身学习”,“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将其定义为:“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更具有开放性。学生进入社会后,学校仍应不断为其提供各种资源。不仅要培养在校学生,还应为社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三、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考察职业教育时不难发现,从人们不断回归学校、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这一角度,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有相通之处,是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致性。而不间断地回归学校的需求是现代终身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也是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1.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阶段性向终身化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对于各种教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必须重新设计和整合,以促使每个人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机和场所接受最适当的教育。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终结性教育,且专门化强,服务面窄。但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阶段性教育,它和其他教育的联系应得以重视,因为它的整体性、辐射性、渗透性在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联系中得到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是一体化和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和终身化是指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是有机的整体,不应将其视作孤立的个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仅仅是特定时间完成的着重于一种技能所进行的培训教育,而应当是优化人的生存资质,把一个人在职业、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该以终身化思想进行设计和制定。终身教育理念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再以阶段性的发展为目标,应改变观念,把职业教育的培养贯穿于人的一生,让人能不断提高以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再是阶段性的,而是一体化,循序渐进,趋于终身化。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能紧密结合,每个阶段的普通教育应完成什么样的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及为将来的职业和发展做哪些准备或调整。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关起门来独自制定,而是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一个初、中、高纵向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横向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得职业教育处于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的中心位置,建立一个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教育发展体系,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向终身教育迈进。

2.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工具性向生活化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把受教育者或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育活动不能仅限于学校,而应与社会文化活动、与个人的实践生活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育与人们的整个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而使每个人将各自的教育变义务为责任。终身教育要求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采用适合于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手段。这就意味着,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中为受教育者所提供的教育,具有时间、空间上的多维性,形式、途径上的多样性。就是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任何形式的学习。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更多地是把学生当做产品、工具。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工具性很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技能训练成为工厂的“一颗螺丝钉”。工具主义盛行,把人看作工具。这样的教育势必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职业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特定阶段的技能性教育,它和人的生命、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教育。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性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它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因而职业教育在自身的发展中也越来越显示出人性化的特征,由训导的异化中逐渐脱离出来。职业教育应逐步向着生活化方向迈进,只有在生活化的环境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更真实,更贴近实际。只有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进行职业生活化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高尚的职业人,也才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

3.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向开放性转变。终身教育的实施,意味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具有最大的职业流动性人才培养格局正在形成,这种格局不仅要求教育必须使学习者为掌握各种技术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还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并激发其创造精神,帮助他理解一些科学原理并训练他有应用这些原理的能力;帮助他培养普通的技能并鼓励他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未来社会,职业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职业的流动可能是从一种工作到做另一种工作,可能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工种,也可能是改变行业。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以便适应职业的流动。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某一专业或某一领域的专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培养目标针对某一职业或行业。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通晓整个生产系统,这样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以应对职业的变动。

未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在加强专业性培养的同时,兼顾开放性。这种转变不应仅仅停留在更新课程与教材、调整专业等表面层次上,而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即全方位地把接受教育的人培养成能适应多种多样的职务,不断发展能力,以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使他们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同时,能改变已知的东西,能在急剧的变动中生成和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只掌握一门特定的技能远远不够。因此,不仅要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而且专业面要宽,以适应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劳动力的流动性。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向开放性转变。培养目标应加强职业的适应性、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人一生可能会从事若干种职业,从现在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来看,学生的转岗能力、灵活度都还不够。只有加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培养,才能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适应职业的变动。

参考文献:

[1]宦平.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界定与实现[J].现代技能开发,2003,(1).

[2]李新洲.终身教育思想下职业教育的目的观[J].职教通讯,2003,(2).

[3]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吴咏诗.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J].教育研究,1995,(12).

[6]桑郭健.国际职业教育的新观念与新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

[7]杨启亮.适应与改造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8]桑宁霞.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人文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9]盛艳.职业观变革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界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2).

[10]朱冬英.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教育与职业,2007,(7).

作者:张大伟

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论文 篇3:

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在逐渐提高。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可根据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从两者的联系入手,明确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终身教育理念当如何体现,并基于终身教育的理论背景,从观念、内外部连接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的可行发展路径。

关键词: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于1965年由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其在1970年所著的《终身教育引论》中对终身教育定义如下: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個方面、各项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开始到结束这整段时间内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1]。这个教育整体,既包括正式教育,又包括非正式教育;既包涵学校教育,又包涵社会教育。各种模式相互补充,相互综合,作用在每个人需要的不同阶段,组成了每个人一生所经历的人性化、职业化、社会化发展过程。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同教育类型。相比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职前到职后针对某个职业的不断发展,强调教育过程的延续性。因此两者在一定层面存在一致性。当前我国正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融合终身教育理念,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自身发展。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统筹发展,吸纳普通教育的部分教育模式。虽然目前职业教育的体系尚未构建完全,但其目标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可以得到进一步实现和深化,职业教育应转变传统模式中一次性就业教育的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自主发展能力,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实现形式和途径[2-3]。职业教育对于终身教育的补充作用可以使两者的理念得到更好贯彻,实现更优质高效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地位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单独的种类。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大树上的重要一枝,使人才与社会一线直接相连,职业教育不仅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各工作岗位的人力需求,更使社会直接受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的优化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劳动力。因此作为生产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对产业能否成功升级起着关键作用。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近些年的规划、整改和发展,已经实现了初步的体系化、专业化、时效化。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出现和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等一系列关于产业、人口的问题都对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国以职业教育为纽带,保证高素质劳动力的产出,将劳动力输送至生产一线,实现从里到外的更新。

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大背景下,加快构建以国家内部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辅相成的新型发展框架,是适应当下内外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调整,更是让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一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利用好我国健全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因此,未来我国对于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只增不减,职业教育承担着的历史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一)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在多重内涵上均具有一致性

两者虽然培养的最终目标、教育模式、教学重点不同,但在教育理念方面仍有不少相通之处:

第一,两者均主张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应该从时间跨度上覆盖人的一生,应该囊括人发展的全部。而职业作为人生存生活在世界上所必需的一部分,是人一生中不得不重视的重要内容。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以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而职业教育正是这一任务的承担者,它为人们提供职业的起始培训,并为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打下牢固基础,两者的主张在此趋同。

第二,两者均主张教育空间的融合性。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基于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建立起的全面的教育体系,这个原则又贯穿在这个体系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这说明终身教育应当作为教育设计的原则被教育系统的所有环节所考虑,通过清除学校教育的障碍、为教育设施与资源的整合构建起具有强大社会渗透力和参与力的教与学的网络,使教学的过程无处不在。而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也从原本传统的封闭的单一学校教育模式向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多元参与的混合模式转变,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渐形成。

第三,两者的中心思想相同,共同主张教育目的双重性,均主张学习在时间维度上的延续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所有教育活动。终身教育认为人除了“经济人”的身份外更应是“社会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组成者,教育除了满足人对于工作和职业需求外还应注重发展个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学生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学习,更新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契合的知识,从而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使人的个性更适应社会直接需要。职业教育既是为了学习者的更好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保证人人能安居乐业,社会经济能和谐发展。两者均体现了教与学在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过程中的延续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

(二)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场所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的变迁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要想适应当下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就必须积极实践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这样才不至于湮没在时代的浪潮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想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就需要做到创新驱动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及资源驱动模式不应再是中国发展的主要动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决定性作用才是未来的重中之重。我国未来对于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更应当把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使职业教育更加开放、包容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获取与社会发展始终适应的、高于当前自身层次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这不仅是实现劳动者个人发展的要求,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沉动力。职业教育对大众的普遍性应当体现在教学方式的灵活上。职业教育应当融合终身教育多层次、多方向、多场所的理念,既要有职前教育,也要有职后教育;既要有岗位培训,也要有基础素质培训。

(三)职业教育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随着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持续上升,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宗旨已从单纯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转向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需要转变原本职业至上的传统职业教育观念,树立崭新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新型教育观已经成为如今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当包括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应当成为学生应对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等的素质资本,同时这些能力也将为其未来接受继续教育,实现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一)改变原有的“低层次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的准入门槛较普通高中、本科更低,因此容易使人们对职业教育形成“低层次教育”的观念,认为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不得不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家长们对于职业教育往往有着歧视、轻视的态度,这让原本起步晚、尚未完全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着严峻的生源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所形成的传统观念,可从以下两点着手改变:

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确保职业教育在未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逐步通过调整并完善招生、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与政策给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从而真正实现两者的平等。

二是加强职业院校的综合素质建设,提高教师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学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树立学生的职业平等观,确保学生能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选择学习专业和职业方向,成为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合格人才,让职业教育成为让学生、家长、社会都放心的教育。

(二)完善课程体系间的衔接性

从“十一五”规划至今,经过不断完善,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具有初职、中职、高职等层次的阶梯式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因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的面向人群和建校初衷的差异,其培养目标也难以统一,故各职校通常独立运行,不同层级之间的衔接性较差,以上都阻碍着职业教育本身的贯通和发展。首先,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设计应充分考虑在各教育层次之间有纵向的联系,同时在同一层次内,课程与课程之间也应有横向的关联。课程是学校实施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和载体,因此课程设置要遵循教育规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其次,各层次的课程设置应注意互相衔接,避免出现重合以及难度跃升;在同一层次内,不同课程的设置应实现学习范围的全覆盖,囊括所有必需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其中衔接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基础素质课程。基础课是学生获得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基础素养的主要途径,要根据年龄段差别、生源质量和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系统设计。例如思政教育类的课程,应当从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教育到基础的民法概念,再到最后的社会学、哲学概念教育,逐步进行难度的提升,使内容的广度能与教育的层次相匹配。

其二,专业知识的衔接。专业课作为将学生由“自然人”转化为职业化的“社会人”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主要课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应当侧重有所不同。例如:中专层次的课程内容应以操作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高职层次要以智力技能为主,同时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以满足智力技能的实施。

(三)建立起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连接

贝塔朗菲提出的“开放系统理论”要求对系统的研究应不仅包括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还要包括系统与外部的联系。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体系整体设计时,更要充分考虑与外部的连接功能。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可将市场化理念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即让职业教育走向市场,适度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培养出针对性的专业人才,确保学习者都能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保罗·郎格朗. 终生教育导论[M]. 滕果,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 于漫宇.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 杜明侠,吴笑伟.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构建职业教育新理念[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04):149-150.

[4] 禹明华,刘智群. 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7(30):147-148.

[5] 吴志红. 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1(29):23-24.

(荐稿人:廖峰,丽水学院宣传部部长,教授)

(責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朱迎阳(1975—),女,学士,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科岗位,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教育。

作者:朱迎阳

上一篇:国际经济背景中国汇率论文下一篇: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