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体之互联网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营销新规则: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方法及灵感作者:JacquelynOttman出版社:Berrett-KoehlerPublishers出版时间:2011年2月14日20世纪70年代绿色产品便出现在市场上,但是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发现绿色产品似乎无所不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平面媒体之互联网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平面媒体之互联网论文 篇1: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体育网络传媒特征解析

摘要:[JP3]自第一次合法亮相德国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报道的现场以来,网络传媒在大型赛事报道中已展露锋芒,彰显英雄本色。它使体育报道获得了新的载体。而与此同时体育报道也成就了网络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网络传媒的各项优势尽显无遗。尤其是二者在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的紧密结合与不断完善,开辟了当代体育赛事报道的新篇章,对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网络传媒赛事报道正是体育新闻的典范,其推陈出新、扬长避短、合作竞争、原创回归、从横拓展、精益求精等特征将引领未来体育网络传媒的新走向。[JP]

关键词:体育赛事;世界杯;网络传媒;特征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加之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日益壮大,互联网上与体育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多。[1]在我国,随着现代网络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的发展契机后,网络传媒在赛事报道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日趋完善操作手段,不断地向成熟和规范的方向迈进。而作为后起之秀的网络传媒正在以自身无可匹敌的传播优势,成为当代体育赛事报道中一匹驰骋奔跑的“黑马”,并呈现出几大特征。

一、推陈出新:传播新秀的闪耀登场

与4年前德国世界杯赛网络传媒的赛事报道相比,2010南非世界杯网络传媒中的微博、视频等新的传播方式的介入,无疑为比赛增添了新的元素,成为本届世界杯赛事报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顾网络媒体参与的历届世界杯赛,几乎每届均成就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1998年世界杯,论坛成了热点;2002年世界杯,短信成为球迷互动的首选工具;2006年世界杯,博客走上舞台;而2010南非世界杯,微博却成为比赛期间的主要焦点。各大网站无不注重加大对微博世界杯版面建设的力度,借机把微博推向极致。新浪的“围观世界杯”,腾讯的“微博观赛”,搜狐的“微震世界杯”和网易的“推转世界杯”等微博世界杯特色栏目,均闪亮登场、各具特色。“微博”所具有的便捷性与交互性,成为各大网站世界杯UGC与集结网友互动的最佳平台。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微博是网友使用比例最高的网络互动产品,52%的世界杯网友通过微博发表观点、参与互动。以新浪微博为例,仅在阿根廷与德国双雄大战的2个小时内,新浪微博新增300万条微博数,微博发送量峰值达到3000条/秒。[2]本届世界杯的传媒新秀真正做到了“微博不微,视频当红”。

与此同时,网络视频在本届世界杯赛的报道中也大放异彩。从直播观看到重温精彩的实况转播,从3D立体观看、利用3D技术为精彩进球制作的特效动画观看,到通过3G网络手机的直播观看,以及针对iPad潮流人士提供的专有视频体验专区和网站独立策划、独具创新的原创视频节目等,无不凸显网络视频在本次赛事报道中的浓妆重彩。世界杯期间,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网络视频收看到最新的赛事报道、专家评论、赛况直播、视频回放等海量信息。新近发展起来的视频网站也成为赛事传播中的主力手,酷6网视频播放次数创造了历史新高,日均视频播放次数值达到了2.28亿,最高峰值达到了2.88亿,其自创的真人秀栏目《疯狂球迷24小时》,在32天直播视频播放次数总计达到3455万,最高同时在线80万人。[3]传播新秀以新的优势独领2010南非世界杯网络传媒赛事报道的风头浪尖,从而一举成为体育传媒推陈出新的又一典范。

二、扬长避短:几大优势的全面彰显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基于互联网的体育网络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它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于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网络媒体新闻传播除具有三大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新媒体特性。[4]在本届世界杯中,网络传媒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到了一定峰值,在扬长避短、彰显个性方面值得一提。所谓扬长,主要指网络传媒五大特点在本届世界杯中的成功体现。作为时效性极强的形象表述者,网络传媒在第一时间将最新、最精彩、最花边、最八卦的世界杯新闻呈现给了网民,使广播、电视、报纸自叹不如;作为最浩瀚的新闻数据库和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网络传媒,它依托互联网将海量信息暴雨倾盆般洒向网民,几乎令大家应接不暇;作为全球能共享、传播无国界的网络传媒,经过本届世界杯期间的进一步优化,最有效地利用远远大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传播范围的优势,实现了“一个人发信息,地球人都知道”的“广播”;作为可以产生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和互动的网络传媒,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方式,使2010南非世界杯更加生动、更加亲近、更加人本;作为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手段,具有多媒体和新媒体特征的网络传媒,在本届世界杯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刺激受众感官,把大众传播和小(窄)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所谓避短,是指杯赛期间网络传媒的成功改进。众所周知,在网络时代抄袭十分猖獗,有的甚至公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但在2010南非世界杯网络传媒中,该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随着宽带通道的改进、信息垃圾的治理、国家扫黄打非的有力推进、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之前制约体育网络传媒的诸多顽疾逐步得到治理,从而大幅提高了网络空间和传媒品质。

三、竞争有序:合作竞争的生存互补

在本届世界杯上,网络传媒的有效合作和正面竞争已成不争的事实,也是特征之一。

网络媒体与其它传播媒体的整合以及各网络媒体间的合作,体现着现代媒体之间的一种合作化竞争,即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既强调竞争,更重视合作,它是“大众媒介从各自独立经营转向多种媒介联合运作,尤其在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上联合行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降低新闻生产成本”[5],力求实现大型赛事的报道中媒体优势资源的互补与整合,形成一个宽泛的跨媒介的传播平台。在本届赛事报道中,网络媒体更加注重集结各方强势资源,新浪不仅与央视网签约,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互联网传播合作伙伴,获得了第十九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全部赛事、开幕式及闭幕式的互联网转播授权,并且签下央视的两档原创节目,同时和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再度联手,共同制作了融电视与网络、3G三重特性于一体的“三屏合一”的娱乐互动节目;腾讯网除投入大量资金与相关媒体展开资源合作外,还联合了国际、国内近200位球星、足球专家、文化名人、娱乐明星,在世界杯期间为网民呈现众多专业、权威、多视角的世界杯足球资讯,与14家平面媒体组成了捷报联盟,共享报道资源;搜狐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获得决赛阶段64场比赛、开闭幕式、赛事集锦及相关央视自制节目的互联网视频点播权益,并联合国内16家主流媒体组建成“新锐媒体联盟”,提升自身优势;各网站还开辟了手机互动专区,充分的利用新闻、博客、微博、社区、短信等信息互动平台,推动赛事报道朝着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报道的方向良性发展。但与此同时,各种传媒,特别是网络传媒之间的正面竞争也十分激烈,这不仅突出的反映在网络媒体和其它媒体的竞争上,还表现在网络传媒内部之间的竞争中,当然,主要是外部竞争。杯赛期间,各大网站都在宣传世界杯的时候,大力宣传自己的网站。腾讯网、搜狐网、新浪网等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均欲加大宣传、增加流量、迎合观众、拔得头筹。比如:腾讯网在2010世界杯-腾讯网网页上总结了本网站的九个第一。“影响力第一:世界杯腾讯网用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满意度第一:世界杯报道总体用户体验评价中,腾讯稳居榜首;权威第一:243位国际巨星及各界名流坐阵腾讯解读世界杯,是新浪的2.8倍,搜狐的3.9倍,网易的6.9倍;创新第一:腾讯世界杯独家视频+微博+实时数据的“三合一”全直播模式为互联网首创,被用户评价创新性第一。并创立赛事报道“四大标杆”;广告第一:48家品牌广告主首选腾讯网,其中22家广告主冠名世界杯栏目,是第二名的1.5倍,领跑网络广告营销;视频第一:腾讯网是唯一全程视频直播门户,视频用户覆盖率达59%,被用户评价为播放速度最快的网站;流量第一:腾讯世界杯日均访问量4.7亿,最高11.2亿;速度第一:腾讯世界杯的每场首粒进球图片发布速度98%第一;新闻量第一:腾讯网世界杯报道稿件总量超过15万篇。” [6]而新浪网则在2010南非世界杯-新浪网网页上打出了“激情南非-2010南非世界杯-新浪体育最High的球迷广场”的旗帜,并拉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北京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足球等报刊作为合作媒体,大肆渲染自身的网站。同时,新浪网还在《娱乐世界杯》栏目中以《乳神私生活揭秘绯闻曝光 当小三勾搭闺蜜丈夫(图)》为标题努力扯动读者眼球,提高自身流量。[7]搜狐网则在2010南非世界杯-新浪体育网页上通过《世界杯图片》等栏目,以及其下的各类图片大扯网民眼球,其中部分图片“暴露程度”几近极限,这无疑也是吸引网民的方式之一。[8]

四、正途回归:原创报道的成倍剧增

网络传媒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与手段的有机结合,它一经出现便凭借数字化、全球性、信息多样化与无线性的特点将信息传播推向了新的高度。[9]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南非世界杯中,已掌握了时效性命脉的网络传媒又开始在独家性、原创性和专业权威性上有了新的大规模的举动,这使得传统媒体所赖以生存的原创性和权威性也受到了此轮新媒体世界杯报道的冲击。原创报道的与日俱增使网络传媒在大型赛事报道中愈加彰显出自身优势,是体育网络传媒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出色的自采新闻和原创报道是保持网媒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网络媒体的报道环境不断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大网络媒体皆是紧把时代脉搏,集思广益、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拓展赛事报道的新思路。当今社会,由于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流通非常快捷等原因,各类新闻、消息,各种文章、图片均可在网上搜索、拷贝,只是原创题材较少,这使其显得倍加珍贵。在此前的世界杯足球赛的赛事报道中,不乏出现互相抄袭的新闻报道,令人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但是,物极必反,在媒介竞争日期激烈的今天,着力加强自身品牌建设,给受众呈现出不一样的新闻视角,无疑是打响赛事报道这场战斗的精彩亮点。在本次杯赛,众网站除派出大量精锐记者团队赶赴赛场前方现场,进行大量第一手的新闻写实外,还注重在各自网站上的每日新闻中,提供独家呈现的高清图片、专家视角、巨星访谈等专版,形成以前、后方记者新闻采写、名人约稿、独立策划、联合打造等相对稳定的报道模式。推出了像《第1演播厅》、《黄加李泡世界杯》、《GOAL!大牌》等一批优秀的原创视频栏目。

五、精益求精:报道内容的深度挖掘

网络传媒在现代赛事报道中除了入口和速度的比拼,还需要在专业性之上,注重报道的娱乐性和互动性。一旦受众通过某一媒体了解到比赛结果后,其它媒体的赛事报道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削弱。

在网络时代发现新闻不是本事,挖掘新闻才是真本事。因此,对于专业记者而言,必须快速、准确、尽可能接近原貌地对深层真实进行找寻和拼接。[10]在报道内容方面,异军突起的网络传媒在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中做到了深度挖掘。网络媒体的报道特点是庞大的信息量和内容的时效性。伴随着网络媒体报道的激烈竞争和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网络媒体为寻求自身稳定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都愈加重视对报道内容在深度上的挖掘和整理、作品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内容不仅涉及到赛前预测、比赛战况、赛后评论、专家视角、人物追踪、明星访谈、博客、微博、全程直播、点播、动画等多媒体传播,音像内容琳琅满目,各个板块时而独立呈现,时而又相互交融,内容多样化设计,力争最大限度的抓住受众的眼球。

要做到精益求精,需要纵横拓展,尽量拉长报道战线。纵观网络传媒在历届大型赛事报道中的发展演进,我们能清晰的看到,现代网络传媒越来越重视为比赛营造声势、对比赛的筹备信息和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整理、对运动员、教练员活动的追踪报道,赛前预报、各媒体报道战略的新闻发布、军团策划活动的紧锣密鼓,甚至比赛结束后的赛后信息也成为其关注的对象,都被纳入报道的范围之内,拉长了赛事报道的战线。非洲世界杯足球赛的战鼓还未敲响,各网络传媒便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摩拳擦掌积极进入戒备状态。对报道战线在纵横两度上的策划,充分发挥了网络传媒的强大功能,也预示着网络传媒报道工作量的日趋繁重。

要做到精益求精,做好深度挖掘,还必须及时争夺新闻点。为了争夺新闻点,往往是事件一发生,各个媒体一拥而上,无所不用其能,从各个角度对某一事件进行评析和报道,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出现后不久,以BOLG为代表的WEB2.0系统的问世,使网络媒体这一新鲜产物加入到了中国的传媒市场,新浪、网易等网络巨头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迅速壮大,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也被大大压缩。[11]在本届世界杯网络传媒报道中,以腾讯网为代表的网站在抢占新闻点上下足了功夫,也为企业创造“九个第一”奠定了基础。比如:腾讯在此次世界杯上组成了350多人的团队,分12小时两班倒,进行全程24小时不间断报道。报道方向上,以用户价值和体验为宗旨,强化主流媒体的特性——即时性、原创性、权威性、专业性、互动性,注重对赛事报道内容的深度挖掘,同时大量原创的权威性报道也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源,被广泛转载和引用,最终起到良好的引导舆论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雪峰.从网络体育赛事转播看版权保护[J].理论探索,2009,(15).

[2]世界杯“战役”落幕 微博、视频成网媒主战场,每日经济新闻4http://www.chinanews.com.cn,.

[3]视频网站借世界杯成为第四媒体,http://tech.mop.com/net/2010/0722/2016382845.shtml.

[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521755.html.

[5]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J].国际新闻界,2006,(5).

[6]http://worldcup.qq.com/zt2010/zongjie/index.htm.

[7]http://2010.sina.com.cn.

[8]http://2010.sohu.com/.

[9]易剑东.大型体育赛事和媒体运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0]王奋飞.论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J].当代电视,2010,(7).

[11]李军,等.应急新闻联合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8).

[责任编辑:小 渔]

作者:文烨

平面媒体之互联网论文 篇2:

读书

绿色营销新规则: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方法及灵感

作者:Jacquelyn Ottman

出版社: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出版时间:2011年2月14日

20世纪70年代绿色产品便出现在市场上,但是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发现绿色产品似乎无所不在。

这并不是因为消费者突然问将可持续发展看得重于一切,而是因为精明的绿色营销者不再试图以“Sell the Earth”观念销售产品,相反,他们强调宣传绿色产品能够为人们带来的价值:更健康,性能更优越,口感更独特,更具有成本效益。这便是绿色营销的一个新规则,也是赢得主流消费者的关键。

《绿色营销新规则》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开展建立在价值基础上的可持续性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关系成败的组织能力以及组织如何才能让自己适应这种新方法。在本书中,作者运用了一些前沿研究人员得出的最新数据,通过作者和企业客户合作的经验和其他行业领先企业的例子,包括通用汽车、耐克、星巴克、惠普、NatureWorks(生物材料制造商)、宝洁等,为读者展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方法和灵感,让企业能够以价值为基础打造好绿色营销战。作者指出,企业要用一种积极的方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创新,开发整个生命周期都有环保性的产品,并和外界进行可信的沟通以避免“漂绿”危机,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的优势,将对消费者的宣传力度最大化。

数码婚纱摄影师的专业营销技巧

作者:Kathleen Hawkins Jeff Hawklns出版社,Amherst Media,Inc

出版时间,2011年2月14日

哪一款是最新的数码相机型号,最新的成像软件以及图像编辑方法和销售技术?诸如此类的内容都包括在本书中。

在本书中,作者指导数码婚纱摄影师开展有利可图的业务。从最初的业务规划到将最终图像展示给客户,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环节最终让摄影师盈利,不犯销售错误,避免婚纱摄影工作室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命运。

在本书中,作者指出,摄影师应该学会界定目标客户,不管是那些高预算的少数客户,还是那些低预算的多数客户,之后通过平面媒体、互联网和婚礼展示等渠道对目标客户进行宣传。其中还涉及一些客户服务技巧,包括如何和客户面谈,给客户提供轻松的服务体验,让客户享受照相的愉悦;如何和客户就摄影方案进行协商,谈定合同;关于大规格相片和小规格相片的展示技巧。同时,作者展示了自己以往案例中的一些广告、营销及宣传资料样板。

作者认为,由于互联网快速发展,摄影师现在靠的是通过技术驱动进行营销,仅仅靠产品营销已经无法实现价值最大化。网络媒体的发展势头是挡不住的,摄影师要尽快掌握全媒体技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特网营销的A—Z

作者:David Philliips

出版社:eZeeba

出版时间:2011年2月18日

如果你希望为企业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获得更多的订阅者和客户并最终建立一个互联网帝国,那么这本书将让你受益匪浅。本书列举了关于因特网营销的许多规则、技巧和战术,能够帮助读者识别并摒弃误导性的互联网信息垃圾,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速度经济时代,如何让因特网营销活动变得更简单、更有效并最终实现营销目的?在本书中,作者有针对性地谈到了300多个营销秘诀,有一些是关于实际运用的,有一些是关于思路和态度的,但目的都在于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打一场营销战,确保你的营销运动能够带来轰动效应。书中的内容包括:

·广告追踪战略以及如何测试、追踪网站情况。

·联盟营销有哪些诀窍?如何组建一支能够协助组织推广产品、服务的队伍?

·在业务经营上何时以及如何采用资源外包手段。

·运营自己专属的会员制网站,创建组织独有的电子课程。

平面媒体之互联网论文 篇3:

手机二维码助推新闻出版业

一个个黑白相间、纵横交错、形似迷宫的二维码,它是一种手机上网三大通道之一(手机二维码与手机菜单、无线搜索引擎并称为手机上网三大入口,在日本、韩国,手机二维码较为通用),它使平面媒体和互联网通过手机二维码联接起来,实现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的内容同时展现在手机上,它是传统媒体实现跨媒体发展的一把“钥匙”。它与出版业有什么关系?它将会给出版业带来什么变化?

为此,记者采访了银河传媒总裁沈维,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二维码改变了生活

出版参考:您能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手机二维码吗?

沈维:手机二维码是通过手机照相镜头读取二维码上网的技术,是手机上网的三大通道之一。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对二维码图形进行扫描,或输入二维码号或文字即可方便上网,下载图铃、信息、优惠券、视频等,企业通过二维码发布促销广告信息。

出版参考:那手机二维码在国内是如何应用的呢?

沈维:在中国大陆,由于中国移动和银河传媒等手机二维码提供商及营销服务商等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手机二维码业务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市场推广的步伐不断加快,用户的认知度正在逐步提高。目前,手机二维码的应用已涉及到行业防伪、电子票务、移动营销、媒体互动等诸多领域。即将到来的3G必将为手机二维码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手机二维码将为移动通信、媒体广告以及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二维码在新闻出版业的应用

出版参考:据了解,银河传媒已经与报社和出版社有一些合作,银河传媒在手机出版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

沈维:2006年银河传媒开始与报社合作,2007年初银河传媒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以手机二维码为核心,致力于以报业传统媒体为基础的新媒体运营。目前,已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晨报、新闻晚报、申江服务导报、房地产时报等媒体中全面应用二维码与读者互动体验,并在分类广告中结合二维码服务,为广告商提供平面与网络互动增值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传统媒体向无线互联网发展的巨大进步。同时还与国内众多的权威媒体:广州羊城晚报、福建泉州晚报、河南大河报、北京青年周刊等近30多家报纸、杂志达成二维码的全面应用。这些媒体已通过印制于报刊、杂志内页上二维码图形,建立起了自己的手机报、内容的延展等。

移动二维码作为新媒体平台,拥有更广泛的基础和资源依托,为传统平面媒体的未来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然,也将为读者提供便捷、丰富、互动式的文字及多媒体相结合的阅读体验。随着手机作为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的应用全面爆发,媒体和广告价值的无限量扩大,移动二维码以它跨媒体通道的便利性,在新的模式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图书出版领域,目前已与中华书局、春风文艺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朝华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进行合作。用手机扫描书后面的二维码,即登录到手机WAP网站上,读取出版社的图书目录,还可以点击其中的一本书,阅读这本书简介,或者某些章节。而且你如果想购买,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优惠券。

出版参考:能谈一下您对手机二维码在出版业大规模应用的构想吗?

沈维:在中国,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的大趋势,但商业模式和技术门槛始终是出版机构的困扰。手机作为一个通信和信息终端, 在中国已经达到了5亿用户群,手机上网用户也超过1亿。

手机二维码是中国移动推出(中国联通也即将推出)的手机上网快捷通道,其特点是平面媒体可以和网络互动,这对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化延伸是重大的机遇,二维码印刷在出版物上并连接网络内容,将平面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优势进行整合,是基于出版物的增值。手机具有收费通道,与运营商合作可以对网络互动内容向用户收费,从而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同时,通过对二维码的访问分析,可对出版物的发行渠道、读者分布做详尽的分析和统计,从而对出版机构提供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渠道监控服务。

二维码实现的功能

出版参考:这些功能是通过怎样的技术实现呢?

沈维:我们正准备搭建一个中国手机数字出版平台。该平台是以运营商的二维码(DM)通道、短信通道、彩信通道和WAP通道作为基础通道服务,这样保证用户群的最大范围覆盖和运营稳定性。平台由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出版物流监控系统、用户/读者分析系统等主要功能组成。该平台将与运营商的相关业务平台对接,从而为出版机构提供跨媒体的数字出版服务、营销推广服务和物流监控服务。

出版参考:您能具体讲一下这些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他们是怎样实现这些功能的吗?

沈维: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内容编辑、内容发布和内容监管。系统提供基于WEB的自助式内容提交、网页编辑、手机WAP网页发布功能,同时系统提供内容过滤器和内容备份功能,以便对数字出版内容进行监管。

出版物流监控系统是利用出版物上的二维码,对出版物(图书、音像、期刊、游戏等)的物流渠道进行监控,为出版机构的发行渠道管理提供电子化的监控工具。

用户/读者分析系统是对出版物上的二维码访问用户和手机图书订阅用户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可对用户地域分布、内容兴趣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出版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市场数据支持。

出版参考:中国手机数字出版平台的赢利模式是怎样的呢?

沈维:中国手机数字出版平台采用基于数字技术的平台运营模式,在出版管理机构的授权、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市场化运营。全部设备、网络、软件等都由合作公司投入,采用WEB服务器的模式,无须出版机构投入设备和软件,按不同产品,向出版机构收取月服务费、年服务费和基于用户内容订阅的收入分成。

出版参考:该平台能给出版社带来什么好处呢?

沈维:出版机构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图书目录、电子书等内容信息,并按照流量通过付费平台实现增值服务。通过图书检索及订阅系统,实现用户在线订阅服务,与收费系统相连,从而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信息费计费平台对接,实现纸书的销售服务。此外,该平台还为出版机构提供物流监控服务,这样出版机构可以知道其产品的客户是谁,在哪里。

出版参考:希望该平台能为出版社和中国手机数字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沈维:我认为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出版社也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实现跨媒体出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作者:张书卿

上一篇:律师法管理细则下一篇:主席助理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