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的基本手绘制图语言的掌握,加强对每个手绘设计者基本技能的提升。学习与掌握手绘表现技法不仅能够保证绘图的质量也可以提高绘图效率;掌握相关的制图规范,快速表达设计思维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徒手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徒手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篇1: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创新

摘 要:全面分析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地位以及该课程目前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奉行继承、创新、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并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胡秀萍(1976-),女,浙江丽水人,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教学。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面对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企业第一线对园林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系统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情况,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向企业输送高技能运用型人才。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地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多数高职院校首次开设于第三或第四学期,并大多历时两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植物》、《园林效果图》、《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则有机串联了上述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衔接了后续《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确切地说,《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整个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并在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美学、工程原理、规划技术于一体的课程。课程涵括了中外园林简史、园林规划布局与形式、造景手法、艺术构图法则、园林构成要素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专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及方法等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一定量的实训项目,使得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等园林构成要素,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各类不同性质的园林绿地的教学目标。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主导。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方式。教师先通过一定量的理论知识的讲述,然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堂实训。理论阶段的教学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专业知识,却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技能的目的,并使得实训课程仅仅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附庸。同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但对于一踏入社会就必须在企事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它缺少了“授之于渔”的师徒式教学思想。

(二)脱离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课堂教学。针对现有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多数高职园林规划教材沿袭了传统院校的教本模式,其内容忽视了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教育。对于园林行业来说,任何一个园林绿化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无不与相关的法规政策紧密相连,脱离法规政策的园林绿化项目不仅无法通过项目初审,更无谈项目的施工与验收。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即便是费尽心血所绘制的精美图纸,也有可能因缺少规范化、标准化,而成为一堆废纸。[2]

(三)教师唱主角的实训教学模式。《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内容多数针对具体章节而展开,一般以特定性质的园林绿地方案设计为主。实训课期间,多数教师成为实训课程的主角,其固有的设计思路往往成为学生图纸设计的风向标。学生通过“要这样、该那样”的实训引导,成为教师思维的解读者,教师言论的打印机。这种教师唱主角的实训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也很难发现学生设计构思中的闪光点,教学的良好互动更无从谈起。

(四)用电脑绘图替代方案的徒手表现。电脑大行其道的今天,依赖电脑绘图软件设计绘制图纸,成为一些高职院校教学的首选。很多教师将实训过程全部安排在机房进行,从草图方案到设计成品一概利用绘图软件来完成,殊不知,鼠标、键盘固然能够提高设计绘图的效率,却影响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开拓和创新。徒手勾勒方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思考为设计核心,采集、归纳设计灵感的过程。手绘能够更从容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捕捉设计灵感、提取设计元素,从而设计出较为优秀的园林作品。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

《园林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想象性思维的课程。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也发生着质的飞跃,现代人对城市绿化景观的审美标准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因此,打破常规的创新教学,能不流于形式,激活教学思维,并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一)力破传统,敢于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具备规范的程序,看似四平八稳,实则容易导致设计课程的教学刻板而失去生机。只有打破常规流程,将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融入教学当中,才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首先,应改变教师传授和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启发式”的理论教学方式,教与学的过程做到“引—疑—思—悟”的四字方针,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即利用图片、多媒体等相关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通过视觉的冲击达到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疑”则是在教学引入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思”实际上是对前面两个过程的综合评述,该阶段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个人观点比对分析,顺其自然地切入正题。“悟”是理论教学的最终目标,只有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理论的精髓,才能更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例如在介绍园林形式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凡尔赛宫和网师园的多媒体资料及平面图片,之后提出诸如空间感受、植物布局、园路构成等问题,利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分析自然式、规则式园林布局的内涵。课外,要求学生寻找混合式园林的图片资料,分析其布局特点,从而达到“悟”的目的。

其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训项目性质的不同,合理组织安排实训内容。典型的园林景观设计任务均要经历构思、详细设计到方案表现的流程,这必然导致学生在绘制正稿及效果表现图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应该将学生表现景观效果图及绘制方案正稿的能力在园林效果图、园林制图等其他课程中加以强化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重复的制图过程中解放出来。方案设计的各个阶段是否面面俱到则应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大小加以取舍,应着重培养学生在场所分析、空间塑造、尺度控制、设计理念构思等方面的能力。同一个性质的设计项目也可以全班分组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设计条件的方案设计,之后教师再请每组的同学代表分别阐述自己的方案,最后根据大家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同学们可以更多地接触不同情况的案例,从而开拓了视野,这比全班进行同样的实训底图效果要更好一些。如在进行街头小游园实训项目时,设计底图的选择可以以不同形状、不同周边环境、不同人文背景来设定,同一班级分组进行草图设计,这样的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对场地的分析能力。又比如在进行学校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总是把目光过多地投入在对园林要素的设计布局上,但却忽视了对校园文化景观的考量,这样的设计方案也许构图理想、空间合理,但从深层次来看,却因缺失校园的人文内涵而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应利用这类性质的实训项目侧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理念的理解,并能全面地撰写景观设计说明。合理有效的实训安排能够使得学生在短期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设计能力培养的最大化,这也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努力方向。

再者,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特点,改变单一的卷面考核方式,大胆采用项目多元、形式多样的考核形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是对知识的再现,其中很大程度考量了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而缺少了对学生的智力性、技能性的考核。园林规划设计的考核可以选择快题设计、案例分析、植物造景设计、小论文撰写等作为考核内容,并根据需要合理设定考试时间,而不必因传统考试时间的长短限制受到约束。这样的考试方式真正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同时与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匹配。

(二)创造平台,凸显个性

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敢于创新、富于个性的设计人才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企业单位的栋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平台,才能使学生尝试主动求知、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将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

组织校内外的景观设计技能竞赛,以快题设计为载体,全面考量规定时间内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力、方案的创新力和表现力。每次竞赛完成之后,还应组织优秀作品的展览,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张扬个性的舞台。组织模拟评标的技能竞赛,以考察学生能否理清思路,并用流利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见解独到的设计构思。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对于步入社会面临检验的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大方得体的仪态、清楚流畅的语言表达能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之理解并采纳自己的设计创意。只有充满竞争的比赛平台,才能更有利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潜能,舒展个性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竞赛的历练,使得学生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从容地面对未来。

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将园林企业参与的真实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有“真刀真枪”实干一把的机会。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大纲所设定的实训任务从某一层面上来说,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它的功效却无法与真实的园林绿化设计项目相比拟。企业提供的园林设计项目让学生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并为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们在真实的设计项目中历练,尽现个人潜能,尽展个人才华;学生们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学习主动性增强,创新精神得到提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如果用同样的模子去装配无数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学生,那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然千人一面,这对于园林行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供、创建空间与平台,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园林、去解读园林景观设计。

(三)悟“渔”之魂,适者生存

系统而富于创新精神的课程教学足以传授学生“渔鱼之术”,而面对即将成为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人才,设计课教师在强化学生景观设计技能的同时,应在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时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并立足于社会,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园林设计行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爱岗敬业、职业奉献等方面。诚实守信,即依法求真、严谨务实、言而有信。作业马虎了事、弄虚作假、拖延期限似乎是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总是认为实训作业会做即可,能做则行,殊不知,小问题、坏习惯总是不经意间在心里根深蒂固,并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暴露。园林设计项目应遵循相关的法规政策,哪怕是绿线图绘制、绿化面积核算这些看似简单的实训项目,实际上考量的就是学生对法规的理解程度以及客观认真的态度。在规定时间内准时提交设计方案,也是职业素养的基本体现,临时赶工、拖沓的态度在园林企业当中将首先被淘汰出局。团队意识,即不计得失,集体磋商、联合攻坚的工作态度。企业中一些园林设计项目,单独一个人有时很难对现场考察、资料收集、创意方案、综合表现、文本包装等各个阶段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在时间紧迫的关键点上,这时候就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扬长避短、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完成一整套完善的图纸方案。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实训项目,并由学生自行分组,并在短时间内协作完成设计方案,从而教会学生与人共处,学会合作的团队精神。

每一种职业都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园林设计工作来说,除了具备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的职业道德之外,爱岗敬业、职业奉献等职业精神也尤为重要。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扮演新的社会角色,即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充分体现渔者之精神本质。

五、结语

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地位显著、作用突出。在我们要求学生在设计中做到用艺术的眼光科学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奉行继承、创新、发展的宗旨。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美好方向,只有不断进取,我们才能为新时代的社会培养出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慧,周荣,黄基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2]萧郭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的教学改革试想[J].广西城镇建设,2009(5).

责任编辑 何颖萍

作者:胡秀萍

徒手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篇2:

手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础表现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的基本手绘制图语言的掌握,加强对每个手绘设计者基本技能的提升。学习与掌握手绘表现技法不仅能够保证绘图的质量也可以提高绘图效率;掌握相关的制图规范,快速表达设计思维能力。

关键词:手绘;园林景观设计;快速表达;技法

园林景观设计者必须具备徒手绘制草图表达的能力,因为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水体、地形、山石、景观小品等都需要快速概括性表达,而且在收集素材,表达设计构思,推敲设计方案,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都需要徒手草图来表达设计构思,所以掌握徒手快速表现技法是园林景观设计者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的能力。

一、园林景观手绘图纸名称和内容

园林景观手绘设计图即园林施工图,包括:园林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详图等。

园林总平面图:是假象在建筑园林上空向下看到的垂直投影的图,在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园林景观所在的地理位置、基地大小以及周围地形、道路、建筑分布、绿化效果等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清楚表达周内环境和物体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

园林立面图:是指从整个景观的前、后、左、右各方向正视投影图,它包括了东立面图、西立面图、北立面图、南立面图,反映园林景观各方位的表现效果。

园林剖面图:所谓的剖面图,就是假想在整个园林景观最复杂的地方,即复杂才有其研究价值,以竖向剖开,绘制其侧面内部结构,它表现的是园林景观内部空间变化和空间高度。

园林细部详图:由于景观图比较大,在整个图纸中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较小,在某些结构、配件和细部表达的不是很详细,为了让施工人员能看清楚,所以在手绘中图纸需用详图画出。

二、园林景观手绘中需要掌握的工具及要素

1.比例尺

对于常规作图提倡需要的一些手绘工具有以下几种:签字笔、钢笔、比例尺、直尺、圆规版、曲线板、草图笔、针管笔。 在这些工具中,大多数工具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但是也有个别工具不经常遇到,如比例尺。比例尺是用来度量某比例图上线段的实际长度或将实际尺寸换算成图上尺寸的工具。比例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比例绘制的时候,比例越大,图上的尺寸就越大。当图上所画的尺寸与实际原样物尺寸相同,这就是按照1:1的比例绘制。在园林景观绘制中通常使用的比例尺有三棱比例尺,其尺身上有六种比例1:100、1:200。。。1:600。绘图中选择适当的比例,既要保证图纸的清晰,又要便于观看与携带。

2.文字

图纸中的文字包括汉字、数字、符号、字母等,它们都是手绘图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清晰,排列整齐、美观。在手绘中图纸中字体一般使用的是长仿宋体,按照国家颁布简化文字,它在书写是一般高宽比例为3:2,行距约为之高1:3,字距约为字高的1:4,。汉字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由横、竖、撇、捺、勾、挑、点灯基本笔划组合成,在书写时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字与图之间的手绘表现效果。

三、景观园林中单体的表现

乔木的表现:乔木在手绘中表现难度是较大的,需要表现枝、干、根个部分的转折关系,在绘制枝干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曲折变化,尽量别使用直线单线表现其效果。乔木在树枝表现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节奏美感,也要注意其中的技巧,俗话说:“树分四肢”是指树枝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伸展枝丫,懂得这个原理,在绘制时才能表现出它的立体感。园林景观中植被是最多的,树枝在表现的时候要注意,远景的树在表现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概括性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树形,表达出大概的关系即可,在用色上纯度要降低,这样才能表现出远虚的关系;而在表现绘制前景的树,一般要强调细节突出树的形体,色彩适当纯度要高一点,尽量的完善结构。

灌木的表现:灌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木本植物。在手绘表现中灌木与乔木截然不同,灌木植株相对较矮小,没有明显的主枝干,呈丛生态状的树木。不过在绘制单株的灌木画法则与乔木大致相同,只是没有明显的主干,而是近地处枝干丛生。灌木通常以片植为主,有自然式种植和规则式种植两种,其画法基本上相同,主要是在绘制中注意远近、疏密虚实的变化,进行分块绘制,抓住主要的关系,不宜琐碎绘制。

花草及地被的表现:花草根据其生长规律大致可以分为:直立型、丛生型、攀缘型等。在手绘表现中花草植物在轮廓以及边缘的处理可诺隐若现,边缘的处理不可呆板。若花草植物作为前景时应该要注意其形态特征要深入刻画,若左外远景时在绘制时可稍带过即可。攀缘植物在表现的时候尽量的表现其长短不一的自然想效果。

山石的表现:在手绘中山石表现,总体来说,山石用线要硬朗一些,在加上本身的特征表现出来的手绘效果也不一样。石頭的亮面的用线要硬朗,运笔要快这样显得坚硬。石头暗面线条要顿挫、运笔要慢,线条要粗重,呈现透纸背之感觉。

水景的表现:俗话说:“无水不成园”水是园林的血,是园林活力生机源泉。在园林景观手绘中我们要把水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所谓“滴水是点,流水是线,积水是面”,这概括出了水的动态和画法。静水如同一面镜子,表现时要注意园林中的倒影,在画面中略加一下园林植物丰富画面效果。动水是与静水相对来说的,是指在景观中流动比较快的水景,如:喷泉、瀑布、叠水等。在表现动水时用线流畅洒脱,在水流交接处可适当的绘出涟漪和水滴的飞溅,使画面效果更逼真生动。

结语

手绘是一种通过把对象物进行高度的概括绘制在图纸上,使画面诱导获取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手绘图纸能让创造性意象在急速绘制中表现,在熟练中变的老练。手绘草图是创作思维的外在表现,手绘所表现的大部分是一种设想构思,但是它能快速的表达其设计思想理念;能快捷的绘出意象、灵感、是艺术的灵魂。手绘无论是在室内、室外、建筑及景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美)威廉·科拜·劳卡德.设计手绘——理论技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09

[2]赵国斌.设计思维与徒手表现.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02

[3]任全伟·园林景观快题手绘技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03

[4]庐山艺术特训营教研组·室内设计手绘表现·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7

[5]刘朝晖 李丽·园林景观设计手绘技法与表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6

[6]施并塑·园林景观:植物手绘技法资料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03

作者:朱村辉

徒手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篇3:

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工程图学类课程是工科院校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任务,为今后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处理工程问题奠定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绘图软件应运而生,传统的工程图学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必将成为工程图学类课程发展的趋势。笔者就其如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工科类学生学习工程图学类课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程图学;计算机技术;绘图软件

工程图样作为工程人员表达设计意图和交流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一直发挥着“工程师语言”的作用。工程图学类课程是工科院校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任务,为今后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处理工程问题奠定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程图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手工绘图、照图生产的技术管理模式。因此,传统的工程图学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合成为工程图学类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课题组就工程图学这一课程组群如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一、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工程制图”课程自开课以来,在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方面已迈出了较为坚实的一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课程特色教学,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操作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一点,练一点,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巩固教学效果。对于工程制图类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纯手工绘图与多媒体软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手工绘图在很大程度上能加深学生对于三维空间的理解程度,而且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徒手绘制工程图样的本领,这些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是深有体会的。

(2)实行课堂内外一体化。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老师从设计单位、网络论坛取得大量专业设计图纸,让学生跳出课本,扩大视野。在工程制图类课程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利用有代表性的课堂实践练习巩固和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内容,最后充分利用校园建筑小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从而以理解接受知识的方式代替“填鸭式”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具体的实际工程边讲解边练习,从而使学生对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结合各章节的内容,老师为学生特意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廊、亭、景墙,以及各类造园景观小品、小型别墅的施工图等作为辅助教程,从形体上的点、线、面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在形体上不断拓展,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讲述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他们所选择的专业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4)工程图学类课程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为例,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个计算机绘图机房(约140个机位)与多个专业绘图教室,这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此类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场地保障。

(5)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网络教学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2.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不足之处

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知识体系为主干,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充分发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较早,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广而不精,全而不专,对土木工程专业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土木工程类学生学习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巧。原教学大纲的这种“普适性”导致在毕业设计时,大部分毕业生不能熟练合理地应用计算机完成所需图样。

(3)在目前的“工程制图”教学中,教师大多是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总是沿着某一方向,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这种思维难以满足学生创新思维所要求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4)在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制图”是两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后者为前者的基础,而且由不同的教师教授。这种教学模式简单易行,教学准备工作单一,但计算机绘图与基础理论脱节,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割裂,这将导致课时需求量大,教学效率低。这些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表现较为突出,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线型控制都没有真正掌握,尺寸标注更是一塌糊涂,与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不相符,因此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5)工程图学类课程考试方式存在问题。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其考试一般采用机考方式,由于计算机硬件条件的便利,学生往往会互相拷贝试题结果。另外,个别计算机临时出现的软硬件故障也给学生考试带来不公平的因素。工程图学类课程的考试还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难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6)欠缺课程竞赛活动组织经验。今年4月建筑专业与土木专业联合组织了浙江农林大学第一届工程图学大赛,竞赛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也暴露了组织经验欠缺的问题。比如出题方式、竞赛内容与上机考试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7)网络课堂教学空间开发深度不够。目前在网络资源中已有有关工程图学类课程的课件、电子讲稿、教学日历、教案,但还不够完善。我们应提供多空间领域的开发,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同时通过讨论教程、备课、测试等功能区域,为师生提供互动平台。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针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项目组全体成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实践工作。

1.优化教学体系,精简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制图只是设计思想的一种表达手段,要真正掌握制图技能,必须引入设计的概念,突破传统制图的范畴,从手工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和读图能力培养方面,拓宽以设计环节为主干、设计能力与绘图能力并重的培养方向。

重组教学体系,构建以创新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整合工程图学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平面设计。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精心策划,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加大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创造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天地,使其思维活跃、敏捷。通过平面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原计算机辅助设计大纲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土木建筑类学生有效地传授需要的平面设计知识。

第二,三维实体设计。三维实体设计具有形象、直观、精确、快速、方便、易于掌握、便于修改的特点。从三维入手进行实体设计,更符合设计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应着眼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三维实体设计为主线,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这一部分安排有关立体、轴测投影、组合体表达方法的知识。

第三,施工图设计。重点在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表达内容以及绘制一般图纸的步骤上,这一部分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培养为主。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采用集中训练与学生创新设计相结合的育人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程环境,通过绘制相应的建筑物或形体的平、立、剖及详图,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第一,加强观察力的训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工程制图”的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都应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第二,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挖掘教学内容中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三,鼓励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

第四,采用情景启发、直观启发、语言启发、对比启发等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强化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第五,加强实践环节,造就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实践证明,只有经过长期有效的教育和实践训练,才能不断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信息收集技术、操作技能、设计技能。

3.重视软件学习与制图课程内容相结合

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尺规作图、徒手作图和计算机作图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读图和绘图的综合能力。本次课程改革,项目组成员大多认为对“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门课程进行适当改革,将两者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互相渗透,充分发挥计算机绘图的优势,能提高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效率。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应从现代工程设计出发,以三维实体造型为核心,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要技术手段,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我们从以下几个模块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模块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国标制图的基本规定,尺规制图工具及其使用,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徒手绘图的方法;投影作图基础,基本体的视图画法;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操作(平面图形的绘制,尺寸和文本的标注方法)。模块二:三维实体造型。三维轴测投影的绘制,实体造型的基本操作;几何体的构型设计。模块三:工程图学习。建筑图、施工图的基础识图知识;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各种配筋图的绘制技巧。

4.教学手段的更新

工程图学类课程的重点内容正处于以二维图形为主向三维图形为主的过渡,既要求学生有二维图形的绘制与识别能力,又要求有三维实体造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加大投影作图基础练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采用三维CAD软件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3)建立虚拟模型室,开放教学资源。

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物模型,用来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建立空间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型数量少价格高且携带不便。我们利用三维CAD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库,并在校园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调用。虚拟模型的建立,可以克服传统教具模型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学校节省经费,省去存放模型的空间。

5.课程竞赛的组织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工程图学的学习兴趣,可开展形式灵活的课程竞赛活动,并完善各种竞赛的组织方式。今年学院已进行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工程图学大赛,通过举办大赛使我们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从而为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课程的教与学打下良好基础。以后我们将就这一块内容,在课堂上或者小规模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课程竞赛,如工程字体规范性竞赛、图样线条规范性竞赛、形体视图绘制竞赛、空间点、线、面关系竞赛、简单小型建筑物的效果图绘制竞赛、施工图规范性绘图竞赛、计算机绘图竞赛等。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型建筑的模型竞赛,这些活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对于提高学生们规范性施工图的绘图与读图能力效果明显。

6.改革考试方式,突出对能力的培养

不同的考试方式,根据其要达到的目的,所表现出来的测评结果是不一样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要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根据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要求,除了对理论性很强的部分采取闭卷形式外,还应结合课程的具体特点,大力提倡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如网络限时考试、开卷考试、大作业形式、设计形式等。

7.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图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改革是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应针对专业要求注重绘图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绘图技能从单纯的尺规绘图转化为以尺规绘图、计算机绘图和徒手绘图有机结合的形式,以加强计算机绘图能力为最终目标。

8.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及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递推联动,必须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

第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对师生角色进行全新定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传统课堂教学,尤其是理论教学中“教师表演,学生观看”的“满堂灌”形式,转变为“教师导演、学生表演”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或“一堂言”,而是师生的“同堂共言”。

第二,重新理解教学关系。建立起“以教诱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互动机制,改变原来“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关系。

第三,创新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一套由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跨课程组、跨学科等多层面、多样化架构的教学形式体系。

9.开发教学网站

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在现有网络课程模板的基础上,增加教学互动、技能训练与网络考试等新模块,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10.完善成绩评定标准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单位对其的评价不会仅限于设计技能、绘图技能,学生的合作能力、调研能力、表达能力、深入思考能力同样非常重要。与社会对人才的多方位评价相接轨,校内课程成绩评定也应涵盖学习过程中的多方面表现。根据课程大纲的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学生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本部学生成绩由30%的平时成绩与70%的考试成绩组成,天目学院学生成绩由40%的平时成绩与60%的考试成绩组成。课题组根据专业要求,提出成绩评定方案的组合方式。具体到工程图学类课程,我们从考勤情况、作业情况、课程竞赛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几方面来分析。具体如何划分较为合理也是我们本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智,建筑制图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赖元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4 55

[3]职丽娟,崔世峰,浅谈当今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30-31,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党改红等

上一篇:双转双提活动工作报告下一篇:卫生监督局检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