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控制环境监测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如何基于经济行稳致远的发展基础,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共同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环境监测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新常态、新理念及新形势下如何作为。当前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环境监测工作正逐步迈上新台阶,这急需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以适应全新的环保政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质量管理控制环境监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管理控制环境监测论文 篇1: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控制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125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水利行业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控制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保障企业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农田水利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最大化发挥出先进施工技术的作用,针对施工作业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质量,推进施工顺利的开展。该文将进一步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控制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水利工程行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农田水利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经济市场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积极引进科学优良的施工技术,加大对各项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投资力度,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充分掌握各种水利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规范操作监督工作,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难点

水利施工企业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前,必须充分了解掌握各项施工技术的应用难点,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1)农田的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水利施工作业中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农田水利工程通常是软土地基,施工人员所处的环境较为潮湿[1],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地基结构的施工质量,导致其渗透性偏差,那么在后期的施工作业或者土方开挖时,就会有可能造成地基的变形或者沉降问题,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对工作人员造成生命威胁。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地质环境的勘察工作,管理部门在施工前期要组织专业的地质勘察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分析工作,有效保障企业的工程建设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2)基坑施工难点。要想有效确保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基坑的施工环节,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的顺利开展。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常见的施工问题就是基坑的积水或者变形等,情况严重的话会导致基坑大范围出现塌落现象。基坑施工作业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基础部分,在实践施工中对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坑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设计的相关标准要求,遵守企业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避免违规作业的发生,不断提高基础加固施工工作的质量。此外,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具备了相当的难度,负责施工的水利企业和相关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必须充分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加强对施工技术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水利工程施工有条不紊地开展。

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科学布置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业前,要认真做好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相关设计人员要坚决遵循高效使用农田土地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出国家土地资源的价值,推动我国农业和谐发展[2]。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实践工作中,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基本原则,这样能够促进农田水利生产作业的顺利开展,施工方案的合理设计能够保障施工管理的安全可靠性,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人员要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等灾害。设计人员要从各个角度去考虑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使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生产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3 农田水利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

3.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前期施工准备工作

水利施工单位在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中,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水利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监测上,地质测量技术人员要利用先进的勘查技术对施工区域展开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有效获取到相关的信息数据,从而保障后期施工作业的安全可靠开展。技术人员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分析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各种不利因素,针对潜在的施工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这样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质量。

3.2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农田水利工程的最终质量。水利施工单位除了要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还必须在日常施工作业中严格规范其行为操作。首先,水利施工单位要根据以往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该施工环节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然后,施工单位要实行一定的奖惩措施,激励施工人员积极学习掌握施工新技术,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分享会,组织施工人员了解到更多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新知识内容。

3.3 组建专业化的施工技术管理团队

水利施工单位要想保障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高效施工技术管理,就必须有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团队,不断优化调整施工技术工作人员、管理层次以及岗位职责分工等,要明确技术管理内部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将建设合同的目标作为整个团队管理的主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此外,施工企业要严格按照当前的施工发展情况和单位施工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有利于规范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3]。

3.4 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监督力度

水利施工企业只有做好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效率,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目标。因此,水利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督力度,管理人员要严格督促施工技术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不能出现违背规章制度的操作行为,对于施工过程频繁出错的技术人员要采取惩罚措施,并予以公告,提醒全体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自身的施工质量控制。对于已经完成的农田水利工程部分,管理人员要做好质量管理检测工作,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都不存在质量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施工技术的价值,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行业和谐稳定发展,水利施工企业必须严格做好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相关监管单位要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只有确保每个施工技术环节的科学合理性,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加快工程的建设进度。施工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好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陆燕斌.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6-38.

[2] 徐建新,王荣晶,雷宏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3):34-37.

[3] 王晓东,吕德全.泰来县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科技传播,2013(14):178-181.

作者:王兵

质量管理控制环境监测论文 篇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如何基于经济行稳致远的发展基础,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共同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环境监测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新常态、新理念及新形势下如何作为。当前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环境监测工作正逐步迈上新台阶,这急需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以适应全新的环保政策。本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助于掌握环境动态,借助与之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全方位掌握区域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持续跟踪监测,掌握其具体变化情况,形成更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方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助于指导环境政策。环境问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社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部分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其生态平衡已被打破,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环境监测工作缺失,导致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应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使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更有序。

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1.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垂直管理改革需要依靠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保障各地方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发挥优势功能和作用,满足环境监测整体需求。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中个别实验室管理体系没有及时更新或不能契合实际,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难以发挥出真正的指导作用,使环境保护工作存在潜在风险。

2.工作职能转变存在滞后性

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而工作职能转变存在滞

后性,环保部门多采取事后处理的传统方法,在顶层设计上缺乏具体思路和模式,导致实际工作难以有效优化。各地环保部门战略思路不足,欠缺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职能发挥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考核目标与实际工作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整体质量。

3.环境监测管理力度不足

环境监测过程中往往存在保护主义思维,采取相对宽松的环境保护手段,对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有效性造成影响。部分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缺乏科学性,这种内在的管理矛盾无法满足环保需求,无法调动各部门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导致难以全面实施监测管理,监测数据质量大打折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较低。

4.环境监测资金投入有限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对环境监测资金需求较大,呈动态变化性,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监测资金投入难以有效落实,要想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需要更多的资金作为保障。受各地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影响,环境监测资金投入不同,在资金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产生影响,制约了环境监测的广度与深度。

三、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机构应重塑责任意识,加强环境监测责任心与使命感,切实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严峻形势,从战略层面做好质量管理与规划,发挥环境监测工作优势作用,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精准性。要适应环境保护政策管理要求,积极对照环境监测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做好工作目标、内容、方法及流程的规范,制定严格的监测质量管理措施,明确监测质量管理责任,打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模式。

2.推动环境质量管理职能转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要明确划分监测管理工作职责,按照上级环保部门具体工作规划布局,积极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方案有效落实。在省级环保部门监控与管理下,注重发挥垂直管理制度优势,构建行之有效的环境监测管理网络,将区域内各个监测节点纳入统筹管理范围,提升环境监测与地方治理的统一性,规范和完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方式。要加强区域资源调配与数据共享机制建设,保持长效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切实维护各区域发展利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监测需求,利用高质量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果,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提高各地区监测站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完善环境质量管理外部环境

推动垂直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地方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职能为中心,积极构建与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发挥环境监测质量优势。要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和更新,主动利用和挖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价值,提升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将管理流程与效果前置,实时获取各地方企业及环境监测重点部位的动态信息,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方法,与地府、企业及群众一道构筑“防护墙”,将环境污染问题扼杀在摇篮中,避免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要降低环境监测及政府治理成本,实现环保发展与政策制定间的平衡,解决冲突和矛盾,实现合作共赢的最终目标,使环境监测数据真正发挥实际作用,为后续的环境保护方案提供最有效的指导,提升环境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避免重复治理风险。

4.依据实际创建专项监测经费

高效的环境保护资金保障,是解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困境的前提,也是未来环境监测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受环境监测资金不足的影响,环境监测质量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因此必须打破资金限制,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力、物力、技术等提供充足支持,消除环境监测机构在资金方面的顾虑,真正将管理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在环境监测专项经费设置上,应适应其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由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同时也可以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丰富专项资金来源渠道。要做好内部资金管理控制,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专项专审,避免出现环境监测资金被挪用、滥用等问题,真正为环境监测业务提供保障。

结束语

我国环境保护需求不断变化,环境监测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受传统模式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与实际情况和需求衔接不够,导致环境監测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有必要突出环境保护特点,积极围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依靠制度保障、人才保障、设备保障及资金保障等。改善不利的管理局面,实现新时代下环境监测高质量管理,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参考文献

[1]段建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科技,2020,35(01):48-49,53.

[2]杨晓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风,2020,(11):153.

作者:廖婷 文星

质量管理控制环境监测论文 篇3:

环境监测整体效能水平的分析

摘要:多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保护问题,环境监测已成为实现环境管理现代化、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保障,目前,如何做好环境监测问题已经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效能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整体效能;水平

近些年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负担加重,因此对环境监测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一些因素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压力,其整体监测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我们国家这些年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保障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使其整体效能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了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怎么解决环境监测工作目前的现状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内容

环境监测是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来测定、获取、解释、运用数据。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执法监督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仲裁,为环境管理决策、环境规划、实施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指标考核、环境工程、监视污染源排污和评价治理措施及效果验收服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应用技术手段、管理制度、措施及行政法规等对环境监测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于监测全过程, 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它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环境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的重要保证,也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同时, 也是提升监测站监测能力及监测技术水平的基础。

二、环境监测工作遇到的问题

1.监测能力滞后

近些年由于部分城市地区发展过快,产生了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

这些项目被转移到了相对落后的地区,但由于这些地区的环境监测设备匮乏等原因导致其工作能力滞后,很难监测污染因子和核算排污总量及其变化规律,无法提供监测的真实数据,因此导致污染问题难以解决并越积越多。

2.环境监测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体制还不是非常健全,环境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络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很多功能无法实施,导致其信息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3.各级环境监测站建设发展存在差异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导致各个环境监测站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意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很多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缺乏资金支持等原因导致其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落后、监测机制不健全、人员结构和素质相对较弱、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不先进,监测工作深度、广度不能满足掌握环境质量、生态现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需要。这些问题都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

三、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效能的措施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能否做好的重要部分,因此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建立监测质量的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章程办事,确保环境监测的分析过程以及其他程序均运行正常,切实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另外,要严格查处监测中对工作不作为等行为,从各个方面追究其责任,彻底改正掉以往监测质量事故等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将监测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其次,应该加强监测站的质控考核工作。可以在监测站内部开展能力对比、技术比拼等形式的考核活动,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能力,并建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考核结果的数据库,切实掌握各种数据的真实准确。

再次,应该推进实验室的认可制度,强化环境监测计量认证工作,按照认可、认证的相关要求,严格把关,从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监测站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应该建立环境监测机构非终身的资质认可制度

目前,有些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着能力滞后、弄虚作假、不按规范操作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环境监测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应该抬高环境监测机构认证的市场准入门槛,对其实行更加严格有效的资质认可评审制度,对一些不能进行监测的机构则应该取消其环境监测资质,确保环境监测的严肃性、平等性、公正性,规范监测机构认证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这些监测机构的竞争意识,促进环境监测部门的调整和优化,使环境监测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自负盈亏、自担责任、自我发展,摆脱行政干预。通过改革,把各级监测站建成人员精、素质高、装备好、活力强,能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变化的技术部门,高效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同时还能够打破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市场的垄断,发挥其他行业部门和企业环境监测站的作用,使环境监测市场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实现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监测机构 提高其工作效能

我们都知道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监测设备,通过这些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而有效的监测数据,因此,我们要适当调整和优化环境监测部门的配置,严格把控高档仪器设备的调研、审批程序,确保进购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此外,还应该加强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投入监测科研、人员培训等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的优势,对监测工作的方针、任务、措施及办法,要人人充分议论,群策群力,切实可行,坚持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得到最大的效益,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能。

(四)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切实加强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可以为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各个操作人员对监测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工作原理、后期保养等工作能够熟练掌握,此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监测管理能力。

结束语:

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是环保部门的立身之本。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搞清楚污染物种类和分布状况,明确污染途径,预测污染变化趋势,预警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环境监测能够正确认识环境质量问题,着力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隐患,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宇振涛;黄秋萍;;环境监测中几种常用的废水流速测定方法的分析和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2]任广萌;乔艳云;宋志伟;刘彦飞;潘宇;;短学时下“环境监测”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3]吉长余;张东果;陈跃;姜丽丽;余秀芬;;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措施[A];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作者:王俊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图书馆工作总结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