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021年,深受社会关注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新华社正式公开,文件指出“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并明确提出“严谨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章将基于“双减”教育背景,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了针对性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论文 篇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与整合

[摘 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二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家庭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社会化、道德品行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增强公民意识、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为改善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的错位现象,应转变社会传统教育观念,完善教育立法,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互动机制,发挥家庭与学校的不同教育功能,有效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不同形式,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促进。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关键。在我国,受传统学校制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错位现象凸显,严重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界定与整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分析

1.家庭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远,其影响内容和形式远比学校教育特殊且有权威性。孩子对外界的感知最早就来自于家庭,并在此经验基础上构建对世界的认知。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和品德修养对个体的为人处事和道德品行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体来说,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能够促进个体自立能力、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个体社会化奠定基础。

2.学校教育的功能

学校教育是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学校教育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训练、养成社会行为习惯的活动中,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公民价值观、态度、信念、能力和行为习惯[1]。在教育国际化的新时代,学校教育也是各国不同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学校教育是有效促进个体认知能力培养、公民意识形成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

二、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出现了一定的错位,导致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功能的严重僭越。学校教育的强势地位不仅会对家庭教育造成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本身,以牺牲家庭教育的功能达到学校教育功能的“无限扩张”,非但没有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反而使它承载了太多的压力而变得扭曲[2]。

1.错位的表现

(1)家庭教育“学校化”

“家庭教育有指导、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会学习的职责,但不能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能成为唯一目标。”长期以来,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受传统教育理念余威的影响,学校教育模糊了与家庭教育的界线,使家庭教育逐步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附庸。家庭教育“学校化”在剥夺家庭教育功能的同时,也让学生因过度的学习而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学校教育“家庭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迫于各种压力,他们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等各类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归属于学校,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依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类孩子的成长缺失了一定的家庭教育,其职责和功能间接地转嫁给了学校和教师,由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家庭化”的现象。

2.原因分析

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化”还是学校教育“家庭化”,出现这种功能错位绝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1)学校身份的尴尬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客观存在。而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学校面临的生存竞争和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使得家庭和学校在矛盾中相互依存。因城市孩子的家长忙于工作,学校既要午托,还要延长放学后孩子的接管时间;学校教师既承担托管任务,还肩负辅导学生学习的工作。至于农村或偏远地区,孩子的家长为了生存而去外地打工,学校成为孩子的重要寄存空间,为了孩子的安全,学校教师既是生活上的保姆,又是学习上的传授者,这往往让学校处境尴尬,模糊了本质功能。加之我国教育立法尚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律法规,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功能的认识模糊,导致了学校教育“家庭化”现象的出现。

(2)家长认知的偏差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不惜代价地择名校。因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从小开始抓起,使孩子的业余时间被各种学习班所占据,周末和寒暑假又被一个个补习班所占据,严重压抑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剥夺了孩子的基本权益。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家庭中,父亲在外打拼,母親也是职业女性,陪伴子女的时间少得可怜(留守儿童的家庭更甚)。家长家庭教育的缺位,加重了家庭教育的“学校化”。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3]。因此,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让学校和家庭两种教育力量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家长片面追求优质学校和优质资源。“择校热”也掀起了各类学校、各类教育机构的精英筛选,促使学生陷入了无尽的竞争和考试选拔的恶性循环。是什么驱使着家庭教育“市场化”和学校教育“功利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的聚集,有限的教育资源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各区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惜一切代价。因此,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教育经费,做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缩小校际差距,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2.完善教育立法,明确并保障各方权利与义务

家庭教育立法是对家庭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尤其是对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性规定[4]。纵观世界各国,多数发达国家都从宪法或法律层面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九条只是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义务。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工作,但由于教育立法的不完善,家庭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我国必须加快家庭教育的立法,确立家庭教育权利的合法地位,明确并保障各方权利与义务,细化权利内容,界定权利权限,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5]。

3.构建家校合作互动机制,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不同角色、两种力量的互动和配合。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功能,对个体产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家校之间需要构建必要的合作互动机制,可以通过博客、电子班务日志、微信公众号、QQ群等形式,建立对话协商机制,促进彼此的沟通。要实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沟通内容具有系统性、时效性和现实性,使沟通形式具有互动性、直接性和灵活性。可以设立校园开放日、家长听课日、家长访校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还可以指导家庭教育,为特殊家庭提供援助,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改善家庭教育的效果。通过长期、持续的家校合作,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混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边界,造成了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严重僭越,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强烈依附,制约了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在这个多元、开放的现代社会,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发挥,将“人”“家庭”“学校”有机融合,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整体教育功能,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庄碧光.学校教育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意义、问题与对策[D].福州:福建師范大学,2003:7-8.

[2]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2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4]霍国强.“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反思及对策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9):49.

[5]周明祺.我国家庭教育权利诉求及法律规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15.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作者:胡英芹 吴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论文 篇2:

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摘要:2021年,深受社会关注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新华社正式公开,文件指出“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并明确提出“严谨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章将基于“双减”教育背景,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关键词:双减背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通常是指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孩子所进行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不仅仅包含家长对学生有意识的教育,也包含家长无意识对学生的教导。家长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教育,通常情况下,也往往会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继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如今,在双减政策落实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的探讨,更为关键与必要,如何让家庭教育承担起学校教育之外的学生教育责任,发挥教育职责,是研究的重点。

一、知识技能教学,向技能经验教学转变

就目前当下,当前的教育对学生来说,学生不仅仅面临时间上的过度索取问题,还饱受诟病的问题在于,学生学习内容也往往集中在知识灌输的方式,作业主要包括背诵记忆、重复练习等。学校教育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是能够理解表层的情况。不仅如此,学校仅重视结果教学,而不是过程教学,促使高分低能、品行下滑等问题,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也十分常见。

现在教学整体呈现出“提前化”的特征,幼儿开始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小学则提前参与到中考的竞争赛场。一些小学生甚至在完成学校作业后,还要继续完成家庭作业,这种学校增负、家庭增负的双重压力下,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再比如,很多学生会做复杂的数理化,却并不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无法捕捉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此外,学生在情感温度上也相对来说变得愈加冷漠,对于社会新闻也无法做出积极的价值判断。

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未来发展趋势向,会更从知识技能教学向技能经验教学方向转变。学生本身是主动的学习者,本身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自主、自发开展的。因此,在教学上,家长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捕捉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创设合理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动手实验当中,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广泛实现趣味性、有用性以及知识性,而不是应该仅仅偏重知识性。

二、艺术功利教学,向艺术审美教学发展

如今,家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虽然一定程度上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希望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但是往往也具有极高的倾向性。随着学习竞争压力的加剧,兴趣培养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内卷”特征。但是相较于学习培养,兴趣培养普遍呈现出先紧后松的现象,即在学生处于小学地段时期,会更紧密的参加兴趣比赛,而在初高中,真正继续在艺术道路上驰骋的学生,相对较少。大多数家长对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往往也会停止在初高中时期。这种艺术培养工具化的情况,往往犧牲了学生真正的兴趣爱好和艺术体验,并且会直接抹杀学生的发展价值。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作为有机整体,需求与动机也往往会丰富多样,不仅包括情感需求,还有艺术审美需求、归属需求等。兴趣才艺是学生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能够真正形成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兴趣才艺,应该被作为学生认识自我、直面自我、发现自我的途径。而将兴趣爱好与艺术培养功利化,会让学生在强制的训练中,逐渐丧失对自我的寻找,也不利于其个性化的发展,相较于课业负担对学生健康锻炼时间上的挤占,功利化的教学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建设,是一种严重的侵蚀。

因此,未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展,会从艺术功利教学,逐渐转向艺术审美教学发展。家长应该作为学生审美形成路上的重要指导者,参与到学生的艺术创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当中,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艺术审美的学习,进而让经常性的兴趣满足和艺术探索,使得学生更能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进而使学生能够更能够在逆境中谋其生存。而学校教育,同样也应该逐渐实现“去功利化”,在学科教学上,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的体育、艺术、科学及音乐教学,将逐渐成为学生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从密集型教育,向沟通型教育迈进

在竞争压力日趋增加的当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选择“密集型育儿”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展开教学。表面上来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投入上呈现出时间多、精力消耗大的特征。但在此情况下,学生反而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且还会面临来自家长的精神压力。独立意识也会受到明显的压抑,自我调节能力也无法形成。而家长与教师的过分接触,促使“家委会”等形式落地生花,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未来将从密集型教育,向平等共情交流迈进。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爱,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个人情况,注重子女心灵内在成长,而教师则应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保持适度原则,真正将家长与学生从压力负担中解脱出来。

结束语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家校良好的新型教育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健康成长。只有学校与家长志同道合、行动一致,才能真正形成合力,让小学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才能真正让教育的质量得到保障。双减政策落地,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带来了新的转变契机,让二者的结合发展也有了新的方向。本文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现状进行分析,浅析其现存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策略,同时对后续家校结合教育的方向做出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胡晓. 家校联动,教意深远——以家校联动助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2).

[2] 闫冬冬. 对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分析[J]. 好日子, 2019, 000(002):P.1-1.

[3] 陈贺强. 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点[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4):P.22-22.

作者:姜妮娅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论文 篇3:

浅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农村留守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影响与培养策略的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可否认,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有相对落后的农村,还有许多相对贫困的家庭,这样家庭的父母多是外出打工,孩子跟随祖辈生活,造成了留守学生还大量存在,对农村留守中职学生的教育问题不能被忽视。作者认为,家庭教育缺位、教育方法不妥、社会环境复杂等因素,极易导致留守家庭中职学生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进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加强农村留守中职学生的教育与学习培养变得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中职学生教育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加强农村留守中职学生教育培养的策略,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扭转父母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中职学生父母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强化学生心理及思想教育;加强政府干预,增强对留守中职学生的指导帮助,采取多样化的工作举措,帮助留守家庭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农村留守;中职学生;培养策略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广大农村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对农村的留守人口带来了福音,留守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解决。但不可否认,在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家庭和留守人口依然存在,囿于经济条件制约,这些家庭中的中职学生的教育问题得不到有力保障,由此所带来的心理上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根据相关教育和社会问题专家研究显示,如今的大多数优等生和尖子生都来自经济条件优越的或者中上等的家庭,而“寒门难出贵子”。我想,这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全面,而留守家庭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

一、留守家庭中职学生教育现状及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一)農村留守中职学生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与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不同,农村留守中职学生在受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距的。这就造成同样的中职学生,但对相同的学习知识的吸收把握有差距。教学实践证明农村留守中职学生在认知水平、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短板,在认知水平、学习思维等方面要落后于其他同龄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计划性、方法性和总结性等三个方面表现得尤其不好,包含了在原始记忆上的一些不足。农村留守中职学生的答题思维和解题方式也有较大差别,他们对知识的迁移把握的不够准确,同普通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农村留守中职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同样的学习内容在吸收和掌握上面存在不足。正是这种不足使得农村留守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受挫,自卑心理严重,对四周人和物表现的较为敏感,焦躁不稳,常常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因为农村留守中职学生自信度不够,一些学生甘于落后,自暴自弃,萌生弃学念头,在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打小差,对自己的学习及课业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准时做完作业。农村留守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意志力不坚强,甚至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行为缺陷。因为学困生存有比较深的心理和行为困惑,加之学校、父母和社会对其多报以消极的分析评价,基本上没有快乐的成功的生活体会。久而久之,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农村留守中职学生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反馈变得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二)造成农村留守中职学生教育问题的原因

1.留守家庭父母教育观念落后致使中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在一些农村地区,许多父母这一辈的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供不起这么多孩子去上学,导致他们这一群体普遍的受教育水平偏低,甚至有些没有念过书。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远远不够,往往是顺其自然、任由孩子发展。在他们观念里,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责任,与家庭没有关系。殊不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日常的生活方式,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人生成长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有甚者,一些“愚昧”的家长奉行“读书无用论”,认为上一顿学出来后,还不是一样的跟人打工,不如早点步入社会,开始挣钱,既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又能增加收入,忽视了教育对孩子长远的影响。对教育都轻视的家庭,更谈不上与孩子在精神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中职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2.留守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忽视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笔者所在的地区来看,许多家庭留守的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都选择外出打工,因为城市的工资相对较高,在当地就业的不多。他们多是把自己的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看管,而爷爷奶奶多是对隔倍的孩子溺爱的多,批评教育的少,对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任性自我的性格。不懂得感恩、分享与包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关爱上是他人不可代替的,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注重物质轻视教育使孩子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也意识到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家庭留守的家庭,由于父母观念的落后,加上家庭负担的压力,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关注还不够,由于其长期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与孩子见不上几面,待得时间很短,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缺憾,大多数父母都是从外地给孩子买衣服、食物等,换取孩子的开心。但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健康要从身体、心理两方面考虑,只有身心都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在一些留守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对孩子多是身体上的关心,个子长得高不高、有没有生病之类的,对心理上的需求了解、关注不足,现在的孩子攀比心理较重,别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就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长期下去,这类孩子就会变得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等心理问题。

二、改进留守中职学生教育培养的策略

(一)实行“家庭+学校”合作配合

怎样帮助支持留守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我们社会面对的课题。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理应发挥主要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重要课程,探索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使孩子得到智力和情商的双提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单靠学校还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在学校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让留守孩子的父母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教育引导他们多多的赞赏、鼓励、赏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养成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理念,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切实解决留守家庭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二)扭转留守家庭父母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之所以留守家庭中职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于他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思想的落后导致他们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因此,教育部门、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平台、微博等形式,帮助家长构建起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从而提高其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场所,特别是在孩童时期。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轻松、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是活泼、积极、向上的。而在爭吵、不和谐、气氛紧张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孤僻、内向、消极。从这个意义上说,留守家庭的父母要从自身做起,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真诚沟通,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知心话,聆听孩子的诉求,与孩子做朋友,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政府部门要积极作为,在最大限度解决留守家庭生活困难上下功夫,结合精准扶贫,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改善留守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留守家庭父母腾出时间和精力,用在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上,让孩子多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三、结语

破解留守家庭中职学生教育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针对留守家庭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补齐这块短板,促进留守家庭孩子学习得到进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付方俞.浅论中职学生中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贸实践,2015(14):20.

[2]张连海.“乡土中国”遭遇“机器时代”之社会团结:“费孝通问题”与“涂尔干主义”的对垒[J].宁夏社会科学,2015(1):39-44.

[3]梁燕涛.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49.

[4]赵静.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6):250.

[5]周昕怡.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

作者:韩雅婷

上一篇:规划局半年工作总下一篇:纪律教育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