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紧张、痛苦、恐惧等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其家属的焦虑烦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助于转危为安,早日康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篇1:

重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心理护理在重症急诊患者治疗过程当中所拥有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70位重症急诊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平均且随机的方式,将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拥有35位病人。在对照组的护理过程当中,应用较为常规的护理模式。对于观察组的35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所拥有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观察。结果:在护理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其自身所拥有的不良心理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优,并且患者所具有的满意度同样相对较高。结论:在对重症急诊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将心理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应用,并且应用心理护理模式,能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变,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得以大幅度的提升,由此能够有助于优化整体护理现实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急诊患者;治疗效果

引言

在当前的急诊科治疗过程当中,所收治的患者如若为重症,其病情将具有着变化较快,并且其复杂度较的高等诸多问题。而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其整体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护理内容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同时,医院在发展中对于急诊科的护理水平同样也有着较高的现实要求。医生和护理与其他科室的护理有着较为突出的现实区别,在急诊护理过程当中,需要使患者所具有的护理机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需要充分的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护理。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缓解各类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以提升,由此使患者治疗过程当中所拥有的依从性能得到提高。此次研究对急诊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形成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70位重症急诊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且依照平均且随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分组。对照组患者所拥有的平均年龄为39.34±4.13岁;观察组患者所有的平均年龄为39.36±4.14岁。两组患者就其年龄性别等诸多一般资料而言,并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在此次治疗过程当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而言,应用较为常规的急重症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应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在护理过程当中,所具有的护理内容主要包含在手术之前进行有效的探访护理,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护护理。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使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心理安慰,同时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应用较为柔和的语气,并且向患者讲解其病症以及具体的治疗内容,使患者能够建立起与护理人员的信任,并且使患者能够强化对于治疗的信心。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对患者所具有的情绪变化进行及时的监测,并且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1.3观察指标

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敌对等诸多情绪的综合评分进行探究。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应用SPSS25.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研究过程当中,如果P<0.05,则证明此次研究具有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对两种患者不良心理情况的综合评分进行详细的对比,其结果可由表1予以显示。

第二,对两组患者所具有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所拥有的总满意度达到85.71%,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达到94.29%。

3讨论

急诊重症科室所具有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特征,急诊重症科室在接诊过程当中,其患者情况具有高度的危机性,患者往往会承受较为严重的病痛折磨。因此,患者會存在较为突出的不良心理。而不良心理会致使患者对于整体治疗而丧失信心,诸多患者在较为漫长且复杂的治疗过程当中,会对治疗产生恐惧、敌对以及焦虑、抑郁等诸多心理,并且在治疗过程当中,一些治疗仪器会使患者感到较为强烈的疼痛,在各类治疗仪器使用过程当中,同样会使患者所具有的舒适度降低。因此,诸多患者会排斥治疗,使整体治疗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由此,针对患者的特征,在进行急诊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进一步应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当中,其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在术前进行有效的护理探访,由于整体重症患者的手术具有一定复杂性,并且在手术过程当中所具有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患者在手术之前会存在紧张及焦虑的心理。由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探访,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所具有的流程,以及在手术过程当中的各项注意事项,需要通过术前探访,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第二,需要对环境进行综合性的监护,重症监护室所具有的氛围较为凝重,医疗器械相对较多,并且具有高度复杂性,而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的使整体环境变得温馨,需要注意对卫生进行有效的清理,并且需要使空气保持清新,可以应用鲜花以及相对柔和的灯光作为点缀,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得以降低。第三,需要进一步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使患者家属对于急诊重症护理能够获得有效的正确认知,使患者家属的配合程度得以提高,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患者治疗过程当中所拥有的依从性得以提升。而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同样可以发现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所拥有的各项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下降,并且患者所具有的护理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在护理过程当中,对于重症急诊患者而言,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护理,由此确保整体护理质量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伍玉娟,张梅芬,叶锦然. 以音乐干预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29-130.

[2] 翁奕静.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 饮食保健,2021(5):199.

[3] 张冰冰. 心理护理在藏药三味檀香散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74-75.

作者:马洁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篇2: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摘 要】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紧张、痛苦、恐惧等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其家属的焦虑烦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助于转危为安,早日康复。否则,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的同时加上抢救时的各种恶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急诊病人由于发病急、变化快,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急诊病人往往因紧张、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因消极、悲观、激怒而不合作,影响治疗措施的实施。所以,对急诊病人实行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

1 急诊病人的突出心理状态

1.1 紧张、焦虑和恐惧。

多数急诊病人就诊时,常因病情危重而十分痛苦,往往具有焦虑与恐惧心理。众所熟悉的冠心病,除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有明确影响外,心理因素亦能诱导冠心病的发生或发展,如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愤怒时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而使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作,这类病人在急诊入院时常由于极度的疼痛,会出现濒临死亡般的恐惧,而过度的紧张和恐惧又会进一步使病情恶化。

1.2 悲观、失望。

当病人突然患重病或某种功能完全丧失时,或由于疾病造成病人容貌变化时,情绪会变得异常悲观,表现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抑郁沮丧,对抢救往往采取不合作,甚至拒绝态度。

1.3 情绪易激怒。

对急性腹痛病人一般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能随便用止痛药,这类病人情绪不稳定,往往因未及时给药而激怒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或对医护人员的检查治疗缺乏信心,其态度生硬粗暴。

2 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2.1 患者心理特点

临床上急性创伤患者往往是机体遭受严重伤害甚至致残打击,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严重者会加重病情。综合起来看急诊创伤患者术前的心理特点主要有紧张恐惧、焦虑与抑郁、矛盾、患者角色适应障碍、悲观急躁等。

2.2 护理体会

急诊患者心理特点,我们护理工作者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和病人多沟通,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仔细询问患者担心的事情,并尽量解除其顾虑。2.在病人面前树立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3.以和蔼的态度耐心解释,及时解决病人的合理要求。4.对于患者及家属,尽可能在语言上给予安慰同情和谅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对惊慌失措的家属应劝说其暂时离开患者,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

急性创伤一般都是突然遭受了意外,它除身体损伤外,还会直接或间接的给患者引发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心理、行为上的改变。护理工作是一项看起来平凡而做起来繁杂的工作,护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临床治疗的效果。人的心理变化与生理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心理护理工作者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做好护患沟通工作,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技巧影响或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促进患者心身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效果。

针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做到既紧张又热情地接诊,温和而又亲切耐心地询问,体贴周到,使患者感到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关系直接影响抢救治疗效果。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耐心展开心理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面心理因素,对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促进护患和谐。

3 实施心理护理的成功实例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健康及疾病过程的影响极大。故在许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首先对病人的心理有所了解。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和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及时了解到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心理护理保证了急诊抢救成功。

例1:患者,男,22岁,学生,晚上6时饮白酒350ml,突然暈倒,头痛剧烈,躁动不安,大汗,呼吸急促,体温37.2℃,脉搏102次/min,呼吸36次/min,血压140/95mmHg,继往就心脏病史。护理人员一边热情、耐心向其讲述同种疾病痊愈和好转的病例,劝告患者情绪不必紧张,暗示他病情并不严重,只要情绪稳定,治疗顺利,不久即可恢复健康,给氧、抗感染、降温等综合抢救治疗。病人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紧张恐惧心理逐渐消失,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渐趋稳定。例2:患者,女,22岁,学生,因感情纠纷问题,导致情绪不稳定,晕倒,体温36.8℃,脉搏76次/min,血压130/80mmHg,神志恍惚,精神差,情绪悲观,抑郁。护理人员用亲切语言和蔼态度进行心理安慰,从多方面地关心、爱护,有针对性地消除患者种种思想顾虑,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如自己亲人一样,深受感动,表示今后一定会乐观对待生活。对该患者的心理治疗成功,使我们体会到心理护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4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处于危急状态的病人心理反应十分复杂,就要求急诊的护士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急诊临床护理的水平及抢救质量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4.1 要积极主动,热情接诊

急诊病人来到急诊科,往往不知所措,心情焦虑,自认病情重,有生命危险,要求急救。护士对病人应态度和蔼,并做必要的检查。

4.2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这是做好心理护理的提,对急诊病人要区分急而不危,危而不显。对病情不很重,但内心紧张,对疾病症状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士不能烦躁,要用温暖同情的语言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4.3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这是有效的心理护理。护士一旦得到急诊病人的信息,应立即同医生采取抢救措施。一般急重症病人,由于病情急,来势猛,缺乏心理准备而惊恐不安,不时发出呻吟和呼救,护士要冷静、沉着,凭借自己娴熟的操作技术,忙而不乱,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稳定情绪,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相反动作慌乱极易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加重病情。

4.4 要关心、同情、体贴急诊病人

对疾病型的和自杀型的,应及时做好心理护理,要有急病人之所急,痛苦人之所痛的态度,对她们应一视同仁。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注意交谈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风格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用真诚的心去温暖他们痛苦的心灵,唤起其对生活的爱。

4.5 重视急诊室患者家属的心理

急诊病人家属的心情都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不冷静。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对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尽可能向他介绍病的情况,使之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持抢救室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6 要有人道主义精神

有少急诊危重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护士在通知其家属时,应告之病情危险,抢救有困难,可能会死亡,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思想准备后再告之死亡的消息,对因车祸、工伤死亡者,其家属未及时赶到,也要作必要和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 周意丹,李晓凡.国内急诊手术焦虑的研究进展分析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27).

[2] 何忠杰,孟海车,林洪运.城市创伤的急诊教治——附719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02).

[3] 黄忠琴,林芝艳,谭艳庆.急性重度躯体创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性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4,(06).

作者:崔建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篇3:

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5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1]。中医学素来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通过学习中医学关于情志方面的论述,并将其运用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由五脏之精化生,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精、气、血、神等方面异常。心病还需心药医,《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提出了很多办法,如“移情、疏导、暗示”,“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悦情志”,结合五行生克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情志失常使肺腑经络、气血阴阳、形体百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如癫、狂、不寐、奔豚气、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症等。中医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但中医护理有极为丰富的情志护理经验,情志护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

情志护理方法

中醫学认为,人体五志惟心所使,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以“心”为中心而整合,心是肝脾肺肾等其他脏腑的中坚和最高主宰,故“心”为神藏。《内经》中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发病,各脏有伤,然以心为主。

焦虑-释疑以松心畅气:急诊科面临的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患者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常由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2]。根据患者存在的顾虑的原因,讲述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避免因心存疑惑而沉默寡言、气机不畅。

易怒-畅情以养心调神: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多“急、危、重”,其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脾气暴躁,患者及家属对外产生攻击态度甚至攻击行为。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怒伤肝,悲胜怒;暴怒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以,情志异常既可作为直接导致身心疾病的病因,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环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可见无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延年益寿;有病之人,喜乐有度,可早祛病容,胜于服药。因而要协调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使其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怒易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调达,病则早日痊愈。

悲忧-调心以安心定神:这类情绪常见于慢性患者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或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悲忧者可出现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悲忧过度可使肺气抑郁,使气体交换受阻,可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忧伤肺,喜胜忧”,运用语言开导,可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在护理上应多与患者沟通,采取闲谈、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过程,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指导,使心神稳定,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留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防止意外发生。

思虑-静神以舒心静志:静神使患者舒心静志,稳定动乱的情绪,克服悲观、孤独、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使精神内守。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思伤脾,怒胜思”。“思”指思虑、空想以及猜疑,乃至于精神抑郁。思虑过度会暗伤心血、消化不良、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等。运用情志相胜法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刺激,引其发怒,然后再用语言开导法、暗示法进行耐心、认真开导,以情易情,转移注意力。

讨 论

中医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心理、生理上的最佳状态。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思考,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2 李丽红.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作用.中国临床与康复,2003,6(3):11.

作者:许丽

上一篇:国家入党申请书下一篇:母亲节的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