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依据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有效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生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篇1:

关于加强德育工作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德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并实现思想、情感转折的重要引导。本文从德育工作的内容出发,全面分析强德育工作對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探究加强德育工作的相关策略,以期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德育工作 中学生成长 重要性 策略

【课题】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规划子课题《初中学生自主成长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YGH057。

引言

德育是依据科学理论,采用科学方法把思想准则和道德行为规范、政治意识等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不良思想渗入校园,而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巨大的文化价值理念的冲击,模糊了其明辨是非的标准,扭曲了其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知,因此,学校应主动担负起责任,积极调整、优化并落实德育工作。

一、加强德育工作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研究分析

首先,德育工作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其建立基本的是非观念,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课程实践中教师根据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引导学生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社会的标准衡量学生行为,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其次,德育工作有利于规范中学生行为,强化其纪律意识,中学生普遍存在自律性差的问题,在德育工作中,教师通过情感引导、心理教育以及规范管理等方式,将外部秩序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再次,德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德育教材中思想道德的讲解多涉及中华传统美德,教师以此为切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感知文化、理解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自信。最后,德育工作有利于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每个人为之奋斗的根本动力,在德育熏陶下,中学生不仅能够产生对自我未来的规划,还能够由小及大,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融合,为自我发展与国家强盛而奋斗。

二、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相关策略

1.立足德育课程,创新教育教学实践

德育课程是德育工作的载体,是学校、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将思想准则和道德行为规范、政治意识等内化为自身思想行为的桥梁。在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根据教材落实课程标准,并结合新时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事件拓宽德育素材范围,确保德育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机械的灌输讲解,让思想内容、道德标准、政治理念等融化到实际生活中来,深化学生的体会与理解。

2.引入校币机制,创新教学激励机制

校币是校园内通用的一种虚拟货币,学校利用统一印制的“学分币”、“年级币”、“校长币”等对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评价与激励。激励内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出要求,即学习扎实习惯好、小组合作课堂活、作业认真用心做、善学多问讲方法、苦练艺体有特长、考试评价成绩优、遵纪守法讲文明、热爱集体奉献多、诚实守信能宽容、懂得感恩尊师长、团结师生人缘好、言行得当仪容美、学生干部有威信、活动积极受表彰、努力进取进步大、乐助同学共成长等。此外,学校还制定了系统的校币激励制度,利用即管理细则促进德育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3.丰富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工作

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中学生开展参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教师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应围绕一定的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清明节”期间,学校可以组织扫墓活动,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强化爱国教育;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及”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各班级参观当地的红色博物馆,在一件件展品中回顾党的历史、革命历史,强化学生政治教育;在“端午节”、“中秋节”期间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回顾风俗习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教育,深化民族情感等。

4.协调各方工作,共同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的责任并不仅限于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校在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一方面指导家庭教育内容、形式,引领家长进入到学生的与培养中来,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挖掘社会上的德育资源,渗透“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引导学生的社会参与,拓宽学生的实践视野,强化的社会意识,进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三、结束语

总之,德育中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脱离懵懂幼稚走向理性成熟的重要途径。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情感塑造的转折阶段,学校积极推进德育教育工作,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琼琼.浅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9(07):97.

[2]许彦彬.加强德育工作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2018(07):11.

作者:曲景伟

中学生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篇2:

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依据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有效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下,给教育者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之而来的思想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种冲击也不可避免波及农村学生群体。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这类思想活动波动期的特性不断增强,价值观念在人类世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思想大活跃、文化大交融、观念大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缺失极易使农村中学生在成長价值目标上判断迷失。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引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是一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学生在家庭之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长,也因此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其影响较大;其次,亲子关系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此时期父母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才能够有效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上的教育,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面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这就造成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完全无法承受,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

解决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有关问题,先要将家庭教育加以重视。第一,作为父母,要充分意识到家庭的重要。孩子的成长不能离开父母的关爱与照顾,需要处理好工作和孩子教育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关注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引导教育。第二,父母也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掌握、学习一些科学教育的好方法。在孩子教育上面,家长也需要有耐心、恒心,学会使用科学有效的激励方法,及时肯定孩子取得的一些成绩,让农村中学生切实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与爱护。第三,父母还要进一步增强与学校、孩子的深入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配合好学校的工作。

(二)学校方面

在农村的中学里,学校是家长与孩子心中最信任的教育场所。利用学校原有的教育基础,进一步扩展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第一,学校需要有效建立农村中学生专项的档案,及时记录个人的有关情况,并且不断开展关于农村中学生的教育工作。第二,学校要定期开展农村中学生的专项会议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到家庭与学校的温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和这些农村中学生做深入的沟通工作,并及时向家长反映农村中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不断增强学校、家长、中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班主任日常还要多关注农村中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并与他们做进一步的详细沟通,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利用学校教育去做适当的弥补,不断增强农村中学生的学校教育,是有效解决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最好方法。所以,当前需要切实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有引进优秀教师资源、进一步扩建操场、配备良好的教学设备、修缮校舍等。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学校和社会、学校和家庭、学校和政府的通力协作,凭借着青少年保护组织,把重点工作放在农村中学生的今后发展上面,不断坚持青少年权益保护、扶贫助学等,让农村中学生在更好的校园氛围里去成长,并且在教育水平高的环境里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道德规范,在校园当中培养健康的身心,整体提高综合素质。

(三)社会方面

目前,由于基层还没有相关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只是局限在一处。农村中学生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的环节内容,社会各界和有关政府部门也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增强政府的有关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正面作用,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学生的有效保护。把对于中学生的关怀爱护当作深入基层去扶贫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政府还要不断优化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对于社会环境、周边网吧,公安部门需要给予严厉整治,打击干扰学校教育的违法乱纪行为,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灵成长做好支持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是稚嫩的,是非常需要呵护的,这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棵幼苗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当你用心去抚平一个受到创伤的心灵的时候,当你得到一个幼稚心灵的真切信任的时候,当你帮助一位学生领悟到人生真谛的时候,你就会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和随之而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马文燕,陆超祥,余洋,陈会,余小杰,王洪礼.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一般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4):619-622.

[2]张晓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漫谈[J].学周刊,2018(15):50-51.

[3]鞠燕琳.浅谈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09):83-84.

作者:刘勇

中学生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篇3: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界人士对此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管是理论和实践都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

一、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四点因素

(一)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社会迅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国际上各种先进或不良的思想观念也伴随而来,在国内不断蔓延滋长,加之国内原有的不良现象,造成了我国社会的多样变化。中学生这一年龄段,正处于叛逆、渴望独立的阶段,虽然接收能力、效仿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思想、行为能力尚不成熟,对各种诱惑没有相应的抵抗力,不能正确地辨识是非,以致容易误入歧途。

(二)家庭因素

虽然现在科技较为发达,传媒发展迅速,但农村相比较城市,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农村父母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有限,对法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过于片面,家庭教育方面也相对简单、粗放。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父母对于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能够圆满地给予回应解决,从而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负担。目前,还有好多农村父母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孩子留给他人照顾,这样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三)学习的压力

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但是最终还是以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升学前程。目前,我国人口众多,面对小升初、中考、高考,家长、教师是无比重视的,这毕竟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时期,中学生的好多变化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然而,我国教育体系并未对这一特殊时期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此,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学生的青春期逐渐提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对此高度重视。

二、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教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

面对中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机构应积极开设相关课程,教授中学生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技巧,以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作出正确的调整,从而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得以真正的改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发展,从而得到智的启迪、体的健美、美的情趣。其次,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开展教室、寝室文化建设等。通过这些做法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第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加强学校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应以长者的关心、朋友的诚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第四,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建立学生代言人制度,及时收集反映同学意见;设立校长信箱,方便沟通渠道;每学期召开学生代表与校领导交流对话会,让学生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平时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爱生如子。

(三)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可见,学校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简单的定期家长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学校也要关注家长心理教育素质的提高,幫助家长更加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和家长双管齐下,确保中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中学生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去帮助别人,从而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中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改掉缺点、弥补不足之处,从而完善中学生的人格。

综上所述,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从这些因素出发,深入分析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坚强起来,最终培养出意志坚强的、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性人才。

(责任编辑 黄 晓)

作者:陈永亮 黄强

上一篇:胶济线引发铁路事故的演讲稿下一篇:法院工作征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