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研讨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湖南农业大学研讨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对学校实验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发展观研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发展观研讨论文 篇1:

“编辑出版工作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即将召开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和实现我国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筹)拟于今年九十月间在北京召开“编辑出版工作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研讨会。

研讨会将紧紧围绕“编辑出版工作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重点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内涵、落实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力求从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理念、思路、办法、手段等方面,推出一批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和推进编辑出版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研讨范围涉及宏观领导与管理、图书质量评价体系、优质高效图书的策划、现代技术手段在编辑工作中的运用等四个方面。研讨会主要面向中央和地方各级科技出版社和科技类大学(包括设有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的部门以上领导及少量论文质量较高的编辑工作者;同时欢迎各级出版管理工作者、编辑理论研究工作者和高校编辑学专业教研人员参与。会上将交流研究成果,并评选优秀论文,统一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作者:柯编炜

科学发展观研讨论文 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深入开展实验室改革研讨

摘要 以湖南农业大学研讨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对学校实验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实验室;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最完整、最系统、最深刻和最全面的表述,是党在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集中全党智慧,形成的科学理论。对于广大的干部群众同志来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从事实验室管理几年以来,笔者对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状况比较熟悉,结合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总结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1 实验室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动手能力有待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是体现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最主要的阵地。由于专业实验设置、师资、用房、教学理念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毕业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还是动手能力弱,进入工作岗位尤其是研究型工作岗位,创新能力也不强。

1.2 实验室软件条件与硬件设施不配套2003年以后,实验室建设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截至到目前,学校共建设9个部省共建基础实验室,11个部省共建专业实验室,6个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无疑,这些实验室的相继建设,使实验室硬件条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实验室软件建设问题却更为尖锐,相当多的实验室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隐患:专职实验人员缺乏,导致管理无法落实;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管理,丢失、损坏、无人看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实验室对实验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存在压缩实验教学时间、压缩实验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实验流于形式;实验室对经费的管理不到位,一方面缺乏经费,一方面扣住经费不用或者浪费经费;实验室缺乏对各类人员的奖惩机制,仍然有吃大锅饭的现象。

1.3 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由于学校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直不高。内因方面,实验室人员中相当多的是解决家属、照顾职工的结果,真正采取公开招聘或者选聘进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比例非常低,由于个人的学历、资历和能力的限制,在开展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甚至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使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困难重重。外因方面,实验室人员在学校里一直作为教辅人员,所谓“教辅”即为教学辅助的地位,在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甚至个人地位方面,实验人员都感觉到低人一等,这样的地位致使大家也没太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相当多人抱着“只做事,不想事”的态度工作,工作的质量、效率都不是很高。

1.4 实验室经费不足,使用管理不当2006年以前,各实验室的实验耗材费由教务处统一划拨,当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实验消耗材料的多少进行划拨,经费由实验室自行管理,由于物价飞涨,相当一部分实验室经费经常赤字,实验室维持正常的实验教学捉襟见肘。2006年以后,学校将实验室基本运行经费和学院其他经费打包分配给各个学院,对实验教学情况的熟悉程度、对实验经费用度情况的清楚程度、对物价情况的了解程度、对实验室完成任务的注重程度,种种原因,致使各个学院在院内划拨经费的时候差别巨大,实验室经费无论从量上还是使用管理上都与当前的实际情况脱节。

1.5 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方法老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必须途径,实验是发现真理的必要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实验教学,既省时、省力、省财,又能完成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相当多的专业学科实验以开设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理论、原理成了学生上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学生缺少独立研究和思考的机会。虽然实验室硬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相当多的仪器设备学生没有机会使用,要么仪器设备太过贵重不敢给学生用,要么仪器耗材太贵无法给学生用,要么仪器设备会使用的人非常少,没机会给学生用,要么干脆仪器设备就是服务科研的,根本没打算给学生用。诸多的原因致使学生实验仍旧是使用以前过时的仪器设备,用最简单的设备做最简单的实验,机械式的教学造就了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1.6 缺乏改革实验教学和完善实验室管理的研究工作实验室专兼职实验人员结构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实验教师等角色。实验室主任有些由教研室主任兼任,有些由实验教师兼任,他们除了处理实验室基本事务之外,通常还需要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務和学科教学任务,没有精力专注于改革实验教学和完善实验管理的工作。实验员要么承担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要么科研水平相对偏低,缺乏研究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即使有心进行一些研究,由于限制较多,也出不了多少实质性成果。实验教师一直都由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数教学任务相当繁重,为了职称晋升,还得承担较多的科研任务,甚至有些教师还有相当的社会服务任务,他们也没有精力进行改革实验教学和完善实验室管理的研究。上述各种原因,导致在改革实验教学和完善实验室管理等内容上形成了一个盲区,无人问津,无人能问津,而作为学校级别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可以进行部分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无从说起,可否落实是个很大的问号,对于实验教学,也只能单纯的号召性的管理,落实的力度还非常欠缺。

2 针对实验室教学管理方面问题的一些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上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当前实验室状况和表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

2.1 学校应该逐步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

1)加大对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力度。实验室队伍的建设要和学科队伍建设一样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实行实验室主任专职聘任制,选聘一批有工作经验、有敬业精神、有学科研究背景、有精力的优秀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引进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研究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专职实验人员,加大对专职实验人员的各类培训。学校应当在分配制度改革时注意对这类实验室人员的适当倾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研究工作。

2)加大对实验室经费投入力度。从2008年教学业务费的使用情况来看,不是经费不足,而是管理不当。这里所说的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力度,是指学校应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实验室经费划拨方式进行改革。改变学院打包经费分配这种对保证实验室经费非常不利的方式,可将教学业务费单独划拨,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经费的正常用度,又能节省主管院领导的时间和精力。

2.2 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力度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教育部在本世纪初发动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学校虽然还未进入全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选定高校的范畴,但是学校也一直在努力,组织学生申报“校级创新实验计划”“省级创新实验计划”。各学院实验室也想尽办法通过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改进教学实验项目、加强开放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在这方面,学校应当着眼全局,从教师素质和梯队建设、科研课题申报、硕博研究生与本科生参与研究全面进行,同时配备一定的资金,以资助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科研进度进行积极的督促和管理。

2.3 学校应当逐渐加大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一直以来,学校管理模式都是实验室依附学院,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实验”一词,从来都是作为附属品呈现。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不仅遏制了实验室自身发展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学生原有的创新潜力和可塑性都变成了机械式的“照搬—照抄—照做”,学生几乎不用多少思考,就能完成所有实验内容。

打破这种传统实验教学的思维模式,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从以往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组建学校级别的校级实验中心。这种模式的层次构成构想是:一位校级领导主管,下设实验室中心主任一名,负责全校实验室的统筹规划;设实验室中心副主任2~3名,分管实验室运行,设立若干功能室,如显微功能室、解剖功能室,根据个人知识结构或能力特色将专职实验人员分别分配仪器管理、药品管理、实验辅导等工作岗位;再将各种实验课程归纳到各功能室,按照功能室以往运转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的管理。

2.4 学校应当加快对实验室教学内容改革的步伐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加快对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改革:1)是改变以往实验跟着课程走的老模式,实验教学模式与实验室管理模式相配套,采取专业学科门类中多门课程实验内容合并或者加大学科或学科间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比例;2)是加强实验项目的研究,取消部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结合专业特色,尽量多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3)是在设置实验内容时,首选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学以致用的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用精神和学习兴趣;4)是扶持学生自选实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设计中去。总的来说,要改变以往实验教学的运行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作者:肖 蓉

科学发展观研讨论文 篇3: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检察工作机制创新

2009年11月19日,由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检察官》杂志社和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的“检察工作机制创新与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在重庆市江北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最高人民檢察院及北京、湖北、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广东、辽宁、宁夏、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围绕着“检察工作机制创新与科学发展观”的会议主题,分“检察机制创新的地域特色”、“检察业务与机制创新”、“检察队伍建设与规范化建设”等三个板块展开了热烈讨论,建言检察队伍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改进之策。

一、经验之谈:检察机制创新的地域特色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王守安分别从体制机制的区别以及改革的内涵等方面对此次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解读,指出“体制涉及事物的根本和原则问题;机制是办事的方式方法问题;改革是关系的调整和要素的重新组合。”检察机关应当勇于创新,从创新要力量。检察机关的创新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把握好尺度。一地一域的做法和突破可能为立法提供经验和借鉴。同时,检察机关的创新还要立足职能,把法律赋予的职责履行好。要克服“高人一等”和“包打天下”两种倾向,监督并不只是上对下的监督,还有平级之间的监督和下对上的监督,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要以法律为依据。检察机关的创新还要突出重点,结合中心工作和大局工作来做。检察机关的创新还要注重实效。

六位来自不同省、市、自治区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分别围绕检察机制创新的地域特色做了主题发言,分享了自己所在检察院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和现实,在检察机制创新上的成功经验。

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玉峰介绍了该县检察院积极推动地域检务合作机制的成功做法。他们利用处于京津冀交界的地域地缘优势,积极筹划,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建立了地域检务合作机制;携手联动,拓展平台,推进检察文化交流,举办了京津冀跨区域检察文化论坛;协作配合,畅通渠道,构建了办案协作配合机制;资源共享,共建双赢,助推检察业务发展,建立了成果、资源共享机制。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维兵介绍了该院在借力张家港精神助推检察事业争优创先的成功做法。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程国相介绍了他们建立人民检察院诉讼监督事项向同级党委、人大报告制度的探索。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在2009年建立了诉讼监督事项向同级党委、人大报告制度,以求通过这种借助外力的方式,不断推进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工作。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许创业则从理论创新的角度介绍了检察机关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跨越,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推进改革,努力开拓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分别提出了着力打造民生检察、和谐检察、精密检察、效能检察、能动检察、理性检察、阳光检察、廉洁检察等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袁剑波介绍了该院“五室合一”整合监督资源,“四岗联动”的创新工作机制。2007年3月开始,该院着手将职能相近的纪检监察室、检务督察室、检察委员会办公室、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和案件质量督查室合并,“五室合一”成立了“检务规范督查中心”,统一行使案件流转监控权、司法文书管理权、案件质量督查权、执法行为督查权和督查处理建议权等五大职能,并将“五大职能”细化为“案件流转监控岗、司法文书管理岗、案件质量督查岗、执法行为督查岗”四大岗位,以“检务规范督查中心”为总抓手,以“四岗联动”为主线,有力推进了执法办案监督工作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提升了执法公信力。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谢志强以《珠三角发展纲要与检察机制创新》为题,解读了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给检察机制创新带来的机遇。有关公益诉讼以及对行政行为实施法律监督等前沿问题,发言中多位检察官也有涉及,并介绍了实践成功的案例,有专家也称这是未来检察机关公诉工作发展的又一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李奋飞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副院长张平分别对这一阶段的主旨发言做了点评,认为近几年来我们实务部门的一些自生自发的改革和创新影响很大,甚至影响了立法,认为这次研讨会可以弥补立法的不足。李奋飞教授还就为什么创新和如何创新做了阐述。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从“平面社会”走向“网络社会”;刑事政策从“严打”走向“宽严相济”;从“对抗性”的司法模式走向“协商性”的司法模式;“从原来的打击犯罪”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检察职能正发生转变,从“国家本位型”到“社会本位型”;业务考评机制有些不符合司法规律的地方,如定罪率不科学,因为起诉标准和判决标准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法很多规定没有可操作性,必须用机制创新进行弥补。上述背景为检察工作机制创新提供了条件。并从如何保障检察权规范、正确有效的行使,保证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法律监督的思路应该更加开阔,该立案的未立案要监督,不该立案的立案了也应监督,不仅从打击犯罪的角度监督,而且要从保障人权的角度监督;如何定位检察权,如何强调程序的独立价值,如何树立正确的公诉观、侦查观;如何保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等几方面为检察工作机制创新提出了指导思路。

二、理性之论:检察业务与检察机制创新

在这次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各地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不仅带来他们的成功经验,还带来了他们对检察业务和检察机制创新的理性思考,参会的专家也都是全国知名的青年学者,研究问题务实,理性,注重效果,在检察业务与机制创新方面碰撞出了不少深具实践创新意义的火花。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温长军介绍了该院正在探索中的量刑建议答辩程序。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7月3日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展量刑答辩程序试点工作,将检察机关探索量刑建议改革与检法共同完善量刑答辩程序相融合,为深化量刑建议权改革创造了更具现实性的条件。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司晓磊阐释了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的有关问题。认为当前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工作发展存在着情报信息概念缺失、情报信息内容不明确、没有专门的情报信息管理部门与情报人员情报信息收集手段落后等问题。应当从合理界定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的意涵、建立情报中心和加强干警培训、加大科技含量、建设网络化的职务犯罪情报系统、加强职务犯罪情报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等几个方面来入手,来构建和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于阳介绍了该院创新考核机制、规范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公诉案件质量水平的一些做法。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平台,以案件复查为主导、以案件质量考评和考核为保证的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对确保案件质量、推动公诉工作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蒋伟民介绍了该院积极探索构建“利益矛盾平衡化解”模式的成功做法。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以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工作做到了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变“独角戏”为“集体舞”、变“多面鼓”为“一面锣”的三个转变”,分别建立了事前预测预警机制、多元化调处机制和检察维权服务机制等三项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防止利益矛盾失衡、确保利益矛盾平衡、修复失衡利益矛盾三位一体的“利益矛盾平衡化解”模式,实现了信访接待率、受理率、处理率、满意率均达到100%,破解了重复访、集体访、超级访的难题。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谭华则认为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措施“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刑事拘留滥用情况普遍,刑事拘留制度保障性、预防性功能被弱化。有必要改革现有刑事诉讼立法,强化刑事拘留侦查监督,建立检察机关主导的刑事拘留司法审查制度并赋予检察机关启动法律制裁程序的权力,从根本上解决刑事拘留侦查监督缺失的问题。《中国检察官》杂志社总编辑助理丁英华也认为现在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缺乏救济,留置也没有监督机制,检察机关作为一个可能的监督机关可以从立法层面考虑解决。

还有参会学者谈到了现有的检察机关考核机制问题,如中国人民大学李奋飞教授认为检察机关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机制应当走出传统的行政管理误区;北京师范大学刘志伟教授认为现在的考核方式有很多不可取的地方,提起公诉的案件被改判或者抗诉不成功不能作为扣分的依据,因为对案件的定性和事实掌握存在偏差是很正常的。

三、发展之策:检察队伍建设与规范化建设

新一轮的检察大发展中,检察队伍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尤其重要。在研讨会的第三个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检察官和专家学者纷纷围绕这个主题建言献策。国家检察官学院邵世星教授认为,影响检察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另一个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其中就有管理的问题和队伍建设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中国是一个大行政的国家,检察机关也面临着行政化管理的问题。但基层检察院一直在创新,在探索,有很多好的建议。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剑川介绍了该院以“三力”建设为着力点,狠抓队伍建设的成功做法。一是着力抓“干警能力”建设,二是着力抓“队伍合力”建设,三是着力抓“单位实力”建设。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刘荣志介绍了该院在构建大培训格局,提升干警素质,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上的做法。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红江对当前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当前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执法思想有偏差、规范化体系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能力不适应。要抓执法理念教育,夯实规范执法的思想基础;抓机制体系建设,为规范化执法提供制度保障;抓信息化建设,为规范化执法提供科技支撑;抓队伍专业化建设,为规范化执法提供人才支持。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彭波就基层院检委会信息化建设做了专题发言。当前,基层院检委会工作实践中存在着“重议案、轻议事”、“提案必议,效率不高”、“议案亲历性差”以及“执法监督滞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在会前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行议案的繁简分流;会中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克服议案亲历性差的弊端;会后充分利用案件管理系统,实现对办案的实时、全程监控。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检察院陈育新阐述了该院在中层领导干部绩效管理机制上的探索。东莞市检察院对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实行绩效管理,以“三个一”(一个考核办法、一本使用手册、一张绩效考核自评表)和目标管理法,还原实际业绩,确保考核机制的合理公正,并使其区别于普通公务员绩效考核。河南省林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劲晓就基层院规范化建设做了专题发言,认为当前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培养人才是前提,制度建设是核心,量化考核是手段。基层检察院推进规范化建设要以细化办案流程为切入点,规范业务工作;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入手,规范队伍建设;以加强管理为切入点,规范检务保障工作等途径。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平结合工作实践,梳理了检察机关现有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并提出为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应当在检察机关内部构建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立体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案件在各内设部门流转的横向监督上,可以设反向监督,让程序回流,前置程序部门可以对后置程序部门的处理发表不同意见,由检委会做出最终判断,在上下级之间的纵向监督上,要借助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案件质量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完整畅通。同时,要建立起以检务督察和案件质量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点状监督,让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立体交错的网络,使案件错误无处遁形,确保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

研讨会上,检察官和与会专家们还谈论了一些比较前沿的问题。如是否可以对行政行为实施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是否可以探索开展公益诉讼。广東省中山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谢志强举例谈了他们对行政行为开展法律监督的尝试,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许创业也举了他们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例,与会的专家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副院长张平认为公益诉讼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正如《中国检察官》杂志社总编辑周洪波所言,无论是参会的检察官还是专家学者,都带着热情而来,有问有答,讨论非常热烈,碰撞出了不少思想火花,专家学者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程和玉 张 林

上一篇:我的家作文(精选2篇)下一篇: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