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集约式发展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在理念上和谐共存,集约化发展模式是现代企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设计要求和集约发展息息相关,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主营业务发展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1:

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摘要]自2008年新疆成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经过6年多的发展,村镇银行已成为支持新疆“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新疆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健词]新疆;村镇银行;制约因素;发展建议

[

[作者简介]焦新宇,女,中国人民银行五家渠支行经济师。

村镇银行是2005年后在中国建立起来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旨在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村镇银行规模小,但其功能相当齐全。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和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而且,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这是区别于各大银行的分支机构主要特点。新疆是2008年成立村镇银行以来,经过6年多的发展,村镇银行已成为支持新疆“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新疆村镇银行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新疆村镇银行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月新疆第一家村镇银——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新疆村镇银行快速发展。(见表1)。截至2014年9月末,新疆已有18家村镇银行,网点58个,注册资本金8.08亿元(是2008年的28.86倍),各项存款余额114亿元,同比增长59.7%,各项贷款余额104.2亿元,同比增长52%,不良贷款率为0.49%。村镇银行已经成为支持新疆县域经济和扶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约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

1.责任效益相矛盾。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因此贷款潜在风险较大,一旦出现损失,将直接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1]。而村镇银行作为完全商业化运作的银行类机构,其核心是追求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如调查显示,全疆村镇银行58个网点大部分设立在县城,只有21家设在乡镇及农牧团场,对农村的服务不足。因此未来如何实现效益和责任的统一,将是困扰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难题。

2.资金来源不足。目前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因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辐射范围有限,筹措资金难度较大。截止到2014年7月末,新疆共有村镇银行18家,拥有网点58个,其中仅有1个网点的共有10家,占比56%。对新疆18家村镇银行调查数据显示,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以短期存款为主,存款集中度相对较高且稳定差,流动性风险较大。截止2014年5月末,18家村镇银行存贷比为93.6%,高于全疆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单位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余额81.6亿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77.7%;其中1/4以上的存款来源于该行最大10家集团客户。

3.服务产品单一。村镇银行由于受技术、资金的限制以及缺乏产品新机制,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目前新疆独立发行卡的村镇银行仅4家,其他七成以上村镇银行的客户只能用存折前来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由于便利性和快捷性不足,极大降低了对客户的吸引力;信贷产品方面主要以长、短期流动贷款、个人短期抵、质押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与当地的农信社无异,缺乏适合新疆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品种、新业务。

4.内控制度不到位。村镇银行以支农支小为重点,其风险管理体系不宜生搬硬套其他商业银行。而就目前看,村镇银行受经营周期短、程序开发滞后、投入成本大、缺乏科学量化手段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数据报送、信息查询、安全管理等内控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调查显示,全疆六成以上村镇银行未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估体系,不能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5.利润空间有限。一是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降低了盈利能力。截至2014年6月末,全疆村镇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6.88万元,仅占营业收入的0.62%。二是村镇银行开业时间短,成本费用高,挤压了利润空间。调查显示,截至到5月末,新疆18家村镇银行资本利润率平均值仅为9.9%,其中有12家村镇银行低于资本收益率11%的监管要求;14家村镇银行实现盈利,人均创利仅为16.1万元,远低于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均创利24.8万元的平均水平。

6.“软”“硬”件缺乏。软件方面,村镇银行现有高管、员工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同时自身又缺乏培训机构及师资力量,人为操作风险可能性增加。硬件方面,村镇银行的办公设施相对滞后,网络不足限制了业务发展。调查显示,新疆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村镇银行仅2家,占总数的11%,制约了村镇银行对贷款人征信记录的查询,不便于信贷业务发展。

(二)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

1.发起人设计制度的制约。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实行发起设立,并对主发起人的资格严格限制,即至少应有一家以上银行类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行,其持股比例不低于20%,其余股东不得超过10%。这一主发起人的设立一方面限制了村镇银行自由选择其他经济主体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发起行在其经营管理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削弱了村镇银行法人的独立性。从全疆调查情况看,截止到2014年6月,新疆18家村镇银行中,主要发起人持股比例最低为20%,最高为88%,其中持股比例超过50%的村镇银行12家,这些村镇银行的董事长、监事长及主要高管多由主发起行任命或指派,破坏了“三会一层”的有效制衡原则。

2.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制约。国家和地方虽然给予村镇银行如“享受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优惠”、“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等财税优惠政策,但相对于村镇银行支农、支小、服务县域的特殊定位,这些政策力度仍显不足。和农村信用社相比,与其相关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的规定还未出台。

3.相关规定差别化的制约。一是按照银监会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额度不得超过5%。这一比例比农村商业银行10%、农村合作银行20%的限制更为严格。按此规定,以全疆注册资本最大的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行注册资本金1.19亿元,对每家企业的贷款最高额度595万元。而五家渠农业龙头企业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如棉花、番茄等,在生产来临时这些企业的贷款需求多在上千万,村镇银行的贷款额度显然难以满足企业的贷款需求。二是受《同业拆借管理办法》的规定,村镇银行不具备银行间市场资格,无法开展同业市场业务,限制了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4.社会认知度不高的制约。走访调查显示,80%左右的农民认为村镇银行无法完全确保其贷款资金的安全性,60%左右的农民选择将钱存在国有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由此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对村镇银行认知度不高。加之全疆80%的村镇银行受自身条件约束和相关规定制约,只能通过主发起人代理接入以大小额结算系统为主的支付结算网络和,客户多样化的支付结算需求难以满足,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开展难度加大。

三、促进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借鉴先进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村镇银行既被定位为支农、支小,服务农村,就应该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模式,积极寻找农村金融服务盲区和薄弱环节,探索出符合新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道路。在当前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前提下,可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和制度。如印尼地区农村银行通过简化和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新贷款和灵活的贷款偿还机制,实现农户小额贷款持续发展;又如孟加拉乡村银行激励贷款人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用途不受限制,同时依靠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实现高达97%的还款率[2]。

(二)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村镇银行应在了解和把握当地“三农”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研究设计既能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又能满足“三农”经济发展多样化需要的金融产品,如从额度、期限、还款方式、利率等方面开发具有个性化的小额信贷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农户的生产需求,还可将信贷产品延伸至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个环节(如农业产品深加工、流通和运输等)。针对从不同农户的金融需求,除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外,还应及时为农户普及金融知识,提供相关政策和信息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三)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有效防范风险

一是根据村镇银行股东设置结构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对发起行大股东在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加以特殊要求,进一步约束主发起行的行为,确保村镇银行的法人优势,强化“三会一层”的实质作用。二是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业务监管、风险预警、岗位监督和管理制度,健全审、贷、放分离制度,按照审慎原则规范信贷操作行为,提高银行资金“三性”。三是及时建立与辖区农村相适应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如建立农户信用评价委员会、分层级建立借款小组,根据小组信用信贷记录确定贷款额度等,有效防范风险。

(四)积极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其监管不同于金融机构,所以监管部门应从村镇银行特殊定位出发,将监管有效性和村镇银行法人治理的完善性相结合,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另外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实力弱、资金不足,需要借助更多的力量发展。应结合国务院2010年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设立的要求,因此应适当放宽对村镇银行其发起人的设置条件,建立合理科学的股东架构,形成投资主体多样,资金构成多元的村镇银行格局。

(五)强化政策扶持,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首先,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优惠力度,如企业营业税、所得税,降低税率或纳入减免范围,延长免税期限,对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给予再贷款优惠和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村镇银行支持农村区域建设;地方政府通过将部分财政性存款转存村镇银行等,缓解村镇银行资金压力。其次,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调动村镇银行支农、支小、服务“三农”的积极性。第三,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3]。

参考文献:

[1]朱兴勤.村镇银行内在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周才云,张毓卿.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及解决思路[J].征信,2014,(01).

[3]阮勇.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23).

责任编辑;彭银春

作者:焦新宇

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村镇银行集约发展研究

摘 要:集约式发展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在理念上和谐共存,集约化发展模式是现代企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设计要求和集约发展息息相关,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主营业务发展模式。

关键词: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公司治理能力

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提高生息资产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在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表现为经风险调整后良好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在业务发展模式方面表现为充分发挥“小银行”优势,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在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上,与粗放模式下依靠人员和机构扩张相比,集约化发展更强调劳动效率的提高,强调人员结构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强调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强调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要求的“内涵增长”。

一、公司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与集约发展模式

村镇银行的成立之初,在制度设计上就重视公司治理能力建设,这与集约发展模式在导向上相一致。公司治理是近年来银监会强调的一个重点。在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暂行管理办法》中,强调村镇银行应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在《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监管层强调了对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监管的原则和要求。公司治理模式等监管要求的引入,将促使村镇银行增强公司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简言之,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可持续发展强调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村镇银行以可持续业务为基础,稳健发展,形成与城市金融不同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下,村镇银行资产质量、资产负债结构,各项风险监管指标向银监会要求的“优秀银行”靠拢,村镇银行将成为多层次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约发展模式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在理念上和谐共存,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集约化强调通过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创造性的运用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技术,促进机构整合和优化要素配置,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

二、美国社区银行集约化发展的特征

社区银行概念起源于美国,通常使用定义为:社区银行是在一定地域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社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村镇银行通常的定义为: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与社区银行具有概念内涵上的一致性,而美国社区银行业在实施集约管理、服务社区客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定位聚焦于家庭及小企业客户。集约发展模式要求社区银行将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美国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小企业视为主要服务对象,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在业务范围上,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错位竞争,在大银行不愿干的居民小额零星贷款、住宅抵押贷款、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及不动产贷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和积累自己的独特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金融服务聚焦于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美国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在小客户群上的竞争优势,以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为主业。首先,社区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银行和大银行相比,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具集约化的优势,因为社区银行更容易获取企业及当地市场信息,且能与借款者保持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其次,美国社区银行也是非住宅不动产项目贷款和家庭农场贷款的主要提供者。最后,美国的社区银行更依赖个人储蓄作为其资金来源,因此对小额储蓄者提供服务更感兴趣。

3.高效的运营效率。社区银行的业务运营免除了相对复杂的环节和程序。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策相当迅速。相反,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耗时自然较长。许多社区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

三、坚持以创新传统存贷为主业

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逐渐增强,银行业务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商业银行“大而全”的发展方向相比,村镇银行在地域范围、规模、资金结算、市场环境等方面不具备综合化发展的条件,而且银监会发展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在县域经济范围内支持三农。因此,村镇银行在发展理念上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营范围,强调生产要素的集中,坚持以创新传统存贷业务为主业,实现集约式发展。

村镇银行业务首先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方式,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盈利,利差收窄或扩大的基础是县域经济范围内金融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中间业务不占用村镇银行资金,依靠收取手续费来实现盈利。

村镇银行在发展的初期,由于社会认知度及监管政策的限制,不具备开展中间业务的优势,且在人员数量及素质上也无法提供更大范围的中间业务,而传统存贷业务在村镇银行存续的特定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经济地区的客户对象决定了传统存贷业务更适应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村镇银行必须走传统存贷为主业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开展业务模式或者流程的创新。

传统存贷业务类型需要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对于中间业务来说,村镇银行的规模和系统支撑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在发展初期如果即以中间业务为主业,反而是好高骛远,脱离了制度设计的实际和要求。而传统存贷业务对规模和系统的要求相对较小,特别是零售贷款即个人和小企业贷款业务,是村镇银行集约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对于其他客户,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议价能力较弱,零售贷款的收益率则相对会较高,且发展零售贷款有利于降低贷款集中度,减小信贷系统风险。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出台鼓励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特别是强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和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四、建立可持续的村镇银行集约化发展模式

为提升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发挥村镇银行在零售贷款方面的比较优势,以此为依托能够更快捷的建立可持续的村镇银行集约化发展模式。

1.促进小企业金融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实现小企业金融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运作,有利于提升村镇银行小企业服务的效率: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团队,为不同类型的小企业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二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产品,村镇银行可以推出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小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三是有利于开发专业系统,为小企业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四是促进专业化考核,调动从业人员拓展小企业业务的积极性。

2.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科学设计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及业务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村镇银行集中力量发展零售贷款业务模式,有利于针对不同需求、不同状况的小企业客户分别设定标准业务处理线和业务处理环节,细化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加强业务处理的专门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村镇银行应将零售贷款业务作为其发展的主业,探索建立适合零售贷款发展的新的业务操作模式——“信贷工厂”,采用合理、简化、标准、端对端的“流水线”运作方式。

3.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与城市金融不同,村镇银行处于农村金融或者城乡金融的特定环境中,城市和农村经济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村镇银行迅速适应农村或城乡金融市场,在已经存续的城市或县域小额信贷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现改进型产品和当地经济建设的契合度,由专业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共同为小企业或零售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全方位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

4.快速的审批机制。村镇银行应聚焦于探索建立与小企业贷款特点相适应的新的贷款发放与审批程序,探索建立符合小企业贷款特点的评级授信标准。主要从授信审批程序、依据及重点内容等方面提高了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对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营销策略、准入条件、产品配置、产品定价、授信额度、授信期限、尽职调查要点、审查与审批要点、后续管理要点及会计核算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发展方式。同时,针对小企业资金需求“急、少、频、短”的特点,在政策允许、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通过“信贷工厂”式标准化流程管理,缩短贷款审批周期,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特点。

参考文献:

[1] 周鸿卫,文慧.基于小银行优势影响因素的中国社区银行改造研究[J].上海金融,2011,(6):101.

[2] 李果仁.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5):43.

[3] 赵世勇,香伶.美国社区银行的优势与绩效[J].经济学动态,2010,(6):131.

[4] 彭浩,邢欣.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0,(6):59.[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杨涛

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村镇银行作为普惠金融产物,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机构,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影响到解决“三农”问题效果。为此,本文以山西为样本,从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规模大、成立时间较早、信贷产品多说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好。

【关键词】村镇银行;因子分析;可持续发展;山西

一、山西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情况

1.发展规模

山西省村镇银行发展较快,截至2017年年末,山西省村镇银行成立家数达到69家,增长了近35倍;营业网点、从业人员数分别增长了近34倍和42倍,保持了超高的增长速度,村镇银行在相互帮扶与竞争中不断进步,为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注册资本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额进行了规定,其中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山西省97.1%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远远高于该值,随着村镇银行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额也在逐步增加。

3.地域分布

从村镇银行注册地址看,主要集中在县(市)或区。截至2017年12月末,涵盖了11个地市,不仅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也为辖内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提取

1.指标选取

根据村镇银行的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服务便利性、产品创新、盈利能力和商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虑,选取了12个指标对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标涉及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量、ATM机台数、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第一大客户贷款比率、涉农贷款占比、信贷产品数量、核心资本充足率、净息差、贷存比和净资产利润率。

2.数据提取

结合山西省村镇银行区域分布情况、成立时间先后情况、经营风险情况等,从69家村镇银行中选出11家具有代表性的机构作为本次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象,本课题以调查表形式调研获取原始数据,选用了2017年12月末相关数据,并使用SPSS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和图表生成。

三、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在因子分析前,先对各因子进行检验。而KMO检验和巴特里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是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用SPSS软件检验后,KMO值约0.5,表明使用的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程度较高,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取值为0.002,低于0.05,否定相关矩阵的假设,表明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采用因子分析。

由碎石图可以看出,第1个、第2个和第3个特征根的数值较大,第4个之后的特征根值较小,所以选前3个公因子即可。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得到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可以看到前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0.819%。因此选择前3个因子足以描述清楚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自变量上的荷载,对初始因子荷载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如下:

由旋转成份矩阵可以得出,主成分F1在X1(机构总数)X2(从业人员)X3(ATM台数)X4(贷款余额)的变量上具有很大的荷载,其中反映村镇银行规模的X1、X2、X3、X4很显著,将F1看做是规模因子。

主成分F2在X7(核心资本充足率)、X8(净息差)的变量具有很大荷载,其中X8(净息差)表現很显著,因此将F2看做是盈利因子。

主成分F3在X6(信贷产品数量)、X9(净资产利润率)的变量具有较大荷载,其中X6(信贷产品数量)最为显著,因此将F3看做是创新因子。

为计算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状况,设村镇银行发展水平的函数为F,按照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统计量:

F=F1*46.532/80.819+F2*19.915/80.819+F3*14.372/80.819

从综合排名情况看,山西省样本中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晋中地区F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地区K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长治地区C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地区D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晋城地区G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晋中地区E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吕梁地区I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忻州地区H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临汾地区J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阳泉地区B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地区A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晋中地区F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明显高于其他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综合结果与实际相一致。

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如下:

1.规模大、成立时间较早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排序第一的是晋中地区F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规模最大,成立时间较早的村镇银行。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序最后的是大同地区A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该机构成立时间最晚,规模最小,在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上比晋中地区F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少六分之五。

2.净息差高不代表村镇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更强。排名靠前的晋中地区F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治地区C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净息差分别为4.14%和3.61%,低于11家5.2%的平均值,排名靠后的临汾地区J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忻州地区H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净息差分别为5.61%和6.68%。从分析结果看,净息差对村镇银行可持续经营的贡献较小,不显著。

3.信贷产品多可以更好地反映村镇银行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运城地区K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长治地区C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地区G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产品丰富,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处于前位。而大同地区A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阳泉地区B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忻州地区H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排名处于后位。村镇银行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加大涉农领域的投入,还要更加注重信贷产品的创新,及风险可控的丰富的产品拓展市场,有助于提高村镇银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娇华. 金融排斥、农民金融发展权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2]侯俊华,汤作华. 村镇银行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2009(7): 71-72.

[3]李敏. 资金瓶颈与村镇银行研究 以浙江为例[J]. 农业经济, 2011(1):83-85.

[4]王爽.基于AHP分析的黑龙江省村镇银行问题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2016. [5] 陈玟羽.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3.

作者简介:

胡晓媛(1984—),女,汉族,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胡晓媛

上一篇:小学教研计划书下一篇: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