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讨论青年档案工作者要如何在现有教学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档案管理的新内涵、新方向,特别是如何有效收集并建立高校学生与校友的全面档案,充分利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从多层面剖析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及成效,同时促进校友档案的价值的充分利用与发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大数据,为高校的立德树人和“双一流”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新高校档案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高校档案管理论文 篇1:

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档案管理

摘要:5G技术大规模应用在即,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为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同时,科学研究的社会化团队协作模式,有对高校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需求与技术环境的双重推动下,利用网络技术,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本文简要梳理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与原则,还探究了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多项策略,旨在为高校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和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档案管理

引言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早已进入数字化管理模式之中,各种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程序层出不穷。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5G技术的逐步开展应用,对高校档案管理和高校档案利用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类高校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实现纸质档案和网络数字档案的有效同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拓展档案服务范围,提高档案服务质量,依然是值得档案管理者不断进行探索。

1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

1.1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的云端化特点

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整理、命名、分类、保存、加密、调取等等多个环节。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其中的大部分操作可以以数字云形式操作。将档案转化为数字云形式,有利于通过网络协作的方式完成整套的管理流程。此外,对档案进行数字云处理,还有利于提高档案加密的安全性。在现有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可以利用网络云计算的强大能力和区块链技术对档案进行保密认证管理。云端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效便捷的档案服务,纸质档案材料与数字云材料要虚实配合,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方便接入的特点,方便档案使用者灵活使用。利用数字化档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数字云特点,有利于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有效性、时效性和安全性。

1.2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的分布式与集成化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档案自身就呈现着分散性的特征,各类档案庞杂,内容各异,差别巨大,而档案管理又有着集中化管理的要求。面对分散于集中的矛盾,现行的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利用网络分布式技术,分散建立数据节点,各自收集档案信息;再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个节点上传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集成式管理。同时,在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中,也有利于信息的标准化收集,避免数据材料间的重复收集带来的人力财力浪费和可能的重复统计错误。

2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原则

2.1以满足档案管理需求为原则

档案管理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化,还是数字化管理,或者是现在的网络云端管理,这些都只是档案管理的措施和手段。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方便利用已有材料进行信息情报研究。各项创新应当服务于档案管理自身的需求,以需求引导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例如,新进入学校的大学生需要报送入学信息,档案部门可以利用手机小程序跨前一步,为学生推送链接,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在手机上方便的填报信息,这样既有利于信息收集,又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有效信息,便于学校决策。

2.2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创新原则

科技服务于人。高校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档案管理进行升级改造,就是要突出高校档案信息的辅助教学和科研的作用。利用新技术唤醒那些深藏于档案室中的科研资料,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指引与参考,给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海洋中寻找与自身研究有关的内容提供便捷高效的手段。档案室中珍贵的校史材料,也需要利用新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创新呈现方式与学生见面,让学生被新形式所吸引,将校史档案变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份重要材料之一。档案管理从教学和科研出发,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充分显现档案数据库的大数据作用。

3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策略

3.1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丰富档案服务手段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为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提供了众多手段。

一是可以运用H5网页技术结合微信小程序,建立微信档案馆,积极改造现有档案数据库,使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就能方便查看档案资料。同时,利用微信小程序便利電子数据采集和汇总整理,提高一手档案资料的收集效率。

二是应用云端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引进外部计算资源扩建“云端数字档案数据中心”,促使高校档案管理转变为学习数据信息资源库的关键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方式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成绩,平时作业进行数据化处理,为学生提供学生学习能力分析,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这样既能扩展学校数据处理能力,又能为档案管理提供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平台,为档案管理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是利用互联在线课程工具,面向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设计不同的档案信息使用技巧课程,提高学校内的各类人群对档案使用的了解,提高现有档案的使用率,让档案充分发挥信息作用。

四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做好在线客服工作,及时回应各类需求,做到有问必答,实时回应。

3.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档案信息互联共享

互联网的应用将原本破碎的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让一个个信息孤岛相互沟通。高校档案管理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推进校内各项信息的互联共享,共融共通。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可以从突破档案管理、图书整理、情报收集不同职责部门的界限与壁垒着手,尝试建立统一大数据中心。当然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付出辛苦的努力。例如,沟通学校下属的各个院系,为各个院系制定既能符合他们各自要求的规范档案格式,又能全校相对统一档案规范,促使档案数据库在建立之初就具体共用共通的基础。又例如,发挥互联网认证的作用,对不同部门的不同档案材料应用相同标准保密规范,让科研材料在保密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功效,尽可能地让相关人士接触了解,为加快创新提供便利。

3.3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信息服务社会化

随着我国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科学研究早已不是过去单枪匹马的单人突破的状态,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社会化的团队协作。社会化协作就离不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过去简单的档案信息服务已经被档案、文件、数据、情报等综合数字信息服务所取代。同时,档案服务对象的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从校内地教师与学生拓展达到与合作交流共建的社会化团体。创新高校档案管理,需要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社会化互联网思维模式,不能简单拘泥自身掌握的信息,更要利用新技术更多与社会组织交流协作,促进扩大大学创新能力的辐射带动作用。

结束语:总之,依托新型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是在5G技术大规模应用和工业4.0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数字档案云端化处理使得档案的管理与使用更具使用性和便捷性。利用互联网思维,以为问题为导向,充分满足社会化需要,也将推动高校档案管理人才的进一步成长,让更多具有数字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或专业企业进入到档案管理领域,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和信息服务现代化发展。只有坚持高校档案创新,才能使得档案信息服务为高校创新助力。

参考文献:

[1]杨舒然. 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挑战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 中外企业家,2020(08):136-137.

[2]徐建. 分析网络环境的高校档案工作[J]. 科技风,2017(26):42+45.

作者简介:熊小慧(1987年11月21日),女,湖南益阳人,汉族,本科,初级,研究方向:档案。

作者:熊小慧

创新高校档案管理论文 篇2:

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助力立德树人与“双一流”建设

摘 要: 本文讨论青年档案工作者要如何在现有教学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档案管理的新内涵、新方向,特别是如何有效收集并建立高校学生与校友的全面档案,充分利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从多层面剖析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及成效,同时促进校友档案的价值的充分利用与发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大数据,为高校的立德树人和“双一流”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大数据 校友档案 立德树人 “双一流”建设

一、高校档案工作的基础作用

高校的三大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目标与基本价值,高校的各项工作最后归根结底都要围绕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个轴点出发扩充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目的。档案工作是高校三大主要任务的基础依托,其中学籍档案是档案管理中一个比重较大的模块,是高校檔案服务利用工作中的主体。学籍档案主要记录了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研究生录取名册,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单,毕业名册及就业名册,以及考取的各种外语等级记录,获得的国家或者学校的相关奖励等资料。学生档案为学生求职就业、出国求学深造、工作调动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见证了一个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它在源源不断地为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及历届校友提供服务。可以说,档案管理是高校必不可少的基本职能,为高校的日常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紧跟“双一流”建设和立德树人的目标,档案人如何立足现状创新拓展

1.背景。

当前国家正在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将极大地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及其他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都强调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特别指出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档案管理如何创新,如何在档案工作原有的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思路,丰富高校档案管理的功能与内涵,为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助力,是当代高校档案工作人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时代提供给当代高校档案工作人的机遇。

2.把握立德树人的目标,建立高校档案大数据中心。

目前很多高校档案工作基本的核心功能是收集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其中主要是学习成绩)。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查询利用几乎是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必备基础功能。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如果仅仅局限于目前具备的功能及起到的作用,将无法再满足国家“双一流”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高校的档案工作尤其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积极拓展现有的基本功能,善于借助信息新技术,力争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关键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归档。除了现有的学生成绩、录取、毕业、就业名册、获得的国家或者学校的相关奖励等信息之外,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学生档案管理可以将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都收集起来,为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档案。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参加的思想学习、参与的集体活动或者公益活动、集体生活等;学生对学习课程内容及课程质量的评价;学生在课外参加的创新、创业项目或者课题研究;学业或者科研导师对学生的科研表现、创新潜力的评价与鉴定等。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要覆盖到学生培养过程的每一环节,为每位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丰富的、立体的人才培养大数据。此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还可以从只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信息拓展到收集学生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信息。这样围绕每一位学生,从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才培养过程到人才培养成效的长期跟踪,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全面档案管理建立起丰富的人才培养大数据,使高校的档案部门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大数据中心[1]。

其次,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学生人才培养的大数据之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大数据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建议与启示,从而回答“如何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学生档案的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的各种举措在立德树人中起到的作用,并且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评估。比如,我们通过分析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与学生毕业的去向(甚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之间的关联,并且结合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评价,有可能对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估,并且对课程的设置与讲授给出反馈建议。学生人才培养大数据使得我们有可能分析哪些人才培养的做法有助于拔尖人才的涌现。比如,参加哪些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在毕业后更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创业者;哪些类型的课程对学生的学术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人才培养档案的大数据分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出谋划策。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档案大数据,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特点及学生职业发展的统计分析分析,可以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有益的建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将高校档案管理拓展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大数据中心,将对高校的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高校校友档案助力“双一流”建设。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除了在完善、分析人才培养信息方面可以积极创新之外,也可以将人才培养的长效跟踪与校友工作结合起来,将高校的建设与校友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校友对高校“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1)高校校友文化及高校校友档案的意义

世界一流大学大都伴随着一流的校友文化[2]。在美国,无论是公立名校还是私立名校,都有两个共同点,即拥有为数众多的杰出校友和慷慨的校友捐赠。校友对母校慷慨捐赠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中坚力量,不管钱多钱少,捐赠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事业有成的人士来讲尤其如此。此外,校友对高校的人才工作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母校在校友的回馈中发展,校友也在这种捐赠中亲身体验到母校不断成长的喜悦。捐赠现象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特有的文化和传统,生生不息。哈佛大学是全美国最富有的大学,它的捐赠基金规模高达370多亿美元,麻省理工学院的捐赠基金规模也达140多亿美元。但在中国,据统計在2017年仅有五所高校跻身校友捐赠“10亿俱乐部”,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位居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冠亚军。有机构统计,清华大学有150多位上市公司的知名企业家而占据榜首,北京大学有120多位知名企业家占据第二。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再结合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校友的支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仅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是不够的,众高校应该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获得众多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加强与校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已经迫在眉睫。

在少数高校中不乏在校友档案工作做得很出色的,但有高校还没有起步的。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校友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杰出校友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高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最直接证据,是高校声誉的基石。现今,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校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应该将校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积极推动高校校友档案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校友和社会。

(2)补空补全高校校友档案的措施

高校的校友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校人才历史和文化的沉淀。高校的校友档案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基础性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人要有前瞻性,善于用敏锐长远的目光、有足够的魄力和卓见、清晰的思路、创新的精神,把校友档案工作做实、做好、做细、做活。高校的校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围绕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档案密切结合,将校友档案融入校友在校期间的个人培养的全面档案信息当中,形成有机的个人档案大数据,也为学校和校友之间建立起一座长期沟通的“感情桥梁”[3][4]。

①做好高校的校友档案管理,要先从根本上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档案管理创新水平,引进计算机和档案知识的高水平人才。校友档案的收集是一项长期艰巨又繁杂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详细的长远计划。

②利用高校档案在学校的本科教学学科评估,毕业生就业,岗位设置聘任,学校大型校庆等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校领导对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获得人力、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

③对于以往的校友,应该开展加强与学校校友会的合作,实现资源互通有无,整合完善校友资料。在档案工作中热情主动地为每位校友提供周到档案资料服务,联合学校相关部门举办校友论坛、同学会、研讨会、校庆等活动,从而提供有效的档案依据,拉近与校友的距离感,强化校友档案意识;加强与学校各院系的档案交流,注意指导收集在校生的除学籍资料之外的各类生活等方面档案资料;结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收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④高校的校友档案管理应积极借助最新的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将校友的信息整合成高效利用价值的信息网络,采用“互联网+”档案整理方法,通过软件平台对校友档案进行信息的收集、资源鉴定分类,再抓取、分析,再集中授权、分类处理、精准推送,从而实现全方位采集、深度加工和全流程控制的智能化分类[5]。建立和加强与校友、师生和社会的网上和网下互动,并为校友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持。

三、结语

国家制定的“双一流”,建设为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立德树人这一历史性使命为高校档案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高校档案管理人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拓展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大数据中心,将高校人才培养与校友档案长效跟踪密切结合起来,为高校的立德树人和“双一流”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姜萍,姜叶飞.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变革研究[J].兰台世界,2015(11).

[2]罗志敏.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丛书:校友文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创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陈惠兰.建立高校校友档案管理体系为校友工作服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

[4]戚音.关于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5]苏静.善用“互联网+”思维 优化档案整理方法[J].中国档案报,2017(3061).

作者:陶林红

创新高校档案管理论文 篇3:

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档案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传统文献领域的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高校不可替代的地位。

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创新的教学档案管理为高校有效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定保障,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机制,减轻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负担,为学校以后开展教学活动奠定指导基础。除此之外,必须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力度,客观加强老师对教学环节的严格要求,促使他们自觉提高教学水平。针对学生成绩、作业及试卷等档案进行工作归档,以此来规范学生们的学习,对于奖励方面,适当加强教学奖学金评选活动档案及学生开展活动档案的管理,为之后的教学档案归档做铺垫。

在目前高校内,创新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为教学的优缺点、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高校的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记录着高校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彰显着高校的教学思想,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参考的依据,属于改革高校教学进程及教学质量的一手资料,更方便日后处理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查证核对。各大高校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管理进行控制,控制教学管理力度的松紧,进行适度调整。

创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给高校规范学校科学办学提供第一手材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布的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我国各大高校每年必须接受两次教学评估,根据不同情况出现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新的教学评估制度等(单方面的教学评估方式较多)。我国教学的评估活动无非是以高校教学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及创新性等方面作为出发点进行评估。各大高校中评估得出的优异成绩,实质上讲均是来自学校教学档案的管理,由此可见,创新高校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十分必要。

2 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2.1 创新档案模式。随着近年来高校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渐将档案管理从其他部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较独立的机构。同时,将档案管理与高校未来发展需要进行结合,逐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2.2 创新档案管理思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更新思想,与时俱进;要高度重视档案的保管利用工作,积极、主动地去服务;创新档案管理未来发展新途径,朝科学化、信息化宏伟目标努力。创新档案管理方法,积极改变档案管理方式,关注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及时更新设备,为利用者提供微笑式服务,促使档案管理资源达到作用最大化。

3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3.1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及观念,融合建设、创新和服务为一体,共同发展和进步;档案管理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必须培养创新性思维,要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处于全球化的经济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各种网络技术,了解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吸取别人先进的、创新性思想,同时还必须有忧患意识,不能随心所欲;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机制,针对高校档案工作者进行科学、创新知识传播,使其与时俱进,走向开拓创新的新道路。

3.2 创新高校档案收集归档的观念,促进教学档案价值的实现。本质上讲,教学档案的最大价值就是教学档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公共价值。比如,教师个人档案,不仅对他本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校、学生及院校方面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当然,不同的老师对档案具有不同的认知,同时决定着教师对教学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当前,高校中出现“留学热”,大部分学生需要出国深造,办理手续时没有学校档案是无法达到出国的标准的,为此,我国各大高校中收集的档案不单单有汉语形式,还应该有英语形式等,这就需要高水平的英语人才的培养,为未来教育的发展作准备。

3.3 创新编辑研究,加强高校教学档案信息服务开发力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档案需求的增加,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开始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创新和开拓新的管理方式,便于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学校的档案部门应充分利用教学档案包含的信息,不仅要编制常见的编辑检索工具,还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教学档案资料进行综合,编制出更多的、具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学提供充沛的信息资源。

3.4 创新高校档案的基础服务。高校必须针对档案管理进行服务创新,建立新型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及服务手段等。还要针对高校档案利用者的研究与分析,不管是现有利用者的需要还是以后潜在利用者的需要,均需加强其重视,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所需。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建立数字化档案模式的趋势不可阻挡,是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发展的必然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地开设网络、在线咨询、移动等服务。另外,综合网络创新在网站上制作档案信息查看网页,设定一定的信息专栏、个人信息等,供利用者能够自主查询,简捷方便。所以,必须加强高校档案收集归档管理服务的创新,建立一套健全的档案收集归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对档案收集的管理。

3.5 创新多媒体的信息环境。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由于高校档案工作者花费大量精力在建立电子档案上,软件设备较落后。要针对多媒体软件及时创新,扩大电子档案开发的利用率,推进教学档案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档案能够有效地控制档案信息,自动加强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完善档案信息,还可以使档案利用者以最快速度搜索到自己所需。

4 总结

高校教学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是学校进行文件整理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创新,制定健全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创新措施,加强对档案工作者创新思想的传播,规范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健全档案内容,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服务意识,为高校档案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来稿日期:2013-12-02)

作者:王慧乐

上一篇:社区社会实践报告(通用3篇)下一篇:工业考察报告(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