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质量的电子技术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提出基于“慕课”的开放、立体、多维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在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基础上,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慕课”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课前导读、“慕课”在线自主学习、实际课堂翻转、课后导学等环节来实现该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于教学质量的电子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教学质量的电子技术论文 篇1:

基于“钉钉+希沃+问卷星”信息化平台的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直播课教学质量的思索

摘要:借助多个平台开展信息化直播授课,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身处异地的教师与学生不但可以传递影像、声音,还可分享桌面并适时开展交互讨论。因此,无论是教学意识、手段、方法,还是教师的个体素质,直播授课都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直播课教学质量,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个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钉钉直播;教学质量;总结反思

一、背景分析

学校为积极响应在新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编制以“钉钉直播”为基础的教学班,开展“空中课堂”授课计划。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充分调动丰富多样的信息化平台,旨在开展生动的线上直播课堂。

远程直播课程,学生与老师之间多了最难攻克的困难---时空距离。教师的讲台是电脑,传达给学生的是电脑画面与教师的声音,经过中间介质的传播。无论是学生的反应还是反馈都会慢半拍,教学进度与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更何况,学生在家中通过手机或电脑学习,这对学生本是最具诱惑力的多媒体,如何让学生面对着手机,而心里想着课堂,对远程的老师产生敬畏意识呢。而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致,对自身要求不一致。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初次施行直播授课的笔者,不得不与各种不利因素斗智斗勇。

二、制定项目授课计划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汽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检修基础技能训练、电工电路连接与检测、电子电路连接与检测、交流电路连接与检测等。

直播授课的每周课时安排为2节40分钟的授课+30分钟的答疑环节,根据以往的授课经验,笔者对线下授课内容作了对应调整,制定了《项目一 电路检修基础技能训练》详尽授课计划,并准备授课素材(图1)。教学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学生亦能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班主任工作相辅

笔者有着双重身份,不仅是电工电子教师,也是一位比较有计谋的班主任。通过两个身份作了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

笔者与家长协力,确保家中环境适合学习。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在家打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定好闹钟,不迟到,不早退。笔者将学生每天在课上表现反馈到家长群中,激发家长更强的管理责任心。同时对于自律性不强,迟到早退现象,实施惩戒并通过班会课通报,及时规避不良氛围。

四、课中与课后的无缝衔接

1.熟练运用钉钉、希沃、问卷星和视频剪辑等软件,科学有效的裨益课堂。考虑到时空距离与网络情况,适当减少每课时的教学内容。不论是教师端的网络或是学生端的网络,亦或是软件的反应过程都需要老师放缓进度。

2.明确直播授课的要求,并建立明确的积分奖惩制度。课堂表现,全部计入平时成绩。将积极发言,积极参与互动答题等计入加分。将迟到早退,表现较差的系列行为相应扣分。

3.课下作业消化与挑战同行。要求学生将课堂知识点梳理成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并评出各班的优秀案例进行点评展示。学生温故知新,并且学习他人的优秀后,越做越好。耳畔依旧回荡着学校在课间播放的那句“整理桌椅就是整理人生”,与此同理,整理知识,更是升华人生。

4.此外,通过问卷星发布测试题,趣味与挑战性并存,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笔者意在引领学生在基本知识框架上,拓宽思维,能由此及彼,站在出题者的角度上独立思考与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5.问卷星试卷能够自动评分,通过图表可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供教师分析是否需要调整试题难度。

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中的直播便能一气呵成了。但难度仍在于双向互动,老师掌握着话语权,得要让这个话语权行之有效,學生消化的了,才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

①每一个知识点的分析,需要双向互动。看到学生从不懂而不愿答题,到发自真心的表示“哦,懂了我懂了”,笔者内心是欣喜的,想必学生心里也是小有成就的。而且在笔者耐心解答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同学一起帮这位同学解答疑惑,这样的氛围带着淡淡的馨甜。

②适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言语的抑扬顿挫中,融入幽默气氛。教师在基于教材内容,采用幽默、激情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凸显重点,学生方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吸收。

③在学生记笔记时,要有合适的停顿,张弛有度。过于仓促,可能学生来不及记录。

④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刻,请学生连麦。此时学生可能会激动与紧张,词不达意。老师自然是要慢慢指引学生舒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给予正面的点评。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替学生走路。笔者相信老师在每一个环节透露出的每一份关爱,都能渐渐地在学生心里化开。虽是远程教学,老师心如明镜,懂得学生的思想过程,在学生的位置上,在学生的环境中思考,才是让学生安心的教学。亲其师,信其道。

五、持续的反思是稳步提升的手段

常言道“教师一半是在教,一半是在学”,笔者琢磨着如何让直播课堂更精进,以下是目前需要探讨优化的方向。

1.课堂进度的把控。有些时候受网络影响等不可控状况,授课时间会延长,按预先安排所应留下的答疑时间不足30分钟,课上习题分析显得比较紧促。

2.部分学生连麦答题时,背景声音较为嘈杂,或是出现啸声,还需系统分析避免该类情况。

3.无法通过察言观色,分辨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请学生主动申请回答问题时,往往气氛比较冷清。更多情况下由教师请某一位学生回答。教室教学中,学生所展现的跃跃欲试的生动气氛的打造,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作者:胡青青

基于教学质量的电子技术论文 篇2:

基于“慕课”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微

摘 要:文章提出基于“慕课”的开放、立体、多维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在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基础上,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慕课”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课前导读、“慕课”在线自主学习、实际课堂翻转、课后导学等环节来实现该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开放;立体;多维;数字电子技术;慕课

作者简介:覃爱娜、李飞、陈丽萍,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校工科电类、偏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并在整个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质量决定着各专业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掌握程度。而“慕课”作为一种教育服务形式,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程学习,促使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有效掌握。为此,文章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已建“慕课”,提出一种基于“慕课”的开放、立体、多维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一、现有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网络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和在线课程等多种教学模式,下面对以上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1.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就是讲授课程,他们多是将现有的理论知识作为现成结论加以传授,而不重视引导学生体验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接受式学习。这一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更进一步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网络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教学模式。它属于传统网络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虽然课程全面在线开放并具有一定规模,但是现有课程存在利用人数少、课程内容缺乏及时更新维护、缺少师生互动等问题,与及时共享信息化优质课程资源,以及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建设目标相差甚远。

3. 纯“慕课”的教学模式。“慕课”是目前最流行的教学模式,它利用各种开放平台免费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是一种完全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自由登录学习。但在纯“慕课”的教学模式中,學习者的学习效果、参与层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当中途遇到学习困难或兴趣减退时,他们可能就会直接退出,导致“慕课”的学习完成率很低,学习者学到的知识深度不够,更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综合以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慕课”资源平台提出一种开放、立体、多维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按照课前导读——“慕课”在线自主学习——实际课堂翻转——课后导学等环节展开。实践教学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构建基于“慕课”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体系

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信息化教学为主体,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尝试构建了开放、立体、多维的基于“慕课”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体系。

1.开放是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慕课”,建立和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学理念,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形式,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利用“慕课”资源及其平台不受限于教室封闭空间和固定时间的开放性,实现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的全面开放;学生可利用电脑、手机随时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借助“慕课”资源,开展交互式、启发式、研讨式和案例式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多手段开展教学的目的。

2.立体是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教师团队是立体化课程建设的核心,相关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和反馈教学,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学环节设计丰富了立体化内涵,教师应用课间提问、随堂测验、单元作业、课堂讨论等多个环节帮助学习者有效进行学习并实现教师制订的目标;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相融合的立体教学模式是立体化建设的灵魂,充分体现了线上“慕课”教学,线下课堂的精心设计,大大提升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立体建设。

3.多维是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形式,精品教材建设与数字化教材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材、改编教材,可利用课件制作各种动态效果图画、微课视频,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简化教学过程,降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促使学生深化知识记忆和理解。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延伸,教师可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并上传,包括师资介绍、课程介绍、作业习题、实训指导、仿真软件、优秀学生作品等,从而多层次构建多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三、实施基于“慕课”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过程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慕课”,有效实施了信息化的教学过程。

1. 搭建基于“慕课”的信息化交互学习系统。课程“慕课”由学校教师设计制作,目前,已经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运行到了第五期。学习者注册后可以自由登录学习,平台内容含多重角色、五个学习进程、六种表现形式和完整的58个知识点,设有课程介绍、课程视频、PPT、单元作业和测验、在线答疑讨论、学习情况统计等内容。围绕“慕课”教学资源及其平台的在线开放性,我们搭建教师主导——学生主学——“慕课”服务的信息化交互学习系统。

利用该系统的目的主要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充分利用“慕课”及其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和“慕课”学习的有机统一。这有利于开展差别教学,通过有的放矢,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利于诱发学生深层次、隐蔽性的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和能动性;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自由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并进一步优化了师生、生生间的关系。[3]

2. 设计基于“慕课”的科学、完整的教学环节。教学采用“慕课”+教师课堂授课的形式,基于“慕课”的课程学习过程设计分为四个环节:课前导读、“慕课”自主在线学习、实际课堂翻转学习和课后导学。

(1)课前导读:课前导读是“慕课”自主学习前的准备。教师将以问题引导式的导读内容提前发给学生,该导读内容可结合实际应用问题引出知识点包含的主要问题。

(2)“慕课”自主在线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第二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导读,结合教材,主要自主进行“慕课”的视频学习,并完成基本知识点的在线随堂测验。

(3)实际课堂的翻转学习:学生掌握了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后,就进入实际课堂的翻转学习。翻转课堂的课内任务是紧紧围绕课前任务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课堂上不再重复基本知识点的介绍,而是着重于进行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知识展开深入研讨;二是针对线上线下疑难问题的讨论和评判;三是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拓展。[4]

(4)课后导学:课后导学是知识点的小结和巩固部分,教师会针对本节重点内容提出要求,并布置典型练习题。学生完成导学练习,并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小結,同时积极参与线上答疑和讨论,最终完成单元测验。

由此可以看出,这四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慕课”进行,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慕课”及其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使“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教师从原本繁重的授课任务中解放出来,改变了过去从课堂到课堂、从课本到课本的授课方式,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创新,按照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活泼、自由的教学气氛。

(1)对于基础内容部分,采用教师主讲+学生课堂练习形式。如逻辑代数基础部分,首先由教师主讲引入方法,学生通过课堂练习,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公式和定理、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2)对于复杂内部电路部分,采用多媒体动画+学生自学讨论形式。如关于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部分,若进行纯课堂讲授就比较枯燥,而采用多媒体动画+自学讨论形式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于核心部分内容,采用基于设计作品的案例教学形式。如对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一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规模集成芯片的功能和应用方法,以生活中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于讨论课堂,以全班进行分组研究+课堂角色互换的教学形式进行。在分组过程中,每组以8~10人为主。主要任务是对于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在课堂上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讲解。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4. 运用综合、全面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应重视课程学习全过程的跟踪和评价,加强过程考核,可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评价共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各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过程考核包含线上考核和线下课堂平时考核,各占过程成绩的50%。线上考核包括完成线上单元测验、单元作业、专题讨论、期末在线考试;线下课堂平时考核包括导读导学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课后作业等。期末考核则与年级平行班一起,以闭卷统考的方式进行。

四、信息化教学实施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基于“慕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教学特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教师团队得到成长和提高。教师团队按照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要求,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学习和思考,从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大改观。基于“慕课”的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发生改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得到极大的增强。

3. 学生掌握知识更宽广、深厚。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慕课”上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线下实际课堂,在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使知识得到延伸和拓展。

4.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利用“慕课”,可以使学生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设计,并结合实际电路操作,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展了对电路应用的理解。

5. 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慕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更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大大提升了他们后期参加各类竞赛和专业学习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慕课”的“数字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新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开放、立体、多维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最终实现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闫晓梅,高文华,王志社.基于MOOC的“数字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102-105.

[2] 纪利琴,吕腾,卢胜,等.MOOC模式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13):47-48.

[3] 李光.“慕课”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42-43.

[4] 吴长伟,陈静,邓红,邹钰.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5):57-59.

责任编辑 朱泽玲

作者:覃爱娜 李飞 陈丽萍

基于教学质量的电子技术论文 篇3: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

摘要: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改革是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其课程结构是选择、组织及学习工作知识,其教学方案是项目计划、设计、检测,反馈构成的 “PDCA”学习循环。其课程项目是涵盖整个职业能力的空间设计,也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教学项目;学习空间;体系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在于最大范围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能力、技能,而且要求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流程控制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制定评价标准,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及时地进行完善和升级,以适应岗位群的变化和需求。对于学习者来讲,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导向的培养过程和多元化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必须重新构建适应学生素质和职业要求的专业结构,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建立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活动,建立基于职业内涵的教学内容,建立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好的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和品牌。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对于整合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根据实际的职业需求构建新的项目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电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围绕岗位群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提前进入职业氛围。

不同的能力不仅来自不同的知识,而且来自不同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就必须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工作结构是一个实践体系结构。这一结构不是按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而是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的。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某种组合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把目标指向工作目标的达成,这就是工作任务,即课程结构构建思想。从课程内容整合、过程项目设计、过程教学控制、过程质量控制、项目过程教材以及项目分析与检测等各方面构建全新的项目课程体系。从整个课程体系上分析,项目课程体系构建实际上是基于工作体系的项目构建。

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包含产品制作过程中工艺文件建立和实施等。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也是适应职业岗位群能力的需要,这是其本质所在。

二、课程体系构建关键要素

1.教学要求设计。教学要求主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熟悉产品的制造、装配、检测、调试流程以及相关工艺文件的建立。(1)职业素质。建立基于任务目标设定、个人时间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冲突和情绪处理、作业流程控制等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训练。针对性的加强基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信息、安全、速度和节约的8S管理模式所需能力的培养。 (2)职业能力。围绕典型岗位群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通过项目过程进行项目演练,培养制造、装配、检测、调试流程以及相关工艺文件建立的能力,充实项目经验,积累岗位核心技能。(3)学习能力。通过项目训练、学习和讨论以及学习反馈环节掌握自学的有效方法和各种虚拟学习工具(软件),提高电路统调和故障分析能力,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改良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和处理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和定向的思维模式,“学”中“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面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1)工作场景。针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场景,结合开发课程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重现在企业中项目开发工作的任务环境。可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室和虚拟工厂建构等措施。(2)角色模拟。学生在课程和项目实训过程中,使用开发课程项目,呈现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模拟项目岗位角色,协同完成项目和任务,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3)团队协作。根据课程内容和讲师的安排在授课过程中,学员将被划分为几个团队,建立流水作业线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和项目。(4)项目主导。所有知识点和技能都是通过一个或者几个项目来组织的,学生通过项目实施来逐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学员通过项目实践可具备完成一种任务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形成多个项目的有机整合,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5)任务分解。将课程项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结合岗位能力分析相关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建立作业指导文件。通过工作任务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流程。

3.教学媒介设计。传统的教育媒体已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电子技术的规模发展和信息反馈快,对应的岗位群及岗位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构建职业特色的教学媒体势在必行。(1)教学氛围。职业教育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应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项目驱动过程教学里,提供学生讨论的空间和酝造设计经验交流的氛围,促使学生融入到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保障项目驱动的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室布置,建立学习组,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组别之间不同思维的碰撞又有利于满足不同项目的独立性。(2)学习空间。职业院校的学习空间包含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以及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之间的有机整合设计。职业教育活动要建立和设计理论、实训、网络综合的学习空间,形成理论与实验、实训,校内对实际工作的模拟与校外真实环境的锻炼,合理运用和借鉴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各种学习形式,实现理论、实训课程结合的网络学习,同时提供多层面的相关课程材料,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加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无缝”链接的工学结合的学习环境和管理网络。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团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创造力以及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4.教学资源设计。职业教育的改革是要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基点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教材应结合岗位工作要求、突出能力本位。把知识、技能、工艺、情感与态度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地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5.教学评价设计。考核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论证、体系安排、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学习空间转换能力、市场评价等指标,侧重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提供合理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1)考核方式。根据项目过程教学的特点,提倡以项目过程控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双模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无须组织理论考试。(2)量化指标。考核的量化指标区别与传统的理论与技能考核,侧重于岗位素质与能力点,基于项目任务,可以通过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项目电路过程实施、创新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产品工艺包装与产品销售和项目答辩等方面形成学生综合评定成绩。

6.教学反馈设计。教学反馈是检测和评价项目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是否满足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的方式促进项目体系的完善。在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中形成有效的PDCA循环。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必须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必须围绕基于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建设,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特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过程教学是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必需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Z].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3]蒋庆兵,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黄春麟.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索[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5]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Discuss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Based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GUO Feng-ming,LU Bo-yong

(Hunan Mechanical & Electrical Polytechnic,Changsha410151,China)

Key words: teaching project;learning space;system construction;higher proffessional;curriculum[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郭凤鸣,鲁波涌

上一篇:优秀教师迎世博演讲稿下一篇:竞聘学校校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