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元素设计用于工业设计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分析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与家具设计教学的关系,剖析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并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传统元素设计用于工业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元素设计用于工业设计论文 篇1:

探究工业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设计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以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论点,将汽车的成功设计作为案列,研究造型风格、造型元素,叙述了怎样为现代工业设计引入中国传统元素,阐述了怎样将该元素提炼成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以及工程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应用这些符号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元素;工业设计;传统文化;符号

中国的快速发展获得了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人成为高收入人群的类型,这使得中国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催生出各式各样的以中国元素和现代文明发展需要的设计,这类设计推动了中国设计的风格走向全世界。设计的成功总是配合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的环境下,我们的工业设计也会不停出现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从而获得国内外的赞扬与认可,具体表现了在文明中挖掘出的精髓融入到现代设计的思想,发掘出多彩的新设计。其中不缺少带有中国色彩的现代工业设计,中国元素设计的运用会变成最引人注目的,汇聚并喷发出的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芒。

1中国元素及其内涵

说到中国元素,我们就会想起嫦娥一号、奥运吉祥物、功夫熊猫等,中国的设计散发其灿烂文化的同时还吸引着其他国家设计的关注,很多的国内外设计人员已经把以后的几年设计方向向中国元素的设计上发展,想要在专业分析下发现我国传统元素文化的内涵,很好的表现出其特有的风格。

1.1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元素是在中华民族演化、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中国创造、反映民俗心理和人文精神、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成果,全部都是中国元素,其中包括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物质符号,即精神文化元素以及物质文化元素。比如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科技艺术、伦理法律等,上到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大到故宫,小到窗门。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中国元素,但是中国元素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还包括现代文化。

现代设计的人应该在简单设计的思维上转到冷静理性带有文化气质上,这不单是设计产品的表面,更表现了产品深层的内涵。

社会市场的产生已经不是原来简单的生活工具,而是体现设计师以及消费者在品味、情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国际的工业设计非常注重带有民族文化的产品。这些文化需要在工业设计中围绕着用户去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中也要关注文化的内涵。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大国的崛起,和民族的自信心是不可分割的,国人已经慢慢意识到关于传统符号的价值。

对我国传统的符号在设计当中的应用,体现出我国设计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信心对国外设计师的巨大吸引力,在多元化及全球化的形态下,文化产品的发展,必须通过设计的差异去赢得市场,挖掘中国元素是一种战略选择。

1.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人崇尚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悠久的本质,它的精神表现了和谐性及包容性,包容性肯定会体现出多样性。把“和”的观念加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就是表现功能、形式的协调结合和造型的多样性,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统一。

现代的工业设计都表现着这种和谐意识。产品的尺度和比例、平衡和对称、统一和对比都是在都是在追求着视觉上的和谐。产品中的色彩搭配也是以色彩的和谐为主。代表着当地人们的审美观,造型的几何化的形态,线条的比例,都包含了特殊的含义,象征该地点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上偏爱特定的线条或形态,比如圆和方的搭配。

2中国元素及其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的习俗文明都来源于风土习俗和传统文化。很多国家都有着各自的传统文化。我国的现代设计发展目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有很多待开发的设计,德国的简洁设计,瑞士的细致设计,丹麦的舒适设计,这都是我们国家可以借鉴运用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为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很多的资源,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从远古时代的青铜时代,发展到现代的工业化,高科技的生产,中国几千年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藏,现如今的很多产品利用中国青花瓷、京剧、书法等中国元素设计出一些悦目的产品。

3怎样在工业设计中应用中国的传统元素

优秀的设计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元素的意义以及内涵,这才可以避免一些肤浅的应用,从而让作品达到精美实用的效果。注重对人本身的研究,注重对人生理特征的设计是对我国市场设计的重要前提。比如在九寨沟的喜来登酒店,能够看到现代酒店和港式风格等完美融合。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化,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唐代的开明盛世等,都对社会文化以及工艺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些元素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先了解他背后的寓意,从而在正确的场合下使用正确的元素。

那么,怎样对中国的传统元素进行优化,让它适合现代设计的风格呢?以汽车的设计作为例子,在其设计中,体现了中国元素的和谐。这些不只是在设计造型上体现,还在设计的细节上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来说,线条是有宽度厚度的,而且能够表现其力量和速度,是对包含中国元素设计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国绘画中、工艺设计中,甚至建筑设计等里面吸取养分。

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国设计师应该把中国文化学习好,并且要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在很多大专院校开设了设计系,不过对中国文化的培养还是不够。常用的中国元素有很多,在这里只对一些用于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元素做出举例:祥云、麒麟、书法印证等。

在寻找各式各样的中国传统元素产生的时期,有一些元素年代非常久远,想要和现代产品结合,就要必须设计人的头脑灵活,能够把握好分寸。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应将很多古代传统元素以及一些没有办法实现的色彩通过创新进行完美结合,创造出经典的作品。

同时,在设计中还应按照产品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者作出调整。比如在产品的色彩上可以运用现代环境让产品的色彩以及造型上体现一些在传统加工没有办法实现的全新视觉效果。

4中国传统元素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元素作为我们五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文化,拥有独特的民族特征,所以想要在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创新以及推广,就要对传统元素加强了解,不管是设计中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要把两者融入到一起,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以及审美观对我国的传统元素做出不断的创新及改造,让它更加展现时代的特色,充分体现民族的个性,提升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及保护,去推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5 结语

中国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工业设计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一定可以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这种设计会带着历史去创新现代设计,把现代科技和古典艺术结合起来,去追求一种创新中国梦的追求,创造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作。中国设计的崛起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离不开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设计将会再次崛起。在追寻中国设计的这条路上,必须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认识,只有领悟到中国文化的真谛,利用中国设计的内涵去打动消费者,才可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于柳,李金雨.工业设计对生活的影响[J].现代装饰: 理论.2015(12):290.

[2] 王小妍.从发展历史角度探析工业设计思想——评《工业设计思想基础(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5(12):119.

[3] 郝建峰.设计手绘在工业设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J].信息化建设.2015(12):294.

[4] 严波,薛澄岐,姚干勤.基于本体的虚拟会展产品信息知识表达[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01):42-48.

作者:朱力

传统元素设计用于工业设计论文 篇2:

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与家具设计教学的关系,剖析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并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 家具设计 设计教学 可行性 重要性

现代家具是现代工业产品的一种,随着社会经济的發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家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需要家具设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准,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家具产品质量、艺术方面的需求。于是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居设计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多。本文论述如何在教学中结合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资源开展教学,使学生找到传统与现代、手工艺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平衡,掌握家具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从而突破家具设计的难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家具设计人才。

一、家具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脱离需求。当前,有很多学校设置的家具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相对封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来自于木材加工专业教材,并没有及时更新补充关于家具设计的最新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家具设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从而无法适应当前家具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部分学校的家具设计专业课程内容范围太小,仅涉及家具设计理念、材料生产等方面,而现代家具设计人才必须同时掌握建筑、室内装饰、玩具、工业设计产品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更好的、更全面的设计思维。

(二)理论与实践不相符。目前学校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基本沿袭艺术类和工科类的教学体系,导致出现家具设计专业课程知识面狭窄、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在该教学体系下,学生的学习往往只能停留在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层次,缺少对家具实际设计过程的认知,实际设计制作能力不足。当从事家具实际设计工作时,学生往往会感觉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足以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去重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设计思维,从而给学生今后从事设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大部分学校的家具设计专业依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意识普遍欠缺。在教学时,教师往往是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教学,即便是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也只不过是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进行简单的设计分析,对于设计过程的分析则非常少,也很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学生基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可见,当前家具设计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家具设计教学的实际效果,是每一个家具设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可以提高家具设计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而要用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首先要理清其与家具设计教学的关系,充分认识其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一)可行性。传统工艺是指拥有悠久制作历史,具有完整工艺制作流程,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的一系列精湛技艺。首先,传统工艺往往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享誉全球,其实用、文艺、贴近生活等特点与家具设计教学的需求吻合。就当前家具设计教学现状来看,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能运用自如的教师很少。很多学校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教授国外设计理念和技术,但却发现很多国外学者和学生在探讨中国的传统工艺,这值得每一个家具设计教学工作者反思。其次,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具备的实用性、文化性、生态性恰好与家具设计教学目标吻合,使其具备被开发的条件。实用性、文化性和生态性正是家具设计的核心理念。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家具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重要性。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极大地丰富家具设计教学。培养家具设计人才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要培养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实用性人才。通过借鉴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可以使家具设计教学内容更丰富,实用性更强,如传统工艺中的雕刻、刺绣等工艺设计都可以为家具设计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第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有助于增强家具设计教学的实践性。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不单单是一种理念,更是凝结了人们智慧的生活产物。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实用性将大大提升家具设计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是家具设计教学的灵感源泉。融合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家具设计作品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常常给人带来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美感,这类来自生活的设计理念是当前家具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把传统手工艺所构成的图案资源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引入学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方面是对传统图案的应用技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图案应用的实践训练。

(一)引入传统工艺图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生活体验,如很多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传统图案了解不深,这和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强烈反差。因此,在开展家具设计教学时,应在吸收国外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重视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家具设计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传统工艺文化为主的设计理念。我国很多传统工艺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平面或立体图案。例如,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中就包含了形式多样、设计精美、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引导学生将这些图案运用于家具设计中,如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包含了样式繁多的图案纹饰,拥有美丽传说的马缨花图案就是其中的代表;又如商周时期青铜器工艺中的婆臀纹、兽面纹、雷纹等纹饰给人一种威严肃穆的视觉感受,很适合用作法庭用家具的装饰;瓦当图案中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给人一种凌厉、豪迈的感受,剪影式的质朴造型,具有简洁明快的风格,非常适合用于设计椅背、床屏、柜面等家具。其次,在具体的家具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步骤指导学生学习,可以从临摹图案入手,正所谓“造型是源,传统工艺图案是流,源与流是家具设计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通过临摹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有助于后续的设计学习。传统工艺图案、造型及色彩都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艺术价值很高。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传统工艺图案的造型方式、构图方式、构图空间观念及色彩搭配等。例如,可以让学生模仿民间刺绣的色彩风格,各种刺绣工艺装饰性强、趣味浓厚、极具民族特色,可以为学生的家具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造型手法。可见,借助传统工艺美术图案进行家具设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设计素材,丰富学生的设计灵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利用传统工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当前的家具设计教学主要是纸面绘制,学生很少有应用的机会,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受到制约,学生不能通过实践来檢验自己的设计效果,从而造成学生的设计理念与实际应用脱节。而传统工艺具备很强的实用性,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使用功能都会影响传统工艺的设计风格。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图案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传统工艺的制作与实践内容,实现家具设计课程从纸面设计到实践应用的转变。其一,传统工艺中的雕刻工艺,雕刻是装饰家具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入雕刻工艺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圆雕、浮雕、透雕的雕刻技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家具设计制作能力。其二,傣族的黑陶水瓶的造型和纹饰图案设计:陶身酷似笋塔,莲花底座,上有傣家的精美纹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传统工艺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并借鉴传统工艺中的设计理念进行全方位、创造性的设计。其三,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彩,如刺绣、蜡染、陶艺、雕刻、剪纸等,很多工艺的取材都来自生活,制作工具也很简单,这就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织、染、刻等手工技艺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便于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受到自然形的束缚,难以通过变化夸张设计出奇特的装饰造型,而现代构成设计理念又过于抽象,假如以民间剪纸作为学习范例,就会加深学生对造型元素及组织规律的认识,充分感受“点、线、面”组合所表达的美感。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引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素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 琳.高职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科学与财富,2015(20)

[2]张一明.浅谈高职院校家具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J].教育艺术,2011(4)

[3]严平举.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6(19)

[4]丁晓梅.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在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80)

(责编 罗汝君)

作者:伍忠庆

传统元素设计用于工业设计论文 篇3:

从理想到现实:北欧地区设计风格的转变

摘 要:北欧的设计思想一方面根植于本地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地域条件;另一方面又将现代主义设计诠释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北欧风格。本文通过对这一地区设计风格的研究,旨在探索其设计发展的地域性特点和历程。文中指出北欧设计从手工艺到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体现了该地区设计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艺术设计;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转变

From Ideal to Reality: Changes in Northern Europe Designing Style

LIU Jing

(Art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0)

北欧(Nordic Europe)现代设计,也称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Scandinavian Design)。这一带有地域特点的称谓,具有以下两层含意:第一,指明了该设计风格形成的地理位置;第二,提示该设计风格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上,由于受到了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现代主义设计影响,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这五个国家(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于20世纪30年代,先后开始走上了功能主义设计的道路。这其中,以丹麦设计师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和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898-1976年)等人为主要代表的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群体,开始逐渐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展示北欧设计的优良品质和独特魅力。尤其在二战以后,北欧设计师及其设计的产品通过不同形式的竞赛和展览活动,不断地为北欧赢得了国际声誉,并成为了欧洲现代设计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北欧设计的思想基础来看,人道主义设计的思想始终引导着这一地区设计的发展方向,也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区域化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北欧设计的思想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和人道主义设计的发展历程。

北欧的五个国家,除冰岛外均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这五个国家在现代设计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出许多共同的特点,并被统称为“北欧设计”或“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从历史来看,北欧五国的设计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属于人道主义设计的范畴。北欧人道主义的设计特点,在于以使用者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尊重不同使用者的差异性和特殊需求。与此同时,北欧的设计师们在探索功能主义的实践中,同样也尊重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本地天然的材料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

根据北欧五国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可以将北欧现代设计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二战以前。这一时期北欧设计是以陶器和玻璃器为代表,并带有浓郁的贵族文化的品味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陶器和玻璃器的生产并不是北欧五国悠久的传统工艺,而是来自欧洲的荷兰及德国手工艺者带到了这里,并逐渐成为了不少当地人从事的一项新兴行业。除冰岛之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这几个北欧国家为了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相继成立了工艺或设计协会,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如瑞典的工艺与工业协会成立于1845年,是北欧国家中最早成立设计行业协会的国家。此外,芬兰的工艺设计协会成立于1879年、丹麦的工艺与工业协会成立于1907年,挪威的工艺工业协会的成立于1918年。正是这些早期的行业协会,不但在组织展览和对外推介设计产品方面,发挥着引导和纽带的作用,也较好地保留了本地(国)手工艺设计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得这些北欧国家在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的背景下,走向了同样的现代设计之路。这也充分说明,北欧的设计组织和团体,对承接传统与推动现代工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例如在1917年工艺与工业协会组织的展览中,一些北欧生产厂家开始认识到,工业设计师对于提高产品品质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随后开始逐步地加强了企业与设计师间的密切合作。

第二个阶段,是从二战以后发展至今。在经历了战争的摧残之后,北欧国家开始朝着社会民主主义方向发展,旨在建立起能充分体现全民民主意识的福利国家。这一发展方向,对北欧国家的设计行业的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种更为明确的消费思想,和建立福利国家的民主主义政治,开始指导着北欧部分国家的产品设计。比如在50-60年代:“这种思想与设计的功能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立乐(Tetra Pak)与卡伊•弗兰克(Kaj Frank)就是当时象征性的存在。”①比如芬兰设计师卡伊•弗兰克在实现面向大众的“公平”设计中,能够主动考虑并解决当地气候条件下的产品特殊需求,不是针对部分富有阶层进行专项设计,而是面向所有使用者,并给予其调配和组合的空间。二战结束以后,北欧设计开始步入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阶段,并受到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认可。

在北欧设计的外来影响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一面。总体来看,与欧洲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如英国、德国和美国相比,北欧的设计不但起步较晚,而且在开始时期,走过了一段向西方工业化强国借鉴和学习的阶段(尤其经历了对德国功能主义设计的借鉴)。但是北欧国家也有地域和文化方面的优势,来发展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如在自然资源方面,有着丰富的木材和皮草原料可供设计师选择等;在文化方面,北欧各国人文主义思想的传统,与手工艺者质朴的表达方式和设计语言,使得传统文化对该地区现代设计的风格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北欧国家特有的地域文化、气候条件和民族传统,在设计中也得到了合理地体现,并成为这一地区设计风格的主要成因。

在早期对北欧现代设计产生影响的国家里,德国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设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认为,北欧设计的方法借鉴于德国功能主义设计,并将其融入到了本地化的探索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北欧产品设计均来自德国的影响。从产品设计的类型来看,北欧已有的一些传统手工艺产品,如陶瓷和玻璃器皿等,既有德国手工艺的传统,也有对英国和法国皇家艺术的借鉴和模仿。尤其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装饰风格,对北欧手工艺产品的设计影响很大,不但博得了北欧产品制造商的青睐,也受到了普通市民阶层的欢迎。此外,来自东方国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对中国明式家具造型的借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瓦格纳在1949年设计的“古典椅”,借鉴了中国明式圈椅的构成形式,成为了北欧家具设计借鉴东方传统造型元素的成功典范。除家具设计之外,北欧的陶瓷设计也深受中国和日本陶瓷艺术的影响。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青花瓷(Blue-and-white),尤其受到丹麦和挪威设计师的青睐。丹麦陶瓷设计师阿诺德•克罗(Arnold Krog)吸收了东方陶瓷上绘制花鸟画德形式,采用蓝、白和灰色在陶瓷上绘制了具有本国风情的花鸟画,创造出了带有鲜明东方韵味的陶瓷艺术品。由于挪威陶瓷设计受到了丹麦的影响,也同样采用东方式的釉下彩工艺绘制瓷器,进一步显示了东方陶瓷工艺在北欧的国家间的传播。

与上述传统的工艺相比,另一些来自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现代科技产品,属于新兴的工业产品,如汽车、电器和通讯产品等,均明显地受到工业化技术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德国和美国)影响。所以,北欧设计实际上受到了两种不同设计形式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均并存在北欧的设计发展历程中,显示了该地区设计对传统和现代设计兼容并蓄的态度和特征。

就设计风格而言,北欧五国之间的设计虽然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即体现了北欧国家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业化背景和现代科技发展程度的不同,也体现了各国在采取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态度和方式的不同。与德国严谨理性的设计和法国设计的奢华相比,北欧各国的设计总体上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民主化思想的气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的地区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而北欧的设计,正是凭借其所倡导的人道主义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的设计方法相结合获得了成功。如曾受德国功能主义设计影响较为明显的瑞典,是北欧最早开始进入现代设计和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从传统工艺的一方面,瑞典保持了已有的手工艺设计项目,并使其得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尝试着促进现代工业化的生产,以加强瑞典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有许多瑞典的设计师在柏林和巴黎等地学习,他们深受欧洲前卫设计的影响和熏陶,并极力主张推行现代形式的设计方法及思想。而在瑞典国内,另一些本土成长起来的设计师们则试图立足本国的传统文化,以手工艺设计为基础,结合现代工业进行批量生产。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双方都提倡大众化、实用化的设计思想,但前者更饱含着瑞典传统文化的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从30年代中期开始,瑞典进入了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上升时期。由于该国大力推行工业化、批量化的产品设计振兴之路,很快就成为了在北欧国家中,以日常生活品消费设计为代表的典范。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在瑞典工业界从1927年成立的沃尔沃(Volvo)汽车制造公司,到1943年成立的宜家(IKEA)家居,无不体现着瑞典现代设计中的人道精神,以对应现实的社会需求和“为多数人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可见当时瑞典企业的工业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在北欧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所以,从瑞典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经历了从手工艺的浪漫理想,到在工业社会中营建现实生活的巨大转变,并为产品深深地打上了“瑞典制造”的烙印。

和瑞典不同的是,丹麦由于在传统上与法国等宫廷文化浓郁的欧洲主流国家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审美观的相似性,因此更多地倾向于一种贵族化的设计风格。和注重实用和简洁的瑞典家具相比,丹麦的家具优雅精致,颇具贵族品味和气质。尽管如此,丹麦在现代设计领域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丹麦进入现代设计的时间略晚于瑞典;但是到第二次世界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丹麦的室内设计、家用品设计和家具设计,也达到了瑞典设计所享有的世界水平。”②从丹麦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如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的制作水平和工艺来看,同时包含了传统手工艺的美感,和现代工业化生产并存的现象,成为了将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完美结合的典范。

芬兰虽然受欧洲现代设计的影响要略晚于瑞典和丹麦,但是却迅速在北欧国家的设计界崛起。主要原因在于芬兰现代设计没有过多传统手工艺的束缚,该国的设计师在使用现代新型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较为主动且勇于尝试,因此芬兰的设计呈现出富有活力的一面。如同样在玻璃器皿的设计方面,芬兰设计师往往采用了颇具现代感的造型形式,表现特有的地域风貌与人文情感。这类作品有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玻璃花瓶“萨伏伊”(Savoy)最具代表,该产品设计来自芬兰湖泊形状的启发,曲线婀娜多变,形式优雅且富于动感。在以直线和严谨的几何性占据主导的欧洲现代主义时期,“萨伏伊”的问世无疑向世人诠释了芬兰现代主义设计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表达了阿尔托对于包豪斯平板单调的设计风格的修正。

芬兰设计的另一特点在于文化的相互联系性:“假如美国文化的特点之一是个性化和个人主义,芬兰的文化则是相互联系并且是集体主义的。”③因此,芬兰的设计往往不是崇尚个性化的表达,而是追求一种与地域文化相联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芬兰的设计几乎成为了纯粹(Purity)和功能(Function)的代名词,该国的设计产品也经常被认为最好地表达了“北方的精神”(Soul of the North),也体现了北欧设计强调地域性和环境的一面。

挪威位于欧洲的最北部,多山且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稠密的森林资源。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造就了挪威人自信、坚强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在艺术上,挪威喜好装饰性的传统赋予了民众审美的取向。或许正是出于上述原因,在设计上挪威设计师更多地接受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此外,装饰艺术运功对该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挪威设计师受到了装饰运动风格的影响,开始设计作品,并以简洁的形式和装饰引起了关注。”④从20世纪40-50年代早期开始,挪威逐步进入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挪威设计师同其他北欧国家的设计师一样,开始广泛地在设计中注重强调国家身份(National Identity)。由于挪威的人口较少,其国内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不能和瑞典、芬兰及丹麦相比,因此挪威设计师的目光和视野更多地面向国际市场,并表述了挪威特有的风貌和设计思想。在70年代以后,挪威的部分设计师逐渐走出了传统文化的情结,开始走向现代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设计之路,在现代办公设备方面引入了人体测量学和标准化概念,在国内外设计领域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冰岛的设计也分为传统工艺和现代工业生产两个部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传统工艺方面,冰岛的金属和染织工艺堪称北欧工艺设计的主要特色之一。此外,在现代设计方面,由于该国的设计师基本上都在北欧其他国家接受的训练,所以冰岛的产品设计均带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冰岛的现代设计同样以家具为主,北欧丰富的木材资源和胶合板工艺为该国的设计师提供了优质的设计材料。

在国际工业设计领域,北欧设计已经成为了具有显著地域性特征,和人道主义思想的设计群体。北欧设计或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为社会所有的人设计;适合于日常生活的设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里,它们被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作为一种理论来指导实践,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实践的成熟,它们又被看作是对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和独特个性的标准刻画。”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影响下,区域性特点鲜明的设计愈发显得突出而弥足珍贵,或许这正是北欧国家走向联合,并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的原动力。所以,一向重视产品设计的“实用性、减少浪费、简约和明了是北欧产品的特色”⑥,这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选择工业化发展道路,无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渡部千春在其《北欧设计》中也认为:“在设计外观方面,能够体现北欧制品整体风格的,也许仅是20世纪的100年或者说20世纪后期的50年。”⑦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北欧五国的设计师们一方面赋予了本地区工业产品以人性化的设计,并通过生产和贸易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欧各国又开始以设计作为一个服务性的产(行)业,参与全球范围的设计竞标和竞赛,使这一区域性的设计风格及思想远播到了世界各地。因此,要深刻地了解北欧设计的特点,就需要认识到北欧设计具有以上两个不同的方面。

前面提到,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北欧国家的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企业,进行了相应的整合或调整并最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如1953年在米兰的三年展中,以瑞典、芬兰、挪威和丹麦组成了阵容丰富的参展团,展示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整体风貌。这一措施,使北欧各国的设计组织,在此后也逐渐认识到采取一种合作的形式,更加能反映出该北欧设计的特点和原貌。事实上,北欧国家在一些企业间的整合与调整,自20世纪初期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芬兰两大玻璃制造企业Nuutajarvi(1793年创立)和Iittala(1881年创立),于1987年合并为新的Iittala玻璃制造企业。其麾下的著名设计师凭借一系列成功的设计方案,使芬兰的玻璃产品获得了较高的海外声誉。使Iittala成为了和阿拉比阿(Arabia北欧最大规模的陶器制造商,1873年成立)等跨国企业比肩的芬兰民族品牌。与上述传统型企业相比,北欧在20世纪初期,基于现代科技技术成果转化,而出现的一些新型企业,也同样以北欧制品的身份走向了国际市场。如成立于1919年的伊莱克斯(Electrolux)公司,在1925年以后就开始致力于电冰箱和吸尘器的生产,在二战前已经成为了欧洲知名的电器品牌。如该公司于:“1921年生产带脚轮的吸尘器(LUX5),1925年生产电冰箱(D-Fridge),1940年生产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y)设计的电冰箱(L300),1943年生产沙逊(Sixten Sason)设计的吸尘器(Mode 1248)等组合商品,使其成为代表二战前欧洲的制造商。”⑧在经历了战后的对海外企业的一系列兼并,和其他合作项目的实施,今天的伊莱克斯不但拥有了德国老牌企业AEG等欧洲知名电器品牌,还在20世纪90年代末,积极开拓美洲和亚洲市场,成功地和日本电器制造商东芝进行合作,将其产品打入了亚洲市场。

在汽车制造和航空设计领域,北欧设计也同样获得了国际的认可。例如瑞典的著名汽车品牌Volve,最早为一家轴承生产商,20世纪30年代Volve的汽车设计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在1953年,一款由Volve自主设计制造的PV445型轿车下线,标志着该公司的汽车设计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时期。Volve公司明确地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于普通消费群体,在技术改造和设计方面,一直也以性能优良而保持着领先的地位。此外,对汽车安全性能和防护的研究与设计,也是Volve公司关注的重点之一。比如在1959年该公司率先发明了汽车安全带,并开始在这一品牌的汽车里安装使用,体现了设计师和制造商对于产品品质的责任心与严谨的态度。北欧的航空服务领域,瑞典、丹麦和挪威等国的航空公司,在经历了各自的运营之后,于1946年起整合为了一个新的“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该公司采取了形象设计战略,聘请了阿恩•雅格布森(Arne Jacobsen)和芬•尤尔(Finn Juhl)等著名设计师,对公司的各项设施及外部形象进行设计,打造了一个充满斯堪的纳维亚地域风情的航空公司形象。

图1 立乐的奶制品包装 1995年

在制品的包装设计方面,北欧的设计师们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第一节中提到的立乐(Tetra Pak)公司,在奶制品包装设计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公司的这一设计相应了瑞典政府,关于开发经济、卫生和便于运输的牛奶包装的倡议,于1940年代研发了纸质的牛奶包装盒(Tetra Classic)。这一设计:“1951年正式上市,第二年在隆德市(Lund)的乳业工厂第一台牛奶装订机开始运转。同时将聚乙烯用于纸的涂膜,很快便在瑞典得以普及。”⑨立乐的这一设计方案,在1950年代以后开始被亚洲(尤其是在日本)的奶制品生产商们广泛地采用。比如中国的上海光明乳业和北京三元乳业产品,至今都在使用瑞典设计师的这一设计方案。(见图1)

通过上述北欧现代企业的努力与市场拓展,可以认识到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五国,通过在设计方面约一个世纪的努力,不但在传统项目方面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而且在现代家用电器等新型产品项目方面,也同样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和特征是,北欧设计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普遍将传统的企业进行规模化改造,甚至走向了不同形式的联合,并以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的整体设计风格为依托,从而塑造出了新一代的北欧企业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北欧五个国家在设计中,在人道主义为指导的思想下,通过对特有的环境和地理条件的把握,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现代设计之路。而北欧各国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成功典范,值得理论界对此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四、结语

在21世纪世界设计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北欧设计仍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全球,为我们研究和借鉴其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第一,在产品设计的服务与形式方面,北欧设计师们通过对外输出设计和跨国展开设计合作的方式,为设计界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借鉴的模式。第二,通过对北欧传统设计和现代新型设计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区域的设计师们,不但注重设计语言的区域性表达,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通过设计对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强烈意愿。这种意愿体现的不是产品利益优先的设计原则,而是遵循了客户(使用者)优先的原则。第三,就是北欧设计在经历了本土浪漫的民族文化,和欧洲贵族文化的熏陶之后,逐渐走向了人性化并注重功能性和使用性的现代主义阶段。并且在现代化的调整和转变过程中,北欧设计师们并没有将本地的传统予以抛弃和否定,而是较好地体现在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之中。而上述三个特点,恰恰需要引起国内设计界和设计师们的思考和重视。(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日]渡部千春著《北欧设计》(二),Petit Grand Publishing.Inc,2005年版,第7页。

②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页。

③ Marianne Aav and Nina Stritzler-Levine.:Finnish Modern Desig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25。

④ Charlotte, Peter Fiell: Scandinavian Design, Taschen, 2002,P:56。

⑤ 易晓著《北欧设计的风格与历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195页。

⑥ [日]渡部千春著《北欧设计》(二),Petit Grand Publishing.Inc,2005年版,第8页。

⑦ [日]渡部千春著《北欧设计》(二),Petit Grand Publishing.Inc,2005年版,第8页。

⑧ [日]渡部千春著:《北欧设计》(二),Petit Grand Publishing.Inc,2005年版,第28页。

⑨ [日]渡部千春著:《北欧设计》(二),Petit Grand Publishing.Inc,2005年版,第84页。

作者:刘 静

上一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下一篇:小议偏差分析理论工程造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