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养技术下畜牧养殖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原阳县官厂乡位于原阳县城南15公里处,深入黄河滩腹地,是一个典型的滩区农业乡。凡到过黄河滩区了解官厂乡的人,对官厂乡如今的变化都啧啧称赞。目前,以养兔、养鸭、养鸡及奶牛养殖为特色的养殖业在该乡蓬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经营,已初具规模,并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的突破。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旱养技术下畜牧养殖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旱养技术下畜牧养殖论文 篇1:

种鸭旱养对其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 要 种鸭旱养是我国畜牧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养殖模式,研究种鸭旱养符合种鸭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此,对种鸭旱养所引起的行为和生产性能作了相关研究,分析旱养环境条件下种鸭的养殖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种鸭旱养对其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的主要表现,观察种鸭旱养是否能够改善目前水养殖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种鸭旱养的综合效益相对于传统养殖而言,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大力引荐。

关键词 种鸭;旱养;行为;生产性能

我国水禽业目前生产水平有限,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牧养殖的发展。国外的种鸭旱养技术的发展经验较为丰富,在营养水平不同的种鸭身上进行了实验,对公母种鸭的生产环境、养殖密度进行记录,对比饲养环境不同对种鸭受精率的影响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很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的种鸭旱养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种鸭旱养逐步在各个地区得到推广,养殖的经验不断得到丰富。旱养与水养的环境尽管存在差异,但种鸭的饮水、休息、行走、站立、休息、梳羽、受精和产蛋等行为几乎不发生较大的变化,旱养种鸭的可行性得到更为明确的认可。在市场环境开发的条件下,种鸭旱养产业组织和调整进度不断加快,使整体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朝着健康模式发展。

1 种鸭旱养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种鸭旱养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逐步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之一。但目前,由于饲养条件的限制,种鸭旱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改进,具体表现如下。

1.1 种鸭旱养经验不足,选育繁育方法落后

为保证旱养种鸭的品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种鸭产品的安全性高,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以扩大利润,育种部分是选出优质种鸭的重要部分,需在旱养模式条件下选育出更优良的育种。选育良种的方法不能惯用传统落后的繁育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质资源十分丰富[1]。但旱养种鸭没有充分利用“配套繁育育种”的性状遗传规律来进行选种,尚未建立定向选育专门化品系,没有稳定的最优配套杂交模式。杂优的种鸭育种模式全部内容包括种质、育种、制种和商品肥育4个模块,传统的育种模式包括制种部分、育种的曾祖代和商品肥育3个模块,程序相对于现代育种方式较为简单。旱养条件下,种鸭的交配环境只能是在陆地或鸭舍,制种需按旱养环境条件进遗传行设定,按照优质交配原则建立专门化品系配套选育方式,改良旱养种鸭的力的胴体性状和生长性状,提高旱养环境条件下种鸭的产蛋率和种蛋的合格率。

1.2 旱养模式环境营造需因地制宜

种鸭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生产状况,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对种鸭的公母匹配影响甚小。但旱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鸭的行为,饲养人员不能以偏概全,而是需要根据饲养的气候条件、温度变化来营造适合种鸭生活的环境,如温度过低,则需要侧重种鸭的保暖管理;若温差过大,需要针对气温时间段变化的特点,根据种鸭的生理需求,研制出经济实用的鸭舍,保证种鸭的正常生产,避免种鸭因温度的不适应而产生病感,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同时,鸭舍的研制要符合节能环保的目标,建设简单快捷,成本低廉。

2 种鸭旱养对其行为和生产性能影响的正确引导

种鸭旱养相对于水养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鸭的生活状态,在饲养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向积极的方面引导。针对旱养环境对种鸭的饲养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使种鸭在旱养环境下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使种鸭旱养的饲养和管理提升更高的档次。

2.1 加强种鸭旱养的行为和生产性能变化的组织机制研究

种鸭旱养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对市场发展变化的掌控力度不足,容易导致产业畸形发展。因此,要完善创新组织机制,时刻观察记录种鸭仔旱养环境下的行为变化,并分析种鸭旱养行为变化的原因,追根溯源寻找更好的饲养和管理方法,有计划地培育种鸭。旱养种鸭的生产与水养相近,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因此,还需对照水养殖的生产经验掌控旱养种鸭的生产和养殖,有效率地提高旱养种鸭的养殖效率,完善种鸭旱养的养殖机制[2]。

2.2 种鸭旱养模式下应有效地控制防范病疫

禽流感的盛行容易给畜牧养殖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因此,旱养种鸭要严加防范流感的发生,对种鸭定的全身感染器官和呼吸系统进行检测,并保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健康,加强旱养种鸭的流感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南方的旱地面积相对于北方小,因此,种鸭旱养多适用于北方地区,北方气温年变化较大,降雨量少,可利用的水养条件有限。根据北方气候的特点完善鸭舍建设,如可采用“舍内地上棚+运动场+饮食场”的饲养模式,保证种鸭养殖过程的饮食和运动得到协调,提高种鸭旱养的生产性能。

3 结语

本文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下饲养的种鸭的行为和生产能力,对不同环境下种鸭的采食、扑翅、攻击等的行为进行对照,发现旱养和水养种鸭的行为并不较大区别。此外,还发现旱养和水养种鸭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相近。因此,旱养环境对种鸭的饲养影响不大,在一情况下了代替水养环境条件,有利于扩大种鸭的饲养范围,推进我国种鸭饲养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生雨,程好良,刘海军,等.旱养模式下饲养密度和公母配比对肉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2(8):21-23.

[2]王生雨,程好良,张全臣,等.肉种鸭旱养技术探讨[J].水禽世界,2009(2):7-11.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龚春源 于行峰 陆汉成

旱养技术下畜牧养殖论文 篇2:

张尧法:心中装着群众

原阳县官厂乡位于原阳县城南15公里处,深入黄河滩腹地,是一个典型的滩区农业乡。凡到过黄河滩区了解官厂乡的人,对官厂乡如今的变化都啧啧称赞。

目前,以养兔、养鸭、养鸡及奶牛养殖为特色的养殖业在该乡蓬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经营,已初具规模,并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的突破。如此佳绩,也是对官厂乡党委书记张尧法工作能力、进取精神的肯定。

和风细雨润心田

官厂乡地处黄河滩区,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该乡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各项工作滞后,使官厂乡成为全县的垫底乡。至此,全乡3.7万群众热切期盼乡党委、政府带领大家尽快走出低谷,健康发展。

2007年初,被大家公认为水平高、作风硬、办法多的张尧法受命于危难之中,任官厂乡党委书记。在经过多方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张尧法提出“抓稳定、夯基础,抓党建、带队伍,抓作风转变、树良好形象,抓招商引资、促经济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二年树形象,三年夺先进”的奋斗目标。张尧法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负重加压,顽强拼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灯下看材料、写方案,探索着信访稳定工作、经济发展策略;有多少个星期天、节假日,他在农民家中同大家促膝长谈,征求意见,化解矛盾;又有多少个炎炎夏日和冰雪天里,他在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督察项目建设工作。3年中,张尧法把全部智慧用在了官厂乡的和谐、稳定、发展上,把全部心血和汗水洒在官厂乡的大地上。

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宽松的社会环境。面对全乡信访量大、涉法涉诉案件多、宅基地纠纷矛盾突出的信访形势,张尧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多次到百姓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查找症结,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信访责任追究制。签订领导包案、一般干部包人的信访稳控责任书,层层明确责任,坚持信访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各村矛盾调解员的作用,对新出现的不安定因素,及时排查,及时化解。用心去沟通,用情去感化,多策并举,真心实意地办实事,诚心诚意地做工作,是官厂乡干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一大工作特色。

综合开发迈大步

官厂乡作为滩区乡,在发展经济中必须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在“农”字上狠下工夫,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由于官厂乡许多村庄地处黄河背河洼地、井渠不配套,难以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灌溉体系,加之品种落后,机械化程度偏低,靠传统的种植模式产量低、效率低,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张尧法同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争取上级支持,将许多有条件的大片农田列入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重点项目。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修建道路100公里,解决农民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目前,已修建道路40公里。同时,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1万亩高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搞好林权制度改革,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加快防沙林、经济林、速生林、公益林等林木发展步伐,构建绿色长廊,使官厂乡成为省级林业先进乡镇。

目前,官厂乡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农业综合开发为官厂乡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官厂乡有着传统的畜牧养殖习惯,但这种以家庭养殖的方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组织、技术差、销售难,制约着养殖业的大跨度发展。该乡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不仅较好地利用了滩区的水草优势,使富余劳动力发挥作用,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张尧法下大力气在畜牧养殖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做足文章,为奶牛养殖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张尧法和党委、政府一班人发挥滩涂多、地域广阔且连方成片、劳动力资源廉价等优势,大刀阔斧地推进畜牧养殖业发展。积极扶植农民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小额贷款;同科研院所及畜牧部门“联姻”,引进技术和人才;吸引有识之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已有3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官厂乡。

在引进客商徐军领前来投资兴业中,张尧法亲自为其规划。在水、电、路、场院等各方面设施完成后,徐军领十分满意,很快投资1000多万元,建场百亩,吸引了本村、邻村的许多农户入场饲养奶牛。目前,该饲养场已饲养奶牛1000多头。这种基地+农户的千头规模化养殖示范小区全乡已建成3个,奶牛存栏数2300头,日产鲜奶10余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柳园养鸭已发展至35万只,成为豫北较大规模的养鸭基地。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事业的发展,全乡建成青贮饲料池1000余座,建沼气池1000个,每年可为农民节约资金50多万元。

为使奶牛养殖顺利、健康发展,官厂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目标,确保成效。首先,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张尧法为组长,副书记周贯卿为副组长的奶业领导小组,负责奶业工作中的信息、知识、技能讲座等,为全乡奶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其次,对奶牛养殖大户、技术人员定期培训,为奶牛养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加大奶牛养殖信息、资金、政策的倾斜力度。通过对全乡奶牛养殖业的调查摸底,乡党委、政府确定了以判官村的富源奶牛有限公司、全屋村金滩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以众多散养户为基础的奶牛养殖业新格局,并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乡领导对奶牛养殖业的支持,使各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的信心得到极大鼓舞,促进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也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亮点。

与此同时,官厂乡在大力抓好养殖规模、技术培训、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的过程中,重点抓好产业链的延伸工作,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一是积极推行了玉米秸秆的青贮,解决了全乡32.5万亩玉米秸秆再利用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附近乡的玉米秸秆出路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为全乡沼气建设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条件,以此为契机,乡里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沼气,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利用牲畜粪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同时也给饲料加工业和运输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该乡已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3个,奶牛存栏高峰期达到5000头,日产鲜牛奶15吨,年产值3000余万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服务至上,规模发展

为了使官厂乡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官厂乡党委、政府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真诚服务,获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

养牛大户徐军领是郑州中牟人,在当地养牛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奶牛养殖经验,但是由于当地土地及饲料的问题阻碍了他的发展,经过考察和有关人员的牵线搭桥,他于2008年5月毅然落户官厂乡刘固村,先后投资700万元建起了奶牛养殖小区。目前,养殖小区已发展到占地50余亩,奶牛存栏近600头的规模,并带动当地10余户农民进入小区养殖奶牛,由他免费传授技术,并负责牛奶的加工、销售。经过不断发展,该公司的资产已经达到2000余万元,奶牛存栏达1100余头,占地240余亩,成为全乡奶牛养殖的龙头企业。

官厂乡党委书记张尧法上任以来,为了充分掌握全乡的实际情况,他走遍了大大小小的村庄,进行考察,与农民座谈,乡里的每一项经济决策,全部经过科学的考察和详细论证后才出台。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干部很好地践行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承诺”。

在确立好以奶牛养殖业为全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后,乡里除了建立各项有关制度外,还定期主动深入养殖业及养殖户进行座谈,了解不同时期企业的发展状况,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给广大养殖业及养殖户带来了信心。

官厂乡之所以在奶牛养殖业上取得长足发展,与政府领导对养殖业的关怀和帮助是分不开的。现在,由官厂乡党委及政府牵头、富源奶牛有限公司筹建、投资1000万元、占地80余亩的新型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正是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与支持培养下,官厂乡的养殖业正在一步步地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并有望逐步发展成为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畜牧养殖基地。

心中装着群众,求索永无止境。敢想敢干、一身正气的张尧法正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向着更高的目标拼搏!

编辑/万晓艳 实习编辑/刘 毅

作者:李彩岩 付宏杰

旱养技术下畜牧养殖论文 篇3:

北徐:农业产业集群的典范

河南省临颍县杜曲镇北徐庄村“围绕一棵小麦做文章”,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走出了资源型起步、配套式发展、链条式延伸、龙头式驱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十二五”之始,中原经济区建设铿锵开局,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原大地以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农村社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寻求并激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动力,挖掘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辐射作用,我们把脚步停留在河南省临颍县杜曲镇北徐庄村这片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热土上,寻找一个农业产业集群的典范模式的成长轨迹,探寻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共性价值与启发意义。

为什么一个平原村庄能够吸引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目光?为什么普普通通的粮食作物能够托起一个村庄的兴盛?为什么4家全国500强企业能够入驻这个村庄实现合作共赢?而当农业偱环经济、土地集体化、新型社区等构成一个农业产业集群并成为典范时,我们不能不惊叹于农民式的智慧。

“一棵小麦”做成大产业

北徐庄村有3000多口人,2400多亩耕地,30多年前,是一个人多地少、忽旱忽涝,年人均收入不到500元的穷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原村庄摘掉贫穷帽子,走向了富裕。北徐庄村村民说:“没有村党委书记徐德全,就没有北徐庄村的现在。”

徐德全用他农民式的智慧,带领村民从实处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根据北徐庄村实际,徐德全制定了“一抓粮袋子打基础,二抓钱袋子迈大步,三抓脑袋子奔富路,四抓结构调整展宏图”的发展战略。

首先,徐德全带领村民根据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理出了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实现资源层层加工增值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粮食加工、畜牧养殖及生猪屠宰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周边群众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其次,该村创办的北徐集团还依托年产75万吨的北徐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日产1000吨的北徐面粉有限公司、年产万吨的北徐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在繁城、大郭等乡镇建立10万亩无公害小麦种植基地,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实行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技术指导、高于市场价格统一回收小麦。此外,北徐集团还与漯河市的29个乡镇16.5万农户、26个乡镇粮所、36个粮食收购站,签订了优质小麦收购合同、优质玉米种植合同,按合同种植的小麦、玉米,因原材料质量可靠、使用无公害生产,比市场价高5%,农民因此增收1.6亿元。

由于有优质原料作保证,北徐集团生产的北徐牌挂面、面粉、休闲食品、饲料等,被授予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优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北徐集团真正昂起了面粉、挂面、休闲食品、饲料等粮食加工的龙头,北徐庄村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生产基地之一。

北徐工程加速生猪产业化进程

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北徐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由粮食加工向畜牧养殖业的转移。1998年,北徐集团建起了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瘦肉型良种猪场;为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2000年,北徐集团又建起了年产30万吨的饲料厂;2003年,北徐集团建起了年出栏30万头的种猪场;2008年,北徐集团年产45万吨第二饲料厂建成投产。

北徐集团负责人清醒地认识到健康畜禽来自安全饲料和科学免疫,安全肉品产自健康畜禽。为此,他们以养猪场、饲料厂为龙头,在临颍县实施了北徐生猪产业化工程,走公司加基地的发展路子。北徐集团在临颍县确定了100多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猪场,作为养殖基地,对每个基地实行“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生猪”的五统一服务,保证了从畜禽繁育、饲料生产、饲养免疫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控制。

为了搞好五统一服务,北徐集团又多次请河南省高级畜牧师到企业举办培训班,目前已接受培训人员1.2万多人次。通过培训,本来对技术不精通的农民系统地掌握了养殖方面的技术,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北徐集团走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专家、学者攀亲结缘。他们与中国农大、河南农大、河南省农科院、郑州牧专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技术人才,加大农牧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建设了生猪人工授精站,生猪动检中心和疫病防治中心,购买了16辆流动服务车为基地农户、专业村、养殖小区送饲料、拉猪,人工授精供精。北徐集团技术人员经常深入每个基地,解决群众防疫方面的问题,指导他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按免疫程序饲养,并免费为每个基地提供销售服务,提高了养殖基地的效益,加速了北徐生猪产业化进程,为北徐集团生猪屠宰厂安全肉食品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猪源。

北徐工程的实施,带动了临颍县100多个生猪养殖基地的快速发展,使该县年生猪出栏150万头以上,生猪品种改良率达100%,生猪基地增收1.8亿多元。通过“品种优良化、饲料绿色化、养殖规模化、免疫程序化”的“四化”建设,北徐集团走出了一条环保型畜牧业创新之路。北徐集团养猪场被授予河南省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国家级生猪饲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通过龙头带动,产业一体化经营,北徐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条越拉越长,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管理水平和发展理念都有了质的提高,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北徐集团生猪养猪业的发展,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更好地解决猪场污水排放问题,北徐集团全体干部集资1800万元,建起了沼气发电厂,经过干湿分离、厌氧反应等工艺,使污染物转化为沼气,进行沼气发电。排出的沼渣、沼液经过厌氧反应,杀死了各种病菌,利用处理过的沼渣和沼液开发了3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形成了变废为宝、能源再生、环境保护的生态产业链。至此,北徐集团实现了由小麦加工成面粉、面粉加工成休闲食品、麸皮加工成饲料、饲料喂猪、生猪屠宰、猪粪建沼气发电、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为充分利用资源,北徐集团正在加快建设生态能源项目,项目完工后,沼渣、沼液不但用于种植有机蔬菜,还可加工成有机肥,实现节能、环保、高效的目标。

从“自留地经济”到“朋友经济”

2005年以来,北徐集团大胆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经营观念,走“强强联合、联船出海、科学发展”的道路。

2005年5月16日,北徐集团与河南广安集团合作,成立了河南北徐广安种猪有限公司;2006年6月28日,北徐集团与江苏雨润集团进行合作合资,成立了河南雨润北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12月16日,北徐集团与山东六和集团进行合作合资,成立了河南六和北徐饲料有限公司;2009年5月12日,北徐集团又与全球最大的发制品企业河南瑞贝卡集团进行合作合资,成立了临颍北徐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已有4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北徐庄村。这些企业不但给北徐集团带来了技术、人才、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了北徐集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幅提升了企业的人才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使北徐集团迈上了新的战略起点,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北徐全国知名企业集聚区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富裕文明新社区

多年来,徐德全以新社区建设为目标,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北徐庄村建起了文化大院,远程教育服务中心,设有文艺演播大厅、图书室、阅览室、农民培训学校等,为村民学习提供了好去处。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北徐庄村还建起了占地120多亩的北徐花园、文化广场,并配有LED户外大屏幕、全民健身设施,安装了漂亮的广场灯,大屏幕每天早晚播放群众喜爱的戏曲节目,为群众健身、学习提供了幽雅的环境。

10多年来,北徐庄村连续邀请河南省豫剧团、省曲剧团等文艺团体,到北徐庄村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北徐庄村组建了好媳妇军乐团、狮舞队,多次在漯河市、临颍县举办“北徐杯”民间艺术大赛。每年举行好媳妇、好妯娌及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弘扬了正气,端正了村风、民风。

北徐庄村注重加强道路及公共设施建设,搞好群众福利。多年来,北徐庄村建成了北徐大道、颍川大道及新建大道等道路,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在村民福利方面,村民用电、用水免费;土地统一收回集体,每人每年可以免费分得150公斤面粉、400元副食补贴;逢年过节村民还获得猪肉、牛肉、鱼、鸡蛋等15项生活用品福利。同时,北徐庄村还经常慰问五保户,形成了一种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村民和谐的北徐新风。

加强城镇化建设,北徐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北徐社区已成规模,路、水、电、天然气、宽带配套齐全,盖起了260多栋别墅式村民住宅楼,10栋多层住宅楼,300户村民已乔迁新居,10栋带电梯的12层住宅楼已开工,村里打了两眼1500米深的地热井,全体村民喝上了矿泉水,洗上了温泉澡,取暖也用上了地热。

北徐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了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实现了村民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村民就近上班的目标,为北徐庄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

链接:

北徐名片:

北徐集团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中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十强;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国家级生猪饲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河南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全面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北徐庄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中国名村、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作者:杨秋意 李国征 杜妍

上一篇:少先队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