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失真降低信息质量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内对于财务治理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财权配置问题而展开的。在认同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核心的基础上,杨淑娥教授提出将财务信息质量问题作为财务治理研究的另一条主线。本文在认同其观点的基础上,对于财务信息质量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做出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财务信息质量治理的政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失真降低信息质量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失真降低信息质量论文 篇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国际比较与思考

一、西方各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特点

(一)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980年5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基础,形成一套紧密结合、相互关联、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该公告指出由于财务报告信息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决策有关,对决策的有用性应作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如果没有有用性,就谈不上从信息中获得足以抵偿该项信息所费成本的利益。

在决策有用这一基本质量特征的制约下,FASB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视为一个由一系列分层次的质量特征组成的质量体系,认为信息的有用性取决于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信息有助于影响决策,即提高决策者进行预测的能力,或对早期预测的情况提供反馈。相关的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可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的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靠的会计信息要具备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同时,可比性(包括一致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重要性作为“确认”的界限,效益大于成本是会计信息的普遍约束条件,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所要满足的质量要求。

(二)IASC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质量特征是指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是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与其他概念框架不同的是,IASC在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部分特别讨论了“真实与公允观点”,即“公允表述”问题,但是没有给出真实与公允或公允表述等概念的定义。

可理解性是指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应便于使用者理解,IASC还进一步解释了可理解性假定财务信息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的工商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愿意花费一些功夫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相关性指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信息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的预测作用和确证作用,同时还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可靠性是指信息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够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应当反映的情况,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稳健、中立性和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竞争的特征,主要受到及时性、成本效益的权衡及各项质量特征之间的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可比性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及不同企业相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之间的比较,要求对于同类交易或事项必须按一致的方法进行计量、列报。

(三)英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9年2月发表了类似于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公告,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该原则公告借鉴各国和IASC概念框架中已包括的内容,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强调质量特征是对财务信息所制定的标准,确立了编报反映真实与公允观点的财务报告所应遵循的原则。与美国突出决策有用的立场不同,英国概念框架将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相提并论。

英国将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1)与内容有关的质量,主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实质性、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等;(2)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分为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可比性包含一致性和充分披露,可理解性包括使用者能力要求和汇总与分类;(3)对信息质量的约束,具体内容包括质量标准权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除这三大类七条主要质量、十条辅助质量外,还有作为先决质量的重要性及英国对财务报表信息的传统要求——真实与公允。可见,英国对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是最为详细的国家之一。

(四)法国和德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观点

与英美国家的“公认会计准则”不同,法国的会计规范都是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各项会计准则散见于商法、公司法的有关条例中。法国传统上的会计原则是真实性、稳健性和合法性,EEC第4号指令颁布后,法国也要求树立“真实与公允”的概念。但是如果因为遵守“真实与公允”而违反了合法性,法国要求披露任何与合法性不相符的详细内容,可见其对合法性的要求非常严格。

德国始终强调会计的国家特征,没有采用美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论述。根据德国商法和公司法中关于会计原则的规定及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认定方法可知,德国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对于所有企业是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资本性公司是真实性与公允性,此外也有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等次要质量特征,但是德国没有将相关性列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另外,为了执行EEC第4号指令,德国将真实与公允列入了质量特征,但其实际执行情况值得怀疑。

(五)加拿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会计手册》第1000节中的“财务报表概念”提出的会计目标既有对决策有用性的描述,又有对受托责任的描述。根据会计目标,该手册提出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在主要质量特征下面还有若干次级质量特征,相关性的次级质量特征是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是真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此外还提出信息处理的基本约束条件“效益大于成本”及信息有用性的最低标准“重要性”,提倡适度运用稳健原则,但不认可秘密准备,而且经常需要根据职业判断在各质量特征之间特别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正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早在1985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里就提出了“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法律要求;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也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可比性、谨慎性、及时性、重要性。但是我国迄今为止仍没有正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八项一般原则并不能取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构成内容不够全面

从质量特征的构成来看,FASB、IASC、ASB等除了预测价值、可验证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少数几项不一致外,大多数质量特征是一致的,而我国没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可检验性、中立性、完整性、成本与效益等原则。比如FASB、IASC、ASB等都提出了成本效益原则,认为从信息中派生出来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信息的成本,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限定因素,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却没有明确提出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三)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

从各个质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看,FASB、IASC、ASB等建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都表现为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多层次体系,而我国新会计准则只是简单地列举说明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八个方面,形成了一种彼此孤立的平行并列关系,而没有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虽然可以一目了然,但是没有对质量要求的内涵具体说明,也没有形象地体现出体系内各构成要素所处的高低层次及各自的重要程度,从而导致质量要求的层次结构模糊、概念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不便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总体把握,也不利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方面进行权衡。

(四)没有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成本,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使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对非货币信息、未来信息及分布信息的需求,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的分析,使会计信息向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多种量度发展。

三、构建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一)真实性——会计信息总体质量特征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度比较低,而且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因此,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信息。将真实性作为总体质量特征,符合我国会计群体的认知习惯,与我国的会计法规对会计核算的要求相吻合,而且真实性几乎能覆盖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真实性包括完整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客观中立等次级质量特征。

(二)合规性——会计信息关键质量特征之一

我国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是直接的,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及并行存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约束力和强制性。所以,合规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只有会计法规能得到会计人员的理解、对会计法规具体执行情况能够证实、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能够验证,才能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合规性特征,再加上会计法规里贯穿了谨慎理财的原则,所以合规性的次级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

(三)相关性——会计信息关键质量特征之二

新会计准则中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是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属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因此,相关的会计信息应该能够有助于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还要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和连续性。

(四)会计信息约束条件和限制性标准

成本效益原则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要求,因为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是可行的,某项会计信息是否值得提供,首先就必须满足这个约束条件。如果某项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误报会影响到使用者据以做出的经济决策,它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性标准。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据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加以判断。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作者:彭媛媛

信息失真降低信息质量论文 篇2:

财务治理与财务信息质量问题初探

【摘 要】 国内对于财务治理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财权配置问题而展开的。在认同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核心的基础上,杨淑娥教授提出将财务信息质量问题作为财务治理研究的另一条主线。本文在认同其观点的基础上,对于财务信息质量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做出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财务信息质量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务治理;财务信息质量;治理措施

1 引言

关于财务治理的内涵和研究范畴,国内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界定,但基本都认同财权的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内容。我们将财务信息质量的研究视为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表象和着眼点,使公司在财务治理过程中能够更充分利用财务信息这一工具。

2 关于财务治理内涵及研究范畴

伍中信教授(2007)持财权配置论,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林钟高教授(2005)和冯巧根教授(2000)则从“财务契约安排”的角度进行了定义,认为财务治理作为一种规范、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组织和契约机制,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结构、机制和行为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财务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黄菊波教授(2003)从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关系视角进行考察,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子系统,从属并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质,是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划分与配置;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必须赋予董事会,一般财务事项由经理人员斟酌决定,财务经理和财务职能部门拥有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则赋予监事会。

李心合教授(2001)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权是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核心,法人财产权的主要内容就是法人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控权)。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配置合理与否是影响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杨淑娥教授(2008)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机制,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分配体制中应有的权益,为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相关的财务信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这一观点强调了财务信息质量是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持相似观点的娄权博士(2004)认为财务治理是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制度和财务报告及其它相关财务会计信息的查核、发布、披露所涉及的整体协调、沟通与统制的功能,其目的在使财务会计信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公允及中立表达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与现金流动情况。

3 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新主线

杨淑娥教授的定义涵盖了对公司财务治理命题的研究需要分别从财务信息质量和财权配置两条线索展开这一见解。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财务信息质量则是财务治理的表象和着眼点。在现代企业以代理关系为典型特征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实,成为世界性的治理难题。所以,将财务治理的着眼点首先定位于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是现实经济对理论研究提出的挑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美国名为“Actuate”咨询公司在其对外宣传的“白皮书”中,描述了该公司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提高公司财务治理的,并着重讨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为了增进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形成规范的制度、提高经营绩效、形成世界一流的财务报告所应该建立的关键制度及运营动因。从Actuate咨询公司的白皮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主要是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治理,具体说是对财务会计信息生成、整合、鉴别、控制、披露整个过程的治理,以保证对外披露透明的财务信息,重塑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

4 财务治理与财务信息质量间的关系

世界上第一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报告》(The Cadbury Report)被认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该报告的内容显示出财务信息质量与财务治理间的紧密联系。

4.1 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是财务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

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完全契约(信息不对称)。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的不完全契约,本质上是由于信息非对称性引起的,因此,可以说信息不对称是财务治理产生的根本原因。财务信息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和利益相关者产权保护具有极端重要性。作为财务会计这一经济信息系统的产出,财务信息除了要反映和监督财富的创造过程外,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缓解企业内外及企业内部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协调契约各方之间的利益。

在财务治理的形成与运行过程中,财务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质量财务信息维系着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博弈的均衡。然而高质量财务信息并非独立于企业财权而天然存在的。事实上,财务信息质量本身就是财务治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是内部、外部财务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它对于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及推行均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高质量财务信息能够降低契约的不完全程度,从而减少财务治理问题的发生;(2)高质量财务信息有利于企业财权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执行;(3)高质量财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4)高质量财务信息有利于对财务治理的各个主体进行监督和评价;(5)高质量财务信息有利于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4.2 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

由于高质量财务信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于财务信息及其质量的信息分布仍然存在不对称问题,这使得代理人很可能按自己的意愿披露财务信息,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低劣,难以保障委托人的利益。财务治理正是通过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安排来保证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的质量的

(1)从内部财务治理的角度来看,财务治理主要是关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财权关系,以及为维护这种关系而在体制和制度方面所做出的安排,主要表现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些财权主体都会影响财务信息质量及其披露。例如:股东大会有权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有权对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等重大财务事项做出决议,这些都对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Smith和Warne(1979)指出,随着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水平的提高,经营者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动机逐步增加。蓝带委员会(Blue Ribbon Committee)在199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只有董事会包括审计委员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的协同,一个适当的、良好运行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才可能形成。从该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与财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

(2)从外部财务治理的角度来看,外部财务治理则是公司外部的人员或组织对公司的财权分配的影响,主要有中小股东和证券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主体的影响。

证券市场承担着公司财务治理中财务所有权分配的重要角色,中小股东作为公司财务所有者,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买卖股票来行使财务治理权。二者对信息质量及信息披露影响表现在:证券市场是公司信息质量的主要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并对违法信息进行查处和惩罚。中小股东是信息质量的主要需求者,上市公司的所披露的信息主要是为中小股东服务的,是为了满足中小股东投资决策的信息需求。

经理人市场对企业财务治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监控经理人的行为来实现的。经理人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因为人不是商品,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拥有良好的理性才能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也是有价值的。经理人在市场上交易的是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和良好的声誉。当一个经理人不能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甚至进行虚假信息披露时,会影响他在经理人市场的声誉,降低自己的价值。这会促使经理人有意识地控制财务信息质量,提高整体信息披露质量。

5 财务信息质量治理的的建议

我们认为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衡量应该从生成、呈报到披露这一系列环节予以考虑。因此财务治理应该包括对财务信息生成程序,信息传递机制以及披露机制的规范。在财务信息生成到呈报的每一步,控制好质量,鉴别其真实性、相关性、有用性并将同一组织中不同部门间的财务信息及时整合,才是财务治理的关键和源头。

Actuate咨询公司的白皮书强调:“最近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成为推动美国财务治理的一个重大的催化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将成为欧洲及亚太地区的主要驱动力,而且,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已经启动了关于公司财务责任制的立法工作。”而且指出,“在美国,他们还要求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另外,像柯达、Pitney Bowes、泰科电子、辉瑞制药以及迪斯尼等跨国公司已经采取了委任首席治理官这一重要的措施。首席治理官的责任就是负责财务及合法性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财务治理既有内部设立的财务治理官,也有外部输入的监管机构。对于财务信息质量的治理我们也希望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这两方面找到一些方法。

(1)对于企业内部而言

首先,应结合财务治理的三个层次,引入竞争机制。财务治理的三个层次是对应法人治理结构划分的,无论是所有者、经营者还是财务人员都有各自具体的财务工作内容、权利及目标。如果所有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按预期目标完成各自应负责的全部工作,那么公司的整个财务运行就是完善、有效的,也是合理的,财务信息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因此,可以在财务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良好的积极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各财务治理层次中主体责任人个人职责的充分履行,从而能促使财务信息从生成、传递到披露都拥有较高的质量保证。

其次,由于生成的财务信息质量和经营者的日常管理行为密切相关,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形成书面的及非书面的管理规章约束经营者行为,使之强化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引入审计委员会,以保证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公允性。如果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流于形式,那么财务信息质量的治理就会失败,甚至可能导致虚假财务报告流向市场。同时,应该强化经营者的监督意识,特别是要增强企业负责人的监督意识,使其认识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重要性。为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作为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其质量的高低必须由经营者负责。

(2)对于企业外部而言

首先,独立的审计师是财务信息质量治理的重要外部力量。由于诉讼风险的加大,声誉机制和退出机制的约束,审计师可能会恪守独立性,发表客观公允的审计意见。通常,审计师如果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并保持应有的谨慎,是可以发现人为或者失误所造成的信息质量问题的,而其他诸如资产评估师、证券分析师也应该能够即时发现财务信息中的异常问题,并发出警戒。

其次,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完善法律规范。由于财务报告质量受到会计准则质量高低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市场的会计准则,对衡量财务信息质量的标准形成具体要求。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信息失真、财务报告虚假问题进行严惩。另外,还应积极完善与信息质量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为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

再次,强化利益相关者对信息质量的需求,促进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外部治理主体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培育需求主体,提高信息需求者的需求水平,增大需求对供给的影响力,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机构投资者等有能力和经验的主体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监督。

以上提出的几点建议,对于从财务信息生成、传递和披露方面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有着普遍意义。

6 结束语

将财务信息质量问题纳入财务治理研究的范畴之中,是我们增加财务治理研究主线的一次尝试。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建议在财务治理的现有框架中加入财务信息质量治理的内容,使得这两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相互的改进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

 参考文献:

杨淑娥.公司财务治理—一个需要重新甄别和审慎研究的命题[J].会计师,2006(2).

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2).

曹越、赵西卜.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述评与展望[J].财会月刊(会计),2008(5).

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蔡传里.会计信息披露中的管理行为[J].会计之友,2008(3)

作者:崔 洁

信息失真降低信息质量论文 篇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分析

提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能满足会计目标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 层次结构

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会计目标理论中有两大学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以提高其“决策差别能力”;而受托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确认、解除受托经营管理人员的“受托经济责任”。无论从哪个学派出发,只要是与会计目标相关的信息,会计主体就应该提供。但考虑到使用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成本等许多因素,提供“全信息”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会计主体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才是高质量的?为回答这些问题,许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相应地制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求。比较有影响有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以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

一、FASB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

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在第二辑《财务会计概念》中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里提到良好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根据FASB的解释,会计信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性”的需要,应基本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两种主要信息质量特征——除了受到所花代价以及重要性的限制之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越是合乎要求。如果这两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不完全存在,会计信息就不会是有用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必须及时,还必须具有预测性或反馈价值,甚至两者都满足;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必须是反映真实的、可核的而且是无偏的;在次一级的质量层次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还包括一贯性、可比性。另外,会计信息的提供还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信息可能是有用的,但提供信息所花的代价太大,所以必须使得到的信息产生的效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即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二是一切会计信息质量还必须立足于“重要性”基础之上

一是首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主要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第一,相关性。相关的会计信息有三种表现方式:影响目标—目标相关性;影响理解—语义相关性;影响决策—决策相关性。目标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关,目标相关性是评价相关性的最好概念。由于使用者的目标要比他们的各种特定决策更加明确,而且比较容易把握,所以,目标相关性往往比决策相关性更易于达到。语义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能够使使用者了解财务报告的用意,理解会计信息比了解使用者的决策和目标更为容易。决策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特定经济决策相关。其中,决策相关性是最重要的标准,也是FASB所认定的终极目标,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特别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要求相关性成为贯穿会计报告的主线。对于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要成为相关的,必须能够帮助信息的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能够证实或纠正信息使用者先前的预期,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因此,相关性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第二,可靠性。会计信息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同时又保证它必须具有这种反映情况的质量。当会计信息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会计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可靠性包括可核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三个方面。

二是次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和一贯性。特定主体的会计信息如能和其他主体类似信息进行比较,又能和本主体其他会计期间或时点的类似信息比较,则它的有用性将大大提高。具体来说,可比性是指能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分其异同的质量特征,它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政策具有相同的基础,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也应基本一致。当经济情况相同时,会计信息应能显示相同的情况;当经济情况不同时,会计信息亦能反映其差异。它是表明两个或几个信息之间关系的质量。可比性并不是要求各企业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而应该按各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一贯性是指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政策应保持一致,不能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一贯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而始终呆板的坚持一贯性,也会减弱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其有用性。

二、IASC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划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其《编制财务报表框架》中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其分级与FASB基本类似(如图1)。它认为,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考虑两个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IASC同时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除了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外,还包含有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次要的质量特征有:一致性、中立性、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同时,稳健(谨慎)原则是提供各种信息时所必须注意的底线。

图1IASC关于信息质量特征的分级体系

三、ASB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划分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5年11月发布了一份完整的原则公告的征求意见稿,在其中的第二章——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有一些新的见解:一是财务信息的质量主要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因此实际上可以把质量分为两类:与财务报表中内容相关的质量以及与财务报表中信息表述相关的质量。前者的质量特征主要是指相关性和可靠性,而可靠性又包含如实表述、中立性、完整性、谨慎和实质重于形式等次要特征。与表述相关的质量特征主要指可理解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充分披露等。二是质量特征的约束条件除了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外,还有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性和及时性。所谓协调性是指由于各种质量很难全部达到,它们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因此需要加以协调。三是英国一向注重“真实与公允(True and Fair Value)”原则,它经常被视为信息质量的最高标准。

四、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规定

我国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并不是以质量特征的名义出现的,而是一直把它作为会计准则中的一般原则来看待。[0]我国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这说明:(1)客观性是最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客观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2)相关性是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在这里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相关性结合起来可以协调传统观点中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3)明晰性、可比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次要的质量特征。明晰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简明、易懂、准确、清晰能简单明了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可比性,说明应尽可能减少备选的会计方案;及时性,是指任何信息如果要影响决策,就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否则便成为无用的信息。(4)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有用性的前提。实质重于形式,说明对一项交易或事项的报告,必须反映其经济实质而不能只反映其法律形式而导致错报、误报;谨慎性,说明在准则与制度允许选择的前提下,宁可多报可能的损失,而不多报可能的收益;重要性,说明它对决策不是无足轻重。由于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FASB、IASC和ASB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划分是比较清晰的,也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主要质量特征的组成不同。实际工作中人们似乎更倾向于FASB的观点,即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然而,即使是在这两者之间,正如FASB所认为的那样,相互间的矛盾仍然不可避免。简而言之,相关的信息未必可靠,而可靠的信息未必有助于决策。例如在FASB的体系中,预测值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预测值是有助于决策的,但这些预测值却与可靠性相违背,因为它们至少在发生前是不可核的。而且,有用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决策与评估的相关性,而对于任何使用者而言,可靠性的程度差别不大。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也不能以牺牲两者之一来换取另一方的最大,因为缺少了任一要素的保证,决策有用性也就无从谈起。怎样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是各国政府、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M],2006

[2]魏晓卓,吴君民,盛永祥.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0(36)

[3]郑蕊蕊.浅谈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3)

[4]刘骏.关于FASB与IASB联合趋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王世旻

上一篇:幼师女生教育责任分析论文下一篇:实践教学下的成本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