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世纪的到来,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启发的作用,阅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基础。教师要将小学语文阅读实施得更加真实有效,给学生丰富的教学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小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好奇心,语文作为他们最初接受的一种学科,对学生的语感能力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教学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小学教师要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促进小学语文的进一步改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法;实施策略

所谓阅读情境,是指在阅读教学展开的同时,通过结合阅读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打造阅读的韵味,供学生理解和交流。阅读情境的塑造有利于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面貌,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将书面内容灵活地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因此,教师要致力于阅读情境的打造,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法的相关实施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打造阅读情境

当今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要把握好这一时代趋势,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灵活和生动。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当前很多中小学已经普及了多媒体课堂,让多媒体在课堂中广泛应用成为了可能。在过去,语文课堂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技能,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不妨抓住时代潮流,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诸多优势,将语文课堂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多媒体打造阅读情境,能够使阅读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多种功能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精选一段“江中竹排”的视频和一些相关的配图,让学生真实领略到“人在画中游”的情怀,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最好是有关“鸟语花香”的那种类似的田园自然风格,让学生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开始学习,使学生尽快沉淀心态。这样一来,通过利用多媒体打造阅读情境,发挥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具体。

二、开展教学游戏打造阅读情境

“游戏化教学”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它在体育、思想品德课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到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来,以此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天性活泼,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并且向往着灵活、有趣的学习课堂。这样看来,如何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无法提起对某门学科的兴趣,那么学习将是徒劳无功的,只能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这不禁给教师以警示。因此,教师不妨利用教学游戏来实现阅读课堂的进步。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的方式来打造阅读情境。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对话内容,让学生自主扮演“小蝌蚪”“青蛙”以及其他的角色,通过演绎“找妈妈”的情节,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生理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或者改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阅读教学的写作功能进一步体现。这样一来,通过开展教学游戏打造阅读情境,在增强教学乐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进步,这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

三、联系实际生活打造阅读情境

知识源自生活,又能发挥它特有的能动作用,从而反馈于生活。语文知识大多来自在生活经验中的积累和探索,是一种人文性质很强的科目。在小学时期,语文科目的学习难度较小,但是仅仅让学生学会背诵和识字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来想问题,为问题找出路,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有阅读的文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作用,互为传播途径和媒介。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甄选内容,对于较难理解的一些科技文、说明文,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生活常识和太空的奇妙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教师可以以小学生的视角来讲述遥远而又奇妙的太空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向往和兴趣,但是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防止学生越听越迷惑。除此之外,语言讲述毕竟受限,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视频录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太空生活的乐趣,对课文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打造阅读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有力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四、讲述故事打造阅读情境

小学生伴随着“故事”而成长,他们的不少认识活动是在听“故事”中学习到的。而“故事”在语文阅读中却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毕竟“故事”也是一种阅读和写作的题材,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造才能。语文故事的讲述能够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补充形式,将删减的内容进行再现,还原场景和体验,将阅读情境打造得更加有感染力,也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师不妨利用合理的“故事”来为教学做适当的补充内容,使阅读情境更加真实和直观。

例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更多的有关爱迪生的故事,增强学生对这位科学家的了解。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说:“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大家是不是觉得爱迪生很聪明呀?大家還想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伴随着故事的讲述进入到教师特定的阅读教学情景中。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讲述有关爱迪生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一来,通过讲述故事打造阅读情境,将语文教学落实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阅读中。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情境中,阅读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水平,为学生提供别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成长。本文主要讲述了四种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打造阅读情境,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的现代化,让学生能得到好的学习体验。利用游戏打造阅读情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游戏的愉悦氛围中有所收获。利用生活打造阅读情境,能够促进教学的生活化,增强教学的生活化氛围,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利用故事打造阅读情境,是拓展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能够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卜玉蓉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21世纪的到来,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而情境阅读教学法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境,开展审美活动,给人以全人教育。情境教学将“育人以情”为中心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

我采用行动实验法,运用情境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来研究和探索一种能利用情境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学趣,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整个实验这样进行:

一、基本模式

导入情境――角色体验――入境朗读

二、下面分别阐述情境阅读教学模式中三个主要环节的运用

1.导入情境。教师要用语言把学生带入模拟的情境中,那么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言描述情境的形象性要具有感染作用和导向作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感染性是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特定课文的具体情境做绘声、绘色、绘形的描摹,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如睹其形,产生人在情境中的感受,加强儿童对情境的具体感受。

教师语言描绘的导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审美活动、情感活动、道德评价活动和语言描述活动。

当教师的语言描述的形象性有感染作用、导向作用时,学生才能有意识的把课文语言和想像结合起来,获取对特定情境的整体感受,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句、段、篇,学习课文语言。如在教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我这样导入教学如下:我们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顺罗甸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油桐树,紧接着看到是不知从何处流出的一股溪水。好,同学们,我们先观察一下溪水有什么特点?那好,我们就把溪水做为上山的向导吧!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双龙洞的外洞,既然来了,我们就先看看外洞的样子,用你们的眼睛观察,抓住什么特点,用什么样子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呢?(突兀森郁)那外洞还有什么特点呢?边读课文边看画。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其实外洞并不是溪水的发源地,那溪水到底由哪流出的呢?噢,溪水是从一个孔隙流出的,孔隙到底有多大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说,用心感受一下。我们坐船过去吧。啊!我终于通过来了,咱们这么不容易从孔隙中通过,里面会不会是柳暗花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那么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描绘一下你们脑中的画面,看看你的画面美还是我的画面美。

这篇课文用语言描绘来设置情境,想像情境,在情境中逐词逐句逐段的学习推理想像,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再现内容,产生进入情境的感觉,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位置,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学趣,学生乐于接受。

2.角色体验

(1)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教学中,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适时指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表演,会使枯燥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投影出示原句: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地消失了。

师:这段话中写了几种昆虫?

生:写了三种:没有翅膀的,翅膀特别大的和翅膀不大的。

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就有不同的遭遇,请你做其中的一种昆虫,说一说自己的遭遇好吗?

(学生准备后,边说边表演)

生:我的翅膀特别大,当大风吹来的时候,我毫不畏惧,用力地扑闪这我有力的翅膀,飞到安全的地方。

生:我的翅膀特别小,大风一吹,我弱小的生命就挡不住大风了,一下子被吹到海里(作死状),完蛋了。

生:我是没有翅膀的昆虫,所以我经常躲在岩石下、草丛里,大风吹来的时候,我照样可以慢慢的爬行。

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感觉、情感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投影出示后的这段话看似简单,但对低年级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投其所好”,让学生演一演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主动地理解文字,并将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化为自己的语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设置模拟情境中的角色转换。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情趣的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应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情感、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的气氛中努力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学《翠鸟》一课时,在熟读理解课文之后,虚拟采访情境。我问学生喜不喜欢翠鸟,愿不愿意做一次翠鸟,然后我即兴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

师: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采访中,我分别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是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②你们嗓子那么好,唱一首歌曲好吗?③听说你们的名字又叫“叼鱼郎”,你们又是怎样捕鱼呢?④你们的家在哪里?

实践证明,这种采访情境的设置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理解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了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3.入境朗读。课文中美好的景象或形象,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需要凭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美读”,使读者的角色转化为语言角色。如在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可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的音乐,在和谐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身心深入愉悦,心灵倍感震撼,智力得以开发,脑海充盈想像,整个身心完全融合于音乐的意境之中,学生很快便感受到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洒满银光,这时,音乐是舒缓的,而朗读的语调是轻柔抒情的;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有了曲折,朗读该是加速,音调稍高;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音乐高昂激越,朗读时该是语调激昂,震颤心弦。学生在想像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读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了

情境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不断改进,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海丽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情景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阅读教学形式化严重,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等等,这都影响着情境教学法的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和特点,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中。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1.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激发活跃的状态,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语文教师应用情景教学法时还可以创设音乐、视频、图片、角色扮演等情景,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中利用自己的感官大胆开拓思维,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新课改背景下,新《新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古诗词和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加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新目标。情景教学法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还注重学生感情素养的培养,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小说阅读中,学生可以切身、真实地体会到小说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一封信》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饱含情感地朗读课文:“‘亲爱的爸爸’,露西写道,‘你不在,我们很伤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教师读完后,引导学生为远在外面的亲戚写一封信,或将自己想象成露西,体会没有爸爸陪伴的日子。相对于传统阅读分析法,教师让学生融入实际生活情景中进行阅读,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也会更丰富、更真实。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是通过形象感知来认知世界的,再加上小学语文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法形象真实性的特点,将抽象的语言变得更加鲜明形象,从而让小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真实情感。此外,情景教学法还有寓意深远的教学特点。这是由于情景包含着“意境说”,它的展现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冲击,为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事物真实本质的认知。

三、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如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深入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遍存在于各阶段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的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感受等优势,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势,将其与情境教学法相融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于阅读活动中。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江南》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江南风光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在观赏图片中感受“小草青青、杨柳依依、河水清澈”的美好画面。之后,教师再播放一段关于“鱼戏荷叶”的动画视频,学生在声像结合的过程中,切身感受“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情画意。在观察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江南》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风情、荷叶美景呢?”学生的阅读兴趣纷纷被激發,并在诗词中寻找关于江南美景的内容。这种情景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对江南风光的向往转为对课文阅读的兴趣,这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2.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理论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也同样如此,而生活经验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其自身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感受到文章的亲切感,才会对枯燥的文字充满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说阅读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诉求,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四季》一课时,教师要转变传统读课文、听课文的教学模式,而是真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四季,感受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公园、水池中寻找季节的踪迹,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每人找到一个代表季节的东西,例如秋季的枯叶、菊花、大雁南飞等。在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还有哪些现象和东西可以代表秋季呢?春夏冬三季的代表又是什么呢?”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现象表述四季,例如“谷穗弯弯代表秋天到了,荷叶圆圆代表夏天到了……”这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四季的特点,学生在探究欲望中提高了阅读兴趣。

3.选择适当音乐,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是人类触摸世界最经典的语言,更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容易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选择音乐,创设音乐情景,净化学生的心灵。小学语文小说阅读内容是多元化且丰富的,因此,内容的描写、情感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深入了解深层次的情感,仅靠日常语言和图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音乐,将其恰当地融入情景教学中,用音乐的魅力带动、感染学生进行阅读,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逐渐爱上阅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襟,感受周恩来目睹中国人被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其感受歌曲明亮雄伟、铿锵有力的节奏,以此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在欣赏完国歌后,内心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然就会激情满满,阅读兴趣大增。

4.情景再现,设置情境

小学生因年龄特点而性情活泼,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小说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依据小说阅读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情景模仿和再现,将自己与文章的主人公联系起来,切身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通过表演模仿,学生能收获更为理想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西门豹》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之后创设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魏王、西门豹、老大爷、群众,进行情景再现。学生在掌握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后,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了故事内容。当学生表演西门豹带领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并兴修水利这一情节时,学生要掌握好西门豹、老大爷的表情和性格特点,生动表现出西门豹机警、睿智的精神气魄,同时表现出老大爷迷信的思想等。学生通过再现情景,不仅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还能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提高阅读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需要明确新课改下语文阅读的教学任务,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阅读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情景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本文所探讨的多媒体创设情景、生活情景、音乐情景以及情景再现法,均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希望各位教师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情景教学法,共同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作者:虞秀娟

上一篇:科协科普部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街道信访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