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与动画艺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剪纸动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画艺术门类,它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动画艺术的结合体,包含了古老的剪纸艺术、皮影艺术,还包含了传统的年画和熏画的艺术特色。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动画是一门新兴产业,两者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剪纸动画片。虽然作品的产量少,但是反响比较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剪纸与动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剪纸与动画艺术论文 篇1:

传统水墨拉毛剪纸动画艺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是动画皇冠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水墨拉毛剪纸在世界动画的篇章中有过辉煌的一页,然而它在发展的过程也有过困难、有过衰败,有过停滞不前,要将这一传统艺术传承发扬下去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突破传统技术的弊端,接受新技术、新思想,应用数字技术制作中国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可以弥补手工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制作周期,增强了艺术效果,因此我们要逐步推广使用数字技术制作中国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动画的制作手段带来很多技术上的改变,在利用数字技术的同时也要傳承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的制作技法,不能完全依靠计算机,使现代技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也不能坚持传统不接受新的技术而停滞不前,要“传统”加“现代”,使传统的手工绘制技法和现代数字技术有机结合。

【关键词】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数字技术

中国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是剪纸动画的一个分支,出现于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是老一辈动画艺术大师胡进庆、岳慧敏等老艺术家,在70年代中后期,将水墨晕染技术与中国传统剪纸技法相融合创造出的一种有着浓浓中国水墨韵味的独特剪纸艺术形式。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短片有《鹏蚌相争》《草人》等。水墨拉毛剪纸在中国动画的历史上曾经获奖频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弊端,如工序复杂、技术性强、难度大、制作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用传统的技法只能生产少量艺术短片,不能满足现代动画产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从而大大地限制了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的发展,90年代以后,水墨拉毛剪纸动画逐渐消失。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的复苏提供了契机,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剪纸动画,弘扬这一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笔者在探索中国传统水墨拉毛剪纸动画艺术风格和质量的基础上,剖析水墨拉毛剪纸传统的制作技法,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技法结合,寻找适合于水墨拉毛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的应用软件,使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的制作更加便捷,效果更加逼真,且不失传统水墨渲染的韵味和情趣[1]。

一、传统剪纸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片的制作

水墨拉毛剪纸细分为水墨剪纸和拉毛剪纸,水墨剪纸多数用来制作由中国山水画来表现的人物和场景,拉毛剪纸则大多用来制作有皮毛或有羽毛的动物[4],其主要的制作方法是在画好角色形象的棉纸上用蘸上水的毛笔沿着轮廓线描画,再轻轻将多余的棉纸撕开,边缘就出现了墨色自然渗开的效果[2]。例如动画片《淘气的金丝猴》就是将金丝猴皮毛的边缘经过拉毛后给它重新晕染上色,还能让边缘呈现出与身体不同的颜色。这不仅很好地表现了金丝猴的皮毛,而且让金丝猴的形象设计更加可爱(图1-4拉毛剪纸从绘画到撕毛的过程)。

在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片中,纸偶的关节是需要灵活运动的,在制作纸偶的过程中首先将纸偶按照骨骼关节和动画运动规律的协调性进行分解,包括头、躯干(按照脊椎骨骼结合点)肩膀、手臂(大臂、小臂)手掌、手指、脚掌、脚趾(关节点也要分解),每一个分开的部分进行绘制和拉毛处理,然后再按关节(节点)把各个部分用胶或者是线、铁丝组接起来,这样一个可以灵活活动的水墨拉毛纸偶就做好了。根据动画分镜头剧本需要的动作,进行定格摆拍,在摆拍的过程中,需要在遵循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非常细心地、慢慢地手工调整各个部分的移动,再通过对角色各种动作逐格(帧)拍摄,把表现运动过程的一幅幅静止的图画,再以一定速度连续地在屏幕上呈现,使其活动起来。

二、把现代的数字技术引入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中

数字技术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媒体时代。数字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手段。数字媒体技术给动画发展带来了崭新的面貌,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动画片可以增强动画的艺术效果。动画的软件分为二维和三维,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有Flash、Animo Studio、Toonz、Retaspro、Usanimation等,三维代表软件为3DS Max、Maya、Lightwave、Softimag等。这些软件都较为成熟,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动画制作中。

针对于水墨拉毛动画,目前还没有一款适合的软件,为了把数字技术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我实验运用了手工绘制加软件制作的方法来制作水墨拉毛剪纸动画,两款软件分别是Photoshop(绘图软件) 和Anime Studio(动画制作软件)。photoshop软件是一个图片处理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软件功能可分为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等。Anime Studio是面向动画片制作者的一款高质量的专业动画创作软件,可以用骨骼系统操作各种复杂动作并能自动完成中间动画。

要在软件中制作水墨拉毛剪纸“原件纸偶”,首先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先使用颜料按传统手工技法绘画,拉出容貌,然后把手工绘画好的拉毛剪纸通过高清扫描仪扫描到计算机中,用Photoshop软件功能再次绘画和关节分解(图5)。把分解后的公鸡按每个关节保存为“PNG”格式,导入到“Animo Studio”软件中,按公鸡分解关节“PNG”图片按造型的层次摆放好(每个关节图片为一层),在(每个关节图片)每一层中绑定骨骼,这样一个水墨拉毛的“原件纸偶”就做好了,利用软件自身的功能按照动画运动规律调好原画,动画部分就会自动生成,利用软件的播放功能,就能用眼睛检测出动作是否流畅。

三、水墨拉毛剪纸手工绘制技法与融入数字技术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的比较

用传统的方法拍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手工艺复杂,对绘制人员技术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在拍摄的过程中需要制作多个纸偶,防止在拍摄的过程中纸偶坏掉,因为是手工摆拍,所以拍摄周期相对较长,整个片子的进度也很慢。用数字技术制作中国传统剪纸动画片,可以弥补手工上的不足。同样是制作一组2秒走路的动画,制作人员1名,手工摆拍摄动画需要3个小时,用数字软件Animo Studio来制作动画只需要只需20分钟。从拍摄的结果来看,应用数字技术制作中国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可以弥补手工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制作周期,增强了艺术效果,因此我们要逐步推广使用数字技术制作中国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动画的制作手段带来很多技术上的改变,在利用数字技术的同时也要传承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的制作技法,不能完全依靠计算机,使现代技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也不能坚持传统不接受新的技术而停滞不前,要“传统”加“现代”使传统的手工绘制技法和现代数字技术有机结合。

中国个传统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是动画皇冠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水墨拉毛剪纸在世界动画的篇章中有过辉煌的一页,然而它在发展的过程也有过困难、有过衰败,有过停滞不前,要将这一传统艺术传承发扬下去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突破传统技术的弊端,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我们新一代的动画人有责任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洞察世界动画的发展趋势,要改革、融入、创新、探索,使中国传统动画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国人面前,让更多的年轻去喜爱、去热爱民族动画,我们的民族动画最终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中国动画的文化产业的继续前行,使世界动画烙上中国印。

参考文献:

[1]董晓黎,孟涵,魏威.中国传统剪纸动画的现代制作技术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交际,2014(1):57.

[2}曹国洪,隋春艳.浅谈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 [J].电影评介,2009(10):27.

[3]张杰.浅谈中国传统动画的工艺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70.

[4]金柏松.我的思维轨迹录——访胡进庆[J].电影艺术,1993(3):50-54.

作者简介:董晓黎(1983-),女,辽宁桓仁人,吉林动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墨拉毛剪纸动画。

作者:董晓黎

剪纸与动画艺术论文 篇2:

浅论现代动画技术与传统艺术剪纸的结合

摘要:剪纸动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画艺术门类,它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动画艺术的结合体,包含了古老的剪纸艺术、皮影艺术,还包含了传统的年画和熏画的艺术特色。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动画是一门新兴产业,两者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剪纸动画片。虽然作品的产量少,但是反响比较好。

关键词:剪纸动画;剪纸艺术;动画

一、传统艺术剪纸的发展与分类

(一)传统艺术剪纸的概念和皮影的简介

剪纸,又称窗花、剪花、刻纸,创作的工具有剪刀、刻刀,虽然所用工具不同,但是统称为剪纸。剪纸的媒介物包括纸张、树皮、树叶、皮革、金银箔、布等片状材料。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透空的感觉和艺术美感。

皮影也称“灯影戏”或“影戏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候也有人把它称为傀儡戏,而且跟木偶戏非常的相似,但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一个为平面,另一个为立体。皮影戏是一种把灯光照在影幕上,表演艺人躲在影幕后面一边操纵皮影来做动作,一边结合故事来说唱的民间艺术,虽然场面和规模都不大,但是产生的效果却非常好,就因为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因此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

(二)传统艺术剪纸的发展历程

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剪纸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汉武帝因为思念死去的爱妃,让一位名叫少翁的术士用麻纸剪出那位妃子的影像来招魂,这个影像便是最早的剪纸。等到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就有了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这使中国的剪纸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好的基础。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剪纸艺术在民间也广泛流传,花样也开始逐步完善,有剪成套方几何形的“方胜”,剪成花草形的“华胜”,剪成人形的“人胜”。在宋代,造纸业趋于成熟,城市的街头出现了以剪纸为业的艺人和出售剪纸花样的店铺,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装饰人,也可装饰物。到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安定,民间剪纸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剪纸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还把女红作为评定一位女子是否完美的重要标志,也出现了很多剪纸名家,连满人也有了剪纸习俗,并且渐渐进入宫廷。

二、动画艺术的技术工艺的发展

(一)早期动画制作工艺

动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视觉暂留技术,例如利用“魔术幻灯”装置来放映画面,还有“手翻书”“换透镜”“西洋镜”,这些方法经过不断探索为以后的动画片奠定了基础。早期动画的制作流程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前期筹划,包括故事构思、文字剧本、色调气氛、造型场景设计、画面分镜头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找到最合适的制作方向、影片风格,调查观众接受程度。

中期制作,包括画设计稿、背景、原画、中间动画等,绘制时在赛璐珞片上进行。这一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前期策划进行,以保持画面一致。

后期制作,包括冲洗胶片、剪辑、特效、合成、声音混录、套片、最终洗印等。

(二)现代动画制作工艺

现代动画的制作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设计阶段:前期策划、文字剧本、角色和场景设计等,与早期动画无多大区别。

手绘阶段:绘制原画稿和动画稿以及主要背景。因为这个阶段工程量很大,所以对手绘者的手绘能力要求偏高。

电脑处理阶段:要把所有画好的背景、原画稿、动画稿通过扫描仪之类的器械输入到电脑中,然后运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来上色、生成运动、加特效和配音等。

三、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动画艺术的结合

折纸动画,利用纸张折出来的角色、场景按照剧本的设定,根据逐格拍摄的画面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活动的影像称为折纸动画。折纸动画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虽然原材料是平面的纸张,但是出现的是立体效果。

(二)折纸片的效果比较轻巧、灵活、趣味性很浓,比较适合表现简短的童话故事。

虽然折纸动画很有特色,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产量很低,不过也有很多炙手可热的代表作品,如《小鸭呷呷》。四、传统艺术剪纸与现代动画工艺的结合

Flash技术如我们所见,它有很多便利之处,也包括剪纸动画的制作。Flash软件可以将设计好的角色(包括正面、侧面等)绘制成单个元件,把元件放入到库中。在舞台中把角色的动作设置关键帧,直接生成并看效果,作出及时修改。最重要的是,flash的逐帧动画可以弥补传统剪纸动画表情、转面、动作的不灵活性,在剪纸动画中运用flash技术可以使动画更加流畅。Flash动画与剪纸动画在画面风格上有许多的相识之处,这就保证了剪纸动画的艺术型风格。

五、总结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剪纸艺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像剪纸这种民间艺术还有很多,如皮影、年画等,像这样的艺术都应该用到动画中去。剪纸动画虽然有其优势,但还须与时俱进。问题在于怎么样让剪纸动画在以后发展的道路上光芒四溢,那就要靠我们年轻一代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了。而且现代的技术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我相信,中国的剪纸动画会有更好的前景,中国的动画事业也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矫友田.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民间传统手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皮影概说[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ebb2418227916888486d761.html?from=rec&pos=1&weight=13&lastweight=6&count=5

[3]王树村.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李娟 俞桃浓

剪纸与动画艺术论文 篇3:

中国剪纸艺术溯源与美术动画利用初探

摘 要:民间剪纸艺术是流传于我国民间艺术中最为常见,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来源于古代巫师祭祀,随着中国纸张技术成熟而流入民间,并在春节习俗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多样性,欣赏性极强,在中国动画舞台上曾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剪纸动画具有中国特有的艺术风格,具有自己的特点。故将剪纸动画片的美术片制作,要继承和借鉴传统剪纸艺术文化内涵,推动剪纸动画的发展。

关键词:剪纸;动画;特点;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是源于民间并且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剪纸是民间艺术中最为广泛,广大群众最为深爱的艺术品种之一。它的表达贴近生活,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数量庞大,而且由于材料使用简单易得,剪纸被广泛植根于中国民间。剪纸动画片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创造的一种中国独有的美术片类型,而讨论剪纸艺术在中国动画片发展中的文化意义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一、中国民间剪纸渊源考

《辞海》指出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繡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1]296作为中国剪纸,提炼其文化关键词是传统、民间、装饰、艺术、节俗、故事、职业等。

中国剪纸和其它的民间美术一样,其产生是为了适用而不只是为了审美需求。中国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生来就是为了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自然现象以及对“鬼”的恐惧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中国的剪纸生产,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剪纸起源于宋代,有的说是起源于民间巫术。本文认为对中国剪纸的起源应与汉代,与中国纸张的发明相关。我们知道剪纸作为传统民间美术艺术,与民间节俗尤其春节节俗密切相关。例如中国春节的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 “彩胜节”、“华胜节”。晋宗懍《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以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2]25这些“金箔伟人,华胜相遗”的习俗,具有悠久的文化背景。传说女蜗初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也可戴之“头鬓”。又以“华胜”相互馈遗。这里“华”通“彩”,即剪纸或剪箔为彩,一贴屏风与门窗,一贴于“头鬓”,为节俗头饰。这些门窗贴剪纸和人戴“彩胜”(“华胜”)起到装饰,也如春节换新衣一样,起到去旧迎新的作用。故《荆楚岁时记》记载:“翦綵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2]25

产生用金箔、布绢或彩纸装饰门窗和人佩戴的习俗,必然早于晋代,因为晋宗懍著《荆楚岁时记》记载该习俗之时,已经流传一些时间,故可能产生时间是汉代。汉代造纸术逐渐发达,也就是说剪纸艺术的产生是与中国造纸术是同步的,从艺术本身而言,剪纸开始使用金银箔和丝绢之物为饰物,剪纸的产生显然会早于汉代,但金银箔和丝绢之物名贵,普通人很难以之为饰物,故也必然难于在民间推广。由于纸张产生,对于剪纸艺术的推广具有巨大的催化作用,故汉代纸张成熟与中国春节剪纸习俗在民间形成和成熟是具有某种因果关系的。

剪纸习俗产生于汉代,形成“人胜节”、“彩胜节”与“华胜节”可能是晋代。如晋宗懍著《荆楚岁时记》认为:“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 戒》云 :‘像瑞图金胜之形 ,又取像西王母戴胜。’”[2]25“胜”为古代妇人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如《汉书·司马相如传》:“戴胜而穴处兮”。颜师古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2]28

“华胜”通“戴胜”,故剪纸艺术产生就可能在春秋战国了,因为《山海经》就至迟产生于此时,显然这时的“华胜”或“戴胜”是为神人,或者可通天、通神的巫师所佩戴,而非盛行于民间。如《山海经·西次三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3]226《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3]227《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3]227

由“戴胜”为西王母所专戴,可见其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或者说是司天、通天之神的象征或饰物。鉴于此,虽然剪纸艺术的盛行约在汉代,而形成节俗则在晋代,但其渊源来自于更早的通天巫师(西王母)的饰物“华胜”或“戴胜”。“华”通“彩”,亦通“花”。这些文化渊源与剪纸呈现的五彩缤纷图案和色彩是一致的。显然古之“华胜”或“戴胜”产生在祭祀之时,其形式庄重严肃,故巫师佩华服,戴彩饰以祭祀天地鬼神,祈求岁岁平安。到了汉代,随着巫师“华胜”或“戴胜”的流传,该习俗流入民间,加之此时纸张逐渐大量使用,民间有能力使用“华胜”或“戴胜”。在汉晋,剪纸贴屏风便形成了节日习俗。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记载:“荆人于此日(正月初七)向辰门前呼牛羊鸡畜,令来。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2]25此习俗的文化功能是希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盛行地域是今天湖南、湖北等地。我国剪纸窗花多十二生肖形象,其渊源可能与春节习俗有关。这就为今天的中国剪纸动画提供了艺术“原材料”。我们都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剪纸运用到动画上,就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剪纸动画的特点

动画虽为舶来品,但进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和动画美术片形式。作为具有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动画,如中国木偶动画、中国剪纸动画、中国皮影动画、中国戏曲动画、中国(水墨)绘画动画等,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国剪纸动画,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中国剪纸动画制作手法和“原材料”都具有传统文化特点

中国剪纸动画作为动画中用“动”的剪纸“画”来叙述的影视艺术,即是以传统手工剪出来的“画”为根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动画美术和艺术工艺形式。剪纸动画的特点是具有传统文化性,其手段就是剪纸艺术家用手、用剪刀剪出“画”来,每一幅剪纸都是独立的,但将许许多多的剪纸连接起来,利用人类连续看剪纸的时候,人的视觉会“暂留”的特性,即视觉系统传导的过程性,在剪纸动画画面快速切换,便无意中将各种剪纸画面形成连贯的、流畅的具有故事情节性的视觉画面。即使剪纸动画运用了现代的影视技术,运用了数字化的光学原理编辑或处理剪纸动画,但剪纸动画的内核即剪纸动画的“原材料”,来自剪纸艺术家的剪纸,出自剪纸艺术家的剪刀和奇思妙想,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是无法抹杀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指出:“传统文化乃是人类社会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既可延长我们的精彩人生,巩固我们的生命积淀,亦可使我们增智,并焕发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因此,遗产的价值很难用单纯的经济眼光加以衡量。”[4]5而剪纸动画虽为现代的影视形式,其内核显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制作工艺的起点与剪纸过程具有传统性。

(二)中国剪纸动画内容都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点

剪纸动画内容是以电影为媒介展示出来的。而现代电影主要分为故事片、纪录片和动画片三种为主,而中国剪纸动画片这种电影形式的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征。剪纸动画和其他一般动画化最大的区别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性外,就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性。首先中国剪纸(Chinese paper cutting,Chinesepaper-cut)是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也是中国剪纸美术艺术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国剪纸最终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其也是世界新文化的一部分,其借助新的文化传播媒介,能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中国剪纸动画片是剪纸美术艺术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剪纸动画是融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综合影视艺术。它是集合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民间装饰文化、民间故事文学文化,并运用电影和数字媒体的编辑手段,运用摄影将一张张独立的剪纸“画面”连接成一个个故事画面,并结合特殊的音乐和语言文学艺术等众多艺术打造的特殊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剪纸动画的“原材料”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形成的故事“画面”都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指出人类发展新文化主要依附于两条途径:“一是向异文化学习,从别人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二是向自己的祖先学习,从自己的传统中吸收精华,发展自己。”[4]5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向我们的祖先学习,从中国民族文化中吸取精华,发展并发扬民族文化。而中国剪纸动画是典型的“向自己的祖先学习,从自己的传统中吸收精华”,是发展自己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中国剪纸动画具有中国节俗和神话传说特点

中国剪纸动画具有中国节日性、民俗性和神话传说性。先看我们熟知的《哪咤闹海》、《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神话传说动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就有剪纸动画、戏曲动画和木偶动画形式。而剪紙最常表现动物,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则是剪纸艺术和剪纸动画的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节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董勋《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帖人于帐。”[2]25春节之时,剪鸡贴在门上,将剪好纸人贴于蚊帐(窗户)。这里人日就含有十二生肖中的六个生肖,而这些生肖是剪纸艺术必不可少,甚至在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中华民族的每一种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相生相克的朴素的哲学观念阐释系统,成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内容。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的十二个吉祥物,是民间娱乐文化活动的重要象征,自然也成为剪纸动画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十二生肖融入中国节日文化,贯穿在生产和生活的民俗活动中,十二生肖由动物上升到中国民族的重要神格,接受民间的尊崇和膜拜。在剪纸艺术中实现了动物和神灵崇拜的结合,甚至有图腾崇拜意味。文立磊在《浅谈民间剪纸的源流及美学价值》一文总结道:“民间剪纸的种类极其丰富,用途十分广泛。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内容和造型与劳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反映他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5]。民族剪纸题材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劳动群众充足的想象力以及对新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民间艺术类别中,民间剪纸,其材料最为简单,只有一把剪刀、一块红纸或白纸等。故而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消费群体和创作群体,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拥有深刻且深厚的文化意义。

(四)中国剪纸动画具有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特征

21世纪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行业,而其发展又离不开教育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动画影视也附带有教育的功能,其自然而然成为教育产业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民间剪纸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它的知识传播、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剪纸平时与千家万户朝夕相处,节日时老百姓将剪纸贴在自家的窗户以及门框上。潘瑶在:《民间艺术剪纸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一文指出:“人们长期受到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的熏陶,以使明事理、知礼仪、晓廉耻,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作用,因而,民间剪纸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社会教科书的重要角色”[6]。剪纸艺术具有故事性,能将传统的美术装饰和现代影视传媒有机结合,而将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片制作并借此弘扬传统文化将是一举多得的文化传承形式。

剪纸动画的文化内核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形式往往带有强烈的剪纸艺术家原创色彩。剪纸艺术家的阅历、地域、思想和历史条件以及幻想世界影响着剪纸艺术的创作。这些创作都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生产的社会基础上,其创造目的和艺术表现都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主观或客观的教育效果。

动画往往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幻想世界,其内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根源于传统文化的剪纸动画,也万变不离其宗,其传承传统文化和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最能体现剪纸动画的文化价值。一般动画片其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和儿童,剪纸动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媒介,更要考虑其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在创作剪纸动画的时候,要注重这方面的规范和引导。

三、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展望

中国剪纸动画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还具有节俗性、民族性,同时兼具影视传播和教育功能。其在表现形式上是影视动画,具有商业性、故事性、简洁性、场景性、具象性和科幻性等特征,故剪纸动画未来的发展需要与数字化影视的发展趋势相结合。

(一)传统剪纸动画制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剪纸动画涉及需要人工通过摄影机将剪纸图像“画面”输入或转化到影视机器设备,剪纸动画的原材料“剪纸画”的手工制作效率比较低。在21世纪的今天,显然难以满足现代数字化传媒的需求。在大部分传统剪纸动画中,主要人物的特殊情态是经过不同的镜头转换以及表情的变化而体现的。这种在瞬间完成的互相转换,感染力十分震撼。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主要人物角色的形态表情表现看起来浮夸。故而造成了它的缺点就是在许多不同情节的处理十分困难。

随着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在电影动画制作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利用数字特效来实现的。如“数字技术己经应用于手绘2D角色的上色、3D动画制作、动画剪辑 合成、特效制作等环节。数码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动画片制作的效率,缩短了制作周期,这对于降低动漫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7]。“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动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以往,人们认为动画片是儿童的专属产品,动画片是儿童教育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手段。现在,动画不仅成为青少年的专属品,而且也逐渐为成年人所喜爱。动画所面向的对象和功能均发生了重要变迁。在电视上,我们已经能看到大量使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剪纸动画”[8]。故传统剪纸动画制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剪纸动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剪纸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结合

剪纸动画的发展过程要注重剪纸动画自己本身的内涵,更要对人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所期望达成的目标有着清楚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动画从来都注重艺术性与民族性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努力将那些能够深刻体现民族艺术的剪纸动画推向国际市场。剪纸动画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中国剪纸动画富有时代性的特征和民族的文化属性,才能推动中国剪纸动画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剪纸动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性以及显见的中国特色,为我国正在逐渐走向创新之路的原创动画发展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这离不开许多优秀的老一辈艺术家所做出的贡献。中国动画产业的不断创新缔造正是通过取之不竭的传统民族艺术来实现的。“中国动画应该‘探索民族风格之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向‘中国学派’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原创道路,将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动画相结合,创新中国动画,传承经典艺术”[9]。

剪纸是一种传统美术艺术,也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太多值得欣赏、传承的精髓,可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无限的活力。中国剪纸动画艺术是中国动画的灵魂与核心,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在现代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动画片需要摆脱之前老套的动画创作模式束缚,融剪纸艺术于其中,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全球动画之林。

注 释: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

[2] 宗懍原著,谭麟译注:《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3] 袁珂:《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4]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编委会:《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年。

[5] 文立磊:《浅谈民间剪纸的源流及美学价值》,《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4期。

[6] 潘瑶:《民间艺术剪纸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1年第24期。

[7] 王睿:《浅谈数字技术在剪纸动画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3年第12期。

[8] 张雅洁、居全伟:《探析儿童动画片的寓教于乐》,《動漫研究》2010年第24期。

[9] 杨洋:《剪纸动画与新媒体是时代的文化传承》,《今传媒》,2017年第2期。

责任编辑:王作新

作者:邱岳 黄权生

上一篇:实践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土建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