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铁路通信系统建立研究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讲机、视频调度、后台指挥等专网通信手段作为当今重要通信方式之一,无论医疗应急、公共安全与交通运输,还是能源化工行业、酒店餐饮服务行业,专网通信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剖析铁路通信系统建立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剖析铁路通信系统建立研究论文 篇1:

浅谈移动通信在铁路方面的使用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铁路移动通信科学技术质量不断提升,通信科技发展在促进我国铁路的进步的同时,还提升劳动生产水平,保护列车行驶安全。伴随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铁路通信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依据我国列车通信的发展情形,剖析了列车移动通信应该怎样适合飞快进步的列车的需要。

【关键词】铁路;移动通信

一、我国铁路移动通信的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不断进步,迈入80年代,中国铁路移动通信出现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可是与国际水平比较,仍然有较大差别。伴随连续和国外配合,先后建立了北京贝尔通信设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产品慢慢靠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某些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上,技能指引与技能改造让中国列车移动通信产品与设施到达了国际90年达初的层次,比如各种光缆线路。到20世纪末,铁路通话网络基本上完成了干线传送、交换网络数字化的任务。直到21世纪开始的最近几年,在现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通信技能的使用领域慢慢变宽,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获得更进一层次的进步。例如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做例子,这是以成熟、使用的公用移动无线通信技能为基本,特别为了满足铁路使用而开发的数字式移动网络通信体系,有效地提升了铁路的安全运行与工作能力,做出了重大的影响。而且我国在青藏铁路通话中使用了专门的移动通信体系,处理了冻土地带信号传枪难题,减小了维修工作量,还有例如增长秦县是超载运行专线,山地较多。我们在移动通信网络电线互换业务的基本上,主动研发了列车同步运行地面应用节点、车载通信的有关设施,增加了经济收益。胶济线提速过程中,移动通信体系获得了使用,并且攻克了外在的干扰因素,完善了移动通信的无线基站布局,积累了在忙碌干线运行的全新经验。全球移动通信体系已经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域使用,它可以满足铁路使用对于依赖性与可靠性的需求,其与稳定通信网络的进步是密切联系的,和发展的网络科技是同步进行的。伴随我国铁路通信科学技术质量不断提升,通信科技发展在促进我国铁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水平,减少运行成本的同时,还会对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发挥更重要的影响。

二、铁路通信怎样适合高速发展铁路的需要

1.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管理技术的出现给铁路信号的信息管理供给了很不错的处理方式,和模拟信号管理技术相对比,数字信号管理技术具备更高的依赖性与及时性。数字信号管理的频域解析与时域解析,这两种旧有的解析方式拥有自己的好坏之处,频域解析的好处是计算准确度高与抗干扰能力强,可是它的坏处是在较大干扰中提取信号时很容易出现解码倍频的情况,比如把移频的低频不小心理解成高频;时域分析的好处是定型正确,可是坏处是定量准确地移除带干扰的难度很高。伴随数字信号管理水平的进步,铁路局在铁路信号管理中投入了新的使用技能,例如小波信号处理技术等新型技术。

2.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相配合

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取代轨道电路的中心是通信技术的使用,现在,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已经深入到列控体系中,称作“基于通信的铁路运行管理体系”,它具备如下特征:铁路和地面之间有许多种类的无线双向通信,能够分成连续式与点式的,其中又可以分作短距离传送与较长距离传送的移动通话。其依然留存闭塞分区,可是闭塞分区的分割节不是使用轨道电路的器械绝缘点或者电气结缘点,反而是使用应答器或者记轴器,或者是其它可以传输无线信号的装备组成分割点,这种简单方式依然留存固定长度的闭塞区域,是處于进一步成长、移动的区域,称作基于无线系统的闭塞体系。

3.通信信号一体化

在铁路信号体系纵向成长看,德国已慢慢形成从LZB、FZB运行到ERTMS运行的发展态势,FZB是基于无线的列车行驶管理体系,是新一代移动自动闭塞体系,它的重要目标是完成低成本、高能力的铁路行驶管理体系,而且已经参加ETCS。LZB使用轨道电缆环线,传送铁路行驶管理体系行车指令与速度指令机车信号,消除了地面闭塞信号机和留存闭塞分区,列车依照固定闭塞方法行驶,ERTMSETCS是欧盟支持的一统的行车管理体系,使用GSM-R当作传送体系。它的成功使用能够更进一层推进列车通信信号的技术发展,加快完成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的过程。在信号体系的横向发展而言,日本新干线在很久以前就成功研发与投入使用的又一个成功例子。这个体系包括运输计划、运行控制、维护工作控制、设施控制、综合信息控制、电力系统管理、车辆控制、站内工作控制等8个子系统,使用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完成中心到车站各个子系统的信息传播,并且让系统到达很强的自动化水平。此外,成功地使用了安全光纤局域网络,让它变成联锁体系,铁路行驶管理体系的安全传送通道,到达通信技术和信号安全技术的完美配合,完成通信信号一体化的过程。

4.连入网络

伴随列车现代化改造历程的飞快推进,以前单调的无线列调体系已经不可以满足现在列车无线通信的需求,这样就急切要求建设一套适用在列车现代化行驶指示中、要求的先进的无线通信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使用小区制,并且完成调度中心和车站值班人员之间、车站值班人员和铁路司机之间、铁路司机和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功能,还能够完成列车控制区间的公务移动通信能力。另外还可以完成调度中心和列车司机室之间的及时的双向数据通信能力,对于这个想法,组成列车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能够使用已有的无线通信方法的集群通信方法、全球移动通信方法。集群通信体系是一种能力强大的专门的移动通信体系,是通信和微处理的技术、程控互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密切配合的产物,其综合交换、管理、通信为一体、借由无线拨号的方法将一组通道自动地发放到系统内部使用者,最大程度地使用系统资源与频率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总结

伴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管理技术的进步成长,给以前的把轨道电路当作信息传送媒体的铁路行驶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升数字信号处理水平,集中使用通信技术取代轨道电路技术,组成新型铁路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方朝曦,郑勇涛,杨亚萍,张少中.高校现代移动通信实训项目体系设计研究[J].移动通信,2012年S1期

[2]冯泗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趋势的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03期

[3]戴翠琴,冉海霞,李兆玉.移动通信课程的双语教学[J].重庆与世界,2011年11期

[4]许丽艳,王英,于海生.移动通信链式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1期

作者:徐少彬

剖析铁路通信系统建立研究论文 篇2:

海能达20年见证专网通信大发展

对讲机、视频调度、后台指挥等专网通信手段作为当今重要通信方式之一,无论医疗应急、公共安全与交通运输,还是能源化工行业、酒店餐饮服务行业,专网通信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

海能达作为全球领先的专网通信设备与服务供应商,20年专注专网通信终端、集群通信系统等专业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其数字技术在专业无线通信行业不断应用与发展,领先技术用于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及工商业客户,为客户提供恰如所需的专业通信解决方案。这20年正是中国专网通信蓬勃腾飞的20年,海能达代表了中国专网通信发展的同时,也带领着中国专网通信领域走向世界的舞台。

时刻响应,海能达聚焦客户需求

自然灾难、社会动荡和公众突发事件频发,专网通信带来的安全、高效的通信,对于公共安全用户尤为重要。海能达深刻理解公共安全用户面临的挑战,自主研发并推出数字集群及同播系统、便携应急通信系统和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多项专业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为用户提高应急处突、抢险救援及日常勤务的指挥调度能力。

据统计,海能达已为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累计超过60万名公安用户提供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及解决方案,成功服务福建公安、合肥城管、贵阳劳教所,以及马来西亚公共安全及国土安全部、土耳其国家警察情报部。

2012年10月,海能达为大庆市公安局提供基于PDT数字标准的解决方案,350兆PDT数字集群系统提升警务实战信息化水平。海能达成功中标新疆公安厅350兆数字集群设备采购项目,将为北疆八个地州提供PDT警用数字集群网。

交通运输领域也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海能达面向交通运输用户提供地铁运营指挥调度系统、铁路安全施工防护系统、机场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等专有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运营调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满足了交通运输运营调度的通信需求。

2011年5月,海能达为深圳北站量身打造高效集群系统通信解决方案,攻克了深圳北站项目通信面积广、楼层分布密集、通信盲点多、传播模式错综复杂、应用人数多且分组管理要求高的系统建设难关,实现了深圳北站东西广场95%以上的区域信号覆盖。

在交通领域上,海能达产品及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之一”香港地铁、淮安机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大连分公司等用户,也为海外客户如土耳其马尔马雷列车轨道工程提供相应服务。

为专业用户提供高效安全通信系统

20年坚持不懈的创新,海能达在林业、能源、交通等公用事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多个行业实现了无线通信从模拟到数字的时代变革。

在能源领域,海能达已经成功成为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三大石油集团的注册入网供应商。标志着海能达作为专网通信主流供应商,已得到了石化行业客户的充分认可。在安监行业,海能达自主研发生产的防爆对讲机均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防爆认证,且由国家安监总局通信信息中心监制。海能达提供的专业防爆对讲机和整体解决方案为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提供高效的通信设备。

在民航领域,海能达已经成功为大连国际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香港机场、首都机场、珠海机场、淮安机场等机场用户以及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及海南航空等航空公司用户提供了量身定制的专网通信设备,海能达设备以安全稳定、服务高效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民航业用户的充分认可。

在大型企事业领域,海能达已经成功为合肥城管、济南城管、石家庄城管、哈尔滨松北区城管、江苏淮安城管、杭州鹿城区城管等城管用户提供了针对性的专业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在弱电领域,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三峡大坝等众多“世纪工程”都选择了海能达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作为全球迄今最长的海底隧道工程,港珠澳大桥选择了海能达的通信设备作为施工建设通信保障,在海底隧道建设期间,实现隧道内、东西人工岛、沉管预制厂和东西人工岛之间海面航道信号全覆盖,方便承建方各部门通过无线调度系统协调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为促进通信与管理的融合

工商企业是国家经济走势及活跃程度的风向标,行业的快速发展亟须无线通信企业配以反应快、高效率的沟通模式。对讲机“一按就通”的高效沟通模式成为工商企业移动通信的首选。海能达根据行业特性和移动岗位适配性的研究,为客户提供从模拟到数字的系列产品,包括弱场区域无缝信号覆盖、无线巡更调度、连锁企业商业集群、车辆无线调度等最具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这为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带来极大的帮助。

海能达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和平饭店、英国River Island、美国Marcus运营商等多个中外酒店、商场管理集团;为中国超过1/3的物业管理企业如万科等承担高效沟通、快速响应的重要责任。

在大型体育赛事上,海能达为第34届美洲杯帆船系列赛、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提供保障。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期间,作为此次盛会的专业无线通信设备供应商,海能达提供了包括大运火炬传递、大运会场馆通信保障、大运村通信调度、城市应急通信系统、大运会指定酒店的通信保障(如观澜高尔夫、麒麟山庄),为共计4000多台手持终端和百余部中转台在内的近1000万的通信保障服务。海能达已经为亚冠联赛、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提供赛事保障。在2013年亚洲杯赛冠军杯决赛的赛场上,海能达DS-6801现场应急指挥系统为赛事安保部门解决了实时监控和及时指挥调度的通信难题。该系统以其简洁灵活的操作性、灵活的视频捕捉和语音调度等特性,在赛事发生突发群体事件时,实时进行现场监控,确保事态良性发展,在赛事进行中起到了重要的通信保障作用,得到赛事安保部门的高度认可。

数字技术推陈出新

海能达全面掌握PDT、TETRA、DMR等全球主流数字通信标准,并开发出从系统到终端的全系列数字产品。海能达在标准的制定及推广、系统及终端的研发上均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2010年,海能达作为“PDT”标准研发的核心企业,受中国公安部委托,参与制定了“PDT中国警用集群标准”,并推动产业化运作。2013年4月,公安部在海能达承建的大庆公安局为样板点,正式发布PDT标准,标志着中国首个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网标准建立,中国的专网数字通信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海能达已为新疆、黑龙江等省份的公安提供基于PDT标准的安全有效的专业数字通信。

在系统研发方面,2013年,海能达正式发布TETRA下一代系统DIB R5,该系统支持TEDS标准,不仅可用于语音通信为主的网络系统,还能实现高性能的整合数据应用。海能达TETRA系统目前已在秘鲁等国家安全部门得到广泛使用。

就在2014年初,海能达正式发布适用于工商业领域的专业小集群DS-6211,该系统基于PDT标准,可以满足工商业客户话务量较小、建网成本低等需求,目前已在工商业得到广泛使用。在公共安全领域,海能达发布基于PDT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交警、边防、武警等客户的数字同播DS-6310,该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同播系统,可提供数据业务功能,极大地丰富了客户的业务模式,目前已在中国河南等省市得到广泛应用。

在终端研发方面:2013年,海能达针对工商业客户模拟转数字的需求,定制开发出PD500、PD600、MD650,相对于传统的数字集群终端,海能达商业数字终端具有性价比高的特点,在工商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2013年,海能达PD790EX防爆对讲机已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及地区获得了IIC级本质安全认证。IIC级本质安全认证的获得,标志着海能达防爆产品已得到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可,是目前国内在专业无线通信领域唯一一家获得此认证的企业。目前,海能达已为国内及海外诸多客户提供基于IIC级防爆标准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数字蓝海,排名快速上升

全球范围内专网无线通信市场模拟向数字的转换俨然成为一个潮流,市场的转变给海能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海能达早在2004年就已开始数字终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的步伐,10年的耕耘,海能达TETRA、DMR、PDT数字产品已经得到市场认同,占据数字蓝海初显成效。目前海能达全新数字产品已成功打入美国、墨西哥、德国、俄罗斯、新加坡、土耳其及英国等海外重点市场。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海能达对讲机终端出货量超百万台,其中近六成销往海外市场。一年之内实现“百万里程碑”不仅显示了专网市场的蓬勃发展,对海能达而言,更体现出全球各行业用户对海能达专网通信产品的高度认可。

2013年10月,在专网行业高峰论坛上,IHS行业研究机构的副总监Thomas Lynch先生对专网行业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发布了最新的专网企业份额排名,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数字专网市场中,海能达仍然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并还在以稳定的发展速度拓展全球专网市场。20年积累,海能达深耕专网通信。展望未来,海能达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深化全球战略,加快数字产品的研发进程,提供更完善的系列化数字产品及解决方案以满足全球不同地区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作者:王沛

剖析铁路通信系统建立研究论文 篇3:

浅析神华准能通信设备防雷接地系统

摘 要:在通信局中,接地点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设备和维护人员的安全,同时还直接影响着通讯的质量,因此,了解、掌握防雷接地相关知识对设备维护人员来说非常重要。该文主要阐述了神华准能公司信息处通信设备的防雷措施,重点剖析了联合接地系统及接地电阻测试。

关键词: 电阻率 防雷 联合接地 端子 散流电阻 电压 软交换 汇接局

1 神华准能公司通信系统介绍

神华准能公司通信系统分为中心局、露天矿、铁路三大部分,中心局与露天矿的维护工作由准能公司信息处负责,铁路通信隶属大准铁路公司管辖。铁路、露天矿为端局,中心局为汇接局。

中心局机房设备包括华为公司1万门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OSN2500光传输系统、艾默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以及综合业务接入等设备,露天矿机房设备较少,但相应安全装置同样不可或缺。目前中心局机房正在进行软交换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原因为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司现有ADSL上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访问互联网的需求,结合目前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建设趋势,使用光纤到户(FTTH)方式选择NGN和PON接入技术组网,实现用户上网速度的提升,满足用户需求。由于中心区设备较多,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是接地,而人员的安全则是按规程操作,良好的接地及保护措施可以防止雷电的袭击,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的保护由外及里,层层防护,外线电缆进入机房配线架,在上架前要对电缆进行接地,上架后,内线与外线之间有保安装置,单板上有过压保护,通过这一道道防线,切实做到保护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中心局机房设备的接地方式为联合接地,也就是说交换、传输、接入等设备统一接到一个接地排上采取联合接地。

2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

雷电的产生首先是雷云的形成,地面气体(湿度较大)受热上升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形成积云,云层负电荷从而吸附其他云层的电荷,在运动中使电荷大量聚集。而云层中的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当不同电荷的积云相互靠近时,或带电积云对大地的静电感应而产生异性电荷时,宇宙间将发生巨大的电脉冲放电,这样就产生了雷电现象。通过统计分析,雷电具有一定的特性,大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云内,少数发生在雷云与大地之间,而90%左右的雷是负极性的。雷电的过压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电磁污染、电磁干扰、设备损坏甚至系统崩溃。雷击分为感应雷和直击雷两种形式。感应雷是指附近发生雷击时设备或线路产生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产生的雷击。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电气设备或线路,造成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击中的物体泄放入地,所以,直击雷的破坏性很大,大部分雷击为感应雷,其伤害相对直击雷较小,但如果防护措施不当,也会给设备和人员带来极大的危险。因此,有效的防雷措施是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必要手段。常见的防雷元器件有接闪器、消雷器和避雷器,大体上,雷电的防护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主要采取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内部防雷主要有屏蔽、过压保护、合理布线以及安全距离。通过种种合理的措施与办法,通信机房设备与人员的安全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3 中心局联合接地系统

通信局中接地装置或接地系统中的“地”指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地,因为其面积的幅员辽阔,因此具有无限大的电容量,可以作为良好的参考零电位。“接地”就是将通信设备中的接地端子,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作连接,并把该部位的的电荷导入大地,达到降低危险电压和防止电磁干扰的目的。

在掌握联合接地系统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接地的分类及作用。通信电源接地系统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工作接地系统和保护接地系统和防雷接地系统。其中防雷接地系统又划分为设备防雷和建筑防雷。

交流接地系统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指低压交流电网中将三相电源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的作用是将三相交流负荷不平衡引起的在中性线上的不平衡电流泄放于地,从而来减小中性点电位的偏移,使各相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正常运行。平时说的零线,就是接地后的中性线。保护接地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将受电设备与带电部分绝缘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做良好的电气连接,这样设备即使绝缘装置遭到损害,也不会发生触电的危险。

直流接地系统由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部分组成,这两者都起保护作用。工作接地保护通信设备和直流通信电源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护接地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通信电源的直流供电系统中,为了保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通信质量而设置的电池一极接地,称为直流工作接地,通常为48V和24V的正极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作用很大;①利用大地做良好的参考零电位,保证在各通信设备间参考点位没有差异,确保设备正常工作;②减少因用户线路对地绝缘异常时所造成的通信回路单音。直流保护接地是将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金属护套部分接地,主要作用有1、直流设备绝缘损坏时不致于发生触电危险,从而保证维护人员的安全;③减小设备和线路中的电磁感应,防止静电发生。减小杂音,达到屏蔽目的。一般情况下,直流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合二为一,继而出现了更为科学的联合接地系统。

采用联合接地方式使所有接地系统联合组成低接地电阻值的均压网优点显著,具体表现为:(1)地电位均衡,同层各地线系统电位大体相同,消除危及设备的电位差;(2)公共接地母线为全局建立了基准零电位点。全局按一点接地原理而用一个接地系统,基本上不存在电位差;(3)消除了地线系统的干扰。依据各种不同电特性设计多种地线系统,使其相互影响,而采用一个接地系统后,成功地做到了无干扰;(4)电磁兼容性能变好。由于强、弱电,高频及低频电都等电位,又采用分屏蔽设备及分支地线等方法,所以电磁兼容性能获得提高。

联合接地装置包括地、接地体、接地引入线、地线排和接地配线,把接地装置tongguo接地线与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接地系统。如图1所示。

接地装置系统中,接地电阻尤为重要,它是接地体对地电阻和接地引线电阻的总和,一般由接地引线电阻、接地体本身电阻、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以及接地体周围呈现电流区域的散流电阻这四部分组成。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大地电流的比值。衡量土壤电阻大小的物理量是电阻率,土壤电阻率,即电流通过体积为1m3土壤的这一面到另一面的电阻值,符号为ρ,单位Ω·m,土壤电阻率的大小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土壤的性质。

不同土壤的性质对土壤的电阻率影响差别很大,一般来讲,土壤含有化学物质较多时,其土壤电阻率也较小。同一块土壤,大地表面部分土壤电阻率较大,距离地面越深,电阻率越小,而且有稳定的趋势。所以在世纪工作中,应根据世纪情况的不同,选择好接地装置的位置,尽量将接地体埋在较理想的土壤中。

(2)土壤的温度。

当土壤的温度在0℃以上时,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电阻率减小,但不明显,当土壤温度上升到100℃时,由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反而使土壤的电阻率有所增强。但是当土壤的温度在0℃以下时,土壤中水分结冰,其土壤电阻率急剧上升,而且当温度继续下降时,土壤电阻率增加十分明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接地体埋设在冻土层以下,以避免产生很大的接地电阻。

同时,对于同一接地装置系统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里,其接地电阻不同,这除了土壤温度的因素,还与土壤的湿度有关。

(3)土壤的湿度。

土壤电阻率随土壤湿度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讲,湿度增加会使土壤电阻率明显减小。所以,一方面接地体的埋设应尽量选择地势低洼、水分较大之处;另一方面,平时在测量系统接地电阻时,应选择在干季测量,以保证一年中接地电阻最大的时间里系统的接地电阻仍然能够满足设备要求。

(4)土壤的密度。

土壤的密度即土壤的紧密程度。土壤受力越大,越密实,电阻率就越小。因此,在接地体的埋设方法上,不用采取挖掘土壤后再埋入接地体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入接地体的方法,这样既施工简单,又可以使接地电阻下降。

(5)土壤的化学成分。

土壤中含有某些特定化学成分(如酸、减、盐等)时,土壤电阻率就会明显变小,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减小土壤的电阻率,可以试用在土壤中深入食盐,或者添加其他的化学降阻剂。

4 接地电阻测试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时电流极要布置的越远越好,一般情况下,电流极与被测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应为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的4至5倍,电压引线长度为电流引线长度0.618倍。接地网肩负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双重作用,当接地电阻过大发生接地故障时,使中性点电压偏移增大,可能使健全相和中性点电压过高,远远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在雷击时,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很高的残压,使附近的设备受到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带电导体的耐雷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至使设备损坏。同时合格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可以保证维护人员安全;但由于土壤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会对对接地装置造成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接地装置被腐蚀,就会影响到通信局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定期测试必须加大力度;运行中通信局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如果受到系统流入地网电流的干扰以及试验引线线间的干扰,测试结果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如果对地网接地电阻测试不准确,不仅损坏设备,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多年接地电阻测试经验,现总结如下:

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ZC-8

测试图连接:

测试步骤:

(1)首先要清楚被测地网的形状、大小和具体尺寸;确定被测地网的对角线长度D,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2)在距离地网的2D处,打下地阻仪的电流极棒C和电压极棒P,探针入地不小于40cm,测试两次。

(3)保持接地摇表水平放置并使倍率调整检流计机械归零,把倍率开到最大档,摇动摇表手柄并匀速加快摇柄速度,达到120r/min,同时调整仪表电位器刻度盘,使接地电阻测试仪处于平衡状态。

(4)在检流计指针偏向某一方向时,转动刻度盘,让检流计归到“0”点。这个时候,刻度盘上的读数乘上倍率档就是被测电阻值。

(5)如果刻度盘读数小于1时,检流计指针却仍然没有平衡,那么,就把倍率开关开小一档,通过大小调节,直到完全平衡为止。

注意事项:

(1)测量前,对于辅助电极的布极位置选择有严格要求,所选择的布极点必须没有其他电流的干扰,并且辅助电压极和接地体边缘三者之间各自的距离不小于20m。

(2)为保证测量精度,尽可能把接地体和它上脸的设备断开,防止接地体上泄露的杂散电流影响测量精度。

(3)不允许测试极棒松动,土壤必须密实。测量时,可通过调整辅助电极上下位置来防止地阻仪灵敏度过高。如果地阻仪灵敏度过低,那么就通过在辅助电极周围胶水,来减小辅助电极的接触电阻。

(4)尽量不在雨天或者雨后来测量接地电阻因为地面湿度大会造成接地电阻减小的情况。

(5)禁止在被测物体带电时测量,另外,当测试现场是斜坡时,电流极棒和电压极棒距地网的距离应是水平距离投影到斜坡上的距离。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测试接地电阻存在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人孔井盖开启后,井中有大量有毒气体,测试时要求将气体释放一段时间后技术人员再下到井中作业,否则很容易造成窒息现象。测试时一人操作另外一人负责监护,避免发生其他意外。所有实地测量,除了是为整改提供依据以外,都是为了为作业人员寻求最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充分防止设备的进一步损坏。这样通信设备就可以正常运行,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更为可安全靠。所以在每年的春季安全检查工作中,接地电阻测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5 结语

虽然说雷电的产生不可避免,但是科学的进步会使雷电对设备的伤害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日益减小。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防止设备、人员遭受雷击是目前应对雷电的主要工程,也是科研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通信设备的维护人员,学习与设备各方面相关的知识是提高专业技能和维护水平的关键,只有了解、掌握维护、安全常识才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雷霆.通信电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李正家.通信电源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SDH培训课程胶片资料:GJ1001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

作者:孙萍

上一篇:医药卫生体制整改方案下一篇:中等艺术学校素质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