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将先进的激光多址编码、RF无线射频、CAN总线、动漫与光机电控制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射击游艺过程的有效互动,大大满足消费者参与式的游乐追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论文 篇1:

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法改革尝试。新方法放弃了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练习的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函数功能目标以程序任务驱动实现,而设计思想目标以问题驱动完成。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任务驱动;学习动机

实践类课程是一类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接收和兴趣。因此,我们以“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性改革。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程序设计类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下基于Socket API实现的网络服务器的设计、开发与优化。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了解访问底层协议软件的应用程序接口,掌握实现客户以及服务器软件的基本算法,构建基于TCP/IP协议栈的分布式应用程序。

1旧的教学过程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完成相关练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下面以“面向连接的客户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这部分教学的内容作为案例来说明旧的教学过程。我们选择daytime服务的客户端实现作为示例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 教师介绍daytime服务的语义,讲清客户端软件的任务;

2) 教师给出客户端软件算法,画出流程图;

3) 教师讲解关键API的功能和用法,如socket()、connect()等;以及形成API参数必需的辅助函数,如gethostbyname()、 inet_addr()等;这部分讲授的相关内容还包括socket API的设计思想,如socket的通用性设计考虑;以及相关主要数据结构的说明等等。

4) 进入具体客户端示例的讲解;

Ø 教师演示程序

Ø 教师按照算法介绍程序的具体结构和实现细节

Ø 最后,学生在实验课时内动手编写TIME服务的客户端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于实践类的程序设计兴趣非常高,他们能够很认真地听教师交待任务;同时,他们对怎样完成任务也有一种渴求,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将客户端软件的任务分析、以及算法设计过程完成;学生对于示例程序的演示也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看到了任务解决方案的结果。

2旧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仍然以“面向连接的客户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具体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这一单元教学中出现的,但它们实际上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 学生非常不重视文档

虽然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思路将客户端软件的任务分析、以及算法设计过程完成。但是,对于描述算法设计的结果——流程图则不感兴趣。通常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清楚了任务的解决方案,而流程图类文档性工作是多此一举。因此,当教师画流程图时,学生的注意力便开始漂移。结果是学生领会不到流程图的作用,不会画流程图,也不会使用像流程图类的方法来帮助程序设计。

2)API的介绍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

实现算法的核心API是学生完成程序必须掌握的。可是API的功能和用法听起来枯燥乏味。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课堂讲授效果非常不好。学生刚刚被任务激起的热情很快就在乏味的API功能和参数的解释中消失。

3) 学生对于API设计思想的介绍兴致索然

Socket API中,很多接口函数的参数设定以及数据结构的设计与API设计者的一些特殊考虑相关。例如,创建socket的函数调用socket()有一个参数要求给出socket所使用的协议栈。这是因为当初设计的目标是一个通用的、而不是只为TCP/IP协议栈服务的API。

介绍Socket API设计思想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API的用法。API的很多用法看起来很特殊。它们实际上是特殊设计考虑的结果。例如,连接函数connect()的参数中要求给出要连接服务器的地址。但是,采用通用设计思想的Socket API支持多种地址类型。为了保证connect()的通用性,它使用的地址参数类型是由如下的一种通用地址结构类型来描述的:

struct sockaddr { /*struct to hold an address */

u_char sa_len; /* total length */

u_short sa_family;/*type of address */

char sa_data[14]; /*value of address*/

}

但是,每个程序都不会使用这个通用地址类型来描述所用的地址。因为这样太不方便了。每个协议栈的应用程序都使用自己所用地址类型的专用数据结构说明。例如,TCP/IP使用32位IP地址和16位端口号来表示一个通信端点地址。因此,它使用的地址结构类型是:

struct sockaddr_in { /*struct to hold an address*/

u_char sin_len;/* total length */

u_short sin_family; /* type of address*/

u_short sin_port;/* protocol port number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P address(declared to be

u_long on some systems)*/

char sin_zero[8]; /*unused (set to zero) */

}

这样程序中在每次调用connect()时,都进行强制类型转换,才能保证参数类型匹配:

connect(s,(struct sockaddr*)&sin, sizeof(sin)

只有介绍了Socket API的设计思想,学生才能理解Socket API的这些看起来很奇怪的用法。

介绍Socket API设计思想的第二个作用是锻炼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让学生从Socket API这个具体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带有杰出设计者思想的设计案例中学习算法设计。

但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样完成客户端的任务。他们还没有开始使用这些API来写程序,对于API的这些特殊用法还没有体会。在他们看来API的设计思想是与任务完全无关的话题。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兴趣,并不能够认真去听。

4) 学生动手写程序时,需要重新花时间去学习由于注意力转移而错过的内容

当学生开始动手做练习时,因为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发生了注意力转移,所以,他们需要自己重新学习API的用法。这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还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挫折感。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已经讲过,但是他们又确实并不知道怎样做,一部分人会把这归咎为这门课太难了,自己没有能力掌握它,对本课程的信心大减,直至放弃。

3任务驱动教学的新尝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

我们把教学过程从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方式两部分更改为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有针对性的讲解新的两个阶段。

我们仍然以前面所述教学内容为例来说明。首先,我们把类似Socket API这样枯燥、不适合讲授、而且学生完全可以自学理解的内容,改由学生自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引导过程按照学习目标分为两部分。对于函数功能部分的学习,教师以程序任务的形式来引导。而对于像设计理念这样深层次思想的体会,则通过问题任务来引导。让学生在设计程序、学习函数功能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从Socket API的设计中学习到有价值的设计思想,我们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同学思考,如为什么socket生成函数需要用户给出socket使用的协议栈?为什么要按照服务类型,而不是基于协议来生成socket?这样做有什么优势?又带来什么问题?为什么地址需要转换成通用的地址类型,这样做是不是很麻烦?可以怎样解决?

新的教学过程如下:

1) 教师给出任务描述,演示示例程序;

2)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解题思路,设计算法;

3) 教师告诉学生Socket API可以帮助完成任务、并给出一部分资料;

4)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设计、实现客户端软件时思考,并要求在完成时回答;

5) 学生自学并动手实现客户端程序;

6) 学生介绍、演示自己实现的程序,回答、讨论前面提出的问题;

7)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作总结,对学生设计、答辩、回答问题、以及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为了避免某些基础差或不自信的学生因为无从下手而放弃学习[1],学生分组来完成任务。小组内的同学共同研究和学习API的具体用法、讨论问题的答案。他们一起将API对应到算法中、完成程序的代码实现。任务完成后,采取组内推荐和教师选择两种方式选取学生进行答辩和回答问题。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团队学习持欢迎态度[2]。我们这种分组的方式也正好符合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学生协助学习API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讲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当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程序时,成就感提升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对于掌握新知识比较慢的同学,他们也在同组同学的带动下,完成任务,不至于掉队。

在任务分析过程中,教师并不给出流程图。在学生编写程序过程中,尤其是分组协作的情况下,他们发现要有一种手段把算法流程精确描述出来,才能保证最后编写程序的正确性。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文档的作用和必要性。这样比教师强调文档的重要性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对预设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更深地领会到API的设计思想,从中汲取算法设计经验,并学会历史地、发展地看问题。同时,也更好地掌握了API的用法。

在最后教师针对性的讲解中,因为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具体问题所在,所以效果比原来的课堂讲授方式要好。

根据调查,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如分数、奖赏等会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弱,而间接性学习动机,如求知、探索、成就等,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加强[3,4]。我们的新教学尝试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本课程是高年级的选修课程。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学习知识,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而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最终任务的完成又给了他们很强的成就感,使他们对这门课程以及自身的信心都得以提升。

4结束语

目前,我们的这种教学方式还处于尝试过程中,收到一些好的效果,解决了以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新方法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如课堂时间不好掌控、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分组以及进度控制比较困难等。这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云波,罗亚莉. 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J]. 当代教育论坛,2007,(5).

[2] 蓝色畅想工作组. 大学生学习成就动机差异的研究[EB]. http://jw.nju.edu.cn/xxl/xxkx/tools/cou/《大学生学习成就动机差异的研究》答辩论文.doc

[3] 教育部人事司. 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万俊,王枫. 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发展[J]. 教育前沿,2007,(2).

作者简介

张丽(1973-),女,副教授,2004年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获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理学博士,讲授过课程有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通信协议分析、操作系统分析、离散数学、PKI技术等,研究方向为选播技术、网络管理、服务发现等。

沈琦,女,副教授, 2004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博士学位。在国际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已经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荣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分布式计算、代理技术及应用。

石振莲,女,讲师,讲授课程:软件工程、可视化建模与UML、程序设计入门。

本文由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资助

作者:张 丽 沈 琦 石振莲 何泾沙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论文 篇2:

新型交互式射击游艺控制系统实现

摘要:本文将先进的激光多址编码、RF无线射频、CAN总线、动漫与光机电控制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射击游艺过程的有效互动,大大满足消费者参与式的游乐追求。

关键词:射击;无线射频;CAN总线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来愈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休闲娱乐方式,除了“求新、求奇、求特、求异”之外,大家更加注重体验参与式的游艺活动,为了应对这种消费需求偏好的改变,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本系统将先进的激光多址编码、RF无线射频、CAN总线、动漫与光机电控制等技术相结合,设计一种基于光机电与动漫结合的新型交互式射击游艺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主要由中心调度分系统、游艺小车通信分系统、区域道具动作机电控制分系统、车载PLC运动控制分系统、动漫效果与光机电控制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中心调度分系统

通过CAN总线与区域道具动作机电控制分系统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实现计分与道具机电动作控制;与游艺小车通信分系统采用基于无线射频模块nRF905的主从式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动漫效果与光机电控制,实现射击过程的实时计分显示、动漫场景与光机电动作协调控制。中心调度分系统接收/处理各区域控制分系统计分和检测开关状态、车载分系统初始化等信号;显示车载系统各车子网络连接状态;通过人工方式向车载分系统发送启动、停车等控制指令;自动向车载分系统发送实时分数信息;控制播放数字化动漫影音信息,并向车载分系统发送控制信号(该信号由各车子行走控制系统解释并执行车子动作);处理分数排行及历史纪录、用户信息管理等;下客区显示屏播放即时分数、候客区显示屏播放历史纪录、预演区显示屏播放游戏短片及解说、区域控制区内投影机播放数字化动漫影片;能控制至少8个区域控制分系统(共110个控制点)。

游艺小车通信分系统

通过人工触发玩具手枪内的红外激光发射模块,向区域道具动作机电控制分系统发射多址编码信息,模拟射击过程,完成游客与现场道具的交互过程。接收/处理中心调度分系统的分数信息并显示,接收中心控制分系统的启动、停止和动作指令,并通过RS232数字接口通道透明地传输给车载PLC控制分系统;接收车载PLC控制分系统信息并发送给中心调度分系统;实时显示对应车号座位打中靶模分数;实现叩动扳机或按钮音效、其它动作音效。

车载PLC运动控制分系统

通过西门子的S7_200 PLC控制伺服电机,控制游艺小车的行走、旋转、定位、防撞等动作,自动探测位置实现防碰撞、自动上报游艺小车当前运行状态等。

动漫效果与光机电控制分系统

由中心调度分系统通过CAN控制总线下发动漫播放控制指令,接收区域控制器输出的道具控制信号控制机电动作效果,执行道具相应特定的声光电效果;实现各场景机电控制动作。

区域道具动作控制分系统

接收/处理车载通信分系统发射的红外激光编码信息;通过CAN总线向中心调度分系统发送计分信息,接收中心调度分系统的控制指令;响应区域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动作及灯光特效、音响效果;每个区域能容纳至少各20个输入输出I/O口(I口光电隔离,O口继电器)。

通信网络的组成

本系统有机地将CAN总线与RF无线通信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射击过程的有效互动。

基于nRF905主从式无线局域网通信

系统由一个中心控制设备(中心调度分系统主通信模块)及8个节点设备(游艺小车)组成,中心设备PC机使用全双工USB—UART串口与主模块通信,主模块与各节点模块传输无线数据。根据网络协议,数据传输采用半双工的点对点方武或广播的方式。节点模块可根据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显示、控制操作,并可通过UART与下位机PLC进行通信,如图2所示。

为此,定义用户数据内容如下:用户数据包括4位的状态字X和Data数据:状态字X的高两位用于控制数据发送方向,如X高两位为00表示中心控制设备向节点设备发送显示数据,此时低两位为屏幕ID,用于进行分屏显示,显示内容为Data数据;如X高两位为01,低两位备用,表示中心控制设备向节点设备发送控制数据Data,节点设备可通过UART将Data数据送至下位机PLC;如X高两位为10,低两位备用,表示节点设备向中心控制设备发送来自下位机PLC串口的Data数据。

基于CAN总线的道具动作多址通信

如图3所示,CAN总线通信网络中每个道具作为独立的CAN节点,通过PIC18F4580的CAN接口挂在CAN总线上,CAN总线各个节点与主控器连成一体,利用CAN通信协议实现各节点间分区域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处理。

中心调度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中心调度程序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开发语言使用Visual Basic,后台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0,如图4所示。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不同,分为射击分数显示客户端程序、动漫播放控制客户端程序,中心调度服务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程序之间通过Winsock进行局域网数据通信,CAN总线和nRF905无线射频的主控制器通过UART—USB模块与调度中心程序进行数据通信。

基于Winsock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使用Winsock控件时可以使用两种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本系统采用TCP协议,分别建立客户应用程序和服务器应用程序。

在创建客户应用程序时,必须知道服务器计算机名或其IP地址(存于RemoteHost属性)、及服务器计算机进行侦听的端口(存于RemotePort属性),然后调用Connect方法。

创建服务器应用程序时,就应相应设置一个侦听端口(LocalPort属性)并调用Listen方法。当客户机需要连接时(connect),就会发生ConnectionRequest事件。由于系统有多个客户端,因此要动态管理客户端的各个连接请求,参考如下程序设计(略)。

为了完成连接,在Connection Request事件中调用Accept方法。建立连接后,任何一方计算机都可以发送、接收对方数据。发送数据时,需调用SendData方法。当接收到数据时,会发生Data Arrival事件,调用Data Arrival事件中的Get Data方法就可以获得对方传送的数据。

基于MSComm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MSComm通信控件提供了一系列标准通信命令的接口,它允许建立串口连接,可以连接到其他通信设备、还可以发送命令、进行数据交换以及监视和响应在通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错误和事件,从而可以用它创建全双工的、事件驱动的、高效实用的通信程序。

在程序加载过程中,由于可能存在无线和CAN两种通信方式,所以在Form_Load事件中要进行初始化处理,参考程序(略)。

在数据接收过程中,MSComm提供了两种处理通信问题的方法,一是事件驱动方法,一是查询法。本系统采用事件驱动方法,当有新字符到达或端口状态改变,或发生错误时,MSComm控件将触发OnComm事件,而应用程序在捕获该事件后,通过检查MSComm控件的CornmEvent属性可以获知所发生的事件或错误,从而采取相应的操作。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通过调用MSComm的Output方法实现。

结论

本系统由中山市金马游艺机有限公司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联合开发并于2008年下半年成功交付使用。本系统是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体,突破游艺和动漫原有的产业边界,在传统游艺机项目的基础上首创性地将动漫与机电控制、有线与无线组网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完成一种新型交互式射击游艺控制系统。

作者:卢满怀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论文 篇3: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探讨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最后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的设计依据和实验安排。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实验类型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和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是Internet的核心技术和协议,并对各种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配置和应用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实际工作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其概念多、原理复杂、协议抽象。为了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网络协议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安排有配套的实验环节。笔者教授《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年,深感目前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根据笔者课程教学的体会,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改革方案和具体思路,最后探讨了实验内容的设计依据和实驗安排。

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2.1 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认识不足,没有目标和规划。有的学校实验内容偏应用,属于操作型实验;有的偏理论,属于对理论、协议的验证型实验。实验内容的设置随意性大、结构松散。这样学生学完了课程之后,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在实际中也不能学以致用。

2.2 轻视实验环节,实验学时少

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课时安排不当。有的院校实验课时只有8学时,实验的地位不突出,从而导致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实验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网络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2.3 实验教学组织不完善,考核方式不合理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合作性实验,存在“有干的、有看的”现象,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对网络知识主动探索的欲望不高,这样影响了教学质量。实验成绩主要来源于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不合理。

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在实验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3.1 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不仅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和协议进行验证,还需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实际的操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网络问题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可见,《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安排实验内容,既要使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又要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

3.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网络实验的类型可以分为:验证型实验、操作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四类。验证型实验主要用于验证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各种协议,如解析IP包、解析TCP包、分析CSMA/CD的运行机制、理解ARP协议的原理等实验。操作型实验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方面的动手能力,如制作网线、安装网卡、配置TCP/IP协议等实验。综合型实验是指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验项目,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网络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比如网络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网络性能分析、网络故障排除等实验。设计型实验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和解决步骤,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如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规划设计等实验。

以往的实验项目多是验证型、操作型实验,这样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更新实验内容。适当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比重,减少验证型、操作型实验的数量。

3.3 增加实验学时数

为了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学时应当在16学时以上。有条件的可以独立开设《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校把网络的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实验课程,以便传授更多的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

3.4 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实验开始前实验教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步骤。学生需要预习实验内容,对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学生需要写出工作计划和设计方案。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在实验开始时认真讲解实验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进行中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要求每3-5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每组有独立的实验设备。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积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应是简单的实验步骤描述,需要有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解释与说明。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有分析过程和解决思路。实验成绩的判定不单纯来源于实验报告成绩,需要结合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的考核。

4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强化对网络协议的理解,能进行简单的网络安装、配置,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因此,本课程的实验内容应该涵盖以下方面:1)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协议的认知与分析;2)网络软硬件的安装、配置;3)简单的网络通信编程。根据这样一个原则,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总共的实验学时为20学时,涵盖了上面的实验内容,并且既有验证型和操作型实验,也有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实验类型完善。通过本实验计划的实施可以很好得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5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功底,积累一定的网络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理论性强,发展日新月异,实验教学一直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果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网络的概念和原理,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可见,开展实验教学的研究,完善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的组织会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准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编写一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材,以更好得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

[2] 陈鸣,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

[3] 冯国富、江效尧、胡作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8):126-127.

[4] 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探讨,高等理科教育,2007(3):78-81.

[5] 卢加元,《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设想,福建电脑,2007(8):214-215.

[6] 曹利,《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分析和设计,实验室科学,2008(4):50-52.

作者:李 蓬

上一篇:测试分析报告下一篇:公司宣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