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1: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几大要素

摘 要:语言艺术,是人类在思想交流、知识传承、心灵沟通、情感输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语言运用技巧与方式的综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更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中,知识性是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内容核心;生动性是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形象表达;情感性是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教学共鸣;精练性是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取舍体悟;规范性是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正确表达。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知识性;生动性;情感性;精练性;规范性

一、知识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内容核心

语言是文化与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教学而言,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知识性。尤其是对于县级普通中学,由于教育综合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不强,课堂就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平台,大部分学生把课堂当作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就成了学生们知识储备的全部。对于语言知识性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要泛泛议论,而应该做有针对性的议论,有理有据,博采众长。教师所讲授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在一天天地累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生动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形象表达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仅具有知识性是不够的,虽然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但是日复一日,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一个倦怠期。如果教师不懂得丰富自己的语言,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一定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以课堂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生动性体现在教师在语言表达时要善于生动地描绘,利用肢体语言,给学生一种极强的直观感受,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性是教师智慧的一种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动的语言是语文教师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带动整个课堂节奏的同时,也会让学生领悟到深层的含义。教师的生动性语言不仅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尤其对于沉闷的课堂气氛,有很好的调动效果。

三、情感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教学共鸣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时,要融入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与情感,重点是要引起教与学、师与生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努力做到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评价,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甚至关乎学生未来的人生命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

1.教师课堂情感性语言的鼓励性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问题提出后,没有学生主动来回答,场面很尴尬,这時教师的语言就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了,教师接下来的话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同样的问题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也遇到过,笔者处理的方式是对学生说,“不要担心回答得不准确,我给你补充”“你可以把你的答案悄悄地说给我听。”学生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之后,开始有人举起了手,接下来发言的人越来越多,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2.教师课堂情感语言的差异性特点。教师情感性语言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能泛泛,如“很好!好!对!”之类的评价,毫无区别性,久而久之,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精练性: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运用的取舍体悟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精练,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说套话,不要说与教学内容无关联的话,更不要说无凭无据的话。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经过细致加工、反复斟酌、有取有舍,用准确、简约的话表达丰富的内容,这才是语言精练的要义。如讲《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套方案,其中一套方案是,从行文脉络角度分析,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纲目入手,将课文清晰地理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另一套方案是从概括语段内容入手,在分析内容时,插入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一套方案在实施时,耗时比较长,而且根据课时安排,一节课不能完成,需要三课时,所以弊端是学了后边的内容,前边的内容容易忘记,而且整体效果不好。经过这样的考量,笔者果断地选取第一套设计的方案,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很快地抓住了课文的结构,本篇课文能够达到如此效果,与授课设计思路的精练分不开。教师课堂语言做到精练,就能重点突出,条目清晰,反之,就会拖泥带水,变浅易为复杂难懂。尤其那些多次重复性的语言,更会让学生听得不耐烦,有的学生会理解成教师太啰唆,会在课堂上开小差,影响听课效果。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李芸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J].商情,2016(41).

[2]苗兴伟.语言学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胡逢游.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杂志,2010(05).

作者:邱小青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等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

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二、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我曾听同事说,她听过一节语文课由于老师的语言平平、毫无生气,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有的甚至在下面大呼“催眠曲”,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道‘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这则小故事的引述,使学生忍俊不禁,其心境明显处于愉悦状态,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解、把握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

三、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让我们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概括: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作者:张瑞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3: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艺术

摘 要: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确实,对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来讲,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要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实践表明,教师重视课堂评价语言,把握好课堂评价语言,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让自己的评价语言充满灵性与智慧、幽默与风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就像语言大师普希金所说“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点亮”,用语言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激情。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对学生有几分期待,学生便有几分希望。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仅体现着教师的人格与修养,有些还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性语言的恰当表达,特别是批评教育,教师一定要慎言,使它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因为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很重要,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很敏感。

就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摆脱了稚气,对他们进行表扬激励,只说“你真棒”“好”“不错”这样的话,已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热情,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较强的谚语、俗语作为激励。如“知识就是力量”“态度决定一切”“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学而时习之,可以为师矣”等提醒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其实每个学生心理都渴望老师的赞赏。以勉励、赞赏的语气进行教学,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帮其找到成就感,还能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地发挥。而生硬的命令,往往会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生的活动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像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有争议的问题比较多,这时教师切忌一言堂,而是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当我们提出愚公究竟愚不愚的问题时,好多同学会说愚公愚,这时我们就应让他们大胆发言,有必要的话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阐明观点,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也对本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中总会有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提出一些让老师很是头疼的问题,这时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性,教师要以鼓励和肯定性的语言为主,对其进行灵活而富有智慧的回答,切莫用带有抱怨的语气进行冷嘲热讽,清代教育家顾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因此教学中应把握时机,给学生多一份赞扬,少一份责备;多一份激励,少一份抱怨,真情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让学生乐在学中。

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一定要避免过于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对于学生的看法不能抽象地肯定“对了”“你真行”“好”之类的。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比如用“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这样的评价语言,看似平凡,但平凡中不乏温情与希望。这就如同我们赞美一个人,你要说他好,一定要有具体感,给人感觉你是真情实意,而不是给人华而不实、虚情假意之感。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地倾听学生的回答。还有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要因材施评,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就像“后进生”平时很难听到老师或同学的夸奖,太多的责备,不仅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机会对其进行赞扬和激励,应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后进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语文课堂评价不能盲目的肯定、激励,对于一些错误的回答老师也应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答非所问的情况,这时教师应随机给予准确的评价,或抓住其闪光点予以表扬,如:“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希望下节课,你还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人!”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让他言归正传,或对他的态度予以肯定,这样既给学生信心,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再者以幽默的语言予以评价学生这对老师来说要求就会更高一些,其实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最高境界,它的魅力就在于虽然不直说,却让人通过曲折含蓄的表达方式心领神会,也就是我们时常说的“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在我们身边幽默的教学语言事例很多,比如,面对学生迟到现象,教师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责备他,这个学生心里肯定不高兴也难以接受。但如果把语气换一下,幽默一点问他:“你路上是不是做了件好事,老师和学生都很期待你的到来”“你的闹钟今天是不是失职了”等。这样学生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以后会尽量不迟到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生动的赞赏性评价语,能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断积累和创新评价用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更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准确地传授知识,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要巧妙地指出不足。其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就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作者简介:

郭俊雄,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会师中学。

作者:郭俊雄

上一篇:庆“三八”表彰活动方案下一篇: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