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随即变成人们必须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衡量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基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探究了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论文 篇1:

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开始设立信息技术这门科目,重视对初中生的计算机初级知识的教授,使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灵活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当前,互联网+教育在全国广泛开展,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正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有序地加以落实,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在教授学生理论与技术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的喜好,有效提升其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引言:互联网+的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以及来源,但同时各类信息嘈杂而出,如何有效处理和判断信息成为人们必备的基础素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初中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和完善,人生观、价值观未完全形成和完善,因此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多种方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1初中学生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现状

1.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全面,学生水平差距较大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再是人们存在误解的游戏、网瘾等等方面,再加上国家力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等,可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出行、旅游、社交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育从业者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足够重视。

由于学校及家庭的影响和限制,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差距是非常大的。再加上,不同学校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投入与重视程度也呈现极大的差异性。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层次不齐的,教师们要对学生们的水平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设计好教学内容和节奏,做到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同时,做好教学工作。

1.2教学方法与教学现状不匹配

在如今创客教育、人工智能的兴起,这就要求在进行这一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运用新型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意在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当下大多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呈现严重的滞后性,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时,多是为学生演示具体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去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达成很好的效果,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会严重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情境创建设计教学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

在新时代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对于如此被信息所包围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多数偏向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生活与信息之间如何处理的能力等有所忽视,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将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与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达到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如果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及在学生获取信息时,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之后遇到类似的生活问题。

2.2采用游戏竞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普遍存在贪玩、好动等特点,而且大多数学生自我约束力差,难以长时间集中地做一件事。基于初中学生这样的身心特点,因此,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将游戏资源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游戏竞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以此在课堂教学之初便能够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时,便可以为学生们介绍他们所熟悉的游戏,如《英雄联盟》、《地下城》、《梦三国》等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硬件内容,比如显卡、内存条等。利用学生们都感兴趣的游戏来讲解和切入新知,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他们会更加专注的听讲,从而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认真,掌握的也更加牢固。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基于学生成长环境、智力发育、学习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呈现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这教师需要不断改良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地开展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所有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基于这样的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Dreamweaver”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页的制作。学生们就网页的制作进行交流,根据网页创建的步骤合作进行网页的创设,规划网页的主要内容,梳理和构建网页结构,选择和确定网页内容需要用到的图片与素材,整理网页内容并将完成后的网页上传到服务器。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位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发挥,信息收集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网页内容的搜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网页的操作,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内容编辑,审美能力不错的学生则可以负责网页的设计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手段。

2.4谨记创新教育核心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一般使用“灌输式教学法”,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课本、教学用书展开。虽然“口头讲述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但却不利于营造课堂气氛。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他们肯定不会主动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这自然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及时丰富教学形式,切勿拘泥于基本的教学任务、内容,而是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工作出发点,这正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

以“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为例,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常用函数inputbox的格式及其使用方法;掌握顺序结构的应用方法。將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班上的小组围绕以上习题进行比赛。将课堂中的“随堂练习环节”转变为“游戏竞赛环节”,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与沉闷的“练习环节”相比,“游戏竞赛”无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核心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俊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91-92.

[2]乔永兴.“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研究[J].新课程,2021(33):218.

[3]黄天虎.刍议提升初中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24):14-15.

[4]韩明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5):83-84.

[5]孙林娟.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5):83-84.

作者:陈维 于娅慧

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论文 篇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提升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随即变成人们必须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衡量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基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探究了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学校;教师;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转变为信息素养的提升,以期实现信息跨越的内在需求,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素养已然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提升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引起广泛关注。

一、学校层面信息素养提升对策

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条件,首先应能满足基本的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学习环境及办公需求,同时应做好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并定期维护更新,强调标准的执行,保障基础设施始终满足教学需要,确保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来操作,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信息素养的道德层级水平,同时應根据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置办和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其次做好教师和学生对基础设施的使用能力的教育培养,定期开展基础设施应用操作知识普及讲座和实践能力比赛,保障基础设施的效用率以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和学习发展情况、教师的相关信息构建相应的管理系统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及时的分析决策。应认识到基础设施为信息素养的提升构建了环境,其效用应通过长期的改善过程来逐渐显现,而不能仅通过短期的方式来期望达到明显的效果。

二、教师层面信息素养提升对策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当教学资源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构建和培养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对课堂所教知识有较好的吸收程度和理解,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是最为基础的方面,因而要严格保障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达到教学要求,同时定期进行考核和分析。

再者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好坏对学生的素养能力的提升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可通过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上积极汲取优质课件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分析不同班级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等特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如项目任务引导、分组学习、自主学习以及较新形式的游戏教学、翻转课堂等,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交流、创造等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课后对学生作业设置更为针对性。并尝试拓展和引导新的知识,使知识形成更具有衔接性。

三、学生层面信息素养提升对策

对学生来说信息素养的提升主要可以从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部分来探讨,首先对于其使用计算机的自我效能而言,又可分为基础和高阶自我效能,基础自我效能包括完成简单任务如创建表格、输入文字、搜索信息等,这些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布置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小任务,驱动其进行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等一些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的自我认可度和对实践的动力和信心。而高阶自我效能主要包括完成较为复杂的信息技术项目和任务,如编程、设计电子海报、网站、PPT等,需要通过在课堂上以课题任务的方式来进行培养训练,并注意设置一系列的阶段性任务来分解步骤,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和抵触心理,通过分阶段、有时序的逐个完成任务,最终完成项目所带来的成就感会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内部因素来进行分析提升。在外部因素上,在课余时间亦可组织各类信息技术竞赛、计算机编程比赛等来鼓励学生参与,并通过分层次分赛项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信息素养能力。其次对于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方面,在内部因素上主要是学生自身在成长环境下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可通过引导方式从其感兴趣的角度来启发联想,从而引入到信息技术与自身兴趣的结合点,布置相关探究性任务,从而建立对计算机的兴趣,提升信息素养能力。外部因素方面主要是家庭氛围和学习环境,通过与家长沟通并通过一些方式,如在日常谈话内容中经常谈起相关信息技术发展,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并在学校开展相关信息技术专栏,科普讲座,课堂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设计、动画制作等信息技术相关内容,通过营造环境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从而提升信息素养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在一线参与实际教学的老师们来说,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

生信息素养便是我们贯彻教育信息化理念和要求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大家认真研究相关课题,一起参与到信息素养提升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王晓力.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01):92-96.

[2]徐靖程.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05):4.

作者:王艳艳

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论文 篇3:

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 要:信息素养是在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梁启超曾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对整个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阐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必将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最终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现在,迎接未来,而好的习惯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开端。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是要老师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入手,采取合理措施,锲而不舍地坚持,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就要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1.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的学科,学生对这个学科学习的心情是既跃跃欲试又不知如何下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下手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自觉自愿地学习。

如在学习Scratch“街舞表演秀——声音和舞台特效”时,学生看到教师事前制作好的作品,会感觉新奇有趣,有了蠢蠢欲动想动手制作的愿望,但又不知如何插入声音和如何选择适合的音乐。这时,教师就指导学生通过看书自学、组内讨论、上机实践来完成。之后再通过同学作品的评讲、对比和交流,激發学生自我完善作品和再创作的欲望,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巧设任务,引导自学,达成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强和极富创造性的学科,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有时效性。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建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有趣味、有层次和梯度的任务;在教学中,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期间,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风景名片展示——文本框的应用”一课时,课前我先收集广州具有代表性景点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作为学生学习这节课操作技能的素材,同时也利用这些素材制作了既有横向文本框的作品,也有竖向文本框的作品,在教学中先将这些制作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然后布置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任务一,将“广州风景档案”用艺术字来制作;任务二,从老师提供的素材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点插入图片并修饰。这两个任务的内容是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将其设置为这节课的任务,既可检查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又可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学以致用;任务三,按课本“文本框的添加”的操作步骤创建文本框,并输入相关文字。这个是本节课的新知,在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之前,笔者让学生先看书尝试如何创建一个横向的文本框,再请学生到教师机前演示如何创建文本框并输入文字,之后让同学们完成任务三,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讨和实践掌握新知;任务四,修饰文本框。笔者让同学选择适合主题、自己喜欢和利于观赏的修饰方法来修饰,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和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二、引导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活动前,教师就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究思考问题,让学生去领悟、发现新知。当学生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老师再“拔刀相助”,给予适时、适度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如在讲授Scratch“街舞表演秀——声音和舞台特效”一课后,发现学生对这一节课呈现的内容意犹未尽。设想:在现实生活中,舞台表演通常是不止一个表演者,能否在街舞表演秀中增加一个或多个角色?让角色轮流上场表演?能否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完整?基于这些想法,就将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三册23课的课题改为“街舞个人表演秀——广播与接收广播”。当将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同时在课堂上老师提出“1.如何让两个舞者表演时相互不影响?”和“2.如何实现让角色轮流上场表演?”让学生自己去用已掌握知识探索尝试解决,让学生大胆设想,当有的学生提出用控制模块里的等待指令来实现问题2时,我就让他们上机验证,然后再进行讨论和比较;当学生发现用等待指令可以实现问题2,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就提出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问题时,我才指导学生关注事件模块下的“广播和接收广播”这两个指令。经历过这样的探讨、尝试、再探讨、再尝试……最后,学生完成的作品不仅实现了原来设想的效果,有的还创作出谢幕的场景效果。

三、注重知识的迁移,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主要在于知识迁移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并运用这种知识迁移去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学习的目的并非掌握知识本身,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这种提高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并培养他们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自我提升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重复教学,例如,软件窗口操作界面基本相同,由文件、编辑、工具、帮助等菜单组成。在窗口教学中,有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画图、Word、Excel、IE、Powerpoint等窗口的介绍,这些只要详细介绍一个就可以了,其他的运用迁移原理即可解决,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又如,在学习了Word软件插入图片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插入菜单下的选项,这样在之后学习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和表格等时他们都知道如何操作。这个知识也可以迁移到Powerpoint的学习中,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学,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实践。

2.以不变应万变,自我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应用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品应运而生。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每个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都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着一个引路人的作用,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借鉴以往的经验、方法,以“万变不离其宗”的理念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与自我升级,从而养成自学的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自学能力是对学生最好的学习引导。当遇到问题时,让学生借鉴以往的经验或旧知识尝试去解决。当学生自主解决了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摆脱依赖老师的心理,同时也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注重常规,形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好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信息技术课堂上,上机正确、规范的操作,能帮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操作电脑的习惯。

在教学中也注重实际操作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在学习键盘操作时,要强化基本键的重要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养成手放在基本键上的良好习惯;在学习建立文件夹内容时,强调个人隐私、文件存放的规定,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的良好的信息素养;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强调在打开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要先调整窗口最大化,其次选择页宽的显示模式;再选择合适的输入法,然后才开始文字编辑操作。目的是养成合理操作步骤常规习惯。

五、与学科整合,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用结合的能力。

在学习《文字的修改》和《字块的编辑》(第二册第4、5课)时,可以增加包含改错别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句子意思以语文内容练习的题目。其目的就是培养操作,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

在学习《图表的制作》(第二册 第18课),可以结合数学课所学的柱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来进行图表功能的比较,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如何根据需要选择电脑制作不同图表的便捷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六、有效的评价,促进自我成长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很多学习成果都是以提交作品的形式来呈现的。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在欣赏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同时,能了解自己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评价能促进学生反思、分析、比较、综合、概况等能力的自我成长。

学生作品的评价可利用一些成熟的评价系统,如我校就是使用“志华信息技术云课堂系统”。使用前老师可根据学生作品在系统中设置好评价标准。这样学生在上交作品后就可以根据教师已设置好的评价标准,进行同学间作品的互评。之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作品再进行评讲。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信息素养的内涵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影响的深入发生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关注本学科的教学如何能更好的与其他学科整合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彦军.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1.

[2]秦殿启.信息素养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3]杨云.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3):182-183.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07.

作者:张建

上一篇:民宗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书法笔墨元素的招贴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