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设计教学能力探讨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两个字已有更深的含义,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笔者所教中职美术学科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分析当前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优化当前中职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美术设计教学能力探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美术设计教学能力探讨论文 篇1:

中职美术设计教学能力探讨

摘?要:职业中学美术设计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发展学生智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绘画知识以及技巧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知识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然后融进自己的作品之中。本文针对中职美术教学设计,从直观、新角度、体验、赏识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探索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呢?笔者认为,最主要是要明确自身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将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出最好的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直观的教学效果更有吸引力

广大教师一直都非常喜欢直观教学,因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青春期,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教学设计,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使用直观法能够使课堂更加有生机和活力,学生也容易接受知识的灌输。举例来说,在讲解到“构成—点线面”的课程时,由于它的要求就是完成各种规律的表现,这种表现需要画出规整的图形,整个工作过程比较苦闷和枯燥,因此很少有同学能够将它完成好,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创意效果还不明显。而使用纸剪贴的方式不仅省去了填涂的工作,学生可以直接剪下各种图形,粘在另一张白纸上,而且效果明显,直观快速,修改方便。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越来越丰富了,而且兴趣盎然。

2.从新角度开拓更多创作空间

当学生被给予一个新的课题的时候,老师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思维的想象,将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设计出旷世的作品。教学中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设计,就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充分的素材创作。在创作上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拿设计静物的装饰画来说,每个人要求画出不一样的作品,如果老师不给学生任何的提示,学生大概只会画一下曾经画过的静物,比如说是陶罐、水果等,要是给学生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则学生展示出来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因为作品中会融入作者的思想及他的理解。所以艺术不能拘于一格,它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他们的创意点,它才有可能登上新的台阶。

3.设计带有体验感的课堂

如今的教育特别重视体验式的教学,因为体验式的教学会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它有很多的优点,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模仿,学生见多的艺术,自然而然地领悟一些创作之中的奥秘,然后融入自己的艺术见解,就可以突破常规,取得新的艺术成就。就拿“图形创意——手的形象”这课来说,通过使用多媒体来展示各种手的艺术形象,分析不同手的形象代表着不同的心理活动,然后让学生使用哑语的方式来感受人们的内心世界,比如高兴时的手,愤怒时的手,伤心时的手等。根据教师提示,各种情景的手在学生们的脑海里逐渐变得清晰。这样,学生在欣赏、体验、理解、想象、创造、认识等活动中完成了本节课内容,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4.赏识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创作

(1)欣赏学生有个性的作业画面。其实,学生的画法各有千秋,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构成他们不同的画法,有的时候学生会有一些自己的创意,这时候老师就要加以鼓励,让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进行摸索,如果老师泼灭了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正确的引导可使之成为有意识的创造行为,并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著成绩。

(2)倡导学生将自己的艺术兴趣带进课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服装美术兴趣,如穿编丝线、做壁挂、扎染、蜡染等,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当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有一定的艺术知识,然后借鉴一些前人的经验,发挥想象,各显所长,能者为师,增长才干,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方法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美术设计需要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夏子辉.新课程下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2]国?惠.美术新课程改革与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6).

作者:江鹤成

中职美术设计教学能力探讨论文 篇2:

浅探提升中职美术教学的若干策略

[摘 要]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两个字已有更深的含义,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笔者所教中职美术学科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分析当前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优化当前中职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教师;学生一、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失衡

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繁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构成等科目,专业课包括CorelDRAW、Photoshop、手绘pop、VI视觉形象设计等等。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和技能,而专业课则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之上,根据中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办学宗旨、目标和特色所开设的科目。就二者的关系来说,专业基础课是前提,专业课则是建立在基础课之上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前提的专业基础课与普通高中美术教学、全日制大中专院校的美术专业一样,均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于线条、色彩、空间等美术基本范畴的了解和习得。同时,以专业课中的CorelDRAW软件课程为例,就涉及到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范畴,不具备基本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素养,是很难掌握的,而这些素养的习得只能借助专业基础课所沿用的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方式。

2.过分强调实用性

中职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美术人才和实践人员。这既是中职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根本目标。可见,艺术性和实用性,是中职美术教育的两大基本属性。

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实践性、应用性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属性。中职美术教育必须遵守“目标明确,突出技能”、“面向社会,联系实际”等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另一方面,中职美术教育也必须遵守美术学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讲,这两个基本属性之间是不存在本质冲突的,中职美术教育的艺术性是为实用性服务的,其实用性建立在艺术性的基础之上。

但是,在中职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针对传统美术教学中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法的教学风格,中职美术教学却陷入了一条与艺术性渐行渐远的道路,过分强调其实用性,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等等,都过度强调实用性。以CorelDRAW软件教学为例,懂得使用的中职美术类专业学生较多,但能够实现自主创作、推出有深刻思想内涵、人文底蕴,让人过目难忘作品的学生却很少。

3.教学内容过多

一是课程种类多。在目前中职院校艺术类课程中, CorelDRAW软件、Photoshop软件、VI视觉识别设计等等,均在中职艺术类课程范畴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多媒体手段和工具过多。二是教学量过大。还是以CorelDRAW为例,目前业内使用较多的9.0及以上版本的教材,大致都分为了绘图工具和绘图、使用颜色与填充对象、编辑与造形对象等十数章,涵盖线条与图形的绘制、图形的编辑、图形的轮廓与填充、对象的组织与排列、位图的操作与处理、矢量动画与网站制作等繁多的软件内容,却只有一个学期的课时量,这既不具备可操作性,也有违科学性的原则。教师为了把教材内容全部讲解完毕,经常是在赶教学进度,片面追求教学内容大而全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职院校艺术类教师中,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背景的教师相对不足。而中职美术教学中诸多课程,尤其是专业课大多兼具多媒体和美术两个学科门类特点,这对于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教师无疑是一个比较艰巨的挑战。

二、解决问题的若干思路和方法

1.加强中职美术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

要解决中职美术教育过分实用性的问题,必须强化中职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形成。人文精神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阵地,通过加强教师培养,更新教育观念,在课堂上逐步渗透人文思想,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一方面,教师要逐渐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由教学的管理者成为引导者,实现教学信息之间的双向互动。另一方面,适当扩展人文基础课的门类,重视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教学力度,使学生能积累全面的人文素养,着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够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

2.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互为依托

在中职美术的教学安排中,学生要先行学习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专业创作具备一个艺术性的内涵;随后才学习平面广告设计、三维造型、VI视觉识别设计等专业课,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性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范式,能够将在作品中将艺术性、创造性的内涵表现出来。

3.精选优化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上的贪多求全

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点和根本点,立足于基本工具、基本命令的使用和创建,重点强调这些基本工具和基本命令在图形设计实践中的基本变形和应用;另一方面,对一些超出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课程教学的需要,可以进行略讲和删减;同时,还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结构谱系和结构,将课程安排有分割、逻辑上却有联系的内容串接在一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是加大中职美术教师中有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美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切实提高中职美术教师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应用的多媒体教学领域的实力;二是牢牢遵循美术学的基本原则、规律和精神,加强美术基础教学,提高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素质,并坚决抵制把中职美术课程异化为中职计算机课程的错误倾向。

中职美术教育的成绩是显著的,但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面对中职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必须厘清中职美术的目的和特点,坚持正确的教学宗旨和原则,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互为依托,从而促使我国中职美术教学的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卢洁宁.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03.

[2]傅永勤.如何提高中职美术教学实效[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1.

[3]丁永生.试析中职美术教学“五失”现状及改进[J].职业,2014/08.

作者:徐园园

中职美术设计教学能力探讨论文 篇3:

“3+2+1”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服装美术设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主要课程。然而,在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目前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面临尴尬的就业窘境:一是学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很难适应企业的设计工作,从而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下服装设计教育的迟钝甚至滞后。二是当前服装行业急需大量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及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尽快培养出适应市场竞争的服装人才,有效进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是中职服装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纺织服装产品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一把交椅,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就来自于中国。近几年,我国的服装业又有着较大的发展,这大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逐步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种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

目前,服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是设计类人才,具有创新意识,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转化为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能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就业方向模糊,对美术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服装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有机工、样衣工、理单员、跟单员、质检员、营销员、工艺员、采购员、管理员、销售经理、外贸人员、生产经理、样板师、陈列师、裁剪师等工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美育缺失的农村,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对美术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2)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许多中职服装院校缺少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室条件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服装院校都有工艺室,但大多仅有简单的缝纫机械和熨烫设备,学生即使有好的创意,也很难在课堂上将其变为现实。同时,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社会实践不足。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在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的师资力量。

(3)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弊病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设计课等于画效果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服装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但设计课程囿于条件限制,仍主要以课堂说教式为主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深化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教学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把面向市场、社会办学作为中职的办学方向,我校服装专业提出“3+2+1”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含义是:在三年制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在校接受三学期全日制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职业综合能力的教育;两个学期的半工半读,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最后一个学期进入工厂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这既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也实现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成长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在此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服装美术设计的课程目标及模式安排如下。

(1)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这一部分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学生首先学习素描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掌握服装人体线描稿的画法,了解服装款式的形式美法则,掌握服装款式图的画法。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要做到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在教学上,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与机构设置,以具体的设计需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新的款式,同时对企业的文化与工作机制形成初步的概念。

(2)半工半读。第四、五学期为半工半读,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这一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策略,“请进来”是指把企业相关设计及管理人员请进学校,使学生向其学习规范的岗位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和技术规程,锻炼他们适应企业管理的能力;本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为专业健康发展和提质上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企业生产规范引进课堂。

(3)顶岗实习。此阶段是中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是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采取“走出去”策略。“走出去”是指(把教室搬进工厂)选择实习工厂,确定实训时间、实训岗位,制定实训目标、实训安全以及学生实训生活安排,与实训工厂签订相关协议。跟踪学生工厂实训,观察引导学生实训,掌握学生实训动态,督促学生做实训记录和实训报告。记录学生实训时表现,调查了解学生实训时的心理状况、知识技术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学生实训时出现的问题,然后探讨解决方案,解决与实训厂方相关的关系问题,写出学生实训工作报告和相关论文。

开展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对解决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如何适应现代工业生产,使教育教学紧贴生产需要,有着重要意义。“3+2+1”人才培养模式将充分体现服装中职教育的高效率,重视实践与应用,贴近生产一线的特点。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服装设计课程,只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云龙.中职服装专业实践“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纺织教育,2009(4).

[2]戴美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2(2).

(项城市中等职业学校)

作者:夏英美

上一篇:教育局社会管理创新方案下一篇:总工会五一就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