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优化的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单双号将患者依次分入研究组(n=67)和常规组(n=67)。两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对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篇1: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50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15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测试研究。结果:①研究组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SCL-90与SSRS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获得的主、客观支持均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亦较低,社区及医院护理人员应发挥自身的作用及帮助患者开发可利用资源,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关键词 冠心病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相关性

作者:陈 波 李遵清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优化的护理对策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优化的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单双号将患者依次分入研究组(n=67)和常规组(n=67)。两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相较于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提升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切实有效的举措,建议大规模普及。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作为心内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组疾病,冠心病对人体的危害已被大众所熟知。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促使冠心病患者群体基数不断增大,使得冠心病防治和护理干预再次被推上研究热点。事实上,对于内科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手段降低迁延病程对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极为关键。故本院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单双号将患者依次分入研究组(n=67)和常规组(n=67)。入选者男性77例,女性57例,年龄低至55岁,高至74岁,均龄为(65.05±3.15)岁,以独立样本分析法对两组上述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均衡性较强(P>0.05),可实施对照研究。

1.2方法

1.2.1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

以内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给药、口头宣教、咨询解答、病情观察和记录等日常护理工作。

1.2.2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采用与常规组相同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与此同时围绕心理、用药、健康管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对于患者而言,因常年受疾病所累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加之身体机能的退行性变化进一步减弱了其自我效能感,往往令其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局中[1]。另一方面,大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不高且冠心病知识的获取来源有限,导致知识匮乏,不仅会影响其对自我病情的科学认知,还会拉低其自我照護能力。护理人员首先应对患者心理感受表示重视、尊重和理解,引导患者主动倾诉,在释放其压力的同时加深对患者的了解程度;有计划地宣教冠心病相关知识,客观讲述当前冠心病的医学治疗、护理现状以及患者病情,纠正其错误认知;教予患者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通过丰富社交活动或练习深呼吸、打坐冥想等获得内心的平静;为患者引荐康复效果较佳的病友,以正能量事件增强患者康复信心。②用药指导。规范服药是控制并改善冠心病的主要途径,首先应讲解药物作用机制、毒副作用使患者加深对药物的认识,从而自发转变思维观念,对用药医嘱予以依从;其次,需要就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作详细说明,协调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将不良反应扼杀在摇篮里或减轻损害,改善患者用药的生理性、心理性感受;最后,需要强调按时、按量用药的意义,鼓励家属作患者的监督和指导者,帮助患者逐步形成规范用药的意识和习惯。③健康管理。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行为等与疾病的转归息息相关,需要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管理模式,重点告知患者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禁忌,作息规律、充足睡眠、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的必要性,同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对病情变化予以追踪并提供健康管理建议。

1.3对比参数

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对比,其中生活质量评价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为准,满分为24分,得分愈高提示生活质量愈佳,焦虑测评以焦虑自评量表为准,50分为界限值,超过50分证实存在焦虑情绪且得分与焦虑程度呈正比,抑郁测评以抑郁自评量表为准,53分为界限值,得分愈高提示抑郁愈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指标对比,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由(12.85±2.15)分增至(20.27±2.10)分,常规组由(12.91±2.20)分增至(16.92±2.24)分,两组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佳(P<0.05)。

3小结

冠心病是社会公知度极高的慢性病,亦是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因其防治不当可进展为心梗、心衰等脏器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加重社会及家庭负担,故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公认,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而患者群体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缺乏自我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这便影响了其预后,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及再入院风险高。有鉴于此,本院从心理、用药、健康管理等方面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成效喜人。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相符[2]。由此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提升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切实有效的举措,建议大规模普及。

参考文献:

[1]巴哈尔·木提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29.

[2]王秋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126.

作者:苏喜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有效沟通的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治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并制定有利于患者健康的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我院治疗的126名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有效沟通干预,护理干预后用一般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对照组患者有所好转(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健康状况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状况;护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全世界冠心病患者群发病率为14.4%,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被称为“人类第一杀手”[1]。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较快上升趋势,已经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成为全球上升趋势较快的国家之一[2]。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我院治疗的126名符合纳入条件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57例;年龄36~61(48.8±7.3)岁;病程为1-11.2年,平均病程7.52年,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为59例,对照组患者为67例。

1.2护理干预方法

①合理用药: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坚持服用药物的必要性及益处,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和原则;②饮食指导:解释患者适合的饮食标准(如患者终身应该低热量、低脂肪、低盐饮食,糖尿病患者,应更严格的控制饮食的热量;列举适宜的饮食种类,如蔬菜、水果、忌高热量的食物及高盐的食物;③适当运动:制定相适应的运动处方,原则是运动量随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可有每次的30分钟到1~2小时,判断标准是运动后的心率﹤170-年龄;每周至少运动3~5次,一定要达到运动量;④心理护理:通过各种手段减轻或消除患者疑惑,鼓励患者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疾病,并使其家庭支持系统发挥作用,以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出院指导。

1.3研究工具

采用Derogates编制,王征宇译稿的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九个因子,共90个条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由1至5逐渐加重。量表中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0.001)表明该量表是行之有效的[3]。所有调查均采用面询的方式,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参加的调查人员全部经过统一培训。

1.4统计学方法

将原始资料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計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冠心病患者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状况情况比较

详情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病死率出现大幅度下降并趋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与康复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状况是患者对其疾病和相关医学治疗所产生的在躯体、心理、社会地位和作用上的主观认知和体验,因此,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必须通过有效沟通的护理干预方法建立良好遵医行为,使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防止疾病的进展[3]。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对疾病的恢复有较大贡献;患者在出院时感知到健康行为的益处,将导致经常的运动和减少吸烟量等,保持健康的行为,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提高了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有研究指出患者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依从性降低,生存质量受到影响,究其原因,是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等信息认知不够,不能很好的坚持心脏康复计划。这一结果也说明了帮助冠心病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

[2]康晓风,李峥,梁涛,等.康复运动对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5个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922-924.

[3]Kattainen E,Merilainen P,Sintonen H.Sense of coherence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r angioplasty.Eur J Cardiovasc Nurs.2006 Mar;5(1):21-30.

作者:高小平

上一篇:资金控制下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干部考察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