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方法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在高中学校发展中,不仅要紧抓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背景,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德育管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德育方法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德育方法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方法的探索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德育教学实践,从移动学习、旋转课堂和开放课堂等角度,丰富和完善了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德育;管理方法;智能手机媒介

伴随我国4G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价格的亲民化,智能手机作为新兴的媒体,凭借其高度的智能化与便携性、超强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以及更多的增值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了沟通自由,成为我国网民上网终端的第一选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在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确保实现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方法的时效性与实效性,是中职学校德育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笔者一直工作在中职德育工作的第一线,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怎样丰富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方法。

一、移动学习

伴随着智能手机在中职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部分学生存在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情况,出现了不爱学习、不服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传统教学应对策略是强制性禁止使用手机,但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我们合理把手机引进课堂,以智能手机为媒介进行移动学习,增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时效性。

1.利用智能手机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储备德育多媒体课件资源

第一,积极开发可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德育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具体形式可以是手机杂志、手机视频、手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订阅号等;第二,利用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实现教学的及时互动,实现德育管理主客体随时随地的学习沟通;第三,积极设计当今社会关注的德育热点话题的“主题式”多媒体课件资源。

2.开发设计智能手机的微学习系统,加强碎片时间移动学习的管理

碎片时间的概念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它可能是等车、排队、等人、睡前等情况下的时间,但长年累月下来,碎片时间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时间总量。充分利用这个看似小而分散、实则总量巨大的碎片时间,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是对传统德育管理方法的有力补充。

德育管理者可以把目前热点、难点和备受争议的焦点问题,制作成微课、微游戏,二维码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下载学习。学生在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移动学习,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反客为主”——旋转课堂

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旋转课堂具有传统德育课堂无法比拟的新优势。

1.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的旋转课堂,颠覆课堂模式

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做”的教学模式,旋转为“学生课前自主在线学习+师生课堂交互协作探究”的新模式。该新模式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由教师提供优质适合的教学资源,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在线学习。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作业答疑、小组协作探究,师生深入交流。

2.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的旋转课堂,“反客为主”,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思政课堂管理中,教师是传播者、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被动地接受知识。旋转课堂下,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台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师生之间原本较为紧张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慢慢转变为轻松、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

3.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的旋转课堂,加强在线多媒体资源的管理

旋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前在线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建设。我们应多开发设计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设计特定的思政主题,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通过多媒体播放器,自由选择暂停、回放、快进。有了优质资源,还需加强对在线多媒体资源的审核管理与教师学生使用效果的及时反馈。

三、开放课堂——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是当今学生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微信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易行,充分利用微信为德育管理服务,是中职学校德育首先要迅速占领的新阵地。然而,微信信息良莠不齐,微信沟通环境复杂多变,大量不稳定因素、各种学术思潮、各类社会现象都会在微信平台上首先反映出来。因此我校本着简洁易操作、内容正能量与动态化管理的原理,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包括微官网、特别关注、职教资讯三部分。通过试行宣传,印发广告,在全校推行。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更新维护,专业德育教师负责学生交流互动,有效解决德育管理手段枯燥落后和管理互动时效性差的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不断变化,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方法的探索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作为德育管理者,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保证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司书娜

学校德育方法管理论文 篇2:

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方法有效性初探

【内容摘要】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在高中学校发展中,不仅要紧抓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学生为主,以激励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背景,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德育管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良好品德德育实践创新形式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备受关注,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浮动较大、三观形成关键时期,一旦德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高中学校发展中,不仅要紧抓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德育管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以学生为主开展德育管理

高中阶段学生是叛逆期表现较为明显的阶段,经常会受到自身、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的道德习惯,尤其是在高二期间叛逆表现得较为严重,经常会做一些叛逆离谱的事情,这些事情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重视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管理,要充分凸显出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德育变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进而提升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首先,在学生进入到高中学校后,应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全面了解并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违规行为对自身以及其他学生带来影响。其次,德育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教育管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性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接受班规、校规等。再次,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创新形式,打破传统德育管理的局限性,更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德育管理中,并将其渗透到生活、学习中,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育人交往的良好习惯、日常学习的良好习惯、开朗的性格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德育真正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以激励为载体合理开展德育管理

高中学校德育管理的开展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中学校的德育管理,应结合高中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德育管理。为了增强德育管理的有效性,可对高中学校学生实施有效的鼓励措施,做到以激励为载体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相比于传统的德育管理方式,这种激励学生内心的德育管理方式效果更佳。在对本校的大量实践调查研究中发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配合学校所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长期如此学生的配合也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耳融目染,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对高中学生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求所参与的任课教师、班主任等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与学生之间实现和谐的交流和沟通,这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可通过一些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其内心受到震动,进而追求向好。通过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困惑等,以便于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措施。其次,应针对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德育管理工作公正的评价机制。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还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个性较为张扬的阶段。因此,每位教师以及班主任应严格抓住所在班级每位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并进行分析、汇总,对症下药,对学生展开更全面、合理的德育工作,保证德育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当然,在此过程中,应根据教师以及班主任所搜集的各种信息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学生以同等的关注。通过客观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每位学生身上发光发亮的地方,并通过有效的鼓励措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通过有效的评价和矫正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使其不断完善自身。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德育管理,应避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要多以鼓励、赞赏、引导等方式为主展开评价,让学生真正对待自身的不足。

三、以校园文化为背景開展德育管理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品德。例如,可以在学校内设立优秀学生光荣榜,光荣榜不仅要体现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将那些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辛苦劳动等学生写到榜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校园文化不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另外,可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研讨会等方式,或是通过下派一些读书任务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书香校园”文化,强化学生阅读,开拓学生文化视野。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更是良好心理品格以及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阶段,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也极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采取正确的德育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努力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社会培养全面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

作者:王诗瑞

学校德育方法管理论文 篇3:

拓宽思想教育途径,创新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摘 要: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就要考虑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

关键词:德育 体现 框架

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已经抵御不了现实的冲击而轰然倒塌,新体系的建立又需要时间的积淀,面对80、90后的学生,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经验都达不到预期的效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切实围绕更新德育观念、拓宽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采取新的策略,注重在德育的实践性方面做文章,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体现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加强实践育人

突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医学职业学校离不开实践性教学,一要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勤工助学、临床实习等,使学生亲身实践到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明确就业的路径和危机感,增强就业竞争意识从而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教真人、做真人、教真事、做真事,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憧憬,构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充分体现德育中的尊重与塑造,完善品格教育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书易而育人难,难在育人是一种品格教育,是一种塑造完善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工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兴趣爱好、关注能力倾向、关注价值观取向。尊重、关注、塑造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教真育爱,才能够很好地把教育与80、90后学生的尊严、自由、“非主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转变角色,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感化与内化功能

教育不能搞机械化生产“一刀切”的单一目标教学。80、90后的学生更加需要尊重和理解,教育者要在坚持遵守和把握各种政策和制度的条件下,实施人性化教育与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性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育方法,克服德育工作居高临下的说教、批评处罚、硬性灌输等方法,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要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获取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心理动态,做到换位思考,情感交流,价值共享。既要做到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注重心理咨询,构建团队意识,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使之懂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懂得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和谐发展。

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构建适应网络时代新的德育框架

在信息科学大潮涌来且泥沙俱下的时候,我们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这个仿真世界,要利用网络的广阔性、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和全方位刺激性的特征来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建设体现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精品、特色网络文化主阵地,把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时尚元素、专业素养有机地融于網络之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读性、服务性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宽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空间,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让网络德育走进中专学生的生活,指引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方位网络化教育空间,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五、构建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以职业道德为目标的德育教育框架

德育既是整体化目标的培养.更是个体化目标的多元教育,是一个集生活教育、体验教育、主体教育思想于一体的社会教育体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教育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史教育有机结合,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建立公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充分发挥家庭亲和性作用,进行精神上的引领和情感上的支持。充分体现社会的实践性作用,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卫生学校

作者:周林毅

上一篇:培训总结发言三篇下一篇:考核总结(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