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种加工的机械加工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特种加工”是一门涉及面广、工程背景强的课程,针对“特种加工”课程的现状,从特种加工及其影响,辩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特种加工”课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关键词:特种加工;教学;辩证思想作者简介:阿达依·谢尔亚孜旦(1963-),男,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于特种加工的机械加工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于特种加工的机械加工论文 篇1:

结合特色、突出特点、提高学生的特种加工能力

【摘要】结合多年来的特种加工教学经验,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对特种加工技术的兴趣、拓展其知识视野、培养其对先进加工方法尤其是特种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与研究。通过分析特殊零件的加工方法引起学生对特种加工方法的兴趣;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和录像资料,提高学生对特种加工方法的认识;结合课题,介绍特种加工方法的最新进展。使学生对特种加工方法、原理、特点和设备以及用途有全面深入的学习。

【关键词】特种加工技术;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工程结构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航空宇航工业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非常需要采用一些具有特殊性能新型结构材材料,如高强度与超高强度钢、淬火钢、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及硬脆非金属材料(工程陶瓷、石英与蓝宝石)等难加工材料。特种加工方法是解决这些难加工材料和特殊复杂形状零件加工的有效手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于1963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特种加工本科生课程,并编印出响应的教材讲义。之后逐渐修订成为39所院校的《特种加工》统编教材和现机制专业的通用教材。如何提高本科生对特种加工技术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加工方法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1 特种加工课程的特点分析

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特种加工技术所涉及的加工方法众多、其加工原理各异,而且对很多特种加工方法和装备,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以特种加工所涉及的方法为例,就包含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超声加工、化学加工等。而且每一种加工方法又包含多种加工形式,如电火花加工主要包含了穿孔成型加工、线切割加工等;电化学加工又包含电解、电铸、电镀等[1]。由于各种加工方法所基于的原理迥异、跨度较大,如果泛泛而讲,加上学时数的限制,就可能造成内容空泛、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则必然难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研究与试验,开发特种加工教学课件。

2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面对缺乏实际加工经验的学生,通过分析特殊零件的加工方法,引起学生对特种加工方法的注意是十分重要的。

在第一节课中,要讲述的是特种加工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我们首先拿出一些特殊的零件如图1所示,请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说出可能的加工方法。大多数学生们会对图1中的(a)(b)(d)三个零件给出高速铣削加工的建议,而对图1中的(c)零件没有反应。图1(a)零件是玻璃材料,形状虽然不太复杂,但是两个面之间的最小间距比较小,如果使用高速铣削加工,则铣刀直径必然很小,其加工效率可想而知。对图1(b)零件中的深窄缝和图1(d)六方形的尖角的加工,显然高速铣削加工也很难胜任。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零件都是使用特殊的加工方法加工的,图1(a)采用超声加工方法,图1(b)采用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图1(c)上下异型的零件则是使用特种加工中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方法,图1(d)是采用混气电解加工方法加工的。这些加工方法为什么能够加工出这样的零件呢?又是如何加工的呢?从而引出特种加工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3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方法之一。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三维动画技术和录像资料的合理使用是提高学生对特种加工方法感性认识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制作了大量的相关课件。

在开始一种新的特种加工方法的讲解时,要给学生们播放一段该方法实际加工过程的录像或者三维动画演示,使学生们能够在感性上认识这种加工方法,然后讲述该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设备和应用就变得相对容易些,学生对该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就比较具体。

比如在讲电火花加工时,首先播放电火花加工过程的实况录像,展示一些电火花加工的样件图片,再播放电火花加工原理的三维动画演示,这样即使学生们没有看过电火花加工设备和加工过程,也可以感受并了解电火花加工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讲授的加工机理、加工工艺和应用等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现在已经录制电火花加工过程、电火花磨削加工、三维直纹曲面加工、激光切割加工实况、激光“打标”实况、水射流切割加工实况等录像,并开发了电火花加工机理、电火花加工原理和设备、电火花深孔加工、电火花平动加工、线切割加工原理、线切割加工(螺旋面、窄螺旋曹、扭转锥台、双曲面、平面凸轮、断面凸轮、宝塔等零件线切割加工)、超声加工原理、电子束焊接、离子束加工、挤压珩磨原理、光敏液相成形、激光选区粉末烧结成形、薄片分层叠加成形、熔丝堆积成形等三维动画演示,图2是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三维动画。

4 结合实际课题开拓学生思路

特种加工技术在不断发展,课本上的内容始终是滞后于实际研究的。为了开拓大四学生的思路,了解当前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技术,在课堂讲授中密切结合实际科研课题,讲解特种加工方法的最新进展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在讲完线切割加工方法和工艺之后,介绍线切割加工的最新进展。首先给出如图3所示的图纸和零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该零件加工工艺。由于该零件比较小,缝宽只有60微米,使用常规加工方法和普通的线切割加工方法都很难达到这一尺寸要求。要想加工出这样的零件就必须使用微细加工方法。然后介绍微细线切割加工的方法和目前的研究现状,展示我们现在研究的微细线切割加工装备(如图4所示)和使用此装备已经加工出的部分零件,如图5所示。进而引申讲述了实现微细线切割加工的关键是技术[2-4],如微能脉冲电源、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高精密二维伺服进给平台,以及微细线切割加工的间隙检测与控制技术等等。这样,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5 加强实验促进学生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同学们可以通过录像、动画等理解特种加工技术,但是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实际加工过程。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开展了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實验和激光加工实验。为学生介绍教研室拥有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火花微细加工机床、电火花微细线切割机床、激光加工机床和快速成型机床等的结构和原理,并选用多个机床来进行演示试验,以提高学生对特种加工方法的感性认识并加深对加工原理的理解。

此外,还选用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提出不同的加工要求,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合理的加工参数,摸索出电火花加工的参数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规律,从而加工出满足要求的零件。然后通过试验报告的撰写,总结出加工过程的规律,最终达到对电火花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较深刻的理解和工艺方法的初步掌握。

6 开卷考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在我校是模块必修课,在此模块学习的学生大多数会在以后的工作涉及到某种特种加工方法,还有部分学生可能永远不会用到特种加工方法。另外,特种加工技术是常规加工方法的必要补充,对于常规方法能够加工的零件,尽量不要采用特种加工方法加工。所以,让学生牢牢掌握每一种特种加工原理和加工工艺是不科学的。为此,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特种加工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加工原理的理解、加工工艺的分析和加工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如2007年考题:某工厂需要在10mm厚的钢板上下料,请问能够使用哪些特种加工方法?(说出四种方法即可)并定性比较各种加工方法的成本、生产效率和适用的批量。(8分)

这道题全面考核学生对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应用的理解程度,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只有认真听讲并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学生才能很好地回答出来。

6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特种加工技术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特种加工技术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特种加工技术的兴趣,加深对特种加工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生产的要求正确合理的选择相应的特种加工方法,是特种加工技术所有授课教师永恒不变的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晋春, 赵家齐, 赵万生. 特种加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 Chi Guanxin, Cao Guohui, Di Shichun. Design of Energy Controllable Pulse Generator On Micro WEDM.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8.

[3] Chi Guanxin, Di Shichun, Huan Ruining. Study on Key Technology of Intricate Micro Parts with MWEDM.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AST, 2005.12.

[4] 狄士春, 黃瑞宁, 迟关心. 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关键技术. 机械工程学报, 2006. 01.

作者:迟关心 韦东波 王振龙 狄士春

基于特种加工的机械加工论文 篇2: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中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

摘要:“特种加工”是一门涉及面广、工程背景强的课程,针对“特种加工”课程的现状,从特种加工及其影响,辩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特种加工”课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关键词:特种加工;教学;辩证思想

作者简介:阿达依·谢尔亚孜旦(1963-),男,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20世纪40年代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物质对象使用性能所提出的要求使产品向高精度、高速度、高温、高压、个性化、大型化及微细化等方向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节能、减排及降耗”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高寿命、低磨损、低噪音,而且还要求更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这些要求使得产品的制造或加工面临诸多问题,如:硬质合金、钛合金以及半导体材料锗、硅等各种难切削材料的加工问题;各种异型孔、薄壁件以及窄缝等特殊复杂结构的加工问题;各种微米、纳米级孔及轴等的加工问题。

实践表明,车、铣、磨及钻等传统的加工方法或手段难以解决上述加工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传统加工方法或手段要求工具的硬度大于被加工对象的硬度;同时,这些传统的加工手段对能量的利用也主要局限在机械能的使用。

针对传统加工方法或手段的不足,人们不仅开始探索用软的工具对硬的加工对象实施加工或处理,而且采用电、光、声及化学能等多种能量形式来处理加工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三束加工(电子束、离子束及激光束加工)以及超声波加工为典型代表的非传统加工或非常规机械加工方法(习惯上称为特种加工)。

由于具有在加工过程中无明显机械力作用以及能量使用的多样性等特点,因此,近十几年以来,非传统加工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如快速成形或3D打印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加工手段。针对这种现状,国内高校,尤其是“985”高校相关专业不仅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开设“特种加工”这门课程,而且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本文主要探讨“特种加工”课程在教学过程的若干问题及其体会,以便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特种加工及其影响

特种加工是指传统的加工方法(如车、铣、刨、磨、钻以及研磨等)以外的加工方法。[1]相对于传统的加工方法,特种加工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再主要依赖机械能,而是直接或复合利用电能、化学能、声能以及热能等对加工对象实施加工、处理。特种加工对能量有效利用的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等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深化了对加工本质的认识,即加工的本质是有规律的破坏,表现特征为被加工对象物料的增加、减少或变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种加工的概念及其影响应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不仅可培养学生以点到面的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通过对理论到工程应用的认识,强化、提升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思维和理论基础。为此,在注重教材中所述实例讲解的同时,应更多地将特种加工的特点与最新研究、应用成果相结合作为重要内容来讲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既要注意严密的逻辑言语的表述,又要注意知识面的延续与拓展。以下是笔者在讲解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影响时的一个实例。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理念认为:材料的可加工性直接与材料的硬度、强度等机械性能有关。如硬度很高的金刚石、玻璃、陶瓷等材料难以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加工,但可以用电火花、超声波、激光等特种加工方法实现加工。这实际上反映了材料可加工性的延展。

材料可加工性的拓展,也为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提供了处理手段。如为提高铝及铝合金的耐磨、耐腐蚀性能,可基于电火花、电化学和化学等综合利用使铝及铝合金表面生长、形成一层很薄的以Al2O3为主的陶瓷薄层。又如,传统的加工方法所获得的零件表面微观几何轮廓是“尖峰”状的,而使用电化学加工可获得“高原”型的表面微观几何轮廓(见图1所示)。表面微观几何轮廓的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零件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2]

特种加工方法不仅拓展了材料的可加工性,提供了材料表面改性的有利手段,而且也对零件(产品)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路线的制定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传统的结构设计理念中,除非特殊需要,“方”孔(见图2所示)一般被认为是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孔”在几何轮廓上被认为是“圆”,因此,在加工上主要是采用“钻”的加工手段。目前,特征加工方法对各种异型孔均可实现加工。与此同时,加工方法的改变,也使对事物的认识得到深化。如,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孔”和“型腔”一般被认为是不同的事物,但在特种加工技术产生后,不仅“孔”和“型腔”都归属同一类(型腔被认为是“各种形式的盲孔”),而且可加工各种弯孔,见图2所示。

尽管图2(e)所示的异型孔较为复杂,但利用零件几何构成要素分析原理的讲解,应引出“任何零件的型面都是由‘点’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同时,不仅结合齿轮的展成法加工指出“点是零件型面成形的基础”,而且还指出“点的加工是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石”这一十分重要的结论。

“特种加工”课程的授课过程,不仅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应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提升或深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如:目前大学生每天都在使用手机或计算机,或者说几乎每天都与电源插座的火花放电产生“亲密”的接触。当长期使用电源插座或插头后,就会发现,原本光滑的金属表面变得凹凸不平。虽然这一过程的表面现象是火花放电使原本光滑金属表面的材料局部区域“增加”或“减少”,但却可以反映加工的本质,即“对破坏现象的有效利用可以实现加工”,或者说,“有规律的破坏就是加工”。

在上述加工本质的讲解中,实际上包含着辩证法的应用。

二、特种加工教学中辩证思想的应用

在“特种加工”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辩证思想的应用。为此,特种加工中的各种加工方法的产生过程应是授课的另一个核心内容。通过“细节决定成败,过程重于结果,辩证地分析问题”理念的阐述,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思维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内在的规律。

1.充分利用对立统一规律

由于金属的腐蚀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同时,其危害和损失巨大,因此,在常规条件下,并不希望金属腐蚀现象产生,而且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阴极保护法、阳极保护法等)阻止金属腐蚀现象发生。虽然,金属腐蚀的机理十分复杂,但其表象却是金属表面材料的局部缺失,或者说是金属表面材料局部区域的减少。由于零件的加工无非是构成零件材料材质的“增”或“减”,因此,金属的腐蚀现象可用于加工,并逐步形成了化学铣削、化学抛光以及现代微细加工(微机械、微电子)技术的基本工艺方法之一的化学蚀刻技术。

2.充分利用矛盾的两个方面

化学过程一般都有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这是体现事物的两个方面的一个典型实例。显然,提高氧化和还原的速度,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虽然提高得失电子速度的途径很多,但目前可利用外加电场的手段加快这一过程,这就是电化学加工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值得关注的是,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氧化过程是电解加工、电化学光整加工的基础,而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还原反应则被有效利用于电铸、电镀乃至3D打印技术中。

3.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变废为宝”能力的培养

自远古时代,人类就注意到雷电的巨大破坏力,但将雷电形成过程用于加工则源于前苏联学者尤特金。20世纪30年代,当尤特金观察到白海海湾的巨雷掀起一股巨大的水柱后,便开始进行水中放电的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了电水锤加工(也称电液加工)方法,目前,电水锤加工被用于成型、破碎、清理以及清洗等诸多加工领域。

分析电水锤加工方法的产生过程,不难发现,与电火花加工以及电化学加工等方法类似,都是受破坏启发而来,或者说,都有“变废为宝”的基本思想。其基本出发点是辨证的观点,即事物既有矛盾的方面,又有对立统一的一面。

特种加工中充满了辩证的思想,也是机械加工技术中最能体现辨证法思想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不断地引入辨证的思想,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提供一个方向,而且还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在“特种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特种加工”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及工程背景强的课程。其授课内容不仅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控制以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其应用。显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缓解目前“特种加工”课程的教学所面临诸如课时不断被缩减,该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又不断涌现等矛盾。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授课内容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但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不会提高,反而下降。因此在特种加工的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1.多媒体的应用要合理

运用多媒体教学,首要的工作是制作适合学生及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为此,需注意:课件的背景及布局要合理,一些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内容,尽可能少,建议采用白底黑字;每一页中的授课内容要精简,字体适中,条例清晰,重点突出,强化每页之间的逻辑关系;翻页的速度要适中,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理解和记录;便于引导学生思考。

2.要有一定的板书量

由于授课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多媒体课件中不可能将所有问题都准备齐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提倡板书教学,以便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充分的说明。

3.要安排学生讲课,但量一定要适中

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议安排学生讲解一定的相关内容。这不仅能使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由学的过程参与到教的过程,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环节,而且学生还可在教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提高自信心等,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课堂讨论、辩论

本着“事辩则明”的思想,应组织学生讨论、辩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多样性,不应具有标准答案。根据课程的内容,依据学生的兴趣,自拟命题,组织学生讨论。实践表明,课堂讨论、辩论不仅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提高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应用相关文献的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

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环节的基础上,应安排给学生一定量的亲自动手实验环节和自行设计实验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晋春,赵家齐,赵万生.特种加工[M].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阿达依·谢尔亚孜旦.螺旋锥齿轮电化学光整加工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基于特种加工的机械加工论文 篇3:

精密特种加工的研究与展望

摘要: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尖端技术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本文简述精密特种加工原理、分类、应用和重要性,提出了我国精密特种加工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发展目标。

关键词:精密特种加工; 研究方向; 发展目标

1.前言

制造业的发展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要求先进制造方法不仅具有快速动态响应市场多变的竞争能力,而且具有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能力。精密特种加工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极为关键的一种加工技术,同时也是衡量制造技术是否先进的一项重要技术,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在许多精密工程和纳米技术工程中应用甚广 [1-2]。

2. 精密特种加工原理及分类

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又叫非机械精密加工技术,其包括激光束加工、离子束加工、电子束加工、微细超声加工、微细电解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等多种现代精密化、微型化的加工技术[3]。

随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微细加工、纳米加工以及微型机械的不断发展,使得精密特种加工包含的方法越来越广。从而使得特种加工超越了以往人们所认为的以自然界存在的能源为基础的物理的、化学的非传统加工方法,而是集成了现代设计方法、纳米加工、现代管理、集成制造、智能制造为一体的现代化加工方法[4]。

精密特种加工包含有表面工程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纳米技术等多种先进制造技术。表面工程技术是基于加工表面的失效原理,应用复合表面技术和已存在的表面技术构成其基础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对工件表面层进行加工使得表层物质的相关性质发生变化的加工技术。微细加工技术和纳米技术是指从宏观领域跨越到微观领域的加工[4]。

由材料加工成形机理,精密特种加工可分为精密去除加工、精密结合加工和精密变形加工,如表1所示。

3. 精密特种加工应用及重要性

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多个部门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国际社会上精密特种加工技术被誉为21世纪高端技术,不仅有利于新型武器的设计和生产,而且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寿命、性能、燃油经济性等。精密特种加工可以加工常规加工方法不能实现的加工难题。

目前,精密特种加工主要用于以下领域:(a)不易加工材料,如金刚石、钛合金、硬化玻璃等高硬度、高熔点材料。(b)不易加工零件,如复杂三维型腔零件的加工。(c)刚度低的零件,如弹性元件的加工。

精密特种加工具有精密化、智能化、系列化等传统加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在国防、武器装备、微型机电系统、高级智能化机械产品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同时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 我国精密特种加工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发展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国防、武器装备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中,随着特种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内涵日益丰富,涉及面越来越广,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造加工体系,在难加工材料、难加工零件、复杂型面等加工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在今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目标[4]:

(1) 精密化、微型化。基于特种加工特点,不断改进特种加工设备,使其向精密化、智能化、多功能、复合加工等方向发展。

(2) 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精密特种加工的自动化不仅易于操作而且提高了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可以更加迅速快捷的应对市场需求;柔性化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集成化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智能化易于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

(3) 新方法、新技术。新的精密特种加工方法和精密复合加工方法的开发及使用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整个制造业的兴衰,因此,不断推进精密特种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产业化及工业化是有必要的。

(4) 绿色制造。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世界的主题,绿色加工在制造业中也逐渐成为主题,在精密特种加工过程中,用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溶液代替有污染以及污染较大的溶液,值得研究和发展。

5. 结论

精密特种加工技术有传统加工无法比拟的优点,已成为航空航天、微型机械等行业的支撑技术和关键技术。在快速精密的制造环境的条件下,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将不断完善和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引正.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研究与对策[J].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1, 21(3).

[2] 贾文佐, 李晓君.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科技专论, 2012, 26(6).

[3] 白基成,郭永丰,刘晋春. 特种加工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先逵,赵彤. 精密特种加工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J]. 电加工与模具, 2002, 1.

作者:袁超英

上一篇:某职业学校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卫生工作总结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