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愉快教育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基础上,具有人文性、可感性、主体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在体育课程中实施愉快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人性和激发情绪,构建全新的体育课程人文价值观、健康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自主学习观是当前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以学为主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愉快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愉快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篇1:

推广“愉快教育”经验,深化小学教育改革

上海一师附小等学校进行的“愉快教育”的实验取得$较好的成绩和经验。这些经验生动地反映出近儿年来小学教育改革取得的喜人进展:反映出我国的小学教育正在突破“片追”的影响,向全面提高民族粲质的轨道上转变。

实验学校的经验各具特色,涉及到学校教育改革的各方面这些经验有三个显养的特点: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索质为工作目标,自觉地革除单纯的升学教育给小学带来的弊端,使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纯追求考分的小力下解脱出来,因而保让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使学生生动活泼、上动地得到发展他们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在升学教育的模式工修修补补,增增减减,而是根据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要求,根据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探索新的育人的途伦。改革小学教育。

二、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全面育人,面向全体学生、“愉快教育”不同于般的活跃学校生活,它的核心是在教师的引导卜下,激发学生的学小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都能成为学刁J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学校和教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阵于因材施教。

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创造性地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卜,办出鲜明的小学教育的特色,使学校成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叫“愉快教育"把教师的注意力由应付繁难的题海引导到钻研业务、探索改革,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1,学校有日的、有计划地寓教育于丰富多采的活动之中,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在小学开展“愉快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特点,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突出了小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川接受性原则,它有利于贯彻落实德育为首、hi育并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方针,有利于减轮过重的课业负扣、们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总结和推广“愉快教育"的经验,必将为深化小学教育的,改革打开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径。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受追求升学和按考分择优制度的影响,加上社会上:旧的传统观念多年来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中小学一直难以摆脱各种片面导向因素的制约,不能突破单纯升学教育的模式。近几年,随着教育的逐步普及,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沉重的精神负拥严重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束缚了青少年个性的发展,导致大批中小学生厌学、弁学。繁重的课业负担又直接影响着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劳动教育任务的落实,干扰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负担过重、固然有多方面的社会原因。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需要通过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的拓宽以及升学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供外部条件,但是,问题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反映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也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愉快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首先从小学做起,把小学生从繁看的课业负担里解脱出来,还给他们欢乐的承年。这是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

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负担除了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加强管理以外,重要的是要坚持止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引导干部和教师,充分认识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升学教育模式,在新的形势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义务教育严重不相适应的矛盾,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教育为多层次、多门类、多规格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少年儿童由于各自的天资条件、智力类型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特点。因此,毖础教育除了普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外,必须不拘一格地培养他们走上成才的道路,而不应统统纳入升学的模式。

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只有切实把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才能保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也才能确保加强德育各项措施的薄实、小学要遵循少年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和切活动之中,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建设忙会主义的志向,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為习惯,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应该在减轮负担的同时,重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为造就律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书业的接班人觉定毕础。

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本的措施是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当前尤其要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解决负担问题,首先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校长要实行科学管理负担拥减卜之后,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上动地得到发展,必然对校长、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教委决定,从今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全国百万余名中小学校长轮训一遍,各级教育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从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两方面抓好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同时要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使校长能够以主要精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能够以主要精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减轮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由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变到提高民族戴质的轨道t:来,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办学方向上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要真正完成这一转变,还必须做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工作。

近几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学改革实验比较活跃,实验区、实验点遍及全国各地许多学校,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展较快,成效显著。为了推动教改成果的背遍应用,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教委将有计划地推广比较成熟的教学改革经验。“愉快教育”实验的经验,就是向全国推荐的第一批,近一两年总结推经验的重点将放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实验成果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总结、推广适应当地需要的教改经验。

最近上海、沈阳等市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改革初中新生的招生办法,吉林、黑龙汇、辽宁等省在已普及了初中教育的地方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实行小学毕业生分片就近入学,为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解除争号重点校造成的精神压力提供了外部条件。这是既有利于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又有利于全面办好初中的改革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借鉴这些地方的经验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依靠”大教研、科研人员和第一线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坚持不懈地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一个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本文是柳试同志在“愉快教育”实阶经段文流会上发言的摘要文中听坎上海一师附小等校的实验经验。将在本刊吊9期刊登)

作者:柳斌

愉快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篇2:

论在体育新课程中实施愉快教育

摘 要:愉快教育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基础上,具有人文性、可感性、主体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在体育课程中实施愉快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人性和激发情绪,构建全新的体育课程人文价值观、健康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自主学习观是当前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以学为主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愉快教育 体育新课程

一、愉快教育的本质

何谓愉快教育?“愉快教育”一词,着眼于人之本性,启发自觉之心,遵循维系人类健康,满足人类需要、享受和发展的教育宗旨,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和愉快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既是对人的本性、潜能的引导,愉悦人的身心使之臻于完美的过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愉快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也就是说,愉快教育的过程就是注重生命力的开发,培养主体意识,以学生未来时间为依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可见,愉快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对人的激励、唤醒、鼓舞,使之得到快乐的过程。

二、对愉快教育的当代审视

当代教育挣脱了知识本体和智力本体的束缚,重新回归到人性本体上来,确立了以“人之生成”为主题的教育理念,指出“教育即自由”。愉快教育正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它着力于对人兴趣的刺激,从而实现人的自然本性,即整个个性生命力的完全迸发。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具有深广的内在意蕴与价值。

1.愉快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学习兴趣和意愿激发的过程

斯普朗格把教育看成是人文陶冶、人格养成的过程,看成是使人从依循本能的自然人蜕变成文化人的过程,即所谓“人文化成”。教育应当从各方面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学生领悟到自身的存在和内在心灵的需要,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完成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作为“人”的内涵。总之,愉快教育就是着眼于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智力、个性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愉快教育是一种围绕“兴趣”所进行的全面的、立体的激发

愉快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以及处理乐教与乐学之间的关系。这种“兴趣”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通过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的乐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学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促进其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的引导才具有更大的效力。

3.愉快教育是一个从终身教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的过程

斯普朗格提出教育的人格生成说,强调教育对人格的作用是以生命为中心不断发展的。“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文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到现代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人生的价值,相信人类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争取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解放。

三、在体育新课程中实施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的人文性、可感性、主体性和过程性与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紧密相连的。体育是身体的教育,学者苏竞存认为体育即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文化,是社会的文化教育活动。体育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特点体现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延长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的组成部分,是以娱乐和竞技的形式,成为人们文明生活的内容和与各国人民不同民族间加强联系的纽带。”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发展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的过程。学生学习体育,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提高的过程就是民族强体健身的过程。如何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呢?

1.以人为本,构建体育新课程的人文价值观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胡小明说:“体育缺乏了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人文主义者是想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和价值理想,这就是人文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当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对人身心全面的发展。

2.健康第一,构建体育新课程的健康价值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据此,《课程标准》积极提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健康第一”即是健康或健壮的身体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健康作基础,一切教育和学习都失去意义和价值。毛泽东也提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愉快教育将教育、文化、人融为一体,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人生完成、文化建构的永恒过程,注重教育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提升,提倡健康第一,表现出对愉快教育的高度重视。21世纪教育改革重视体育教育人文性,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3.激发情绪,构建体育新课程的自主学习观

追求知识的欲望是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前提的。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指出,“鼓舞人心的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和意识。”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不能强迫儿童学习,要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教育家杜威主张对儿童能力、兴趣和习惯的心理探索是教育的起点,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就得改变学生的深重负担为快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激发情绪,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热情投入到所要感觉、感受的、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可感的对象,使学生的幻想力和想象力,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不断唤醒、生成、张扬和提升。

体育教育的工具是运动技术,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体育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在他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他的表达欲望中寻找来的。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自我体育学习表达欲望的激发,对学生体育学习幻想力、想象力的感发,他的运动技术储备就会在脑海里活跃、翻腾,从而转化为表达自己的体育生活观察和体验。因此,体育教学不能刻意追求教材的系统和完整,要打破学科界限,提倡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自我表达的积极性,实现自我超越。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佛山华英学校体育科

作者:钟学平

愉快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篇3:

初中生愉快教育初探

摘 要:结合当前初中生课堂学习现状,从教师角度研究发现中学教师关爱学生意识不够;初中生逆反心理嚴重;"分数至上"思想顽固等问题有实施愉快教育的必要。因此提出投入情感因子,走进学生心灵;完善家校联系网,多角度关爱学生;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真正形成"乐学"理念等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愉快教育

所谓愉快教育就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其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有效、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叫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这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扰,使学生发生厌恶的心情,它能使教员与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愉快。"①而且"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是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②因此最好的教育其本质就是愉快,真正的学习决不局限于外在的愉快,而重在寻求内心的愉悦。

一、对初中生实施愉快教育的必要性及原因

对内江市初中生学习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在全市初中随机派发350张问卷,收回问卷300张,有效问卷296张。根据对该问卷结果的统计、整理及分析,总结出对初中生愉快教育必要性的原因:

(一)中学教师关爱学生意识不够

越来越多教师被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同化,纷纷开办各种补习班,获得诱人利益。在此环境下,想要教师投入全部精力教育学生是不可能的,正如调查显示,不到一半的学生在困境中能得到教师的主动关心,53.65%的学生偶尔得到甚至完全得不到教师关心。另外,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教师偶尔关心甚至不理睬或歧视学困生。这些都不利于建立初中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实施愉快教育是必要的。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严重

据调查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因小事与父母发生冲突,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发生口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充满朝气与活力,对外界充满奇心,喜欢冒险和做具有挑战意义的事。其行为与教师父母眼中好孩子标准相违背,很难得到认同。于是与教师父母之间出现隔阂,产生抗拒。他们不愿把心事告诉父母老师。这不利于其身心发展,愉快教育能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并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分数至上"思想顽固

调查显示对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的教学方式,只有32.05%的学生表示认同,74.78%的学生认为课上只学书本知识不能有效吸收知识,甚至会感到枯燥乏味。青春期的学生好动,呆在教室反复看书做题,只会倍感压力。想要摆脱"应试考试"的束缚,扫除"苦行僧式生活"的阴霾,就应该进行愉快教育。

二、教师进行初中生愉快教育的策略

(一)投入情感因子,走进学生心灵

"对于个人的心智进程来说,过量的、消化不良的知识也可以说是给心智带来的负担。作为心智的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未用处,只是变成了心智的肌肉才有用。"③教育应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及需要。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利用情感这一最佳武器,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内心问题,满足其需求,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快乐。

(二)完善家校联系网,多角度关爱学生

许多家长由于没有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情况,片面的以成绩来定位孩子的表现。一方面在周末安排时间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知识教育,让家长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使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网上建立聊天平台让老师家长有更多交流机会来全面关心学生。完善家校联系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愉快教育的目的。

(三)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

1.互动交流,促成"乐学"理念

老师主动迈步与学生交流,学生紧跟教师踏步走,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有实践证实,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压力,促使愉快学习。

2.因材施教,创设良好"最近发展区"

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创设良好"最近发展区"实施合理因材施教,先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来达到认知的平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在探讨问题中激发学生意志,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从而实现愉快教育。

3.善用表扬艺术,锤炼教学幽默用语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赞美。中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难免使学生失去学习耐心和兴趣。因此教师要用幽默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缩短师生距离,为学生营造一种幽默轻松并能被认可关注的氛围,使其获得满足感,促使身心愉快。

4.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乐"中创新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教师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不仅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增加学生活动经验,还培养自主探究问题、发现知识的能力,与实践相结合,在做中"乐",在"乐"中学,努力思考追求创新。

教育为广大人民所重视,做好初中生愉快教育,让其在繁忙学习中轻松获取知识,找到学习乐趣,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信初中生教育将更上一层楼,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创新的篇章。

注释

①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14

②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颜真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22-23

③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颜真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193

参考文献

[1]张爱军.学校愉快教育浅谈[J].教育革新.2008(12)

[2]刘明志.愉快教育,快乐学习[J].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11(2)

[3]郭戈.愉快教育思想的开端-重读夸美纽斯的教育名著[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3)

[4]李森,王海林.课程领导中教师的反思与对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

[5]朱卫清."愉快教育"试析[J].教育研究,1992(9)

[6]卢家楣,陈焕章等,论"愉快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1994(9)

作者简介:雷琳(1991-),女,四川成都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学生。

通讯作者:林海亮(1978-),男,广东高州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作者:雷琳 林海亮

上一篇:区域经济竞争提升论文下一篇:环境监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