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管道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分析及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选择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根据术后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管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病人管道安全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病人管道安全管理论文 篇1:

管道标识在胸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为了更好的研究管道标识在胸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使用管道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颜色不同使用目的的管道进行标识,之后对管道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使用。使用過程中需要非常关心管道交换。结果:经过一年时间的使用,表现管道标识护理管理的事故出现率为0,没有出现不清给错药的情况,同时管道更换也并未出现失误。结论: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更好的降低医患事故的出现,将护理质量提升,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管道标识;胸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应用

胸外科手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经常保留大多数的引流管道,颈部的引管、胃管、胸引管、营养管等等。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流程中,因为患者手术所遗留下来的管道非常多,就非常容易导致护理人员识别管道不清晰,导致护理失误出现,增加了护理风险,给护理安全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旦护理不恰当,将出现各种失误,严重的危害病人生命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护理失误的出现,将护理安全质量效率提升,需要对管道进行标识,用来提升管道的辨识率,减少护理风险,文中将具体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使用管道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11-26岁,平均年龄为66.6岁。

1.2方法

1.2.1管道标识的制作

制作管道标识的材料使用不同颜色的粘贴纸,统一印刷黑色字样,按照我科室管道特征,使用不同字号规格,内容主要包括管道名称、置管时间、深度和首次确认者签字,全部使用黑色油性笔填写。

1.2.2管道标识的粘贴应用

一切管道标识需要在患者从手术室转到重症监护室的同时,从有关的主治医生、重症护理护士以及主管医生和麻醉师重复确认之后,有护理人员对相关的引流管和引流袋细致粘贴,之后使用透明胶带对标识进行再次固定,防止标识有关资料被磨损。粘贴的同时要非常小心,标识要粘贴在比较引人注意的地方,同时方便易擦,放置在容易操作的位置上,一般医护人员对管道进行调整之后,需要及时对管道深度进行修改。同时,查对管道标识,之后将资料及时归纳到床头交接班中,对其记录,保证管道护理安全。

1.2.3管道标识的安全管理

大部分的管道标识应用在重症患者多管道的管理。护理当中,护士长培训护理人员,正确的使用管道标识,将管道安全标识管理工作力度加强。管道标识需要统一进行设计制作,护理人员要按照需要领取。使用管道标识说明要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当中,保证每一个人都有一份比较详细的管道标识说明书,需要护理人员将管道标识的使用方式掌握好。

2 结果

经过一年时间的使用,表现管道标识护理管理的事故出现率为0,没有出现不清给错药的情况,同时管道更换也并未出现失误。

3 讨论

3.1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

对工作量大,管道多的胸外科,利用规范化的管道标识,保证患者的所有管道一目了然,方便床头交接能够顺利进行,防止出现交接班反复牵拉引流管进行刻度确认,减少患者痛苦,避免交接班管道查对时间。各班在巡视患者或者护理操作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管道查对,保证护理准确性提高。应用管道标识充分表现了预防为重的观念,将护理风险意识增强,防止因为人为因素导致不安全因素出现,保证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确保患者的安全。

3.2管道标识利于警示护士的视觉识别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是复杂微妙的过程,色彩的物理光刺激给人们心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不同的感受。红色代表激情,黄色表示活泼刺激性;紫色神秘庄重。胸外科患者手术之后保留多个管道,护理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护理任务中,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给护士的治疗执行带来了风险。使用管道标识之后,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当中起到刺激作用,护士进行多项治疗工作就能够出现条件反射、认真做事,从而降低出现判断引流管的失误,将患者的管道识别几率提高,减少护理失误出现。

3.3增强健康教育

将增强护患沟通意识,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主动配合。手术之前的一天对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力进行评价,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多种管道留置的重要性和目的,拔管之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手术之后再次将手术之前的健康教育内容强化,将拔管之后所造成的多种并发症进行讲解,指引患者和家属如何活动将管道放在合适的地方,避免活动的同时管道出现扭曲、脱落现象,夜间要增强巡视,对麻醉苏醒不配合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将四肢固定好。

作为护理管理当中的关键内容护理安全管理,变成了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安全管理是用来保证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能够降低质量缺陷、提升护理水准的关键步骤,是控制或者消灭不安全因素,防止出现医疗纠纷和事故等客观要去,胸外科手术管道护理当中应用管道标识,效果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莉,刘迎春.管道风险评估系统在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23(06):3592-3594.

[2] 张楗钧,薛均.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0(03):284-285.

作者:元博

病人管道安全管理论文 篇2:

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分析及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分析及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选择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根据术后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管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在管道意外拔出方面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0.05)。结论:根据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管道意外拔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益与术后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管理项目。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管道意外拔出;安全管理干预

伴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促使我国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间接提高了对于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传统护理服务主要是以依附于治疗的一项工作,整体上对于患者的干预效果并不大,主要是以完成医嘱任务、监测患者病情等为主[1]。但是目前的护理工作已经截然不同,护理服务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医学科目,其不仅是保障患者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医院干预水平的必然工作之一[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胸外科手术患者为例,探讨手术后管道意外拔出的主要原因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选择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共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62.3±4.5),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常规组共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63.1±3.9),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无严重脏器或精神疾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参与同意书。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根据术后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管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原因

夜间属于意外拔管高峰期,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时间段为夜间23点到凌晨5點,其主要是因为夜间迷走神经比较兴奋,心率与呼吸频率会降低,肺泡通气缺陷氧饱和度相对于清醒时更低,此时会发生头痛、烦躁以及幻觉等障碍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下意识的拔管。高龄患者本身的循环功能比较差,肺功能相对较弱,开胸手术之后因为肋间肌、膈肌等存在的呼吸肌受损、部分肺组织丧失从而形成严重肺功能缺陷,此时患者会遭受严重的敏感性刺激,这一过程很容易形成认知混乱,导致自行拔管行为的发生。其次,在开胸手术之后,患者需要禁食禁水,此时营养液摄入需要借助十二指肠营养管实现,管道本身对于咽喉部位、鼻粘膜等存在刺激的影响,在管道安置时间方面越长,刺激会更加严重,拔管的意愿便会更加强烈,此时发生意外拔管的可能性也会随之提升。

1.2.2安全管理措施

相对于从前的固定方法(根据病人鼻翼情况采用丝绸胶布分别固定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然后将尾端粘于鼻部),创新管道固定方法,采用“人”字形固定法,根据病人鼻翼大小先剪3M胶布,从中间竖向剪开分别将管道进行固定,非开口端固定在鼻部(注意修剪各个角,以防卷边),然后截取1根长度适当的寸带分别在管道位置打结,应用双重固定,并围绕面部一圈后系紧,松紧以放入一指为标准。在护理方面应当将夜间作为护理重点时期,因为夜间护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旦发现管道意外拔出医生、护士应当及时到床旁进行处理,例如重新安置管道或在胃镜下安置管道,规避严重后果的发生。胸外术后疼痛非常突出,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倾听患者的主诉,并重视对疼痛的反应,采取综合止痛方式降低疼痛感。术后为患者提供常规静脉镇痛泵,综合肌肉注射、口服药物止痛以及局部用药等方式实现止痛治疗。手术开始之前可以安置微观或十二指肠营养管,主管护师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留置管道的意义和目的,注重讲解在出现不适时拔管的风险以及后果,提升患者的置管主动性与依从率。强化刊固定。胃管和营养管应当稳定固定在鼻部,对于存在分泌物污染或汗液浸湿的应当及时采取胶布固定,每天在鼻腔采用棉签清理,预防鼻腔粘膜受压发生溃烂。

1.3评判标准

总结两组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拔管时进行记录,在同例患者再次出现意外拔管时不再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均是方式表达,采用±的标准差形式描述,数据之间采用P值进行检验,在P值<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在管道意外拔出方面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统计学结果达到意义标准(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在管道意外拔出方面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临床中有必要根据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提出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尤其是强化夜间护理管理干预,降低管道意外拔出的发生率,做好风险预判与评估,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临床医护水平。

综上所述,根据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管道意外拔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益与术后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管理项目。

参考文献:

[1]郑洁,卢容.胸外科患者术后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1019-1021.

[2]陆萍.食管癌术后胃管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31(b06):1925-1926.

作者:杨桢 李玉霞 罗吉

病人管道安全管理论文 篇3:

危重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 要】目的:分析ICU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探讨如何提高ICU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减少护理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8月出现意外拔管23例病人进行分类、讨论、分析、总结。 结果:在出现意外拔管的23例病人,主要原因有:烦躁、安置的管道不适应、固定不牢固、约束不当、违反医疗操作规程、人力资源不足等。 结论: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有效约束、业务技能培训、管道护理、有效镇痛镇静等,减少了意外拔管,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危重病人生命质量。

【关键词】危重病人;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对策

ICU是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加强治疗和护理的场所。病人安置导管繁多,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意外拔管的发生,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气胸、窒息、腹膜炎等,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0月-2012年8月,共收治危重病人2520例,出现意外拔管的病人有23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17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94岁,平均为56岁。其中气管插管6例,胃管10例,腹腔引流管1例,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尿管1例,深静脉置管1例,静脉留置针2例

2 原因分析

通过回顾23例病人发现引起意外拔管的原因多数为病人烦躁、安置各种管道不适应、固定不牢固、约束不当、违反医疗操作规程、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有时是独立存在,有时是多种原因并存(见表)

2.1 医护因素

2.1.1 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对意外拔管高危人群缺乏预见性。科室护士15人,其中轮转护士4人,新进护士2人,在ICU工作时间不足3年的有10人,占67%,对ICU病人管道护理流程不熟练,对意外拔管无预见性,3例病人是在护士执行医嘱,忙于治疗时拔出管道;1例病人在翻身时,未放松呼吸机机械手支架引起牵拉而致气管导管脱出,1例在翻身时未取下固定别针导致胃管脱出。

2.1.2 固定欠妥当。患者是油性皮肤、出汗、口鼻腔分泌物多时会使固定插管的胶布潮湿,失去粘性而出现固定松懈。2例病人胃管固定带松脱而致胃管自行滑脱。

2.1.3 肢体约束不当。躁动患者因肢体约束不当挣脱或挣断约束带拔出导管;对清醒病人,答应护士不会拔出管道,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给病人减除约束而出现2例病人意外拔管。

2.1.4 人力资源不足。我科人力资源床护比不足1:2.5,所发生的意外拔管均在中午、夜班人力资源不足的特殊时段。

2.1.5 导管材质问题。2例病人因导尿管气囊有沙眼,存在漏气、漏水,气囊充气不足导致导管自行滑出体外。

2.2 患者因素

2.2.1 年龄 从临床观察护理中多见于老年患者和儿童。1例95岁高龄患者由于听力、视力功能减退,造成护患之间交流沟通障碍。老年患者对置入体内的管道敏感性高、固执、适应性差,对留置管道不理解而导致意外拔管,特别是留置导尿管显得很难受。1例9岁男童对尿管耐受性差、敏感性高,留置尿管期间一直躁动不安,导致意外拔出尿管。

2.2.2 意识状态 因外伤或手术创伤、肿瘤、内环境紊乱及ICU环境应激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或意识障碍,如烦躁、胡言乱语、痴呆等,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出现意外拔管。

2.2.3 疼痛 外伤手术创伤患者,因留置管道的增加,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迫使患者长时间取被动体位,导致患者不舒适而引起意外拔管。【1】

2.2.4 心理因素 ICU病人病情复杂、病情反复、治疗时间漫长、每天只见亲属半小时很孤单、住院费用高,大多病人会对治疗产生绝望,放弃治疗而出现意外拔管。1例病人家属在探视时,谈及住院费的问题,由于沟通障碍,挣脱约束带将导管拔出。

3 护理对策

3.1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实行弹性排班,每班安排一位高年资护士负责病区管理,二线、三线应班,保持充足的人力资源。

3.2 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科室制定便于携带的ICU护士工作小手册,手册里的内容包括操作流程、应急预案、护理常规、科室制度等,并在每天的晨交班时反复学习,工作中随机考核,让护士掌握牢固。

3.3 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缺陷 科室鼓励积极上报在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缺陷,由当事人阐述事实经过,科室组织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拟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隐瞒不报着予以重处。针对ICU意外拔管案例逐一进行分析讨论发生的原因、后果及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均向护理部上报护理缺陷,必要时请护理部主任参与讨论,并邀请相关专业的主任进行培训指导。让护理人员从认知上进一步提高,有效地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

3.4 重视质量控制 科室设立质控组长负责质控,参与医生的查房,听取查房意见,拟出护理重点,协助指导管床护士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杜绝医疗护理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5 加强技能培训 凡进入ICU的护士,均进行严格的入科培训,并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随时督察、考核制度落实情况、流程执行情况,护士长随机督察掌握情况。

3.6 加强管道护理 责任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管道护理。置管时注明管道的名称、安置时间,每班记录插管刻度。胃管、气管导管均用3M高强度胶布妥善固定后再用外穿橡胶管的纯棉固定带绕过脑后进行加强固定,固定带松紧适宜,固定胶布每日更换,固定带做到随脏随换。

3.7 正确评估插管患者的配合及耐受程度,对插管患者均进行保护性约束,适当的镇静镇痛,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疼痛。镇静时要保证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睡眠,每日定时唤醒,唤醒时患者有适当的定向力和识别能力。【2】

3.8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醒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应耐心地解释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同时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对不能言语的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如:手势交流、文字交流、图片交流等。

4 讨论

ICU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迅速,常可致病人意外拔管,这是ICU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杜绝意外拔管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之,ICU高技术的应用对患者产生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相互影响,不能完全分开的,意外拔管存在主客观因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各种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化佚,机械通气病人不适与疼痛[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2-53

[2] 孙淑兰,监护仪给病人身心引起的伤害及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4-35

作者:袁芳 唐媛 曾秀兰 刘艳丽 李溶

上一篇:跳高加油稿(精选2篇)下一篇:文化人类学茶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