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介机构研究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教育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往往跟自己的学科是有联系的。”“我本科学外语,硕士阶段学的是外国教育史,博士阶段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西方在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史静寰教授对教育的研究,是基于社会科学的整体研究而进行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育中介机构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中介机构研究论文 篇1:

委托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5年,上海市开始试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由中心城区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管理。这项改革实施十年来,效果明显,受托学校普遍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受到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以委托管理形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任务时,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按照新农村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上海市创造性地推出委托管理的具体举措,以委托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内涵发展,加快新农村教育事业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2.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实践和主动探索

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已经十分迫切。以管、办、评分离与联动机制为重点,逐步建立新型的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中介优质服务”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的主动探索和具体实践,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是在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将政府公共服务实施中的具体事务委托给专业化的社会机构,从而激活管、办、评分离与联动机制,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多渠道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加快教育均衡的需要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点,而教育内涵发展是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和难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进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以委托管理的形式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还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第一,采取委托管理,有利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下学校人、财、物等资源跨区域流动难的问题,实现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更有效地辐射郊区农村。在现行属地化管理体制下,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跨区域流动难度较大。由市级财政拨出经费,供郊区教育行政部门向城区教育机构购买服务,并以委托管理的方式推进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可以有效突破现行行政区域的界限,使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第二,采取委托管理,有利于引进专业化服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年来,政府通过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郊区小学初中教学设施改善项目”等,使得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一致。而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等内涵建设方面,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实行委托管理,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服务,委托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管理郊区农村相对薄弱的义务教育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采取委托管理,有利于学校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塑造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体现,需要学校干部和教师共同精心打造。组织优质教育机构以团队形式实行契约式的委托管理,直接向学校快速植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打破惯有的思维方式,实现学校文化的重塑,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第四,采取委托管理,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非政府教育专业机构。对相对薄弱的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委托管理,推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学校或专业机构依法自主办学,评价机构独立参与评价的管、办、评分离与联动模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非政府教育专业机构,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资源要素的生长与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新的动力源。

需要指出的是,委托支援机构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是说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减轻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不可推卸的,可以委托的是政府管理学校的具体事务,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仍然要依法做好对委托管理学校的领导、拨款、监督、考评、审计等工作,确保适龄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当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方式应当有所转变,当教育中介机构发育成熟后,由教育中介机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工作,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扩大。

二、委托管理制度的有关内涵界定与各方职责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是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心地区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签订协议,委托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对本辖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管理。这里所讲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学校管理,包括公办学校校长应有的各项权利与义务。

在上海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中,市教委主要开展委托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研究,协调委托管理的整体推进,提供委托管理工作专项经费,委托市教育评估院组织开展委托管理的相关评估与认定工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是委托管理工作的管理主体,负责与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权委托给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依照区县公办学校的经费投入水平为被托管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办学资金,同时依法对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协调解决委托推进工作中的问题。

各接受委托的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是委托管理的办学主体,依照协议享有办学自主权,在委托管理期间派驻管理和教学团队,调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依法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等各项管理工作,自觉接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的监督和管理。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为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性质和所有权不变、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和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经过平等协商,签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协议,双方依照协议开展委托管理工作。

三、推动委托管理改革探索的主要动因与理论依据

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的根本动因,在于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异。近几年来,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的差异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了消除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的差异,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就是一种尝试。同时,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也是创新体制与机制的一种尝试,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有益尝试。

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主要是受到下列方面论述的启示。一是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专业化(specialization)收益”的论述。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通过管理责任的转移,充分发挥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经验的作用,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提升—实现“专业化收益”,这是“专业化收益”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二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关于“社会分工”的论述。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义务教育是具有公平性、公益性、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义务教育都应该由政府来办,除了办义务教育外,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这同样也履行了义务教育职责。三是组织行为学中关于组织文化变革的分析。改变学校现存的思维过程,形成建设性的学校文化,需要学校领导持续地影响与推动,需要学校各组成系统的整体再造。委托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进行管理,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变革、推行精细化管理变革成为可能。

四、实行委托管理的关键环节与应对策略

1.学校管理责任的有效转移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与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签订协议,委托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管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后,学校的管理责任即从法律的意义上实现了转移。法律意义上的转移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转移,要实现有效的转移,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负责人可以直接兼任被托管学校的校长,也可以从自己的机构中挑选相关人员担任被托管学校的校长,或者聘请被托管学校原来的领导担任学校校长,切实履行托管责任。所以,要在校长的领导下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清晰的管理组织架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责任的有效转移。

2.学校托管目标的科学制定

学校托管目标是在一定周期内对被托管学校的管理预期,是评估委托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制定托管目标,首先要做好校情分析与问题诊断,对学校的情况特别是内涵发展情况,有一个整体准确的把握。制定托管目标时,要有民主意识,听取受托管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对受托管学校的定位,吸取学校干部、教师关于学校发展的看法,必要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托管目标表述要清晰,有可测性,必要时可分学年、分条线制定相关子目标。由于一个托管周期的时间有限,所以在目标制定上要抓住重点。

3.重点突破与面上跟进

托管工作启动以后,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开花,要从一个或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向面上推进。比如,可以通过引进教学质量分析机制、关注学习困难生的指导等举措,实现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再向面上推进。

4.情感融通与工作提升

由于各个地区、各类学校都有自己长期积累的文化和传统,有些传统观念可能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教育中介机构和优质学校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取得的成绩,鼓励广大干部和教师树立自信心,从办好学校的共同愿景出发,认真做好学校教师的思想工作,实现与受援学校教师的情感相融,调动受援学校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绝不能居高临下、盲目优越。在落实各项措施时,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给教师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借鉴、传输原来的办学经验和优质资源时,一定要切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际,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应努力做到有针对性、了无痕迹的渗透和融合。

5.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显著提升,是委托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塑造、教师和干部培训等,让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改变,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教育中介机构和优质学校要自始至终认识到,这是委托管理的最高目标,从进驻学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持之以恒地努力。

6.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健全

评估是市、区县教育局对委托管理工作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对委托管理工作的推进至关重要。上海从委托管理工作的推进角度出发,开展了托管前的初始状态评估、委托管理方案评估、委托管理工作中期评估、委托管理工作总结性评估等。其中,委托管理方案评估和委托管理工作中期评估,主要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所在区县教育局自行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开展,被托管学校初始状态评估和委托管理工作总结性评估由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评估院组织开展。委托管理工作总结性评估既要与初始状态评估情况对比,了解学校的变化情况,还要考虑委托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市教委委托市教育评估院就四项评估工作制定相关评估指标及要求,设计相关评估制度。

7.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首先,严把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的资质审核关,选择非营利性的有良好社会信誉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或者近年来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有显著成效的优质学校。其次,加强制度设计,根据委托管理推进进度,及早研究并设计相关管理制度。最后,加强风险防范,对委托管理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有充分的估计和积极的应对措施。

委托管理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上海市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努力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希望它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

(作者系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作者:尹后庆

教育中介机构研究论文 篇2:

史静寰:构建解释高等教育变迁的整体框架

“对教育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往往跟自己的学科是有联系的。”

“我本科学外语,硕士阶段学的是外国教育史,博士阶段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西方在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史静寰教授对教育的研究,是基于社会科学的整体研究而进行的。有了史学和比较教育学这两个基础学科的积淀,史静寰教授发掘出了从教育史和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教育问题的新途径,所以在教育研究上她有着独到的关注点和见解。

高等教育研究的解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克拉克·科尔曾有一个基本的界定,他认为大学正处于“八个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危机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的会议上,也对这个观点有一个判断:“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实际上都处于危机之中。”所以“危机”几乎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现状的一个共识。2009年7月份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又用另外一个角度对高等教育做出了界定:“人类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将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建立平等、多元的知识社会,发展研究、提升创造力与创新的主要力量。”这是从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对世界发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的角度所做的界定。

“无论是从危机的角度还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聚焦的都是高等教育研究怎样能够更好的贡献于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去解读高等教育发展当中遇到的内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并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做高等教育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史静寰教授语。

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问题导向的特点,这是在高等教育研究界得到普遍认同的。特别是在中国,没有现成的模式供套用,所以高等教育的研究必须要从问题切入。“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问题导向’的特点,但研究的本质要求超越就事论事的描述和分析”史教授说,如果高等教育研究,仅仅是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那还远远没有达到研究的层次。高等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它的研究应该超越问题层次,不能仅仅就事论事的提出见解,而要有一个更普遍性的意义,所以,“一定要关注怎么样把经验层面的东西提升到学科普遍意义”。

构建框架的意义何在?

现今的高等教育研究一般都是从问题入手,也就是所谓的实证研究,那么对于实证研究来说,构建一个整体的解释框架,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哲学分析注重概念、范畴、命题等,强调理清概念的形成、内涵、本质。”史教授说,“其实它是用这样的概念、范畴、命题,构建起一个分析具体问题的逻辑系统。”所以在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这些基本的分析,通过基本的分析来反映思想变迁的路径。

史静寰教授表示:“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学,非常注重构成‘社会’的要素、强调揭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框架的定义,是把一些表面看来可能不搭界的要素放在一起,从而揭示出它们内在逻辑上的一些关系。因此,框架很重要,框架可以简洁、明晰地抽象并呈现要素(概念);显示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要素相互作用及影响的方式等。柯林斯的“学术网络”“学术共同体”等既是概念,也是框架,揭示出“知识”的特性。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样也要关注构成社会的要素。因为教育是社会特征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反映,所以研究教育也要研究关系,研究构成要素,研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及变化等,所以框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高等教育变迁的本质是什么?

“影响高等教育变迁的核心要素都有哪些?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如何作用于高等教育这一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的?”史教授的研究中曾针对高等教育研究提出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高等教育变迁的本质是什么?”

理论框架的构建有两个步骤:首先是从具体现象抽象出普遍概念(要素)。伯顿·克拉克在撰写其著名的《高等教育制度:学术组织的跨国比较》一书中指出:“要揭示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同要素,就需要构建起‘通用型框架’”。康德的“范畴”理论和库恩的“范式”理论也都对此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然后是在要素之间建立起联系。要做到这点,就要在历史的框架内研究教育,“只有在过去当中,才能找到组成现在的各个部分”,“我们必须把自己移送到历史时间刻度的另一端”,“追随它所历经的、与社会本身的变化同步的一系列变化,直至最终到达我们当前的处境”;在社会的情势中研究教育,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征候,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来说明教育的转型。要想真正理解任何一个教育主题,“都必须把它放到机构发展的背景当中,放到一个演进的过程当中”;在区别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教育,认识教育的“内在发展逻辑”, 不受人限制的“自发的机制”。教育制度是“明确、固定的安排”,教育观念是内在的价值观,观念与制度合在一起构成既稳定、又有变化的教育体系。(引自《教育思想的演进》)

高等教育研究界已有了诸多的经典解释框架,如布鲁贝克“二基础模式”、伯顿·克拉克的“协调三角形”、克拉克·科尔的“对抗三角形”、范富格特的“三角四块模式”。

在布鲁贝克看来,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动摇了二元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他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的“高深学问”一章中提出,20世纪,大学确立其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认识论为基础和政治论为基础。并列专题“实用主义基础”,认为“把认识论的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结合到一起的最好途径,是重新探讨当前关于知识本身的理论。价值自由的认识论基础主要是现实主义。”

伯顿·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在世界普遍存在,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是理解世界高等教育整体和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越是抽象的理论越具有普遍的解释力,因此,一个好的理論框架应该能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不同制度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具有解释力。伯顿·克拉克从高等教育自身的制度形态、从大学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基础,提出的由国家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力量三要素构成的经典三角形已成为解释现代高等教育系统运作、特别是进行多国高等教育体制比较时使用的经典模式。

克拉克·科尔认为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之后正处在“八个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危机时代”。危机是由于构成高等教育的传统受到两大浪潮的冲击产生的,这两大浪潮代表了性质不同、甚至相反的两大需求:更平等的机会与更优异的能力。大学代表了积累的传统,平等与优异作为两大浪潮的主题,体现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在传统与现代需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紧张”,也存在着相互间的互动与影响。

伯顿·克拉克和克拉克·科尔的模式不仅使高等教育变迁与社会环境变迁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突出了高等教育系统和制度自身在应对社会变迁时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复杂性。接下去的问题就是要回答如何通过努力,使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各要素之间形成平衡与稳定,使高等教育系统在复杂的社会组织中更具活力,政策的作用与重要性得到凸现。范富格特运用整体论分析框架研究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特点,在伯顿·克拉克“协调三角形”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角四块模式”。此模式在认可政府作用的基础上,论证其作用的复杂性,将介入的结果与介入的方式和领域结合起来;论证大学是一个强有力的实体,强调教授及其组织的影响力;分析了市场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独特之处是对几种力量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论证了“中介机构”作为缓冲组织的特殊作用。

解释高等教育变迁的整体框架

史静寰教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论方法,从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入手,构建能说明高等教育变迁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的分析框架。史教授设计的框架关注变迁中的环境与影响高等教育的要素,聚焦于“四大要素”:知识、国家、社会、市场。并注重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既存在以“知识”为起点的历时性顺序,也存在各要素混合作用于同一时段的共时性特征。“四要素的影响方式与力度不同,各要素与主题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补充、互动并综合的关系。”

图1 知识、国家、社会、市场:“四要素”影响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图

四要素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既存在以“知识”为起点的历时性顺序(如图中大箭头所示),也存在各要素混合作用于同一历史时段的共时性特征。特别是对解释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结构而言,四要素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系统与之互动的生存环境(如图中与“高等教育”连接的小箭头所示)。四要素分别与处于核心位置的“高等教育”构成相对稳定的四个区域,分别用“精英”“大众”“公平”与“效率”来标注主题特征 。四主题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新主题增加之后的互动(冲突与平衡)。不同要素影响高等教育的直接结果是新机构、新模式的出现,即使是在某一要素影响的最大化时期也并不排除前一要素的持续影响,所形成的新模式也不完全取代此前存在的旧模式。

知识的性质与高等教育(大学)的关系。知识的性质是人类认识(实践)的结果,被涂尔干称为“神圣客体的一部分”,随人类认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知识分子(学者、以学术为业的人)是“生产非语境化观念的人”,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追求高深学问,也“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于(大学)这种训练”,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必然是精英的、超脱的。

知识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知识是高等教育(大学)出现的最本质基础与要素。布鲁贝克说“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程度与性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以追求知识为目的”的“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虽然学术生活、学者共同体(互动网络)、代际学术传承在古代已有,但中世纪大学是“知识制度化过程的结果”,是“一种全新的学术生活形式”。(涂尔干1858~1917)由此看来,大学是学术(者)的共同体。

国家(政府)的性质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近代国家的形成改变了高等教育的生存环境,大学必须面对国家(政府)力量的介入。阿什比曾提出大学生存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忠于(中世纪)大学形成时的理想,二是使自己适应所处的社会。科尔将其概括为“神秘的学术天堂和相对现实的人间地狱”。高等教育机构既为知识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其功能大大拓展。大学成为了国家系统组成部分(工具)。

社会力量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社会力量既可以指有形的、不同于政府等强科层化组织的人群聚合体,如社区、社团、或特定利益群体所具有的能力与作用,也可以指无形的、由文化认知及传统习俗所产生的影响与约束力。根据“莫雷尔法案”创办的美国州立(农工)大学是社会多种需要推动下的各种力量互动博弈的结果,满足地方社区及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康纳尔大学“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获得任何方面教学”的思想体现大众化理念。从知识的组织和制度化角度来看,州立大学的出现使“美国在实际拥有大众高等教育之前,已经拥有了适应于大众高等教育的结构”(马丁·特罗)。在此角度上大学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

市场的性质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青木昌彦曾说市场是“人类创造的最引人注目的制度之一”。就高等教育而言,纯粹或特指的“市场”并不存在,学者用“准市场”的结构、“近似市场”的行为、“像市场的要素”等方式来表达。高等教育中市场要素体现最明显的是“竞争”,院校间通过(下转第20页)(上接第2页)业绩的竞争获得更多资源(资金、人才、生源等),而业绩所形成的学校的“名声”具有重要市场意义。市场往往以间接的方式,或通过影响“政府”规则的方式作用于高等教育。市场的介入使知识和人才培养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运作方式更加灵活,效率与效益的提高更加重要。某些大学成为了直接运用经济规律来运作的机构。

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四要素”环绕互动模式框架应该具有超越历史、地域、时代的普遍解释力。应该可以在形式调整、本质不变的情况下迁移于不同问题的研究。

史静寰教授说,她还有许多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不同要素影响高等教育变迁的机制問题:途径、方式、结果;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冲突与平衡)和对高等教育变迁的综合影响问题;在当代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立体背景下,各要素影响高等教育变迁的特点变化问题”。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位学者对学术的认真和真理的执着。

作者:李倩倩 周元勇

教育中介机构研究论文 篇3:

基于GEM模型的抚州市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提 要]抚州市近年来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利用GEM模型对抚州市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该市在政府政策、市场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与转移、商务环境、文化及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劣势,据此提出优化创业环境的路径,希望对抚州市优化创业环境带来借鉴作用。

[关键词]GEM模型;创业环境;产业园区;机制

[作者简介]侯志才(1982—),男,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企业财务管理、创业管理。(江西南昌 330000)

一、创新创业背景分析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势头逐步放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外围环境影响,面临着转型困境、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整体状况不好等一系列困境。在此情况下,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动能,来激发市场活力,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便应运而生。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而他们的积地创造也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在全国各地不断掀起高潮,这一活动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和创业为核心,其中“创新”主要表现为经济和社会领域生产或采用、同化和开发一种增值新产品、更新和扩大产品、服务和市场、发展新的生产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并不是一定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者新的生产方法,创新还包括生产要素重构和管理制度的改进,因此创新的受众是非常广泛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参与。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在其所著作《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一书中把创业定义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其中运气即市场机会,通过寻找机会来整合资源,经过团队的努力实现利润。从创新创业的内涵可以看出,通过创新创业不但可以激活市场活力,增加市场就业率,而且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GEM模型介绍

全球创业观察简称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由美国百森商学院和英国伦敦商学院在1997年联合发起,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区创业活动的动态情况以及变化趋势。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了该项目,GEM项目的全球研究报告以及各个地区的研究报告为国家和地区的创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工具。

该模型从九个方面对创业活动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与转移、商务环境、市场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文化及社会规范。该模型的分析因素基本涵盖了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对一个国家或者地方研究创业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该模型被大部分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用来分析当地的创新创业市场环境,便于政府优化市场环境。

三、抚州市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一)金融支持

资金是支持企业运转的血液,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甚至在衰退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不同时期,资金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不一样;不同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不一样。任何一个企业的成立都需要进行资金筹集,在会计处理上叫做实收资本,从运营角度上注册资金,从财务角度来讲叫做运营资本,也就是说资金对企业初创期来讲,意义非同一般,它決定了企业能不能诞生。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讲,对资金的需求更加渴望,企业在成立之初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股东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股权出让融资、风投资金等,每一种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是不一样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资金成本越小越好,但是较小的资金成本可能需要企业让渡更多的股权去换取。由此可见,创业环境较好,金融市场较发达,企业创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抚州市作为江西省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市,近年来通过改革创新,优化各项政策,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经济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前列,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创业氛围较为浓厚,其中抚州的金融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抚州市的金融机构除了传统的银行(主要有工、农、建、中、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以及一些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如江西银行、九江银行、赣州银行、上饶银行等),目前拥有各类金融机构40余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营业网点800余个,村镇银行3家。可以发现,目前在抚的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偏少,针对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较少,小微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二)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对企业创业起到一个正向引导作用,作为市场的管理服务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市场主体活跃程度。抚州市近年来,为了促进市场的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活力,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颁布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抚府发〔2015〕23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宽松的市场氛围,减少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收费,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在校及毕业5年内)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市本级设立就业创业专项基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支持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示范街园建设和运行,政府从支持大学生创业、支持返乡创业、创新融资模式融资政策、加快创业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但是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对有关政策不了解;二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手续繁琐,真正落到实处的政策不多;三是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于创业者来说对政策不知道、不了解。

(三)政府项目

在创业推动过程中政策的具体化操作即指政府项目,是推动创业发展的催化剂。抚州市近年来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些政府项目,比如在《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支持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示范街园建设,打造以高校为主的包括“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创新创业实验室”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目前抚州在支持创业发展的相关政府项目中最具成效的是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基地,其中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区2017年上半年,高新区共落户各类工业企业270余户,规模以上企业156户,高新技术企业24户,上市企业4户(深交所1户、“新三板”2户、“Q版”1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但是从整体看,当前政府项目总量偏小,成果偏少,在实施的政府项目对创业者的吸引力较小,实施起来的难度偏大。

(四)教育与培训

教育与培训是指各类型组织对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主要侧重于传授有关创业的理论和知识,培训相关技能和意识。创业教育应当从教育设施和教育组织两个方面来看,抚州市历来就是“文化之邦,才子之乡”,基础教育在江西省甚至在全国都享有盛名,有全国百强中学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也有江西省闻名的抚州一中,但是基础教育在创业培训中所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主要还是依赖于高等教育。抚州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乃至江西省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综合性大学只有东华理工大学一所,且该校办学主体已迁至南昌,其他有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学科不全、层次不够、实力较弱,对推动抚州市创业教育氛围的影响力较小。创业培训方面,主要利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机构进行培训,抚州市联合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引进了SYB系列教程对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但是总体来讲培训项目和培训活动偏小,对推动整个创新创业发展力量不够。

(五)研究开发与转移

研究开发与转移有利于一个新的市场建设,有利于推动一个新的产品或者市场的发展,发达工业国家非常重视研究开发,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资金投入量非常大。抚州市近年来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增加力度,抚州市2015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4.95亿,同比增加58.2%;2016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5.57亿,同比增加10.4%;2017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7.82亿,同比增加40.39%。政府财政对科技的支持虽然有增长,但是支持力度相比省内其他地市偏低,例如省会城市南昌2017年对科技支出23.59亿,增幅达132.7%。

在企业研发方面,根据抚州市统计信息网资料,2017年抚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为8.6亿元,同比增长38.4%;2017年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共有291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6家,小微企业245家。从专利申请数量上看,该市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2338件,同比增长130.3%,然而其中发明专利数为223件,仅增长3.2%。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9.5%,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2017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6%,在全省排名第7。可见,该市在研究开发与转移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是总体上仍然偏低,小微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

(六)商务环境

商务环境是指社会为创业者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为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法律咨询、市场调研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服务。目前抚州市的商务环境总体上讲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完善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专业的咨询机构缺乏,比如专业会计机构方面,目前该市会计师事务所数量5-6家,会计代理机构不到40家,基本上都是小型企业,缺乏权威的知名机构,而且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提供高端专业的咨询服务,对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成长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七)市场开放程度

市场开放程度是指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壁垒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公平竞争的环境,影响市场开放程度的因素通常有企业设置进入市场的壁垒、进入市场的成本以及法律法规保护程度等。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抚州市经济成份多元化发展的比较好,国有企业份额在整个经济比重不太高,企业垄断行业的情况比较少见(除了传统的国有垄断行业)。抚州市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较好,市场较为活跃,工业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受限于当地的产业配套和其他的环境因素影响。

(八)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创业环境中最为直观的一项指标,它包括道路设施建设、通讯设施和水、电等基本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對企业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抚州市地理位置优势较为明显,地处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赣南中央苏区、长江经济带,交通较为发达,有向莆铁路、沪昆高铁、福银高速、抚吉高速、沪昆高速等穿境而过,目前依托向莆铁路,正在建设的海西物流园对打通抚州出海口有着重要帮助。但是相对省内其他地市,交通还是处于劣势,比如吉安市依靠京九线,近年的发展态势明显要好于抚州市。抚州市在矿产资源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但是水资源、森林资源、绿色资源比较丰富。电力方面,江西大唐国际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拥有2台1000MW的发电机组,能有效保证抚州的电力供给。这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业者。

(九)文化及社会规范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及历史文化积淀,文化及社会规范是否支持创业精神、形成创业氛围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抚州商帮是江右商帮的一个重要分支,东南亚诸国亦有“无抚不成镇”之说,由此抚州商帮成为江右商帮的代表,可见历史上抚州(临川)就拥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抚州市又是农耕文化较为浓厚的地区,这和江浙、闽粤文化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发展,对创业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四、提升抚州市创新创业环境路径分析

通过GEM模型九个方面的分析可知,经过多年的努力,抚州市在政府政策、市场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自身的优势,这些对推动当地创新创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与转移、商务环境、文化及社会规范等方面比较薄弱,制约了创新创业的发展。综上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提升抚州市创新创业环境: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针对抚州市当前金融机构数量以及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的现状,政府应当对金融机构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从税收方面引导金融机构贷款的投向方向,比如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收入可以税收返还,以此引导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考虑对金融机构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予以适度补贴。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通过各种信用贷、小微贷等多种模式对小微企业予以金融支持。同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入驻抚州,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项目的投入力度

政府项目主要是为创业活动提供配套服务,政府项目的投入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政府资金建设项目,在财力允许的前提适度加大支出力度,结合抚州市自身特色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众创空间,推动电商产业、中医药产业、抚州文化产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二是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项目,建议当地可以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对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补贴,变社会项目为政府政策性补贴扶持项目,既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又可以解决政府性项目不足的问题。

(三)加大高等教育建设,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从长远发展考虑,抚州市要持续加大对当地高校的扶持力度,可以借鉴赣州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目前抚州市在全省有影响力的高校几乎缺失,需要扶持一两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校,这样既可以增加在抚州的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提升城市综合素质,增强城市活力,又有利于形成比较好的创业氛围,还可以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联合现有高校建立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鼓励科研成果转换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进行引导,例如允许企业提高科研费用的一次性摊销比例,允许企业的科研设备进行一次性计提折旧。二是对企业建立研究所、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进行财政补贴,增加在抚州各类型科研结构的数量。三是鼓励在抚高校现有的科研成果进行就地转换,与高校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引导高校科研贴近市场需求,提高高校转换的科研成果财政税收优惠力度。

(五)支持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商务配套环境

鼓励国内和国际有名的咨询公司在抚州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办事处,扶持本地中介机构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购买财务服务、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商品检验等中介服务,再提供给创业企业,这样不但扶持了中介结构的发展,规范了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同时又体现中介机构的价值,推动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擴大创新创业宣传

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摆脱“等靠要”、“不要金山银山,只要铁饭碗”等守旧思想的束缚。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创新创业,宣传典型,树立榜样,激发广大群众对创业的激情。

[参考文献]

[1](美)亚瑟.布鲁克斯著,李华晶译.社会创业-创造社会价值的现代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美)威廉.鲍莫尔著,郭梅军等译.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刘二丽.基于GEM模型框架的南宁市创业环境探析[J].区域市场经济,2014,(7).

[4]缪晓越,孙艺文.基于GEM模型的东北地区创业环境分析[J].管理观察,2018,(6).

[责任编辑:熊文瑾]

作者:侯志才

上一篇:北京市承揽合同下一篇:自动控制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