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交通运输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性、交通统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作用和问题,对进一步加快交通统计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的措施和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内交通运输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内交通运输管理论文 篇1: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创新管理的技术,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到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去,才能真正为实现高质量交通运输管理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就交通运输管理问题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作用加以阐述,然后就智能交通系统实际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就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研究为实际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交通运输 智能交通 系统应用

1 引言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和当前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相适应的,为能从整体上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水平,这就需要将智能交通系统科学化运用,发挥系统应用的优势,从整体上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水平。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下,能真正有助于提升系统管理的质量水平,实现高效化的管理目标。

2 交通运输管理的问题和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作用

2.1 交通运输管理的问题

从现阶段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开展的状况能发现,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是比较多样的,从以下管理问题进行阐述:

2.1.1 管理质量无法保障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实施中,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管理的理念,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明确的方向,没有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这就必然会影响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质量[1]。交通运输领域是比较重要的行业,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水平,才能为实现我国经济繁荣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在具体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理念没有创新,管理的方法手段应用存在着不科学之处,这对实现高质量的管理目标有着很大阻力。

2.1.2 管理效率比较低下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实施中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是比较鲜明的,为能有效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的良好发展,这就需要从管理的效率提高层面加强重视。但在具体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落实现状能发现,管理工作中对交通运输管理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工作水平和实际管理要求不相符,这就必然会影响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管理工作的目标实现[2]。

2.1.3 现代化管理程度低

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水平,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展开管理是比较重要的,但从具体的管理现状能发现,交通运输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信息技術创新力不强,这对智能化交通系统产业链的良好发展会产生很大的阻力,信息技术创新力的不足,这对支撑交通运输管理的动力也会缺乏,影响了最终的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效果。

2.2 交通运输管理中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作用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开展当中,为能提升管理质量水平,这就需要将智能交通系统科学化运用,从整体上提升智能化交通系统应用质量水平,才能为交通运输管理的目标实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科学运用能发挥如下作用:

2.2.1 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管理质量

交通运输管理质量的有效提高需要管理人员从多样化的管理举措落实方面加强重视,将智能化交通系统加以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的方式,解放了劳动力,使得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自身能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应用实现智能化的管理目标,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水平,保障了各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在沟通交流方面更为方便,通过按照数据信息采集以及共享的标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作用,这对提升交通管理的质量有着积极意义[3]。

2.2.2 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率

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应用和当前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是相符合的,将智能化运输管理系统和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进行结合下,能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国内交通道路拥堵问题严重,大中型的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效率低下,不仅对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利,也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4]。所以在智能化运输管理系统的应用下通过电子化信息传递,能方便道路出行方案的设计,能够将交通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布局,从整体上提升了交通运输力,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的整体效率。

3 交通运输管理中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措施

交通运输管理中在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应用方面,要能结合不同的环节进行应用,以下措施的落实要充分重视:

3.1 无线收费系统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系统比较多,为能从整体上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质量水平,这就需要在对智能交通系统子系统的科学运用层面加强质量有效控制,如将无线收费系统加以科学运用,能够在交通监控领域运用,对过往车辆收费,停车收费等,从整体上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5]。采用无线收费系统,其工作中主要是对车辆的牌号进行识别,以及微波读取的方式,能够对车辆通行费自动计算,自动从车主银行账户扣除,整个过程不用人员参与,自动化完成,在对车辆收费系统采集的信息分析下计算收费金额,通信网络和无线收费技术的结合下对车辆通行管理的效率能有效提升,也能保障管理系统的运行稳定,大大方便了人员的工作。

3.2 网络通信系统应用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将智能交通系统加以科学运用,结合不同的应用环节进行积极优化下,这对提升系统运行的整体质量有着保障。如在网络通信系统的运用方面,该系统的运用比较广,是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关键系统技术,通过定位的功能应用对交通管理能提供便利。交通运输管理中对网络通信系统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两台GPS接收器以及一台微计算机构成,通过GPS接收器来测定路标,能有助于道路交通服务管理[6]。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收集交通信息,以及进行数据存储,交通道路数据库主要内容是道路设施信息,车辆运行信息,位置追踪新数据等,交通管理人员能通过对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数据查询,对当前交通状况有效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交通管理的质量水平。

3.3 智能检测系统应用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对智能检测系统的应用能发挥积极作用,智能检测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在不同的部分发挥作用,通过视频车辆检测仪,能够对交通流量以及特定交通事件检查,主流车辆检查器在检查车辆中比较重要,工作中主要是把机械力检测线圈埋设道路上,开关接触点是不是闭合能判断交通中车辆运行状况。通过超声波汽车检查器的运用,结合光直线传播原理能感知前方是不是有车辆通过[7]。视频车辆监测器的运用,也能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以及数字信号技术和录制视频技术等,能对道路交通中行驶车辆兔粮采集,对不同图像地域差异进行比对,从而能完成城市道路交通检查的各项工作,也能对空气中的雨雪以及雾等物质进行检测,以电脑交通信号标识变化,这样能在恶劣天气环境中对车辆行驶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通过不同环境加测技术检测驾驶环境,对驾驶员是不是违章以及是不是酒精含量过量检查,从而能够有助于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4 交通运输压力纾解中应用

将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压力的纾解过程中运用,能大大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从整体上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水平。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下,通过电子化信息的方式能够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诸多的便利,交通运输中会遇到运力过剩的问题,如果对这一常见的问题不能有效的缓解以及处理,这对交通的运输力会产生影响[8]。通过将智能化系统加以科学运用下,能够结合交通运输状况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监督管理,发现交通运输中发生的拥堵和事故问题,针对性进行处理,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判断的依据,管理人员结合系统收集的相关数据分析具体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规划运输管理的方案,从而能最大程度减少交通拥堵的问题,保障车辆运输的正常性,也能为后续的交通运输管理活动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4 结语

总之,当前的智能化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为能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的质量水平,这就要求在智能交通的科学应用方面加强重视,发挥智能化交通系统的优势,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上文中对交通运输管理中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探究分析,提出了相应应用的举措,这对具体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卢锦锐.智能交通系统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09):38-39.

[2]庞心怡,冯永亮,史明坤.试论交通运输管理中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40.

[3]陈章南.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时代汽车,2020(12):193-194.

[4]周舟.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9):109.

[5]陈伟.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07):107-108.

[6]袁媛.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9,50(19):228.

[7]罗睿挺.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4):36-37.

[8]刘洪斌.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9(08):69.

作者:柳妍

国内交通运输管理论文 篇2: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性、交通统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作用和问题,对进一步加快交通统计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交通运输 管理统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支柱产业。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现代化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控制手段的日趋完善,计算机作为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交通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江苏交通管理统计工作、尤其是高速公路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情况,并对进一步加快交通统计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的措施和建议。

1计算机技术在交通统计中的应用发展概况

自从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动工修建以来,我国已相继建成数十条高速公路。依托于高速公路网络,我国的交通道路发展迅速,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的要求是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舒适。但是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交通拥挤、系统管理水平低下等,都严重影响着交通运输的效率。如何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好交通运输,使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交通运输统计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而现实的研究课题。因此,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中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显的必不可少。计算机的应用是实现交通运输统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计算机在江苏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使用较早,而且应用广泛,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江苏省一直非常重视计算机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工作,很早就开始在交通流量统计、收费额统计、人事工资管理等工作中应用了计算机。这些独立的、分散的应用,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员工计算机应用的意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为今天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江苏省已经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一部分,早在1999年,交通部就在北京、江苏等四省市的交通厅开展了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示范工程建设。ETC能够有效的缓解收费口拥堵现象,缩减车辆频繁启停,节能降耗以及降低事故率。2006年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电子支付系统正式开通,首月交易量达到600万次。该系统选用IBM eServer OpenPower服务器做收费系统无线通信电路的认证功能,并运行资费系统的关键功能。系统上线后,江苏省联网收费内的15条高速公路和两座跨江大桥都实现了智能化的收费,江苏省内的驾车人员在高速公路出口处主动出示预付卡即可实行刷卡缴费,司机不必等候找零,大大地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

几年来,交通运输统计管理工作中通过大规模、全方位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将对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管理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计算机的应用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多年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计算机使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计算机应用发展速度缓慢。交通运管统计部门的计算机软硬件无法及时更新。运管部门内也存在计算机应用落后状况,使本应能动态生成的精确统计数据不能准确、及时掌握,制约了计算机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2)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将统计方法合适的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统计工作中缺乏与交通系统内相关部门的配合与交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没有采用专业的统计方法或者对统计软件理解不够透彻,影响了计算机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3)统计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缺乏。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得不到拓展,制约了计算机统计工作的发展。

上述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人员、管理部门中交通运输统计与计算机应用的脱节中。原因在于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晚,相关机构对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认识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1)提高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各级运输管理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树立“科教兴国”意识,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了解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性能和应用前景,把计算机统计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创造各种条件,加快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更新。其次,各级统计人员恪守职责、积极钻研计算机知识,将统计知识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力求把数据准确,及时有效,为道路运输行业规划、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并且根据统计工作实践,协助科技人员开发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应用软件。

(2)改善工作方法,改进原始数据质量。要加强运单、客票的发放、回收管理工作,摸清货运量、周转量、车辆流量、流向等信息,保证计算机后期数据处理后获得的信息质量。

(3)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更好地统计工作服务。要加快运管部门内运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各地市运管处应加快建设本地区经营业户、车辆档案、从业人员等信息数据库,建立运管管理信息数据库。

(4)应用计算机技术,扩大交通运输管理统计的服务范围。交通运输部门应积极应建立道路运输统计调查信息网站。把道路运输行业的动态信息及时发布,供道路運输企业的有关人员参考,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方式或论坛方式,开展行业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收集各地交通运输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为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3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使统计工作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显得苍白无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为统计事业提供了先进工具,让图、文、数、表、声一齐为现代统计服务。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将对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管理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凌建明,顾保南,朱建忠,等.沪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华东公路,2000.

[2] 李东鹏.计算机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交通科技,2000.

[3] 张怀英,罗正鳌.计算机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软件,1996.

[4] 杨淑珍.计算机在交通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J].山西统计,1998(10).

作者:明小梅 石树舒

国内交通运输管理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 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推动着交通运输管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开发教学案例、加强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旨在培养出创新型、实践型的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 大数据;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大数据时代下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21140007);2020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数据时代的物流运作优化课程教学改革”(202002261010);2021年度北京化工大学德智体美劳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深化一二课堂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运筹学》课程教学为例”(2021BHDJGYB21);2021年度北京化工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大数据时代下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21BHXWKJ04)

[作者简介] 马红光(1989—),男,河北邯郸人,博士,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大数据优化研究;李 想(1982—),男(满族),吉林四平人,博士,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大数据优化研究;代聪聪(1996—),女,河南商丘人,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交运营管理。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政府与企业都在致力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目标。在有限的交通资源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交通运输的运营管理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代的进步与行业的发展对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设必须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改革。

对于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方向,陆化普等分析了当前大数据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为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系统立项、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建议[1]。李江涛认为大数据技术对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证交通安全、稳定运行有重大作用[2]。汪光焘研究了信息化发展与城市交通的相互联系,以及如何适应信息化发展来组织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和运行[3]。熊杰等结合大数据與信息化行业应用背景,提出了大数据支撑下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框架[4]。谭永亮研究了如何在“互联网+”思维下有效提升公共交通的智能化,指出了当前公共交通智能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5]。李钊指出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缓解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交通运输管理更为智能化和高效化[6]。刘铁成和窦忠宪对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措施和新的发展思路[7]。

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改革,王平认为实践教学对交通运输专业改革有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8]。李利华等分析了工程教育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一条主线,四种能力,梯度递进”的教学改革模式[9]。黄爱玲等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探索“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相关思路和若干举措[10]。黎明等探讨了交通工程本科教学的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旨在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11]。代佳妮等分析了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12]。侯海晶和关志伟探索了智能网联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改革,旨在形成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3]。

在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管理正朝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培养出对交通运输管理有清楚认知、对大数据技术有实际操作能力、对实践问题有较强处理能力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交通运输管理专业需要教学改革创新,以更加契合时代需求。鉴于此,本文分析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对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一、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包括运筹学、管理学、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管理越来越智能化、精细化,而高校当前的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滞后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性教学比重低、教学案例陈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管理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等,虽然课程教学大纲经过多次修订,但课程知识体系没有太大变化,对于交通运输管理智能化发展的探讨不够深入,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技术结合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对于交通运输管理智能化高级人才的培养要求,阻碍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也更加丰富和新颖,如何将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合到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中,并与实际交通运输管理问题对接,完善课程体系,是目前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实践性教学比重低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足,实践教学多是以课程设计为主,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全面的、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致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实践教学中,现有的知识体系缺乏对于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讲解,学生多是利用传统的调查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完成课程设计环节,对于新技术如何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运输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更加全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将新技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纳入实践认知环节,也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教学案例不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交通运输管理

教学案例是对真实事件和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的故事,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围绕着一定的问题对真实的情景所做的客观描述。新颖的、贴合实际的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可使学生对交通运输管理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材中多是陈旧的案例,严重滞后于当下创新性的交通运输管理发展情况,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管理领域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且会使学生失去对交通运输管理前沿发展情况的关注度。为了促进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全面高效完成,亟待开发能够满足大数据时代教学需求的教学案例,这是当前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教学手段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上课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设置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些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难度较大,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只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甚至可能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产生疑惑。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也要与相关学科紧密联系。如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学科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大数据时代对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对于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需注意以下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教学,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建立产学实践基地,强化教学实践活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开发创新型教学案例;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一)加强校企合作教学,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教学,从而培养出社会适应性更高的人才。在校企合作教学中,企业可以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教学制度和实践模式。高校要注重发挥与企业合作的优势,及时了解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发展情况,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交通运输管理人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要摒弃学科独立的思维,在实践中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包括最新理论研究、最新科研动态、当前热点问题、最新交通管理案例、最新应用技术等,构建相关知识的框架结构。校企合作教学可以结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使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

(二)建立产学实践基地,强化教学实践活动

交通运输管理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应用型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人才,因此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除了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外,还要建立产学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活动。大数据催生了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智能技术,新技术的应用要在实践教学中凸显,让学生利用前沿技术解决现实交通运输管理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产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术提供丰富的项目实践训练环节,让学生熟悉、掌握交通运输管理的最新技术、理论方法、工具使用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开发创新型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情景带来的启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大数据时代下,国内外对于交通运输管理智能化发展的研究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开发创新型教学案例。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复杂度低,学生容易理解;第二,内容新颖,体现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第三,工作量较小,教学案例通过适当简化后,可在班级分组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案例开发要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四)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数据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需求,需建立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交通运输管理问题。对此,可以建立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高校内部学科互动和人才培養;也可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机制,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还可寻求高校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获取一线数据信息,帮助教师更为清晰地了解现状。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型教学团队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现状,对培养应用型交通运输管理人才有巨大帮助。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行业正朝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于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当前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性教学比重低、教学案例陈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从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案例开发、加强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角度出发探讨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使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设更加符合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參考文献

[1]陆化普,孙智源,屈闻聪.大数据及其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15(5):45-52.

[2]李江涛.大数据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3):255-256.

[3]汪光焘.大数据时代城市交通学发展的机遇[J].道路交通科学技术,2015(6):6-9.

[4]熊杰,陈彪,李向楠,等.大数据支撑下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交通,2019,17(3):39-47.

[5]谭永亮.“互联网+公共交通”智能化提升的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8):253-254.

[6]李钊.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206.

[7]刘铁成,窦忠宪.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21,47(3):45.

[8]王平.实践教学体系在交通运输专业中的改革[J].时代教育,2016(6):94.

[9]李利华,周和平,柳伍生.工程教育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1):83-90.

[10]黄爱玲,李宝文,马继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城市公共交通”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14(285):63-65.

[11]黎明,丁双伟,谢丽珠.面向应用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138-140.

[12]代佳妮,赵柱文,陈柳.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6(5):179-179.

[13]侯海晶,关志伟.智能网联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7):48-49+86.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Major in the Era of

Big Data

MA Hong-guang, LI Xiang, DAI Cong-c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Key words: big data;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major; teaching reform; talent training

作者:马红光 李想 代聪聪

上一篇:公司租房合同范文下一篇: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