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矿业部门要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材料和能源,矿业本身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循环经济一种崭新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1.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1)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2)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3)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建立闭环的物质循环和经济发展系统,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2.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2)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4)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的再使用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5)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3.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但增长质量却不高。因为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资源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重复利用率也很低。比如从资源消耗看,生产同等资源产品,我国要比美、日等发达国家多动用1~2倍的矿产资源;从能源利用上看,我国新增单位GDP要比世界其他国家平均多消化3倍以上的能源;从资源再生角度看,比如水资源,其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我国要想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同时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5倍;如果想进一步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8~10倍。显然,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除非有大规模的技术突破,否则,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因而必须寻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也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泡沫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在我国,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最近几年引入和兴起,目前还处于概念的认知--学习--应用这么一个逐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还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范围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循环经济从当初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发展到当前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和反复强调。但对其动态、趋势、研究还不够,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经常提及,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进行过有效的尝试,但是尚未形成决策层、学术界、企业界的共识和互动的大环境。

《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的地方法规已被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等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行为,为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循环经济法规的出台,说明这一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新模式,开始在我国推行。

2.存在的问题

(1)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社会体制的支持,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体制严重落后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国家相比,体制滞后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这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推动体制不齐。由于主体利益的不同,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大战略上,中央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明确的,而地方政府的态度则是比较迟缓或者消极。譬如,环保部门比较积极,比较努力,而经济部门则比较消极,比较松懈。所以,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但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却较低,循环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

其次,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亟待加强。一是企业内在动力缺失,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二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

再次,社会宣传、动员机制不够,民众参与低下。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民众不容易获得循环经济的信息资源,这就很容易造成一般社会成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绿色消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缺乏大量的群众性的环保组织,造成中间环节的缺失,单纯依靠政府的推动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2)立法缺失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没有全面、综合调整循环经济的专门法律。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零散且抽象,缺乏系统的解决机制。严格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法在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要搞好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有必要采取专门立法和完善现有立法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推动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要认真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扩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依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

2.加强宣传,更新观念

政府要加大对各类企业和民众的宣传,使发展循环经济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和重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的观念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五个统筹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3. 制订详尽的政策、法律法规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依靠政策法规作保障,应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①加快制定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与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②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废物资源充分利用制度,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③加快绿色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建立全国性绿色标准体系;④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增加环境成本的约束力。比如,可充分发挥税收手段的作用,对有利于环保的行为实行减免税,对绿色产品实行低额税;可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设立专门绿色技术开发基金,重点支持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调整经济结构, 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推进循环经济

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目前,应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效益计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5.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

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增加绿色科技投入和进行知识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这是环保型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只能达到30%,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据统计,我国整个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因此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加绿色技术投入,进行知识创新。②积极探索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推进生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开发包括经济体系生态链技术、产业环节副产品利用技术、废弃物品的回收与再生等产业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③全面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注重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源头防止污染的防治方法。实现清洁生产,首先要树立崭新的生态伦理观,其次要积极尝试和推广绿色设计、生态工艺和技术评估,并不断地增强公民的生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经济实现增长的同时,达到整体环境保护的目的。④政府应当积极支持那些走在生态科技前列的企业。如对实行绿色经营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赠款、补贴。同时,要积极破解那些迫在眉睫的生态科技难题,如保障人体健康的污染防治技术、生态监测预警的科技系统等。

作者:季永伟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

摘要:医院作为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其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的发展。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医院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与优化很有必要。因此,本文主要以医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具体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未来医院长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想要促进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而相关分析工作以医院财务报表以及各项数据为主要依据,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活动等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找出目前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保证医院内部经济的稳定运行与发展,从而促进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的经济运行之中

(一)对医院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医院想要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运行中的具体数据管理中来,以此提高数据的科学性、精准性以及有效性。一方面,医院要引进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数据记录失误的概率,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管理[1]。另一方面,医院以及有关部门要加大数据管理的投资力度,为医院提高研发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使医院可以自主研发相关数据应用的模型,以此提高医院对患者、员工等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而使医院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

(二)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医院具体工作中意义重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对具体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与约束,不仅有利于提高数据收集、分析、总结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院管理的合理化发展。因此,相关医院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数据管理体系,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制度之中,以此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2]。第二,医院还要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能力,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增强医院内部的凝聚力,为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增强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想要不断提高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首先就要做好物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以此促进医院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医院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医院要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体系,加强对物资采购、验收等工作的管理,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3]。第二,医院还可以利用正规科学的软件开展管理工作,以此丰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效果,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科技化与信息化。

二、更新市场观念,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保证医院在市场中占据有力地位,需要企业不断更新市场观念,在明确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意识。首先,医院要对现有的市场理念进行完善,提高成本意识,并以科学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增强医护工作人员经营意识的基础上,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应用,不断控制支出成本。加强成本支出的监察力度,使资金的支出具有规范化、合理化等特点,有效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更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就醫负担,在增强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其社会效益的提高。其次,医院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并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对医院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对经济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规范。最后,医院还应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使相关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储备,懂得利用产出比、量本利等对经济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用心管理财务,灵活使用资金,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加快医院资金的运转,以医院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主要前提,做好资金的合理规划工作,为医院日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以此促进医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引进先进理念,提高自身形象

医院想要促进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对内部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还要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医疗观念,对自身发展的不足进行完善与更新,在提高自身管理效率与医疗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思想,使医院管理模式可以与时俱进,为其发展提供新思路[4]。其次,医院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服务水平,以人民健康为主要目的,在增强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医院口碑,切记不可过分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视社会效益。最后,医院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此提高就诊成功率,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做好医院内部的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医院做好党务工作的重点内容,做好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对医院发展的指导作用,更会在增强党建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医院朝着科学、光明的方向迈进。因此,想要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相关医院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更新学习方法。医院党员以及各级党支部要建立党学习小组,定期进行党性分析,以党员医护人员平时的真实表现情况为主要依据,利用民主评价的方式对其行为进行批评或表扬,以此规范其他党员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医院党支部要做好带头作用,引导党员及时学习先进的政治思想,并利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对自身工作进行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思想建设落到实处。

第二,在多媒体发展背景下,医院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发展平台,利用多种平台,丰富党员学习方法,扩展学习空间。在加强对医院党建工作宣传力度的同时,促进医院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

第三,对党建管理模式进行更新与完善。一方面医院要加强对党员转出转入的管理,保证党员转移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还要依据科学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的党员转移制度,对党员的转出以及转入程序进行严格监督,以防“口袋党员”的情况产生,时刻保持党建工作的纯洁性。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党员信息的共享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此外,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有利于医院党员提出与发表相关意见,在保证党员活动方式多样化的同时,加强医院内部凝聚力。

第四,加强医院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在保证党员在党内工作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利用网站、微信客户端、公众号、官方APP等平台促进党务的公开,并以当前医院党建发展的現存问题为基础,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此保证医院内部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为医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第五,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明确大众需求,并根据具体建议对自身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进行提高,以此满足人们的需求,用科学手段解决医患关系,在促进医院与患者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加大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医疗工作者作为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科学的培训与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更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首先,医院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增强其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高,并开展相关交流活动,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促进医院内部的协调发展。其次,医疗工作者也要自觉主动的对先进医疗思想以及先进医疗知识进行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基础,用科学来武装自己,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以医院管理人员为例,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对先进的经济管理手段以及思想进行学习,在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科学性的基础上,促进医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最后,医院应制定合理的薪资政策以及晋升制度,利用科学的奖惩体系对贡献较大的工作者进行奖励,对严重违反医院管理条例的员工进行适当惩罚,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医院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人民医疗服务的主体,相关医院想要不断的促进自身经济可续发展,首先就要对医院经济进行科学管理,将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管理中来,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以此增强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医院还要不断的对先进经济管理理念以及手段进行引进,在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强自身形象,加大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医院日后稳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帮助医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超,刘洋.信息化视角下医院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20(02):83-85.

[2]洪贤明.关于医院经济的运行分析[J].纳税,2020,14(01):213-216.

[3]程迪尔,杨毅军,陈文媛.关于加强卫生经济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3):109-110.

[4]梁艳.关于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究[J].金融经济,2018(02):92-93.

[5]邢娅琼.关于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7(26):315.

作者:王薇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究

摘要∶人力资源构成了现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与保障,各个行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综合素养层次决定了行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向。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举措已经被运用于行业经济转型的全过程,企事业单位通过培养行业新型人才的做法来支撑单位自身的发展,客观上达到了行业经济发展中 的重要促进效果。由此判断出,区域经济及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将人力资源管理置于当前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 地位。

关键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实效措施

从事业单位发展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事业单位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其经濟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只有吸引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才能保持事 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具有较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事业单位,可为 本单位吸收、选拔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服务,促使事 业单位的经济水平有效提升,增加整个事业单位的最终经济效益。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两者之间的基本概念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由于企业从事相关的个体分配任务,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更加明确的分配方向,能够让不同层次的人才从事不同 的岗位,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进而影响到了后期的调整效果,需要在合理控制的环节中做出适当的调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科学化,系统 化企业内部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特别是问题的有效解决,直接 给最终的工作效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企业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日常工作环节中取得更大的突破。通过日常的经验积累和培训,员工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人了源 源不断的活力。单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概念来看,主要还是满足人与人和 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了提升最终的可持续性效果,应该充分的发挥各 自的平衡性优势,按照不同的发展道路做出经济政策调整,结合资源优势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结构的稳定性,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协调各自的速度进程。

2.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之间的实际联系

2.1促进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优化

经济产业结构是否达到较为合理的程度,决定了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准。因此,促进各领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改进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举措正在逐步趋向于深人,而人力资源要素构成了产业结构全面实现优化的重要支撑动力。从可持续的产业调整以及经济转型角度来讲,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重点涉及产业资源要素、人力资源要素及产业环境要素,进而体现了人力资源要素在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层面上的意义与价值。

2.2给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来看,其主要是为了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财务保持一个高速稳定增长的状态,从而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资源分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整体优势,按照合理的人才分配策略做出细致的规划,进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更 加高效的效果。随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人才支持也有了更加明确的保 障。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中,人们更加关注劳动素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步骤作出了初步的规范,进而推动了各项经 济改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2.3催化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 果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不充分,就会导致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降低,从而阻 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以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升级,就可以大大提升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从而推 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相关调查发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尤为突出,就经济增长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占据了51%,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9%,两者的差距非常大。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建立人力资源的客观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这种现象就会导致失业率的增加,还会造成商品市场占有问题,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人力资源的客观评价体系,为人才供求双方提供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如,事业单位需要改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人才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在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时,还可以采取堆积岗位对号人座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真正价值;另外,还应当制定信用化评估制度,以确保事业单位的诚信价值,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合理分配人才管理的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与过程具有复杂性,而且涉及多个相关的管理负责部门。为了实现合理分配人才管理资源的效果,那么最关键的前提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上的资源优化分配,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实施效果得以展现。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多个不同的角度与内容,因此只有做到了优化分配人才培训资源与人才日常管理的资源,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管理实施效果。各个管理负责部门及管理人员有必要明确自身职责,对于现有的管理资源进行灵活的优化分配,运用较低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与资源成本来实现优良的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效果。

3.3实施柔性管理政策

作为目前企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的关键内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日常管理的重要活动。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所有的员工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提升要求。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事业单位内部要按照科学化、人性化的思路对人力资源管理作出适当调整,实施柔性化管理政策,管理人员一定要打破约束性管理制度的束缚,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全新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和服 务,进而激励每一位员工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

3.4人力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健全的前提下,还应该有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因此企事业单位需建 立和健全人力资源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措施能够有序、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企事业单位经济的可持续性。所以要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做好系统化、科学化、动态化的管理,为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发挥其真正作用,则取决于管理人员对 人才的管理办法,需要切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才能发挥人力资源 的功能性,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能推动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们 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萍萍.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1):19-20.

[2]李慧娟.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究[J].财经界,2020(28):251-252.

[3]张辰晨.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22):109-111.

[4]李淑蓉.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6):111-112.

作者:于向红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论文下一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