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合格医生培养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和前途。它对合格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要求班级管理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责任感表现为对责任的认知、对责任的态度及履行责任的行为效果。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无不与责任有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成教育合格医生培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成教育合格医生培养论文 篇1:

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习惯的养成

【摘要】农村学校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长年在外打工,隔代抚养使这些孩子养成诸多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寄宿制学校要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课堂学习向学校生活渗透,使学生学会“管校”,学会“管班”,在一系列的习惯养成活动中,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担当意识。学校要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搭设平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学生;习惯养成;自主;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奠基石[1]。

目前,农村学校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个别还是单亲家庭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交由祖父母或亲戚抚养,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陪伴,久而久之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如:自卑不合群、胆小内向、不善表达、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说谎话、自私霸道等等。面对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教师单纯地说教往往收效不大,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创新教育方式抓好学生常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以适应更高水平学习要求和新环境的能力。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重启蒙教育,更应重视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教育是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习素养形成的关键性教育。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来看,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养成好习惯,会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学生90%的日常活动源自习惯,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与孩子的健康成才密切相关。农村寄宿制小学最重要的任务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习惯培养,养成教育要成为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积极乐观生活的教育模式。养成教育具有启蒙性,学生从小接受恰当的教育引导,能使个人行为能力快速构建起来,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长远影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而言,寄宿制学校就是最好的平台,吃住学习都在学校,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既要独立生活,又要和谐相处,这种寄宿环境符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展的内在需求。养成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农村寄宿制教育在实现规定方针目标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提升基本素质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潜能,也使教育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养成教育与寄宿制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弥补寄宿学校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困扰着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要彻底改变家庭教育缺失的这种局面,寄宿制学校需要担负起习惯培养的重任,即在课堂上要渗透养成教育,在生活中要融入养成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但凡是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生活态度,都应该内化为习惯,形成自觉的潜意识和特殊倾向,使其一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教育内容,才能体现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优越性,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2]。

二、调和各方教育期待,提出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5566”成长目标

学校确定了培养目标,就有了教育方向。培养目标是每一个教育者心中的标杆和灯塔,不确定培养目标,临时抱佛脚,无疑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只能增加教育的盲目性,失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效性。让教育对象从小受到循序渐进、梯次规律的教育和影响,形成潜在地、自觉地行为倾向,这就是习惯,长此以往,自觉的行为就形成了能力,因此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和技能。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不同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各有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是“千姿百态”,为此,学校致力于调动各方力量,征求家长意见,班主任及课任老师讨论梳理,提炼制定出学生成长的“5566”目标,“5566”即“五个阶梯”、“五种能力”、“六项技能”、“六种习惯”。

1.人生发展的“五个阶梯”,即成绩(各门学科的成绩)→成才(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成人(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成就(人生中取得的成果)→成功(人生的最大幸福)。五个阶梯涵盖了学生发展的目标,由低到高,梯次成长,集中表现了学校、教师、家长对孩子发展的基本愿望。

2.孩子成长的“五种能力”,即独立生活的“自控能力”,求知进步的“学习能力”,敢于探索的“创造能力”,顽强勇敢的“自信能力”,为人处世的“合作能力”。

3.学生生存所需的“六项技能”,即一年级“跳起来”(跳皮筋、跳绳);二年级“踢起来”(踢足球、踢毽子);三年级“滑起来”(滑板、旱冰鞋);四年级“走起来”(军训、队列训练);五年级“叠起来”(叠被子、整理内务);六年级“读起来”(电子图书、课外阅读、课内阅读);

4.伴隨一生的“六种习惯”,即善问多思、诚信利他、自立生活、感恩节俭、合作沟通、文明卫生。这六种习惯作为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少先队中队为单位,中队抓小队,小队手拉手,相互帮扶,相互监督,环环相扣,逐一落实,制定详细的目标计划,落地生根,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三、让学生“管校”,走出课堂“自主”

好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与其让学生在“保姆式”的管理下循规蹈矩,不如让学生学做“老师”实现自我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校园的主人,为了充分彰显学生在校园中小主人的地位,让学生的“自主”由课堂学习向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迁移,学会“管校”,学会“管班”,为“家”做主。让学生共同制定“人人都能做到”的制度,自己管理自己,在自我约束中提升习惯养成的能力[3]。

1.学生学会“管班”,让管理走向“自主”。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要从台下走到台上,肯定自我,彰显智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老师由管理主角变为配角,要克服管住和压服的传统思想,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加约束,积极引导。孩子们定下的制度,就是班级的规定、学校的制度。如笔者所在六(1)班的就餐制度:“不推搡,不插队,不喧哗,不抢座,不倒饭”。看似简单,只有15个字,却用五个“不”给学生划出了就餐的禁区,小改变带出了“滚雪球”的效应,“光盘”行动在学生的“自主”中得以升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2.学生学会“管校”,以生为本,确立“才俊升旗制”。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各类活动的主角,教师应把“引、扶、放”作为主体管理的主要手段,放手讓学生推出“才俊升旗制”。升旗手、护旗手、主持人、演讲人都由学生自己申报推荐,由中队辅导员批准审核,采取多种方式,选拔出各方面都最优秀的学生组成升旗团队,承担光荣的升旗任务。实行竞争上岗,让每个人都拥有机会,成为才俊,这种方式充分激活孩子们的好胜心,学生之间相互推崇,相互促进,在肯定他人的同时,从内心深处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3.学生为“家”作主,让“自主”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形成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在校和在家存在很大反差,在校是好孩子,在家是熊孩子。回家就抱手机,意志力薄弱,经不起诱惑,自控力差。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积极地引导和培训,让家长大胆放手,鼓励孩子敢说、敢想、敢做,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当好家里的“小大人”,家长要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孩子为家里的事出谋划策。

4.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兴趣铸就好习惯,好习惯决定好人生。为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笔者所在学校把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定为“无作业日”,安排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兴趣班。为了保证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制定“四定制度”,即:定目标、定老师、定时间、定地点。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活动中历练习惯,夯实习惯,筑牢根基

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栽培过程,好习惯是反复历练的结果。为了切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不厌其烦地历练学生,利用“影、视、歌、书”等生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情趣并融,寓教于乐。课堂学习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还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组织开展“一看、二唱、三读”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看。结合节日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和纪录片。看前,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观后,让学生自发组织谈心得写感想活动,并通过“校园电视台”和“红领巾之声”进行交流。

二唱。即“课前一支歌”、“节日一支歌”。“课前一支歌”是课前5分钟各班学生齐声歌唱环节,唱出欢乐,带走疲劳。“节日一支歌”是学校在重大节日组织班级或学校演唱会,师生同台表演,尽情歌唱,在歌声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三读。即课前读、课外读、大阅读。阅读是一种兴趣,当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需要,便是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学校要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广泛开展“读百卷书”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根据读书多少设立读书奖牌,如“小书童”、“小书豪”、“小书圣”等。在学习园地和墙壁上设置“好书推介”、“书海拾贝”、“读书园地”、“阅读指南”等版块,包含读书心语、美文摘选、佳作赏析、好书图集等内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创造浓郁的氛围。

五、“引水浇园”,共育学生良好习惯

“引水浇园”即引社会、家庭资源之水,来培育校园里的“花朵”。社会、家庭、学校三方携手,利用社会资源,巧搭舰桥,筑磊智台,学校主抓,家庭配合,社会协调,坚持以生为本,促进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育人氛围,共同教育孩子,增长孩子见识,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使学生既能保障自身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自理,又能使其形成独立的决策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目前,学生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学生在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经常表现出优柔寡断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学校可以请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如:请医生来讲“预防流感常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请交警来讲“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请供电所长讲“安全用电常识”;请法制辅导员讲“普法知识,做守法小公民”等。其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创建家校共育平台,请家长分享农村生活的传统美德劳动经验,如:善待老人的感恩故事;大棚种植、采摘收成过程;家畜家禽养殖技术等。第三,让学生去田间地头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采摘、收割、放牧、喂养等。参与劳动,挥洒汗水,体验收获、感知生活。让孩子在付出体力劳动的实践中培养自控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孩子在合作交流的劳动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该把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习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能力。小学教育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寄宿制小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地位,寄宿生活既能锻造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合作向上的能力方面具有非寄宿制小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体验,同伴关系在他们成长当中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非寄宿制学校,学生放学之后各自回家,同伴之间同吃同住的生活体验较为缺乏,但是在寄宿制学校当中,学生们朝夕相处,同窗之谊更加深厚,这种感情能够极大地弥补父母之爱的缺失。习惯养成重在“落地”,重在“生根”,只有生根才能筑牢,才能成为终身受益的人格和品质。做好习惯养成的源头活水,还给学生本真,让他们快乐、活泼、健康地成长,让校园充满歌声、笑声、喝彩声、读书声[4]。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随笔习惯成自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05).

[3]杨继富.城市化进程中薄弱学校教师文化变革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4]褚维礼.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人民教育,1993(01).

编辑:丁翔

作者:毛进岳

养成教育合格医生培养论文 篇2:

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感教育

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和前途。它对合格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要求班级管理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责任感表现为对责任的认知、对责任的态度及履行责任的行为效果。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无不与责任有关。就职业而言,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班级是大社会的缩影,很具体、很通俗的责任现象也如大社会一样随处可见。教室整洁或脏乱,认真学习或混日子,劳动实习热情投入或逃避……无不与负不负责任有关。近年来由于受某些不良思想影响,部分学生学习不专心,对社会、对国家、对集体、对家庭、甚至对自己都缺乏或丧失了一种应有的责任感,因此,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非常必要。

一、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要让学生清醒地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究竟想要什么,也就是志向、追求或叫理想、信念。因为,一个人只有认清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他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充实和平静,他才会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一个70岁靠拾荒生活的老爷爷,收养了一个不足周岁的弃婴,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但他生活得很充实,他满怀希望,因为他怀着一种不移的信念,无怨无悔地承担着这个美好信念带来的如背负大山般的责任。人一旦认识到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就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能在包括家庭等一切社会关系上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还要让学生坚信,“要想得到最好,必须做得最好”。学生学业优秀,综合能力强,就会在未来岗位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理想位置,反之,职业就会无着落。何以面对已成年的自己?更何以面对渴望自己成才的父母?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学无术”怎担重任?针对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的情况,可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如奖学金、作业评优、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造成一种竞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针对浪费、大手大脚、超前消费、盲目攀比的不良行为,组织学生到贫困家庭调查收支状况,结合实习到农村参加劳动,或休息日到同学家里帮助干农活等,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境。针对“不要钱不打电话、不写信”的家庭冷漠,组织学生探望家长,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搞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以此体验亲情的可贵。还有,一学期必须向家长汇报一次个人支出情况,并且由家长反馈给班主任。组织勤工俭学创收等,让学生学会对家庭经济负责。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对集体负责的团队精神

全美国最大的化妆晶公司董事长冯丽·凯,在她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一书中满怀深情地告诉读者,“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被管理者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感到自己的重要,就是说他负有集体的责任,集体不能没有他。因此“授权”也就是分派责任,就成为管理者惯用的成功方法。班主任“授权”的做法是:带领学生讨论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班规》。按班委、兴趣小组、科代表、专项负责人仔细分工,合理搭配人员,力争人人有“岗位”。这样做一是可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密切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增强了团结,又可避免班委负担过重,还可以把班主任从日常烦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事更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工作过细、过勤、过具体未必等于高效率,有时反而会助长依赖性、惰性、责任淡漠性。二是可避免“责任分散效应”。在不同场合下,人们对责任的认识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面对任务时,他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而许多人面对任务的话,责任就由大家分担,就会造成“责任分散”“集体冷漠”的局面。为什么龙多不下雨?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责、权、利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获成功?原因人人皆知。用分派责任、落实任务的方法培养责任意识,从“扫一屋”做起向“扫天下”的境界迈进。今天的学生如能对集体负责,明天就会对单位、对岗位负责,就会富有敬业精神,毕竟习惯是靠教育培养、靠反复实践养成的,责任感也一样。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学会生存”之后,又在1989年提出了“学会关心”的主题,指出:“青年应从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经济、关心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家庭、关心同学和同行。”班级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方法,让未来的建设者们了解主要的社会问题。大到国际论坛、社会专题调查、时事评论、公益活动、革命节日纪念活动,小到读报刊、看影视作品、听新闻、写作文等,让学生逐步体验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人一旦感受到自身的使命和权利,就会变得神圣起来,就会自觉地承担起改造自我及改造社会的责任,视野由此变得开阔,脑筋也随之豁然,就会走出“小”我的圈子,就会认识到国家的安定团结、经济腾飞与自己息息相关,就会自信对社会负责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努力学习、支持改革、融入社会、塑造自我,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

2001年9月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应作为责任意识教育的宗旨。

经过社会公德调查,一个调查小组在《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中这样结论:“整个社会肌体实际上是由许多循环系统构成,工、农、商、学、兵、衣、食、住、行,每个人都参与无数循环系统,每个循环系统都有无数人参与,各系统彼此独立又环环相扣。可以极端地设想一下,如果人人都不负责任,都自私自利,教师放任学生,误人子弟;农民不管粮食、蔬菜有无公害;火车随意不正点;医生马虎潦草,草菅人命……这个世界将会何等恐怖。反之,如果人人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不用讲什么大道理,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在社会上生存,遵守起码的生存规则,无需太崇高的理由。”能从社会实践中得到如此精彩结论的学生,能对社会不负责吗?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增强自信心,成为学生进步的诱因。

教育心理学认为,当个人在集体中恰如其分地成功扮演某种角色时,可以同时产生两方面的良好心理功

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故此,班主任要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到一个既符合集体期望又让自己满意的位置,充当好满意的角色,进而使他们在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同时,达到个人希望的合理满足。特别是缺乏自信的所谓“差生”,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得到的多是责备、冷漠、歧视,心理需要处于饥渴状态,若能委以责任,就会使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增强自我参与的信心,融入集体、释放自己、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从而实现自我转化。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集体己不是几十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凝聚着几十个人的智慧和能力的有机整体。集体主义责任感、自豪感、愉悦感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全体学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能使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家”。

需要提醒的是,班主任应有伯乐相马的本领,知人善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事半功倍。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开发非智力因素,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学校是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建设者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主体素质必然影响着工作能力,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建设者工作能力的发挥,除与其智力素质有关外,还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即劳动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等密切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者的劳动态度即职业责任,它决定着劳动能力发挥的程度。工作态度好的人往往有较高的积极性,能不断挖掘劳动潜力,使劳动能力不断得到再生产和提高。不管学习是否优秀,事业是否成功,非智力条件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道德比高智商更可贵,因为前者是主观的、能动的,是后天学习、培养出来的,而后者却是遗传基因造成的。

班级工作要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学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人人都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习到更优秀的品质和自己不具备的本领,比如在运动中锻炼毅力、在演讲中培养胆识、在比赛中提高技能、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团结等。由培养责任感营造出来的和谐欢乐、团结进取、健康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由这样的群体心理氛围构建的美好班级文化,由这样的美好班级文化创造的育人环境,从这样的育人环境即小社会走出来的毕业生,踏入大社会,走上建设岗位,会是怎样的素质呢?不言而喻。

奖惩机制是培养责任感的关键。

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有两种解释,一是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到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这种“养成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学生,必须遵守起码的校纪校规,否则就很难与人交往。一个集体中,一人违纪,必然妨碍他人的生活和学习,诸如打闹、不做卫生、破坏公共设施等,为了大多数人学习和生活不受影响,必须予以强制性的纠正,可以在事后,有时必须在违纪的发生中,暂时请出教室、罚重新搞卫生、罚款、扣除品德分等,使犯错误的人有所警戒。这些与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矛盾,与激励教育同等重要。科学的教育惩罚不仅是制止错误行为的手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制精神;因为“班规”是民主制定的,是众人的意志,“众人”当然也包括违规者本人,追究过失责任,充满了师生平等的法制精神。不追究不负责任的过失,就是对负责任的行为的最大挫伤。这样的教育严明公正、合情合理,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健康的教育需要对教育中的偏失具有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因为成长过程中难免失误,教育环境对失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是与非、道德与非道德标准的判断与取舍,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品味的确立。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生负责,“做错了就该为自己的过错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才是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

作者:周葆青

养成教育合格医生培养论文 篇3:

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多元化的信息冲击下,新一代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他们思维活跃,成熟较早,对人对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引导非常关键,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普遍对老师的话语言听计从,所以,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关键词:班级干部培养;寓教于乐;养成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扮演者,班级虽小,但事务繁杂,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非常全面的,不仅要求我们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朋友、知己,还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则需要我们每一个班主任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注重班级干部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力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纪律意识还未形成,有的孩子比较调皮,用出格的举止来取得老师的关注和关心。有的学生则比较安静。约束活泼好动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纪律的约束力,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校园的文化氛围,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相影响和班级风气等等都能够对学生思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一个班级建设的好坏,风气优劣和班级干部的素质息息相关。班干部是班级的“排头兵”,是教师的左右手。班级干部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人民干部人人爱”,民主选举保证了学生干部的群众基础。有了好的学生“领袖”,班主任就要重点分析这群学生的特点,细致观察他们的优缺点,强化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既发挥他们号召同学的影响力,又能够通过合理的教育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纪律榜样的形象。通过树立典型,让学生形成明确的纪律观念。班干部有了成长要及时鼓励,遇到困难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渡过畏难期。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干部的凝聚力,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有一句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良好的班级干部团体是班级健康发展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从小就要让孩子们知道学生干部是为大家服务,是同学们的“勤务兵”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最辛苦也是最快乐的。班级的日常事务很多,值日、班级活动等各个环节都是培养教育班级干部的好机会,班主任要借干部的力量管理学生,这样就可以锻炼班级干部,形成学生自治的良好局面。

二、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由来已久。中国的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因材施教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依靠学生已知知识的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寓教于乐,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读书的快乐。让快乐作为教学的核心价值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参考值。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学习中徜徉知识的海洋,感受读书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学校是学生生长的沃土,快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治学严谨、风气端正,充满温馨、富有爱心、尊重友善的学校氛围。优秀的班级应当既充满朝气与活力,又注重灵魂的塑造;既有活跃的学习氛围,又有宁静的反思过程;既要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思想家,又要有虚心好学的思想者;学校是培养学生求知的渴望和严谨思考态度的地方。让学生们把教室当作一片宁静的圣土,让他们感到安全,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学习,跟同学和老师交流。

班主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成功和失败与教师有着密切关系。班主任良好的个人素质正是体现在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上,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更应该提升自己的素质,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热爱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耐心、毅力、倾听、沉着、温和、深刻、创造性等特质,让学生的快乐成长成为衡量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

三、发挥班主任的导向作用,促成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教学任务就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是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具体体现。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等。

小学生的责任感、纪律意识较为薄弱。他们在家里是“土皇帝”,家长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能力差,做事虎头蛇尾,注意力不能集中,缺乏文明礼貌意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建设未来的接班人,在儿童时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养成教育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全面落实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求,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引导者。好的教师如红烛点亮学生求知的火种,学生愿意通过取悦老师而积极表现,所以班主任要善加利用学生崇拜老师的情结,引导学生形成举止得当,思维健康的好学生。

良好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班主任要善加利用家长的力量,通过家长会特别是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过后,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肯定学生的各方面的进步,如孩子学会了劳动(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没有拿过扫帚),养成了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指出学生还存在的不足,寻求家长的协助。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常规业务工作和思想品德工作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作。其工作方法多种多样,其工作内容繁多庞杂,但无论如何,小学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并勇于不斷地去探索和进取,同时掌握并运用更高超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与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与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梁亚萍.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38):211.

作者:郑雨 董蕾

上一篇: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论文下一篇:宾馆经理经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