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报告

2023-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报告

混凝土外加剂实验总结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混凝土C40、C35P

6、C

35、C30 等等级的配比,对以前的配比进行改进,按照搅拌站的要求进行实验。其次主要是解决我公司外加剂掺入量过大的问题,要降低我们外加剂的掺入量,达到搅拌站的要求,满足施工要求,最后解决混凝土凝结时间比较长的问题。

实验时间

2014年12月3日——2014年12月5日

实验地点

大理市宾川县宾川玉牛劳务有限公司

实验仪器及用品

搅拌机、外加剂、混凝土用的水、公分石、机砂、粉煤灰、水泥、细石、电子秤 实验过程

1、 做实验前的准备,提取公分石(公称粒径在5—25mm,压碎指数在10%-12%)、机砂(细度模数2.5-2.8mm)、粉煤灰(攀枝花)、水泥(大理宾川金鑫水泥,42.5)、细石(公称零数粒径在5-10mm)、外加剂。对搅拌机进行清洗。

2、 预配C40等级的混凝土,根据我们计算的混凝土配比进行预拌,配比记录详见2014年12月3日宾川玉牛劳务。本次实验做15L的小样,分别称取公分石、机砂、粉煤灰、水泥、细石、外加剂。 试配分析混凝土配比合理,预拌效果良好,包裹性好,流动性好,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可以做一定的调整。

3、 预拌C35P6等级混凝土,根据我们计算的混凝土配比进行预拌,配比记录详见2014年12月4日宾川玉牛劳务。过程如上。 混凝土流动性好,包裹性好,

4、 预拌C30等级混凝土,根据我们计算的混凝土配比进行预拌,配比记录详见2014年12月4日宾川玉牛劳务。过程如上。

5、 预拌C35等级混凝土,根据我们计算的混凝土配比进行预拌,配比记录详见2014年12月4日宾川玉牛劳务。过程如上。 实验记录及分析

实验记录详见2014年12月3日——2014年12月4日云南昆钢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混凝土外加剂试配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用时4天,做实验10组,为搅拌站基本解决了问题,混凝土强度还在待检,一些结果还得等试块强度出来以后才可确定。将外加剂的掺入量降低到我公司合同上的掺入量。

解决搅拌站的混凝土等级的要求,并为搅拌站提供技术支持,把混凝土配方提供。

第2篇:商品混凝土企业自配混凝土外加剂的可行性报告

一.成本与利润核算:

(1)高效泵送剂成本在2200元/吨(含固量40%),普通泵送剂成本在1800元/吨(含固量38%),市场价格分别在3100元/吨(掺量1.0-1.3%)和2600元/吨(掺量1.0-1.3%),毛利润在800元/吨左右。每吨纯利润在400-500元左右。浙江地区外加剂固含量约为30%,掺量在1.8-2.2%,成本在1500元/吨左右,市场价格在(2000元/吨左右?).

(2)复合膨胀剂利润在800-1000元/吨,但用量大,掺量在30公斤/方混凝土左右。

(3)搅拌站外加剂需求量估算:

规模40万立方的搅拌站,按年实际产量为20万方计算,每年耗用外加剂的量大约为800—900吨(一方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以1.2%计,耗用外加剂约4公斤)。

(4)利润核算:以年耗800吨来计算,每年可以节省资金30-40万元,这部分也是省下来的纯利润。每年混凝土搅拌站自己买外加剂母料需要176万元(800*2200)左右。当然,直接购买其它公司的外加剂产品,可以欠帐,或缓结帐,对公司资金周转有利。

(5)风险分析:外加剂产品本身具有长期不变质,是无毒,无害产品。具有随时生产随时用的特点,随不同季节,外加剂配方任意可以调整,技术非常成熟和实用。

(6)投资只需要一个搅拌罐,计量系统采用人工过磅,通过吊车上料,多准备几个大些的塑料桶,总共约3-4万多元。每0.5-1小时可以生产3-5吨。

(7)人员:混凝土公司实验室主任负责技术配方,配备2-3个工人,就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二.公司运作方法

因为全国各地混凝土公司建复配线的厂家也有很多的先例,但全国各地运作方式不一,还要到当地建设或建筑管理处系统详细咨询。一般说来,建复配厂(公司)的程序是:

1, 撰写可行性报告

2, 当地发改委工业项目处审批

3, 环保局进行环境评价

4, 到工商局注册,生产范围包括商品混凝土及其外加剂

5, 省或地市建材产品检测中心检验报告合格

6, 到当地建筑工程管理处或建委新技术推广站进行产品备案

7, 生产,销售(或自用)

但是,商品混凝土公司自己建立复配线,只需要5,6,7就可以了,送工地甲方的技术资料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检验报告,外加剂的检验报告也是自己出,就可以了。再其次,来个省建材检测中心检验报告单的复印件并盖自己实验室章。省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一年送检一次就可以了,甲方或建筑施工单位需要省或市外加剂检验报告时再送检测也可以.

三.生产事宜

需要20-30平米的一个原材料仓库,放置产品附料,母体可以是粉剂,母体是水剂的话,生产就更简单了,混合均匀就可以了。搅拌罐占地约6-10个平米。准备2-3个液体虹吸水泵。搅拌罐可以人工制作,可以是铁皮做的(二手的反应釜也可以),也可以是人工挖个水池(直径1.5米左右,深2米周围用瓷砖围砌),上部架上一个电机搅拌叶片,就可以了。这是最简单的。冬天水温度低,可以进水剂母体复配,也可以加部分热水,有助混合均匀。原材料进货,一般选当地大厂生产的母体,主要选择浙江地区(五龙,龙游,湖州,绍兴地区),母体粉剂目前约5000-5300元/吨,其它辅料价格不一,用量相对较少。

总之,商品混凝土公司上复配线,特别在混凝土方量大的情况下,是相当划算的。现在大型的混凝土搅拌站,拥有自己的矿山和破碎机,拥有自己的粉磨站和外加剂复配线,其实这些都是资源的整合,为公司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3篇:润滑油添加剂应用试验报告

“万灵霸”润滑油添加剂应用试验报告

本溪市牛心台化工厂

蔡启元

我厂生产的MoS2润滑块用于球磨机中空轴的润滑,解决泄漏效果好,深受用户欢迎。今年6月份,我们为河北省宽城北大岭铁矿进行球磨机中空轴的润滑改装,将稀油润滑改为MoS2固体润滑块。因我厂MoS2润滑块散热性差,对一些大型、无冷却的设备应用效果差,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将MoSz块又做了进一步改进,即在润滑块上钻3个ø25孔,然后用油枪注入润滑脂。

对注入润滑脂的选择,曾有多种方案,看到《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介绍“万灵霸”强力抗磨节能润滑油添加剂延长机械寿命3倍以上;减少磨损50%以上;降低温度、减少噪声;特别是“万灵霸”添加剂具有优秀的冷冻、低温起动保护作用和高温润滑保护作用;不是依靠粘度来保证油膜的存在,即使在相当高的运行温度时仍能保证油膜润滑。因此经过慎重考虑、比较,最后决定用“万灵霸”添加剂。

在具体使用上又遇到点难题,“万灵霸”属于液体状态,怎样配合MoS2固体润滑块使用呢?开始设想在生产时,当MoS2固体润滑块为液态没冷却前加入5%“万灵霸”。那么每吨添加量为50升,按当时价格每公升295元,每吨MoS2固体润滑块费用增加l4750元,当时我厂Mos2润滑块的价格为l9000元/吨,这样出售给用户的价格为33750元/吨以上(我厂每年销售30吨以上)。用户能否接受呢?质量虽然跃上新台阶,但成本太高了。这个设想行不通。

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设想在滑块上钻孔涂脂,将“脂”里添入5%“万灵霸”添加剂,这样每吨费用只增加l475元,问题就解决了。

#北大岭铁矿3球磨机是新购进的,维修的同志介绍说质量有点问题,中空轴非常粗糙,

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不好、发出怪音。经两次试车,中空轴与轴瓦用30号机械油润滑(滴油杯式),都是开车半小时就冒黑烟了,轴面烫手。我们决定在该机上进行试验,虽然条件差些,但我认为这正是考验“万灵霸”的时候。

6月6日试验开始,首先将原MoS2润滑块安装使用,结果运转2个小时后温度急剧上升、电流超高,测温达75°C以上。因此停车检查。6月7日将MoS2润滑块上方均匀钻3个ø25

#孔。将3钙基脂中加入5%“万灵霸”添加剂,混合均匀后,用油枪打入孔中。当时由于油##库中只有3钙基脂,如有3#二硫化钼复合钙或3二硫化钼极压锂基脂,效果会更好。准备工作完毕后开车运行6个小时后,局部有发热,经检查是轴与瓦的原因。经大修后,冷却水及物料加入后正式生产,电流比以前降低,温度正常,油膜形成良好,一直使用至今未发现异常,该矿矿长表示:如果使用效果经得起冬夏的考验,将全面推广,并介绍全县的其它厂矿。由于时间原因,上些数据正在收集中。

通过对“万灵霸”的试用,不但给我厂解决了技术难题,还使产品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目前我厂应用“万灵霸”添加剂研制一种代替国外产品的超高速轴承脂即将问世,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4篇:外加剂含固量的试验方法

m2m0x100 m1m0

一、固体含量x固=

1.式中

2.X固=固体含量,%

3.M0称量瓶的质量,g;

4.M1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

5.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1.1烘干箱的温度在100。C-105。C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M0。

1.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衡量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 。

试样称量:固体产品1.000 0g~2.000 0g;液体产品3.000 0g~5.000 0g。

1.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干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C-105。C(特殊品种除外)烘干,置于干燥器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M2

2.1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30%;

室间允许差为0.50%。

第5篇: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

应用

商品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预制件混凝土等,现已大量使用外加剂。怎样经济、高效的使用外加剂,不单是节能、低成本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是我国外加剂今后发展的导向问题。因我国外加剂市场资源相对充沛,买方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加剂的性能受买方技术要求的支配。外加剂的技术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怎样科学、合理的使用外加剂,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对外加剂生产——工程应用,作一些浅析。

一、外加剂应用现状,按市场使用目的来分

1、以满足商砼运输、泵送为目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主要表现为掺量低(萘系减水剂及复配品)掺量在1%一1.5%(液体)左右。其特点是相对减水率较低,但缓凝保塑效果较好。购方使用这样的外加剂一股给的水灰比都较大,或所用水泥蓄水量较低。其购价也较低。水泥用量及混凝土集料成本较高。与不掺外加剂的空白混凝土相比(同塌落度)增强不大。

2、以满足商砼要求,有减水要求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液体)一般在2—2.5%,购方所使用的水泥蓄水量较大,或品种较多。商砼集料价位适中,可选用一部分质差价低的材料。商砼强度与空白(相同塌落度)相比有所增强。

3、以满足市场需求,供应高强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为使用目的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掺量一般为2.5~3%(不含抗渗、抗磨、抗冻等其它功能),这类外加剂水灰比较低,购方对沙、石含泥量、细度、粒径、石粉含量、吸水等都有要求。同时对外加剂的减水率和易性、泌水率、增强性、保塑性、商混外观等有一定要求。这类外加剂具备了同强度要求下,调整、改变配合比,选择集料的可行性。

4、以满足特种工程需要的外加剂。

这类外加剂一般为多品种复合的外加剂或聚羧酸类减水剂,这类减水剂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施工需要,可生产高质、耐久高强的混凝土。

综上所述,外加剂是按市场需求分类,在实际中,外加剂供应商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生产外加剂。满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研究外加剂技术性能是外加剂厂的主导发展方向。

二、外加剂生产——应用中的几个模式

1、

复配型

外加剂复配厂从合成减水剂厂及其它所需材料厂家购进原材料,进行功能性的叠加复合,加入载体后,供应给商砼站、工程使用单位。这类厂投资少、见效快,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在外加剂行业中占60%以上。这类厂的技术差异较大,究其原因是复配组方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商砼知识、原料采购方面的差异。

2、合成复配型

国内部分减水剂主料合成厂拥有自己的复配技术,可把自己的产品进行调整、复合,然后直供商砼站或]:程中使用。这类厂在行业中占有30%左右。技术上的差异在于合成工艺、

配方、原料及所掌握的同类产品中先进程度的工艺配方。单一产品的厂家和多品种产品厂家也有一定的差异。

3、复配使用型

这类企业大多属于商混站自建外加剂复配厂,白配白用,可节省部分外加剂使用资金,以增强企业商砼的竞争力。经济效益较好。也有施工单位自建外加剂厂的,目的为了节约资金和保证工程质量。这类企业由于自产白用对商砼集料相对熟悉,技术较简单。使用中可用外加剂解决商砼配合比问题,同时也可用调整商砼配合比解决外加剂的问题。在行业中商砼站(公司)建外加剂厂(复配、合成)的不足10%。这种模式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也正是因此使的复配型企业经营更加困难,技术要求更高。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小型、多品种合成厂。

4、生产(合成、复配)经营、科研型

在国内有少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的外加剂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上位于前沿,有开发新产品、完成特种工程所需外加剂供应的能力。是外加剂行业中新产品、新技术的代表性企业,也是我国外加剂发展方向所在。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中的性价比

简而言之就是以最少的价格获得最高质量的外加剂或商砼。

性价比有广义的性价比和狭义的性价比之分。广义的性价比以较广泛的范围来综合评定某种外加剂。如高性能混凝土所使用的高性能外加剂,价格一般都较高,单方混凝土成本也较高,但构成的建筑使用寿命则有大幅度增加。无论外加剂或商砼若按使用寿命计算,建筑成本则很低,实际上这

类外加剂及商砼则单价并不高。国内重要工程建筑都以追求建筑的耐外性为目标,对外加剂质量也有严格要求,价位相对也较高,追求高性能外加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建设高质量工程建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高性能外加剂在普通商砼中销售也遇到了困难,市场竞争激烈,关注近期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使用一般性能的外加剂成为了普通现象。由于外加剂材料成本、工艺等因素使减水率在14—25%以的外加剂、萘系减水剂占有主导地位。使一些高性能的外加剂少量进入这一市场。 狭义的性价比狭义的性价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减水剂品种间的性能价格比较。如萘系、蒽系、木质素类、氨基磺酸盐类、脂肪族及三聚氰铵类、糖密类等。

B、各成品(如缓凝减水剂、泵送剂、早强、防冻减水剂)的不同生产厂家的对比。一般按外加剂掺量乘价格进行比较(相同减水率和塌落度及保留值、强度等)。

C、掺不同外加剂生产同质量混凝土单价的比较。这种性价比以降低混凝土单方成本为目的。其中需要按外加剂性能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性价比。要获得好的性价比,

同一品种外加剂需要好的配合比,集料、拌合水,检验方法,生产工艺等来配合。

影响减水剂性价比发挥的因素有:

(1)水泥

水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外加剂的减水率、保塑性。同一外加剂,使用不同品牌的水泥在同配合比下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于:水泥配料、工艺等因素,影响因素的有水泥生产时的助磨剂品种,特别是以提高水泥近期强度为目的的超早

强型助磨剂。水泥存放期和温度也是影响外加剂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实证明近期(1—3天)、高温(50—80℃)水泥使用泵送

剂时达到正常状态时的技术指标要增加25—30%的掺量。

(2)拌和水,检验用水

能影响到减水剂及混凝土性能的还有水,其中水温是一个原因,在南方地区暑季施工时问题较突出。温度较高的水使混凝土水化加快,外加剂有效成份迅速衰减。表现为减水率低,塌落度损失快。水处理剂也是影响外加剂的重要原因,有的水在使用时要加入一些处理剂(如自来水)其中酸性水处理剂在自来水中用量很少,但对外加剂影响很大。了解水源水处理时使用的成份对提高外加剂使用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水的成份,特别是地下水,水质对外加剂发挥好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3)沙石及其它物料

沙石的一些常规技术要求指标对外加剂和混凝土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此不再重述。

(4)外加剂的配伍。

外加剂的组配生产要按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组织,不能用“萘系减水剂+水+葡萄糖酸钠+引气剂”这种方法统吃天下。不合理的配方也是外加剂性价比低的一个因素。

四、外加剂应用中的技术

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的标准从水泥净浆流动度上看在规定掺量范围内,同一外加剂对多个水泥品种净浆流动度相差在20—30 mm范围内为适应。如果说对某水泥相差较大表示对该水泥适应性较差。但混凝土试验较好,表示该减水剂适应性方面存在着一些差距,有减水组份或缓凝组份,没能发挥全部作用的现象。需进行复配技术的调整,也有的减水剂水泥净浆表现较好,一般为W/C=0.29流动度在220以上。但混凝土试验效果差,表现为初始塌落度低。原因有:A减水组份量不够;B缓凝组份量不足;C混凝土试验加水,加外加剂方法不对;D混凝土试验量不足,搅拌机内水泥垢吸水,搅拌时间过长等;E也有配合比集料问题如含泥、含石粉量大,风化裂纹沙、沙率大、石子级配和形状等因素;F水泥畜水量、温度出厂时间,拌合水等等。

调整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发挥最大减水率是外加剂应用中的首要问题。

塌落度损失与控制

塌落度损失是指初拌混凝土,初始在200mm以上,1小时后在160—180mm左右范围内的技术调整。

与塌落度损失有关的因素有:初始塌落度值。一般来讲初始塌落度值(扩展度)越大,经时损失越小,初始值越小,损失越大。也越难控制。原因在于水泥、掺合料、沙、石等有个水系(含外加剂)的物理扩散,吸收的过程。也就是胶凝材料的湿润过程。这一过程一般从水和外加剂拌和后2—3分钟开始,20分钟左右逐步减小。在水泥净浆试验中或混凝土试验中一种外加剂的最大减水率往往表现在3分钟左右过后而减小。但也有的外加剂和水泥品种不会发生这一现象。

控制塌落度损失首先对外加剂而言要有足够的减水率对水泥要适应;混凝土中各集料要符合要求,水灰比一定要合理, 初始塌落度值,扩展度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

举例:某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初始要求120mm,一小时后要100mm,这样对外加剂及配合比设计起来很难。因为按现有混凝土检测表准在初始120mm时,这样的用水量很低,加上外加剂的作用则用水量更少,不可克服的湿润现象(水系扩散)很快会使水份吸收。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如果我们把这一要求设计为空白基准混凝土(不加外加剂)的技术要求,我们通过外加剂就能完成满足这一技术要求。但要指出的是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加入外加剂后初始塌落会增大。

如果我们想通过水灰比控制某项技术指标,换一种做法则更具有技术实施的灵活性,在水灰比、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一小时后要塌落度80mm,初始塌落度可提高,那么就易做到了。

外加剂使用的组方

随着外加剂,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加剂的组份也越来越复杂,和以前的外加剂相比,性价比越来越高。

外加剂在现代生产中采用多组份的原则。

A、减水组份多元化

减水组份的组织一般在2种以上的减水材料,有的泵送剂采用三元、四元复配技术,各种减水剂用量的合理组配,是按单一减水组份对某水泥的适应性而定的。同时还需对复合后效果进行检验、分析。各组份叠加有着一套试验方法,选择外加 剂品种,合理配量是组织减水组份的原则。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同一品种外加剂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对某水泥而言有优劣之分。确定一个减水剂品种需从三方面衡量:

一、单质减水率,

二、复合减水率,

三、复合保塑性及增强性。外加剂减水组份复配是一项简单、繁重的系列试验。

B、缓凝组份多元化

由于现代大规模的建设生产,水泥所需的优质矿材越来越少,水泥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的研发,使用部分代用材料,这样外加剂面对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选用适当的减水组份,配合好缓凝组份才能使外加剂发挥更大的减水效果。从缓凝材料上可进行多品种的组合,可选碱性无机盐与酸性无机盐的组织,也可选用有机、无机物的组合。优良的缓凝组份是保证外加剂优良性能的重要组份,在这方面一些企业根据地方性水泥的特性、研究和开发了各种保塑剂,促使外加剂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类保塑剂所用材料一般为较少用到品种、掺量很小、超越掺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把几种掺量小,品种较多的缓凝组份组织在一起称为保塑剂。

缓凝组份使用得当能大幅度提高减水组份的减水率,从结构上讲,缓凝组份的分子型式与减水组份的分子形式结合在一起,会产生较复杂的新的分子结合物。使减水机理发生变化提高了减水效果。由现在的功能性叠加到今后的常温化学反应,制造使用新品种是今后的方向。

C、引气组份多元化

引气组份单一是目前一部分减水剂的基本结构,在引气组份中,有部分产品具有加强减水组份增水基的功能,同时也有加强亲水基功能的品种,通过试验,采用多组份引气剂

发挥其增加减水,提高保塑性,提高混凝土流动性,抗冻融性、抗渗性是引气组份组织的关键所在。

总上所述外加剂从合成到工程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几篇文章可说的清的,本文对其中几个环节作了初略的论述。认知、观点正确与否请给予指正。

第6篇:主要跨国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分析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公司已经或者将要进入到中国市场与我们同台竞争。而我国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现状是,规模小,设备简陋,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具有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少,没有形成名牌产品与国外相抗衡的企业集团。国外企业集团加入市场竞争,一方面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国外大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会加快中国国内企业的调整速度,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加快调整自己的产品、管理、市场和人才,也可能会使国内大部分混凝土外加剂企业被淘汰出局。面临国外企业进入市场竞争的首要问题是要了解国外企业的情况,分析国外企业的优势,做到在市场竞争中外于主动的地位。

现在已经进入到中国市场的跨国混凝土外加剂企业有美国的格雷斯建材公司(GRACE CONSTRUCTION PRODUCTS),巴斯夫化学建材(中国)有限公司(BASF Chemical Construction),瑞士西卡公司(SIKA)、英国富斯乐公司(FOSROC)、日本花王公司(KAOCO)等,现就这些公司的发展历史、生产规模、技术开发、产品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2、企业规模与发展历史

日本花王公司、英国的富斯乐公司和瑞士的西卡公司等都是具有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发展历史的跨国公司。多数公司的业务范围不仅仅是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相关的建筑产品和化工产品占据很大的比重。在我国外加剂行业面临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和向国际市场开拓竞争之时,我们的企业如何联合兼并重组,尽快走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道,上述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规模、和业务范围对我国的外加剂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作用。

日本花王株式会社创建于1887年6月,其最初的产品是花王牌肥皂。现在花王公司的资本达到854亿日元(约57亿元人民币),职工5720多人,其中约600多人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油脂化学、界面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是其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6604亿日元,利润为522亿日元,其中日用化工产品约占其销售的77%。化妆品的销售约占10%,化工产品销售约占12%。可见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只占花王公司业务的一小部分。

1910年,SIKA公司创建于瑞士。经过近百年的发展,SIKA已经成长为一个跨国公司,在全球50多个国家生产经营建筑用化学材料产品,年产值超过15亿美元。各地的西卡公司均设有品质管理及化学和混凝土试验室,以支持生产及测试工作,保证所有产品符合西卡公司的技术规范要求。今天的SIKA仍以建筑业用的化工材料作为其主要业务,并不断地研究开发海工建筑、工业地面材料和相关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西卡公司于1994年进入中国,在广州成立了广州西卡建筑材料有限公司,2000年西卡公司控股成立了大连西卡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1996年瑞士巴斯夫(MBT)与德国SKW公司合并组成SKW-MBT公司,使MBT公司成为世界范围的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并加强了MBT在混凝土材料修补和保护方面的地位。麦期特公司(MBT)每年营业额达24亿马克,并在40个国家雇有超过6500名员工。2000年1月SKW-MBT公司与澳大利亚的DEGUSSA合作成立DEGUSSA建筑化学公司,现在已经是澳大利亚最大建筑化学公司,年产值已超过30亿澳元。巴斯夫亚洲地区分部是巴斯夫公司国际业务的一部分,在日本设有MBT的远东地区的总部,新加坡设有地区性技术支持中心。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北京设有办事处。在亚太区内,MBT集团拥有14家公司或控股联营企业,共计有800多名雇员。为了更进一步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它也在中国北部至约西兰之间开了21座厂。设在新加坡的区域总部,将给各个国家提供技术和销售援助。巴斯夫公司在混凝土修补以及防护产品行业也占据重要地位。

富斯乐公司系英国伯玛·嘉实多集团成员,是一家以生产建筑化工产品的而驰名的跨国公司,拥有50年的历史,在30多个国家设有公司及工厂,销售网络遍及100多个国家。富斯乐公司在中国广州合资设有工厂,在香港、北京、广州、深圳、重庆、苏州等地设有办事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产销售体系。

3、产品与技术

分析巴斯夫、西卡、格雷斯等国际跨国公司的产品系列,可以发现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产品类别全,业务范围广,技术先进,资料说明科学和规范。多数从事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公司产品包括: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系列产品;砂浆水泥基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聚合物基水泥基地面材料;聚合物基水泥基修补加固材料和聚合物裂缝修补材料与技术;粘结剂和界面处理用材料;表面硬化、防尘、耐磨等涂层材料;养护剂和脱模剂系列;喷射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与专用机具;特种工程材料等。

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中,高效减水剂品种比较齐全,萘系高效减水剂之外,还有蜜胺系改性、多羧酸盐类、木质素改性、氨基磺酸类高效减水剂等,以适应不同的要求,给建筑工程提供多样化优势服务。日本是新型高效减水剂研究开发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市售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品牌数量从1995年就超过了萘系高效减水剂为主,也有少数厂家生产蜜胺系、氨基磺酸盐系、或脂肪族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但其生产和应用范围十分有限,而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仍处在试验研究阶段。在复配技术上减水组分复合促凝、早强或者缓凝等组分从而具有多种功能方面,我国与国外公司的差距不大。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化学外加剂方面,我国的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种少,质量可靠性不够,有些品种我国尚未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如防止钢筋混凝土锈蚀的缓蚀剂(阻绣剂)、减少干燥收缩的化学减缩剂、混凝土表面密实剂、养护剂、脱模剂等品种。

水泥混凝土防水剂(液体)、喷射混凝土外加剂(液体)等品种,我国目前还缺少高质量的成熟产品。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引气剂等目前品种少、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而高强灌注材料、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工业地面材料、修补材料等产品,产品没有系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配套应用技术不够,甚至很多产品都是模仿外企业公司的产品,与上述跨国公司产品差距很大。

除了产品品种、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外,明显差距还在产品的宣传资料和文件。产品的说明书、公司的宣传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公司的实力和形象。例如西卡公司的产品介绍中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特点简介、产品说明书、安全性说明、参考标准、应用工程等。每一种产品都有单独的安全使用数据说明,包括产品编号、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应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联系经理等,反映出企业高度责任心和规范性,以及售后服务的十分关注。

4、生产技术

我国现在生产的许多外加剂,其质量水平与外国产品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萘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多年来研究改进不大。今后应该在开发高性能超群能的产品上协调文件攻关,并在设备、计量、自动控制水平、均化、节能环保方面进行研究。此外,萘系的改性产品、特殊性能外加剂也应加快开发,以满足工程需求。

国外高效减水剂生产企业的合成用反釜,多数为5000升、10000升,甚至20000升,花王公司、加拿大HANGDY CHEMICALS公司等设计年产量约5~10万吨;而我国目前合成反应使用反应釜多数为1000升、3000升和5000升,年产量多数为2000~5000吨。采用大反应釜不仅产量大,也容易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外国企业生产计量设备先进,原料自动计量,一般工业萘要求加热80℃存放和使用,既容易保证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甲醛为了防止缩聚要求加热存放。对于磺化反应温度、时间、水解反应和缩合反应温度、压力等都经过大量试验,选取工艺参数与国内企业有区别,特别是缩合反应阶段,聚合反应可以有效控制速率和终止。因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而我们各个生产厂采用原料、工艺参数不同,产品质量相差较大。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批次、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有波动,这是我们产品与国外产品最大的区别。花王等公司的高效减水剂产品杂质含量少,水不溶物含量一般小于0.5%,而我国产品一般为3%左右;此外,对于游离甲醛含量和其它单体剩余量都有明确限制要求,而我国在此方面还没有明确规定,有些产品在使用时有明显的气味,随着环境要求的越来越严格,在标准中限制产品中的游离单体量(甲醛、萘)是完全有必要的。

5、研究开发

上述跨国公司都具有相当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先进完备的试验设施和研究队伍,多数已经形成完整的调研、基础化学、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新产品的研究、生产开发体系。日本的SKW—MBT公司研究人员占全体员工32%,在美国、日本、欧洲设立三个中央研究所。花王公司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约600人,超过公司总人数的10%,下设9个研究所,其中基础科学研究所主要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基础课题,投入相当财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开发。花王公司还专门配制一套1/10比例的小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配料、计量系统,以专门为外加剂应用提供各种数据。

花王花司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高达其销售额的10%,其研究目的有二个,一是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销售,二是创造、培育和扩充新的业务领域。他们认为要研究真正具有商品价值的产品,必须从研究和开发决定着商品质量的关键原材料着手,以优质的原料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丰富的原料生产花样齐全的产品。依靠原料的开发和改性工作,不断扩大其技术研究领域。在开发新产品时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 对社会和消费者来说产品是否具有实用性;

2、 花王的创造性技术是否得到发挥;

3、 成本性能是否优于其他公司产品;

4、 能否获得消费者的充分好评;

5、 在商品流通的全部过程中,是否具有准确传达有关商品情报的能力。

6、结语

国外跨国公司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其企业规模、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都较我国的外加剂企业有很大的优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尽管如此,国外跨国企业集团仍在为国际化市场的争夺进行合并和重组,如SKW和MBT的兼并。我国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加快体制改革,尽快发展起来,迎接国际化市场的挑战。

上一篇: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下一篇:招新计划部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