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工作程序

2022-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验证工作程序

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尺寸设计与验证方法

摘 要:该文综合三种方法:根据挖掘机样机比拟法算出大体尺寸、根据给定的工作参数来分析极限位置的几何关系和根据水平推压力的大小与力矩平衡方程,来设计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尺寸。然后在Soildworks中进行实体建模,通过装配后再与生产的样机进行比较,以验证的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挖掘机工作装置 比拟法 极限位置 Soildworks实体建模

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筑机械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正铲液压挖掘机在大型土木建设、大自然改造事业中与反铲挖掘机一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CAE技术在机械设计及制造中不断发展。该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缩短开发周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最终对整个机械行业的产品竞争力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便是以比拟法、极限位置分析和据水平推压力三种方法结合计算出挖掘机的尺寸,然后在SOILDWORKS中进行实体建模,再与样机进行比较,以验证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如图1,液压正铲挖掘机的工作装置主要由1-动臂,2-斗杆,3-铲斗,4-动臂油缸,5-斗杆油缸,6-铲斗油缸组成。如图1所示。

为了方便工作装置的计算,现把工作装置简化为图2,并建立了以水平地面为横坐标,回转中心线为纵坐标的坐标系,各个绞点符号分别由A、B、C、D、E、G、H、I、J表示,θ1、θ2、θ3分别表示动臂相对水平面的转角,动臂和斗杆的夹角,斗杆和铲斗之间的夹角。得到液压正铲挖掘机工作装置机构简图。如图2所示。

1.1 比拟法确定工作装置部分尺寸

比拟法:是借助于已有的大型液压正铲挖掘机的设计数据,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确定要设计的尺寸。相似原理是通过对样机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及模型试验来确定实物结构参数、系列化产品的理论基础。

已知美国某公司的挖掘机的整机质量为63 t,备有前卸式(斗容量q为3.8 m)铲斗,通过比拟法可以求解出

斗容量q为4 m时,挖掘机的整机质量为66.3 t。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法: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的以机重为基本参数的一系列经验公式,公式中的经验系数可从相关资料上中查得,线型参数比例关系由此可以确定正铲臂长、斗杆长,即

臂长kl1=(1.1~1.3)取1.2 解得LAB=4.85(m)

斗杆长kl2=(0.8~0.95)取0.9解得LBG=3.645

1.2 由经验公式确定铲斗参数

已知斗容量q、铲斗挖掘半径Lgj和平均斗宽b、铲斗挖掘装满转角存在如下的关系

根据相关文献可得LGJ=1.656此外LGI值的选择原则是要满足挖掘力要求的情况下,使铲斗有足够大的转角范围,同时还应保证铲斗的结构刚度和强度,避免铲斗连杆机构的干涉。所以取LGI=(0.3~0.38)×LGJ=0.579

1.3 由极限位置确定尺寸

铰链A点位置可通过AF与水平面的夹角I11和LAF的长度确定。取而且考虑到在转台上的布置,由相关样机参考可得LAF=1.02。

另外,LAF的长度对动臂液压缸的作用力矩有影响,相应的提升力矩、闭锁力矩也有变化.长度取LAF=(0.5~0.6)L1 min.所以L1 min=1.863。如图可以根据工作参数确定下列极限位置的几何

关系。

斗杆转角可以由最大挖掘半径确定。最大挖掘半径是指:斗杆油缸全缩,使达到最大值,此时A、G两点的距离最远,再令A、G、J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水平地面。最大挖掘半径的各绞点位置示意图由图3(A)所示。在图3(A)中,由可以得知θ2max应大于下式。

图3 极限位置关系

为最大挖掘半径取9.06 m代入解得θ2max=115 °。同理可以根据最小挖掘半径求出θ2MIN=43 ° L2 min=2.392、L2 max=4.00

根据最大挖掘高度求得LAGMAX=7.19、θ1MAX=82.3 °

根据最大挖掘深度求得θ1MAX=64.9 °

2.由水平推压力确定LBE的尺寸

假设挖掘机的工况作业为水平推压,及铲斗斗底紧贴地面沿停机面向前运动。首先隔离斗杆和铲斗,如图

图4 挖掘机受水平推压力

对F点取力矩建立平衡方程:

F2e2+F’3e’3=Far2

式中Fa为斗杆挖掘力(推压力)由经验算得,Fa=393.7。F2为斗杆液压缸推力,其值等于缸径乘以系统压力,算得F2=1039.8然后隔离铲斗,对Q点建立力矩平衡方程:F’3e’3=Far3sinγ

两式消去F’3,得到推压力Fa的计算公式:

式中:r2=3.645 r3=1.27 e3=0.445

解得e’3=LBE=1.47。这样挖掘机所有的工作装置的尺寸都已经选用完毕。

3 基于Solidworks装配模型的验证

Solidworks是一套采用Parasolid图形核心、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CAD/CAM/CAE桌面集成系统。此软件容易操作,功能强度,可以完成包括很复杂的曲面建模、三维造型和转配在内的操作,并能轻松的生成零件转配图。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在全球的使用非常广泛。

图5 挖掘机转配图

如图,根据以上所计算得到的尺寸值在Solidworks建立三维装配图模型,并附上适当的转动和移动副,通过鼠标移动挖掘机的各个部件位置即可大致检测出设计的工作尺寸是否合理。通过已有的样机的对比,该设计的尺寸与样机的尺寸相差不多。由此可知此设计的方法较为合理。

4 结语

结合参照样机比拟法算出挖掘机大体尺寸、在给定极限位置的几何关系分析和再根据水平推压力的大小、力矩平衡的三种理论方法设计挖掘机。以上方法综合了挖掘机各方面的考虑(包括推压力、极限位置和已有的样机尺寸),最终设计出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尺寸。

并且借助Solidworks三维造型技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观察设计的整体效果。为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尺寸的初步设计与验证其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史青录,林慕义.单斗液压挖掘机构造与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2] 杨莹.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殷国富,朱金波,衡良.Solidworks2011产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匡成骁

第2篇:药品检验实验室在能力验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摘 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作为药品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手段,在准确判断药品质量和有效防范药品质量风险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提升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能力检测,对保障药品安全有重要意义。药品实验室的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之间的对比来判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也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药品检验;实验室能力验证;存在问题;对策探讨

能力验证是目前国际之间通用的控制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药品检验实验室通过能力验证可以检测自身发展能力和药品检验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这种验证方法已经被世界各国及组织广泛采用。能力验证对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自身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切实提高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能力验证对实验室自身发展的作用

能力验证是实验室检测人员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首先要对参加人员进行筛选,要尽量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实验操作能力强、工作态度好的技术人员参加。如果检验完成之后,对检验的结果比较满意,则可以为其颁发上岗证明[1]。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可以使检测人员从结果中获得自信心,有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去。

能力验证也是检验仪器和设备的最有效方法。参加能力验证是对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精度等级等的最好检验。检查仪器设备在检验时,状态是否良好、存放的环境条件是否达到实验时的要求等。

能力验证也是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力措施。参加能力验证是实验室内部质量监控的手段之一。实验室通过能力检验来检验控制效果,进一步加强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对能力验证结果的分析,实验室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 能力验证的流程

能力验证的流程也是有固定标准的,首先能力验证的提供者要将质量控制的样本和测试的样本分别发放给需要能力验证的单位。让需要能力验证的药品检验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样本和样本的检测结果,然后需要对能力验证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分析来判断不同的能力验证单位的人员检测能力和设备检测能力,最后通过书写报告的形式通知参加能力验证的药品检验实验室。

3 药品检验实验室在能力验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参加能力验证的积极性不高 能力验证可以很好的检测药品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药品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通过开展能力验证可以及时的发现药品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药品实验室管理者提高药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准确性[2]。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大部分的药品实验室不愿参与能力检测,也没有对能力检测有足够的重视。导致无法判断这部分药品检验实验室的准确能力,也无法判定这部分药品检验实验室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3.2 部分药品实验室的的检验数据不准确 大部分药品实验室人员流动较大,也没有对药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导致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比较低。由于对药品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没有系统的学习操作方法,导致在仪器操作的时候,使用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药品检验实验室没有按时调节设备仪器的准确性,仪器设备也较为老旧,准确性也有待考察。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药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不准确。

4 药品检验实验室在能力验证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要引起领导的重视 能力验证是最能检验药品检验实验室中诸多问题的手段之一。药品检验实验室的领导要重视能力检验的开展。药品检验实验的领导要在重视能力检验的同时也要重视对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设备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整个药品检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而对设备正确、合理、科学的管理则会直接影响药品实验室的检测准确性。因此,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这两个方面着重加强管理可以使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能力验证水平有较大提升。

4.2 要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检验队伍 不论什么样的检测活动,都是由检验人员手动实现的,所以检验人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3]。检验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现在很多药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大部分都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际的药品检验工作经验,甚至有的都不是所学专业[4]。所以,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应该成为药品检验实验室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针对这样的问题,药品检验实验室要定期组织对检验经验相对较少的检验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实行老带新政策,让整个药品检验实验室的业务水平相对统一;对药品实验室新人进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竞争,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药品检验团队。

4.3 药品检验实验室内部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 为了保证药品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药品检测实验室内部一定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中,应该对每个部分的质量都起到检测和控制的作用,也应该对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各种原因进行有效控制。

4.5 改善实验室固有条件和装备 目前大多数的药品检验实验室都存在资金紧张、用地紧张、检验所用设备和仪器陈旧、设备性能跟不上现代标准、实验室应变能力差等诸多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紧急的药品检测因为设备和药品实验室的固有原因而无法检测。所以,药品实验室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具体要求,切实改善药品实验室在设备老化上的难题,适当的为药品检验实验室更换设备和场地,为药品检验实验室多渠道、有计划的筹集资金,增加药品检验实验室的科技含金量,不断改善药品检验实验室的条件,以提高药品检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

4.6 要让药品检验实验室的检验工作科学化 药品检验实验室作为卫生防疫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运行和管理上有其独特的管理方法。广义上来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与药品检验实验室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药品检验实验室基本工作制度;其中应包括检验品收检、检验品检验、原始检验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检验卡和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要求、检验报告书下结论的原则、出现差错或事故的处理方式、检验品留样及药品抽检等流程。药品器械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设备使用制度等,加强药品检验实验室管理。2.建立健全药品检验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包括对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实验室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责任要具体落实[6]。3.完善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检验样品的资料档案、操作技术流程规范、质量控制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

结束语:由于我国药品检验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起步比较晚,为了进一步提升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能力验证能力,我国藥品检验实验室可借鉴外国药品检验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中的先进经验,综合我国药品检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我国药品检验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工作。

参考资料

[1] 张小鸿,刘雪杰,袁平,林仲,游丁浩,何淼.福建省疾控中心2016—2018年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9,25(05):91-92.

[2] 狄向阳,赵学智.理化实验室能力验证应对策略[J].智慧健康,2019,5(27):19-20.

[3] 朱晓娟,吴晓芳,徐德顺,沈月华,查赟峰.湖州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08):852-854.

[4] 潘亚娟,陶雪,赵玮,张敬,张福钢,闫慧芳.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对血铅和尿镉测定能力的评价与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02):180-184.

[5] 曹石淼,成嫣,王麟.稳健统计法在实验室能力验证中的应用[J].纺织检测与标准,2015,1(03):5-7.

[6] 张秀明.浅析定量检验程序分析性能验证实验方案设计[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06):428-430.

作者:周妍 李岩

第3篇:基于uvm验证方法学的盲均衡器验证

摘要:文章采用通用验证方法学(UVM)搭建验证平台,以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盲均衡器作为验证对象,重点分析了UVM验证平台的搭建思想,产生随机化的测试向量,对盲均衡器进行全面验证,从而达到覆盖率的要求,通过寄存器模型和自动化脚本的使用,提高验证效率和平台的可重用性。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这种面向对象的层次性建模方法,可以大幅缩短平台的维护和开发时间,采用该验证方法的功能覆盖率为100%,代码覆盖率为98%,翻转覆盖率为97%。

关键词:UVM;盲均衡器;寄存器模型;覆盖率;自动化验证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向超大规模发展,芯片验证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验证的工作量已经占到整个SOC研发的70%左右,因此功能验证效率己成为数字芯片研发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UVM通用验证方法学(Universal VerificationMethodology)几乎完全继承于OVM (Open VerificationMethodology)同时又采纳了Synopsys在VMM (VerificationMethodology Manual)中的寄存器解决方案RAL (Register

本文以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DSP芯片中的盲均衡器为例,应用UVM验证方法学搭建可重用与自动化的UVM验证平台,产生大量受约束的随机化激励,提取功能测试点,构造验证场景,通过覆盖率统计和回归迭代,对此子系统进行充分验证,并应用寄存器抽象层验证技术和解决方案RAL,高效地完成寄存器相关的验证任务。

1 UVM验证平台

UVM验证平台是基于System Verilog开发的验证环境开发库,常用的一系列标准类如:uvm transaction,uvmsequence, uvm_sequencer, uvm_agent, uvm_driver, uvmdriver,uvm test等,方便于继承和重载。uvm_obje ct类为父类,通过多层继承和重载,扩展为常用的uvm transation(TLM建模)、uvm_component(组件描述)以及uvm_phase(进程控制)3种基本类,并使用Factory机制对所属成员类,通过建立表格和宏完成注册管理,Phase机制是使平台中各种各样的uvm_component按照各自的需求可以阶段性执行的一种自动化的机制,增加了验证平台在各个阶段可控性和复用性。UVM验证平台架构主要是由通用验证组件(Universal Verification Component UVC)构成。每个uvc都是功能完备、可配置、封装好的验证环境。为了便于重用,UVM平台将uvm driver,uvm_sequencer,uvmmonit or封装成uvm_agent类,作为最重要的可重用部件,使用配置类将uvm_agent配置成active或passive模式,passive模式只实例化monitor,不驱动总线,仅负责监测总线。UVM验证平台是如图1所示的树形层次化结构管理,这些可配置可重用的uvc能够加快验证平台的搭建,缩短开发复杂IC的验证时间。

2 验证对象简介

该ASIC是一款相干接收解调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支持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和高速城域光传输系统,用于WDM产品线的线路侧光模块中,在该芯片内部,实现了ADC采样处理、动态时延跟踪,色度色散偏振膜色散的评估补偿、多路偏振信号的解复用及频偏和相偏的评估修正等。

本文以该芯片中CMA盲均衡器为验证对象,该盲均衡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输入输入数据FFT模块(DIF)、频域滤波模块(FLTR)、输出数据IFFT模块(DOIF)、系数更新与调整模块(CCA)、系数调整控制模块(CCTRL)、误差计算与收敛判决模块(EMSE)、系数FFT模块(CFFT)、数据抽取与整形模块(RECT)、APB解析模块(APB)等功能模块组成。该子系统主要用于补偿PMD色散,补偿残余CD,完成偏振解复用。

3 基于UVM的盲均衡器验证平台的搭建

3.1 UVM验证平台搭建思路

此验证平台使用标准的UVM架构,整个平台的搭建以uvc为基础,如图3所示,UVM验证环境和DUT通过虚接口连接。UVM验证平台包括事务数据、序列发生器、驱动器、监视器、参考模型、记分板等组件组成,本设计例化4个agent,inputagent, inner_agent, outputagent和cpuagent,inputagent配置为active模式,用于配置和检测总线,inner_agent和outputagent配置为passive模式,只用于检测总线,在测试用例的buildphase进行如下设置:其中inner_agent例化inner_ monitor用于采集DUT的中间节点数据。

uvm configdb# (uvm_act ivepassiveenum):: set (this,“mo cma env. mo lnputagent’,,“me is active”,UVMACTIVE);

并使用configdb机制的参数传递功能在相应的agent中获得配置参数:

uvm

configdb# (uvm_act ivepas sive enum):: get (this,“”,“me is active”, meisactive):

通过传递的参数值决定是否需要例化驱动器和序列发生器,从而提高平台的可重用性。

寄存器抽象层的作用一方面用于验证对寄存器的读写功能,另一方面用于其他场景验证前配置寄存器的值,在本验证平台中,寄存器模型对于寄存器的访问使用前门模式,访问操作分为读和写2种,无论读或写操作,寄存器模型都会通过sequence产生一个uvm_re gbu sop的变量,此变量存储着操作类型和操作地址,如果是写操作,还包含要写入的数据。此变量的信息要通过一个适配器adapter转换后交给cpusequencer,随后交给cpudriver,由cpudriver实现最终的前门访问读写操作。

适配器用于变量uvm_regbusop与主机接口总线协议之间的转换,包括寄存器模型到接口总线的转换和接口总线到寄存器模型的转换,其中reg2bus的关键代码如下,bus2reg的正好相反。

virtual function uvm_sequenceitem reg2bus( const ref uvm_regbusop rw)

adapt er

tr=adapter:: typeid::creat(“adapter”):

tr. kind= (rw.kind==UVM_READ)? READ:WRITE;

tr.addr=rw. addr;

tr. data=rw.data:

return tr:

endfunction:reg2bus

CPUagent模拟CPU行为,在DUT刚启动时,用于配置器寄存器的值,只有配置完成后,驱动器才会发送激励,本设计使用virtual sequencer作为统一调度,利用其body的顺序执行完成2个sequence的同步。

task body() :

…‘

uvm_regsequence moregseq;

cmainputseq moinputseq :

uvm_doon (moregseq, psequencer. mo_cpus eqr):

$display(“cpu seqr finish!!!”):

uvm_doon(m oinputseq, psequencer. moinputseqr):

$display(“input seqr finish!!!”):

endtask:body

并且在virtual sequence中应用objection机制来控制验证平台的关闭。

参考模型采用matlab算法模型,UVM平台启动后,寄存器模型通过frontdoor方式将寄存器配置值写入DUT,sequencer负责调度sequence产生操作实务,并通过port机制将受约束的随机激励发送给driver,以inputagent为例:inputsequencerjinputdriver在agent例化后,通过TML连接。

modr v.seq item_port. connect (moseqr.seq itemexport):

Inner_ monitor与output_monitor分别在相应虚接口上采集DUT的中间节点和输出数据,将matlab仿真的中间节点数据和输出数据与DUT上采集的中间节点数据和输出数据发送到记分板中进行在线实时比对,通过数据匹配情况检查RTL设计与matlab算法模型的一致性,进而验证RTL设计的正确性。

3.2 保证RTL设计和参考模型输入激励和寄存器的一致性

本文使用寄存器模型RAL和inputagent协调工作向DUT及参考模型中输入激励和寄存器配置值,如图4所示,在不同验证场景下,将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值写入寄存器模型,寄存器模型将受约束的随机值或复位值与testcase配置的寄存器值一方面通过APB总线配置DUT中相应的寄存器,另一方面打印寄存器配置文件,matlab读取此文件为参考模型中寄存器相应的变量赋值。

寄存器配置完成后,virtual sequence调度inputsequence产生transaction,并通过port机制将受约束的随机激励发送给inputdriver,inputdriver将操作实务翻译成符合时序要求的pin级时序信号驱动到虚接口上做为DUT的激励,同时input_monit or在虚接口上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口输发送给参考模型。

inputdriver将操作实务翻译成符合时序要求的pin级时序信号驱动到虚接口上作为DUT的激励,同时inputmonit or在虚接口上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口输发送给参考模型。开始matlab仿真。

$system(“matlab

nosplash -nodesktop -r“adapt_matlabtop; quit””):

为了验证某些寄存器的在线切换功能,提高RTL设计的健壮性,inputagent既用于产生随机激励又用于产生寄存器配置值,当需要切换某些寄存器配置值时,只需在testcase中合适的仿真时刻对其重新赋值,便能同时更新DUT及参考模型中的寄存器配置值。通过这种设计思想就能保证DUT和refm的输入数据和寄存器配置值始终保持一致。

3.3 自动化验证流程

本平台利用Makefile的编译组织和perl脚本的文字处理功能,将编译、仿真、种子选择、测试场景选择、覆盖率收集、覆盖率数据回归、异常查看、结果分析等功能设计为自动化的流程。

验证人员通过向脚本中传入命令参数,调用相应的testcase即可验证相应的场景,从而提高验证效率,加快芯片研制进度。

4 验证结论分析

从芯片研制规范中提取功能点,构建验证用例125条,对此均衡器的FFT模块、蝶形滤波模块、系数调整控制模块、系数更新模块、误差计算与收敛判决模块进行充分验证。由于系数调整控制模块算法复杂,有大量控制信号,通过对此验证平台的重用,专门为控制模块搭建UVM验证平台,构建测试用例53条,所有规划的场景验证完毕后,使用makefile脚本对覆盖率一键回归,查看覆盖盲区,有针对性地规划验证场景,构造边界用例对RTL设计充分验证。目前,通过通过覆盖率回归迭代,功能覆盖率已达到100%,代码覆盖率达98%,toggle覆盖率可达95%。剩余难覆盖的情况比如RTL设计中的default语句,多个16位上报计数器计满保持功能等。

5 结语

本文在深入理解UVM验证思想的基础上搭建UVM验证平台,对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相干接收解调DSP芯片中的盲均衡器进行了充分验证,灵活应用UVM中sequence机制、phase机制、factory机制configdb机制,寄存器模型等快速搭建可重用性和扩展性强的UVM验证平台,体现了UVM验证方法学的优越性。通过RTL设计与matlab黄金模型的关键数据比对,仿真波形检查来证明此盲均衡器设计的正确性,并且通过覆盖率回归迭代,高效且充分地完成验证工作。

作者:牛文升 王瑞刚 张磊 马晓娜

第4篇: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

穗人社函„2012‟272号

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

和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单位人事(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精神,更好地推动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现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印发你们,结合我市实际,就做好2012年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

(一)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完成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天按6学时计算)。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天或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7天或42学时。

(二)验证要求:

1. 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以“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网址: http:///vsgzhr/Login_JX2.aspx,以下简称“系统”)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

记录为依据,按照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由“系统”自动进行验证。

2. 专业技术人员需在次年1月31日前将当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所有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记录在“系统”中进行登记,由所在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证的结果以“系统”中截止到次年1月31日的继续教育记录为准。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

(一)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内容及学时要求:继续教育验证周期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工作的年限,超过5年的以最近5年计。周期验证的要求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内须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累计总学时要求,其中包括须完成累计不少于2门继续教育公需课和2门不同内容课题(课程)的专业课培训。

凡在6月30日前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验证周期计算到上一年止,申请验证时间之前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学时可累计计算在验证周期内。6月30日之后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不含中小学教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验证周期计算到本,参加继续教育内容、学时累计计算到申请验证时间之前完成的记录。

(二)2012年申请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周期验证办理要求:

1. 我市申请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人员(包括以考代评、在我市参加职称评审或委托国家、省评审的人员) — 2 — 继续教育周期验证均以“系统”中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记录为依据,在“系统”中完成验证工作。

2. 专业技术人员6月30日前在“系统”中完成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申请。

3.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在7月30日前对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交的验证申请进行初验。初验内容主要是核实继续教育记录和按照验证周期内不少于2门公需科目和2门专业科目以及总学时的要求,并将初验结果报上级人事主管部门。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由聘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给予办理继续教育验证;暂未聘用或暂未明确人事代理关系的,可到我市继续教育验证直报点“广州市继续教育协会”办理继续教育初验。

4.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直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在8月30日前完成继续教育复验,其中对本地区、本单位申请晋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须在8月20日前完成复验初审,并将初审结果报我局复验。

三、继续教育内容及登记

(一)公需课

公需课以我局发布的公需课目录中的课程为准。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组织的公需课学习,也可选择经我局备案的市级基地提供的网络教育平台选择公需课学习。

(二)专业课

专业课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专业课和我市编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指南》中各基地举办的专业课为准,原则上要求在市级以上继续教育基地完成学习。继续

— 3 —

教育基地未开设相应专业课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举办或组织的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可视同为专业课。

当年获得专利、出版专著、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专业科目28学时,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专业科目14学时。

(三)继续教育登记

我市市级继续教育基地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课程,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登记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没有在“系统”中登记管理的培训班的学习记录,要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申报,并须将书面学习证明文件作为附件扫描进入“系统”。各单位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时需严格按照公需课、专业课和总学时的认定标准进行审核。

附件: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

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承办处室:公务员培训与考核奖惩处,联系电话:83126040)

— 4 — 附件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规范管理,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制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使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发放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证书》。

第三条

按《条例》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应当列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岗位聘任、续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条件。颁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科目一般安排3天或18学时,专业科目一般安排7天或42学时,选修科目一般安排2天或12学时。每天不低于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各科目学习天数与学时可以作为本科目学习时间合并计算。一天不足6学时的,按学时计算。

第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地载入“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记工作可由专业技术人员、施教机构和用人单位通过管理系统进行。

(一)参加施教机构培训、研修或者进修的,由施教机构或个人登记。

— 5 —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和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登记。

(三)参加远程教育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登记。

(四)参加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的网上学习系统学习,由管理系统自动登记。

第五条

登记的内容,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内容、形式、起止时间、考核结果、施教机构等,并上传相关学习证明材料。

第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和学习时间。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确定,统一部署安排,每年定期发布公需科目学习指南;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内容不少于专业科目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或者全省性行业组织确定,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发布;选修科目由个人提出与本专业相邻或相近的学习计划商单位确定。

第七条

为鼓励学习、鼓励自主创新、鼓励产学研结合,多出成果,取得以下成果的可计算完成或部分完成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一)取得以下成果的主创人员可计算全部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1. 当年获得专利; 2. 当年出版专著;

3. 当年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

— 6 — 4. 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

5. 其他经省行业主管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为可计算的成果。

(二)可计算部分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时间

本条第

(一)项所列成果的非主创人员,按百分之五十计算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第八条

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习时间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习时间。

第九条

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研修班,考核合格,凭证明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学习时间。

第十条

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

第十一条

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计算完成专业科目必修内容以外的学习时间。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的继续教育学习网站,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内容符合学习指南规定的,学习时间按网上学习系统自动统计计算。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有关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照以下程序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一)用人单位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初审,对选修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 7 —

(二)各地有关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并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复核。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必须对提供档案托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

(三)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对所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对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复核。

第十四条

市、县(区)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发放;在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托管档案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相应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发放;省直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发放。

第十五条

《证书》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章方为有效。证书编号由14位数字组成,前2位数字代表广东,第3至4位数字代表市,第5至6位数字代表县(区),第7至8位数字代表,第9至14位数字为各县(区)统一编排的顺序号,各县(区)顺序号均从000001开始编排。《证书》的打印与发放由系统自动登记统计,自动汇成各级《证书发放名册》。

第十六条 《证书》的登记、审核、认定、发放应当有序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证书》,有违反证书管理行为的,依照《条例》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件: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式样)

— 8 —

证书编号: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经审核,已完成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任务,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特发此证。

发证单位:(盖章)

发证时间: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

N0:

说明:证书可凭编号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核实

— 9 —

主题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验证△

通知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2年2月21日印发

— 10 —

第5篇:继续教育年度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

穗人社函„2012‟272号

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验证

和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单位人事(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精神,更好地推动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现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印发你们,结合我市实际,就做好2012年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验证

(一)年度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完成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天按6学时计算)。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天或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7天或42学时。

(二)年度验证要求:

1. 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验证以“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网址: http:///vsgzhr/Login_JX2.aspx,以下简称“系统”)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

记录为依据,按照年度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由“系统”自动进行年度验证。

2. 专业技术人员需在次年1月31日前将当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所有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记录在“系统”中进行登记,由所在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年度验证的结果以“系统”中截止到次年1月31日的继续教育记录为准。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

(一)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内容及学时要求:继续教育验证周期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工作的年限,超过5年的以最近5年计。周期验证的要求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年度内须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累计总学时要求,其中包括须完成累计不少于2门继续教育公需课和2门不同内容课题(课程)的专业课培训。

凡在6月30日前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验证周期年度计算到上一年止,申请验证时间之前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学时可累计计算在验证周期内。6月30日之后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不含中小学教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验证周期年度计算到本年度,参加继续教育内容、学时累计计算到申请验证时间之前完成的记录。

(二)2012年申请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周期验证办理要求:

1. 我市申请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人员(包括以考代评、在我市参加职称评审或委托国家、省评审的人员) — 2 — 继续教育周期验证均以“系统”中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记录为依据,在“系统”中完成验证工作。

2. 专业技术人员6月30日前在“系统”中完成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申请。

3.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在7月30日前对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交的验证申请进行初验。初验内容主要是核实继续教育记录和按照验证周期内不少于2门公需科目和2门专业科目以及总学时的要求,并将初验结果报上级人事主管部门。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由聘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给予办理继续教育验证;暂未聘用或暂未明确人事代理关系的,可到我市继续教育验证直报点“广州市继续教育协会”办理继续教育初验。

4.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直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在8月30日前完成继续教育复验,其中对本地区、本单位申请晋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须在8月20日前完成复验初审,并将初审结果报我局复验。

三、继续教育内容及登记

(一)公需课

公需课以我局发布的公需课目录中的课程为准。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组织的公需课学习,也可选择经我局备案的市级基地提供的网络教育平台选择公需课学习。

(二)专业课

专业课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专业课和我市编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指南》中各基地举办的专业课为准,原则上要求在市级以上继续教育基地完成学习。继续

— 3 —

教育基地未开设相应专业课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举办或组织的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可视同为专业课。

当年获得专利、出版专著、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专业科目28学时,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专业科目14学时。

(三)继续教育登记

我市市级继续教育基地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课程,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登记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没有在“系统”中登记管理的培训班的学习记录,要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申报,并须将书面学习证明文件作为附件扫描进入“系统”。各单位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验证和周期验证时需严格按照公需课、专业课和总学时的认定标准进行审核。

附件: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

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承办处室:公务员培训与考核奖惩处,联系电话:83126040)

— 4 — 附件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规范管理,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制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使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发放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证书》。

第三条

按《条例》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应当列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岗位聘任、续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条件。颁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年度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科目一般安排3天或18学时,专业科目一般安排7天或42学时,选修科目一般安排2天或12学时。每天不低于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各科目学习天数与学时可以作为本科目学习时间合并计算。一天不足6学时的,按学时计算。

第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地载入“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记工作可由专业技术人员、施教机构和用人单位通过管理系统进行。

(一)参加施教机构培训、研修或者进修的,由施教机构或个人登记。

— 5 —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和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登记。

(三)参加远程教育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登记。

(四)参加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的网上学习系统学习,由管理系统自动登记。

第五条

登记的内容,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内容、形式、起止时间、考核结果、施教机构等,并上传相关学习证明材料。

第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和学习时间。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确定,统一部署安排,每年定期发布公需科目学习指南;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内容不少于专业科目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或者全省性行业组织确定,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发布;选修科目由个人提出与本专业相邻或相近的学习计划商单位确定。

第七条

为鼓励学习、鼓励自主创新、鼓励产学研结合,多出成果,取得以下成果的可计算完成或部分完成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一)取得以下成果的主创人员可计算全部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1. 当年获得专利; 2. 当年出版专著;

3. 当年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

— 6 — 4. 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

5. 其他经省行业主管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为可计算的成果。

(二)可计算部分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时间

本条第

(一)项所列成果的非主创人员,按百分之五十计算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第八条

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习时间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习时间。

第九条

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研修班,考核合格,凭证明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学习时间。

第十条

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

第十一条

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计算完成专业科目必修内容以外的学习时间。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的继续教育学习网站,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内容符合学习指南规定的,学习时间按网上学习系统自动统计计算。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有关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照以下程序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一)用人单位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初审,对选修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 7 —

(二)各地有关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并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复核。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必须对提供档案托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

(三)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对所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对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复核。

第十四条

市、县(区)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发放;在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托管档案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相应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发放;省直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发放。

第十五条

《证书》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章方为有效。证书编号由14位数字组成,前2位数字代表广东,第3至4位数字代表市,第5至6位数字代表县(区),第7至8位数字代表年度,第9至14位数字为各县(区)统一编排的顺序号,各县(区)顺序号均从000001开始编排。《证书》的打印与发放由系统自动登记统计,自动汇成各级《证书发放名册》。

第十六条 《证书》的登记、审核、认定、发放应当有序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证书》,有违反证书管理行为的,依照《条例》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件: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式样)

— 8 —

证书编号: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经审核,已完成

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任务,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特发此证。

发证单位:(盖章)

发证时间: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

N0:

说明:证书可凭编号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核实

— 9 —

主题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验证△

通知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2年2月21日印发

— 10 —

第6篇:能力验证工作程序

山西省资质认定能力验证工作程序(暂行)

1.方针和目的

1.1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以下简称认证处)建立并完善能力验证工作的质量管理,技术机制,保证能力验证计划符合GB/T15483.1-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一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的要求,保证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结果的使用符合GB/T15483.2-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第二部分: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 1.2为确保能力验证工作的有效性,并使能力验证工作质量得到全过程控制,本文件制定了能力验证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质量管理及技术机制、过程控制(包括方案设计的控制;方法的选择;能力验证实施过程控制;如样品制备、选择、来源、包装、标识、储存,样品均匀性评价的控制,样品稳定性评价的控制,样品传递的控制;数据分析;结果评价;能力验证报告)、能力验证工作流程、能力验证活动管理(文件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控制、投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员及参与能力验证的实验室的控制)

同时,本文件给出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计划、准备、实施和报告的指南。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认证处组织的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管理和能力验证方案的设计、组织运行、结果评价,以及对其他机构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结果的采用。

实施能力验证计划的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本文件。 3.引用文件

GB/T15483.1-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

验证第一部分: 1 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

GB/T15483.2-1999《利用实验室比对的能力验证第二部分: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

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山西省资质认定实验室能力验证暂行规定 4. 术语和定义

4.1 检测(检测、试验)

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给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一个或几个特性的技术操作。

另释为: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4.2 检测实验室

从事检测的实验室。 4.3 检测样品

为进行水平检测而提供给参试实验室的材料或制品。 4.4 检测方法

从事检测的特定技术程序。 4.5 检测结果

基于特定测量方法获得的特征值。 4.6 实验室能力验证

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注:“实验室能力验证”一词的含义极为广泛,它包括了以下内容:

a)定性计划——例如要求实验室识别被测物品的某个组分。 b)数据转换演练——例如提供给实验室多组数据要求进行 2 处理,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

c)单件物品检测——一件物品按顺序送往若干个实验室,并按时返还组织者。

d)单项演练——就单一事件,向实验室发送一个被测物品。 e)连续计划——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地向实验室发送被测物品。

f)抽样——例如要求个人或组织抽取样品,以供进行后续分析。

4.7 实验室间的比对

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注:有时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的其中一个实验室可能是为检测样品提供指定值的实验室。

4.8 标准物质

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值,并且有良好均匀性,用于校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4.9 有证标准物质

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某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有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臵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4.10参考实验室(或称标准实验室)

提供试验样品的标准值的实验室(例如,国家校准实验室) 4.11指定值

属某一特定数值,并因为具有适合于特定目的的不确定度而可被接受(有时是按照贯例)的数值。 4.12溯源性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 3 或校准数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征。 4.13准确度

大量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可接受的标准值吻合的程度。 另释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序。 4.14精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独立检测结果间吻合的程度。 4.15离群值

一组值内与其他数值不一致和数值。 4.16极端值

指离群值和与其他数值不一致的数值。

注:在求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汇总统计中这些结果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4.17稳键统计技术

在计算均值和标准偏差时将极端值的影响隆到最低的技巧。 注:这些技术给予极端值较低的权重,而不是将其从数据集合中删去。 4.18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联系相关的参数。

4.19实施机构(提供者)

从事能力验证实施的实验室。 5.组织机构

认证处全面负责能力验证工作

认证处根据能力验证工作需要设有6个专业技术专家组,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下达能力验证年度计划并指定实施机构。 6. 职责

4 6.1 认证处负责能力验证工作,主要职责:

a)策划能力验证

b)指定实施机构 c)聘请技术专家

d)审核、确定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e)评价最终技术报告

f)处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2能力验证专家组职责

a)起草相关能力验证方针、政策和规则(规定) b)制定能力验证方案

c)参与组织、协调能力验证计划、实施的评价

6.3实施机构职责:实施机构负责能力验证具体实施工作,主要有:

a)提供符合要求

的样品和包装

b)编制作业指导书及相关技术文件(如:能力验证实施中各类确认表和说明书等)

c)向参加单位印发能力验证通知 d)对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设计编码

e)制备样品并组织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试验和结果的统计分析

f)负责解决样品传递

g)汇总结果并写出最终技术报告 7. 能力验证工作的实施

7.1 能力验证工作由认证处全面负责,具体工作由指定的实施机构承担并负责完成。

7.1.1能力验证计划工作的流程为:

a)立项:认证处根据政府的要求及工作需要,确定并下达年度 5 能力验证计划。

b)组织专家进行方案审核,确定实施机构和计划方案 c)样品制备。指导实施机构制备样品,审核均匀性、稳定性检验报告

d)实施项目。组织审核实施机构起草作业指导书,监控实施全过程

e)编制结果报告。实施机构编制结果报告,由认证处审核、经领导批准后发布,同时向参加机构发布结果处理通知(如合格者发结果合格证书)

f)纠正措施。认证处审核参加机构提交的整改报告和能力证明材料

g)将能力验证活动资料建档保存 8.能力验证活动的管理

8.1认证处负责建立和维护能力验证项目的数据库及相关资料、信息;建立和维护参加机构的信息管理。 8.2文件控制

认证处按规定对能力验证工作涉及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能力验证暂行规定、能力验证工作程序、组织实施能力验证产生的各种文件得到有效控制。 8.3纠正措施

认证处对发现的不合格工作必须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不合格工作可来自过程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评审,参加实验和专家组的意见等。

8.3.1纠正措施从分析问题的原因入手,选择最有可能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防止该类问题的再次发生的措施入手。认证处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8.4预防措施

6 认证处组织专家不定期对工作程序和各类作业指导文件进行评审,同时对以往的能力验证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并寻找改进的机会,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组织能力验证工作。根据需要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8.5记录控制

认证处按规定保存全部的质量记录和能力验证过程控制记录。

8.5.1实施机构应保存所有涉及能力验证的文件记录 8.6投

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对能力验证的组织者,实施机构不满意,或对程序、过程、方法有异议时,可以向认证处投诉。认证处组织专家解决有关投诉,并给予满意答复。认证处保存所有的调查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8.7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能力验证内部审核的依据为山西省资质认定实验室能力验证暂行规定、能力验证工作程序等有关规定。

对能力验证活动涉及的各项工作审核。当审核发现不合格时按第8.3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并指定专人跟踪审核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

8.7.1能力验证工作以确保能力验证暂行规定,能力验证工作程序等符合认监委相关政策及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 9.能力验证活动人员要求

9.1参于组织实施能力验证工作的技术专家和统计专家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山西省资质认定实验能力验证暂行规定和能力验证工作程序等。

9.2认证处根据能力验证工作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并组织专家对参于能力验证活动的人员进行有关知识有培训,并对其评价、 7 监督。

10.实施能力验证实验室的要求

10.1按照山西省资质认定实验室能力验证暂行规定要求,认证处在组织能力验证计划中通常选择获得实验室资质认定资格(含认可实验室),并在某专业领域检测水平领先、具有良好信誉的技术机构作为能力验证的实施机构。

10.1.1认证处应向选定的实施机构提供能力验证运作指导书(如本文件和有关作业指导文件)。

10.2参于实施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必须熟悉本文件和有关作业指导文件,认证处对其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实行监控。控制要求见第11条。 11.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的控制;方法选择的控制;能力验证实施过程控制(如样品制备、选择、来源、包装、标识、储存的控制、样品均匀性评价的控制、样品稳定性评价的控制、样品传递的控制)、数据分析(结果分布)及结果评价(评价依据)控制;能力验证报告的控制等。 11.1能力验证活动的策划

认证处每年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实验室信息、评审员反馈等)制定年度能力验证活动计划,并印发给需要参加能力验证的各实验室。计划包括能力验证的编号、名称、项目、时间安排等。

11.1.1当认证处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项目在获得资质认定实验室的认可范围内(含正申请计量认证实验室)都必须参加。 11.1.2已获证实验室(申请实验室)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项活动必须以书面报告向认证处递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不参加。但对于没有向认证处提出不参加能力验证申请或申请未被同 8 意的已获证机构,无故不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11.2能力验证方案的设计

在设计能力验证计划时,认证处根据能力验证活动的需要,指定项目实施机构。该机构应成立由熟悉本专业检测方法的技术专家,统计专家和一名项目负责人组成专家组。

11.2.1上述人员应在技术、管理或统计方面具有足够的经验,同时应具有能力验证专门知识。

11.2.2项目承担机构的专家组负责起草能力验证实施计划,该计划经研讨、策划后制定设计方案,报认证处审核批准后实施。 11.2.2.1实施计划(方案)内容包括目的、依据、实施机构,参试范围和预计数量、起止时间、检测样品、项目和方法、费用、检测结果统计和评价方法等内容。专家组负责方案可行性的评价,特别是对选定检测样品、项目和方法逐一核实其可行性,同时计划方案中应包含参试通知、操作指导书、被测物品的制备、管理和分发(传递) 11.3能力验证方案的实施 11.3.1样品制备

实施机构根据能力验证类型方案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能力验证专家组或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检查 11.3.1.1实验室间量值比对方案

量值比对方案是指被测量的检测样品是按顺序从一个参加实验室传递到下一个参加实验室,由一个参考实验室对检测样品提供指定值,这个参考实验室通常是方案所涉及的测量方面的国家最高权威实验室。必要时,在能力验证实施过程中的某个特定阶段由参考实验室对样品进行检查,以保证样品的指定值在整个能力验证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9 采取顺序测定的能力验证方案需要一定时间(有时需要几年)来完成,所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对样品的传递要严格监控,同时对每个实验室所允许的测量时间也要严格控制。用于本类型能力验证的样品包括参考标准(如:电阻器、量具和仪器)。

11.3.1.2实验室间检测比对方案

实验室间检测比对是指从样品源中随机选取若干样品,并同时发送至参加实验室进行检测。

本类型的比对使用的试验样品包括食品、液体、水、土壤和其它环境材料,有时,预先确定的(有证)标准物质也包括在内。

每一轮比对中提供给参试实验室的检测样品要充分均匀,不能因为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导致出现极端值。 11.3.1.3分割样品检测比对方案

分割样品检测比对方案是能力验证的一种特殊形式。 该方案通常可以用来对少量实验室(通常只有两个实验室)出具的数据进行比对。

类似的相互比对一般在商业交易中采用。成交商品的代表样品被分为三份,一份交代表供方实验室,一份交代表买方的实验室,保留试样通常由一个第三方实验室保存,并在买卖双方实验室得出的结果出现大的差异而需要仲裁时使用。

分割样品检测方案包括产品或材料的试样,它们被分成两份或多份,每个参试实验室检测其中一份试样。

此类方案通常需要保留足够的样品供其它实验室作进一步分析,以解决有限的参试实验室之间的出现的任何差异。

分割样品的检测比对方案类似技术有时用于识别不良的复现性和重复性,描述一次性偏移和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也常用于监控临床和环境实验室。

10 11.3.1.4定性比对方案

定性比对方案设计用来评价实验室确定某种物质(如石绵的类型,一种特定致病生物体)特征的能力。

此类比对可包括由实施机构对检测样品添加某种成分的特殊制备过程,因此,在性质上这些比对是“定性”的,不需要多个实验室参于比对。

11.3.1.5已知值比对方案

该比对涉及到已知量的样品的制备。这就可能通过实验室提供数值与指定值进行比对,来评价单一实验室的能力。 11.3.2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评估

对准备好的样品,实施机构或指定的实验室负责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均匀性/稳定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判定检测分装样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及稳定性,以保证样品的充分均匀和稳定。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评价报告提交给认证处,认证处组织专家组审查评价报告。

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评估应按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1.3.3说明书和结果单

a)实施机构草拟说明书,由专家组审定,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b)实施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c)样品描述和识别 d)检测项目 e)检测方法 f)报告结果的要求 g)时间安排

同时,实施机构负责向实验室提供标准化的结果确认单,结 11 果单中应包括结果评价所要求的全部信息,必要时注明试验环境等外部条件。

实施机构可以要求更多的信息,以便帮助说明实验室报告的结果。

11.3.4实验室编码

实施机构将比对试验说明书和登记表发给各相关实验室,实施机构根据反馈的情况对实验室进行唯一性随机编码。 11.3.5样品分发

样品的包装应能保证样品待测特性值在传递(运输)、存臵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比对试验说明书和结果单随样品同时分发。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立即返回收到样品确认单。 11.3.6结果汇总

一般情况下,样品发送和收到实验室结果的时间间隔应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实施机构负责汇总上报的结果单,在规定时间以外上报结果的要加以注明。

实施机构负责汇总全部数据,认证处检查最终技术报告的准备情况。 11.3.7中期报告

适宜时,实施机构收到全部结果后尽快给出每个检测项目的期望真值,并完成中期报告,该报告中通过与期望真值的比较可以了解参加实验室的能力。 11.3.8检测结果统计和评价

实施机构收到各参试实验室结果单后,对本次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按方案规定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统计评价方法是给每个实验室的结果计算Z-值。

12 11.3.9最终技术报告

汇总结果后,实施机构应完成最终技术报告的草稿,其中实验室名称由编码代替。报告内容包括:

a)能力验证的性质和目的

b)参加的实验室的情况(注意不出现实验室名称) c)检测样品和项目简介

d)统计方法和统计参量(包括指定值、IQR、Z值) e)标明超限结果(如离群值表)

f)技术评论(如可能的差错来源,方法影响和总体能力) g)各检测项目的统计结果表和示意图(Z值棒状图) h) 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检测结果 i) 必要时,统计方法的详细说明 j) 操作说明书和结果单的复印件

k)适用时,实施机构和项目专家组对整个方案实施全过程的评价

报告经认证处审核批准后,形成最终技术报告,并将各个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结果通知和最终报告寄发参试实验室 12.对水平检测结果的处理

能力验证活动是资质认定对实验室能力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力验证结果分为满意、可疑、不满意三种情况,并针对每种情况处理如下:

12.1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的处理

当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结果满意时,认证处在安排监督(或复评)时,免于对该项目的现场考核。

12.2对能力验证结果可疑时,认证处应告知结果可疑实验室要求在商定时间内对其自身能力进行调查和解释,并提交书面的纠正措施材料。如有必要,让实验室参加下一轮能力验证方案,以验 13 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必要时组织评审组对实验室进行专访或监督评审。

12.3对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的处理

12.3.1当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出现不满意结果且不满意的项目为已获证认可的项目时,认证处应通知实验室在相应项目的证书或检验(检测)报告上暂停使用实验室资质认定标志,并开展有效纠正措施。

12.3.2认证处告知结果不满意实验室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开展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期限中提出整改报告和能力证明,经认证处核实该机构纠正措施有效后,将恢复使用资质认定标志。 12.3.3对参加者出现不满意结果,但仍在其认可项目所依据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如果事先识别,应建议其开展纠正措施,但不暂停资质认定标志,可以继续使用。 13.能力验证档案

能力验证结束后,认证处将能力验证的方案、结果单、报告及相关记录归档保存。各参试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及评价意见,做为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见证材料,告之相关部门。 14.能力验证工作总结

每年能力验证工作结束后,认证处应召集专家组和实施机构对本年度的能力验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完善下一年的能力验证计划。

15.其它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的采用

鼓励实验室积极参加国家认监委、CNAS等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 16.保密

认证处以及参与组织实施能力验证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对参试实验室的有关技术信息保密,未经实验室书面同意,不得向 14 第三方透露。 17.相关记录文件

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 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报名表 实验室能力验证样品接收确认函 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单

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可疑或不满意结果的纠正措施评价表 以上记录格式可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而调整。

第7篇: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穗人社函〔2012〕272号

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单位人事(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各市级继续教育基地: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精神,更好地推动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现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印发你们,结合我市实际,就做好2012年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

(一)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完成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天按6学时计算)。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天或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7天或42学时。

(二)验证要求:

1. 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以“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网址: http:///vsgzhr/Login_JX2.aspx,以下简称“系统”)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记录为依据,按照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由“系统”自动进行验证。

2. 专业技术人员需在次年1月31日前将当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所有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记录在“系统”中进行登记,由所在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证的结果以“系统”中截止到次年1月31日的继续教育记录为准。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

(一)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内容及学时要求:继续教育验证周期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工作的年限,超过5年的以最近5年计。周期验证的要求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内须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累计总学时要求,其中包括须完成累计不少于2门继续教育公需课和2门不同内容课题(课程)的专业课培训。

凡在6月30日前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验证周期计算到上一年止,申请验证时间之前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学时可累计计算在验证周期内。6月30日之后申请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不含中小学教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验证周期计算到本,参加继续教育内容、学时累计计算到申请验证时间之前完成的记录。

(二)2012年申请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周期验证办理要求:

1. 我市申请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人员(包括以考代评、在我市参加职称评审或委托国家、省评审的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均以“系统”中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记录为依据,在“系统”中完成验证工作。

2. 专业技术人员6月30日前在“系统”中完成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申请。

3.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在7月30日前对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交的验证申请进行初验。初验内容主要是核实继续教育记录和按照验证周期内不少于2门公需科目和2门专业科目以及总学时的要求,并将初验结果报上级人事主管部门。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由聘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给予办理继续教育验证;暂未聘用或暂未明确人事代理关系的,可到我市继续教育验证直报点“广州市继续教育协会”办理继续教育初验。

4.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直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在8月30日前完成继续教育复验,其中对本地区、本单位申请晋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须在8月20日前完成复验初审,并将初审结果报我局复验。

三、继续教育内容及登记

(一)公需课

公需课以我局发布的公需课目录中的课程为准。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组织的公需课学习,也可选择经我局备案的市级基地提供的网络教育平台选择公需课学习。

(二)专业课

专业课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专业课和我市编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指南》中各基地举办的专业课为准,原则上要求在市级以上继续教育基地完成学习。继续教育基地未开设相应专业课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举办或组织的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可视同为专业课。

当年获得专利、出版专著、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专业科目28学时,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专业科目14学时。

(三)继续教育登记

我市市级继续教育基地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课程,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登记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没有在“系统”中登记管理的培训班的学习记录,要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申报,并须将书面学习证明文件作为附件扫描进入“系统”。各单位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时需严格按照公需课、专业课和总学时的认定标准进行审核。

附件: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承办处室:公务员培训与考核奖惩处,联系电话:83126040)

附件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规范管理,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制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使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发放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证书》。

第三条 按《条例》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应当列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岗位聘任、续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条件。颁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科目一般安排3天或18学时,专业科目一般安排7天或42学时,选修科目一般安排2天或12学时。每天不低于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各科目学习天数与学时可以作为本科目学习时间合并计算。一天不足6学时的,按学时计算。

第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地载入“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记工作可由专业技术人员、施教机构和用人单位通过管理系统进行。

(一)参加施教机构培训、研修或者进修的,由施教机构或个人登记。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和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登记。

(三)参加远程教育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登记。

(四)参加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的网上学习系统学习,由管理系统自动登记。

第五条 登记的内容,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内容、形式、起止时间、考核结果、施教机构等,并上传相关学习证明材料。

第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和学习时间。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确定,统一部署安排,每年定期发布公需科目学习指南;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内容不少于专业科目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或者全省性行业组织确定,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发布;选修科目由个人提出与本专业相邻或相近的学习计划商单位确定。

第七条 为鼓励学习、鼓励自主创新、鼓励产学研结合,多出成果,取得以下成果的可计算完成或部分完成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一)取得以下成果的主创人员可计算全部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1. 当年获得专利;

2. 当年出版专著;

3. 当年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项目;

4. 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

5. 其他经省行业主管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为可计算的成果。

(二)可计算部分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时间

本条第

(一)项所列成果的非主创人员,按百分之五十计算完成当年专业科目学习指南必修以外的内容和学习时间。

第八条 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习时间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习时间。

第九条 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研修班,考核合格,凭证明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学习时间。

第十条 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

第十一条 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计算完成专业科目必修内容以外的学习时间。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的继续教育学习网站,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内容符合学习指南规定的,学习时间按网上学习系统自动统计计算。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有关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照以下程序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一)用人单位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初审,对选修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二)各地有关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并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复核。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必须对提供档案托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

(三)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对所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审核认定,对专业科目学习登记情况进行复核。

第十四条 市、县(区)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发放;在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托管档案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相应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发放;省直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发放。

第十五条 《证书》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章方为有效。证书编号由14位数字组成,前2位数字代表广东,第3至4位数字代表市,第5至6位数字代表县(区),第7至8位数字代表,第9至14位数字为各县(区)统一编排的顺序号,各县(区)顺序号均从000001开始编排。《证书》的打印与发放由系统自动登记统计,自动汇成各级《证书发放名册》。

第十六条 《证书》的登记、审核、认定、发放应当有序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证书》,有违反证书管理行为的,依照《条例》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件: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式样)

第8篇: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的补充通知

【紧急通知】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验证和周期验证工作的

补充通知

时间:2013-06-20 作者:jxjyadmin

各区、县级市教育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学校,教师:

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函〔2013〕400号文)的要求:2013年申请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在6月30日前登陆广州人事网(网址:

http:///)“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简称“系统”)完成注册和个人信息的录入,以及申请提交,但个人参加继续教育的信息无须在“系统”录入。教师须统一于6月30日前在“系统”中提出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申请,过期不再办理。学校进行继续教育验证的初验核实工作从7月1日开始,在7月30日前完成,在此之前的其他时间,请不要进行此项工作。学校进行初验的数据是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平台”相应的数据为准。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日

第9篇: 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总结

为保证出具的检验报告数据科学、准确,综合考察检测能力,2011年我所参加了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统一组织的食品、化妆品二个领域二个品种的能力验证活动,提交的二个品种4项数据均为满意结果。四项Z比分值通过Z值柱状图观察,均接近于中心位置。现将参加该活动的过程总结如下:

一、项目概况

由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组织实施的"酱油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项目,共有134个实验室参加,分布于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加的实验室涉及检验检疫、疾控中心、质检、药检所、检测公司以及相关生产企业。获满意结果的有109家,结果有问题的有6家、不满意结果的有19家,其中有6家两项测定均为不满意结果。我所由××室××同志作为检验人员提交了该项目全部数据,两项结果均为满意。

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的"化妆品中铅、砷含量的检测"项目,共有98个实验室参加,分布于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地区,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及科研单位、企业等其他机构,获满意结果的有78家,有问题结果的有10家、不满意结果的10家,有1家两项测定均为不满意结果。我所由××室××同志作为检验人员提交了该项目中"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检测"全部数据,由××室××同志作为检验人员提交了该项目中"化妆品中砷含量的检测"全部数据,两项结果均为满意.

二、过程控制

一是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质量负责人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后,质量负责人立即组织相关实验室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了研讨,从确定主检人员,到确定关键控制点,包括对实验过程的环境条件控制、仪器设备的控制、玻璃容量仪器的选择、预实验的次数、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试剂试药的要求、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原始记录的模板、报告书的填写以及不同实验阶段时间的分配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研讨分析实验数据,指导确定下一步的实验进程。

二是检验人员精心实验。我所××室、××室接到测试样品后,设计了检验方案,进行了预试验,根据标准曲线浓度范围,确定盲样的大致浓度,折算出盲样正确的取样量,使得正式实验的整个过程顺利进行,最终取得满意结果。实验室的全体检验人员,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协助主检人员对实验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对实验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从而为验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相关科室密切协作,各司其职,保证了这次能力验证活动的圆满完成。

以上能力验证结果表明我所检验技术稳定,人员检验操作规范,仪器状态良好,数据控制严谨,测定结果可靠,检测能力处于良好状态。

2011年11月13日

上一篇:医疗系统中国梦演讲稿下一篇:组工干部十不准